人教版美术九年级下册《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作品》教案
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作品1精选.
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作品课题: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作品课时:第 1 课时课型:欣赏课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亚非拉美术作品的特点及其文化背景。
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归纳与对比分析,认知古代亚非拉美术作品的特点及其文化背景,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认识外国美术作品的丰富多彩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培养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胸襟。
重点:亚非拉美术作品艺术风格及特点。
难点:亚非拉美术作品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
准备:挂图、课本、幻灯片、亚非拉美术作品图片。
方法:展示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并点名。
稳定学生情绪,集中注意力。
及时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播放视频《世界古代文明之谜》片头。
教师引出课题:寻找古老的文明——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作品。
三、讲授新课:1.教师通过大屏幕顺序讲解亚非拉美术的基本特征。
教师板书:被遗忘的瑰宝——印度美术。
教师活动:师提问:印度美术是亚洲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有何代表作品?视频播放《印度大观》教师配合讲解:该视频为我们展示了印度文化的遗产——阿旃陀。
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回答:主要体现在神庙建筑、佛像雕刻、神庙壁画等方面。
2、建筑:老师播放视频《神秘的巨石神庙》师提问:你们知道阿旊陀石窟是如何被发现的?如此庞大的建筑是如何建成的?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归纳。
古印度雕塑中佛教雕塑独树一帜,雕刻家通过各种宗教造像表达本民族审美观念、生活习俗和思想感情。
学生认真观察讨论:艺术家如何表现主题?佛陀的形象是如何刻画的?印度佛教往往是宗教信仰的象征,强调宁静平衡,以静穆和谐为最高境界。
3.教师活动:展示图片:首先展示原始美术中的《垂死的狮子》,提问:作者如何表现狮子受伤后的情景:亚述国王为什么要在皇宫展示图片《狮身人面像》《武士像》交流分析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们创造的不同文化,体会所蕴含的特定的文化含义和价值。
【精品】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下册:教案(35页)
3、风景画和静物画: 著名风景画家雷斯达尔的《埃克河边的磨坊》
便是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十七世纪荷兰普遍流行 的用风力作动力的磨坊的风车,像一个巨人屹立 在埃克河边。这是典型的荷兰风光。
整个画面宁静而又充满生气。强烈的空间感 和光感,使观众如在画中。 欣赏此画时,可与中国山水画作对比。
这时期的静物画,在描绘客观物象的形态、 质感和色泽等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技巧,充分显 示了西方传统绘画高超的写实技巧。
十七世纪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的《花果篮》 突出地体现了这方面的高度成就。它不仅构图自
然严谨,而且对花果、篮子的形态、质感和色泽
的描绘,达到了乱真的地步。
学生通过
欣赏作
三、深入探究
品,启发
(一)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
学生,并
1.分析达维特的《荷拉斯兄弟的宣誓》一画的主 让学生自
题和构图等表现手法。
己分析作
二、 发 展 阶 段 (一)长城 1、播放有关长城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
2、介绍世界遗产委员会对长城的评价,为学生感 性认识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
3、播放有关长城的图片,主要介绍秦长城的修建 及其军事地位,辅助学生了解,从而体会其所蕴 涵的内在生气和生命活力。
4、秦长城的文化遗产价值 学生欣赏视频,进一步了解长城: a.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 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 b.长城“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 c.引导单元组学生感受、描述作品借助音像等辅 助学生理解。
2.说说自己最喜欢谁?哪件作品?为什么?
引导学生 反思,是 对课题更 深层次的 认识
3.教师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 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三部分的 欣赏内容,作简要总结,以引导学生进行健康、 丰富的审美实践活动。
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作品教案
《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作品》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作品,让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有更多的了解与认识,了解不同文化所产生的不同美术特色,体会美术作品所蕴涵的特定文化含义和文化价值。
【过程与方法】欣赏和感知亚非拉地区所创造的美术作品,通过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美术作品的分析与比较,加深对不同国家美术文化的理解,认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热爱世界文化的兴趣,及对不同文化持有尊重、欣赏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美术特征,加深对美术作品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的理解。
【教学难点】如何从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发展以及所处的地理环境来分析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美术,并进行归纳总结、讨论交流。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情景法、比较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实物道具/模型五、教学过程活动一:欣赏导入,引起兴趣课件展示:《世界地图》,着重强调亚非拉地区的地理环境因素和人文特点。
历史上,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创造过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美术作品因其独特的地域文化而各具特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秘而美丽的亚非拉地区,共同来欣赏和学习《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作品》。
引出课题:《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作品》并引发学生讨论、猜想各地区不同文化特征背景下的美术作品是什么样的,着重强调亚非拉美术三者之间的共同点。
活动二:营造情境,对比赏析(一)播放音乐,创设情境分别播放亚洲代表中国画艺术情境的音乐《高山流水》,非洲代表原始部落风情的鼓点音乐和代表拉美加勒比海特色风情的探戈舞曲,引导学生赏析不同的音乐,并分组讨论,说出对于不同音乐的感受,之后配合当地的一些实景照片(见图1-1、1-2、1-3),从地理环境上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
(二)对比赏析课件展示:埃及雕塑《狮身人面像和金字塔》亚述浮雕《垂死的狮子》印度壁画《持莲花菩萨图》(局部)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1.这三幅作品分别是哪个国家的美术作品2.这三幅作品分别是那种形式的美术作品3.同学们,你们对这三幅作品都有哪些了解呢(出示电脑课件)学生简介了解的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下册《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作品》教学课件
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作品
教学课件
目 录
新课导入 作品欣赏 新课讲授 尝试探究 交流展示 拓展延伸
1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让我们在世界地图上找一下亚 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位置。
新课导入
同学们猜想一下各地区不同的文化 特征背景下的美术作品是什么样的?
2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我们先来欣赏一下亚非拉具有特色的建筑 亚洲
新课讲授
古埃及的绘画
线条流畅优美,色彩丰富,人物 表现采用正、侧混合法,具有鲜 明的风格和艺术感染力。
三个女乐师
新课讲授
古埃及艺术的共同特征
1.“正身侧面律”法则:头部侧面,眼为正面,上身正面,腰部以下侧面。 2.横带状排列结构来构图,填充式的构图,画面不留白。 3.人物大小不取决于透视,取决于人物地位尊卑。 4.固定的色彩模式,男子皮肤为褐色,女子为淡黄、浅褐或白色。 埃及人表现的是他们知道的,不是他们看到的。
新课讲授
下面我们要去我们的最后一个旅程,拉丁美洲。
新课讲授
拉丁美洲艺术文化的组成
古代文化
殖民文化
现代文化
拉丁美洲艺术文化具有多元化和复合性特点,为世人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图卷。
新课讲授
拉丁美洲古代文化
库库尔坎金字塔是古代 玛雅人留下的文明遗址
新课讲授
古代玛雅金字塔和古埃及金字塔有哪些不同?
1.古埃及金字塔的塔顶是尖的,而古代玛雅金字塔却是平顶,层层叠叠,塔顶的台上还建有庙宇。 2.在用途上,古埃及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而古代玛雅金字塔除个别以外,一般是用来祭祀或观察天象的。
4 尝试探究
尝试探究
选择两三件亚非拉美术作品,结合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历 史资料进行欣赏,评述它们各自体现什么样的文化内涵。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美术全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美术全册教案《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作品》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作品,让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有更多的了解与认识,了解不同文化所产生的不同美术特色,体会美术作品所蕴涵的特定文化含义和文化价值。
过程与方法欣赏和感知亚非拉地区所创造的美术作品,通过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美术作品的分析与比较,加深对不同国家美术文化的理解,认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热爱世界文化的兴趣,及对不同文化持有尊重、欣赏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美术特征,加深对美术作品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的理解。
教学难点如何从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发展以及所处的地理环境来分析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美术,并进行归纳总结、讨论交流。
三、教学策略教师准备充足的资料,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通过对亚非拉美术作品的主要类别、文化内涵及价值、突出成就的学习,帮助学生领会不同国家美术作品的不同特色,并试着对美术作品所蕴涵的特定文化含义和文化价值进行归纳总结、交流讨论。
学生在欣赏与交流中加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了解与认识,认识到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文化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从而进一步感受和领悟人类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增强对世界文化的尊重、理解与热爱。
四、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设计目的和说明课前准备课前搜集自己喜欢的亚非拉美术作品的相关历史资料,尝试分析美术作品所体现的文化内涵等。
利用课前准备和预习,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欣赏导入课件展示:《世界地图》,着重强调亚非拉地区。
历史上,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创造过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美术作品因其独特的地域文化而各具特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秘而美丽的亚非拉地区,共同来欣赏和学习《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作品》。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下册:教案(35页)【精品】
教具准备
有关教学的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3课时
学习内容及预见性问题
教学设计与
学法指导
第二次个性化修改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可从欣赏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入手,提出西方近代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作品的特点。
二、提出课题,讲授新课
(二)敦煌莫高窟
1、教师出示莫高窟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历史中学到的内容,联系本课,结合有关历史文化知识加深理解。
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的概况及表现形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开阔视野,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术的欣赏能力,以及对世界艺术多元化的理解。
教学重点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时期的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
3、播放有关兵马俑的图片,主要介绍:
(1)秦始皇陵的修建及其中体现出的秦王的专政残暴。
(2)兵马俑的制作及排列特点。
(3)辅助学生体会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巧夺天工的艺术才能。
学生讨论并阐述自己对兵马俑的见解: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
2、《史记》对地宫的记述。
3、兵马俑坑之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各自的特点。
(2)教师重点介绍凡高的艺术成就,启发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不断进取和探索的精神,发展自己勇于创新的精神。
(3)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按照时间的排列或部分的按照分类,共同欣赏。
学生思考并回答:
1.举例说明十九世纪现实主义绘画的主要特点。
2.试分析席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和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2017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三、深入探究
(一)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
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的概况及表现形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开阔视野,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术的欣赏能力,以及对世界艺术多元化的理解。
教学重点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时期的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
三、讲授新课
(一)板书列出提纲,学生来浏览课本:
1.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三位巨匠是谁?其代表作品的名称叫什么?
达·芬奇《蒙娜丽莎》
米开朗琪罗《大卫》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2.这些作品表现了什么样的审美理想?
《最后的晚餐》达·芬奇(意大利)
《西斯廷圣母》拉斐尔(意大利)
《阿尔诺非尼夫妇像》杨·凡·埃克(尼德兰)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的艺术特点及内涵。
教具准备
有关教学的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3课时
学习内容及预见性问题
教学设计与
学法指导
第二次个性化修改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可从欣赏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入手,提出西方近代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作品的特点。
二、提出课题,讲授新课
西方近代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作品
西方绘画中的主要体裁:神话、宗教、历史画,肖像画,风俗画,风景画和静物画,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产生了一系列有影响的作品。
1、神话、宗教、历史画:
达维特的《荷拉斯兄弟的宣誓》
教师补充说明:古典主义在色彩上常常表现物体的固有色。整个画面构图严谨,均衡对称,造型结实,体现了新古典主义风格的重要特征。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下册课程教学设计:第1课 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作品
金字塔(埃及);狮身人面像( 雕塑 )埃 及
世界文明的起源----两河流域
亚述人凶悍好战,亚述皇宫中 的浮雕多是为歌颂国王的功绩。
神兽浮雕 式镶嵌, 象征王权 ,显示古 代东方帝 国的威仪。
新巴比伦伊什塔尔城门 巴比伦
匍匐身体,血从口中喷洒出来 ,造型准确生动
佛祖千年的微笑---吴哥窟石雕像
神秘消失的文明---太阳金字塔(墨西哥)
三、小组讨论:
1.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间与相关历史背景?
九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设计
课题
第1课 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作品
教学
目标
1.通过欣赏人类历史上不同的文化所产生的美术名作,对多元的世界文 化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2.通过讲解,使学生对美术的发展历史及从美术作品中显示出来的社会 的风貌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教学
重点
了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美术特征,加深对多元世界美术作品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
难点
美术的时间段及特点的讲解
教学
过程
教 学 内 容 与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和
关注的学生
情境导入:
展示丰富多彩的作品
新授课:
一、欣赏分析作品:
①展示原始美术中的《受伤的野牛》
如:野牛的造型准确吗?颜色鲜艳吗?
②展示《狮身人面像》 《武士像》 《垂死的狮子》交流分析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们 创造的不同文化,体会所蕴含的特定的文化含义和价值。都可采用这样的方式。
九年级下册《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作品》教案、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的亚非拉美术作品特点,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亚非拉国家,深入了解其美术发展历程,挑选一幅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分析。要求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品分析报告,包括作品背景、艺术特点、创作手法、文化内涵等方面。
九年级下册《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作品》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亚非拉地区美术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认识不同地区美术作品的风格和流派。
2.掌握亚非拉地区美术作品中的基本造型元素,如线条、色彩、构图等,并能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3.学会欣赏和分析亚非拉地区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6.展示与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结束后,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通过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信心。
7.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拓展性作业,如让学生课后收集其他亚非拉国家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讲授与互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在讲授亚非拉美术作品的历史背景、风格特点等知识时,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提问、发表见解,提高课堂参与度。
3.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亚非拉美术作品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从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具有亚非拉风格的美术作品,展现个性化和创意。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人教版本初中九年级的下册的美术优选优质教案
学习内容第 1 课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作品知识与能力:经过赏识人类历史上不一样的文化所产生的美术名作,对多元的世界文化有更多的认识和认识。
教课目的过程与方法:经过解说,使学生对美术的发展历史及从美术作品中显示出来的社会的风采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感神态度价值观:提升对美术作品的赏识能力。
教课重点对多元的世界文化的认识和认识。
教课难点美术的时间段及特点的解说。
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 课时教课方案与学习内容及预示性问题第二次个性化改正学法指导一、组织教课稳固学生情绪,集中注意力。
二、导入新课、展现课题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作品1.教师经过大屏幕次序解说亚非拉美术的基本特点。
2.教师在解说中能够采纳发问的方式调换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加强讲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
这样,才能使得一般来讲较为古板的赏识课变得生动活泼。
引起思虑研究学习a. 第一展现原始美术中的《受伤的野牛》,教师能够提出问题。
如:野牛的造型正确吗?颜色娇艳吗?以后教师针对问题解说《受伤的野牛》有关的知识。
b. 展现《狮身人面像》《武士像》《弥留的狮子》议论沟通沟通剖析不一样民族、不一样地区的人们创建的不一样文化,领会所包含的特定的文化含义和价值。
都可采用这样的方式。
c.展现《太阳金字塔》《吴哥窟石塑像》《神奈川冲浪图》,剖析作品的价值。
联合自己采集到的有关历史资料进行赏识,评赏析感悟述它们各自表现什么样的文化内涵。
三、讲堂小结本课赏识的外国美术名作波及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很多国家和地区,它们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重要构成部分,经过赏识,同学们要学会对人类创建精神和创建能力进行深入的体验与领悟。
四、课后拓展介绍外国美术作品的有关网站,让学生宽阔眼界,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
教课后记(反省):学习内容第 2 课各具特点的欧美美术作品知识与能力:经过对欧洲文艺中兴期间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三部分的赏识。
教课目的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欧洲文艺中兴期间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的概略及表现形式。
人教版-美术-九年级下册-《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作品》教案
《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作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世界遗产的定义与分类标准,并记住一定数量的世界遗产名称。
2、学会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交流。
3、能够就自己喜欢的某处外国世界遗产进行欣赏评述。
二、教学重点 :
了解世界遗产的基本知识,学会从审美角度描述外国世界遗产的美感特征。
三、教学难点 :
激发学生对世界遗产的关注与审美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引导,天才知道!
1、师述:今天老师要带大家“玩转外国”——你猜我猜。
(分享感受,猜地名及景点再展示图片)
2、老师让学生小组讨论,举手回答问题。
3、播放音乐,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猜出描述的遗产名称。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1、音乐停,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抒己见,派代表发言。
2、师生互动,探究问题,总结外国世界遗产的概况和特点。
3、鼓励学生大胆地说一说自己想到的外国世界遗产名称。
4、比较欣赏几例外国世界遗产的美感特点,研究出结论,小组代表陈述观点。
三、反思总结,拓展延伸
1、师述: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谈了自己感兴趣的外国世界遗产,同时我们也一起探究了外国世界遗产的美感特点。
那么我们对现在外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有哪些看法和建议呢?
2、根据同学们陈述,教师总结。
四、收获知识,动手实践
1、请大家设计一个手抄报,将本课的收获呈现出来。
2、教师示范手抄报模板。
3、欣赏数张幻灯片和学生作业,激发学生创作意识。
五、展评优秀作业,学生互评,自评。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作品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作品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以亚非拉美术作品为切入点,通过对亚非拉各国典型美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和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多元艺术风格和特色。
同时,通过与同一时期西方美术作品的比较,进一步认识亚非拉美术作品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亚非拉各国典型美术作品的特点和风格,掌握一定的欣赏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亚非拉美术作品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形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对亚非拉各国典型美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和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多元艺术风格和特色。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欣赏亚非拉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相关的亚非拉美术作品图片和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提前预习课文,了解亚非拉各国的文化和艺术特点。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亚非拉国家的风景和民俗照片,引导学生了解亚非拉各国的文化和艺术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介绍亚非拉美术发展历程:简要介绍亚非拉美术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代表性艺术家和作品的特点和风格。
3.欣赏典型作品:通过多媒体展示亚非拉各国的典型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作品的特点、风格和文化内涵。
同时,与同一时期西方美术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亚非拉美术作品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4.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亚非拉美术作品。
5.课堂练习:设计一些与亚非拉美术作品相关的练习题,如填空、选择、判断等,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
6.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主题的绘画或设计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7.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总结亚非拉美术作品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强调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形式。
初中美术_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作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作品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型:欣赏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丰富多彩的亚非美术作品,让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有更多的了解与认识,了解不同文化所产生的不同美术特色,体会美术作品所蕴涵的特定文化含义和文化价值。
过程与方法:欣赏和感知亚非地区所创造的美术作品,通过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美术作品的分析与比较,加深对不同国家美术文化的理解,认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热爱世界文化的兴趣,及对不同文化持有尊重、欣赏的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美术特征,加深对美术作品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的理解。
教学难点:亚非美术作品文化内涵形成的原因。
教学准备:课本、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讨论法、比较法、视频讲解法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稳定学生情绪,集中注意力。
及时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课题导入:课件展示:《世界地图》,大家看这幅世界地图,标有亚、非、拉三个洲,其中亚非是世界四大文明的发源地,同学们想一下有哪些?(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中国)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给与肯定与鼓励。
历史上,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创造过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美术作品因其独特的地域文化而各具特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秘而美丽的亚非拉地区,共同来欣赏和学习《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作品》。
三、讲授新课:1.教师播放《印度阿旃陀石窟》视频。
教师板书:被遗忘的瑰宝——印度美术。
(教师板书)提问:印度美术是亚洲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讨论回答:主要体现在神庙壁画、佛像雕刻、神庙建筑等方面(教师板书),教师及时肯定。
2、壁画欣赏欣赏印度阿旃陀石窟壁画作品《持莲花菩萨图》教师对作品简单介绍后提问:菩萨的性别?服饰、造型有什么特点?观察人物的面部表情,表现了出一种怎样的情绪?学生讨论并积极回答问题,教师补充:艺术家通过菩萨高大的身材、超常的比例,以及s形造型,区别于他周围的各种形象,象征着超凡的精神;弓形的眉毛、低垂的眼睛,仿佛在沉思冥想;表情宁静,悲悯而温柔。
人教版美术 九下 1.1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作品 教案设计
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作品(欣赏、评述)教材分析: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们创造了不同的文化。
美术作为文化的存在形式之一,蕴含着特定的文化含义和文化价值。
如古埃及、古代两河流域艺术、古代印第安人艺术、古代印度艺术等,无不鲜明地呈现着各自的地域特色,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
《狮身人面像》表现了古代埃及及宗教信仰对艺术的影响。
《垂死的狮子》呈现了亚述王朝艺术家在动物雕塑方面的出色表现。
《新巴比伦伊什塔尔城门》体现了新巴比伦建筑装饰艺术的精湛,显示出它当时在西亚的领袖地位。
《武士像》那细节的写实与装饰效果的结合,让我们看到波斯艺术既继承了两河流域和古埃及的传统,又有自己的艺术特色。
古埃及与古西亚这两个古代人类文明发源地,尽管当时信息已相通,文化已互相影响,但是它们的艺术都呈现出各自的地域特点。
《太阳金字塔》让我们领略了古代印第安人那种集数学、天文、建筑知识于一体的视觉艺术。
阿旃陀石窟《持莲花菩萨图》显示了古代印度艺术家在勾线、敷色和刻画脸部神态方面的精湛技艺,让我们了解了古代印度早期佛教造像的艺术特点。
《吴哥窟石雕像》展示了柬埔寨吴哥王朝时期艺术的特色。
《神奈川冲浪图》显示了日本画家将游历中见到的景观与丰富的想象融为一体的风景绘画艺术。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代亚非拉美术作品的特点及其文化背景。
2、对不同表现形式和题材的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传统艺术的审美特征。
3、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以及口头或文字表述对美术作品的主观感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教学过程以欣赏、讨论、分析为主,运用教学提示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引导,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通过材料归纳与对比分析,认知古代亚非拉美术作品的特点及其文化背景,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欣赏,认识外国美术作品的丰富多彩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进而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教学重难点及措施:重点:亚非拉各国美术作品的艺术风格及特点。
【精品】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下册:教案(35页)
3.教师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 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三部分的 欣赏内容,作简要总结,以引导学生进行健康、 丰富的审美实践活动。
引导学 生反思, 是对课 题更深 层次的 认识
四、课堂总结 时代在发展,艺术观念也不断随之更新,各种
流派此起彼伏、层出不穷。 这些流派的绘画,既有可供借鉴的经验或给
赏析感 悟
四、课后拓展
介绍国外美术作品的相关网站,让学生开阔 眼界,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
教学后记(反思):
学习内容 教学目标
第 2 课 各具特色的欧美美术作品 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 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三部分的欣赏。 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 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的概况及表现形式。
教学重点
感受、理解、体验文化遗产的价值。
教学难点
判断、交流、评价有关文化遗产的价值。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影象资料等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设
学习内容及预见性问题
计与 学法指
导
第二次个性化修 改
第二课时 一、 引 导 阶 段 展示不同类型的风景风光图片
二、 发 展 阶 段 (一)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1、播放有关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图片,引导学 生进入学习。
教学难点
美术的时间段及特点的讲解。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设
学习内容及预见性问题
计与 学法指
导
第二次个性化修 改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集中注意力。
二、导入新课、展示课题 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作品 1.教师通过大屏幕顺序讲解亚非拉美术的基本特 征。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作品》课程教学设计
《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作品》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作品,让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有更多的了解与认识,了解不同文化所产生的不同美术特色,体会美术作品所蕴涵的特定文化含义和文化价值。
【过程与方法】欣赏和感知亚非拉地区所创造的美术作品,通过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美术作品的分析与比较,加深对不同国家美术文化的理解,认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热爱世界文化的兴趣,及对不同文化持有尊重、欣赏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美术特征,加深对美术作品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的理解。
【教学难点】如何从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发展以及所处的地理环境来分析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美术,并进行归纳总结、讨论交流。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情景法、比较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实物道具/模型五、教学过程活动一:欣赏导入,引起兴趣课件展示:《世界地图》,着重强调亚非拉地区的地理环境因素和人文特点。
历史上,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创造过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美术作品因其独特的地域文化而各具特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秘而美丽的亚非拉地区,共同来欣赏和学习《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作品》。
引出课题:《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作品》并引发学生讨论、猜想各地区不同文化特征背景下的美术作品是什么样的,着重强调亚非拉美术三者之间的共同点。
活动二:营造情境,对比赏析(一)播放音乐,创设情境分别播放亚洲代表中国画艺术情境的音乐《高山流水》,非洲代表原始部落风情的鼓点音乐和代表拉美加勒比海特色风情的探戈舞曲,引导学生赏析不同的音乐,并分组讨论,说出对于不同音乐的感受,之后配合当地的一些实景照片(见图1-1、1-2、1-3),从地理环境上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
(二)对比赏析课件展示:埃及雕塑《狮身人面像和金字塔》亚述浮雕《垂死的狮子》印度壁画《持莲花菩萨图》(局部 )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1.这三幅作品分别是哪个国家的美术作品?2.这三幅作品分别是那种形式的美术作品?3.同学们,你们对这三幅作品都有哪些了解呢?(出示电脑课件)学生简介了解的内容。
【精品】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下册:教案(35页)
四、课后拓展 介绍国外美术作品的相关网站,让学生开阔
眼界,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
教学后记(反思):
学习内容 教学目标
第 2 课 各具特色的欧美美术作品 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 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三部分的欣赏。 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 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的概况及表现形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开阔视野,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术
教学难点
判断、交流、评价有关文化遗产的价值。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影象资料等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及预见性问题
与
学法指导
第二次个性化修 改
第二课时 一、 引 导 阶 段 展示不同类型的风景风光图片
二、 发 展 阶 段 (一)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1、播放有关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的图片,引导学生 进入学习。
教学难点
美术的时间段及特点的讲解。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
学习内容及预见性问题
教学设计 与
学法指导
第二次个性化修 改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集中注意力。
二、导入新课、展示课题 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作品 1.教师通过大屏幕顺序讲解亚非拉美术的基本特 征。
2.教师在讲解中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同时增强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 这样,才能使得一般来讲较为呆板的欣赏课变得 生动活泼。
学法指导
第二次个性化修 改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按常规进行,稳定学生情绪,使学生尽快进 入状态。
二、导入新课 1.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古埃及、古罗 马的美术作品)。
《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作品》示范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下册】
《留下眷恋带走真情》教学设计教材解析这部分教学内容围绕初中毕业临近,为表达师生同学之间的情谊及对母校的感恩,用学习过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发挥自己的创意,自己动手完成纪念品的设计制作,与同学合作完成为学校设计绘制的毕业纪念品。
制作纪念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书画工艺作品,这一内容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容易完成的关键在于把握好纪念意义的体现,画一幅书法作品的意见,手工作品要付预期,友好的情谊,共同理想,相互激励等内涵,二是电子图像作品,这一内容在八年级的书脊设计和手工书制作中也已有了知识储备和经验,只是在使用计算机设计制作方面要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1.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完成2至3件绘画,书法作品,完成小工艺作品设计制作,用计算机制图软件工具设计制作毕业纪念册,与同学共同设计完成留给母校的壁画运用颁奖艺术联欢会的形式,畅舒师生友谊真情,留下对青青校园的眷恋情怀。
2.愉快运用艺术,畅舒友谊真情,留下对校园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表达能力。
通过课前收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形式和过程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承和领会校园人文精神。
培养组织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热爱校园、热爱生活、团结同学、感恩教师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表演表现,畅舒友谊真情。
2.各种艺术形式背后,真正寄真情与其中。
(利用的教学方法:表演的感染、公平客观的评价、探究美感因素)学法指导要求学生善于组织、观察,积极研讨参与,勤于思考勇于表达自我。
培养学生在活动中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
教学思路及设想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导读、学生主持、笔墨尝试、文艺表演到怀念感恩为线索逐步展开。
本课市最后一课,主要以师生联欢的形式展开,将所蕴含三年师生情意通过艺术形式释放出来,教学中始终贯彻美术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美术素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同学们初中学习即将结束,为了记住这美好的学习生活经历,加深师生同学之间的友谊,展示三年来美术学习的成果,大家共同来策划,以“惜别母校走向新的征程”为题的初中毕业系列联欢活动。
第1课 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作品-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教案
第1课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作品-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程将介绍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艺术作品,包括不同种族和文化地区的绘画、雕塑和建筑等,通过欣赏和分析这些作品,让学生了解东、南、西方文化的异同,拓展视野,丰富知识面,培养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目标1.了解亚非拉美不同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2.分析艺术作品,并进行艺术欣赏,体验艺术的美;3.探索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对于艺术发展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亚非拉美地区的了解,引起学生对本课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授知识点1.亚洲的艺术作品:印度佛教艺术、中国武术、日本浮世绘等;2.非洲的艺术作品:非洲部落工艺、埃及金字塔等;3.拉丁美洲艺术作品:墨西哥马雅文明、巴西狂欢节、秘鲁的印加文明等。
3. 进行艺术欣赏选取具代表性的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分析,如印度教寺庙的壁画、埃及金字塔的构造、墨西哥的马雅文物、日本的浮世绘等,让学生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历史背景和艺术表现手法,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文化水平。
4. 探讨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以艺术作品为媒介,探究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如何促进艺术的发展,了解文化融合对于艺术作品的创作、表现和传承的影响。
5. 总结课程总结本课程所学内容,强调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宽容和尊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教学检验通过对学生的艺术欣赏、情感交流、口头阐述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检测本节课教学效果,并及时反馈学生的表现,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支持和帮助。
五、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通过以艺术作品为媒介,让学生了解亚非拉美地区不同的文化和艺术作品的风格和特点,提升学生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宽容和尊重,同时注重在课程中进行多层次的检验,让学生的学习充分展现出来。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检验的频次,及时反馈学生的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丰富多彩的亚非拉美术作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世界遗产的定义与分类标准,并记住一定数量的世界遗产名称。
2、学会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交流。
3、能够就自己喜欢的某处外国世界遗产进行欣赏评述。
二、教学重点 :
了解世界遗产的基本知识,学会从审美角度描述外国世界遗产的美感特征。
三、教学难点 :
激发学生对世界遗产的关注与审美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引导,天才知道!
1、师述:今天老师要带大家“玩转外国”——你猜我猜。
(分享感受,猜地名及景点再展示图片)
2、老师让学生小组讨论,举手回答问题。
3、播放音乐,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猜出描述的遗产名称。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1、音乐停,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抒己见,派代表发言。
2、师生互动,探究问题,总结外国世界遗产的概况和特点。
3、鼓励学生大胆地说一说自己想到的外国世界遗产名称。
4、比较欣赏几例外国世界遗产的美感特点,研究出结论,小组代表陈述观点。
三、反思总结,拓展延伸
1、师述: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谈了自己感兴趣的外国世界遗产,同时我们也一起探究了外国世界遗产的美感特点。
那么我们对现在外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有哪些看法和建议呢?
2、根据同学们陈述,教师总结。
四、收获知识,动手实践
1、请大家设计一个手抄报,将本课的收获呈现出来。
2、教师示范手抄报模板。
3、欣赏数张幻灯片和学生作业,激发学生创作意识。
五、展评优秀作业,学生互评,自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