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求和各种方法总结归纳汇总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数列求和题型总结

高中数学数列求和题型总结

数列的求和1.直接法:即直接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求和。

(1)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d n n na a a n S n n 2)1(2)(11-+=+= (2)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1(1)1()1(11q qq a q na S n n (切记:公比含字母时一定要讨论) 2.公式法: 1+2+3 …+n =()21+n n 222221(1)(21)1236n k n n n k n =++=++++=∑L 2333331(1)1232nk n n k n =+⎡⎤=++++=⎢⎥⎣⎦∑L 如:)...321(...)321211n s n +++++++++++=()(3.错位相减法:比如{}{}.,,2211的和求等比等差n n n n b a b a b a b a +++Λ4.裂项相消法: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正负相消剩下首尾若干项。

()1111n n k k n n k ⎛⎫=- ⎪++⎝⎭)121121(21)12)(12(1+--=+-n n n n !)!1(!n n n n -+=⋅n a =5.分组求和法:把数列的每一项分成若干项,使其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再求和。

6.合并求和法:如求22222212979899100-++-+-Λ的和。

7.倒序相加法:2222sin 1sin 2sin 3sin 89++++o o o o L L3.错位相减法求和例1.已知 12n n a n -=•,求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例2.已知数列)0()12(,,5,3,112≠--a a n a a n Λ,求前n 项和。

思路分析:已知数列各项是等差数列1,3,5,…2n-1与等比数列120,,,,-n aa a a Λ对应项积,可用错位相减法求和。

解:()1)12(53112--++++=n n a n a a S Λ ()2)12(5332n n a n a a a aS -++++=Λ()()n n n a n a a a a S a )12(22221)1(:21132--+++++=---Λ当n n n n a a a S a a )12()1()1(21)1(,121----+=-≠-时 21)1()12()12(1a a n a n a S n n n --++-+=+ 当2,1n S a n ==时4、裂项相消法求和例1.求和)12)(12()2(534312222+-++⋅+⋅=n n n S n Λ 思路分析:分式求和可用裂项相消法求和.解: )121121(211)12)(12(11)12)(12(11)2()12)(12()2(22+--+=+-+=+-+-=+-=k k k k k k k k k k a k 12)1(2)1211(21)]121121()5131()311[(2121++=+-+=+--++-+-+=+++=n n n n n n n n a a a S n n ΛΛ 7、倒序相加法:已知函数()xf x = (1)证明:()()11f x f x +-=;(2)求128910101010f f f f ⎛⎫⎛⎫⎛⎫⎛⎫++++ ⎪ ⎪ ⎪ ⎪⎝⎭⎝⎭⎝⎭⎝⎭L 的值. 8、拆项分组求和法:有一类数列,它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这类数列适当拆开,可分为几个等差、等比数列或常见的数列,然后分别求和,再将其合并即可.例4、求和:()()()()123235435635235n n S n ----=-⨯+-⨯+-⨯++-⨯L解:()()()()123235435635235n n S n ----=-⨯+-⨯+-⨯++-⨯L()()123246235555n n ----=++++-++++L L()2111553113114515n n n n n n ⎡⎤⎛⎫-⎢⎥ ⎪⎡⎤⎝⎭⎢⎥⎛⎫⎣⎦=+-⨯=+--⎢⎥ ⎪⎝⎭⎢⎥⎣⎦-。

数列求和公式方法总结

数列求和公式方法总结

数列求和公式方法总结数列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由一系列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构成的序列。

在数列中,求和是一个常见的问题,而求和公式和方法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本文将对数列求和的常见公式和方法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列求和的技巧。

一、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常用的求和公式有以下两种:1.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 (a1 + an) n / 2,其中a1为首项,an为末项,n为项数。

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n-1) d,其中an为第n项,a1为首项,d为公差。

二、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的比值都相等的数列,常用的求和公式有以下两种:1.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 a1 (1 q^n) / (1 q),其中a1为首项,q为公比,n为项数。

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q^(n-1),其中an为第n项,a1为首项,q为公比。

三、其他常见数列求和公式。

除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外,还有一些其他常见的数列求和公式,如:1. 平方和公式,1^2 + 2^2 + 3^2 + ... + n^2 = n (n + 1) (2n + 1) / 6。

2. 立方和公式,1^3 + 2^3 + 3^3 + ... + n^3 = (n (n + 1) / 2)^2。

3. 斐波那契数列求和公式,F(n) = F(n+2) 1,其中F(n)为斐波那契数列的前n项和。

四、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除了利用求和公式外,还有一些常用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求解数列的和,如:1. 数学归纳法,通过证明首项成立,然后假设第k项成立,推导出第k+1项也成立,从而得出结论。

2. Telescoping series,利用数列中相邻项之间的关系,将求和式中的部分项相互抵消,从而简化求和过程。

3. 倒序相消法,将数列按照相反的顺序排列,然后与原数列相加,利用相邻项之间的关系进行相消,从而简化求和过程。

数列求和公式七个方法

数列求和公式七个方法

数列求和公式七个方法数列求和是数学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下面将介绍七种常用的数列求和方法,包括等差数列求和、等比数列求和、等差数列二次项求和、递归数列求和、斐波那契数列求和、等差数列部分项求和、正弦数列求和。

一、等差数列求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n-1)d,其中a1为首项,d为公差,n为项数。

从首项到第n项的和Sn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Sn = (n/2)(a1 + an)其中,n为项数,a1为首项,an为末项,Sn为和。

二、等比数列求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q^(n-1),其中a1为首项,q为公比,n为项数。

从首项到第n项的和Sn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Sn=a1(q^n-1)/(q-1)其中,n为项数,a1为首项,q为公比,Sn为和。

三、等差数列二次项求和:对于等差数列的二次项和,可以通过对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进行二次求和得到。

Sn=(n/6)*(2a1+(n-1)d)(a1+(n-1)d+d)其中,n为项数,a1为首项,d为公差,Sn为和。

四、递归数列求和:递归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列,其中每一项都是前一项的函数。

递归数列的求和可以通过编写一个递归函数来实现。

例如,对于斐波那契数列:F(n)=F(n-1)+F(n-2),其中F(1)=1,F(2)=1可以编写一个递归函数,将前两个项相加,并递归调用函数来求和。

五、斐波那契数列求和:斐波那契数列是一种特殊的递归数列,其中前两个项为1,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是前两项的和。

斐波那契数列求和可以通过编写一个循环来实现,累加每一项的值。

六、等差数列部分项求和:对于等差数列的部分项求和,可以通过求解两个和的差来实现。

设Sn为从第m项到第n项的和,Sm为从第1项到第m-1项的和,Sn 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Sn = Sn - Sm = (n-m+1)(a1 + an) / 2其中,m和n为项数,a1为首项,an为末项。

七、正弦数列求和:正弦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列,其中每一项的值由正弦函数确定。

数列求和常用方法总结

数列求和常用方法总结

数列求和常用方法总结一、公式法:必须记住几个常见数列前n 项和 等差数列:2)1(2)(11d n n na a a n S n n -+=+=; 等比数列:⎪⎩⎪⎨⎧≠--==11)1(111q q q a q na S n n ;例1.求和(1)1+2+3+…+n=二、分组求和法例2.求和:()()()()n S n n -++-+-+-=2322212321解:三、错位相减法 例3. 求数列⋅⋅⋅⋅⋅⋅,22,,26,24,2232n n 前n 项的和. 解:由题可知,⎭⎬⎫⎩⎨⎧n n 22的通项是等差数列{2n}的通项与等比数列⎭⎬⎫⎩⎨⎧n 21的通项之积 n n n S 2226242232+⋅⋅⋅+++=…………………………………① (乘公比) 14322226242221++⋅⋅⋅+++=n n n S ……………………………② (设制错位)①-②得1432222222222222)211(+-+⋅⋅⋅++++=-n n n n S (错位相减) 1122212+---=n n n∴ 1224-+-=n n n S练习:1、求数列()13231,,35,34,33,2-⨯+⨯⨯⨯n n 的前n S n 项和.nn n S 2)12(...252321232⨯-++⨯+⨯+⨯=、求和:四、裂项相消法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正负相消剩下首尾若干项。

常见拆项公式:(1)111)1(1+-=+n n n n (2) 1111()(2)22n n n n =-++ (3) )121121(21)12)(12(1+--=+-n n n n (4)n n n n -+=++111 例4. 已知数列{}()11+=n n a a n n 中,,求前n S n 项和.练习:1、在数列{}n a 中,11211++⋅⋅⋅++++=n n n n a n ,又12+⋅=n n n a a b ,求数列{}nb 的前n S n 项和.2、求数列⋅⋅⋅++⋅⋅⋅++,11,,321,211n n 的前n 项和.。

有关数列求和公式方法总结

有关数列求和公式方法总结

有关数列求和公式方法总结有关数列求和公式方法总结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列求和公式方法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分组转化求和法若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由若干个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或可求和的数列构成,则求这个数列的前n项和Sn时可以用分组求和法求解。

一般步骤是:拆裂通项――重新分组――求和合并。

例1求Sn=1×4+2×7+3×10+…+n(3n+1)的和解由和式可知,式中第n项为an=n(3n+1)=3n2+n∴Sn=1×4+2×7+3×10+…+n(3n+1)=(3×12+1)+(3×22+2)+(3×32+3)+…+(3n2+n)=3(12+22+32+…+n2)+(1+2+3+…+n)=3×16n(n+1)(2n+1)+n(n+1)2=n(n+1)2二、奇偶分析求和法求一个数列的前n项和Sn,如果需要对n进行奇偶性讨论或将奇数项、偶数项分组求和再求解,这种方法称为奇偶分析法。

例2:求和:Sn=-1+3-5+7-9+11-…+(-1)n(2n-1)分析:观察数列的通项公式an=(-1)n(2n-1)可知Sn与数列项数n的奇偶性有关,故利用奇偶分析法及分组求和法求解,也可以在奇偶分析法的基础上利用并项求和法求的结果。

解:当n为偶数时,Sn=-1+3-5+7-9+11-…+(-1)n(2n-1)=-(1+5+9+…+2n-3)+(3+7+11+…+2n-1)=-n2(1+2n-3)2+n2(3+2n-1)2=-n2-n2+n2+n2=n当n为奇数时,Sn=-1+3-5+7-9+11-…+(-1)n(2n-1)=-(1+5+9+…+2n-3)+(3+7+11+…+2n-1)=-n+12(1+2n-1)2+n-12(3+2n-3)2=-n2+n2+n2-n2=-n综上所述,Sn=(-1)nn三、并项求和法一个数列an的前n项和Sn中,某些项合在一起就具有特殊的`性质,因此可以几项结合求和,再求Sn,称之为并项求和法。

数列求和的8种常用方法(最全)

数列求和的8种常用方法(最全)

求数列前n 项和的8种常用方法一.公式法(定义法): 1.等差数列求和公式:11()(1)22n n n a a n n S na d ++==+特别地,当前n 项的个数为奇数时,211(21)k k S k a ++=+⋅,即前n 项和为中间项乘以项数。

这个公式在很多时候可以简化运算; 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1)1q =,1n S na =; (2)1q ≠,()111nn a q S q-=-,特别要注意对公比的讨论;3.可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的数列;4.常用公式:(1)1nk k ==∑12123(1)n n n ++++=+L ;(2)21nk k ==∑222211631123(1)(21)()(1)2n n n n n n n ++++=++==++L ; (3)31n k k ==∑33332(1)2123[]n n n +++++=L ;(4)1(21)n k k =-=∑2135(21)n n ++++-=L .例1 已知3log 1log 23-=x ,求23n x x x x ++++ 的前n 项和. 解:由212log log 3log 1log 3323=⇒-=⇒-=x x x由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得 23n n S x x x x =++++L=xx x n --1)1(=211)211(21--n =1-n 21例2 设123n S n =++++ ,*n N ∈,求1)32()(++=n nS n S n f 的最大值.解:易知 )1(21+=n n S n , )2)(1(211++=+n n S n∴ 1)32()(++=n n S n S n f =64342++n n n=n n 64341++=50)8(12+-nn 501≤∴ 当 88-n ,即8n =时,501)(max =n f .二.倒序相加法:如果一个数列{}n a ,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的和相等或等于同一常数,那么求这个数列的前n 项和即可用倒序相加法。

数列求和各种方法总结归纳

数列求和各种方法总结归纳

数列求和各种方法总结归纳数列求和是数学中常见的问题之一,涉及到很多的方法和技巧。

下面我将对几种常见的数列求和方法进行总结归纳。

一、等差数列求和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的差都相等的数列。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求等差数列的和:1. 公式法:对于等差数列求和的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公式来求和。

等差数列的和可以表示为:S = (a1 + an) * n / 2,其中a1为首项,an为末项,n为项数。

2.差分法:我们可以通过差分法来求等差数列的和。

即将数列中相邻两项的差列示出来,并求和,这样就变成了一个等差数列求和的问题。

例如对于数列1,3,5,7,9,差分后得到的数列是2,2,2,2,再求和得到83.数学归纳法:我们可以通过数学归纳法来求等差数列的和。

首先假设等差数列的和为Sn,然后通过归纳可以得到Sn+1和Sn之间的关系,最终求得Sn的表达式。

例如对于数列1,3,5,7,9,我们可以假设Sn=1+3+5+7+9,然后通过归纳可以得到Sn+1=1+3+5+7+9+11=Sn+a(n+1),其中a(n+1)为数列的第n+1项,最终求得Sn=n^2二、等比数列求和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的比相等的数列。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求等比数列的和:1.公式法:对于等比数列求和的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公式来求和。

等比数列的和可以表示为:S=a*(1-r^n)/(1-r),其中a为首项,r为公比,n为项数。

需要注意的是,当r小于1时,求和公式仍然成立。

当r等于1时,等比数列的和为a*n。

2.求导法:我们可以通过对等比数列求导来求和。

对等比数列进行求导得到的结果是一个等差数列,然后再对等差数列进行求和就可以求得等比数列的和。

3.数学归纳法:和等差数列一样,我们也可以通过数学归纳法来求等比数列的和。

首先假设等比数列的和为Sn,然后通过归纳可以得到Sn+1和Sn之间的关系,最终求得Sn的表达式。

三、递推数列求和递推数列是指数列中每一项都是由前面一项或几项推出来的。

数列求和方法汇总

数列求和方法汇总

数列求和方法汇总数列求和是数列中各项数值的总和。

在数学中,数列求和是基本的概念之一,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可以用于解决数列求和问题。

我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数列求和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等差数列求和、等比数列求和、调和数列求和、斐波那契数列求和以及其他常见数列求和方法。

一、等差数列求和: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值都相等的数列。

等差数列的求和有以下几种方法:1. 公式法:等差数列的求和可以使用求和公式Sn=n(a1+an)/2,其中Sn表示数列的和,n表示数列中项数,a1表示数列的首项,an表示数列的末项。

这个公式可以直接应用于已知首项、末项和项数的情况。

2.累加法:如果项数较少,可以直接将各项相加求和,这种方法适用于求和数列项数较少的情况。

3.差分法:等差数列的求和也可以通过差分法来解决。

差分法的基本思想是利用数列的递推关系进行求和。

通过计算相邻两项的差值,然后将这些差值相加,得到数列的和。

二、等比数列求和: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值都相等的数列。

等比数列的求和有以下几种方法:1.公式法:等比数列的求和可以使用求和公式Sn=a1(1-q^n)/(1-q),其中Sn表示数列的和,n表示数列中项数,a1表示数列的首项,q表示公比。

这个公式可以直接应用于已知首项、公比和项数的情况。

2.累加法:与等差数列类似,如果项数较少,可以直接将各项相加求和,这种方法适用于求和数列项数较少的情况。

3.分组法:对于一些特殊的等比数列,可以将数列拆分为多个子数列,然后分别求和。

通过分组求和可以简化求和过程,得到最终结果。

三、调和数列求和:调和数列是指数列中每一项的倒数构成的数列。

调和数列的求和有以下几种方法:1.公式法:调和数列的求和可以使用求和公式Sn=1/1+1/2+1/3+...+1/n,其中Sn表示数列的和,n表示数列中的项数。

调和数列的求和公式没有一般形式的解,但可以通过近似方法来求和,如泰勒级数展开等。

数列求和各种方法总结归纳

数列求和各种方法总结归纳

数列求和各种方法总结归纳
[自主解答] (1)当a1=3时,不合题意; 当a1=2时,当且仅当a2=6,a3=18时,符合题意; 当a1=10时,不合题意. 因此a1=2,a2=6,a3=18.所以公比q=3, 故an=2·3n-1.
数列求和各种方法总结归纳
(2)因为bn=an+(-1)nln an=2·3n-1+(-1)nln(2·3n-1) =2·3n-1+(-1)n(ln 2-ln 3)+(-1)nnln 3, 所以S2n=b1+b2+…+b2n=2(1+3+…+32n-1)+[-1+1-1+…+ (-1)2n](ln 2-ln 3)+[-1+2-3+…+(-1)2n2n]ln 3=2×11--332n+ nln 3=32n+nln 3-1.
数列求和各种方法总结归纳
在本例条件不变情况下,求数列{2n-1·an}的前n项和Sn.
一、公式法
1.如果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则求和时直接利用等
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注意等比数列公比q的取值情况要
分q=1或q≠1.
(1)1+2+3+4+ … +n=
nn+1 2
(2)1+3+5+7+ … +2n-1= n2
(3)2+4+6+8+ … +2n= n2+n
数列求和各种方法总结归纳
[精析考题] [例2] (2011·辽宁高考)已知等差数列{an}满足a2=0,a6+a8=-10.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2an-n 1}的前n项和.
数列求和各种方法总结归纳
[自主解答] (1)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 由已知条件可得
a1+d=0, 2a1+12d=-10
数列求和各种方法总结归纳
[冲关锦囊] 分组求和常见类型及方法 (1)an=kn+b,利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直接求解; (2)an=a·qn-1,利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直接求解; (3)an=bn±cn,数列{bn},{cn}是等比数列或等差数列, 采用分组求和法求{an}的前n项和.

高考数列求和知识点总结

高考数列求和知识点总结

高考数列求和知识点总结数列求和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高考数学中经常考察的内容之一。

掌握了数列求和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解题效率。

下面将对数列求和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等差数列的求和等差数列是高中数学中最基本的数列之一,求和公式为Sn = n* (a1 + an) / 2,其中Sn表示前n项和,a1表示首项,an表示第n 项。

例题1:已知某等差数列的首项为2,公差为3,求前10项的和。

解题思路:首先根据等差数列的公式an = a1 + (n - 1) * d,计算出第10项的值为2 + (10 - 1) * 3 = 29。

然后利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Sn = n * (a1 + an) / 2,代入n=10,a1=2,an=29,计算出前10项的和为10 * (2 + 29) / 2 = 155。

二、等比数列的求和等比数列是高中数学中另一个重要的数列,求和公式为Sn = a1 * (1 - q^n) / (1 - q),其中Sn表示前n项和,a1表示首项,q表示公比。

例题2:已知某等比数列的首项为1,公比为2,求前5项的和。

解题思路:首先根据等比数列的公式an = a1 * q^(n - 1),计算出第5项的值为1 * 2^(5 - 1) = 16。

然后利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Sn = a1 * (1 - q^n) / (1 - q),代入n=5,a1=1,q=2,计算出前5项的和为1 * (1 - 2^5) / (1 - 2) = 31。

三、一般数列的求和对于一般的数列,如果找不到明显的规律或者确定不了数列的类型,可以采用递推法求和。

例题3:已知数列{an}满足a1 = 1,an = an-1 + 2,求前5项的和。

解题思路:根据数列的递推关系an = an-1 + 2,可以得出第2项a2 = a1 + 2 = 1 + 2 = 3,第3项a3 = a2 + 2 = 3 + 2 = 5,以此类推,可以求得前5项依次为1,3,5,7,9。

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有哪些数列求和的七种方法

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有哪些数列求和的七种方法

一、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1.裂项相加法:数列中的项形如的形式,可以把表示为
,累加时抵消中间的许多项,从而求得数列的和;
2、错位相减法:源于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对于形如
的数列,其中为等差数列,为等比数列,均可用此法;
3、倒序相加法:此方法源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目的在于利用与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相加有公因式可提取,以便化简后求和。

4、分组转化法:把数列的每一项分成两项,或把数列的项“集”在一块重新组合,或把整个数列分成两个部分,使其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这一求和方法称为分组转化法。

5、公式法求和:所给数列的通项是关于n的多项式,此时求和可采用公式求和,常用的公式有:
数列求和的方法多种多样,要视具体情形选用合适方法。

1、裂项相加法:数列中的项形如的形式,可以把表示为,累加时抵消中间的许多项,从而求得数列的和;
2、错位相减法:源于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对于形如
的数列,其中为等差数列,为等比数列,均可用此法;
3、倒序相加法:此方法源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目的在于利用与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相加有公因式可提取,以便化简后求和。

数列求和的方法多种多样,要视具体情形选用合适方法。

数列求和特别提醒:
(1)对通项公式含有的一类数列,在求时,要注意讨论n的奇偶性;
(2)在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一定要分q=1和q≠1两种情况来讨论。

数列求和的七种方法及例题

数列求和的七种方法及例题

数列求和的七种方法及例题
1、直接求和法:将数列中所有的项都加起来,累加求和。

例如:求 1+2+3+4+5=15
2、等差数列求和法:只适用于等差数列,将首项和末项相加,乘以项数,再除以2。

例如:求 1+3+5+7+9=25
3、等比数列求和法:只适用于等比数列,求出公比,然后用求和公式求和。

例如:求 3+6+12+24=45
4、分而治之法:将大的问题分解成小的问题,再求出小的问题的答案之和为大的问题的答案。

例如:求
1+2+3+4+5=15
5、求差法:将数列中连续的相邻两项差值求出,然后把差值相加求和。

例如:求 1+2+3+4+5=15
6、高阶法:当数列中有多项时,可以把它们分成高阶和低阶两组,先求高阶项和低阶项的和,在相加求和。

例如:求 1+2+3+4+5=15
7、循环求和法:将数列中的每一项都分别相加,然后把结果累加求和。

例如:求 1+2+3+4+5=15。

高中数列求和方法总结

高中数列求和方法总结

高中数列求和方法总结
数列求和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下面总结几种常见的数列求和方法。

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对于等差数列$a_1, a_2, a_3, ..., a_n$,其中公差为d。

则求
和公式为:
$S_n = \frac{n}{2}(a_1 + a_n)$
其中,$S_n$表示前n项和。

2.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对于等比数列$a_1, a_2, a_3, ..., a_n$,其中公比为q(不为零)。

则求和公式为:
$S_n = \frac{a_1(1-q^n)}{1-q}$
其中,$S_n$表示前n项和。

3. 部分和公式:
当数列不是等差或等比数列时,可以考虑使用部分和公式。

如果数列的通项表达式为$f(n)$,则前n项和为$S_n = f(1) +
f(2) + f(3) + ... + f(n)$。

例如,对于数列$1, 4, 7, 10, ...$,通项表达式为$a_n = 3n-2$,则前n项和为$S_n = \sum_{i=1}^{n}(3i-2)$。

4. 偶数项和与奇数项和:
当数列为周期性的时候,可以考虑分别计算偶数项和与奇数
项和,然后相加得到总和。

例如,对于数列$1, -2, 3, -4, 5, -6, ...$,可以将它分为偶数项
$-2, -4, -6, ...$与奇数项$1, 3, 5, ...$,分别计算偶数项和与奇数项和,然后相加得到总和。

以上是常见的数列求和方法总结。

掌握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计算数列的和。

数列求和7种方法

数列求和7种方法

数列求和7种方法一、求等差数列的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n = a1 + (n-1)d ,其中an 表示第 n 个数,a1 表示首项,d 表示公差,n 表示项数。

1.直接求和法:根据数列的首项 a1、末项 an 和项数 n,直接相加即可。

例如: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 a1 = 2,公差 d = 3,项数 n = 5,求和公式为 S = (a1 + an) * n / 2 = (2 + 2 + 4 * 3) * 5 / 2 = 35 2.公式法:利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S = (a1 + an) * n / 2例如: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a1=2,公差d=3,项数n=5,代入公式即可得到结果。

3.递推法:利用数列的递推关系a(n)=a(n-1)+d,可得到递归式,通过递归累加求和。

例如: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a1=2,公差d=3,项数n=5,则S(n)=S(n-1)+(a(n-1)+d)=S(n-1)+a(n-1)+d。

二、求等比数列的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n = a1 * q^(n-1),其中an 表示第 n 个数,a1 表示首项,q 表示公比,n 表示项数。

4.直接求和法:根据数列的首项 a1、末项 an 和项数 n,直接相加即可。

例如: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a1=2,公比q=3,项数n=5,求和公式为S=(a1*(q^n-1))/(q-1)=(2*(3^5-1))/(3-1)=2425.公式法:利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S=(a1*(q^n-1))/(q-1)。

例如: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a1=2,公比q=3,项数n=5,代入公式即可得到结果。

6.迭代法:利用数列的递推关系a(n)=a(n-1)*q,可得到递归式,通过递归累加求和。

例如: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a1=2,公比q=3,项数n=5,则S(n)=S(n-1)+a(n-1)*q=S(n-1)+a(n-1)*q。

三、其他数列的求和方法:7.利用数列的递归关系:对于一些特殊的数列,可能没有通项公式,但可以根据数列的递归关系利用递归求和。

数列求和常见方法总结

数列求和常见方法总结
数列求和的几种常用方法
一:公式法:即直接用求和公式,求数列的前n和Sn
①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Sn

n(a1 2
an )

na1

n(n 1) 2
d
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Sn

naa1(11(qqn1)) 1q

a1 anq 1q
(q
1)
(3):12 22 32
解:(1)设数列{an}的公比为 q.由 a23=9a2a6 得
a23=9a24,所以
q2=1.由条件可知 9
q>0,故
q=1. 3
由 2a1+3a2=1,得 2a1+3a1q=1,得 a1=13.
故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 an=31n.
练习:(2011·全国新课标卷)等比数列{an}的各项均为正数,且 2a1+3a2=1,a23=9a2a6. (2)设 bn=log3a1+log3a2+…+log3an,求数列{b1n}的前 n 项和.
an=2-n.
综上,数列{2an-n 1}的前 n 项和 Sn=2nn-1.
(12分)(2010·四川高考)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3项和为6,前8项和为-4.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1)an=3-(n-1)=4-n (2)设bn=(4-an)qn-1(q≠0,n∈N*),求数列{bn}的前n项和Sn.
qn +1-n +1qn +1
q-1
.

q=1,则
S
n=1+2+3+…+n=n
n+1. 2
nn+1 2
所以,Sn= nqn+1-n+1qn+1 q-12
q=1, q≠1.
于是,S
n

数列求和常见的7种方法

数列求和常见的7种方法

数列求和常见的7种方法数列求和是数学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它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数学中,我们常常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求解数列求和问题,以下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数列求和方法。

一、公式法:公式法是求解数列求和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对于一些特定的数列,我们可以通过找到它们的通项公式,从而直接计算出数列的和。

例如,对于等差数列an = a1 + (n-1)d,其前n项和Sn =[n(a1+an)]/2,其中a1为首项,an为末项,d为公差。

同样地,对于等比数列an = a1 * r^(n-1),其前n项和Sn = a1 *(1 - r^n)/(1 - r),其中a1为首项,r为公比。

二、递推法:递推法是另一种求解数列求和问题的常用方法。

通过推导出数列的递推关系式,我们可以通过逐项求和的方式来求解数列求和问题。

例如,对于斐波那契数列Fn=Fn-1+Fn-2(其中n>2),我们可以通过递推的方式来求得前n项和。

三、画图法:画图法是一种直观的方法,通过画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数列求和问题,并帮助我们找到解题思路。

例如,对于等差数列Sn = a1 + (a1+d) + (a1+2d) + ... +(a1+nd),我们可以将其表示为一个由等差数列首项、末项组成的矩形,然后通过计算矩形的面积来求解数列的和。

四、换元法:换元法是将数列中的变量进行换元,从而将原始数列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从而更容易求出数列的和。

例如,对于等差数列Sn = a1 + (a1+d) + (a1+2d) + ... +(a1+nd),我们可以将其表示为Sn = (n+1)a1 + d(1+2+3+...+n),然后再利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来求解。

五、差分法:差分法是一种将数列进行相邻项之间的差分操作,从而得到一个新的数列,通过对新数列进行求和的方式来求解原始数列的和。

例如,对于等差数列an = a1 + (n-1)d,我们可以计算得到数列bn = a2 - a1,然后求出bn的和,再通过一些变换得到原始数列的和。

数列求和的8种常用方法(最全)

数列求和的8种常用方法(最全)

数列求和的8种常用方法(最全)一、前言在高中数学以及各类应用数学问题中,数列求和问题是非常常见的。

解决数列求和问题不仅需要对常用数列的规律进行深刻的理解,还需要掌握多种数列求和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数列求和的八种常用方法,并且会结合具体的数列实例来进行讲解。

尽力做到对每一种方法的介绍都能够做到极致详细,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二、数列求和的8种常用方法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对于一个首项为$a_1$,公差为$d$,共有$n$ 项的等差数列,其求和公式为:$$S_n = \frac{n}{2}(2a_1 + (n-1)d)$$其中,$S_n$ 代表前$n$ 项的和。

举例:求和数列$1,3,5,7,9$ 的和。

分析:此数列的首项为1,公差为2,总共有5项。

解答:$$S_5 = \frac{5}{2}(2\times 1 + (5-1)\times 2)=25$$因此,数列$1,3,5,7,9$ 的和为25。

2.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对于一个首项为$a_1$,公比为$q$,共有$n$ 项的等比数列,其求和公式为:$$S_n = \frac{a_1(1-q^n)}{1-q}$$其中,$S_n$ 代表前$n$ 项的和。

举例:求和数列$2,4,8,16,32$ 的和。

分析:此数列的首项为2,公比为2,总共有5项。

解答:$$S_5=\frac{2\times (1-2^5)}{1-2}=-62$$因此,数列$2,4,8,16,32$ 的和为-62。

3. 几何级数通项公式求和对于一般形式为$a_1r^{n-1}$ 的数列,其求和公式为:$$S_n = \frac{a_1(1-r^n)}{1-r}$$其中,$S_n$ 代表前$n$ 项的和。

举例:求和数列$1,-\frac{1}{2},\frac{1}{4},-\frac{1}{8},\frac{1}{16}$ 的和。

分析:此数列的首项是1,公比是$-\frac{1}{2}$,总共有5项。

数列求和的8种方法

数列求和的8种方法

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配以相应的练习)一、总论:数列求和7种方法: 利用等差、等比数列求和公式错位相减法求和 反序相加法求和 分组相加法求和 裂项消去法求和分段求和法(合并法求和) 利用数列通项法求和二、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是逆序相加法,等比数列的求和方法是错位相减法,三、逆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是数列求和的二个基本方法。

数列是高中代数的重要内容,又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 在高考和各种数学竞赛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数列求和是数列的重要内容之一,除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有求和公式外,大部分数列的求和都需要一定的技巧. 下面,就几个历届高考数学和数学竞赛试题来谈谈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一、利用常用求和公式求和利用下列常用求和公式求和是数列求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d n n na a a n S n n 2)1(2)(11-+=+=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1(11)1()1(111q q q a a qq a q na S n nn3、 )1(211+==∑=n n k S nk n 4、)12)(1(6112++==∑=n n n k S nk n5、 213)]1(21[+==∑=n n k S nk n [例1] 已知3log 1log 23-=x ,求⋅⋅⋅++⋅⋅⋅+++nx x x x 32的前n 项和.解:由212log log 3log 1log 3323=⇒-=⇒-=x x x由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得 n n x x x x S +⋅⋅⋅+++=32 (利用常用公式)=xx x n--1)1(=211)211(21--n =1-n 21[例2] 设S n =1+2+3+…+n ,n ∈N *,求1)32()(++=n nS n S n f 的最大值.解:由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得 )1(21+=n n S n , )2)(1(21++=n n S n (利用常用公式) ∴ 1)32()(++=n nS n S n f =64342++n n n =nn 64341++=50)8(12+-nn 501≤∴ 当88-n ,即n =8时,501)(max =n f题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 n=2n-1,则=题2.若12+22+…+(n -1)2=an 3+bn 2+cn ,则a = ,b = ,c =.解: 原式=答案:二、错位相减法求和这种方法是在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求数列{a n · b n }的前n 项和,其中{ a n }、{ b n }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例3] 求和:132)12(7531--+⋅⋅⋅++++=n n xn x x x S ………………………①解:由题可知,{1)12(--n xn }的通项是等差数列{2n -1}的通项与等比数列{1-n x}的通项之积设nn x n x x x x xS )12(7531432-+⋅⋅⋅++++=………………………. ② (设制错位) ①-②得 n n n x n xx x x x S x )12(222221)1(1432--+⋅⋅⋅+++++=-- (错位相减)再利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得:n n n x n xx x S x )12(1121)1(1----⋅+=-- ∴ 21)1()1()12()12(x x x n x n S n n n -+++--=+ [例4] 求数列⋅⋅⋅⋅⋅⋅,22,,26,24,2232n n前n 项的和. 解:由题可知,{n n 22}的通项是等差数列{2n}的通项与等比数列{n 21}的通项之积设n n nS 2226242232+⋅⋅⋅+++=…………………………………①14322226242221++⋅⋅⋅+++=n n nS ………………………………② (设制错位) ①-②得1432222222222222)211(+-+⋅⋅⋅++++=-n n n nS (错位相减)1122212+---=n n n∴ 1224-+-=n n n S练习题1 已知 ,求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答案:练习题2 的前n 项和为____答案:三、反序相加法求和这是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就是将一个数列倒过来排列(反序),再把它与原数列相加,就可以得到n 个)(1n a a +.[例5] 求证:nnn n n n n C n C C C 2)1()12(5321+=++⋅⋅⋅+++证明: 设nn n n n n C n C C C S )12(5321++⋅⋅⋅+++=………………………….. ① 把①式右边倒转过来得113)12()12(nn n n n n n C C C n C n S ++⋅⋅⋅+-++=- (反序) 又由mn nm n C C -=可得nnn n n n n C C C n C n S ++⋅⋅⋅+-++=-1103)12()12(…………..…….. ② ①+②得 n n n n n n n n n C C C C n S 2)1(2))(22(2110⋅+=++⋅⋅⋅+++=- (反序相加)∴ n n n S 2)1(⋅+=[例6] 求89sin 88sin 3sin 2sin 1sin 22222++⋅⋅⋅+++的值解:设89sin 88sin 3sin 2sin 1sin 22222++⋅⋅⋅+++=S …………. ①将①式右边反序得1s i n 2s i n 3s i n 88sin 89sin 22222+++⋅⋅⋅++=S …………..② (反序) 又因为 1cos sin ),90cos(sin 22=+-=x x x x①+②得 (反序相加))89cos 89(sin )2cos 2(sin )1cos 1(sin 2222222 ++⋅⋅⋅++++=S =89∴ S =44.5题1 已知函数 (1)证明:;(2)求的值.解:(1)先利用指数的相关性质对函数化简,后证明左边=右边(2)利用第(1)小题已经证明的结论可知,两式相加得:所以.练习、求值: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错位相减法
如果一个数列的各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 项之积构成的,那么这个数列的前n项和即可用此法来求.
【错位相减法】设 {an}的前n项和为Sn,an=n·2n,则Sn=
解析:∵Sn=1·21+2·22+3·23+…
+n·2n

∴2Sn=
1·22+2·23+3·24+…+(n-1)·2n+n·2n-21n
B.n2+2-21n
C.n2+1-2n1-1
D.n2+2-2n1-1
解析:因为an=2n-1+21n, 则Sn=1+22n-1n+1211--1221n=n2+1-21n.
2.(2011·北京东城二模)已知{an}是首项为19,公差为-2的等差 数列,Sn为{an}的前n项和.
数列求和的方法
(1)一般的数列求和,应从通项入手,若无通项,先求通 项,然后通过对通项变形,转化为与特殊数列有关或具备 某种方法适用特点的形式,从而选择合适的方法求和.
(2)解决非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主要有两种思路: ①转化的思想,即将一般数列设法转化为等差或等比 数列,这一思想方法往往通过通项分解或错位相减来 完成. ②不能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的数列,往往通过裂项 相消法、错位相减法、倒序相加法等来求和.
如果一个数列{an},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的和相等 或等于同一常数,那么求这个数列的前n项和即可用倒 序相加法,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即是用此法推导的.
2.分组求和法 若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由若干个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 或可求和的数列组成,则求和时可用分组转化法,分别 求和而后相加减.
【分组求和法】数列{(-1)n·n}的前n项和Sn=?
一、公式法
1.如果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则求和时直接利用等
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注意等比数列公比q的取值情况要
分q=1或q≠1.
(1)1+2+3+4+ … +n=
nn+1 2
(2)1+3+5+7+ … +2n-1= n2
(3)2+4+6+8+ … +2n= n2+n
二、非等差、等比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1.倒序相加法
[自主解答] (1)当a1=3时,不合题意; 当a1=2时,当且仅当a2=6,a3=18时,符合题意; 当a1=10时,不合题意. 因此a1=2,a2=6,a3=18.所以公比q=3, 故an=2·3n-1.
(2)因为bn=an+(-1)nln an=2·3n-1+(-1)nln(2·3n-1) =2·3n-1+(-1)n(ln 2-ln 3)+(-1)nnln 3,
[例1] (2011·山东高考)等比数列{an}中,a1,a2,a3分别是下表
第一、二、三行中的某一个数,且a1,a2,a3中的任何两个数不
在下表的同一列.
第一列 第二列 第三列
第一行 3
2
10
第二行 6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第三行 9
4
14
8
18
(2)若数列{bn}满足:bn=an+(-1)nln an,求 {bn}的前2n项和S2n
[冲关锦囊] 分组求和常见类型及方法
(1)an=kn+b,利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直接求解; (2)an=a·qn-1,利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直接求解; (3)an=bn±cn,数列{bn},{cn}是等比数列或等差数列,
采用分组求和法求{an}的前n项和.
[精析考题] [例2] (2011·辽宁高考)已知等差数列{an}满足a2=0,a6+a8=-10.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2an-n 1}的前n项和.
S2n=a1+a2-2 a1+…+an-2n-a1n-1-a2nn =1-12+14+…+2n1-1-2-2n n =1-1-2n1-1-2-2nn=2nn. 所以Sn=2nn-1. 综上,数列{2an-n 1}的前n项和Sn=2nn-1.
在本例条件不变情况下,求数列{2n-1·an}的前n项和Sn.
(1)求通项an及Sn; (2)设{bn-an}是首项为1,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求数列{bn}
的通项公式及其前n项和Tn
解:(1)因为{an}是首项为a1=19,公差为d=-2的等差数列,所以an= 19-2(n-1)=-2n+21. Sn=19n+nn2-1·(-2)=-n2+20n. (2)由题意知bn-an=3n-1,所以bn=3n-1+an=3n-1-2n+21. Tn=Sn+(1+3+…+3n-1)=-n2+20n+3n-2 1.
[自主解答] (1)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 由已知条件可得
a1+d=0, 2a1+12d=-10
,解得ad1==-1,1.
故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2-n.
(2)设数列{2an-n 1}的前n项和为Sn, 即Sn=a1+a22+…+2an-n 1,① 故S1=1,S2n=a21+a42+…+a2nn,② 所以,当n>1时,①-②得
21-2n
① -②得-Sn=2+22+23+…+2n-n·2n+1=
-n·2n+1
1-2
=2n+1-2-n·2n+1
∴Sn=(n-1)·2n+1+2
4.裂项相消法
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在求和时中间的一些项可 以相互抵消,从而求得其和.
【裂项求和法】{an}的前 n 项和为 Sn,若 an=nn1+1,则 Sn=
所以S2n=b1+b2+…+b2n=2(1+3+…+32n-1)+[-1+1-1+…+ (-1)2n](ln 2-ln 3)+[-1+2-3+…+(-1)2n2n]ln 3=2×11--332n+ nln 3=32n+nln 3-1.
1.(2012·临沂模拟)数列112,314,518,7116,…的前n项和Sn为 (
解:Sn=a1+2a2+22a3+…+2n-1an① 2Sn=2a1+22a2+23a3+…+2nan② ①-②得-Sn=a1+2(a2-a1)+22(a3-a2)+…+2n-1(an-an-1)-2nan =1-(2+22+…+2n-1)-2n(2-n)=1-211--22n-1-2n+1+n·2n =1+2-2n-2n+1+n·2n=(n-3)2n-3, ∴Sn=3-(n-3)·2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