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中国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三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三
第一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第1课时)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5分钟小练习
活动指导
上面是我国邮票展示的三个地方民居,从不同民居来 看,不同地区民居各具特色,充分反映劳动人民的智慧。 尝试探究:前两种邮票中展示民居反映当地气候具有哪些 特征? 提示:前两种民居屋顶坡度较大,说明当地年降水量较 大,应属于我国东南沿海或西南地区的民居。
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边界:有的明确,有的具有③_过__渡__的特性
(1)区域特点
内在联系:表现出④_相__对__一__致__的特性 范围:⑤_有__大__有__小__
等级:有高有低
(2)划分指标:可以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某一方面的单一
指标,也可以是⑥_综__合__性__的。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5分钟小练习
地荒漠化和盐渍

○30 气__温__低、空
气稀薄、风力
大、水分不足
和地势崎岖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5分钟小练习
活动指导
1.教材P5“图1-1-1 中国三大自然区” 提示:综合地形、气候这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的自然地 理环境划分为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 区和青藏高寒区。本图就是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分布。读图 时着重把握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和 界线,二是三大自然区的范围。 (1)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地形、气候的地域差异)。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5分钟小练习
活动指导
自然要素
地域差异
差异成因
地形
地势西高东低,呈 复杂的地质作用
三级阶梯状分布
的影响
年平均气温由南向 太阳辐射强度从北递减Βιβλιοθήκη 赤道向两极递减气温
气候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共28张PPT)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共28张PPT)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 8/12021/8/12021/8/1Aug-211-Aug- 21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21/ 8/12021/8/12021/8/1Sunday, August 01, 2021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 8/12021/8/12021/8/12021/8/ 18/1/2021
⑺毁坏树木
9
⑻燃料不足
⑼人口增长
⑽滥修窑洞
⑾住房不足
⑿水土流失严重
3
6
5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黄土土质疏 松的特性
降水集中 多暴雨
地面破碎 沟谷纵横
植被稀少

自 土人
然 高为

原 水


土因


开垦陡坡
滥伐树木
过度放牧 和采樵
不合理开 矿修窑洞
水土流失的危害
• 观察组
图,注 意图中 各河段 含沙量 的变化。
•黄土以粉沙颗粒为主 •无层理,但垂直节理发育 •土质疏松,碳酸钙含量高,遇
水易崩解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植被稀少
植被良好
覆盖地表
截留降水
降低流速


分散流量
过滤淤泥
固定和改良土壤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据 考古发掘,黄土高原地区有不少仰韶文 化(距今7100-7400年)遗址,说农业 垦殖开始很早,凡适合农耕的地区早已 辟为农田。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8月1日星期 日2021/ 8/12021/8/12021/8/1

高中地理必修三全一册 PPT课件 (30份) 中图版9

高中地理必修三全一册 PPT课件 (30份) 中图版9


10、生活中,有人给予帮助,那是幸运,没人给予帮助,那是命运。我们要学会在幸运青睐自己的时候学会感恩,在命运磨练自己的时候学会坚韧。这既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11、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来没有努力过,还怡然自得地安慰自己,连一点点的懊悔都被麻木所掩盖下去。不能怕,没什么比自己背叛自己更可怕。
(2)遥感技术具有快速采集地理数据的优势,为GIS提供多种类、 多时相和大范围的地理信息源,也使GIS实现资源与环境动态监测 及数据库的实时更新成为可能。
(3)全球定位系统是地理事物和现象快速、精密定位的现代化工 具,直接为遥感信息和地理信息的快速定位提供保证。
3.“3S”技术手段的选取技巧 (1)“点”与“面”判断GPS。 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 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和GIS技术的工作对象——“面”。 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如 果是“点”则选用GPS,如果是“面”则选用RS或GIS。 (2)“想”与“看”区分RS、GIS。 GIS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 “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即“想”,凡是 需要“想”的选GIS。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尤 其对于大范围、大面积、人不易观测的地物信息的获取,即“看”,只 “看”不用“想”的选着挫折和跌倒;所有的风光背后,一定都是一串串揉和着泪水和汗水的脚印。

16、成功的反义词不是失败,而是从未行动。有一天你总会明白,遗憾比失败更让你难以面对。

17、没有一件事情可以一下子把你打垮,也不会有一件事情可以让你一步登天,慢慢走,慢慢看,生命是一个慢慢累积的过程。

高中地理必修三—4.中国地形

高中地理必修三—4.中国地形

5、采用其它类型图进行命题。近些年的试题中不断出现 景观图、煇渲图等非常直观地反映了地形地貌特征
(10年北京卷)下图是八达岭 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 花岗岩侵入体上。读图,图中指 示山脊和山谷的分别是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④和⑤
解析:此题的立意主要是考查山脊和山谷的概念,只 要学生知道什么是山脊、什么是山谷答案一目了然。为 D
4、通过文字叙述推测地形地势特点。
例:甘肃省民勤县历史上曾是一片泽国, 因石羊河冲积而成。而今腾格里和巴丹吉林 沙漠从东、北、西三面合围民勤。据此判断 石羊河的流向是
A.自北向南 B.自西向东
C.自南向北 D.自东向西
解析:石羊河的流向是由地势决定的。由材料可知水乡泽国的消失 是沙漠侵吞的结果,而沙漠肆虐又是由水资源枯竭引起的。石羊河 是一条内流河,水资源的枯竭应该是从下游开始的。巴丹吉林沙漠 从东、北、西三面合围说明河流上游在南部,地势是南高北低,河 流的流向是自南向北。答案为C。
阴山山脉位于北部,呈东西走向;河套平原位于中部,东西延伸; 鄂尔多斯高原位于南部,沙漠广布。
3.(2006年高考重庆卷)简要说明A、B高原地形的差异。(6分) (绝大部分为)高山地区(山地),北高南低,地表高差悬殊(山高坡陡) A(德干)高原海拔较低,起伏和缓。B(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崎岖。
中国地理 之
①与③之间为大致呈南北走 向的山地地形;地势由东向西 逐渐增高;坡度向西越来越陡, 且高差较大。
例.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 列各题。 图5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 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 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 间分布。该区域内丘陵区每 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 蚀较为严重。
(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 布,分析沿MN一线的 地形分布特点。

高中地理必修三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五篇范文

高中地理必修三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五篇范文

高中地理必修三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五篇范文第一篇:高中地理必修三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中国政府针对国情制定的行动纲领。

2.了解中国制定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3.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有哪些,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1.根据有关资料,归纳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2.联系“中国21世纪议程”,认识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3.结合学校所在地区的环境问题进行环境战略的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计算活动中水泥厂污染造成的损失,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

2.让学生讨论有关环境污染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中国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

2.中国政府针对国情制定的行动纲领。

3.中国制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战略措施。

难点1.绿色GDP、人类发展指数。

2.掌握计算活动中水泥厂污染造成损失的方法。

[教学方法] 1.通过文字资料和漫画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2.结合实例归纳分析,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进行讨论,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学生的思路。

[教学过程]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接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基本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由西方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但是它的概念、准则和行动纲领同样适用于中国的环境和发展问题。

同学们可以看一下课本上的这幅漫画,面对环境问题,我们每个人应具备怎样的态度和责任?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板书)[新授]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包括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持续发展,在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的持续发展相互制约、相互联系中,共同组成了复合系统。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遵循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原则。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三教案(精编文档).doc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三教案(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高中地理(教案)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设计者:华龙飞课程标准内容:以黄土高原为例,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了解综合治理及保护的措施。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理解黄土高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产生原因、危害并掌握其有效的治理措施。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学会从资料、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分析地理景观与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国情教育;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和环境观,从而培养因地制宜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回忆复习:师:在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可持续发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呢?生:回答。

师: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包涵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是那三个方面的内容呢,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生:回答。

师:可持续发展包涵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生态问题主要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湿地开发不当。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黄土高原地区的环境可持续发展。

新课讲授:师:(投影黄土高原景观图)请同学们说说对黄土高原的印象。

生:发言——黄土广布、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师:黄土高原地区为什么会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貌景观呢?生:发言(水土流失)师: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治理。

师:(投影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心中有数本节要学习什么内容。

中图版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

中图版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高中地理必修三复提纲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1.1 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区域包括自然、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多个要素,这些要素之间有内在联系,表现出相对一致的特征。

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以及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互联系,具有整体性。

区域的空间结构是指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不同产业在空间上的分布形式也不同。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区域的产业结构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发生变化,从传统农业区域到工业区域再到发展水平较高的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的区域。

1.2 区域的发展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和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是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

区域发展阶段包括传统农业为主体的阶段、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逐渐超过第二产业,以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

对外开放程度也逐步提高,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现代化交通和信息网络逐步完善。

城市化水平也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加快,形成了高水平的均衡状态,但仍存在不平衡增长的问题。

2.中国三大自然区中国的自然区域是由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地形和气候等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决定的。

自然地理五要素包括土壤、植被和水文,它们是自然区域的标志。

中国的自然区域主要包括青藏高寒区、华北平原区和长江中下游丘陵平原区。

青藏高寒区位于中国的西南部,面积约为中国总面积的25%,以高山和高原为主要地形,降水量较少。

华北平原区位于中国的北部,面积约为中国总面积的15%,以平原和丘陵为主要地形,降水量较少。

长江中下游丘陵平原区位于中国的中部,面积约为中国总面积的10%,以丘陵和平原为主要地形,降水量较多。

地形和水成地貌包括平原、丘陵、高原、盆地和山地等,而寒冻风化地貌也是其中之一。

新教材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精品教学课件

新教材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精品教学课件

仅占全国径流量的 2%,海河、滦河为 1%。但黄河下游及海河、滦河流域的 豫、鲁、冀 3 省的耕地面积却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 21.25%。能源方面,煤炭 探明储量将近 80%分布于中国北方(其中 64%集中于华北地区),10%在西南 地区,而江南 8 省只占 2%;石油探明储量 98%在北方;天然气探明储量有 限,67%在四川;水力资源西南、西北、中南 3 大地区占 90%,其余 10%分 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地区。中国东南部的滇、黔、桂、湘、赣、粤 6 省具 有世界上储量第一、二位的钨、锡、锑、锌、汞、铅等矿产资源。自然资源 分布的不平衡性,对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以及交通运输有着重大的影响。
我国水资源与矿产资源的空间分布 中国自然资源概况
1.丰富多样、潜力巨大。中国自然资源种类多,数量丰富,一 向有“地大物博”之说。
2.主要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中国自然资源地区分布很不平衡, 尤以水、能源和矿产三种资源更为突出。中国水资源的分布,南方 多,北方少。其中,长江流域水量最大,占全国总水量的 37.7%, 其次为珠江பைடு நூலகம்占 17.2%;反观淮河以北,黄河虽为大河,但其水量
(4)自然资源的质量: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各种自然资源 满足人类和社会环境需要的优劣程度,或获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 生态效益的多少和价值高低的表征。
[特别提醒] 非可再生资源与可再生资源的划分是按照自然资 源在一定时间内是否能够更新或恢复。
2.自然资源的特征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其特征如下: (1)有限性。一定时间和区域内,自然资源的 数量是有限的,并 且在一定的科学技术条件下,人类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以及自然 资源的利用程度都有一定的限制性 。 (2)不均衡性。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非 可再生的矿产资源符合一定的 地质成矿规律,某些可再生资源的分布 也存在明显的 地域分异规律。

2020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全册课件【完整版】

2020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全册课件【完整版】
2020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全册 课件【完整版】目录
0002页 0131页 0209页 0309页 0355页 0425页 0489页 0569页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二节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 第四节 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二节 遥感技术的应用 第四节 数字地球
2020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全册课 件【完整版】
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 境的影响
2020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全册课 件【完整版】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020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全册课 件【完整版】
第一节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的治理.
2020中图Biblioteka 高二地理必修三全册课 件【完整版】
第二节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 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 动
2020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全册课 件【完整版】
第一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
2020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全册课 件【完整版】
第二节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 动的影响
2020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全册课 件【完整版】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 持续.
2020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全册课 件【完整版】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3册全套PPT课件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3册全套PPT课件
水是农业发展的 决定性因素,土 地荒漠化和盐渍 化显著
青藏高寒区
比西北干旱半干 旱区还要微弱
土地利用方式以 畜牧业为主,少 数地区发展林业 和种植业
气温低、空气稀 薄、风力大、水 分不足、地形崎 岖,限制农业和 经济发展
项目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交通
平原地区地形平 山地、高原地形崎岖,山高坡
(3)①青藏高寒区:土地利用方式以 畜牧业 数地区可适度发展林业 和 种植业 。
为主。少
②不利条件: 气温低 、空气稀薄、风力大、水分不
足和地势崎岖。
2.交通
(1)东部地区多平原、丘陵,交通发达。
(2)西部地区交通不便,阻碍着 资源 的勘探开发与社会
经济的发展。
3.经济和文化 (1)东部季风区 自然环境 适宜、 开发历史 久、经 济文化发达。 (2)西部地区 交通 不便,造成 信息 闭塞、经济落后, 影响着教育和文化的发展。
,耕地
以 水田 为主。
(2)对民居建筑的影响:南北方民居在 外在形态 上有明
显差异。
(3)对交通的影响:如南方地区由于河流 众多,内河运输
成为一种普遍的联系方式。
(4)对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的影响:形成不同的风土人情。
(5)资源差异对工业发展的影响:北方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储量大,因此重工业 发达;南方轻工业 相对比较发达。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 第3册全套PPT课件
区域和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 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
1.农业活动 (1)东部季风区:平原几乎全被开垦,是中国最主要的 农业区 。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①草原和荒漠草原自古就是 牧场 。 ②有河水或地下水可供灌溉地区发展灌溉农业,如沙漠 中的 绿洲 农业。 ③主要问题:水源不足、土地荒漠化和 盐碱化 问题。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1.1 区域的基本含义1、区域与区域差异(1)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2)要素及其关系:要素:自然、经济、社会方面的多个要素。

关系:有内在联系,表现出相对一致的特征。

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互联系、一、中国三大自然区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2、自然地理五要素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水文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1)、南北差异①分界线:秦岭—淮河1月0℃等温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3)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二、中国三大经济地带(P12图)1、依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补充: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的西部范围:西部经济地带所包括省区+内蒙+广西(110°E以西地区)范围:10+2+3(西部地带10个省区、内蒙古、广西两个自治区。

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和吉林延边3个自治州也比照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实施开发开放。

条件:矿产、油气、水能、土地资源等有突出优势,发展潜力大。

但西部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措施: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科技教育,扩大对外开放.意义: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2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早期农业主要起源地区二、海洋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性)欧洲的三圃制条件地形:丘陵、平原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适合谷物生长;秋季水草丰美,适合放牧牲畜三圃制:把土地分成三快:一块植树、一块种田、一块放牧1.3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山西煤炭资源的开采1、影响:有利:①调整生产力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②促进基础设施建设;③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④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农村小康建设.不利:环境污染:水、土地和大气污染生态破坏:①占据农田,浪费土地资源,引起水土流失②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阻断2、条件: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交通较便利(大秦线、黄骅线)3、面临问题:资源枯竭、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运输力量不足4、解决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2)提高综合利用:变煤为电、油、气(3)矿区复垦;矿坑发展水产养殖,保护环境(二)水资源跨区域调配1、澳大利亚:东水西调2、美国:北水南调(加利福尼亚水道)(1)地区:西部加利福尼亚州农业:蔬菜、水果基地工业:石油、电子、军事、航天航空、原子能飞机等新兴工业中心(2)原因: 北部:湿润、萨克拉门托河水量丰沛(地中海气候)南部:地势平坦、光热充足,但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3)意义:增加水源、调节气候、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持水土、防止地面沉降3、中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意义: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册优质课件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册优质课件
干 旱 半西 干北 旱 区 东 部 季 风 区
青 藏 高 寒 区
(3) 区域具有一定特性(优势、特色和功能)
矿区
矿产资源优势
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
景观特色
上海陆家嘴 商 业 和 服 务 功 能
(4)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 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例:全球环境问题
生产全球化
区域的划分指标:
A、按政治、历史情况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区域界线十分明确。
国家、行政区等 B、按自然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自然区域,界线 模糊。 高原区、平原区、等雨量区等 C、按人文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人文区域, 人口密度区、水田农业区、旱作农业区等
中国人口自然密度分布
黑河 按 人 文 指 标 划 分 的 人 文 区 域
腾冲
区域的划分指标:
A、按政治、历史情况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区域界线十分明确。 国家、行政区等 B、按自然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自然区域,界线 模糊。 高原区、平原区、等雨量区等 C、按人文条件的相似性或结构一致性而划分的人文区域, 人口密度区、水田农业区、旱作农业区等 D、区域内部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具有一定 吸引力或辐射范围区域。 经济区、贸易区等
中图版高中必修三 地 理 全册优质课件
区域和区域差异
一、区域和区域差异
(一)区域: 1、区域的概念:
区域——指一定范围的地理 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 和可量度的实体
东北
武汉市
西南
广东省
2、区域的分类: 按规模分: 大尺度、中尺度、小尺度 按性质分: 自然区域、经济区域、社会文 化区域等
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 项目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高中地理必修三全一册ppt(30份) 中图版4

高中地理必修三全一册ppt(30份) 中图版4

【典例4】 下图示意制鞋业在两个地区的转移。读图,完成下列 各题。
(1)描述制鞋业在M、N两地区之间的转移情况。 (2)分别简述制鞋业转移对M地区和N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尝试解答:
尝试解答答案:生产 研发中心
改善
加重
题目答案:(1)M地区制鞋业企业把生产企业都转移到N地区,在M 地区只保留研发中心。 (2)对M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环境污染减轻,环境质量改善。对N 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加重了环境污染,环境质量恶化;工业化发展, 地理景观人文化增强(增加了大量的厂房、道路等景观)。
四、产业转移的分析方法 1.影响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思路 产业转移的目的是寻找最佳区位,降低生产成本。发达国家到发 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其 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发展中国家到 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 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分析影响因素时,需从转移的产业部门的 主导因素入手,对比分析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区位条件。具体思路如 下。
尝试解答:第(1)题,甲地和乙地位于冬季风的 坡,盛行风 从海上带来水汽,受地形 ,两地冬季均降水 。第(2) 题,受纬度位置影响,两地 条件不同,耕作制度不同;受季风 气候雨热同期、 丰富的影响,两地均可种植水稻。 尝试解答答案:(1)迎风 抬升 较多 (2)热量 降水 题目答案:(1)B (2)D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析思路 当今世界产业转移的总体方向是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产业转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也存在着区域差异。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使国内生产要素集中 发达 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 促进区域 国家 件 产业结构 调整 发展 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加快本国或地区经济 中国家 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 发达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处于开发期和增长期 促进区域 国家 阶段的产业,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组织营销 产业分工 发展 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处于成 与合作 中国家 熟期和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三教案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三教案

必修三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教学目标: 1.了解区域的概念,包括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表现2.了解区域划分的指标,相应的区域名称3.识记区域范围的特点4.了解区域差异的概念5.了解研究区域和区域差异的方法和意义教学重点:区域和区域差异的概念教学难点:认识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教学过程:一、区域和区域差异1、区域(1)定义: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可以度量的实体。

(2)要素:一般包含自然、经济、社会方面的多个要素。

(3)划分: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行政区、综合区(4)特点:①范围范围有大有小、等级等级有高有低、边界边界有显有隐②区域内要素表现一致性③区域间要素表现差异性差异性④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联系的相互联系2、区域差异:两个区域或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显著3、研究区域和区域差异的方法和目的(1)方法: A.比较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B.分析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社会发展的影响C.探讨区域内部自然与人文要素之间、区域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2)目的: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思考:为什么国家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入呢?西部与中、东部地区在地理环境、在经济发展上有何差异呢?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1、自然区域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A.纬度位置:纬度越高,气温越低B.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影响水分条件C.海拔高度:水热组合状况随海拔变化2、划分依据: A.基础:气候和地形B.标志:土壤和植被3、三大自然区的自然条件差异要素自然区分界线范围气候植被土壤)(土壤)地形水文外力作用内部分异的课堂总结:“三山” : 400mm 等降水量线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横断山区以东季风气候森林、森林草原多人工植被多平原、丘陵外流区、雨水补给为主,地下水丰富流水沉积作用气温(随纬度变化) 3000 米等高线(“三山”) 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新疆大部温带大陆气候荒漠→荒漠草原→草原多高原、盆地多内流河、咸水湖,降水少风力作用显著干湿度(干湿度(随距海远近变化)青藏高原阿尔金山昆仑山高寒气候高寒荒漠、草甸、森林高原、冰川冰川广布,多河流发源地冰蚀作用显著水热组合(水热组合(随海拔变化)祁连山第二课时复习提问: 1、区域的定义、要素、划分依据及特点2、简述三大自然区的自然条件差异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青藏高寒区三、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从而使得不同区域人类活动表现出相应的差异性。

演示文稿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教学用课件

演示文稿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教学用课件
3. 要精确知道一个人在地球上的位置 ,必须知道几个值?至少需要几颗卫星?
第四页,共41页。
1.卫星定位的基本原理
GPS定位示意图
第五页,共41页。
GPS系统采用 “时间同步、单程 测距”的原理来实 现定位。
简单地说就是用 户同时向已知其位置 的3个导航卫星分别 进行距离测量,然后 再以该卫星为球心, 以所测得的距离为半 径,在空间画出3个
花费时间


时效性 连续性
差(慢)
差,不能全天候观测
好(快)
好,能全天侯观测
调查人员


调查成本


调查范围 小,有些地方不能人工调查 广,连续性好,能获得人眼看不到的信息
第十六页,共41页。
二、遥感技术的原理
遥感卫星地物在不断地吸收、发射(辐射)和反射电磁 波,并且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不同。
遥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利用一定的技术设备 和装置,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地物发 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完成远距 离识别物体。
其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 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收集、 核爆监测和应急通信等一些军事目的,是美国独霸全 球战略重要组成。
第三页,共41页。
1. 在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确定点 的位置,需要知道几个值?
2. 在一个空间三维坐标系上,确定点 的位置,需要知道几个值?
球面,则该3个球面
的相交点,就是用 户的所在位置了。
名词链接:
“时间同步”,是指卫星上的时钟与用户设备 内的时钟是精确同步的(譬如说校准到两者之间几 万年才差1秒钟) 。
“单程测距”,是指从导航卫星上发出的无 线电测距信号在传播到用户设备的这一单向行程 中,就可以把它们之间的距离测量出来。

必修三中国地理

必修三中国地理

中国自然地理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⒋主要山脉:(对照地图复习)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

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差异。

(一月0°C等温线,800mm降水量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亚热带与暖温带、南方与北方、水田与旱地分界线)⑶西北-东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等。

多在我国西部。

⑷弧形山系,是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⑸南北走向,主要有贺兰山、横断山脉等。

[注意]横断山脉是由许多列南北走向的平行山脉组成。

它们由北向南地势逐渐降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间,极大地阻碍了东西交通。

⒌主要地形:(1)四大高原:(落实到地图上)云贵高原上广泛分布的石灰岩长期受流水的溶蚀,形成峰林,溶洞、石林等奇异的喀斯特地形,云南的路南石林、广西桂林山水等都是著名的喀斯特景观旅游区。

但是云贵高原峰岭众多,地面崎岖,土壤瘠簿,不利于农耕。

只有一些小的山间盆地,被当地人称为“坝子”,比较平坦,是当地主要的耕作业区。

高中地理必修三全一册ppt(30份) 中图版13

高中地理必修三全一册ppt(30份) 中图版13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解析:
答案:(1)D (2)C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主题活动 材料一 面对困境,鲁尔区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走上重新崛 起之路。鲁尔区利用旧工业区发展工业旅游,旧炼钢厂冷却池变成 潜水训练基地,大仓库改成攀岩爱好者的大本营,鼓风炉上面建起 观景台,铸造厂改成电影院……
思考讨论在现在的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主要有哪些能源?占比 重最大的是什么? 提示:在现在的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主要能源有石油、煤炭和 天然气等。其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石油。
3.世界性钢铁过剩——钢铁工业衰落的主要原因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工业区衰落的根本原因 鲁尔区工业企业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 求。 5.严重的环境污染 因用地日趋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等原因,新兴企业不愿到此落户。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鲁尔区的概况及区位条件。正确解答本题应 把握以下几点:①由图中矿产分布及莱茵河可判断为鲁尔区;②鲁 尔区的内河航运、公路、铁路和管道组成完整的综合运输网;③本 区进口的海外铁矿石多由莱茵河运入;④丰富的煤炭和水资源是鲁 尔区传统工业的发展优势。 答案:(1)鲁尔 (2)杜伊斯堡 埃森 (3)利珀 鲁尔 公路、铁路、管道等。 (4)B (5)F:丰富的煤炭资源 G:便捷的水陆交通(F、G可互换) H:钢 铁工业 I:机械工业(H、I可互换) 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充沛的水源。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
思考讨论结合教材62页图2-4-10“鲁尔区产业人数的变化”,总结 鲁尔区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鲁尔区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变化很小,第二产业的就业人 数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不断上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1.1 区域的基本含义1、区域与区域差异(1)区域:是指1一定范围的1地理空间,它1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1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2)要素及其1关系:11要素:自然、经济、社会方面的多个要素。

111111关系:有内在联系,表现出相对一致的特征。

2、区域的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界线、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互联系、整体性。

3、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影响区域空1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区域的产业结构: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三、二、一”的格局。

1.2 区域的发展阶段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其余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2一、中国三大自然区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2、自然地理五要素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1水文3、三大自然区的差异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1)、南北差异 ①分界线:秦岭—淮河1月0℃等温线800mm 年等降水量线 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1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1②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2)四大亚区的差异(P10图)二、中国三大经济地带(P12图)1、依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补充: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的西部范围:西部经济地带所包括省区+内蒙+广西(110°E以西地区)范围:10+2+3(西部地带10个省区、内蒙古、广西两个自治区。

湖南湘西、湖北恩施和吉林延边3个自治州也比照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实施开1发开放。

条件:矿产、油气、水能、土地资源等有突2出优势,发展潜力大。

但西部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措施: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科技教育,扩大对外开放。

意义: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差异1.2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二、海洋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阶段性)欧洲的三圃制 条件地形:丘陵、平原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适合谷物生长;秋季水草丰美,适合放牧牲畜三圃制: 把土地分成三快:一块植树、一块种田、一块放牧1.3 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4环境的影响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山西煤炭资源的开采 1、影响:有利:①调整生产力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②促进基础设施建设;③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④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农村小康建设。

不利:环境污染:水、土地和大气污染生态破坏:①占据农田,浪费土地资源,引起水土流失 ②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阻断2、条件:资源丰富,市场广阔4,交通较便利(大秦线、黄骅线)3、面临问题:资源枯竭、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运输力量不足4、解决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 (2)提高综合利用:变煤为电、油、气 (3)矿区复垦;矿坑发展水产养殖,保护环境(二)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1、澳大利亚:东水西调2、美国:北水南调(加利福尼亚水道)(1)地区:西部加利福尼亚州 农业:蔬菜、水果基地工业:石油、电子、军事、航天航空、原子能飞机等新兴工业中心(2)原因: 北部:湿润、萨克拉门托河水量丰沛(地中海气候) 南部:地势4平坦、光热充足,但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 (3)意义:增加水源、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持水土、防止地面沉降意义: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②南水北调:规划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连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形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

③西气东输:主体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轮南铺设输气管道到上海,将塔里木盆地、陕甘宁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长三角地区。

还包括把四川盆地的天然气输送到湖北湖南。

该工程的建设,有利于促进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能源结构,有效治理环境污染。

④西电东送:开发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水电和煤电),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

分北、中、南三条线路。

意义:保证东部地区能源供应,加快西部资源开发,拉动相关产业。

⑤资源跨区域调配对环境的影响;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例,对调入和调出区及沿线地区都会产生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⑥北煤南运:对输出地的影响: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直接破坏地表土层和植被;污染周围的土地和水域;引起地面塌陷,损坏地表建筑;对输入地的影响:①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缓解当地能源短缺问题;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

4、生物资源的利用负面:森林的过度砍伐(热带雨林砍伐最严重):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正面:植树造林;改良品种培育良种;建立自然保护区,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生态环境。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一)产业结构1、部门: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2、原因:①降低成本:原材料价格、工资和地价水平、公用事业费用等方面的区域差异,导致产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

②开拓市场③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④劳动力3、方向: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4、影响: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差异。

同时也会带来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

5、转移中劳动力分布变化:第一产业不断减少;第二产业先升后降;第三产业稳步上升6、转移产业类型: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污染严重型7、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和合作;改变区域地理环境;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8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2.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水土流失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1、湿地: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类型:河流、湖泊、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红树林、珊瑚礁、水库、稻田等。

2、湿地的功能:涵养水源、提供水资源、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净化水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航运、旅游观光、提供农副产品及矿产、能源等。

有“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鸟类的乐园”等美称。

3、湿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荒漠化问题: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的土地退化。

按动力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和土壤盐碱化等类型。

(1)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植被稀疏,风蚀作用强烈。

人为原因:人口增长过快,环境生态压力过大;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滥垦滥伐、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等,加剧了荒漠化趋势。

(2)危害:土地退化,农牧业减产甚至绝收;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破坏基础设施建设;加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3)治理措施:①营造防护林(三北防护林)②退耕还林还草,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封沙禁牧、禁樵禁采、生态移民等措施)③合理用水④控制人口增长。

2.2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1、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环境:田纳西河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西坡,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

流域内上中游为山地丘陵,下游为冲积平原。

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沛,冬春季降水较多,河流主汛期在12月到次年4月。

2、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治理措施:以水资源综合开发为核心,对全流域河道进行梯级开发,发挥防洪、航运、发电、灌溉等综合效益;以电力工业为龙头,建立起以高耗能工业为骨干的完整工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大力发展林业;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发展旅游业。

基本条件 区域位置:位于美国南方地区棉花带,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自然条件 自然环境:降水丰沛、水量大;地形起伏、落差大;水土流失严重、洪水泛滥自然资源:矿产(煤炭、磷、铅锌、铁、铜等)、水能资源等人文条件: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基础差、交通困难、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 治理措施经 验启 示案例:塔里木河流域的治理概况 位置:南疆、内流河、冰川融水补给地位:棉花、石油、瓜果基地特点:干旱脆弱生态环境 原因:气候变化、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盲目开垦和乱砍滥伐问题:河道断流、湖泊干涸、地下水水位下降、林木死亡、土地沙化 (1)上游:节水防渗、山区水库(2)中游:建闸、筑堤、造林 治理 (3)下游:跨流域调水(4)全流域:统一调度和管理 (5)增强节水意识⑴ 从防洪入手,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防洪、航运、发电、养殖、旅游、提高水质) ⑵ 电力先行(水、火、核电),发展高耗能工业(炼铝、原子能、化学) (美国最大的电力能源基地) (梯级开发)⑶ 利用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 ⑴ 设置专门的开发管理机构 ⑵ 因地制宜地开发 ⑵ 不断加大开发力度 ⑷ 提高流域的开放程度 ⑴ 中国水利水电开发利用程度低 ⑵ 从整个流域综合开发的角度去考虑2.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东北区域概况:1、范围:黑、吉、辽及内蒙古东部2、气候: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3、人口:1.2亿4、地貌特征:山环水绕(北:小兴安岭;东:长白山;西:大兴安岭;河:松花江、嫩江、辽河、黑龙江、乌苏里江等)沃野千里(东北平原:北:松嫩平原;南:辽河平原;东:三江平原)——土地资源丰富——形成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5、社会、经济条件:工业: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农牧兴工、共促农牧交通: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

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6、农业布局特点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地区。

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

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

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7、东北商品粮基地生产特点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地区专业化生产农业发展方向平原区: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