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杰等《生态创新的几个基本问题》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0高考语文科技文阅读试题汇编
高考语文科技文阅读试题汇编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之一就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才能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中国文化的这种特色,有时通过“天人合一”的命题表述出来。
中国古代思想家一般都反对把天与人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而主张天人协调、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问题,就其理论实质而言,是关于人与自然的统一问题,或者说是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问题。
应当承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内容十分复杂,其中既有正确的观点,也有错误的观点,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予以分析。
但是,从文化的民族性以及对民族文化的推进作用和深远影响看,我们应当大胆肯定。
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其最基本的涵义,就是充分肯定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关注人类行为与自然界的协调问题。
从这个意思上说,天人合一思想的,是非常有价值的。
恩格斯对自然和精神的统一问题,有过一系列精辟的论述。
他说:“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于自然界的惯常行程的干涉所引起的比较近或比较远的影响。
”他还说:“自然界和精神是统一的。
自然界不能是无理性的……而理性是不能和自然界矛盾的。
”“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只要它们被正确地认识,必然是互相一致的。
”恩格斯的这些论述,深刻地揭示了自然和精神统一问题的丰富内涵。
根据恩格斯的这些论述,考察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不难看出,这种思想有着深刻的合理性。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的行为与自然的协调,道德理性与自然理性的一致,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主客体之间、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之间关系的辩证思考。
根据这种思想,人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不能超越自然界的承受力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破坏自然,而只能在顺从自然规律的条件下去利用自然、调整自然,使之更符合人类的需要,也使自然界的万物都能生长发展。
生态文学之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试题答案
生态文学之思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试题答案所谓生态文学是要在尊崇和适应大自然规则规律的过程中探寻人类延伸发展的契合点。
下面是作者整理的生态文学之思阅读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李炳银①在西方,有“大地美学”“大地诗学”的概念。
这些概念的核心,似乎也是在认识感受大地的过程中寻找人类美好的生存状态和方式。
这些观念和思想,也是在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中追求和美和谐,使之具有“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理想情形。
卞之琳的《断章》写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种人和风景两相呼应的效果情形,就应当是人和大自然的相处关系。
②人类在和大自然相处的过程中,不应当是简单的占有和享受,而应当是自觉地融入和共生发展。
大自然的美学表现和内涵,虽然说是人类赋予的对象,但是,设若没有了大自然的美的存在,人类何以凭空造景?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这是非常深刻精准地对大自然的认识感受。
在中国古老的文学艺术传统中,大自然给予人的启发和感动是非常多的。
唐朝诗人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等等诗句意象,王维的诗画同一的诗歌作品等说明,大自然是文艺的根源所在。
③对于生态文学来说,就是要在尊崇和适应大自然规则规律的过程中探寻人类延伸发展的契合点。
梭罗将自己融入大自然的体验和感受,卡逊因为鸟类声音远去产生的遗憾、痛惜和恐怖情形等,都会使人有一种远离尘嚣,渴望融入大自然的向往。
由此看来,许多涉及到维护生态环境不被侵害,反对和批评破坏环境对象,放纵人类贪欲的作品,都是同生态文学相关的作品。
④但生态文学似乎还不能够等同“环保文学”。
“环保文学”其实是出于人类对大自然毁灭而产生的恐惧心理反映,其根本还是源于人类自身的利益。
这中间存在着对大自然中他物的主观选择意志,欠缺一种平等尊重互生的态度,还是没有彻底摆脱人为中心的立场。
人类在面对大自然中的其他生命体的时候,需要有敬畏悯惜的情怀,有勇于平等对待他物的自觉,这或许是人类真的走向自然的开始。
新高考语言运用之辨析并修改病句 15题含答案
新高考语言运用之辨析并修改病句15题含答案、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聚乳酸是一种热塑性脂肪族聚酯,②内部含有大量碳氧键、羰基和端羟基,③这是易吸潮的原因。
④随着我国稀土分离提纯技术的发展,使稀土改性剂的研究不断深入,⑤稀土离子能与羧基氧离子形成多种配位形式,⑥使得稀土类配合物在聚合物有机体中成为多种新颖的特殊结构。
⑦科学家借助稀土稳定剂方面的研发优势,⑧最终合成高性能聚乳酸稀土增韧改性剂,⑨解决了传统聚乳酸产品的性状缺陷。
2.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在2000年,福建省就提出了建设生态省的战略布局,②强调任何形式的开发利用都要以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进行。
③如今,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福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④森林覆盖连续40年保持全国第一。
⑤2016年6月,福建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⑥2017年首次在国家发布的绿色发展指数中,⑦福建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位居全国第二位。
⑧八闽大地变得更加山清水秀,⑨生态美成为福建发展的优势。
3.下列语段有四处语病,请修改。
①山城重庆已经具有大约23000多年的文化积淀,②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使很多具有历史遗迹的地方被无情的铲出。
目前,重庆还有少量的东西带着历史的脉搏:然而它们在城市建设中苟延残喘,大有朝不保夕之势。
③大渝网发出倡议,督促重庆网友一起保护剩下来的“重庆记忆”。
行动起来吧!④不要让我们的后代身为重庆人却无法铭记和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
4.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自1902年第一块霸王龙化石出土以来,人类发现了大约50块。
②按照法律,只有在私人土地上发现的化石才能出售,霸王龙化石“斯坦”恰好符合这一要求。
③“斯坦”的买家信息并未揭露,整个拍卖过程通过电话竞价完成,持续时间20分钟,④成交价格超出此前预计的4倍多。
新高考语文 语用综合题 分析讲解
第一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这位中医大夫不像是医生。
他是“水利学家”。
他拉起我的手,他开始切脉,他在察看我身体里江河湖海的水情。
脉有些滑,他说。
这不就是说河水快断流了,只有些残水勉强敷衍着河床?他又说,脉有些滞涩。
这当然是说,该清淤了,淤泥已堵塞了运河,许多船队搁浅了,天光照不见波影,没有湛然清流,生命在岸上如何能够领略柳浪闻莺?他是“哲学家”。
多数时间里他很少说话,他在格物致知,他在沉思。
头痛医脚,脚痛医头,他总是由果推因,沿波溯源。
他说,勿躁勿怒,你当涵养性情,清和其心,调畅其气,物我无隔则万物皆备于我,万物之正气护持我,则何病之有?他说,旷达些吧通脱些吧,明月在怀,白云在怀,无垠的蔚蓝色时时高悬心中,你就有了至人的品格,则何病之有?这位中医大夫,当然不是这样滔滔不绝地发表他的哲学讲演,不,他常常是沉默和安静的,眉目间透出的是静穆和慈祥。
我借阅他的一些行医日记,我觉得我不是在读有关医术的文字,我其实是在读哲学,甚至,他告诉了我许多在哲学著作里读不到的东西。
这位中医大夫不像是医生,只因为他是高明的医生。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只有艰辛劳动过的人们才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游子悲故乡”的情怀。
B.鲁迅是很讲究精练的,但他有时却有意采用繁笔,甚而至于借重“啰嗦”。
C.《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描写雪时用了一个“紧”字,鲁迅赞它富有神韵。
D.还有几位“大师”捧着几张古画,在欧洲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1、表示直接引用。
2、表示特定称谓。
(特定称谓指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称、简称、专用术语以及纪念日等)3、表示讽刺和否定。
(又称“反语讽刺”)4、表示特殊含义。
(特殊含义指引号中的词语在其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思)5、表示突出强调,引起注意。
2.借代的基础是相关性,比喻的基础是相似性,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既用了借代手法,又用了比喻手法,请简要分析。
(1)“蔚蓝色”代指“天空”,以特征代本体,两者体现的是相关性,属于借代。
2024年人教版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解答参考
2024年人教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原文】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渺小的存在。
然而,正是这个渺小的星球,孕育了丰富多彩的生命,成为人类唯一的家园。
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还维持着生态平衡,保障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生物多样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
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从了解和认识生物多样性做起。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生物体内基因的组合方式不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态价值:生物多样性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基础。
各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生态系统提供能量,动物则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维持生态平衡。
2.经济价值: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品和工业原料等。
据统计,全球约三分之一的药品来源于天然生物资源。
此外,生物多样性还有助于提高农业产量,促进经济发展。
3.文化价值:生物多样性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种生物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料,还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
例如,植物在中医药、民间传说、艺术创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许多物种濒临灭绝。
以下是一些主要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1.生物入侵:随着全球贸易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生物入侵现象日益严重。
入侵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威胁着生物多样性。
2.生态环境破坏: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例如,森林砍伐、湿地破坏、土壤侵蚀等,使许多物种失去栖息地。
2020版高考语文名师大一轮复习专题提升练6 含解析
专题提升练(六)论述类文本阅读一、(2019·湖南衡阳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和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建设什么样的中国、怎样建设中国”这一问题的具体回应。
它具有三个维度,内含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价值理念,蕴藏着新时代应该塑造与弘扬的伦理与道德,不仅具有审美意义,而且还是先进文化的表征。
美丽中国的价值维度。
美丽中国宏伟目标的设定体现了人们对美的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改革开放带来了生产力的迅速释放,却也使资源与环境、物质享受与精神追求之间的隐性矛盾显现。
建立在单纯追求物质丰富基础上的幸福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可持续的。
幸福是物质生产丰富与精神生活愉悦的统一,美丽中国建设就是将“物质美”与“精神美”统一起来,从而将美的形式与内容统一起来,以物质与精神共同美的视角去审视中国整体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让中国变得物质富饶、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善,既强调变美的过程又突出美的结果,成就幸福的理想状态。
可以说,生态整体繁荣是美丽中国的基点,人的全面发展是美丽中国的最高价值目标。
美丽中国的关系维度。
美丽中国的内涵包括了两部分内容,一是美的对象,即让谁变美丽的问题;二是美的内容,即究竟怎样美丽的问题。
美丽的对象是中国,这是广义的具有指向意义的地域代名词,其内含了中国地域范围内的人、社会与自然三部分,所以说广义上的美丽中国就是美丽的人、美丽的社会与美丽的自然之统称。
美丽的内容是从审美视域下审视中国的人、自然与社会,实现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的双繁荣。
美丽中国内含了特殊的主客体活动及人们需求的改变。
审美意义上的社会是人与人的和谐共处、真诚相待,是公正、公平与正义的结合。
客体的人、自然、社会在美丽中国视域下成为审美意义的客体,它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与物质积累过程中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内容与价值目标。
美丽中国的文化维度。
生态文化是美丽中国的文化形态,它包含了多层次的内容,涉及伦理、价值观、科技、教育、艺术、美学等范畴,其特征是生态学和谐共生的物质关系在文化上的体现。
《关于生态保护》非连续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
材料一:中国环境报: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你们在保护区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处理生态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温华军:目前就我们保护区来讲,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还算是协调得比较好的。
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前不久与保护区临近的市打算引进一个项目,是有关光伏发电和生态农业相结合的,在他们自己的土地上办这样一个企业,相关市级领导来征求保护区的意见。
最后我们向他们解释,光伏发电产生光的污染,离保护区太近,对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关市级领导在听到我们解释以后,回去开会经过讨论,放弃了原计划,最后在距离保护区几公里外的地方选址。
(摘编自《推进保护区建设,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中国环境报》)材料二:1962年,一支几百人的造林队伍开始进驻塞罕坝的荒漠。
55年来,几代林场人愈挫愈勇,终于把塞罕坝改造成112万亩的世界最大人工林。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北京东北方三百多公里外,就有这样一片奇迹般的凝翠之地。
但很多老北京人都有感受,曾经困扰京城的沙尘暴,近些年越来越少光顾了,这样的变化背后,就有塞罕坝茫茫林海无言的功绩。
当然塞罕坝的价值远远不止于此,它在旅游、苗木、风电、生态涵养等方面的总价值,已经很难用具体的数字形容。
塞罕坝林场从荒到绿的这个创造历程,更是有着特殊的意义。
塞罕坝的绿色发展之路就像一个标本,印证了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新思想的科学性。
党的十八大将“四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总体布局,进一步拓展为“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的纳入,无疑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思想的重要体现。
塞罕坝生态优先、绿色引领的发展之路,与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因眼前利益而造成局部生态严重破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塞罕坝的绿色传奇,以最生动的方式诠释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含义。
塞罕坝55年造林植草,最终实现生态与效益双丰收,以实践证明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并不是不可调和的关系。
备战2022高考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单元素质升级检测2(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新人教版
备战2022高考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单元素质升级检测2(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新人教版第二单元素质升级检测(本试卷总分值120分,测试时间12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19分)(一)现代文阅读(此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先秦儒家在考量人与动物的关系时,强调和谐、仁爱。
如何实现此种理想?路径就是“尽物之性〞,即万物向荣,各尽其性。
董仲舒在总结儒家的仁爱思想时所说的“质于爱民,以下至鸟兽昆虫莫不爱。
不爱,奚足以谓仁?〞实质上不过是对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处理人与物之关系的延伸表达而已。
不过,在先秦儒家看来,对动物的爱与对人的爱还是有区别的。
这种有区别的爱源于儒家的差等之爱理念。
这种差等之爱循着“亲亲——仁民——爱物〞的路径递减。
对人的爱尚且为差等之爱,对动物的爱自然又次之。
那么,在利用乃至食用动物方面,先秦儒家如何做到与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相一致的呢?他们的做法是:制天命而用之,杀伐以时。
荀子认为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而动物“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其道德地位自然低人一等,因此动物可以为人所用。
不过他并不主张对动物的随便利用和过度利用,而是主张遵循自然规律而用,即“杀伐以时〞。
他说:“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那么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
鼋鼍鱼鳖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
〞从实践层面讲,这种做法至少始于禹王时代。
(摘编自王云岭《儒家视野中人与动物的关系与启示》) 材料二:我们之所以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其作为坚持与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方略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原那么,乃是因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地球上本无人类,后来才有人类——地球形成已有45亿年,产生生命已有42亿年,出现人类不过短短的300万年,这是科学事实。
语文高考试卷以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需要更加重视可持续发展。
B. 生态足迹是指一个地区或个人为了维持其当前生活水平而占用的自然资源和产生的废物总量。
C. 生态足迹的计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地区或个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D. 生态足迹的计算结果可以用来评估不同地区或个人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2.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材料第一段主要介绍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B. 材料第二段通过举例说明了生态足迹的计算结果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C. 材料第三段讨论了生态足迹的计算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D. 材料最后一段提出了如何提高生态足迹的计算准确性的建议。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生态足迹的计算结果越高,说明该地区或个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越好。
B. 生态足迹的计算结果可以用来评估不同地区或个人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C. 生态足迹的计算结果可以用来预测未来的资源需求和环境影响。
D. 生态足迹的计算结果可以用来制定可持续发展政策。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节选自《我与地坛》)史铁生我得以坦然面之,生育让我感激不尽,我自己也Livin’ fine,不生不养,该有何谢?又给了我生命,又给了我无生养之累,我不能不感谢。
我在那片寂静的天地中,还能听见我自己的呼吸。
那些随雨声到处的嘈杂,那些被放逐到四野的叫嚣,它们都渐渐沉落了,它们的去处,就是它们与我的距离。
那些曾令我震颤的回忆,那些曾令我心碎的往事,那些曾使我束手无策的困难,那些曾使我黯然神伤的遗憾,都渐渐隐去了,它们的去处,就是它们与我的距离。
我当然不能把那种体验叫做幸福,因为我没有找到人间的烟火,没有找到人的灵魂,我只是在我所经历的孤独里,得到了一个不可言说的宁静。
语文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及答案
语文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及答案一、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下面小题。
近日,美国商务部对中兴通讯激活拒绝令一事,让自主创新的议题备受关注。
不少人提到的“缺芯少魂”一词,也让自主研发计算机操作系统的问题,进入公众视野。
如果说芯片是计算机和互联网信息世界的硬件“神经中枢”,操作系统则是让计算机硬件具备“灵魂”的基础。
作为最基础、最底层的计算机软件,操作系统十分重要,有了操作系统,冰冷的机器才有“生命”,人们才有机会赋予其更多功能。
长期倡导自主开发操作系统的倪光南院士做过比喻,操作系统就好像地基,应用程序就好像地基上的房子。
谁掌控了操作系统,谁就掌握了小到一台电脑、大到一个网络的“开关键”,甚至可以在需要的情况下去掌控所有的用户信息和操作行为。
因此,操作系统事关信息技术竞争力,更关乎国家信息安全。
研发出一款国产操作系统,像微软Windows系统一样供广大用户使用;是我国科技人员的夙愿。
经过刻苦攻关,我们取得了包括银河麒麟、普华操作系统等在内的一部分成果。
不过,研发一款通用的操作系统并广泛应用,难度超乎想象。
以Windows系统为例,有人甚至用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来形容其研发工程之庞大。
而且,Windows还经历了多个版本的更新,每一次升级也耗费了不少成本。
然而,一款操作系统的成功,蕴藏着巨大价值。
它能构建起一个包括硬件开发者、应用软件开发者和用户在内的上下游生态链条和产业空间,围绕操作系统形成“生态圈”。
同时,这也为后来者构筑了壁垒:即使研发出新的操作系统,也很难再去改变既有格局。
正如有人说的,除非出现颠覆性的机会,否则很难改变这种现状。
奋力自主创新、实现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的突破,才能真正维护网络安全,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
当年王选院士立足创新前沿,自主攻克汉字激光照排技术,不仅改造了传统铅字印刷行业,还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电子出版产业。
回溯改革开放40年,正因唱响了自主创新的主旋律,我们才创造出网络大国、科技大国的气象,也才拥有了向网络强国、科技强国进发的底气。
2024年人教版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指导
2024年人教版语文高二上学期期中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阅读材料】在广袤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自从生命在地球上诞生以来,便开始了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快速发展,地球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国政府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倡导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②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严重。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屡见不鲜,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存环境。
为此,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③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我国政府坚持以下原则:(1)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4)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④我国政府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国家战略,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
同时,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执法,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⑤在生态环境保护实践中,我国政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绿色发展。
例如,发展绿色能源,推广节能环保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⑥此外,我国政府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通过国际合作,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树立了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象。
1.下列关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A.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屡见不鲜B.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得到了彻底解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存环境得到了保障C.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方面,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存环境D.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但政府尚未采取有力措施解决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组合短平快32
周二小题组合短平快32语用基础5练+扩展压缩+小说阅读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道至简。
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就包含在我们的“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八个字里。
我们想要什么样的生态环境,同我们每个人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生态环境问题,是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奢侈消费造成的。
如果我国现代化建设走美欧走过的老路,消耗资源、污染环境,再有几个地球也不够消耗,那是难以为继的,是走不通的。
我们必须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即一条尊重自然、地球友好型的新路。
生态文明建设一刻也离不开制度、体系建设,(),所以“靠制度”与“靠人人”是统一的。
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只能是你我他全体中国人筚路蓝缕、创造出来。
特别是在我们生活逐步富裕起来之后,更要富而好礼、富而好俭。
通过文明健康、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实现美好的人人向往的生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耳熟能详息息相关归根到底胼手胝足B.耳濡目染休戚相关归根到底栉风沐雨C.耳熟能详休戚相关追本溯源胼手胝足D.耳濡目染息息相关追本溯源栉风沐雨答案:A解析:耳熟能详:意思是指听得烂熟,可以详尽复述出来。
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
息息相关:意思是呼吸也相互关联。
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休戚相关: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归根到底:到最后,事物会是到某种样子。
追本溯源:追究根本,探索源头,比喻追寻根源。
胼手胝足:形容劳动十分辛勤。
栉风沐雨:大雨洗发,疾风梳头。
后用以形容经常在外面奔波劳碌。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而说到底人是所有制度、体系的建立者和执行者B.而所有制度、体系说到底是由人来建立并由人来执行的C.然而所有制度、体系说到底是由人来建立并由人来执行的D.然而说到底所有制度、体系的建立者和执行者都是人答案:B解析:结合“所以‘靠制度’与‘靠人人’是统一的”分析,语句和前面不构成转折关系,不用“然而”,排除C项、D项。
生态主题美文阅读理解试题
生态主题美文阅读理解试题
一、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从每个问题给出的选项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下列哪个选项最准确地描述了文章的主旨?
A. 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B. 保护环境的策略
C. 人类对生态的影响
D.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
2. 根据文章内容,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A. 生态系统不需要外界的干预就能维持平衡。
B.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有负面影响。
C. 科技进步有助于解决生态问题。
D.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可以忽略不计。
---
二、填空题
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在每个空白处填写最合适的答案。
3. 根据文章,生态平衡是指_____________。
---
4. 文章中提到,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的能力。
---
三、简答题
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5. 请简述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
6. 请阐述为什么生态系统需要保护。
---
四、论述题
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7. 请论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对人类社会的意义。
---
8. 请提出至少三个保护生态系统的建议,并说明每个建议的原因。
---
请根据以上问题和文章内容,进行阅读理解。
在回答问题时,尽量详细、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020-2021学年河北省沧州市运东七县高二(上)联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0-2021学年河北省沧州市运东七县高二(上)联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5.0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习近平同志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应有之义,也是新时代必须实现的重大改革成果。
生态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是一种与生态密切相关的、社会共享的公共产品。
根据其公共性程度和受益范围的差异,可将其进一步细分为纯生态公共品和准生态公共品,前者指具有完全意义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对全国范围乃至全球生态系统都有共同影响的社会共同消费的产品,通常由政府提供,如公益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荒漠化防治、自然保护区设置等生态恢复和环境治理项目;后者介于纯生态公共产品与生态私人产品之间,如污水处理、垃圾收集。
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应把握好以下原则取向:有利于推进生态产品生产,要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让生态产品的生产者切实感受到生态产品生产的社会价值;有利于推进全面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建设主体功能区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大战略,要通过健全不同主体功能区差异化协同发展长效机制使以生产良好生态产品为重点的地区获得应有受益或补偿;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调动生态产品生产者的积极性。
基于以上原则取向,我国在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进程中,开展了诸多有益工作,例如,在生态产品的产权上,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产权制度培育形成多元化的生态产品市场生产、供给主体;在生态产品的市场体系建设上,创设生态产品及其衍生品交易市场,建设有效的价格发现与形成机制,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生态产品市场体系。
但与此同时,一些因素也影响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应以此为抓手,在实践中克服不利因素。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 上册现代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含答案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现代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有专家认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就是塑料的发明”。
塑料垃圾最大的特征就是难以降解。
塑料瓶子、塑料盒和塑料袋等,人们使用过后,它们的降解至少需要几百年。
材料二:某机构透露,仅某家跨国软饮料企业每年生产的塑料瓶就超过1100亿只。
另据统计,按照每个订单平均使用两个餐盒估算,目前国内互联网订餐平台一天使用的塑料餐盒量约达4000万个。
快递行业一年需要120亿个塑料袋、247亿米的封箱胶带。
材料三:目前,美国加州大学芭芭拉分校的工业生态学家罗兰博士及其同事在《科学进展》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计算出人类迄今为止生产的所有塑料为83亿吨。
其中约63亿吨如今成为塑料垃圾,这些垃圾有7%被填入垃圾填埋场或置于自然环境中。
统计表明,现在全球每年消耗2.45亿吨塑料,全球范围内,只有14%的塑料包装被回收,1/3的包装完全没有被收集,直接污染着环境,己经进入海洋食物链的每个层级,甚至回到我们的餐桌上。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2)材料二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请你针对塑料污染问题拟出两条具体可行的措施。
【答案】(1)塑料制品使用量大,难降解,已成为人类生态的最大潜在威胁。
(2)列数字。
具体说明塑料制品使用量大。
(3)应该制定专门的法规,强制减少或不使用塑料制品;鼓励市民垃圾分类,增大塑料制品回收利用的规模。
【解析】【分析】(1)本题中,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是:塑料制品使用量大,难降解,已成为人类生态的最大潜在威胁。
(2)结合材料二划线句子“目前国内互联网订餐平台一天使用的塑料餐盒量约达4000万个。
快递行业一年需要120亿个塑料袋、247亿米的封箱胶带”的内容,从“4000,120”这些数字表明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塑料制品使用量大”来分析表达效果即可。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通关练习: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1含解析
1-1[论述类文本阅读(一)]一、(2018·四川南充市零诊)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生态创新是一个全新的理论。
它结合当前被全世界广泛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运用经济领域的眼光和手段,开拓出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
追溯其根源,不能不提及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他认为,创新是一个经济概念,而不是一个技术概念,单纯的发明创造不是创新,只有当它被用于经济活动时,才成为“创新".我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刘思华由此将生态创新定义为:“指包括生态系统本身的变革、创造新的人工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即社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再生产,各个环节生态化过程。
”生态创新这一社会理论的形成与当下的社会时代特点紧密相关。
当前,由于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日趋严重,如果单纯依靠投入来治理,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无力承担.生态创新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在于取得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
代内公平包括一个国家范围内不同阶层之间的公平和国家之间的公平,它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要求单位资源消费量为人口创造的福利最大化;同时,它又排斥平均主义,过度的平均不利于资源开发和经济效率的提高.代际公平涉及的是稀缺资源在不同代人之间的合理配置的问题,具体体现在数量上要至少保持稳定,在质量上要求不至于发生代际退化。
单就环境与资源而言,不公平问题还可上升到更深的层次。
首先,在不同阶层之间,一方面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们会更多地关心生存问题,对保护环境资源认识不够,从而导致了广泛的掠夺性开发和普遍的短期行为。
其次,发达国家对环境资源的过度使用,本质上是对其他国家环境权益的剥夺,而发展中国家则陷入了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两难之中。
很显然,这些问题的解决要从多方面努力,其中,生态创新是重要的途径.当然,生态创新也并非万用万灵,需要决策者们依据现实情况灵活应对处理。
狭隘人类中心主义统治了地球长达200多年。
它是众多造成当代环境问题根源中的深层根源。
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1论述类文本阅读之概念筛选讲含解析20210114180
专题01 阐述类文本阅读之概念挑选讲目的1.理解高考阐述类文本阅读理解概念、挑选信息类试题基此题型及命题规律。
2.纯熟掌握高考阐述类文本阅读理解概念、挑选信息类试题答题技巧。
讲考点※考点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高考典例】1、【2021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从脸谱说起叶秀山脸谱在京剧艺术中不可或缺,实在是我国艺术家对世界艺术作出的特殊奉献。
不过,以前也常听批评家在贬义上使用这个词,说人物没有个性,有公式化、概念化的缺点,那么斥之曰“脸谱化〞。
其实,脸谱与概念、公式是完全不同的。
概念、公式是抽象的,但脸谱却不能归结尾抽象。
我想,批评脸谱公式化、概念化的,其中有一点未曾深察的是在那个“谱〞字上。
“谱〞有标准、准那么的意思。
我们常说某人说话、行事“没谱〞,是言其做事说话不遵守一定的规那么、无法沟通、交流,也无法理解。
“谱〞是要大家都能遵守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谱〞还有谱系的意思。
谱系是历史性的,是一种传统。
历史不同,传统不同,谱系也就不同,于是有各种不同的家法、流派。
京剧的脸谱,也有不同的家法,同样是曹操的脸,勾画上也是大同中有小异。
此外,凡称“谱〞的,都是有待去实现的。
“谱〞自身是理论的“本〞,好似是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设计方案。
光有个脸谱不能成为“活曹操〞“活包公〞,要成“活某某〞,还看演员如何去演。
如今书店里有许许多多菜谱,分属各种不同的菜系:四川的,淮扬的,上海的,广州的……但菜谱不是菜,不能吃。
菜谱给人一个标准,有的很详细,看起来也很死板,如加盐多少,文火炖半个小时等等。
这个指标,对于普通家庭主妇而言,是帮助她做出中等程度的菜肴来,不至于不堪入口。
但厨艺上乘,在于把握火候。
火候,是一个综合性的分寸,不是“30分钟〞“35分零5秒〞那样死板的,到时一定起锅。
“火〞曰“候〞,乃是一种征候,是靠操作者的经历体会感觉出来的。
把握火候不是理论性的,而是理论性的,因此不仅仅是实用性的,而且是艺术性的。
2021年淄博市沂源县鲁山学校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淄博市沂源县鲁山学校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基于生态环境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推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的维护和生态问题的治理,形成全社会协同效应,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逐步实现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使得生态治理被提升到更高的战略高度。
生态治理不仅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更需要人民群众的内在认同与积极参与。
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建设的主体和实践者,其环保认知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生态治理能否顺利推进。
不可否认,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于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尤其对于环境污染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但现实中人们对于环保认知的深度、广度和准确度还有所不足。
生态文明价值观整体呈积极良好态势,但多数人更关注一些负面环保问题,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国家、社会和他人一般拥有较高的环保期望,但自我行为约束意识较差,对于一些“环境不友好”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早已习以为常,这些都是当前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保认知不可回避的问题。
人民群众应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国家环保事业。
但调查中发现,人们在一些行为习惯性方面,仍然表现为生态行为能力较弱的状况,个体生态行为习惯的养成更多与自我需求相关,虽认知面广但参与程度较低,行为跟进的广度不够,主动参与环保行动和环境监督的意愿不强,环保自觉性还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
强化人民群众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性,需要注意在生态治理的实践中积极完善环保的奖惩机制,通过各种积极的政策鼓励并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努力提高个体生态行为的主体自觉性。
生态环境治理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社会合力作用。
构建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是发挥人们合力的必要保证。
这就需要积极畅通群众的参与渠道,不断健全举报、听证、舆论监督等制度,引导环保领域各类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地发展,为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提供更多的组织依托,提高人们参与的组织化、规范化水平。
生态教育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生态教育阅读题及参考答案生态教育阅读题及参考答案试题内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20世纪中叶,由于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日益严重,西方有识之士开始从道德的角度关注生态环境现象,提出生态伦理观念,并积极倡导和开展环境教育与生态道德教育,我国的环境教育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初,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生态道德教育,则是近十年来的事,作为教育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生态道德教育还处于摸索阶段。
生态理论以珍爱、尊重和和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落脚点,以促进人与自然协同进化为评价标准,生态道德是指将生态理论思想付诸实践的主体思想素质和精神评价机制。
生态环境伦理道德的提出与构建是人类道德文明进步与完善的标志,是新时期人类处理环境和生态问题的新视角、新思想,是人类道德的新境界。
所谓“生态道德教育”,就是将生态伦理学的思想观念变成人们的自觉行为选择,是用人类持有的道德自觉精神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促进人、社会、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活动,其实质就是要求广大受教育者以伦理道德理念去自觉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不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教育是一种新的德育观,是继承、发展和超越传统道德教育之后的崭新教育范式。
传统德育是一种以“知识性”为主导理念的模式,这种“知性论”德育的哲学取向是主客体二元分立的人际观、自然观与心灵观,其关注点重在师生之间的理论知识型纽带关系,忽略了生与生之间、师与生之间的道德体验关系,其德育过程中的操作流程是信奉外部道德规范知识传输的'实践样态,而生态德育从生态意识、生态智慧和生态德行这三重生态的视界重新定位道德教育过程中的关系,强调道德教育回归生活实际,在生态体验视界中深度领悟生存实践的关系。
它试图把长久以来无法解释和无法确认的人类自身、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行为中的一系列棘手问题的认识与处理,纳入德育视野,以一个崭新的思路去培养一种具有更高人类品性的新人。
参考答案
Day 1《渤海碧海行动计划》近期目标难以实现有多方面的原因。
请依据“给定资料1”分别进行概括。
(10分)要求:准确、全面。
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自然原因:渤海是内海,海水封闭性强,自我交换能力差,污染后更新周期长;人为原因:1.陆源污染严重,如污染源多,入海排污口多;2.众多行业进行经济开发活动,多部门各有其管理职能,难以进行海陆一体化综合管理;3.众多主体分享渤海环境和经济效益,治理工作积极性差、效率低;4.计划本身是政策性文件,不具备法律强制效应,影响治理效果。
Day 2“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集中反映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的诸多问题。
请根据这两则资料,对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进行概括和归纳。
(10分)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
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公办学校:门槛高,费用高;入学信息渠道不畅、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因户籍限制,学考异地,教材不一致导致升学难。
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数量有限,条件简陋;缺少政府支持,无办学许可证,经费紧张;教师队伍不稳定。
农民工:家庭生活困难,流动性大,工作变数多,不重视或无暇关心子女教育。
农民工子女:易受歧视,心理“边缘化”,存在孤独自卑感;随迁频繁转学。
(169字)Day 3根据“给定资料4—6”,请你概括目前汉语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15分)要求:紧扣“给定资料”,条理清楚,全面准确。
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1.重视外语,轻视汉语:英语成为首要衡量要素,强制性普及英语教育;汉语被边缘化,缺乏对汉语的尊重、敬畏、护卫、热爱之心。
2.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语言优势强大。
3.各国采取文化保护政策,建立防范机制。
4.盲目使用外来语:任意洋化商品名称,学术论文引用外文;西方大众文化流行,导致制造淫秽、暴力色彩语汇。
5.缺乏保护汉语意识:随意简化汉字,任意生造字,滥用省略语,漠视传统古典文化,追捧不合规范网络语言。
(195字)Day 4根据“给定资料7”,指出法国在保护本国文化方面有哪些做法值得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生态创新是一个全新的理论,它结合当前被全世界广泛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运用经济领域的眼光和手段,开拓出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
追溯其根源,不能不提及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
他认为,创新是一个经济概念,而不是一个技术概念,单纯的发明创造不是创新,只有当它被用于经济活动时,才成为“创新”。
我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刘思华由此将生态创新定义为:“指包括生态系统本身的变革、创造新的人工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即社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再生产,各个环节生态化过程。
”
生态创新这一社会理论的形成与当下的社会时代特点紧密相关。
当前,由于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日趋严重,如果单纯依靠投入来治理,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无力承担。
生态创新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在于取得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
代内公平包括一个国家范围内不同阶层之间的公平和国家之间的公平,它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要求单位资源消费量为人口创造的福利最大化;同时,它又排斥平均主义,过度的平均不利于资源开发和经济效率的提高。
代际公平涉及的是稀缺资源在不同代人之间的合理配置的问题,具体体现在数量上要至少保持稳定,在质量上要求不至于发生代际退化。
单就环境与资源而言,不公平问题还可上升到更深的层次。
首先,在不同阶层之间,一方面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们会更多地关心生存问题,对保护环境资源认识不够,从而导致了广泛的掠夺性开发和普遍的短期行为。
其次,发达国家对环境资源的过度使用,本质上是对其他国家环境权益的剥夺,而发展中国家则陷入了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两难之中。
很显然,这些问题的解决要从多方面努力,其中,生态创新是重要的途径。
当然,生态创新也并非万用万灵,需要决策者们依据现实情况灵活应对处理。
狭隘人类中心主义统治了地球长达200多年。
它是众多造成当代环境问题根源中的深层根源。
所以,要确定可持续发展战略,首要任务就是重建人与自然间的和谐伦理关系,改变传统的主奴关系,确立尊重与爱护自然的观念。
其次,环境质量具有消费性,因此在评价生活质量的时候,必须要将环境质量考虑进去。
对公众而言,除了学法、懂法、守法外,更重要的是建立社区公益性的环保组织或协会,维护自身环境利益。
最后,在生态创新前提下,人们的价值基本尺度必须具有可持续性,财富观也应更新为生态财富观。
这是与工业文明时代的价值财富观的本质区别。
(摘编自高文杰等《生态创新的几个基本问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态创新是结合生态环境问题,运用经济领域的眼光和手段创建的新的社会理论。
B.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依靠增加投入来解决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
C.平均意识不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所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的代内公平排斥平均主
义。
D.在稀缺资源配给的数量质量上,后代人的标准较前代有增长,就是代际公平的底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熊彼特等人对“生态创新”的理解论证了生态创新是一个全新理论的观点。
B.文章认为生态创新的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代内代际公平。
C.文章从阶层、国家两个维度挖掘出了环境资源不公平问题的深层表现及相关后果。
D.重新认识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进一步谈论生态创新具体做法的一个重要前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态理论”得以形成并最终提出的重要的社会时代特点是:生态环境愈发恶化。
B.生态创新理论并非是“包治百病”的万能理论,需要依据现实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C.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个包含了和谐伦理关系的构建、生活质量的评价等内容的系统。
D.是否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了当下与工业文明时代在价值财富观中的重要区别。
1.A(B项,说法过于绝对。
原文是“如果单纯依靠投入来治理,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
都无力承担”,并不能得出“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依靠增加投入来解决……问题”
的结论。
C项,“扩大范围”。
原文是“过度的平均不利于资源开发和经济效率的提
高”,而非“平均意识不利于资源开发和提高经济效率”。
D项,“曲解文意”。
“后
代人的标准较前代有增长”有误,结合文意应为“后代人的标准较前代持平”。
)
2.A(A项,“混淆关系”。
原文第一段中引述熊彼特等人的言论,主要是为了追溯“生
态创新”的历史源流,而非论证“生态创新是一个全新理论”。
混淆了论据与观点
的逻辑关系。
)
3.D(D项,“偷换概念”。
原文是“人们的价值基本尺度必须具有可持续性……的本质
区别”,意为“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本质区别”,而非“是否提倡可持续发展
理念是……本质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