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九年级物理全册20.1磁现象磁场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推荐文档
九年级物理全册20.1《磁现象磁场》教案新人教版(1)(2021年整理)
![九年级物理全册20.1《磁现象磁场》教案新人教版(1)(2021年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0a28c7f284ac850ac024246.png)
九年级物理全册20.1《磁现象磁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物理全册20.1《磁现象磁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物理全册20.1《磁现象磁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1)的全部内容。
磁现象磁场(检查预习)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巨大的天幕像是被染上了各种各样的颜色。
初学新课(初步探究)提问:刚才的视频当中,它们像是天上的画家在挥笔作画,又像是盛装的少女手持彩练载歌载舞。
这到底是一种什么现象呢?引导释疑:其实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磁场,早在我国的古代,科学家们就发现了司南,它能够帮助航海的人们指引方向,通过学习明白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磁场虽然看不见,摸不到,在磁体周围确实存在着磁场磁感线是一种假想曲线,是不存在的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引导释疑(合作学习)1)磁感线是用来描述磁场的一些闭合的曲线,实际上不存在。
我们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采用的研究方法是理想模型法.2)磁体外部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发,回到南极。
3)磁场越强的地方,磁感线分布越密集;磁场越弱的地方,磁感线分布越疏散。
4)对于磁场中任何一点,磁感线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与放在该点的小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5)地磁场1、小磁针静止时S极指向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吸引,可以说,地球就是一个巨大的条形形磁体。
它的周围存在着磁场,我们把这个磁场叫做地磁场。
2、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九年级物理全册20.1磁现象磁场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K12教育文档)
![九年级物理全册20.1磁现象磁场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K12教育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350c5ef810a6f524cdbf85c3.png)
九年级物理全册20.1磁现象磁场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物理全册20.1磁现象磁场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物理全册20.1磁现象磁场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0。
1 磁现象磁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磁性和磁体;2.知道磁极;3.知道磁极的指向性和磁极的表示方法;4.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5.知道磁化及其应用.二.过程与方法1.感知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磁极,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2.观察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探究出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3.体会运用实验来研究、感知物理问题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进一步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精神,感悟物理与生活的和谐关系;3.关注日常生活,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乐于探索自然的奥妙.教材分析重点磁性、磁化的概念,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难点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化现象教具铁架台、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磁针、铁屑、铁钉、软铁,多媒体准备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课时1教学补充引入新课磁现象的基础知识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6min)〖师〗上几章我们学习了“电”的知识,知道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并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现象进行了解释,下面我们要学习一个与电联系非常紧密的现象,那就是“磁"现象,我们把这一章叫做电与磁。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20.1磁现象和磁场教案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20.1磁现象和磁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897c46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6d.png)
教案: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20.1磁现象和磁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20.1节磁现象和磁场。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磁现象的观察、磁体的性质、磁场的概念以及磁感线的绘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磁现象,了解磁体的性质,知道磁场的存在。
2. 使学生能够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分布,理解磁感线的特点。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磁感线的概念及其绘制方法。
2. 教学重点:磁体的性质,磁场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铁、铁屑、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磁铁、铁屑、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磁铁吸引铁屑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磁铁和铁屑的相互作用,引发学生对磁现象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磁体的性质,如磁极、磁性、磁化等概念,并通过实验演示磁体的这些性质。
3. 磁场概念的引入:通过实验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磁场的概念,理解磁场是一种无形的物质,它存在于磁体周围。
4. 磁感线的绘制:讲解磁感线的概念,演示磁感线的绘制方法,让学生动手实践,绘制简单的磁感线。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磁现象和磁场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完成,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磁体的性质2. 磁场的概念3. 磁感线的绘制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要描述磁体的性质。
(2)解释磁场是什么,它存在于哪里。
(3)绘制一个磁感线,并标明其特点。
2. 答案:(1)磁体的性质:磁体有两个极,南极和北极,具有磁性,可以吸引铁磁性物质。
(2)磁场:磁场是一种无形的物质,存在于磁体周围,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作用。
(3)磁感线:磁感线是从磁体的北极出发,回到南极,表示磁场方向和强度的一条曲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了解了磁现象和磁场的基本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20.1磁现象-磁场教案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20.1磁现象-磁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0a4978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5e.png)
教案: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20.1磁现象——磁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20.1磁现象——磁场。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1. 磁场的基本概念:磁场、磁感线、磁极等。
2. 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的方向、磁场的强度、磁场的分布等。
3. 磁场的产生:电流的磁效应、磁体的磁效应。
4. 磁场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场的基本概念,能够描述磁场的基本性质。
2. 让学生掌握磁场的产生原理,能够解释电流和磁体的磁效应。
3. 培养学生运用磁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磁场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磁场的产生的原理。
2. 教学重点:磁场的基本概念,磁场的产生原理,磁场的相互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磁铁、铁屑、小磁针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磁铁吸引铁屑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磁铁周围是否存在一种特殊的物质。
2. 知识讲解:(1) 介绍磁场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解磁感线、磁极等。
(2) 讲解磁场的基本性质,如磁场的方向、强度和分布等。
(3) 讲解磁场的产生原理,包括电流的磁效应和磁体的磁效应。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有关磁场的基本性质和产生的实例题目。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磁场的基本性质和产生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当场完成。
5. 知识巩固: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磁场的实际应用,如电机、扬声器等,让学生了解磁场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磁场1. 基本概念磁场磁感线磁极2. 基本性质磁场的方向磁场的强度磁场的分布3. 产生原理电流的磁效应磁体的磁效应4. 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七、作业设计1. 题目:描述磁场的基本性质,并解释电流和磁体的磁效应。
2. 答案:磁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它存在于磁体周围,具有方向、强度和分布等基本性质。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人教版)第20.1节磁现象磁场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人教版)第20.1节磁现象磁场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5536de8c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4d.png)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树立学生的科学精神。
2.通过磁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运用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
3.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治学的态度,养成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实践的良好学习习惯。
4.引导学生运用磁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2.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利用实验、观察、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自主探索。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磁场的基本概念,理解磁场的性质和特点。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磁场知识,解决相关的物理问题。
2.让学生掌握磁感线的绘制方法,能够运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分布,提高学生的图形表达能力。
3.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了解磁场的产生和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磁现象研究的成果,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展示地球的磁场分布图,引导学生了解磁场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使学生认识到磁场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磁铁的磁性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磁场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年级物理全册 20.1 磁现象 磁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20.1 磁现象 磁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0732c9a76c66137ef061910.png)
20.1 磁现象磁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磁体有吸铁(钴、镍)性和指向性以及磁化现象。
2、知道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3、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的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过程与方法:1、观察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
2、观察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
3、通过感知磁场的存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认识磁场的存在,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转换法、模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对航海事业的发展做出的贡献,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2、通过感知磁场的存在,知道磁感线和地磁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探索科学的志向。
【教学重点】磁体的指向性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转换法、模型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感知磁场,建立磁场模型并探究磁感线的形状。
【教学准备】教师使用:条形、蹄型磁体,铁、钴、镍片,多媒体、软铁棒、铁架台、铜币、玻璃等学生使用:铁屑、小磁针、条形磁体、大头针、细线等【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激趣设疑1、【故事引领】:大家听说过这样的故事吗?阿房宫“以磁石为门”,“朝者有隐甲怀刃,入门而胁止”,说的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阿房宫,为了防范刺客,聪明的工匠们修建了奇特的阿房学生观看图片,聆听故事学生思考问题宫的北门,一旦有人身怀铁器,立刻就会被发现。
2、【设疑】:工匠们是怎样做到的呢?(【设计意图】:历史故事的悬疑造成知识的“悬疑”,牢牢抓住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节的课题。
)【板书课题】:§20.1磁现象磁场二、合作互动探究新知(一)磁现象(二)、磁场(三)、地磁场三、引题反馈原来如此一、磁现象1、【信息传递】:大话磁石距今两千几百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古书《管子》上曾记载:有人发现了一种能吸铁的“石头”,它好象慈祥的母亲吸引孩子一样,所以,当时给它起名叫“慈石”,后来才改叫“磁石”。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20章 第1节《磁现象 磁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20章 第1节《磁现象 磁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065b9b5e518964bce847c85.png)
第1节磁现象磁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2)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3)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2.过程与方法:1)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
2)通过观察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
3)通过感知磁场的存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认识磁场的存在,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感知磁场的存在,知道磁感线和地磁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是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探索科学的志向。
二、教学重点1.知道磁铁的指向性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知道什么是磁场、磁感线、地磁场和磁化。
三、教学难点1.磁场和磁感线的认识。
2.被磁化的钢针磁极的判断。
四、教学器材条形、蹄形磁体,铁、钴、镍片,铁屑,钢针,投影仪,投影片,挂图,微机,大头针,铁架台,细线,有关磁性材料的实物,图片(有些实验器材可布置学生自己准备),小磁针。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这是一个朋友在瑞典北部城市科罗娜(KIRUNA)旅游时拍到的照片,你知道这是什么自然现象吗?这就是传说中的极光,它是绚丽的、多变的、神秘的。
长久以来、人们除了感叹极光的美丽,也在不停的寻找极光出现的原因,国内外也有很多关于极光的神话传说。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才研究发现,这钟现象是和地球的磁场有着密切的关系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磁现象。
(二)新课进行1.磁现象在小学的时候中,我们就了解了简单的磁现象,同学们回忆一下,有哪些现象?学生发言,教师可以适时补充。
例如磁铁能吸引铁;指南针可以指南北,帮助人们辨别方向;小磁针指南北;两磁铁可以相吸,其中一个换另一头就相斥等等。
磁现象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从古代开始,很多人们就致力于对磁现象的研究,例如司南的发明,就为当时的航海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九年级物理全册 20.1《磁现象 磁场》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
![九年级物理全册 20.1《磁现象 磁场》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https://img.taocdn.com/s3/m/06676edc58fb770bf68a5527.png)
20.1 磁现象磁场【目标确定的依据】通过实验认识磁场,知道地磁场.学生已具备了一些浅显,不完整的,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磁现象”的有关知识,学生即熟悉,又陌生,即好奇,又害怕,求知欲极高,学习热情一触即发。
学生的思维能力已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但初中学生还是以感性认识为主体的,对事物的认识仍要感性材料来辅助,因此,学生对磁现象磁场的理解还是有一些困难。
本节课是人教版版九年级物理第20章的第一节,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育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磁现象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从古代开始,很多人们就致力于对磁现象的研究,例如司南的发明,就为当时的航海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司南就是我国早期的指南针,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天然磁石制成的勺子形状,另一部分是水平光滑的“地盘”,静止的时候勺子的长柄就会指向南方。
【教学目标】知道磁体有吸铁性和指向性,知道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了解磁化现象。
3.通过实验,了解磁场的方向和磁感线的画法。
4.通过实验,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磁铁的指向性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场和磁感线的认识。
难点:磁场和磁感线的认识。
【课时安排】1课时【评价任务】1.目标1设计的评价任务:通过自学知道磁体有吸铁性和指向性,知道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评价实施:检测题检测。
2.目标2设计的评价任务:通过实验,了解磁场的方向和磁感线的画法。
评价实施:表现性评价。
【教学活动设计】课堂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知道磁体有吸铁性和指向性,知道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了解磁化现象,通过实验,了解磁场的方向和磁感线的画法,熟悉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及与之有关的自然现象。
附:板书设计第一节磁现象磁场一、磁现象:1.磁体2.磁极(南极、北极);3.磁体的指向性;4.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二、磁化: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具有磁性的过程三、磁场【教学反思】附件1:教学目标叙写解读1.学习目标的设计要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和学情三方面的分析。
九年级物理全册 20.1 磁现象 磁场(第1课时 磁现象)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20.1 磁现象 磁场(第1课时 磁现象)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a36747016fc700abb68fc7a.png)
第二十章电与磁磁这一章与电学有很大的联系,学习本章的内容时要既要理清关于磁的基础概念,又要结合电学的知识来学习.通过本章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磁场和磁感线,理解电生磁和磁生电中的能量转换,理解电磁继电器、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原理.本章共分5节:1.第1节“磁现象磁场”,通过实例让学生知道磁性、磁体、磁感线、磁极的表示方法以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常识性了解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理的两极和地磁场的两极并不重合.2.第2节“电生磁”,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认识电流的磁效应,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通过实验演示探究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相似.3.第3节“电磁铁电磁继电器”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的特性和工作原理以及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通过生活实例了解电磁铁、电磁继电器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认识电磁学知识的实际应用.4.第4节“电动机”,首先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以及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的关系;结合电动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初步认识科学与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5.第5节“磁生电”,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学习电磁感应现象,让学生理解磁生电过程中能量的转化,通过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使学生能对导体有无感应电流做出判断,继而能够更深入地探究感应电流方向跟什么因素有关;结合发电机的构造、工作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发电机发电过程中各种能量的转化.【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①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②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③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④认识电流的磁效应,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磁场相似;⑤理解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了解电磁继电器和扬声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⑥了解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知道电动机的基本构造;⑦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知道发电机的原理以及发电过程中各种能量的转化;⑧知道什么是交流电,我国使用的交流电主要参数,能把交流电和直流电区分开来.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观察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探究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通过亲历“磁场”概念的建立过程,进一步明确“类比法”、“转换法”、“理想模型法”等科学思维方法;通过观察直导线电流磁场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实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通过实验方法探究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经历磁生电现象,感知逆向思维.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引导学生在头脑中使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建立联系,提高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在与小组成员一起探索过程中,养成与人共处、协作学习的好习惯;关注日常生活,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乐于探索自然的奥妙,帮助学生树立探索科学的志向.【教学重点】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场的概念;奥斯特的实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安培定则;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电磁铁的优越性与应用实例;了解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换向器的作用;直流电动机的能量转化;电磁感应现象,感应电流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通过实验知道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教学难点】了解磁化现象;磁场和磁感线;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及其应用;引导学生对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做出科学猜想和探究;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电磁继电器控制电路的通断的原理;理解通电线圈在磁场里为什么会转动;电动机 能够持续转动的原因;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应用原理分析发电机的工作过程.【课时建议】本章共5节,建议11课时第1节 磁现象 磁场第1课时 磁现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磁性和磁体.2.知道磁极、磁极的指向性和磁极的表示方法.3.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4.了解磁化现象及其应用.二、过程与方法1.感知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磁极,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2.观察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探究出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3.体会运用实验来研究、感知物理问题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现象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进一步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精神,感悟物理与生活的和谐关系.3.关注日常生活,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 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乐于探索自然的奥妙.【教学重点】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教学难点】了解磁化现象.【教具准备】教师演示准备: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大头针、铁钉.学生活动准备: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大头针、小磁针、铁片、钴片、線片.【教学课时】1 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大家听说过这样的故事吗?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阿房宫,为了防范刺客,聪明的工匠们修建了奇特的阿房宫的北门,一旦有人身怀铁器,立刻就会被发现.他们是怎样被发现的?生:奇特的阿房宫的北门是用磁石做的,它能吸铁.师非常不错.从这一章起我们要学习一个与电联系非常紧密的现象,那就是“磁”现象,我们把这一章叫做电与磁.【进行新课】知识点1 磁体和磁性师在小学自然课中,我们了解了简单的磁现象,同学们想想,有哪些磁现象?生1:磁铁能吸引铁.生2: 指南针可以指南北,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生 3;小磁针指示南北.生4: 两磁铁可以相吸,其中一个换另一头就相斥.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说明大家对磁现象有了简单的了解.磁现象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你们很想对它有更多的了解是吧?那么你们都想了解什么呢?生1:磁铁只能吸引铁吗?磁铁具有哪些性质?生2:指南针为什么可以指南北?生3:什么叫磁性?磁铁各部分的磁性一样吗?生4:什么叫磁体?磁体哪部分磁性最强?生5:何为磁极?磁极间有什么作用?师:大家提出这么多问题,说明都很注意观察和思考,我很高兴.这些问题可能有的同学通过看书已经知道答案,有些就要通过实验和讨论来得到答案,下面就用我们准备的仪器设计实验,亲手试一试.(学生们相互讨论,动手做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师每组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后,把结论告诉大家,让我们一起享受成功的快乐.第一组:生:我们把铁、钴、镍片,橡皮,塑料尺等器材放在桌上摆好,用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分别接近它们,观察到磁铁能吸引铁片,能微弱地吸引钴片和镍片,不吸引橡皮和塑料尺.板书:从这个实验得出: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铁的这种性质叫磁性.磁体: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知识点2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第二组:生:我们组是把大头针平铺在一张白纸上,分别将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平放在大头针上,然后用手轻轻将磁体提起,并轻轻抖动,观察到磁铁两端能吸引较多的大头针,而中部没有吸引大头针.生:这个实验表明,磁体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不同,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板书:磁极:磁体两端吸引钢铁的能力最强,这两个部位叫做磁极.第三组:生1:我们是把条形磁体用线悬挂在铁架台上,或把小磁针支起,让它在水平方向上自由转动,观察它的静止方位.生2:得出的结论都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板书:悬吊着的磁体,静止时指南的那个磁极叫做南极(south pole),又叫S极.静止时指北的那个磁极叫做北极(north pole),又叫N极.第四组:生1:我们组是把两块条形磁体用线吊起来,用其中一块条形磁体的N极靠近另一块条形磁体的S极,观察现象.再用这块条形磁体的N极靠近另一块条形磁体的N极,观察现象.生2: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得出结论: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同名磁极相互排斥.板书: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知识点3 磁化教师一边做演示实验,一边对学生提问:(1)用普通的铁钉靠近大头针,能否吸起大头针?(2)用磁体向同一方向摩擦铁钉,靠近大头针,看到什么现象?(3)这种令铁钉产生磁性的现象叫做什么?板书:磁化: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获得磁性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现象得出结论后,分组做磁化实验,掌握用磁体磁化铁钉的技巧.介绍其他磁化的方法和生活中应用到磁化的例子:如磁带,1C卡等.简单介绍磁化的利与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继续补充说明磁化的利与弊.【教师结束语】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磁现象,明确了一些关于磁现象的基本概念,知道了磁体、磁极、磁化.磁体按不同的情况可以分为若干类,磁极只有两个,是根据其指向性命名的,磁化的现象也很多,生活中已把它作为一个记录信息的载体来看待和使用了.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作业.新课标注重从自然与生活现象中引入,通过探究寻找规律,然后介绍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由于磁现象在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认识起来不会存在什么大的困难.但他们对磁现象的认识还很肤浅,有的还不统一,为此,本节课我采用了教师演示与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教学.同时又采用了“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的多样化教学方式.对于生活中一些记录磁信息的东西,学生比较新奇,他们见得也不多、不全,上课时拿一些磁卡之类的东西展示,学生的兴趣能得到很好地提高,这是个省力又能取得不错效果的方法.由于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太强,有些探究活动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进而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磁现象有关概念,突破教学难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优秀教学案例:20.1磁现象磁场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优秀教学案例:20.1磁现象磁场](https://img.taocdn.com/s3/m/3865084d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b8.png)
案例中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实验报告等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他们在合作中共同成长。
4.多元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本案例采用实验、动画、模拟软件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磁场概念。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二)讲授新知
1.磁铁的基本性质与磁场
-介绍磁铁的磁极、磁化、磁感应强度等概念,结合实物演示,让学生形象地理解。
-讲解磁场的基本特点,如方向、分布等,通过磁场模拟软件展示磁场分布。
2.电流产生磁场
-讲解安培定则,通过动画演示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
-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电流产生磁场的例子,如电线周围的磁场、电铃等。
1.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案例紧密结合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磁现象入手,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通过展示磁铁吸附、指南针指向等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问题导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磁现象与磁场的本质。设计递进式问题,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同时,鼓励学生提问,培养他们勇于质疑、善于提问的学习习惯。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优秀教学案例:20.1磁现象磁场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的教材中,磁现象与磁场作为20.1章节的内容,是连接电磁学与现代科技的桥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抽象概念,本教学案例将采用生活实例、实验探究和信息技术等多元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探索磁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通过对比分析磁铁与电流产生的磁场,使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磁场的存在及其特性,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激发对物理科学的兴趣。本案例结合学科特点和课程主要内容,注重实用性,以符合九年级学生的知识深度,采用人性化的语言,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磁现象与磁场的相关知识。
九年级物理全册 20.1 磁现象 磁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20.1 磁现象 磁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9f9dce25022aaea998f0f82.png)
20.1 磁现象磁场基本思路: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磁性、磁极、磁体、磁化。
2、知道磁体的类型、磁性材料的分类。
3、认识此现象的应用:记录信息、磁动力。
4、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5、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方向的规定。
6、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知道地磁的南、北级。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磁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科研中有着重要应用。
重点:熟练掌握磁性、磁极、磁体、磁化。
突破措施:磁感线可用来形象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方向的规定。
利用模型难点:通过实验活动进行掌握。
突破措施:讲解典型例题教法: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学法指导: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教具: 多媒体电脑课件等。
教学过程:预习导学:1、磁体上的两端,叫做磁极。
让磁体自由转动,静止下来后会一端指南,这个磁极叫,又叫;另一端会指北,叫。
又叫。
2、磁极间相互作用特点是:。
3、,这种现象叫磁化。
深入探究:1、磁现象〔演示实验〕:拿一块磁铁,分别让它去接触铁片、钢片、铜片、硬币、塑料片、纸片,发现磁铁可以吸引铁片、钢片、硬币。
介绍磁铁还可以吸引金属钴。
课后练习1、甲、乙两根钢棒,若用甲棒的一端靠近乙棒的某一端时,有吸引作用;若用甲棒的(1)、叫磁性;叫做磁体。
介绍不同形状的磁体。
〔演示实验〕:将一些大头针均匀撒在讲台上,用一块磁铁去接触或靠近大头针,发现:磁体上吸引的大头针数目较多。
(2)、磁极:。
磁体有个磁极。
〔演示实验〕:用一个支架支起一个小磁针,让小磁针在平面内自由转动,发现静止后小磁针会。
多做几次,也是如此。
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造出来的。
(3)、叫南极,又叫。
叫北极,又叫。
〔演示实验〕:将一根条形磁铁甲用细线悬挂起来,另一根条形磁铁乙的N极分别去靠近甲的N极和S极,再用乙的S极分别去靠近甲的N极和S极,观察现象可得去结论:(4)、、。
2、磁化〔演示实验〕:拿一根铁棒去靠近或接触大头针,会发现铁棒不能吸引大头针,然后在铁棒的上方放一根条磁铁,在让它去靠近或接触大头针,会发现大头针被。
九年级物理全册20.1磁现象磁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20.1磁现象磁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856130b3186bceb18e8bb74.png)
九年级物理全册20.1磁现象磁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磁现象磁场》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磁体。
.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了解磁化现象。
2.过程和方法.感知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磁极及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
.经历观察磁现象的过程,能描述其主要特征。
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难点:了解磁化现象。
三、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小学自然课本中已学过关于磁体的现象,在平时生活中也接触或观察过磁体,所以对磁现象并不陌生。
由于自己有生活经验,所以对如何获得磁性的方法也会有所了解,但这些东西在学生的头脑中只是印象,缺乏理论、系统的归纳和整理。
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完全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必要的实验演示归纳、总结出相应的知识。
四、实验器材学生实验:条形磁体,铜片,铁片,玻璃片,镍片,铝片,大头针,铁钉。
演示实验: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大头针,铁钉。
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引入:提问学生对“磁”的认识,让学生互相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一些现象。
学生活动学生踊跃发言,把自己所认识的与“磁”有关的生活知识表达出来。
说明培养学生善于联系实际生活的习惯,同时帮助学生尽快回忆自己学过的知识。
激发学生对磁现象的求知欲,也能及时知道学生的一些错误认识,给以纠正。
新课一、简单的磁现象提问:什么是磁体?为了让学生纠正错误想法,加深印象,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回答老师的问题: 1.磁体能吸引什么物质? 2.磁体上什么地方磁性最强?什么地方最弱? 3.磁体上的“南极”和“北极”是如何得来的? 4.磁极之间互相靠近,有何现象发生?简单介绍实验器材,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逐一解决问题,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想法,最终能简练的概括出磁现象的一些基本概念。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教案 20.1磁现象+磁场【精品】.doc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教案 20.1磁现象+磁场【精品】.doc](https://img.taocdn.com/s3/m/587ca09f58f5f61fb73666eb.png)
(提示:利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钢性材料磁化,接触或靠近也可以使钢性材料磁化。磁体之所以能够吸引铁钉,是因为铁钉被磁化后,铁钉与磁铁接触或靠近的部分形成异名磁极,而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结果)
4.磁场是磁体周围的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而且磁场还有方向,磁体周围不同的地方磁场方向不同;物理学中,对磁场的方向是怎么规定的?(观察图20.1-5小磁针在条形磁铁磁场分布图,观察N极的指向,体会磁场方向)
试根据小磁针的方向,标出右图中磁体的磁极和磁感线的方向(小磁针标黑一端为N极)。
大致画出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的磁感线
自主认真研读教材,在最短的时间内试完成”预习导学”中的问题。
有问题时用红色笔勾画下来。
组内探讨,交流。
(合作探究时要全员参与。认真思考,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叙述结论时应加上什么条件,你们还想到了用什么器材来进行探究。)
知识点一:磁体的性质。
磁体具有吸铁性、两极性、指向性,磁极间还存在相互作用的规律,这都是磁体的性质。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性质判断一物体是否为磁体或者判断一磁体的N、S极。
1.一个磁体的磁极模糊不清了,如何鉴别它的N、S极?(方法不只一种)
2.两根外形相同的钢棒,一根有磁性,另一根没有磁性,如何判断哪根有磁性?(方法不只一种)
3.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铁的极出来,回到磁体的极.
4.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磁的北极在地理,地磁的南极在地理地磁场的磁感线是从地理极出来,回到地理极.鳗鲡、海龟、鸽子等动物就是靠来导航的
学教
反思
1、在达成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些困惑?
2、本节课的收获有哪些?(整理知识结构)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20.1磁现象磁场教案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20.1磁现象磁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d6508c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61.png)
教案: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20.1磁现象磁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20.1节磁现象磁场。
本节课主要介绍磁现象和磁场的基本概念,包括磁体的性质、磁极的定义、磁场的表示方法以及磁感线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现象和磁场的基本概念,知道磁体的性质和磁极的定义。
2. 让学生掌握磁场的表示方法,能够画出简单的磁感线。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现象和磁场的基本概念,磁体的性质和磁极的定义。
难点:磁场的表示方法,磁感线的画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铁屑、黑板、粉笔、幻灯片。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磁铁吸引铁屑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磁铁和铁屑的互动,引发学生对磁现象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磁体的性质:磁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磁性材料的性质。
(2)磁极的定义: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称为磁极,分为北极和南极。
(3)磁场的表示方法:用磁感线表示磁场,磁感线从磁体的北极出发,回到南极。
(4)磁感线的概念:磁感线是用来表示磁场分布的线条,它的方向表示磁场的方向,密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3. 例题讲解:利用幻灯片展示例题,讲解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情况,让学生理解磁感线的画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磁感线的画法,画出不同形状磁体的磁场分布图。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磁现象和磁场的基本概念,磁体的性质和磁极的定义,以及磁场的表示方法和磁感线的画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磁现象磁场板书内容:1. 磁体的性质:吸引铁、钴、镍等磁性材料。
2. 磁极的定义: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分为北极和南极。
3. 磁场的表示方法:磁感线。
4. 磁感线的概念:表示磁场分布的线条,方向表示磁场方向,密度表示磁场强弱。
七、作业设计磁体形状:条形、蹄形、球形。
2. 答案:(1)条形磁体:磁场分布图呈直线,从北极到南极。
九年级物理全册 20.1磁现象磁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九年级物理全册 20.1磁现象磁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https://img.taocdn.com/s3/m/d95a50d9e518964bce847c49.png)
第一节磁现象磁场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磁现象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2、通过实验了解磁与磁、磁与电的相互作用,掌握电流磁效应现象。
使学生具有普遍联系事物的能力,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3、通过直观的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熟悉了解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及与之有关的自然现象。
1.2过程与方法: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分组实验和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总结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懂得看似简单的物理现象在它发现的最初过程中是如何的艰难。
通过趣味实验的演示与参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创新欲。
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的应用中体会科学知识的价值。
2 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2.1 教学重点磁感线的理解和运用2.2 教学难点掌握磁场的分布及判断电流磁场的方向。
3 专家建议理解磁场这个抽象的概念,根据磁场中的小磁针判断磁场的方向。
能应用于解题。
可以观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磁现象。
4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5 教学用具多媒体,小磁铁,电流表,导线,小磁针,电源6 教学过程6.1 引入新课【师】大家都知道小小的信鸽,有能够飞鸽传书的功力,很是神奇,比现在好多路痴路盲的学生们是要好多了。
那么老师这边有一个小小的疑问,为什么小小信鸽有如此大大功力呢?同学们好奇吗?好奇的话,跟老师一起来学习今天的新课,然后你就知道其中的奥妙了。
6.2 新知介绍【师】上述所说的信鸽,还有我们常见的指南针,这些神奇的现象又是如何得以产生的呢?同学们先讨论。
【师】生活中我们常用磁铁吸引小铁钉玩,也会经常用铁钉来判断一个东西有没有磁性。
那么现在来思考这个问题,有时候我们梳头的时候,发现掉下来的头发被梳子吸引了,或者发现冬天毛衣也能吸引小东西,那么刚刚说的毛衣呀,梳子呀这类物质,是不是也有磁性呢?【生】讨论【师】下面我们来定义磁性磁性:磁铁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这种性质叫磁性【师】同学们观察下老师手中的条形磁铁,有两个颜色,这两个颜色代表了磁铁的两极,红色代表的是北极,字母N表示,另一端就是南极(S)了。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20.1《磁现象》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20.1《磁现象》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be88bd4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3d.png)
7.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8.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在之前的物理学习中,掌握了基本的力学和电学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磁现象这一章节的学习,既有知识储备上的基础,也有认知发展上的需求。学生在生活中对磁现象已有一定的直观认识,如磁铁吸引铁钉、指南针指向北方等,这为学习磁现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对于磁场的本质、磁力线的分布等抽象概念,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从具体现象中发现问题,通过实验和实例,帮助他们构建正确的磁场观念,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同时,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指导,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磁场的概念,掌握磁力线的分布特点,以及磁极与电流的关系。
2.学会运用安培环路定律计算简单电流产生的磁场。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磁现象。
(二)教学设想
1.针对教学重难点,采用以下策略:
a.利用实物和模型展示磁铁的性质,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磁场概念。
5.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a.选取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磁现象,提高知识的实用性。
b.鼓励学生开展小研究,探讨磁现象在生产和科技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磁现象?它们有什么特点?”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的磁现象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20.1《磁现象磁场》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20.1《磁现象磁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834221a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c7.png)
2.注重直观:通过实验、动画等直观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磁场方向、磁感线分布等概念。
3.培养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等方法,分析磁现象,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实践应用:设计生活化的实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应用拓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磁现象,如磁悬浮列车、磁性材料等。
6.总结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7.作业布置:布置有关磁现象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8.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3.深度思考: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小短文,探讨磁场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磁悬浮列车、磁盘驱动器等,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短文要求:不少于300字,需涉及至少两种磁场应用实例,并解释其科学原理。
4.创新拓展:鼓励学生思考磁场的未来应用,发挥想象力,设计一个基于磁场原理的未来产品或发明,并绘制草图和简要说明其功能。
4.理解磁场的性质,能运用磁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磁现象,如磁铁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3.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等方法,让学生掌握磁场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任务:提交一份包括草图和说明的创意设计,要求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
5.家庭作业:布置一份综合性的作业,涵盖本节课所有知识点,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了一些简单的磁现象,明确了一些关于磁现象的基本概念,知道了磁体、 磁极、磁化。
磁体按不同的情况可以分为若干类,磁极只有两个,是根据其指向性命名的,磁化的现象 也很多,生活中己把它作为记录信息的一个载体看待、使用了。
教学流程
第一节 磁现象 一、磁现象 1. 磁体; 2. 磁极(南极、北极); 板书设计 3. 磁体的指向性; 4.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二、磁化: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具有磁性的过程
教学补充
学习了今天这一课,我们就会明白中的原因了。(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磁现象(20min)
磁现象的 基础知识
1.磁体:有一种物体,本身就有吸铁的性质,我们把这类的物体叫做 磁体。(结合故事一) 2.磁极:在磁体上,不同部位吸铁能力是不同的,我们把吸铁能最强 的部位叫做磁极。磁体上一般有两个磁极。 【演示】条形磁铁对铁进行吸引,观察磁铁的不同部位所吸铁屑的多 少。 【问题】磁铁的不同部位,对铁的吸引力是一样的吗? 【结论】磁铁的两端对铁的吸引力大,中间小,所以我们把磁性最强 的部位叫做磁极。 【练习】有两根外形一样的钢棒,甲靠近乙的中间有吸引力,而乙靠 近甲的中间则没有吸引力,试判断哪根钢棒有磁性,哪根没有磁性?
该课内容较多,比较零碎,各部分知识内部联系比较紧密,环环相扣,需要我们明了知识 内容间的逻辑结构,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尽量排好顺序。
教学反思
由于磁现象在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都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认识起来不会存在什么大 的困难,但它们对磁现象的认识还很肤浅,有的还不统一,所以加强演示实验还是很有必 要的。
教学 目标
20.1 磁现象 磁场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性和磁体; 2.知道磁极; 3.知道磁极的指向性和磁极的表示方法; 4.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5.知道磁化及其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感知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磁极,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 律。 2.观察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探究出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 3.体会运用实验来研究、感知物理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进一步增强学 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精神, 感悟物理与生活的和谐关系; 3.关注日常生活,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乐于探索自 然的奥妙。
教材 分析
重点 磁性、磁化的概念,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难点 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化现象
教具 准备
铁架台、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磁针、铁屑、铁钉、软铁,多媒体
教学 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课时
1
引入新 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6min) 〖师〗上几章我们学习了“电”的知识,知道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 概念,并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现象进行了解释,下面我们要学习一 个与电联系非常紧密的现象,那就是“磁”现象,我们把这一章叫做 电与磁。(板书课题) 大家听说过这样的故事吗? 1.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阿房宫,为了防范刺客, 聪明的工匠们修建了奇特的阿房宫的北门,一旦有人身怀铁器,立刻 就会被发现。这是怎么回事呢? 2.在加拿大东海岸,有一个神奇而令人生畏的世百尔岛,来往的船只 只要一靠近它,不但指南针失灵,还会把船吸向海底,造成触礁沉没。
磁性材料 及其应用
料? 【问题】软磁性材料有什么用途吗? 可以用于电磁铁的铁芯,需要有磁性时就有,需要它无磁性时就无, 非常听话,应用也很广泛。 2.磁体的分类: (1) 按磁体的来源可分为天然磁体和人造磁体; 天然磁体:就是从自然界直接获得的磁体。 人造磁体:经过人们加工而成的磁体。 (2) 按形状来分可分为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小磁针。 条形磁体:长条形状的磁体。 蹄形磁体:马蹄形的磁体。 小磁针:针状的磁体 (3) 按磁化后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永久性磁体和暂时性磁体,也叫 硬磁体和软磁体。 (三)思考与练习(略)
【演示】钢针原来没有磁性,在磁铁上按一定的方向摩擦几下,它就 具有了磁性,能单独吸引一些小的区别针。 软铁原来也没有磁性,在软铁上方旋转磁铁,此时软铁具有了吸小曲 别针的性质,则软铁具有了磁性,可将磁铁取下后,软铁就不再能吸 引区别针了,就明此时它又失去了磁性。 【结论】能够被磁化的材料叫做磁性材料。如钢、铁等。有的磁化后 能长时间保持磁性,我们称之为硬磁性材料;而有的磁化后不能长时 间保持其磁性,我们将其称之为软磁性材料。 磁卡、录音带、钢、铁,它们原本没有磁性,它们在磁体与电流的作 用下会获得磁性,并能长时间保持,它们是硬磁性材料还是软磁性材
对于生活中一些记录磁信息的东西,学生比较新奇,他们见得也不多、不全,我上课时都 拿一些磁卡之类的东西展示,学生的兴趣能得到很好地提高,这是个省力又能取得不错效 果的方法。
“
”
“
”
At the end, Xiao Bian gives you a passage. Minand once said, "people who learn to learn are very happy people.". In every wonderful life, learning is an eternal theme. As a professional clerical and teaching position,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life is diligent, nothing can be gained", only continuous learning can achieve better self.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latest relevant knowledge, can employe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is document is also edited by my studio professionals, there may be errors in the document, if there are errors, please correct, thank you!
介绍指南 针
利用演示 讲解磁化
知识
3.磁体的指向性: 【演示】把一个条形磁体用细线悬挂起来,发现它的一端总是指南, 另一端总是指北。 于是人们根据这个现象,将磁体的两极进行命名: 南极:磁体静止时指南的那一端叫做南极(S 极) 北极:磁体静止时指北的那一端叫做南极(N 极) 〖介绍指南针〗 指南针就是一个小磁针。 1. 它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2. 它对航海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渗透思想教育。 〖郑和下西洋〗图片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演示】把两块条形磁体的不同磁极互相靠近,观察它的转动情况。 【结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应用】检验物体是否是磁体的又一方法。 (二)磁化(10min) 【问题】条形磁体是钢做的,原来没有磁性,怎样使它现在具有了磁 性 呢 ? 1.使它具有磁性的方法很多,但很明显它原来没有磁性 ,现在获得 了磁性,我们把它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