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方国资国企改革的进展、问题与方向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问题及其对策【摘要】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必要性和背景不容忽视。
在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面临诸多问题,包括腐败、效率低下、员工素质不高以及资产流失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国有企业监管机制,引入市场化机制,并推行员工激励机制。
只有这样,国有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持续稳健发展。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仍面临挑战,但只要坚定信心,科学制定对策,相信国有企业一定能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对策、国有企业监管、市场化机制、员工激励、腐败问题、效率低下、员工素质、资产流失。
1. 引言1.1 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全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日益加剧的竞争压力,其体制机制不适应市场要求的弊端也日益凸显。
国有企业改革不仅是经济改革的需要,也是政治改革的需要。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有企业改革还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
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健康发展,有助于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竞争力,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2 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是指在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我国开始进行国有企业改革试点。
随着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逐渐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国有企业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和政策调整。
其中包括分权让利、公司制改革、股份制改革等。
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近年来,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果,这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的产权和管理方式上。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一些落后、低效的国有企业逐渐退出市场,其它一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国有企业则在改革中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这些国有企业改革中的成果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市场经济的推动。
但是,不可避免的是,国有企业改革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
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并解决其面临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本文的主要话题。
二、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问题1、制度环境不健全虽然国有企业改革已经持续多年,但是由于中国政治制度的特殊性质,国有企业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市场化改革。
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直接管制和干预难以避免,很多政策和措施的出台过于鲁莽,甚至存在搭乘政治风向和党派斗争等附加因素。
2、产权问题还未解决产权问题是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大问题,也是国有资产管理的核心问题。
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产权问题始终存在,这导致了国有企业发展和管理的许多问题。
3、监管体制不健全国有企业作为市场主体,需要受到必要的监管。
但是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监管体制存在不足,国有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往往受到不同层级的政府管理层面干扰,监管部门职能划分不够明确,监管之间存在协调不力,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
4、内部改革不到位国有企业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在内部制度和管理方面进行改革,使企业具有更加市场化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
5、人才缺失国有企业的人才阵容需要进一步完善,而且急需引进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
缺乏高水平人才对国有企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三、国有企业改革的对策1、构建健全的优惠政策政府应当通过制定差别化的税收政策、完善产权租赁制度、优化银行信贷支持等措施,来构建一个健全的优惠政策体系,营造国有企业适宜发展的环境。
2、加快国企市场化进程把国有企业推向市场竞争,发挥真正的社会效益,国有企业应当尽快向市场化方向进发,合理分配市场资源和市场份额,逐步探索多种市场化运作模式,使企业的内外部机制和运作机制更加市场化。
南昌市国有企业改革主要进展存在问题及今后思路
南昌市国有企业改革主要进展存在问题及今后思路引言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任务之一。
南昌市作为江西省的省会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在推进城市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南昌市国有企业改革的进展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分析南昌市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进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改革的思路。
一、问题分析1. 缺乏有效监管机制国有企业改革在南昌市的进展受到监管机制不完善的制约。
目前,国有企业的监管仍然以行政干预为主,缺乏市场机制的监管方式。
这导致了国有企业在经营决策、人才选拔和市场竞争等方面存在问题,影响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效果。
2. 内外部环境影响南昌市国有企业改革的进展还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影响。
内部环境方面,国有企业的体制机制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存在着资源配置不合理、用工成本高等问题。
外部环境方面,市场竞争激烈,国有企业面临着来自私营企业的竞争压力,这对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员工素质和企业文化问题南昌市国有企业改革的进展还受到员工素质和企业文化的问题的影响。
部分国有企业员工的素质相对较低,缺乏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力。
此外,部分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滞后,不利于企业向市场化方向转型。
二、改革思路为了解决南昌市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完善监管机制建立以市场机制为导向的国有企业监管机制,减少行政干预,提高市场竞争力。
同时,加强监督和考核机制,确保国有企业按照市场化要求进行运营和管理。
2. 推进体制改革深化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推进所有制结构多元化,鼓励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发展。
此外,建立健全员工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素质和竞争力。
3. 加强内外部环境建设改善国有企业的内部环境,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用工成本。
同时,加强与私营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市场化经营的成功经验,提升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 培育企业文化推动国有企业文化的转型,建立符合市场要求的企业文化。
鼓励企业创新和员工培训,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与解决方案中国政府多年来在国有企业改革上持续推行改革措施,旨在推动国有企业逐渐朝着市场化运营方向转型,提高效益,提高绩效。
虽然在改革初期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但国有企业在市场与外商竞争中总体表现形势并不理想,面临着许多问题。
本文将阐述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1.制度改革缺乏深化。
中国国有企业经历了几轮改革,但改革重心仍然集中在资产重组,管理优化和上市为主,大多数国有企业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股权分置和全员持股制度改革。
这种体制上的改革缺陷使得国有企业在市场化进程中难以适应变化,改革无法真正给企业带来激励和动力,进一步加剧了国有企业的盲目投资和政绩导向。
2.重复建设与低效产能。
千家万户的国有企业和大量庞大的政府投资项目构成了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制度不完善,很多国有企业追逐市场份额而忽视经济效益,将精力和财力浪费在大量重复建设和低效的产能上,这不仅浪费了国家资源,影响了经济竞争力,还造成恶性竞争和环保问题。
3.腐败和缺乏独立性。
从一定程度上说,存在腐败是由于国有企业缺乏公平竞争机制。
在国企内部,官商勾结和资源分配不公导致了产业整合不乐观,缺少独立管理和激励机制,许多国企以稳定和维护就业为主要目的,损害了股东的利益,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刻板陈旧。
解决方案1.深化改革。
针对存在的问题,应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深度改革,深化股权分置改革,实行全员持股制度,形成健全的股权激励机制,促进法治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同时完善国有资本运作机制,使国有企业与政府“松绑”,推动商业化、市场化、机制化运营,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灵活性和市场竞争力。
2.加强监管。
国有企业的改革不能离开政府的有效监管,政府应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管理,平衡做好社会责任和盈利的关系,防止国有企业出现扰乱市场秩序、挤占竞争对手和违法行为的情况,积极推进国有企业反腐斗争,减少公平竞争障碍。
13659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困境与出路分析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困境与出路分析导语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世界瞩目的成就。
然而,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中国经济改革的矛盾之一。
国有企业改革的困境是不容忽视的话题,笔者将分析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现状,并探讨其未来出路。
当前形势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加快,改革措施逐渐落实,但是改革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目前,国有企业改革面临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一、改革的方向与效果不明显国有企业改革方向偏向市场化过渡,但是实际操作中,政府干预和控制多,导致改革结果不尽如人意。
比如,国有企业的资产证券化进展缓慢,混改难以推进,这些都是市场化改革受到政府干预的体现。
二、管理体制难以改革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是中国经济改革最难啃的骨头,国企存在着缺乏市场化管理、腐败现象等种种问题,而且流程繁琐,效率低下等影响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
随着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国有企业是否能够迅速适应市场的剧烈变化,也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兼并重组不断遇到难题政府倾向于通过国有企业兼并重组,来消除过剩产能,协调行业发展,提升企业效益。
不过,由于各个国有企业间利益冲突较大,兼并重组难度较大,导致这方面的措施实施难以落地。
出路即使如今国有企业改革存在一些困境,但事实上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变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有了困境才有出路,下面是可能的出路:一、优先推进混改混合所有制改革是目前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因为它需要国企与其他各类企业形成更紧密的合作,促进国家资本和私人资本的有效结合,提高国企效率,优化国企经营结构。
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国企的管理、技术、市场化、效率等方面都将会得到大幅提升。
二、推进国资证券化国有企业通过证券化的方式实现资本运作,可以更好地引入社会资本,同时也可以优化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效益。
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不仅能够改善企业融资环境,还能为投资者提供一个更好地投资平台。
三、多措并举促进市场化改革政府需要尊重市场规律,促进市场化改革。
我国国企改革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我国国企改革的问题与改进措施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企改革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然而,在改革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采取措施来优化和完善国企改革的方案,成为当下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1.效率问题国企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国企的效率,但是很多国企由于缺乏竞争和压力,导致企业内部的效率低下。
在人员安排、工作流程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少问题,重复劳动、人力投入过多等情况时有出现。
此外,由于某些原因,使得一些国企有成为“吃空饷”的现象出现。
2.经营理念国企在发展过程中,由于长期浸染着计划经济思想,缺乏市场竞争意识,使得许多国企产品或服务质量不高、缺乏创新性。
此外,一些国企内部经营管理方式比较传统,缺乏现代化的管理理念。
整体动力不够,也会影响到企业在市场中竞争的能力。
3.体制问题虽然国企改革动作不断,但是在一些关键领域还存在着一些体制上的缺陷。
譬如国企的员工工资和福利待遇不够灵活,无法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等。
再比如,公有制的存在也使得国企在市场中不够灵活多样化等。
4.融资难题为了更好的发展,借助外力助力提升公司业务,国企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然而,国内金融市场的营商环境目前还不够健全,不同类型的国企融资渠道不同,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比较常见。
二、改进措施1.加强市场化改革在改革过程中,国企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市场化问题。
尝试通过减少行政干预政策、加快国企的市场准入、完善竞争政策等一系列市场化措施,推动国企在市场中的活力。
2.引入多元化的投资国企需要降低融资的难度和成本,以多元化资金投入为出发点,营造宽松的融资环境,推动国企与金融系企业、投资公司合作,共同寻求资本的来源和应用,提高其资金运作和运作效率。
3.加强提高效能的管理国企在改革中需要提升各个方面的效率,加强内部管理。
企业需要重新审视人力、物力、财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探寻基于市场竞争机制下的提升效率的做法,提高效益提升,向市场更为竞争力。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与未来方向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与未来方向近年来,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尤其是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有企业的功能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面临着一些难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与未来方向进行探讨。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新进展近年来,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
首先,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监管体制逐步完善。
国资委作为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正逐步推进行业监管和资本运营两大体系的改革,实现资本运营与业务经营的分离。
其次,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
国有企业实现了转型升级,加强了与市场的连接,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此外,国有企业混改取得了一些成果,吸引了外部资本进入,并进一步激发了国有企业的竞争活力。
最后,国有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发挥公共作用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推进绿色发展、质量提升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二、面临的难题和问题然而,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难题和问题。
首先,国有资产管理方式不够规范,监管失效等问题仍然存在。
其次,国有企业内部制度、管理体系、市场竞争机制不够健全,管理效率和绩效有待提高。
此外,国有企业作为公共服务和重要产业的承担者,也需要在应对环境污染、减少能源消耗等方面做出更大努力。
最后,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和文化氛围还需进一步优化,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化改革的需要。
三、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中国国有企业应继续加强改革,进一步推进混改、上市改革、专业化营销等方面的发展。
需要坚决减少干预,构建真正的市场化机制和竞争机制,让企业回归市场,更好地服务于公众和社会。
同时,国有企业还需要关注环保、绿色发展等社会责任事项,在对内转型升级的同时也保持对外健康稳定的增长态势。
总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渐进式、复杂性的过程。
国有企业必须积极面对现实问题和未来挑战,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机制改革,把握好混改机遇,加强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与对策一、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改革的过程中,一系列问题呈现出来。
具体问题包括:1. 规模过大中国国有企业的规模过大,往往是由于为防范过多的失业风险,政府保持大规模的国有企业并提供就业。
然而,这种大规模的国有企业体系缺乏竞争力,生产效率低下。
2. 核心业务不强许多国有企业存在着核心业务不强的问题,即他们没有专注于自己的最擅长的领域,转而向不熟悉的领域大规模扩张,导致资金和管理资源的浪费。
3. 产权不清由于改革的历史和程序不完善,中国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普遍不够清晰。
一些国有企业的股份结构、管理权、业务范围、机构设置等问题并未得到明确定义和细致处理,使企业难以发挥作用。
4. 缺乏市场化运作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约束,国有企业往往缺乏市场化和现代化的运营方式。
例如,政府在人事、财务、物资和资本管理等方面部分或完全干预国有企业,这使它们无法用利润为目标,追求效率。
二、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对策1. 拆分规模庞大国企国有企业的规模如果过大,对其改革存在极大的难度。
所以,必须拆分一些规模庞大的国有企业。
这需要把大型企业结构上、组织上和管理上拆解为小企业,并且明确核心业务,减少管理层级和人员结构过剩。
这些也将促进企业市场化和竞争化发展,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2. 改善国有企业的财务状况一个企业存在的基石是良好的财务状况。
所以,改善国有企业的财务状况也非常重要。
国有企业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和注重预算用途,正确处理现金流和投资决策等问题。
此外,透明化财务管理和规范化预算管理所需遵循的政策法规应更为严格。
3. 资产重组资产重组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另一重要环节。
政府在进行资产重组时,应该强化对资产评估和交易的监管。
重组过后的企业构架也需清晰明朗。
破产并重新组建国有企业的方式效果显著,如案例中所示,破产重组可以为企业带来更高效的管理、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高的投资回报。
4. 强化国有企业的市场化运营市场化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主要因素。
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国有企业改制涉及政府、企业、管理层、职工、金融机构等多个相关主体,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且国有企业改制是个新鲜事物,需要不断摸索,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从国有资产的流失来看。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产评估组织设置不合理和评估程序不规范,即使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委托或聘任的注册会计师等评估人员,也很容易同原企业管理者共同利益而相互勾结损耗国家利益。
二是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资产评估结果出来之后,对原企业职工和社会公示的广度不够,缺乏透明性。
三是底数不实,经营者通过各种手段转移隐匿大量资产,如虚增企业负债,隐匿企业对外债权等。
四是无形资产和土地价值没有得到合理评价。
当前国有企业改制中,无形资产和土地被严重低估的情况相当普遍,由此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流失金额可能并不低于有形资产。
2、从职工的权益受到侵犯来看。
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企业改制程序操作不到位,缺少必要环节。
改制方案、职工安置方案、特殊工种认定和工伤残评级等重大事项公开不及时或未经职代会审议通过。
二是改制政策得不到很好执行,在就业和报酬等方面采取高压政策,个别企业甚至不执行《劳动法》等法律法规,随意处理职工,加班加点不按有关规定给加班费;个别企业以经济效益不好为由,拖延缴纳职工“三险”、住房公积金等与职工长远利益密切相关的费用,甚至拖延支付经济补偿金等费用。
三是基层党组织和工会组织不健全,造成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涣散,缺乏应有的战斗力;工会组织长期处于瘫痪状态,职工的政治权力被削弱。
规范国有企业改制的对策:1、做精做细思想工作,努力创造和谐改制环境。
一方面,为了赢得职工的理解和支持,在进入改制程序前,企业必须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作用,在改制进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要相信职工,发动群众,层层动员,广泛宣传。
要在领导班子、中层干部、支部书记以及技术骨干等不同层次中召开专题会议,广泛宣传改革的意义和政策,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关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的宣传、改制政策法规的宣传和企业光明前途等方面的宣传。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及路径思考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及路径思考问题概述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国有资产的效益、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然而,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改革的进展和效果。
问题一:产权划分不明确在国有企业改革中,产权划分不明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国有资产的划分、界定、变更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国有企业与政府在产权归属方面存在争议,给改革带来了阻碍。
问题二:国有企业盈利能力不强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不强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难题。
由于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相对僵化,决策机制不灵活,以及部分国有企业存在多重矛盾,导致效益低下,盈利能力不强。
这给国有企业改革带来了挑战。
问题三: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不高国有企业的市场化程度不高也是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在市场化运作上仍然存在许多困难。
国有企业的经营行为受到政府干预的影响较大,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化程度较低,导致企业经营效率不高。
路径思考一:完善产权制度为解决国有企业改革中产权划分不明确的问题,应当加强国有资产的划分、界定和变更等工作,完善国有资产产权制度,明确国有企业的产权归属,确保各类产权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同时,建立健全国有资产评估和监督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路径思考二:优化企业管理机制为提高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应通过优化企业管理机制,建立灵活高效的决策机制。
引入市场化的运作机制,鼓励企业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效益。
同时,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推进企业的内部治理和财务管理,提高企业治理水平。
路径思考三:推动市场化发展为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化程度,应从政府干预中解放国有企业,逐步取消对企业的过度干预和管理,鼓励其在市场竞争中自主决策,促进企业市场化运作。
同时,加大对市场环境的监管力度,保障市场竞争的公平和公正。
结语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问题较为复杂,需要综合运用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的力量,通过完善产权制度、优化企业管理机制,推动市场化发展,逐步解决问题,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国有企业改革进展出现的问题与建议
国有企业改革进展出现的问题与建议第一篇:国有企业改革进展出现的问题与建议一、东北老工业基地国企改革重组的基本情况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在中央各项政策的支持下,东北三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强力推进国企改革重组和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
一是产权制度改革取得全面突破。
三省国有企业完成改制9000家左右,改制面达90%以上。
通过改革,原国有中小企业国有股基本退出,国有大型企业基本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初步形成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二是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趋于合理。
国有资本逐步向能源、装备、石化等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和大企业集中,控制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国有企业量多面广和过于分散的状况明显改观,国有经济比重过大和所有制结构单一的局面得到扭转。
三是历史遗留问题初步解决。
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实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并轨、灵活处置债务、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辅业改制等多种形式,有效解决了企业长期积累的重大矛盾和问题。
以黑龙江省为例,全省近3000户国有企业卸掉了冗员包袱,183万人实施了并轨;向地方政府移交中小学621所,移交率超过95%;完成辅业改制574户,改制面达99.4%;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处置债务493亿元,盘活呆滞资产近200亿元。
四是企业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普遍提高,与相比,黑龙江省国有企业资产从690.7亿元增加到783.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从211.7亿元增加到273.4亿元,实现利润从-9.1亿元增加到8.1亿元,上交税金从12亿元增加到27.2亿元。
改革不仅提高了企业效益,而且增强了发展后劲。
辽宁已改制的55户大型国有企业新增资本金166亿元,规划项目投资额1900亿元,目前已投入837亿元。
吉林完成改制的816户工业企业,引进新项目189个,协议金额181.6亿元,已到位140亿元。
此外,国有经济的有序退出和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还为非国有企业的成长释放出巨大空间,从而加速了非公经济的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一,也是中央政府重点工作之一。
虽然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矛盾。
本文旨在探讨这些问题和矛盾,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核心利益集中问题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是防止权力、资产和资源集中。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一些企业掌握着政治和经济资源,导致核心利益集中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这不仅违背了改革初衷,而且还容易引发腐败现象,从而影响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2. 国有企业管理问题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极其复杂,由于政府官员在企业中存在着过多的权力干预和干预的复杂性,导致国有企业的管理不足,生产效率低下,企业运营成本高昂,这样会限制国内经济的发展,也会危及到国家的生存和安全。
3.国企不透明化问题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出现着信息不透明的问题,企业资产将很难被评估和监管,让外界不得不质疑这些企业是否在纳税。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国有企业要及时向外界公开相关信息,避免不必要的猜测和猜测引发的负面影响。
二、解决对策1.改善管理企业管理体系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发展,因此国企的管理问题是关键之一。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持续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管理体系。
为了更好的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我们可采用内外结合的方式,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打造更高效、更规范的经营机制和体制。
2. 落实“三重一大”制度为了有效监管国有企业的资产和资源,我国提出了“三重一大”制度,也就是资产清单、厂房清单、土地清单和人员清单。
这种做法可以对国有企业进行更加精细化的管理,防止权力、资产、资源集中问题的发生。
3. 完善信息公开制度企业要透明公开管理,不仅能有效监督企业的发展和运营情况,而且也能增加部门间的相互信任和合作。
例如,企业应该公开资产情况、年度财务报表等信息,引导外界关注企业发展与运作情况,及时地发现和解决企业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的管理和经济效益。
国企三年改革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国企三年改革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近年来,我国国企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革进展不平衡。
一些地区和企业改革落后,改革步伐缓慢,部分关键领域改革还没有实现突破。
二、国企改革难度大。
国企改革涉及到利益关系、人员安置等多方面问题,难度较大,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三、国企改革缺乏市场化机制。
国企改革需要建立健全市场化机制,但目前还存在一些制度和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改革进展的统筹推进。
各地和企业应高度重视改革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推动改革进程,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二、注重人员安置和利益补偿。
国企改革需要注重人员安置和利益补偿,保障相关人员的就业和利益,以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建立健全市场化机制。
国企改革需要建立健全市场化机制,包括市场化的薪酬制度、股权激励机制等,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率。
总之,国企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面思考、细致规划,我们应该从以上问题和解决方案中深入探讨,推动国企改革迈上新的台阶。
- 1 -。
浅谈国有企业改制中的问题及相关对策建议
浅谈国有企业改制中的问题及相关对策建议国企改制,就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一项综合性的改革工程,是从战略上、整体上盘活国有企业的重大举措,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竞争的需要。
但是,一些地方在国企改制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还相当严重,引发了一系列争论和思考。
在国企改制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国有资产流失,国企改制中职工安置问题,债转股中产权不清等。
一、国有企业资产流失(这也是国企改制中出现较大争议的主要原因)(一)国有资产流失的式主要形式1.低估贱卖。
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在进行改制的过程中,存在着低估国有资产价值,即国有资产评估失真问题,问题较为普遍,甚至有些地方和企业存在无偿转让和使用国有资产的情况。
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主要表现为:(1)对国有资产低价交易、折股或任意将国有股转为法人股甚至个人股;将国有资产高值低估,低价转让,流入个人腰包。
(2)在改制过程中缺乏对国有无形资产的折股保护意识。
从目前评估的要素上看,显然国家的有关文件已将“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商誉”等无形资产列入评估,但一些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对国有无形资产只是简单地估算一个极小数额或干脆不评估,有意无意吞噬国有资产。
缺乏无形资产保护意识,是国有资产流失的一个重要渠道.同时,由于改革制度尚不健全,对那些与财产权益密切相关的权利如许可证、专营证以及与以后的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如销售渠道、采购网络等等没有相关规定,其流失额更是惊人.(3)在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过程中,一些地方和企业只顾眼前利益,对国有资产不进行评估或低估,从而使国有资产在合资或合作企业中所占比例下降,国家权益受损。
2.转移藏匿。
一些企业借改制之机,钻法律和政策的空子,利用权力化公为私,大肆鲸吞国有资产。
(1)财会凭证不严,审计工作徒有虚名。
在国企改制过程中,对企业的资产进行评估以确定其数额是必经程序。
在这一过程中藏匿、鲸吞国有资产最常见的有一下几种:一是将原本有效债权作为呆帐、坏帐核销;二是通过涂改帐册、发票改变成本和指出搞虚亏实盈;三是加快固定资产的“报废”以达到隐匿资产的目的,而审计工作的走过场,使国有资产的保障失去了最后一道防线.(2)将国有资产按比例送给个人.在国企改制中,一些地方和企业的某些人为保护一己之私,将公有资产无偿量化给个人,致使国有资产流失。
国有企业改制的现状与前景
国有企业改制的现状与前景国有企业改制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改制旨在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本文将对国有企业改制的现状进行探讨,并展望未来的前景。
一、国有企业改制的现状1.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改制使国有企业在管理体制、运营机制、人员激励等方面实现了现代化的转变。
通过市场化的竞争,一些国有企业成功地实现了规模扩大、效益提升和资源优化配置。
2.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尽管国有企业改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一些国有企业仍然面临着体制机制不完善、管理混乱、效率低下等问题。
其次,由于一些国有企业的市场地位垄断,缺乏竞争,导致市场资源配置不够有效。
此外,国有企业改制中员工的安置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3.改制的方法和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改制方法和措施。
其中包括引入战略投资方、引入混合所有制、推行董事会的独立治理等。
这些措施旨在进一步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推动其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国有企业改制的前景1.机遇与挑战并存国有企业改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
一方面,改制将为国有企业注入市场化的理念和竞争机制,提高其竞争力,促进其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改制的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产权调整、利益博弈等复杂问题,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克服。
2.加强改制的措施为了实现国有企业改制的长远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和制度建设,提高企业的治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其次,加快与战略投资方的合作,引入外部资源和技术,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
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对国有企业改制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财务支持。
3.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国有企业改制的未来发展方向在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国有企业的市场化运作和法人治理。
同时,要推动国有企业向良好竞争、市场导向、效益优先的方向发展,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
国资国企改革推进中的问题及建议
国资国企改革推进中的问题及建议
我国国资国企改革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可以提高国企的运转效率,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然而,国资国企改革推进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国企员工的权益保护仍然需要加强。
现行一些国企的薪酬待遇水平较低,这会导致员工的积极性下降,部分员工会选择外流。
应该逐步增加员工薪酬福利,提高员工待遇,加强员工培训,努力使员工感到自己的努力和贡献得到了充分肯定。
其次,国企的治理结构还不够完善。
近年来,一些大型国企面临着领导层的腐败和管理层面的问题,因此急需加大内部治理的力度。
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和监管,引入更多的市场竞争机制,着重发挥内部员工和外部专家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国企竞争力和市场适应力。
第三,国企的“去产能”问题依然严重。
过剩产能已经成为我国国企改革的主题之一,针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还需要进一步细化。
相比于目前的行政管理,更应该采取市场化手段来调整过剩产能,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鼓励企业走出去,推进供给侧改革。
最后,国企的开放度和透明度需要提高。
国企的重大决策和管理过程应该向公众开放,增强企业的透明度。
此外,允许外部资本进入国企,引进市场化的管理理念和市场化的治理,有助于提高企业整体的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
总之,国企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需要更多的人才和实际行动来推进。
本着市场化原则,坚持先协商、后管制、不越位,尊重企业社会责任,才能让国企更加充满活力、富有创新力。
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将上述问题和建议作为国企改革的关键任务之一,积极采取对策来解决。
国有企业改革的进展与问题分析
国有企业改革的进展与问题分析在过去的40年里,中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其中包括对国有企业的改革。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国有企业的改革一直是中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国有企业改革在进展和实施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进展和问题,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国有企业改革进展的历史回顾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尝试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这一改革旨在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并使国有企业更加市场化和透明化。
改革的第一步是建立一个现代公司制度来规范企业运营。
接着,一系列重组和兼并举措被采取,以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然而,在改革的初期,这些改革遇到了困难。
在计划经济下,国有企业像一个庞大且低效的机器,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和变化。
此外,企业的管理结构和管理方法也不完善,这使得企业难以实现高效率和良好的经济表现。
在21世纪初期,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措施,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其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是加快引入市场机制,促进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竞争。
这些政策的结果是国有企业继续在行业中保持着领先地位,但其比重在全国经济中正在逐步下降。
目前,国家的经济环境正在发生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国有企业的改革也在不断加速。
政府正在推行更广泛的改革措施,以促进更深度的改革,并提高公司的效率和竞争力。
问题分析尽管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长期的探索和不断加强,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由于其国家所有性质,国有企业的主要目标是增长而不是盈利,这导致很多国有企业发生浪费和效率低下的情况。
由于企业经营中的政治干预,国有企业的管理结构和决策方式常常不够市场化和透明,决策的质量与效率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其次,国有企业往往存在贪污腐败的现象,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和财富流失。
再次,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不懂得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环境。
由于国家拥有的资源和市场垄断能力,过去的国有企业不需要和其他公司竞争,这也导致了国有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技巧不够撑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地方国资国企改革的进展、问题与方
向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问题是十分复杂的,这不仅因为国有企业资产总量巨大、数量众多,国有企业历史路径依赖问题突出,还因为“统一所有、分级代表”的国资监管体制,导致中央和地方、地方和地方之间的国企情况差别巨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和地方以及各地方国企改革的进程也各不相同。
2014年,中央层面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还没有正式出台,只是针对中央企业启动了改组国有资本公司、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董事会建设、派驻纪检组“四项试点”和国企薪酬制度改革。
而在地方层面,2014年己有25个省级区域出台了地方国资国企改革方案,提出了时间表、路线图和一些重大措施。
在很大程度上中央层面的国企国资改革与地方国资国企改革面临的问题是不可相提并论的,再加之地方国资总量超过了中央国资总量,因此,有必要专门研究地方国资国企的改革问题。
一、地方国资国企发展的现状与特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坚持国家所有的前提下,建立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可以概括为“统一所有、分级代表”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这种体制虽然没有像理论界提出的“政府分级所有”的管理体制—将公有财产具体落实到一级政府所有,这是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的一种公共财产管理体制—更有利于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有利于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但总体而言,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地方国有国资管理体制和国企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完善国资监管方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企业规模不断壮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升。
二、地方国资国企改革的新进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市于2013年12月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
截止到2015年1月,己有25个省市出台地方国资国企改革方案,其中上海、北京、天津、黑龙江、山西、山东、甘肃、江苏、湖北、四川、重庆、湖南、江西、贵州、广西、广东16个省市公布了
方案全文,辽宁、河北、河南、安徽、浙江、青海、云南、海南、宁夏9个省市发布了方案的主要内容,其他6个省市(包括新疆、西藏、内蒙古、陕西、吉林和福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相应的探索。
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国有经济改革的总体设计,可以归结四个方面的重大任务:一是基于国有企业功能界定进行分类改革,调整国有经济布局;二是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确立国有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三是建立以管资本为主的新国有经济管理体制;四是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以奠定国有经济高效运行的微观基础。
各地改革方案设定了这四项改革任务完成的时间是2020年。
下面分析各省的改革方案内容和2014年的改革实践。
三、进一步推进地方国资国企改革面临的问题
虽然各省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出台了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指导意见,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但是,进一步推进改革还面临一些问题。
1.推进改革的方法论“悖论”
各地为了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改革方案中大多规划了改革任务的时间表和任务书,提出了一些数量目标作为考核指标,包括混合所有制比例、
资本证券化率、国有资本集中率、平台企业数量、企业规模等等,以彰显推进改革的执行力。
但是,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方案不是经济发展规划,数量考核指标不是重点,应该是在明确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构建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方向明确后,选择试点,制定具体规则和程序,探索改革实施细则,保证改革在制度和法律框架下规范运作。
2.地方平台型企业转型问题地方平台型企业是地方国有资产的主要载体各类融资平台公司作为地方政府的“融资工具”,在《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颁布以后,面临着向“市场化”和“实体化”转型的重大任务。
当前,地方投融资平台多不具备独立还债能力,且后续投资规模大,与普通国企相比风险更大,存在资产负债率高、到期偿付债务的比例高,资产的流动险低、经营性现金流量满足率低的“两高两低”问题。
2013年12月,国家审计署公布的《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共有7170个融资平台公司,全国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20. 69万亿元。
地方投融资平台另外一个重大问题是天然具有政企不分的特征,其运作机制是地方政府形成项目投资决议,交相关部门和平台企业落实,相关
政府部门为平台企业完成配套事项,同时地方政府还会为平台提供银行贷款隐性担保,帮助平台企业改善财务状况和维持资金平衡。
3.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资产证券化问题
通过公开上市实现国有资产证券化,进而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许多地方的选择。
如前所述,己经有18个省市改革方案中将此作为重点,并给出了具体的资产证券化率目标。
各地之所以不约而同地选择这种方式,主要是看重其两方面的优势:一方面是程序公开透明。
相比其他改革方式,公开上市的程序是最为公开透明的,有长期建立的公开市场机制保障。
在无法真正界定什么是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下,最为安全的方式是程序的公开透明,只有不被认为是“暗箱操作’“国有资产流失”,混合所有制改革才能真正推行下去。
另一方面是溢价效应,一般预期公开发行上市都是溢价发行,因而预期能够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四、深化地方国资国企改革的方向与措施
基于上述分析,一方面地方国企国资改革存在着与中央层面国资国企改革的不同问题,另一方面,各地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在深化地方国资国企改革中需要坚持应有的方向,采取必要的改革措施。
第一,坚持“上下结合、协调推进”的改革路径。
我国改革的经验表明,成功的改革推进路径是先“自下而上”允许基层积极探索,具体包括基层创新、发现问题、积累经验、总结分析等操作步骤,进而“自上而下”—进行顶层指导下的推进,具体包括明确方向、选择试点、制定规则、全面推进等程序,从而实现全面改革。
而且这个“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过程往往需要多次反复,在多次反复过程中,实现协调,推进改革。
这种“上下结合、协调推进”的改革路径,既激发了基层改革创新的积极性,保护了经济活力,又实现了改革的有序性,避免了改革一哄而上的混乱,是我们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方法论保证。
同样,今天我们推进地方国企国资改革,也应该坚持这样的改革路径,或者说方法论原则。
第二,坚持“因地制宜、明确底线”的改革原则。
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央国企和地方国企所处行业和生存状态差异巨大,各地区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也快慢不同。
客观上要求在新一轮改革时,应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总体上政策不可以一刀切,要给地方充分的自由裁量权。
第三,建立集中、分层、分类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所谓“集中”,就是鼓励地方
探索推动经营性国有资本集中统一管理,把分散在各个部门的国有资产,包括文化、金融等,划归国资监管机构统一管理;所谓“分层”,就是构建政府监管机构国有资本投资经营公司国有企业三层体系,在全面梳理国资监管机构现有权利基础上,严格界定国资监管机构和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权责,一个基本原则是国资监管机构侧重于国资国企的政策制定。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