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养好病难侵
老中医谢海洲医疗经验
博学精思善推陈出新的中医药学家谢海洲张纲黄菊青整理编者按:谢海洲老先生家学渊源、博学精思,既长于临床,又精研方药,学富五车,善师古而不泥古,博采众长而推陈出新,自成一家。
临床疗效卓著,立论有理有据,思维缜密。
谢氏著述甚丰,个人主要著作有《医学丛谈》等5部,与他人合著者更达15部之多,发表学术论文约200余篇,创制多种疗效确切的中成药新品种,并获多项科技成果奖,医名远播海内外,若非精力充沛且勤奋好学,博学精思而虚怀若谷之人,焉能有此成就?谢氏现虽已年逾古稀,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一面积极为国家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一面致力于中医药科学研究,堪称后学师表。
他曾将个人数十年学习的心得体会用三句古诗词佳句来概括,颇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玩味。
这就是他的“学习三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雕碧树,独立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论语·为政》谢海洲,男,1921年生,河北人,1942年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其后又肄业于北京大学。
1958~1976年在北京中医学院任中药方剂教研室副主任,1976年至今任广安门医院内科主任医师、研究员、北京中医学院教授,并兼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及其内科学会、中药学会顾问,中国药学会药史学会副主任,中国保健食品协会顾问,北京中药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副校长,光明中医函大顾问,光明中药函大顾问等职。
于1990年获政府特殊津贴。
谢氏出身于世医家庭,从小耳濡目染,少年时即已熟读《医宗金鉴》、《陈修园医书24种》、《药性赋》等医学著作,并能熟诵若干方歌。
谢氏家学渊源,并通过自己的艰苦自学取得优异的成绩,于1947年参加山东河北考铨处考试获中医师资格,曾临床开业行医并授徒。
谢氏长期在中医临床工作第一线工作,积累了极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善于博采众家之长,勤于思考,对多种内科杂病疗效卓著,特别擅长于对痹证、痿证、神志病、癫痫、颅脑损伤后遗症、第二卷277一氧化碳中毒、老年性痴呆、小儿大脑发育不全等疑难杂症的治疗。
脾为后天之本
肝主疏泄,管修路的,这是花钱;
心主神明,保持人的神志清明,管科教的,这也是要花钱的;
肺主肃杀,负责杀死坏人,相当于警察和军队系统,更是花钱的主;
肾主收藏,负责把花剩下的钱存起来,相当于国库。
脾胃赚的钱多,肝、心、肺这三个花钱的部分日子才过得滋润,才能更好地行使自己的权利,花不完存起来,肾才能发挥作用,才有东西可藏。
每次大大小小的改动,哪怕是一味药三两克的加减,都必须自己先尝。如此五六年间,平安糊的方子成熟了,平安老师自己上大学时候得下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也在不知不觉中好了。
因此平安老师算是平安糊的第一个受益者。第二个是他的岳父。
岳父早年闯过关东、下过煤窑,是个受了苦的人,寒凉受得很重。五十岁左右开始大便溏稀,十五六年不得缓解,常年不敢吃一个水果,虽然说不上有多痛苦,却也少了很多乐趣。
5
乾隆皇帝为什么长寿?
中国历史上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共有559个帝王,虽被尊称为“万岁爷”,但寿命普遍较短。而清朝的乾隆皇帝,是所有帝王中寿命最长的皇帝,享年89岁。经史料分析,乾隆皇帝的长寿与“四象汤”有密切的关系!
乾隆养生四象汤----调养脾胃,益寿延年!
今天介绍一款调养脾胃的产品----平安糊,就是根据乾隆御医黄元御的名方四象汤调配出来的,每天早上热水冲开即可作为养生粥食用,非常方便。
prisoner39
百病不治求诸于脾。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补了脾就能治百病,而是无论什么病,治疗的时候都要以健脾开胃为基础,无论什么病,补脾即便治不好,也一定是有好处的。
鼻头的部位主脾,鼻头的两侧鼻翼主胃。鼻尖红,脾胃热症;鼻头淡白,透着不自然的青光,脾胃虚弱;鼻头黑灰色,身体有较严重的问题,需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老中医李辅仁医疗经验
老年病学家李辅仁诊疗特色刘毅整理编者按:李辅仁先生是著名的老年病中医学家,曾因在国家领导人的医疗保健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获得中央保健委员会的表彰。
李氏在老年保健和老年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独特的学术见解和确切的临床疗效。
本文介绍了李氏重视《内经》学说,重视体质,重视扶正固本和调和气血的学术思想,在临证特色和名案评析中均结合实际病案进行分析,可看出李氏立足临床,锐意创新,法随证立,方从法出,组方严谨,平正通达,不仅中医学术根基扎实,而且善于吸收现代医学的知识为我所用,故能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李辅仁,男,河北省香河县人,生于1919年6月26日。
李氏出身于中医世家,幼年即随父、兄研习中医经典著作。
1939年师承于北京名医施今墨先生,得其真传,成为施派的嫡传弟子。
1950年李氏曾参加北京市卫生局主办的预防医学班第一期学习。
1952年又参加抗美援朝急救训练班学习,结业后受聘为该训练班传习教师。
1953年到北京市中医进修学校第三期学习深造,毕业后于1954年11月到北京医院中医科工作至今,现为中医主任医师、教授。
1987年起任全国政协委员。
1988年获北京医院荣誉证书。
因在国家领导人的医疗保健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1990年获中央保健委员会授予奖状。
1991年开始享受政府给有突出贡献专家的特殊津贴,并在1991年国庆日获国务院颁发的“表彰发展祖国医疗卫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荣誉证书。
李辅仁热爱祖国医学和卫生保健事业,从事中医工作50余年来,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不但精于内科、妇科、儿科疾病,尤在老年病学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
他医理娴熟,极端认真负责,遣方用药常出奇制胜,屡起沉苛,挽救了许许多多的危急重症和疑难病人,赢得了广大病人的尊敬、爱戴和医界同仁的称道。
他认为,作为高尚的医生,要能舍己普救广大病人之疾苦。
他常以“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自勉,并以之要求自己的学生。
李辅仁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作为首批继承对象的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
73岁扶阳派老中医:凡病必阳气虚弱,调理脾胃重视后天之本为关键
73岁扶阳派老中医:凡病必阳气虚弱,调理脾胃重视后天之本为关键日常诊疗中有不少患者会问到,平时吃饭很注意,顿顿家常便饭,很少喝酒应酬,但就是脾胃不好,爱生病。
仔细看舌头,舌苔薄白有齿痕,这是体内有湿气吗?应该怎么调理?不少患者都有这样的问题。
点击加载图片我看病时,看舌把脉,观病人气色,出发点即在于人体五脏六腑的阳气盛衰。
这个道理也就是重视阳气的作用。
这是我的主要学术观点,临床上以此理看病,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
人身的气化,全在阴阳二字。
一切阴,皆是静止的,古人谓之死阴。
唯独阳气才是灵动活泼,有一丝阳气便有一片生机。
阳为统帅,阴生于阳而统于阳。
阳气和健康乃至寿命都息息相关,下焦一点命门真火发动,十二经循行不息,五脏六腑气化周行,生命欣欣向荣。
此火一衰,诸病丛生;此火一灭,生命终结。
肾为先天之本,是生命之本原,所凭者,此火;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凭者也是这个下焦真火。
点击加载图片养生若损此火则折寿,治病若损此火则陨命。
因此,阴为死阴,阳才是活阳。
离开了活阳,要死阴何用?可惜,目前临床上一派滋阴用事,阳药不用,何以救危扶厄?为了说明什么是阳气,举个重用扶阳法治疗红斑狼疮大出血的病案。
从此案可见,阳气的虚衰会影响到病人的生死。
且病人生死攸关的时刻,重用扶阳就是救命。
一位36岁的女患者,患有红斑狼疮多年,一直在当地医院治疗不见改善,后来找到我,当时这位患者是红斑狼疮引起的经期大出血,也就是所说的血崩,她的母亲曾经在我这看过病,看到女儿受此折磨,通过视频连线我,我观其舌苔面色,又详细询问了病情病症,总结出造成大出血的原因。
一个是该女子本身阳气就虚弱,器官功能差,因此不能及时止血。
另一个原因是之前医生大多采用寒凉用药,浑身阳气不能舒展,使病情加重。
我给她开了处方,利用李可老中医的破格救心汤,重用扶阳用药附子,每副药250克,患者服用完1副药,大出血就止住了。
后来患者康复后回到辽宁老家,给我邮寄一面锦旗,感谢患者以及家属对我的支持与信任。
五谷养五脏
五谷养五脏地产五谷,人有五脏,中医认为五谷可养五脏。
小米养脾、大米养肺、小麦养心、大豆养肾、高粱养肝。
人体是一个有机体,任何一个器官有了毛病,就会累及其他器官。
只有五官都健康,人体才健康。
《黄帝内经》提出“五谷为养”,即“五谷”是饮食与养生的根本,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冯志海说,中医有五谷养五脏的说法,由于地区的差异,五谷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但小米、小麦、大米、大豆、高粱这五谷在老百姓的餐桌上最为常见。
1、小米养脾小米是五谷之首,对补益脾胃有很好的作用。
要想把五脏养好,首先要把脾胃养好,所以小米是身体虚弱人进补的上品,可以补中益气、延年益寿。
滋补吃法:熬一锅小米粥,取上层的米油吃,这是小米粥的精华所在。
2、大米润肺大米包括稻米、薏米等,具有滋阴润肺的作用,也兼有养胃的功效。
滋补吃法:有肺热、咳嗽等症状时,可以喝一些大米熬煮的米汤。
3、小麦养心小麦都是秋天种下,冬天停止成长,春天长叶,夏天结果实,具备了四季的精华,因此被称为“五谷之贵”。
中医也认为它能养心安神、除烦去燥。
滋补吃法:取带皮的全小麦熬粥,有助消除烦躁情绪;女性的更年期综合征、自汗盗汗时,可以到中药店买一些浮小麦熬水服用。
4、大豆养肾大豆中的黑豆是肾之谷,中医认为它还具有补肾强身、解毒、润肤的功效,特别适合肾虚者。
滋补吃法:做黑豆浆,或者煮黑豆粥。
5、高粱养肝高粱和大豆都属于杂粮,但却是五谷里不可缺的配角,高粱具有养肝益胃的作用,滋补吃法:把高粱面炒一炒,具有收敛止泻的功效,有慢性腹泻的人,可以持续吃一段时间。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些人身体健康,很少去看病,而另外一些人则疾病不断。
这是为什么呢?古人给我们道明了原委,《京黑先生行气法》中讲:“五脏安,则气各顺其理,百病退去……遂长生矣”。
南北朝名医陶弘景也有道:“凡病之来,不离五脏。
” 因此,应多方面对脏腑进行养护,使脏腑安和,气血和顺,防范病邪来犯。
赵世立(保众堂堂主、中医养生专家) 商报记者王惠丛整理五谷养五脏中医的养脏观:五谷养五脏人不吃五谷可以活着,因为人可以吃的食物很多,但是人要想健康地活着,必须要吃五谷。
长寿名医话养生—李老教你天下第一补气名方养脾胃
长寿名医话养生—李老教你天下第一补气名方养脾胃您知道天下第一补气名方是什么吗?为什么针对食欲不振、胀气不消化和胃疼这三类问题,仅用这一个方子就都能医治?国家级名老中医李乾构五十年临床中,几乎每天都要为病人开出此方,它出自宋代医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仅仅四味药组成却蕴含了巧妙的中医思想。
中医讲: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吃不下东西是脾胃有病,一般就是脾胃虚弱的表现。
脾胃虚弱的表现有:食少便滽、四肢无力、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细弱。
针对脾胃虚弱的人群,李老经常用四君子汤调理。
四君子汤是四味药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人参是补气第一药,大补元气、甘温,补气健脾。
白术是苦温的,健脾燥湿,茯苓,甘淡,健脾渗湿。
人参是君药,像皇帝一样,白术是臣药,茯苓是佐药,甘草是使药。
四味药组在一起是补气健脾的一个基础方,气虚要补气,基本离不开这四药,以它为基础,再根据其他症状调理。
中医讲:脾胃为后天之本,胃主受纳,脾主运化。
四君子汤能使脾胃恢复正常,消化好,使气血有来源身体就健康了。
再者这四味药不温不燥,非常平和,有冲和之德。
四君子汤加减方:比如:四君子汤加陈皮叫五味异功散,加陈皮法半夏叫陈夏六君子汤,加木香砂仁叫香砂六君子。
四君子汤是个基础方,是天下第一补气名方。
水稻中有丰富的苷物质营养成分,大米磨粹做成米豆腐,很有营养,补脾胃。
还有米粉,河粉,像广州的沙河粉。
大米的性味是平和的,入脾胃经,有补气健脾养胃的作用,主治身体虚弱不想吃饭、脾胃虚弱引起的其它症状(体弱无力,腰腿酸软、不好消化、大便稀溏)。
大米75%的淀粉,还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有机物、葡萄糖、麦芽糖、果糖、钙、磷、铁等营养成分,特别是蛋白质中的有机酸(氨基酸),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大米基本上都有。
大米也好吸收,所以营养就最丰富。
糙米的营养比粳米更高。
粳米就是平常说的大米,滋补作用最好。
中医讲黑的补肾,黑米除了补脾胃之外还有补肾的作用。
薏米产量少,健脾袪湿养颜,还有抗癌作用。
刘纪元老中医以脾胃为本治慢性病经验
内蒙古中医药*新疆石河子中医医院(832000)2012年3月25日收稿关键词:脾胃为本;辨证论治;针药并进;慢性病中图分类号:R2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0-0016-02刘纪元老中医以“脾胃为本”治慢性病经验刘石梅*生熟地各15g ,怀山药15g ,甘枸杞12g ,肥玉竹15g ,女贞子12g ,黄芪15g ,潞党参15g ,肉苁蓉12g ,制首乌12g ,麦门冬9g ,天花粉9g ,缩砂仁6g 。
加减法:渴甚者倍麦冬、花粉,另加五倍子6g ;溲多者加山萸肉12g ;气虚神萎者倍党参,或易人参6g (另炖服);大便燥秘者首乌生用的;皮肤生疮疖者加蒲公英、金银花各15g 。
其他可随症加减。
上方连服15剂为一疗程。
药物释义:生熟地有益肾填精、滋液止渴、凉血降火之效。
据闵丙祺氏1930年报告,本品有降血糖作用。
怀山药有健脾益肾,养阴止渴之效。
甘枸杞有益肾补精,养阴清热之效。
人参有大补元气,生津止渴功能(以党参代用),黄芪为补气要药。
据近代药理研究,以上四药均有降血糖作用。
女贞子为二至丸为主药,有补肾阴,生津止渴功效。
肉苁蓉虽为助阳益精药,但与麦门冬、天花粉、肥玉竹同用,则有滋阴止渴之功,可用于阴虚津涸之口渴。
何首乌系益肾敛精、润肠通便、解毒消痈之品。
缩砂仁有健脾开胃,行气宽中之效,同时可制熟地腻膈、黄芪壅中之弊。
2疗效标准服药一阶段后,尿糖转阴,血糖稳定在家6.1~7.2mmol/L ,无其他阳性症状者为痊愈。
服药后诸症明显好转,尿糖(±),血糖降至9.4mmol/L 以下者为显效。
服药后诸症有所改善,尿糖仍呈弱阳性,血糖波动于都11.1mmol/L 上下者为进步。
服药后诸症无改变者,为无效。
3治疗结果经治9例中痊愈者4例,显效2例,进步2例,无效1例。
4病案举例例1:周某,男,41岁,农民,2001年春就诊。
主诉:三年前曾患糖尿病,经服中西药品好转,近二月又感精神不振,头昏自汗,睡眠欠佳,伴有烦渴思饮,能吃善饥,小溲较多,医院检查尿糖(++++),血糖14.9mmol/L ,诊为糖尿病反复,服西药疗效不显,且有副作用,经亲戚介绍前来就诊。
老中医调理脾胃有绝活么 怎么调理呢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老中医调理脾胃有绝活么怎么调理呢
导语:脾胃不好是比较折磨人的事情,但是这种情况也是现在临床上比较高发的,患者不仅会身体上不舒服,没有食欲,没有精神,也会感到比较的心烦。
脾胃不好是比较折磨人的事情,但是这种情况也是现在临床上比较高发的,患者不仅会身体上不舒服,没有食欲,没有精神,也会感到比较的心烦。
而老中医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上经验比较的丰富,那么,老中医调理脾胃有绝活么?对于脾胃的调理,从中医的角度上可以采取以下的一些措施,详情请看下文报道。
1、要健脾养胃先养心情
脾胃是有“感情”的,“情志养生”也是养脾胃。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心情抑郁、情绪低落时,会茶饭不思,而放松的环境和愉快的心情则会使你胃口大开。
研究发现,在胃病患者中约七成跟情绪有关,而胃功能失调者,患抑郁症等各类情绪病的机会比一般人高3.1倍至4.4倍。
由于“情绪”变化常可引发胃肠功能的改变,所以胃被称为人体情绪变化的“晴雨表”。
中医学很早就意识到“情志伤胃”,所以古代先贤对于胃病的治疗多是强调“调节情绪”。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说明了情绪对脾胃具有重要影响,所以我们要养脾胃,首先先要调理好我们的心情。
2、五谷饮食健脾胃
脾胃者,仓廪之官也,饮食养生从养脾胃开始。
人以水谷为本,胃主受纳水谷,所以养脾胃最好的莫过于五谷。
《黄帝内经》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意思就是谷物(主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蔬菜和肉类等都是作为辅助,发挥补益作用。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李可老中医治肝病五则
李可老中医治肝病五则本博文摘自《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一、急性黄疸型肝炎1、吴瑞宏,男,76岁,退休煤矿工人,水头北街人,1984年4月24日初诊。
内科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肝功:黄疸指数15,射浊5,射絮+,G.P.T.112(门诊号014779)。
全身忽然发黄3日,黄色鲜明如橘子色,右肋下刺痛,肝在肋下2横指,质软,压痛,腹胀,吐泻交作,溲若浓茶,泻下物秽臭,舌红苔黄厚腻,脉浮滑。
证属高年嗜酒,胆胃湿浊内壅,气机逆乱,发为黄疸,侧重芳化:茵陈45克,栀子、柴胡、枳壳、桔梗、藿香、佩兰、厚朴各10克,生半夏、云苓各15克,六一散21克(包煎),苍术12克,白蔻仁6克(捣后),鲜生姜1O片,姜汁1盅对进,3剂。
4月27日二诊:首方服1剂后吐泻即止,纳食如常,小便转为淡黄,高年行动不便,带药5剂。
茵陈45克,栀子、柴胡、桃仁、红花各10克,藿香、佩兰各10克,赤芍15克,茯苓30克,六一散21克(包煎),炒麦芽60克,猪苓、泽泻各15克,生姜7片。
5月5日来门诊复查,黄疸退净,症状消失,肝功阴转而愈。
1987年10月追访,已79岁,红光满面,耳不聋,眼不花,食纳较病前尤好。
按:中医学无肝炎病名。
中医之肝病与肝炎亦风马牛不相及。
黄疸多因中焦失运,湿热或冷湿停聚,脾主湿,故治在脾胃。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故余治黄疸型肝炎,茵陈蒿汤除人实、证实、脉实外,不用栀子大黄,常用茵陈五苓合藿朴夏苓合方化裁。
从芳香化湿醒脾、健脾利湿、活血化瘀利水、降逆和胃、调燮三焦气化进手。
保护脾胃元气为先,不使苦冷败坏中焦气化。
40余年经治此类疾患(包括无黄疸型、甲乙混合型)数千例,少则10天,多则半月必愈,无一例转为慢性。
中医懂一点西医知识,西医懂一点中医方药,两者各以自己的一知半解套用中药,于是见炎消炎,治黄疸而加二花、连翘、板蓝根,甚至蒿陈蒿汤一方用到百余剂。
结果导致苦冷败坏中焦气化,升降乖乱,湿浊不化,阳证转阴,渐渐毒进血分而转为肝硬化。
春来乍到,舒畅情志,养好脾胃护健
2023.02祝您健康陈 延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芳村分院)主任。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跟师于广东省名中医余绍源教授,已主持多个科研课题及参与多篇专著的编写。
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消化病和内镜技术临床工作,擅长治疗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氏病等)、慢性腹泻、慢性便秘、肠道易激综合征、缺血性肠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胃食管反流病等。
专家介绍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说:“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如果脾的运化功能失调,就会影响到肝气的疏泄,使气机运行不畅从而招致各种疾病。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脾胃病多在此季节发生。
同时,现代人压力过大、情绪紧张等精神因素也会影响脾胃健康。
本期内容就带大家一起了解初春养护脾胃的重要性,帮助您在初春时节呵护健康,百病不生。
◎ 刘 言养好脾胃护健康2023.02祝您健康▎脾胃乃后天之本脾胃在中医养生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医将脾胃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因为脾胃运化水谷,将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气血),再运输传化到身体的四肢百骸。
中医认为,人体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营卫、气血、津液、精髓等,都化生于脾胃,脾胃健旺,化源充足,脏腑功能才能强盛。
脾胃又是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脾胃协调,才可促进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协调平衡。
元代著名医家李东垣曾提出“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人折寿”的观点。
可以看出,脾胃是生命之本、健康之本,历代医家、养生家都很重视脾胃的养护。
现代医学实验也表明,调理脾胃能有效地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防老抗衰。
立春之后,万物复苏、万象更新,人体胃肠也到了最活跃的时候。
但值得注意的是,立春以后也是百病易发的时候,各种病菌悄然滋生,故中医有“百草回生,百病易发”的说法,人的脾胃在这时也会变得更加脆弱。
同时,现代社会人们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熬夜、暴饮暴食、久坐少动、焦虑紧张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也会给脾胃带来更重的负担,导致脾胃虚弱。
葛文津教授运用对药治疗脾胃病九法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 第19卷 第24期293投稿邮箱:sjzxyx88@·经验交流·葛文津教授运用对药治疗脾胃病九法李媛媛(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 100080)0 引言对药又称药对,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以增强药物疗效的相对固定的配伍模式[1]。
葛文津教授治疗脾胃病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灵活选用对药,经验丰富,临床收效满意。
现将葛文津教授运用对药治疗脾胃病九法总结如下。
1 生黄芪、茯苓、白术-健脾益气法《素问遗篇•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素问•评热病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灵枢•口问》:“故邪之所在,皆为不足”。
脾与胃同居中焦,以膜相连,互为表里。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百病丛生。
故在脾胃病的诊断及治疗立法上,葛教授尤其注意虚证。
辨证中只要有虚证,则虚为本。
主要为脾气虚、中气虚,均用补法治之。
所谓“补”,当以健脾补中为先。
健脾之法,重在益脾气,以使正气恢复。
生黄芪,甘,微温;归肺、脾、肝、肾经。
《神农本草经》:“主治痈疽……补虚。
”《本草汇言》:“补肺健脾,实卫敛汗。
”《本草衍义》曰:“益心脾不可阙也。
”黄芪能补五脏之虚,专补气,还有升清气之功;茯苓,味甘、性淡而平,利水渗湿泻热、健脾安神,甘则补、淡则渗,扶正祛邪均可,补而不峻,利而不猛,为健脾渗湿之要药。
白术,味甘、苦、性温,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医学启源》记载:“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安胎。
”其补中健脾,守而不走,茯苓健脾渗湿,走而不守[2]。
三药配伍健脾和胃益气补虚。
葛教授临床善用黄芪、茯苓、白术,健运受制良久的脾胃,并能防止肝气进一步损伤脾气,达到健脾和胃之功。
使中焦脾胃之气得补,气血得以生化,运化受纳功能恢复。
白术一般用炒白术,尤其应指出的是,若患者大便秘结不通,常换用生白术,长于通便。
临床多用此三药治疗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见胃脘胀痛,脘腹痞满、不思饮食、消瘦倦怠、气虚肿满等,辨证为脾胃气虚的患者。
国医大师李玉奇:人有两张口,一是吃饭的口,二是胃口,胃口决定生老病死
国医⼤师李⽟奇:⼈有两张⼝,⼀是吃饭的⼝,⼆是胃⼝,胃⼝决定⽣⽼病死1、延缓衰⽼,就从补脾胃开始⼤师⼿记余通过多年的临床,体会到延缓衰⽼从调理脾胃⼊⼿,其效甚为可喜。
⽅书所⾔,脾胃为后天之本⽽主宗⽓,宗⽓旺盛,邪不可⼲。
补之于脾,益之于胃,使之有序地化⽣⽔⾕之精微,达到⽓⾎充沛,营养五脏六腑,滋养四肢百骸,使之筋⾻强壮,青春焕发。
--摘⾃《李⽟奇》中医认为,⽓是构成万物的本源:“⼈之⽣死,全赖乎⽓。
⽓聚则⽣,⽓壮则康;⽓衰则弱,⽓散则亡。
”故古⼈有“断⽓”之说。
这个“⽓”不是单指⼈的呼吸之⽓,⽽是指“元⽓”。
元⽓是⽣命的内在能量,是⽣命的主宰,是化⽣五脏六腑⽣理功能的动⼒之源。
⽽脾为后天之本,后天是元⽓之本,元⽓是健康之本。
元⽓的盛衰不但决定了⼈的⽣命质量,⽽且决定了⼈的寿命长短。
⽽胃功能的强弱决定了元⽓的盛衰、⽣机的活跃,只有脾⽓升发,元⽓才能充沛,⽣机才能旺盛。
若脾胃伤则元⽓衰,元⽓衰则百病⽣,⾃然会影响寿命。
因此若想延缓衰⽼,延长寿命,就要像李⽟奇先⽣所说:“补之于脾,益之于胃,使之有序地化⽣⽔⾕之精微。
”那么,如何补好脾胃呢?李⽟奇先⽣给出了三个前提:⼀、保护好⽛齿,因为⽛齿承担着咀嚼的重任,这直接关系到⾷物的消化、吸收,以及唾液腺、酶的分泌,同时这种机械的运动,可使脾胃化⽣⽔⾕精微的功能正常运转。
⼆、要经常保持轻松、乐观的情绪,这样才能使胃⼝⼤开。
三、是要⼒戒饱⾷,不可多贪佳肴,以防损及脾⽓。
李⽟奇先⽣还提出了延缓衰⽼,应以50岁为年龄界限,70、80、90、100岁为轴线。
延缓衰⽼的标准应该是:精⼒充沛,头脑清晰,健步徐⾏,谈吐⾃如,情绪乐观,兴趣横⽣,视⼒不减,鹤发童颜,80岁可以⼯作,90岁可以看书,100岁与顽童游戏,⽆疾患于⾝。
省酸增⽢,以养脾⽓。
”意为少吃酸味、多吃⽢味的⾷物以滋中医讲⽢味⼊脾,最宜补益脾⽓,脾健⼜辅助于肝⽓。
唐代百岁医家孙思邈曾说:“省酸增⽢,以养脾⽓养肝脾两脏,对防病保健⼤有裨益。
《黄帝内经》:脾胃乃后天之本,养生当先健脾胃
《黄帝内经》:脾胃乃后天之本,养生当先健脾胃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所有生命活动都有赖于脾胃的运行。
若脾胃受损,即会多病减寿,小到感冒、大到肿瘤,都与它有关。
俗话说,胃病要“三分治,七分养“。
中医上,提到胃就不能不说脾,脾胃是健康的“根”,若脾胃功能不强,就会引发很多疾病。
那么,脾胃不好会有哪些表现?在中医学中脾胃病被称为千古难治之病。
脾胃不好就会引起饮食不思,食欲不振,吃了不易消化,多纳则饱胀,有不消化的残渣菜叶,或有闻食则恶心欲吐者,苔薄白,脉沉弱无力,面色黄白少华,肌瘦不荣,胃纳欠佳等症状,所以脾胃病,易伤脾胃、肝肾、心肺、气血……引起全身疾病,具体表现为:1、升降功能失调脾胃功能失调,运化能力就会下降,食物堆积体内,机体吸收不了营养,代谢废物无法顺利排出体外。
初期,有头晕、困倦、便秘、腹泻、恶心、食欲差、消化不良等症。
长期如此,可致肥胖、脂肪肝、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谢病。
2、运化水湿失调若脾胃功能失调,水湿排泄就会出现障碍,使湿热蕴结体内,脏腑经络运行受阻。
初期,有口苦口臭、舌体齿痕、尿黄而短、便溏、四肢沉重、五心烦热、水肿、湿疹等症。
但若脏腑失调,血行迟缓不畅致血瘀,轻则舌质青紫、脸色晦暗、身体疼痛……重则脏器下垂,易发疾病。
3、统血功能失调脾胃差,会使统血功能失调,一则运化无力,气血生化无源,体虚衰弱,常有食少、腹胀、少气懒言、舌淡苔白、脉弱、须发早白等症;二则气血虚亏,固摄无力,易出血,如:便血、尿血、月经过多等,常感倦怠、面色苍白、四肢不温、纳呆便溏等。
针对脾胃病带来的这些症状,我们日常如何养护脾胃?脾胃有四怕: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撑,四怕生气。
生冷的食物,如各种冷饮、生的蔬菜水果等,会带着寒气进入身体,最容易伤及脾胃。
此外,脾胃最怕撑,饥一顿,饱一顿对它伤害最大。
因此除了少食生冷食物,规律饮食,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中医艾灸的方法来调理。
在春分前后施行助阳祛寒的“艾灸灸法”,可以健脾暖胃,柔肝伸筋。
老年脾胃虚弱 怎么调养最靠谱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老年脾胃虚弱怎么调养最靠谱导语:人到老年,身体各方面的功能逐渐衰退,尤其是脾胃功能。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当人的脾胃功能虚弱,消化吸收功能减弱,人到老年,身体各方面的功能逐渐衰退,尤其是脾胃功能。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当人的脾胃功能虚弱,消化吸收功能减弱,人体所需的气血与营养物质也就会不足。
此时调养脾胃便尤为重要,老年人脾胃该如何调养呢?名老中医有良策!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的源泉。
对老年人来说,保持脾胃的正常健运,有其重要的意义。
早在2000多年前,中医典籍《内经》中就说到“夫年老则求于府”(府指脾胃),这意味着人到高年,肾气渐亏,先天之本既衰,须藉后天之源以滋养,方可益寿延年。
金元时期的李东垣,毕生精力专事脾胃的研究,着有《脾胃论》一书,为补土派的宗师,他认为“人以脾胃中元气为本”“诸病以脾胃而生”。
故调理脾胃符合老年人生理的特点。
1.调理脾胃的意义《脾胃论》指出“土为万物之母”“治脾胃即所以安五脏”。
又说:“善治病者,唯在调和脾胃。
”《医林绳墨》说:“人以脾胃为主,而治疗以健脾为先。
”《杂病源流犀烛》说:“脾为后天之本,信然也,盖脾统四脏,脾有病必波及之,四脏有病,亦必待养于脾,故脾气充,四脏皆赖煦育;脾气绝,四脏不能自生……凡治四脏者,安可不养脾哉。
”(四脏指心肝肺肾)《慎斋遗书》说:“诸病不愈,必寻到脾胃之中,方无一失,何以言之,脾胃一虚,四脏皆无生气,故疾病日久矣,万物以土而生,亦以土而归,补肾不如补脾,此之谓也,治病不愈,寻到脾胃而愈者颇多。
”生活中的小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老中医沈绍功的百年养生秘诀
老中医沈绍功的百年养生秘诀六百年的养生秘诀:开胃法、养肝法、调肾法600年的养生秘诀一:开胃法专家:沈绍功男,国家级名老中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沈宁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沈氏女科全名叫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
始于明初,歷经20代,有600多年歷史了。
为什么叫沈氏女科,而不是沈氏妇科呢?因为妇科只是妇女的疾病,而女科就包含所有女人的疾病,包括不孕、青春期一些疾病。
沈氏女科首先注重开胃,有很多疾病先从脾胃调理。
开胃跟养胃有所区别,开胃是让胃口先开,增加吸收。
脾胃乃后天之本,如果脾胃不好的话,百病丛生。
沈氏女科注重开胃,认为“胃气为本”。
沈老介绍了他家传的健脾开胃散,就是用焦山楂肉、谷芽、麦芽、神曲,等量研粉,每次沖服3克,帮助消化,专开胃口。
什么人适合开胃呢?只要是吃完不消化、胃口不好的,脾胃虚寒的,都适合开胃,开胃不仅是增加吸收,使脾胃吸收能力强,而且还可以促进消化功能。
胃口的重要不言而喻,再轻的病没了胃口就会加重,再重的病有了胃口必能起生。
因此,开胃口、护胃气,成了上海沈氏女科的第一绝招。
沈老给大家介绍2个开胃口的食疗粥:桂心红枣粥、延年益寿羹。
600年的养生秘诀二:养肝法中医所谓的肝与西医解剖学所指的肝不尽相同。
《黄帝内经》对肝的描述有二个方面:一是肝主谋虑。
人体的精神活动跟肝密切相关,精神因素是许多妇女病的主要病因。
二是肝藏血,血不养肝是许多妇女病的病根。
基于这两个方面,所以沈氏女科认为“女子以肝为本”。
中医所说肝的病证比较复杂,常见的有3种类型:一是肝气郁结,表现为情绪低落,郁闷伤感,胸胁不舒;二是肝火上炎,表现为头晕烦躁,失眠多梦,口苦尿黄;三是血不养肝,表现为心慌气短,面色苍白,精神疲乏。
当然中医治肝办法也比较多,沈氏女科把中医治肝的方法高度总结,得出沈氏女科特有的养肝三法宝。
沈氏女科养肝法一、滋补肾水,平降肝火。
二、疏肝理气,解除肝郁。
三、健脾柔肝,补充肝血。
国医大师(徐景藩、朱良春、周仲英、邓铁涛、颜德馨)老中医论治胃肠病
国医大师(徐景藩、朱良春、周仲英、邓铁涛、颜德馨)老中医论治胃肠病五、国医大师徐景藩首届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学验俱丰,尤其在诊治脾胃病方面经验独到。
其治疗脾胃系疾病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法统方,获得了显著疗效。
徐丹华将其徐师治疗脾胃系疾病的经验归纳为以下十法。
1.疏肝和胃法适用于肝胃不和证。
证见胃脘胀痛,痛及两胁,每每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常伴嗳气,舌淡苔薄白,脉弦。
治宜疏和为法。
疏者通也,疏泄通畅乃治肝之主要治则;和者顺也、谐也。
常用方如柴胡疏肝散,此方出自《景岳全书》。
临床应用时,徐师反复指出必须随证加减,方药变通。
疏肝常用药如炙柴胡、香附、紫苏梗、橘叶等。
根据不同兼证再选择加减药物,凡兼脘腹痛证者加白芍,解郁则加郁金、合欢花(或皮),久郁心神失养者加百合、淮小麦、炙甘草等。
通络如橘络、丝瓜络、当归须、炒川芎、路路通等,胸胁疼痛者亦可酌加旋覆花等。
凡肝胆失疏,胆热逆于胃府或湿热内蕴者,治宜疏肝利胆,药如柴胡、枳壳、黄芩、青蒿、金钱草、海金沙等。
胆液反流至胃者,酌加柿蒂、刀豆壳、赭石、制大黄等。
肝热犯胃者加牡丹皮、山栀子。
腑行不畅则配大黄、瓜蒌。
胃气不和而上逆者,酌加半夏(姜半夏或法半夏)、生姜、茯苓、陈皮。
胃中有热则选加黄连、黄芩、蒲公英。
胃气不和,内有湿浊者,苍术、厚朴、藿香、佩兰、薏苡仁、草豆蔻、石菖蒲等随证选用。
胃气久滞及血,或因出血后血瘀内留者,治当和胃行瘀。
药如当归、赤芍、丹参等,痛者宜延胡索、五灵脂,兼寒者配加降香、九香虫。
胃与食管相连,胃与食管同病者甚多,治宜和胃利咽。
咽管不利者,常加桔梗、枳壳一升一降,畅达气机。
木蝴蝶利咽疏肝,亦常作为佐使,随证加减。
属痰气交阻者,用半夏厚朴汤加减,药用法半夏、厚朴或厚朴花、茯苓、紫苏梗。
有热者酌配锦灯笼、射干、蚤休、黄连等。
每常佐以石斛、麦冬、玉竹等疏润结合。
2.健脾和胃法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均为脾胃病常见而主要的病因,脾胃气虚亦是常见的证候。
脾胃伤则百病生!中医教你几招养出好脾胃
脾胃伤则百病生!中医教你几招养出好脾胃前言脾胃是生命的根本。
脾胃既是人体五脏六腑气机升降的枢组,也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和赖以生存的“水谷之海”。
脾胃是人体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人得五味之养,全赖脾胃功能健全;脏腑及躯体的营养都依靠脾胃的消化功能。
脾胃机能正常则人体气血充足,正气旺盛;脾胃机能不振则人体气血来源匮乏,正气虚衰。
与此同时,脾胃居于中焦,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一身气机的升降调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脾胃升降。
脾胃升降失常则人体清气不升、浊气不降,上、中、下三焦都可能因此出现病变。
也就是中医上所说的“脾胃伤则百病生”,因此,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养护脾胃,养出一个健康的脾胃。
接下来将为大家介绍有关脾胃伤的几大表现,并从中医的角度出发,介绍养好脾胃的妙招!1脾胃伤的几大表现1.1腹胀脾虚引起腹胀。
因为脾胃虚弱,就可以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所以会导致胃肠胀气。
中医认为脾胃位居中焦,是体内升降出入的枢纽,脾脏具有运化水谷、运化水液、以及调节气机、输布精微物质于周身的功效。
如果脾气亏虚,升降功能失调而导致中焦气机郁滞,则会出现腹胀,同时会伴有饮食后症状加重,或者不思饮食,形体消瘦、大便不成形、矢气频频等症状。
1.2纳呆纳呆,指胃的受纳功能呆滞,属于胃病。
释义:纳呆,中医症状名,指胃的受纳功能呆滞,故名,也称“胃呆”。
即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症状。
如果胃口不好,常有饱滞之感的,称为“胃纳呆滞”。
纳是容纳的意思。
中医讲水谷(饮食)由口经食道,进入、容纳于胃,故称胃主受纳(受,接受;纳,容纳)。
胃的受纳功能降低,食欲减退,又称纳呆、纳少或食少。
1.3腹泻脾虚会引起腹泻,从中医来看是因为脾虚运化功能不足之后,导致水湿停聚,脾的运化水湿的功能和大小肠的转输都相关,脾虚导致大小肠的运化和转输的功能都不足,容易出现最后排出的粪便中水分残余过多,导致腹泻。
脾的运化功能包括运化食物中的水谷精微,输布水液,脾还有统摄血液的作用。
老中医教您如何调理五脏
老中医教您如何调理五脏经济的高度开展,带给人们的出来越来越好的生活物质条件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越来越恶劣的生存环境。
而这些生活环境对我们的身体安康的影响又是非常大的,这也是为什么有则多人的五脏出现问题的根源。
则,我们要怎么样来保护我们的五脏呢"下面咱们让中医来给咱们说说吧!中医认为,人体的脾胃、心、肝、肺、肾这五脏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相生相克,互相影响着。
中医养生坚持天人合一,注重对我们的五脏进展全局性的调理,通过调理使得人体的阴阳平衡、五脏调和。
从而到达养生保健的作用。
一、脾胃养生之道中医所讲的脾,并不是西医解剖学中的脾脏,而是概括了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的综合功能(其余的心、肝、肺、肾四脏,也都不是西医解剖学所说的心脏、肝脏、肺脏、肾脏,而是指中医学中的心火系统、肝木系统、肺金系统、肾水系统)。
脾在五行中属土,是人体气血的"生产工厂〞,生理功能为"主运化〞,就是将食物消化成为营养物质(也就是气血),并将其运送到全身各处。
历代医家都是很重视对脾胃的养生。
"黄帝内经"指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生气血。
〞也就是说我们的脾胃是人体安康的"后天之本〞,是五脏气血生化的源头。
还有就是,脾胃功能好坏与人的情志也有密切关系,如果度过思虑就会伤害脾。
为什么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只活54岁就死了,那是因为他过于思虑过度导致脾胃衰弱、不思饮食。
最后死于气血生成缺乏。
中医有一个了解人体气血盛衰状况的小窍门,就是观察口唇的色泽。
因为脾开窍于口,口唇的色泽代表了气血的盛衰。
如果口唇色泽苍白或者暗淡无色,就说明脾气缺乏,制造出的气血缺乏,这个人多半是气血亏虚。
脾胃系统的异常,常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后腹胀、恶心、呕吐、打嗝、烧心、腹泻便秘、胃炎、胃肠溃疡等病症。
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病症的有无,来判断脾胃功能是否良好。
如果出现了这些病症,说明脾胃系统出了问题,则我们该怎么办呢"根据天人合一的五行养生文化,中医认为黄颜色、甘甜味、嘘(*u)这个发音都与脾胃相关,归属于脾土系统,能够调养、补益脾胃之气。
脾好,命就好;脾虚,命就虚!千年古方如何养脾救命?“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你的脾胃健康吗?
脾好,命就好;脾虚,命就虚!千年古方如何养脾救命?“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你的脾胃健康吗?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
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
列位看官,今天这篇文说,我们从“命”字谈起。
何为命?命者,生也,运也。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人说:“我的命好苦”!你可知道,这样的慨叹,自古有之。
现在,就让我们将目光投向东汉末年。
拂去历史的尘埃,我们会听到近2000年前的古人,也在哀叹:命好苦。
原来,在那个时候,汉代超纲废弛、豪强割据,当权者你争我夺,兵荒马乱。
又赶上几次大规模疫病流行,所以中华大地民不聊生。
当时悲惨到什么程度呢?正所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还有曹植在《说疫气》里面提到的:“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
这个时候,百姓们都在盼望着一个人。
他精通医术,悲天悯人。
他来了,百姓就仿佛看到了救星,请求他解除病痛,并由衷地道一声:“吾命苦也”!这个人是谁?是张仲景。
张仲景,可以说出身大户人家。
但就在东汉末年,由于灾病流行,这户人家竟然死去了三分之二的人口。
张仲景也做过官,而且是大官,曾任长沙太守。
可是族人和百姓的灾病如此深重,他再也无心官场,于是遍访名家,求索于典籍,成了一代名医。
随着医名日盛,张仲景所到之处,皆有百姓前来求治。
看着这些病人,仲景心中暗自饮泣:他们有的面色无华,心悸不宁,浑身乏力。
有的则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自感身体在发热。
他们还有的腹中疼痛、一天到晚之能用手捂着肚子,不敢放下来。
末了,他们都会央求:救救我这苦命人。
对此,仲景十分理解。
从某种意义上说,命苦,是一种人的主观感受。
主观感受的形成,又和身体健康状态联系在一起。
哀叹命苦者,多有身体之疾患。
而一个健壮充盛之人,是很少悲观地说自己命苦的。
百姓为什么会这样呢?张仲景一边行医,一边思索。
最后,他发现一个线索——无论是面无血色的,还是心悸不宁的,抑或身体发热、口燥咽干的,还是虚烦不眠的,这些病人都有一共同症状,这就是腹中冷痛。
对,肚子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古以来,吃在人们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你吃了吗”四个字人人耳熟能详。
这既是人们相互之间实实在在的关切,也反映了吃与大众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联系。
俗语说病从口入,其实病也能从口治,因为吃的核心在于脾,脾虚,哪怕吃仙丹也没用,吃什么都出问题。
脾好,那五谷杂粮就是最好的营养,可以弥补气血,生发阳气,就是治病最好的良药。
所以中医很早就有“脾胃虚,百病生,诸病从脾胃论治”的观点。
生病的人胃口多半是不好的,补脾被看做是一切疾病调理的关键。
1、《黄帝内经》教你脾胃问题早发现《黄帝内经》里说“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人体的消化吸收由脾胃共同完成。
如果脾胃功能不好那么营养物质就无法顺利地送达五脏六腑和身体各处。
身体得不到滋养必然会引起一些外在的病变。
所以,脾胃健运与否只要留心就能从身体上找到蛛丝马迹。
⊙面色暗淡、萎黄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如果脾气虚弱气血生化不足皮肤得不到足够的滋润和营养就会变得暗淡、发黄。
如果不能及时调理面色就会逐渐萎黄人也会消瘦枯槁⊙口唇淡白、干燥《黄帝内经》中指出:“口唇者脾之官也”“脾开窍于口”“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
脾胃的问题会表现在口唇上:脾胃功能正常的人嘴唇红润干湿适度润滑有光泽;脾胃功能不好的人常嘴唇发白、没有血色显得非常干燥容易起皮、裂口。
⊙睡觉时流口水脾主涎”“涎”即口水。
气有固摄作用一个人脾气充足涎液才会传送正常并且老老实实待在口腔里帮助人体进行吞咽和消化;如果脾气虚弱固摄功能减弱涎液就会不受约束使人睡觉的时候流口水。
⊙睡眠不好胃不和则卧不安。
脾胃不和会使人睡眠质量下降出现入睡困难、惊醒、多梦等问题。
⊙精神状态不佳人体所需的能量来源于脾胃所化生的气血脾胃健运能让大脑和身体得到足够的滋养人就会神清气爽、精力旺盛、思考敏捷。
如果脾胃运化失常大脑、脏腑等得不到足够的能量就会出现精神不振、健忘、心慌、反应迟钝等问题。
⊙肥胖或消瘦正常情况下食物进入胃经过初步消化然后精微营养物质被脾带走上输给肺肺通过血液将营养带给五脏六腑。
如果脾出现了问题健运失常营养物质堆积在身体内就会形成肥胖。
脾虚可导致肥胖反过来瘦人是不是脾胃就好呢?不一定。
脾胃功能低下不能将食物转化成身体所需的营养而是直接把它排出去了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营养支持人就会变得消瘦。
⊙胃胀气、泛酸、打嗝、口臭脾胃一升一降共同完成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如果脾胃感受湿热清气不能上升浊气不能下降就容易引起胃胀气、泛酸、打嗝等不适浊气顺着食道上行到口腔就会形成类似于食物腐熟的味道也就口臭。
现代医学认为泛酸是由于胃酸分泌过多造成的如果不及时疗就会慢慢发展成胃炎、胃溃疡因此若常出现胃泛酸要引起重视。
⊙排尿困难、泄泻肾主水脾主运化两者共同管理水液的代谢传输。
脾气健运清升浊降就可以助肾化水使排尿通畅;如果脾气虚弱升降功能失调则容易导致排尿不畅。
脾气虚弱还可导致水谷不能正常运化使人大便稀薄大便中伴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有时还伴有肠鸣现象。
脾气虚弱严重,清阳陷的人可出现经常性泄泻甚至脱肛的现象。
⊙便秘正常情况下人喝进去的水通过脾胃运化才能成为身体的津液如果脾阳不足脾胃运化能力减弱就会导致大肠动力不足继而成功能性便秘。
另外胃火亢盛耗损津液也可导致大便燥结、排便困难。
⊙胃痛腹部受凉、过量食用寒凉食物、情绪大起大落、脾胃虚寒等都有可能导致胃痛这是胃受伤的直接表现。
2、脾胃到底有多重要?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问题是中国人关键的健康问题,脾胃担负着人一身的能量来源,脾胃健旺,化源充足,脏腑功能才能强盛,身体才能保持健康。
脾胃一旦出了问题,不仅会影响食欲、睡眠、情绪,时间长了,还会诱发各种肠胃疾病及全身性疾病。
脾胃,是人体重要的脏腑,对于维持和促进人体的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且,脾为五脏之一,胃为六腑之一,二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黄帝内经》中说:“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我们吃的食物先经过胃的初步研磨、消化之后,再由脾将营养物质化生为气血,并且运送至全身,从而为我们的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可以这么说,脾胃担负着我们一身的能量来源,脾胃健旺,化源充足,那么我们的脏腑功能才能强大,身体才能够保持健康。
脾胃还是人体气机升降运行的枢纽,脾胃协调,就能够促进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协调平衡。
其实,对于养护脾胃,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很多经典的记载,但是现在的人们却很少了解这些。
3、脾胃与五脏的关系脾胃出了问题,很可能连累五脏。
中医里有一句话,“养脾胃就是养元气,养元气就是养生命”,脾胃健康是决定人寿命长短的重要因素。
心与脾就像一对母子,心脏病要从脾胃治。
脾负责统筹人的气血,供养心脏。
一旦脾出了问题,不能益气生血,就会导致人的心血失调,引发心脏疾病。
肝与脾胃互相影响。
常有病人告诉我,吃完饭还感觉饿,但肚子却是鼓鼓的,吃了胃肠药也不管用。
其实,这往往和工作压力太大或情绪不好导致的肝郁气滞有关,必须先养好肝才能解决脾胃的问题。
反过来,脾胃也会影响肝脏,比如脂肪肝出现的根源就在于脾胃无法良好消化食物,使得垃圾处理困难,堆积在肝脏里,从而影响肝的供血和其他功能。
脾胃虚最先影响肺。
肺像个“宰相”,专门辅佐心脏这个“君主”。
肺通过管理体内的气,协助心脏治理全身。
然而,肺气的盛衰,取决于脾胃的强弱。
脾胃虚的人往往会导致肺气虚,容易患感冒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脾虚往往肾也虚。
人的精力充沛肾气就充足。
肾的精气强弱,还和人的脾胃是否健康,能否提供充足的营养滋养肾脏有关。
长期脾虚会导致肾虚,表现为心里烦热、容易盗汗,或者畏寒怕冷、手足冰凉。
4、脾胃生病的起因脾胃四怕,生、冷、撑、生气脾胃有四怕。
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撑,四怕生气。
生冷的食物,如各种冷饮、生的蔬菜水果等,会带着寒气进入身体,最容易伤及脾胃。
此外,脾胃最怕撑,饥一顿,饱一顿对它伤害最大。
胃生病大多和人饮食不节制有关,脾生病则与人过度劳累有关(过劳忧思)。
肝与脾胃互相影响。
必须先养好肝才能解决脾胃的问题。
肝不郁,则脾不虚肝不郁,则脾不虚,大家都知道“茶饭不思”“气饱了”,其实形容的都是肝脾不和的故事。
常有病人告诉我,吃完饭还感觉饿,但肚子却是鼓鼓的,吃了胃肠药也不管用。
其实,这往往和工作压力太大或情绪不好导致的肝郁气滞有关,生气动怒忧思郁结,都会导致肝气不疏,横逆克脾胃,导致腹胀气滞,胃脘不适诸多病症。
要让脾健康,就要养肝柔肝,顺畅肝的气机,让肝气可以正常疏泄,这样肝木与脾土处于和谐关系。
因此说,养脾就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永远不要发怒,尽量减少发脾气,这是舒肝养脾的一个重要因素。
5、胃以通为补,脾以健为运现代城市人普遍吃的多,运动少,工作压力大,心情抑郁多见,容易导致痰湿内滞,直接的结果是体重易超标。
因此说,对于痰浊偏重的人,用补法不如用通法,通降阳明,泄去浊毒,最利于健康。
不少人有体会,平时喝萝卜汤或者吃点炒香的莱菔子粉,即觉周身舒服。
总之,痰湿偏盛的人以消食通腑为主,千万别滥吃补药或各种营养品、保健品,以免壅滞气机。
《临证指南医案》说“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灵枢-决气》说,“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
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
”可见饮食充足同时机体气化功能正常,便能很好地将其转化为精气,化生为血而濡养于神,于是人的神气充沛,生气勃勃。
6、消食通腑、健脾益气宜八珍糕”中医有“脾胃虚,百病生,诸病从脾胃论治”之说。
上至高龄老人,脾胃虚弱,腹胀便秘;下至婴幼孩童积食,食欲不振,大便不通;更有三高患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甘厚味,中焦食滞,恶心呕吐,脘腹胀满、口臭便干,睡眠不安和手脚心发热等症状。
都可以用消食通腑、健脾益气之法。
助消化消食积的良方莫过于山楂丸,健脾益气食治良膳首推八珍糕。
山楂丸也叫大山楂丸,是助消化消食积的良方。
山楂丸由山楂、麦芽、神曲三种药味组成;山楂在方剂中是主药,具有消食、除积、助消化的功能;神曲和麦芽也是消积化食的良药;山楂善于消导肉食积滞;而麦芽、神曲善于消导淀粉类食物积滞。
八珍糕原方首见明代著名外科医生陈实功所撰《外科正宗》,是陈氏家传秘方,由人参、莲子、芡实、扁豆、薏米、山楂、麦芽、山药组成,研为细末,和以米粉,制成条糕,每日清晨服食数条,百日后可渐觉体健。
清朝御医将这个方子献给了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从乾隆41年坚持服用,活到了89岁,健脾八珍糕是在原“八仙糕”的基础上,根据清代名医汪昂所著《汤头歌诀》所载处方,加减化裁,具有补而不滞、燥而兼润、补而不腻之特点。
八珍糕是过去皇帝们常用的食疗方。
我曾研究过清宫医案,发现乾隆皇帝经常吃一种糕点,几乎常年不断,有时这种糕点快没了,乾隆皇帝还亲自朱批,让太监们赶快去做,不要耽误了自己吃。
后来,慈禧太后也是这样,非常喜欢这种糕点。
那么,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糕点呢?皇帝们如此喜爱。
原来,这种糕点由八种东西组成,它们分别是党参(或者人参)、白术、茯苓、薏米、莲子肉、芡实、山药和白扁豆。
这些东西大多是药食同源之品,它们组合到一起,就成了调理脾胃的神药,有神奇的力量,让我们来看一看,党参是补中益气的良药,常常用于治疗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等证。
《本草从新》中说:“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
中气微弱,用以调补,甚为平妥。
”意思就是,党参最大的作用是调补中气,一个人如果脾胃虚弱,就可以用党参来补。
党参性平,它是这个方子里面最主要的药,用以滋补脾际,但我们用的量不大,一般是三十克左右。
白术是中医常用之品,它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功能。
白术的特点是“守而不走”,意思就是,白术是守城的高手。
如果我们将党参比作开国之君,它的作用是开疆拓土,那么,白术就是守城的大臣,国君把脾胃的阵地给攻占下来后,白术就可以守住。
在八珍糕里面,白术和党参协同作战,共同滋补脾阳,它们是这个方子里面补中益气的核心力量,白术我一般也是用三十克。
茯苓是祛湿的药物,具有补脾的作用,但茯苓补脾是通过泄湿来完成的。
中医认为脾属土,土最讨厌水湿,茯苓可以帮助脾土清除水湿。
八珍糕里面的食物各有各的力量,各有各的方向,它们调整气机,有升有降。
这个茯苓就是先降后升,它在降水的同时,使得脾气向上升。
我们可以把脾气比作一个气球,如果气球下面吊着一桶水,这个气球就没有办法升空,如果我们把水给倒掉,那么,气球就会飞向天空。
茯苓就是这样,它通过祛湿来提升脾阳。
在这个八珍糕里面,茯苓作为一个向上升的力量,主要任务是推动脾气向上走。
我一般用到五十克左右。
薏苡仁是一种食物,味甘、淡、性微寒、归脾、胃、肺经,有健脾利水、利湿除痹、清热排脓的功效。
这味药最大的本事就是能祛除我们体内的湿浊之物,中医在治疗肺痈、肠痈的时候,往往会用到薏苡仁。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薏苡仁祛湿,但它和茯苓截然不同,茯苓祛湿,药性是向上走的;薏苡仁祛湿,药性是向下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