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与脾胃学说讲义

合集下载

五脏养生大讲堂之关爱脾胃

五脏养生大讲堂之关爱脾胃
据研究,不良情绪可导致食欲下降、腹部胀满、 暖气、消化不良等,而良好的情绪则有益于胃肠系 统的正常活动。
2、饮食应有规律、节制
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以素食为主, 荤素搭配。需常吃蔬菜和水果,以满足机体需求和 保持大便通畅。少吃有刺激性和难于消化的食物, 如酸辣、油炸、干硬和粘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 也要尽量少吃。
黄精的食疗价值
黄精性味甘甜,食用爽口。其肉质根状茎肥厚, 含有大量淀粉、糖分、脂肪、蛋白质、胡萝卜素、 维生素和多种其他营养成分,生食、炖服既能充饥, 又有健身之用,可令人气力倍增、肌肉充盈、骨髓 坚强,对身体十分有益。黄精根状茎形状有如山芋, 山区老百姓常把它当作蔬菜食用。
有效成分
黄精根茎含菸酸、粘液质、醌类.并含黄精多 糖甲、乙、丙,黄精低聚糖甲、乙、丙.多糖甲、 乙、丙均由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醛酸结合而成; 低聚糖甲、乙、丙均由葡萄糖和果糖结合而成.此 外,另含赖氨酸等11种氨基酸.
5.降血脂
防治心血管疾病,降低血压和胆固醇、软化血 管及利尿和镇静作用。
6.减肥
适用于单纯性肥胖症等病症。山楂中含有山楂 酸、黄酮类、内酯、糖类及甙类。野山楂果实中含 柠檬酸、苹果酸、山楂酸、鞣质、皂甙、果糖、维 生素C。现代医学认为食用山楂、饮用山楂茶对减 肥有好处。
7、强心作用
山楂具有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 减慢心律的作用;可扩张冠状动脉血管、增加冠 状动脉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和心肌氧利用率, 改善心肌的血氧供应,并能降低外周阻力,对心 血管系统起到调整和改善效果。山楂黄酮能缩小 心肌梗死范围。
损伤脾胃的行为
1.暴饮暴食
有的人饮食习惯不好,随情绪波动来饮食,这 样很容易导致脾虚,而且通常伴随食速过快。年轻 时会导致皮肤油腻,毛孔粗大。

中医养生脾胃的重要性与调理方法

中医养生脾胃的重要性与调理方法

中医养生脾胃的重要性与调理方法脾胃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被视为人体的“后天之本”。

脾胃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的消化吸收、营养代谢以及免疫功能等方面。

因此,中医强调脾胃的养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医养生脾胃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见的调理方法。

一、脾胃的重要性脾胃在中医学中被称为“后天之本”,它们的功能主要包括消化吸收、运化水谷精微、输布营养等。

脾胃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健康状况。

1. 消化吸收:脾胃是人体消化系统的核心,负责将进食的食物分解为营养物质,并吸收到血液中供给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使用。

脾胃功能强健,消化吸收能力就会提高,人体得到的营养也会更充足。

2. 营养代谢:脾胃的功能还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人体所需的能量和物质。

脾胃功能正常,能够保证人体的营养代谢平衡,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

3. 免疫功能:脾胃与人体的免疫系统密切相关。

脾胃功能良好,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脾胃的调理方法中医养生强调通过调理脾胃来维护身体的健康。

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脾胃调理方法。

1. 合理饮食:中医认为饮食是调理脾胃的关键。

应该遵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原则,即多吃谷类、水果、肉类和蔬菜,保证营养的均衡摄入。

此外,还应注意饮食的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不吃过于油腻和刺激性的食物。

2. 定时定量:养生中强调饮食的定时定量。

每天应该按时进餐,不要过度饥饿或过饱。

同时,要注意饭前便后的清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3. 调理情绪:情绪波动对脾胃的影响很大。

中医认为,愉快的情绪可以促进脾胃的健康,而过度的压力和消极的情绪则会损伤脾胃功能。

因此,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

4. 适度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

适合调理脾胃的运动包括散步、太极拳、瑜伽等,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5. 中药调理:中医药对于调理脾胃也有一定的作用。

中医养生—脾的定义和应用

中医养生—脾的定义和应用
1.肝藏血 所谓肝主藏血,是指肝脏具 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
26
2.肝主疏泄:
是指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 散而不郁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对气机的影响; (2)对脾胃运化功能的影响; (3)对情志的影响 ; (4)对胆的影响 (5)对男子排精、女子月经的影响
13
(二)胃
胃是机体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的 重要脏器,脾与胃为表里。
胃的主要功能是: 1.主受纳、腐熟水谷。 2.主通降口渴思冷饮,消谷善饥,呕吐嘈杂,
或口臭,牙龈肿痛,腐烂或出血,脉滑数,舌赤苔
黄少津。
治疗:清胃泻火,用清胃散 当归、生地、 牡丹皮、黄连、升麻。或中成药口炎颗粒。
10
证候分类:
• 1.中气不足:素体气虚,或劳倦过度,或久病耗 伤脾胃之气,升清降浊失调。出现纳少,语言气短、 四肢乏力,腹胀肠鸣,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缓 或濡细等。或肌肉消瘦、脱肛等。

治疗:升阳补气,用补中益气汤。黄芪、党参、
白术、陈皮、柴胡、升麻、当归、甘草。
• 食补可用:山药、白术、薏仁、芡实、扁豆、豇 豆、粳米、小米、红薯、香菇、泥鳅等。
11
2.脾阳虚衰:过食生冷甘肥,过用寒凉药物,致脾 阳不振,运化无权。面黄少华,脘冷或泛清水,纳少 腹胀、喜热饮、便溏、舌淡、苔白、脉濡弱。或肌肉 消瘦、四肢不温,少气懒言等。
治疗:温运中阳,用附子理中丸。 • 食补可用:羊肉、鸡肉、狗肉、鹿肉、鲢鱼、糯米、
韭菜、刀豆、蚕蛹等。
12
3.寒湿困脾:涉水淋雨,坐卧湿地,过食生冷或内 湿素盛,中阳被阻,脾失运化。出现饮食不香、脘闷、 口粘,头身重困、大便溏薄,苔白腻,脉濡细。 治疗:运脾化湿,用胃苓汤 苍术、厚朴、陈皮、甘草、 生姜、大枣、桂枝、白术、泽泻、茯苓、猪苓。 • 食疗可用:大米、玉米、黄豆、扁豆、豌豆、蚕豆、 薏仁、赤小豆等。

中医养生与脾胃学说ppt课件

中医养生与脾胃学说ppt课件
中医养生与脾胃学说的研究
中医养生与脾胃学说
1
一、从中医养生与脾胃学说谈起
胃生中 学与医 说脾养
—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医养生与脾胃学说
2
1.1 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之道的理论溯源于两千年
西汉时《黄帝内经》,奠基于周秦时
期,历经数朝沧桑千载和历代医家、
道家、佛家、阴阳家、兵家和儒家等
荟萃于当时数家养生大师,将上工治
中医养生与脾胃学说
8
李中梓与《医宗必读》
③.气机之枢
《素问·六微旨大论》日:“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指五脏六腑、五体七窍、
四肢百骸、经络的生理活动以及气血精津的生成、输布、排泄皆赖气的推动
作用。同时气机的条达通畅亦赖脏腑、气血生理活动的协调运行。气机的升
降出入为生理活动运行的具体体现,故气机运行的趋势、平衡与全身各脏腑
其一,《内经》有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李东垣《脾胃论》“气或乖 错,人何以生?病从脾胃生者四也”。以此为基础,东汉张仲景明确提出“四季 脾旺不受邪”,“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并重点探讨了以脾阳虚为 主的太阴病,制定一系列调治脾的有效方药,如小建中汤、理中汤。至金·李东垣 有“贼邪不能独伤人,诸病从脾胃而生”,“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之说,论 述了正常的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变化不会伤及五脏六腑,只有六 气非时而至,或过而不至,侵袭机体后才会伤人致病,但若形气虚弱,则易招致 外邪,使外邪乘虚入侵而得病,盖因“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反之,若“正气 存内”,即使猝然遇急风暴雨,因中脾医养胃生元与脾气胃不学虚说 ,抗病力强,外来之邪亦不1能0 独
《难经·四难》有云:“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谷味也”。
脾胃为枢,运转四周脏气以共同维持呼吸的吐故纳新活动,可见人体五脏结

中医养生调理脾胃详细

中医养生调理脾胃详细

中医养生调治脾胃的方法(一期)主持人:卫生天地栏目开播以来,为了和来我们演播室的专家们能更好的沟通,在每次主持节当前,我都要到你网上去查些资料,做些准备,这期健康零距离我们确立做脾胃养生的讲座后,我在网上查资料时,看到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这句话,在随后对这方面的资料查察多了后,我愈来愈感觉,脾胃对人身体的重要,今日我们请到了县中医医院副院长、副主任中医师蒲德甫,特意和您说说中医脾胃养生之道。

蒲院长,在这里我们先请你给我们说说什么是脾胃衰弱?它的表现和症状有哪些呢?蒲:往常饮食无规律,喜爱在熬夜时拿垃圾食品充饥,习惯靠咖啡、烟、酒提神,这种食品不易消化,并会刺激胃肠黏膜。

所以,熬夜者也常有消化不良、胃疼、胃胀等症状,中医称之为脾胃不睦。

中医脾胃衰弱主要分为三型:脾胃气虚、脾胃阳虚、脾胃阴虚。

脾胃气虚者多气短乏力、头晕、胃胀、胃痛、呃逆、食少、饭后胀满、大便溏泻、面色萎黄等症状。

脾胃阳虚主要表现为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腻就会腹痛、腹泻,大便稀溏等症状。

脾胃阴虚主要表此刻虚火上炎,口干、简单饥饿、胃酸、隐痛不适、口舌生疮等症状。

主持人:俗语说,病从口入。

对于有脾胃衰弱病情的人来说,你在他们的吃上有什么建议呢?蒲:合理的饮食构造是健康的基础、“保胃” 的前提。

饮食应有规律,三餐准时、定量、不暴饮暴食 ; 平常多吃易消化食品,如大米粥等 ;少吃有刺激性和难于消化的食品,如酸辣、油炸、干硬和黏性大的食品,生冷的食品也要尽量少吃。

常有健脾养胃的食品,如粳米、薏苡仁、白扁豆、大枣,脾胃衰弱者能够常常食用。

脾胃衰弱的患者还能够采用简易适用的药膳。

吃点补脾食品。

如山药就拥有健脾益肾的作用,可适合多吃。

健脾的食品还有莲子、红枣、桂圆、薏苡仁等,平常能够用来熬粥,是调治脾胃的好方法。

此刻我给大家介绍几种补脾粥的做法:胡萝卜大米粥:大米 100 克,胡萝卜 50 克,大米煮成粥后加入胡萝卜,煮熟烂后食用,有健脾温胃的功能。

中医补脾胃讲稿

中医补脾胃讲稿

胡老师下午好,大家下午好!很感谢能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经过之前慧慧所讲的中医基础知识、段丹讲的中医如何补阴阳,凯丽的补气血、梦莹的中医补心脑,相信大家都掌握了很多的中医养生与保健的知识,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中医中关于脾胃的养生与康复。

首先,提到脾胃我们会想到哪一位历史上补土派著名的医师?。

对,就是李东垣,他是近代脾胃内伤学说创始人,他在其所著《脾胃论》中提到”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也就是说,如果伤到了脾胃,那么百病就会滋生。

然后看下一句话:养生当以脾胃为先,那么这句话就出自明代的张介宾在其《景岳全书》中所说的:“盖人自有生以来,惟脾胃以立命之本,胃强则强,胃弱则衰!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这段话足以说明了脾胃对我们人体的重要性,那么为什么脾胃这么重要呢?它有哪些生理功能和特征呢?如何用中医的方法进行养生康复?那么我们接下来学习第一部分,脾胃基础知识!它主要包括脾胃系统的概念,脾的生理病理现象,胃的生理病理现象。

首先:中医脾胃系统的组成!中医所说脾胃系统它不是单单包括脾脏和胃腑,它还包括其所属经络,口、唇、肌肉!那我问一下大家,为什么口唇肌肉也包括在脾胃系统中?圣洁?对,大家都知道我们的饮食水谷从口而入,都是经过脾胃的运化功能化成精微物质以濡养全身,所以才肌肉丰富,四肢健壮。

在《素问》中说到:“脾气通于口,脾和则能知五味”。

也就是说口唇的形色及功能、饮食口味与脾有密切关系。

接下来我们就看一下脾、胃、经络的解剖。

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胃的左方,它的形态是扁平弯曲,其色紫赤,附有软膏。

胃的解剖,胃在腹腔上部,上接食道,下同小肠。

为可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即上脘、中脘和下脘。

脾胃系统的经络主要有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是循行足大指,下肢内侧、腹里,舌根。

当我们在进行脾胃病的穴位按摩,艾灸或其他疗法的选穴时很多都是在脾经和胃经上选,比如阴陵泉穴、三阴交、公孙穴、隐白穴。

中医基础理论:脾胃篇

中医基础理论:脾胃篇
脾胃的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到 人体的生命活动,如食欲、 体力、精神状态等,因此保 持脾胃健康对于维护整体健 康至关重要。
03 脾胃在人体中的地位
脾胃在人体所,它们将摄入的食物转 化为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以维持生命活动。
脾胃与健康的关系
脾胃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人 体的健康状况,如消化不良 、食欲不振等症状,都可能 是脾胃功能出现问题的表现 。
02 脾胃的基本概念和功 能
脾胃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脾胃的基本概念
脾胃是中医学理论中的重要 概念,被视为“后天之本” ,主要负责食物的消化吸收 和转化为人体所需的营养物 质。
脾胃的主要功能
脾胃的主要功能包括消化、 吸收和运输食物中的营养, 同时还有调节水液代谢和防 止湿热病邪侵入的作用。
脾胃与健康的关系
脾胃在中医中的地位
在中医理论中,脾胃被视为" 后天之本",是人体生命活动 的基础,其健康状况直接影 响到人体的整体健康。
04 脾胃疾病的症状和分 类
脾胃疾病的症状和分类
1 脾胃疾病的典型症状
脾胃疾病的症状多样,常见的有食欲不振、腹部
脾胃疾病的常见分类
2
胀满、便秘或腹泻等,这些症状往往提示脾胃功
脾胃疾病主要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两大类,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是研究中医学科的基本规律和基本
中医基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 原理,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核心内容。
中医基础理论经历了长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从 古代的观察实践到现代的理论总结,逐步形成了
系统完整的医学体系。 3 中医基础理论的应用价值
中医基础理论在临床诊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 过运用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理论,为中医治疗 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方法。
中医基础理论:脾胃篇

中医养生脾胃为先

中医养生脾胃为先

特别推荐可以多吃的食品
▪ 健康食品 花菜、草莓、大豆、酸奶、香菜、甘蔗、洋葱、大蒜、木瓜、麦芽 ▪ 美容食品 黑芝麻、桑椹、大枣、草莓、番茄、苹果、黄瓜、柠檬、向日葵籽、薏苡仁、 黑豆、松子、山药、香菇 ▪ 减肥食品 黄瓜、南瓜、山楂、芹菜、海带、黄豆、洋葱、山药、萝卜、莴苣、苹果、 土豆
特别推荐可以多吃的食品
抗肿瘤的食品
▪ 具有预防膀胱癌作用的食品:山楂、乌梅、胡萝卜、芦笋、 茯苓等。 ▪ 具有广泛抗癌作用的食品:红薯、番木瓜、大枣、刀豆、 四季豆、西红柿、豆腐、苦瓜、田螺、海参、无花果、平菇、 猪蹄、山羊奶、酸奶、啤酒等。
药物养生
▪ 许多药物既是药品又是食品,如补药西洋参、人参、太子 参、山药、甘草、扁豆、莲子、薏仁、芡实、大枣、茯苓、 白术等。 ▪ 养胃的药物,比如百合、玉竹、沙参、石斛、麦门冬、蜂 蜜等,有养胃阴的功效。胃寒怕冷的病人,可以吃一些温补 脾胃的丁香、生姜、干姜、高良姜、肉桂、益智仁等。
运动养生
要注意动静结合,形神守一,注意精 神的内守和运动自然保持一致。适度 运动,不能过劳。要持之以恒,不能 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要因人制宜,根 据自己的体质选择不同的运动方法和 运动量。比如太极拳、八卦掌、五禽 戏、气功等。
既病防变
出现脾胃不适要及时检查治疗, 定期复查。比如有萎缩性胃炎 的人,一般一年复查一次,连 续两次以上复查病变没有明显 变化,可以减少检查次数。胃 溃疡治疗后,两个月复查一次, 由于严重溃疡要与胃癌鉴别, 定期检查非常重要。
▪ 血虚:表现为面色无华、苍白,容易健忘、失眠,可用阿 胶、当归、龙眼肉、何首乌、大枣等。
药物养生分为四方面:
▪ 阴虚:手心发热,上容易发红,大便干结,可以用一些 养阴的药物,比如南北沙参、玉竹、枸杞子、桑葚、黄精等。

中医养生详解之:脾胃(上篇)

中医养生详解之:脾胃(上篇)

中医养生详解之:脾胃(上篇)今天本小主想和大家分享一篇关于脾胃的文章,现如今生活水平越来越好,饮食越来越多样化,吃的越来越精细,健康问题却是越来越多,这是为什么呢?那么就来详解说一说关于“脾胃”这点事儿。

中医讲的“脾”和西医解刨学所讲的“脾脏”实则是两回事,并非是一个概念;西医“脾脏”——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位于左上腹部,胃的后方,正常成人脾脏大约为紧握拳头大小,质地较脆且血运丰富,因此一旦受到强烈的打击,很容易破裂,则会导致大出血。

中医“脾”——是广义的,概括了脾脏、胃、小肠、大肠、胰腺等器官的综合消化系统,是一个整体;就好像我们常说的脾胃不和或者脾虚,并非是脾脏本身的改变,而是一种消化功能不好的体现。

所以说,中医所讲的脏腑,并不是西医解刨学所讲的具体器官,中医就是一个概念,一种功能的表现,因为在中医所阐述的观点里有很多东西都是比较抽象的。

中医讲: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是人体的气血生产工厂,我们都知道维持人体生命特征最重要的就是气和血,二者缺一不可;说到脾,就必然会想到胃,脾为脏属阴,胃为腑属阳,故脾胃相表里,我们依次来详解~一、胃的功能胃位于横膈之下,腹腔上部,上连食道,下接十二指肠,像一个有弹性的口袋,充满时胀大,空虚时缩成管状。

主受纳,腐熟水谷饮食物从口而入,经过食管,进入胃中,由胃受纳,故称“胃为水谷之海”,将接收的食物进行初步的处理,把食物进行分解变成食糜,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消化中“消”的部分,这个时候食物还是食物,只不过被拆分了而已,并下移小肠,为下一步的消化打下基础。

主通降,以降为和胃以通为顺,若胃不和降,饮食物滞留于胃中,可出现胃脘胀痛,饮食不振等;若胃气上逆,则会恶心、呕吐、嗳气、呃逆等症状。

二、脾的功能脾统血、主运化、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1. 脾统血:统:统摄、控制的之意;意思是说脾具有统摄控制血液,使之正常在脉内循行而不溢出脉外的作用,实则脾统血是机体自身生理功能的体现。

健脾与养生专题知识讲座

健脾与养生专题知识讲座

健脾与养生专题知识讲座
3
健脾与养生的关系
★气虚是衰老过程中的主要病理改 变,通过健脾益气可以延缓衰老。
★脾胃为后天之本,先天不足可以 通过补养后天来弥补。
健脾与养生专题知识讲座
4
脾虚常见症状
面色萎黄 大便溏稀 神疲乏力 食少腹胀 少气懒言
肢体浮肿 内脏下垂 久泻不止 各种出血 头晕目眩
健脾与养生专题知识讲座
健脾与养生专题知识讲座
中医学对脾的认识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为后天之本。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脾主为胃行其津液。
脾主统血、脾主升清。
健脾与养生专题知识讲座
2
中医学对脾的认识
中医学脾是以消化系统为主的 多系统的功能综合单位,它涉及西 医学的消化、神经、免疫、内分泌 、血液等系统的部分功能。
健脾与养生专题知识讲座
14
鲫鱼营养分析
1.鲫鱼所含的蛋白质质优、齐全、易于消化吸收,是肝肾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良好蛋白质来源,常食可增强抗病能 力,肝炎、肾炎、高血压、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患 者可经常食用。
2.鲫鱼有健脾利湿,和中开胃,活血通络、温中下气之功效, 对脾胃虚弱、水肿、溃疡、气管炎、哮喘、糖尿病有很好的 滋补食疗作用;产后妇女炖食鲫鱼汤,可补虚通乳。
健脾与养生专题知识讲座
12
薏米使用注意点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脾虚无湿,大便燥结 及孕妇慎服。
薏仁较难煮熟,在煮之前需以温水浸泡23小时,让它充分吸收水分,在吸收了水 分后再与其他米类一起煮就很容易熟了。
健脾与养生专题知识讲座
13
养脾食物—鲫鱼
鲫鱼味甘、性平,入脾、胃、大肠经;具 有健脾、开胃、益气、利水、通乳、除湿 之功效。肉质细嫩,肉味甜美,营养价值 很高,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3克、脂肪11克 ,并含有大量的钙、磷、铁等矿物质。临 床实践证明,鲫鱼肉防治动脉硬化、高血 压和冠心病均有疗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问·调经论》 《张氏医通》
②.五脏之本 《灵枢·营气》: “营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肺”,“营
者,水谷之精气也”,“营出于中焦”,“脾胃⋯营之居也”,指五脏六腑 的生理功能皆赖气血濡养,气血化生则赖脾胃运化,故脾胃的旺与衰决定 着五脏气血的多与少。如明·李中梓《医宗必读》所言:“人体一有此身, 必资谷气,谷入于胃,洒陈于六腑则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之 以为生者也”,故脾胃为“五脏之本”。
《素问·灵兰秘典论》:“脾胃者,仓禀之本,五味 出焉”。脾胃为“仓禀之官”,又是“仓禀之本之本,气血之源
人体的各种生命机能无不是以气血为基础。《素 问·调经论》:“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而气血 主要由水谷化生,“得谷则昌,失谷者亡”,气血根 源则依赖于脾胃的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湿的功能。张景 岳有言:“血者水谷之精气也,源源而来,而实生化 于脾”;清·张璐《张氏医通》亦说:“气之源头在 于脾。”指出脾胃是人体给养仓库,盖气和血依附互 化均来源于水谷,化生于脾胃,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动 力和源泉。
藏象理论中所指的脾脏与解剖所见之脾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中 医之脾脏包括脾胃在内的相当于西医除肝、胆外整个消化系统器官。 如《素问·太阴阳明论》日:“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 液”;《灵枢·本输篇》说:“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是足阳明 也”;《素问·六节藏象论》云:“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者…通于土气”,故此建立起脾胃藏象体系,也为后世脾胃论的兴起、
中医养生与脾胃学 说
一、从中医养生与脾胃学说谈起
胃生中 学与医 说 脾养
— 广州中医药大学
1.1 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之道的理论溯源于两千年 西汉时《黄帝内经》,奠基于周秦时 期,历经数朝沧桑千载和历代医家、 道家、佛家、阴阳家、兵家和儒家等 荟萃于当时数家养生大师,将上工治 未病养生之涵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挖掘论证,渐至形成了完整系统的中 医“治未病”独特的养生理论,至今 对我国卫生医疗、防疫、养生保健、 抗衰老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成为医 学文化领域及全球卫生领域的一颗璀 璨明珠。
李东垣
1.2.2 脾胃是五脏生理活动的中心
藏象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脾脏为藏象学说中的重要脏器, 是肝、心、肺、肾四脏生理活动的中心。鉴于脾脏在五脏及整个人体 中的重要作用,后世医家在脾胃藏象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继内经“阴阳 五行学说”、“脏腑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精气学说”、 “仲景伤寒学”、“温病学说”等之后的有关独个脏器的学说— “脾 胃学说”。
1.2.4 南、北方人体质不同及地域差 异而致病邪易感性及性质不同
就脾胃外感证而言南、北无 差别,皆因夏季炎热,天暑下迫, 雨水较多,地湿蒸腾,暑热极盛, 湿气较重,暑湿相搏,侵入人体 阻于气分,导致暑湿病、湿温病。 就里虚、里实证而言则体现了南、 北差异之处,也充分体现《内经》 中人与天地四时相应的理论。北 方多见脾胃阳虚、寒湿困脾证; 南方多见脾胃阴虚、脾胃湿热证。
1.2 .1 脾胃学说的起源、发展及成熟
“脾胃者仓廪之官、 五味出焉”、“ 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 “ 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脾”,“脾裹血,温五脏。”在《内经》、 《难经》对脾脏论述的基础上,张仲景《金匮要略》提出了“四 季脾旺不受邪”,奠定了脾胃学术思想的基本框架。李东垣是脾 胃理论的集大成者,代表作《脾胃论》奠定了脾胃学说的理论基 础,他认为“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 气,若胃气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元气亦不能充, 而诸病之由生,扶正必先补脾土”,这便是“内伤脾胃,百病由 生”的著名论点,也是“脾胃为后天之本”的体现。他认为内在 的元气是人身最重要的健康因素,元气的产生全在脾胃;如果没 有脾胃虚弱的内在因素,则虽有外邪,也不能侵入人体而发病。 他在治法上重视升补脾胃清阳,成为了“补土派”的创始人。
李中梓与《医宗必读》
③.气机之枢 《素问·六微旨大论》日:“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指五脏六腑、五体七窍、
四肢百骸、经络的生理活动以及气血精津的生成、输布、排泄皆赖气的推动 作用。同时气机的条达通畅亦赖脏腑、气血生理活动的协调运行。气机的升 降出入为生理活动运行的具体体现,故气机运行的趋势、平衡与全身各脏腑 的生理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伤寒论直解》提出“阴阳与水火,位居 上下,而土居其中,上下交合,必由中土。” 五脏与五行相配,脾为己土, 属太阴主升, 胃为戊土,为阳明而主降,皆位居中央,运转四旁,长养四时。 五脏气机升降的活动规律,居上者以降为顺,居下者以升为健,脾胃枢纽以 阴升阳降,运行五脏之气,使五脏气机升降正常,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难经·四难》有云:“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谷味也”。 脾胃为枢,运转四周脏气以共同维持呼吸的吐故纳新活动,可见人体五脏结 构是以脾胃为中心而构成的有机整体,五脏的正常气机共同维持着人体生命 活动。这也是脾胃为“仓禀之本”的体现。
1.2.3 脾胃亏虚,五脏受病
人体是有机的整体,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直接影响着人体的机能 状态,五脏六腑皆秉脾胃之气以生息。因此脾胃发生病变,气血津液生成减少及 其代谢失常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必然影响到其他脏腑的生理功能而引起疾病。体 现如下:
其一,《内经》有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李东垣《脾胃论》“气或乖错, 人何以生?病从脾胃生者四也”。以此为基础,东汉张仲景明确提出“四季脾旺 不受邪”,“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并重点探讨了以脾阳虚为主的 太阴病,制定一系列调治脾的有效方药,如小建中汤、理中汤。至金·李东垣有 “贼邪不能独伤人,诸病从脾胃而生”,“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之说,论述 了正常的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变化不会伤及五脏六腑,只有六气 非时而至,或过而不至,侵袭机体后才会伤人致病,但若形气虚弱,则易招致外 邪,使外邪乘虚入侵而得病,盖因“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反之,若“正气存 内”,即使猝然遇急风暴雨,因脾胃元气不虚,抗病力强,外来之邪亦不能独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