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分配制度和贫富差异
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及对策分析
从我国收入差距现状分析我国贫富差距大的主要原因,谈谈如何缩小贫富差距[论文关键词]贫富差距现象影响原因对策[论文摘要]贫富差距问题是全球许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我国自改革开放后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并日趋严重的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
我们应该针对贫富差距的现状提出相关对策来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
平均主义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居民收人分配差距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中国已由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变成一个贫富差距过大的国家。
一、贫富差距的概念界定了解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的前提是需正确认识贫富差距的概念。
贫富差距是指由于各个社会成员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实际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
它表现为一定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贫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两部分。
[1]前者主要属于经济问题;后者用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科技水平和能力、思想文化修养、知识产权、社会知名度等来表示,通过一定时期各种社会关系诸如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健康状况等的综合反映,主要属于社会问题。
二、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分析改革开放30 年来, 我国居民生活的总体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人民生活日益改善。
但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相关研究表明,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所占收入和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人和消费的份额高达50%),我国已经是世界上40个收入分配基尼系数超过国际警戒线的国家之一。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于1922年提出。
它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数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所以是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
一般来说,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
收入分配改革及措施
收入分配改革及措施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调整取得积极成效。
但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依然存在。
本文在剖析现阶段中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之后,结合未来我国改革的思路及原则,给出了一些建议性的对策。
关键词:贫富差距收入分配二次分配一、现阶段中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1.贫富分化十分严重中国已成全球贫富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数据表明,中国社会贫富差距由改革开放初期的4.5:1扩大到目前的接近13: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1998年的2.52:1,扩大到2022年的3.13:1。
全国收入最高的10%群体和收入最低的10%群体的收入差距,已经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目前的23倍。
2.既得利益群体阻挠改革进程收入分配改革方案难产,最大原因在于它牵涉到了各种利益的博弈。
而在这些利益群体中,收入分配改革利剑所指的以贪腐官员为代表的权贵利益群体、以垄断企业为代表的垄断利益群体和以房地产业、资源行业为代表的地产和资源利益群体这三大公认既得利益群体拥有着巨大的政治活动能量和社会影响力,他们阻挠改革的推进,扭曲公共政策的公平和公正。
3.分配不公危及国家发展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人均GDP已达到5432美元,处于900至11000美元的中等收入阶段的中端。
这表明中国已经到了必须直面和解决分配不公问题,切实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阶段。
事实上,收入分配改革已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整体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中国能否摆脱“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层平飞状态。
二、未来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思路和原则1.基本思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稳定和促进和谐为根本出发点,坚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两个根本性方向,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以“完善市场,转型政府,促进参与,补低、拓中、调高”为基本思路,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健全扩大就业、增加劳动收入的发展环境和制度条件,提高人力资本参与率;规范分配秩序,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贫富差距拉大问题的分析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阶层贫富差距拉大问题的分析
郑 悦
( 锦职 业 技术要 :本文 从 “ 会 结 构 ”入 手 ,分 别介 绍 了布 劳 ( ee l 和 马 克 思对 社 会 结构 的 看 法及 其 所 下的 定 义 ,依 据 “ 社 P trBa u) 变化 ” 这一 线 索分 析 了我 国改 革前 后 的 社会 状 况及 变化 。对 于 改革 以 来社 会 阶层 贫富 差距 拉 大 问题 的分析 ,具体 地 分析 了问题 出现 在什 么地 方 , 社 会 对 贫 富差 距认 知 发 生 的 变化 和这 种 危 险所 表现 的 社会 心 态 、发 生原 因 以及 最终 所 导致 的贫 富 差距 开始 固化 为社 会 结构 。最后 ,论 文指 出 了对 于贫 富 差距 过 大 的 治 理对 策 , 即我 国该 如 何 处 理好 贫 富差 距 过 大 的 问题 , 以利 于社 会 发 展 ,构建 和 谐 社 会 。 关 键 词 :社会 结 构 变化 贫 富差距 和谐 社会
化 ,决 定 社会 成 员 地位 与 利益 差 异 的原 等级 要 素 。第三 ,与 改革
和 制 约 作 用 。 它是 社 会 的 经 济 基 础 ,具 有 将 其 他 社 会 领 域 结 合 为 一 个 有 机 整 体 的 作 用 。 其 余 的 部 分 是 在 经 济基 础上 建立 起 来 的 上 层 建 筑 ,包 括 政 治 法 律 制 度 以及 各 种 意识 形 态 。 上层 建 筑 领 域 的各 部 分 ,具 有相 对 独 立 性 和 稳 定 性 ,并 对 社 会 经济 具 有 能 动 的 反 作 用 ,直 接 或 间 接 地 影 响 社 会 经 济 结 构 。狭 义 的社 会 结 构 指 由社 会 分 化 产生 的各 主 要 的 社 会 地位 群体 之 间 相 互联 系 的 基 本 状 态 。这 类 地 位 的 群 体 主 要 有 : 阶级 、 阶层 、种 族 、职 业 群 体 、宗 教 团体 等 。在 阶 级社 会 中 ,阶 级 结 构 是 理 解 其 他 群 体 的 地 位 和作 用 的基 础 ,阶 级 关 系 决 定 着 整 体 社 会 和 各个 社 会 群 体 的发 展 方 向 。
我国收入差距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分配制度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是目前我国社会比较突出,并引起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
从改革开放之初的绝对平均主义到注重效率、适当拉开差距、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到现在部分社会成员差距过大这样一个过程的转变,使我们认识到,绝对平均不利于提高效率,而收入差距过大,将影响社会公平,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当今天社会上出现个人收入差距过大,可能影响社会安定的时候,就必须对这个问题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一、目前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与不合理现象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总体上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分配制度坚持市场取向,不同收入群体的分布基本反映出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调节的作用。
科技含量高的行业和新兴产业、脑力劳动者、技术密集领域的劳动者以及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劳动者的收入正在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提高,城镇居民的收入分配有力地支持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城乡居民收入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应看到转型期急剧变动的社会结构及尚存欠缺的调节机制,使收入分配差距呈“全范围、多层次”扩大之势。
目前中国个人收入差距不合理表现在:(一)不同群体收入差距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及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过大。
其中行业间收入差距与不同群体问差距过大情况呈加速化倾向。
普通职工,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以及私营企业的职工和农民工的劳动报酬不仅过低,而且增长慢,过大的收入差距,甚至使“平均工资”指标难以反映普通职工真实的收入增长情况。
更值得关注的是,收入扩大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加速,至今仍呈逐年扩大之势。
(二)劳动报酬分配太少资本分配太多、劳动分配太少,导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偏移。
据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社会发展研究室介绍,2003年中国劳动分配率(劳动报酬占CDP比重)为57.6%,2005年则降为41.4%,两年之内下降16个百分点。
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收入差距与改革思考
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收入差距与改革思考一、概述收入分配制度作为国家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演变和改革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收入差距的现状以及改革的思考进行探讨。
回顾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历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期的高度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转变。
这一演变过程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实行了按劳分配的原则,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提出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方式为补充的分配格局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强调了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第四阶段是近年来,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强对分配结果的监管,提出新的发展理念,共享发展成果。
分析中国收入差距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但同时也导致了收入差距的扩大。
基尼系数作为衡量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近年来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造成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劳动力供需不平衡、行业垄断、个人禀赋差异、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
对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进行思考。
改革的目标是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整顿收入分配秩序,强化税收调节等。
同时,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研究背景与意义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性: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近年来,中国的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
基尼系数长期处于国际警戒线以上,这不仅影响了社会的公平与稳定,也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试析当前我国分配领域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试析当前我国分配领域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分析论文关键词:分配领域问题危害性分析对策分析论文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成效显著。
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分配领域也出现了贫富悬殊不断拉大、分配秋序混乱、分配不公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事关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克服分配领域中的问题要从完善分配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规范收入分配秋序、变革户籍制度、打破行业垄断、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等方面着手。
收人分配乃民生之本,事关全国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的分配制度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并取得不小成就。
从1978年到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从343元增加到15781元,职工平均工资从615元增加到2922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从134元增加到4760 元。
同时,我们必须看到,虽然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取得重大成就,但囿于特定的国情,我国分配领域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
其中的一些问题还比较突出,甚至出现不断加剧的态势。
在《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温家宝总理指出:“当前,收人分配问题己经到了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时候。
如果收人差距继续扩大,必将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探索解决我国分配领域出现的问题,寻找改善收人分配的路径有着深刻的意义。
一、当前我国分配领域出现的突出问题当前,改革己进人攻坚阶段,各种利益矛盾日益暴露出来。
这些深层次的矛盾反映在分配领域,使得分配领域的问题更为突出。
(一)贫富差距不断拉大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基尼系数已从改革初期的0. 26上升到2007年的。
.48,近两年还不断上升,实际已超过了 0. 50[3[收人最高的10%群体与收人最低的10%群体的收人差距,从1988年的7. 3倍上升到2007年的23倍;贫富悬殊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4:. 5,1上升到现在的12. 66:1从分类上看,城乡居民人均收人水平比已由1978年的2. 27, 1扩大到2008年的3. 31,1 o Cs71s目前,我们城乡居民收人差距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区域差距不断扩大,2008年最高收人省与最低收人省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15706元,收人之比为2. 4:1; Cs7as行业之间职工工资差距也很明显,2008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为证券业,平均工资为167995元,y7iaz最低的为农业,平均工资为11172元,Ci7i4o最高的与最低的相差15倍左右;群体收人差距更是进一步扩大,上市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的收人差距在18倍左右,国有企业高管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差128倍。
当前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的现状及原因浅析
当前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的现状及原因浅析
贫富差距是指贫困人口和富裕人口之间的差距。
当前,中国的贫富差距问题日趋严重。
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有不少人变得富有,但另一方面,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口生
活在贫困中,甚至无法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
目前,中国的贫富差距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中国的城乡差距是扩大贫富差距的重要因素。
由于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
相较于农村地区,城市居民的收入普遍较高,社会保障体系也健全。
而农村地区由于国家
的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建设,很多农民外出务工,因艰苦的工作条件和缺乏社会保障,收
入低且不稳定,很难逃离贫困。
其次,收入分配制度不够公平,也是造成贫富差距的原因之一。
富裕人群能够获取更
大的收益,而贫困人群则因为基础教育、医疗和住房危机等原因无法享受到这些福利。
此外,国家税收政策过于宽松,在富裕人群中缺乏积极的社会责任感的情况下,很多无良富
人少交税、少扶助贫困人群,更进一步加剧了贫富差距。
最后,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和经济领域的腐败现象成为了贫富差距的重要因素。
当财
富分配被扭曲时,贫困人群缺乏公平的竞争环境和机会,难以逃脱贫困。
同时,腐败也使
得政治和经济的发展无法顺畅进行,这加剧了贫困人群的困境。
综上所述,中国的贫富差距问题与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制度决策和腐败现象等多方面
因素密不可分。
要解决这一问题,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加强透明的政治和经济管理,
构建更加公平、稳定的社会安全网,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基本福利和机会,逐步缩小
贫富差距。
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首先,国家财政收入的分配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通
过税收、国债、经营收入等各种途径获得财政收入,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
和方式进行分配。
这种分配主要包括中央和地方的分配、行政职权范围内
的分配、转移支付等。
特别是中央和地方的分配,通过中央与地方财政的
纵向和横向调剂,实现经济发展的均衡和社会公平的要求。
最后,贫富差距的分配是我国分配制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我国
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地位,贫富差距是普遍存在的。
为了实现社会公平和各
阶层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我国采取了多种措施,如税收调节、社会保障、扶贫政策等,来减少贫富差距。
近年来,我国提出了共同富裕的目标,并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对农村地区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扶持力度,以
缩小贫富差距,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
总之,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财政、经济、
劳动和社会福利等多个方面。
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各个领域的综合政策,我国正致力于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的分配制度,促进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全体人民的福祉。
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现状及调整政策
随着我国经济 的高速增长 , 重的贫 富差距 问题也 出现 了。 差距的扩大就成 了必然的后果 。 严 目前 中 国已 成 为世 界 上 贫 富差 距 最 大 的 国家 之 一 。中 国 国 家 统 3二 元 经 济结 构 的 存在 。 .
正是 在 这 种 情 况 下 , 部分 人 就 一 “ 革 ” 后 , 国人 民迎 来 了祖 国 的春 天 , 小 平 实施 了改 场 经 济 的弱 点 时 常 出 来搞 破 坏 。 文 过 中 邓 投机钻 营, 非法 、 违法经营和权力资本化 , 得到很多非法收入。 像 革开放 的政策 , 其中一条理论就是“ 鼓励一部分 地区 、 一部分人 有 的人 囤积 货 物 , 到货 物 稀 缺 时抬 高物 价 倒 卖 , 而从 中牟 取 暴 从 先富起来 。 富带动后富 , 先 最终实现共 同富裕 ” 这一政 策一开始 。
发 展让 全 世 界 为 之震 惊 。东 部 沿 海 地 区 的开 放 让 东 部 地 区 的经
5社 会 保 障 制 度 不 完善 。 .
合理 的税收制度能有效缓解贫 富差距 问题 , 同样 , 完善 的社
济迅速发展。但是 , 这一政策没有得到完整 的实施 , 东部地 区富 会保障制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 贫富差距 问题 。税 收是通过 取 高收入人群 的收入来 调节贫富差距 , 社会保 障制度则是通 起来 了 , 没 有 能 够 带 动 西 部 地 区 的 发 展 , 些 地 区富 裕 起 来 的 “ ” 却 某 过 “ 给低收人人群一定的资金来 帮助他们 的 日常生活来调节 发” 人们也没有去带 动其他地 区的人 民实现共 同富裕 ,最终拉大 了
地方保护 主义等等 , 这些都造成不合理 实施就 引来 了诸多人群 的关注 ,也调动 了相 当一部分人 的创业 利。有 的出现官商结合 、 的贫富分化 , 造成社会贫富差距的悬殊 。 积极性 。因此 , 这一政策让 中国的经济快速复苏 , 并且得到迅速 发展。 像南方几个经济特区的飞速发展 , 特别是“ 一夜城” 深圳 的
改革开放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改革开放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历史地位改革开放是现代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之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逐渐崛起的历史性转变。
因此,改革开放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首先,改革开放是我国由封闭半封闭走向开放的标志性事件。
改革开放之前的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制度等方面存在着嚴重的落后和不足。
以经济领域为例,计划经济的实施使得市场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商品供需矛盾严重,导致大量浪费和资源的低效使用。
因此,改革开放打破了封闭状态,以市场为导向,使得资源得到了充分的配置,市场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其次,改革开放也催生了新的社会变革。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大,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都比较低下。
改革开放后,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的社会结构、生产方式、文化风貌以及社会制度等等都得到了极大的变化和提升。
同时,在经济发展中,政府也加强对社会公平、正义、民主等方面的监管,保护了广大老百姓的权利。
其次,改革开放还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以家庭责任制和土地流转为核心逐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改革,使得农村的生产关系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和协调。
与此同时,改革开放时期的国际政治环境和技术环境十分有利,国际市场的开放使得我国的对外贸易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科技与教育的大力推进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不断加强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不断拓展国际影响力和地位,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因此,改革开放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改革开放也为我国文化发展和自信心的提升做出了重大贡献。
改革开放后,我国文化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现象和变革,文化的多元化、自由化、国际化的发展也得到了极大的推动。
同时,改革开放促进了科研文教、人才培养和创新发展,社会思想文化真正得到了开放与融合。
改革开放还加强了我国的对外文化交流,使得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
浅谈我国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与贫富差距
浅谈我国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与贫富差距1、我国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我国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是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方式。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缩小贫富差距,保持社会稳定。
(1)、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按劳分配是,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
(2)、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不能作为唯一的分配形式,而只能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分配方式,同时还必然存在多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方式。
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并不是以限制或否定其他分配方式为条件。
只有发展其他分配方式,才能更好地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形式将会变得更加复杂多样。
面对贫富差距,要完善国家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国家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分配总量的调控,即通过规范和完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机制,正确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是分配结构的调控,即通过各种调节手段,调节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
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整顿不合理收入,对凭借行业垄断和某些特殊条件获得个人额外收入的,必须纠正。
调节过高收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开征遗产税等新税种。
规范收入分配,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防止两极分化。
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改革开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改革开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1000字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节点,它推动了中国的发展。
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收入分配不平衡、资源环境压力、社会信任缺失等。
下面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收入分配不平衡问题:在改革开放以来的近40年中,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
但是,这些发展并没有给全体人民带来同等的利益,出现了收入分配不平衡的情况。
城乡之间的差距、贫富之间的差距都在不断扩大,大量的贫富差距给社会带来一定的压力。
解决方案:政府应该加强对收入分配的管制,从收入来源、税收、政策等多个方面入手,增加工人、农民、公务员等不同阶层的收入,缩小收入差距。
二、资源环境压力问题: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环境问题十分严重。
许多河流、湖泊受到污染,大量森林被砍伐,空气质量下降,导致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解决方案:政府应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加强环境执法,惩罚破坏环境的企业和个人。
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同时,加强环境监测技术,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染问题。
三、社会信任缺失问题: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一些不良事件,社会信任度较低,人们之间的信任度下降,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解决方案:政府应该加强社会信任建设,相关部门应该更加注重公正、公平、公开的处理事件,做好舆论工作,增强社会信任。
政府和企业也应该加强社会责任意识,推动社会责任的实践,提高公众对企业和政府的信任度。
总之,改革开放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因此,治理也需要多方面的参与和综合的解决方案。
政府应该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采取优化政策、加强监管、推进技术进步等措施,努力打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现有的中国分配制度下,对个人收入贫富差距现象的分析
目前我国是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社会是追求人民当家做主,消灭阶级,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但是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不是很高,相对于资本主义社会还有些差距,收入的提高于国民生产总值息息相关,在共同富裕的政策指导下,国家允许一部分的地区先富,再以这些地方起到带头作用,先富带动后富,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地区之间收入出现差距,但是在我国政策"三步走"的指导下,我过在21世纪50年带要实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所以现在国家开始实行"西部大开发"政策,目的就是要缩小东西的收入差距,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我过实行按劳分配,多种分配制度共存的制度,实质还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所以这之间也会存在这一定的差距,毕竟我国现在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可以说生产力的不高,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我国会存在收入差距的现象,解决的办法就是提高生产力和国民生产总值,这就需要我们去奋斗了!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扩大,尤其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过大。
这些问题,已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形成原因、带来的影响及解决问题的对策等在理论和对策上作了许多有见地的分析和研究。
本文试对此类问题作一较全面的梳理。
一、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分析(一)从总体上看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学术理论界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总体描述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是五等分法;二是基尼系数法。
五等分法是将所要分析的居民按收入的高低依次排序分成五等份组,用20%的最高收入家庭与20%的最低收入家庭之比的倍数来说明总体收入差距程度。
五等分法又称收入不良指数。
这种测量收入分配公平与否的方式,目前在欧美国家中比较流行,我国也常采用。
最高档收入占全部国民财富比重越大,说明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均等,反之,收入分配差距越小,收入分配越均等。
根据曾国安的统计来观察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最高收入组、次高收入组、中间收入组、较低收入组和最低收入组居民的收入分别占居民总收入的47%、22%、15%、10%和6%。
对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现状原因分析
对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现状原因分析打开文本图片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开始逐步摆脱平均主义,收入分配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居民收入差距开始拉大。
适当拉大收入差距是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但近些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拉大,分配格局严重失衡,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收入分配问题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一、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差距现状从我国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同时,由基尼系数反应出来的居民收入差距,总的来说呈现一种上升的趋势。
2022年,我国的基尼系数已接近0.5,这充分说明我国的贫富差距问题已经相当严峻。
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现状如下:(一)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直存在于我国的经济生活中。
据统计,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2.0,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199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2,1995年为2.71,2000年为2.79。
然而近几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比一直保持在3.3以上,并未有缩小的迹象(如表1)。
据国家统计局的抽样统计,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财产性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的8.9倍,城镇居民人均储蓄存款相当于农村居民人均储蓄存款的20倍。
同时,由于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并没有涵盖城镇居民所享有的各种补贴,如果把城镇居民享有的住房、公费医疗补贴和实物收入考虑进去,再考虑到城乡公共设施、社会福利方面的差异,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比现有数据所反应的收入差距会更大。
(二)不同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我国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主要反应在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差距的扩大上。
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来看,2022年东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967元,中部地区为9902元,西部地区为9728元,东部地区比中部地区高5065元,比西部地区高5239元;2022年东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974元,中部地区为11634元,西部地区为11309元,东部地区比中部地区高5340元,比西部地区高5665元。
关于改革开放三十年贫富差距问题的几点思考
89 元 , 79 比上年 同期加快 2个百分点 , 农民人 均现金收入为 26 元 , 72 比 富 , 清算富人 , 结果是回到从 前, 起受 穷。有 必要把 “ 一 仇富 ” 的对 象搞
2 0 年第三季度增速降低 0 1 百分点。城 镇居 民增收速度 加快 , 05 .个 而
清楚 。人们 “ ” , 仇 的 一是 “ 权贵 资本 ” 包括利 用公权 利搞腐 败的贪 官 ,
差距拉大 5 5元。 4
3 行 业 之 间收 入 差 距 扩 大 、
3 要 关注 社 会 弱 势 群 体 , 不 能 搞 新 的 平 均 主 义 、 但
处理好收入分配关系 , 协调 收入分 配的过 大差距 , 实现 贫富和 谐,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 入, 出现 了行业 间发展 不平衡 的 问题 。有 关键是要解决好社会弱势阶层的过低收入和贫 困状 况。但绝不能搞新 些行业 因占有较多国有投 资和占据垄 断地位 而获得较 大的 利益 , 工 的平均主义 , 职 特别是不能 劫富济贫 。我们要扶贫 , 但不能养穷 。除对 疾病所致的特困者国家和社会应该给予 特别的救济 ; 对一 收入较高 , : 如 电力 、 铁路 、 交通、 通讯 、 金融保险 、 商税务等 , 工 而一 些竞 那些因灾难 、
距” 冷静 看待“ , 贫富和谐” 要 通过改革加快缩小贫富差距 的步伐 。1 不断完善权 力的制约机制 ; 、 , 、 2 进一 步完善 相关的调控政 策 ;、 续推动 3继 垄断性行 业的收入分 配改革 ;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 系, 4、 维护低收入“ 弱势群体” 合法权 益 ;、 智处理好 贫富阶层 的关系, 5理 保持持 久的改革动
20 年 2 07 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06 中国居民收入 分配年度 报 入者收入水平 , ( 0年 2 逐步形成高收入者和低 收入者占少数 、 中等收入者占多 告》 报告显示 , 0 , 2 5年各 地区 的 乡差 距 比上一 年扩 大 50元 以 数的“ 0 城 0 两头/ , J 中间大 、 的分配格局 , 就是合理限度的体现。 上, 全国农村居 民人均收入不到城镇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13 国家 /。 统计局 20 06年 l 0月 1 9日发布 的(06 前三季度 我国国民经济保 持 ( 0年 2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历史演变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历史演变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历史演变收入分配制度是指社会上各种收入来源的分配原则和方式。
在我国,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改革和发展,收入分配制度也随之不断调整和完善。
经过长达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已经从最初的完全计划经济到现在的市场经济,不断地进步和壮大。
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计划经济时期的收入分配制度,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时期的收入分配制度,第三阶段是新时代的收入分配制度。
以下将从历史演变的角度来分别介绍这三个阶段的特点和发展。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收入分配制度(1949-1978)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计划经济的实现,社会财富的分配方式发生了彻底的变革。
在这一时期,我国实行的是“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分配制度。
具体来说,就是将全社会的收入划分为国家和集体两部分,国家部分主要用于国家财政收入和国务支出,而集体部分用于农村和城市的发展。
在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的政策,让农民自主经营土地和拥有个人积蓄,使得农村的过程生产得到空前的发展;而在城市,实行了“事业单位”和公共部门的工资制度,是工人阶级能够获得稳定收入的一个关键因素。
不过,计划经济时期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福利低下、贫富差距大、少数特权阶层存在等问题,这些问题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和改善。
二、改革开放时期的收入分配制度(1978-2012)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出现了快速的发展和壮大,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进一步深化了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在这一时期,我国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收入分配制度,如市场化、国家调节、民间自发等。
在农村,实行了“土地承包”政策和农民集体经济,让农民从集体转向了家庭经营,实现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城市,实行“人力资本”理论,促进了教育、技能和经验的价值升值,也使得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上升。
但是,改革开放时期的收入分配制度模式也受到了贫富差距扩大、特权阶层等问题的困扰。
论中国改革开放后贫富差距
三、 中国贫富差距应对方向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会思想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公 平”、“均贫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贫富差距已经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所以应采取相关措施 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
一、 改革开放后中国贫富差距的历史演化
从基尼系数来看,中国居民的基尼系数,在改革开放初期为 0.20 左右,处于很低的水平。2015 年 1 月 20 日,国家统计局局 长马建堂公布中国 2014 年基尼系数为 0.47,超出了 0.3-0.4 国 际公认的中等贫富差距程度,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通过计算、分析我国 1982 年至 2014 年的基尼系数得出, 1982 年至 1999 年期间,我国基尼系数在 0.2-0.4 区间整体上升 运行,从 2000 年的 0.4025 开始,我国基尼系数在 0.4 国际警戒 线以上运行,且不断创出新高,直到 2009 年达到新中国历史最高 水平 0.5376 后开始逐年下降,但至今仍处于高位运行。
(二)继续推动国家战略性区域发展规划实施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新一轮经济不断向沿海地区集中,这 进一步扩大了我国的区域贫富差异。2000 年,国家为把东部沿海 地区剩余的经济发展能力,转移到西部地区用以提高西部的经济和 社会发展水平,制定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虽然东西部人均生产总值 差距逐年扩大,但扩大的幅度逐年减少。目前的情况是,中西部地 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连续近 10 年快于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 (据 2015 年《社会蓝皮书》)
二、 改革开放后中国贫富差距的困境
众所周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但收入分配不公造成的日益严重的 贫富差距现象也不容忽视。收入分配存在差距,这是市场经济发展 的必然,适度的收入分配差距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促进社会 竞争、提高生产效率。而收入差距的过度拉大会导致贫富阶层的对 立,造成百姓对改革的目的产生怀疑,社会不满情绪也会增加,降 低改革公信力,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妨碍了整个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当前我国的贫富差距问题
1995年期间人均收入实际增长率分别是81.9%、
78.9%和64.7%,而同期甘肃仅为0.6%。
20世纪80年代中期,行业间收入差距开始显现,
行 到90年代中期最高行业人均收入与最低行业之比为
业 2.23∶1,2000年又上升到2.63∶1。
间 的
一些垄断行业、新兴产业部门,金融、烟草、 电信、电力部门收入增长很快,各种奖金,福利很 多,而一些传统部门如冶金、煤炭、纺织等行业的
洛
伦
斯
曲
线
与
基尼系数
基
=A / A+B
尼
系
数
超 过
从总体上看,我国目前的基尼系数已达0.458。 按国际上通用的标准,我国的贫富差距已经超过国 际公认的警戒线。
警
戒 线
0.3以下为最佳的平均状 态(Best);
0.3~0.4为(Normal)
正常状态;
0.4以上进入警戒状态
(Warn);
达到0.6则属社会动乱随
(四)健全合理的税收制度
税收在调整社会收入方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功能: 政府通过税收可以获得必要的公益性的资金,用来维 持生活处境不利的社会成员如低收入者和无收入者的基 本生计和用来提升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和发展能力; 通过所得税、遗产税等税种的征收,可以适当地减少
高收入者过多的收入和财产,以 有效地调整或是缓解社会过于悬 殊的贫富差距,保证社会必要的 整合性和稳定性。
阶 收入增长,2002年一季度的统计表明,20%的高
层 收入者的收入占总收入的46.2%,20%的低收入
收 者的收入占总收入的6%,高低收入差距为7.66倍。
入 差
目前高收入阶层和职业主要包括:影视歌星、 体育明显、时装模特、个 体私营业主、外企中的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贫富差距成因浅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贫富差距成因浅析作者:汪淼刘永涛来源:《商情》2011年第07期[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居民贫富差距逐步扩大、地区发展日益不平衡,这已成为当前我国人民内部矛盾的突出表现。
本文主要运用统计方法、定性分析方法探究贫富差距的成因。
[关键词]贫富差距收入分配成因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贫富差距的矛盾总是存在的。
一般而言,贫富差距指不同的社会成员之间,由于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地位和环境的不同,导致拥有社会财富多少之间的差距。
一、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经过30年的改革与发展,人们整体收入水平的得到显著提高的同时,收入差距逐步加大,主要体现在个人收入差距、城乡生活差距和地区经济发展差距。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有关部门的公布数据,主要表现如下:1.基尼指数变化。
例如,中国的基尼指数2000年为0.417,2009年为0.465,均超过了国际0.4的警戒线。
2.城乡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
1978年至2006年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由57.5%下降到35.8%,消费结构已向住房、家用汽车为主导的高价值、享受型商品转化。
虽然恩格尔系数由67.7%下降到43.0%,但仍比城镇高7.2个百分点。
反映出城乡家庭不同的消费层次以及生活质量方面的巨大差异。
3.收入差距。
近年来,我国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向财富占有差距转变。
仅以财富的金融资产占有量为例,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表明,在城市,截止1999年6月末,拥有金融资产量最多的20%城市家庭所拥有的金融资产量占全部金融资产量的55.4%,户均拥有金融资产146615元,而最低20%家庭仅拥有全部金融资产的1.5%,户均4298元,高低之比竟约达34:l。
4.地区和行业差距。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地区差距问题由来已久。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的经济都得到了迅速提高,但地区差距日益扩大,尤其是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明显。
1978年,东部人均纯收入是西部人均纯收入的1.86倍,2008年则扩大到2.39倍;中、西部之比则由1978年的1.56倍拉大到2.05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分配制度和贫富差异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的发展,由于分配政策上的失误,按劳分配在我国运行的传统的分配模式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第一,工资与工分形式的简单化,导致平均主义和“大锅饭”。
就按劳分配实现手段来说,因无法正确衡量每个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劳动量及对产品生产的贡献,因而无法完全地体现按劳分配原则,操作上只能由中央制定分配的方针政策,并制定全国所有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统一的工资标准和等级制度,规定统一的工资形式、调整时间及调资比例。
不论在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以及农村,分配政策滋长了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没有真正体现按劳分配原则,严重挫伤了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
第二,按劳分配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理论上即使有一标准,实践起来也不容易操作,并且成本也很高。
我国实际的操作只是在作为劳动者联合体的一个层次一企业或事业单位的范围内按同一的标准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原则,而不同行业之间、不同质的劳动却难以进行横向比较。
这样,劳动者的劳动就很难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还必须迂回曲折的经过商品交换才能转化成社会劳动。
因而在当时计划经济条件下,很难实行按劳分配。
第三,在操作上,通过等级制实现按劳分配,权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和决定着人们的收入水平。
一个企业或行政单位谁该涨级,谁不该涨级,在实际操作上是扯不清的事情。
在具体调级过程中,大都按资排辈、按工龄筛选,基本上是利益均沾、轮流坐庄。
基本不可能
按照劳动的优劣、劳动成果的多少进行调级。
有的甚至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领导说了算,即由权力来决定分配。
而这种操作办法导致了以权谋私、官僚主义、家长作风的产生,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社会影响。
第四,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倾向,影响人们的劳动积极性,致使生产效率低下。
特别是在“文革”期间,由于“左”的思想影响,本来平均主义已经极其严重,但按劳分配原则又被当作资产阶级法权遭到批判,计件工资、奖金、物质刺激都被当作资本主义的东西遭到冲击和否定。
劳动者的超额劳动得不到补偿,报酬没有与劳动直接相关的实现形式,压抑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导致整个国民经济效率低下。
目前,理论界关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的讨论很多,一种观点认为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是两个问题,不能混淆,进而按生产要素分配也好,按劳分配也好,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无关,换句话说,他们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并没有给按劳分配或者按生产要素分配提供任何理论的支撑。
不可否认,改革开放20多年来,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确实也出现了一些相当严重的问题。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社会分配不公,社会收人和贫富差距拉大加剧。
合理性方面而言,适度、有序的贫富差距是党的富民政镱和迈向共同富裕的最具实际意义的一步,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
这种合理性的因素,由此而引发的正效应是巨大的:一是它是对平均主义分配原则的彻底否定,既体现了分配制度改革所要遵循的效率优先、兼顾公
平的原则,也符合“部分先富”的政策。
二是它可以激励人们勤恳劳动、尽心经营、积极创造、踊跃投资。
同时能刺激人们追求财富、渴望富裕的欲望和动力,充分发掘人们创造财富的潜能。
从而有益于个人、也有益于社会。
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是它将促进效率的提高、生产力的发展、人均收人水平的提高,社会公平的实现也会获得坚实的基础,这实际上是达到共同富裕的有力杠杆。
从不合理性方面而言,主要是贫富分化中存在着致富手段、致富领域、致
富程度的不合理性,因而引发了不容忽视的负效应:一是通过非正常渠道的暴富行为直接导致了社会分配秩序的混乱,并给那些不择手段谋取财富者以仿效的榜样,助长不法者私欲恶性膨胀,由此出现拜金主义逆流。
二是利用不法手段攫取财富的致富者,利用手中的巨额财富,为了某种目的贿赂、腐蚀党和政府的干部,或是用于腐化糜烂的生活享受,助长了赌博、嫖娼等腐败现象的蔓延、扩展,便整个民族精神颓废,各种经济刑事犯罪率上升,国家凝聚力减弱。
三是违法经营或非法致富导致分配领域的严重不公,使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萌发了一种强烈的被剥夺感和不满情绪,导致社会性的价值取向失衡,给社会发展埋下了不稳定的因素。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
但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日益高涨,以知识和信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必然朝着更深更广的领域拓展,能否在知识、技术和信息领域抢占制高点己经成为竞争的焦点。
许多国家都把创造和运用知识、技术与信息放在十分显赫的地位,以保持或争夺在高科技领域的优势,强化自己的
经济社会实力。
如今,无论是生产的自动控制还是金融信贷,无论是企业经营、市场分析还是国家政策法规的制订和监控,无论是重大疾病防治还是生命科学、生物工程的开发利用,无论是地球资源的深度开发还是宇宙空间的资源利用,等等,都无不显示出新科技、新知识的巨大能量和效益。
从历史的角度考察经典社会主义、传统社会主义和现代社会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分配理论及实践的发展过程,对我国分配领域的调整和改革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本质不仅体现了按贡献分配原则,也具有形式上平等而事实上不平等的基本特征,而且肯定劳动力要素的个人所有权。
这样既可以使各种生产要素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大大提高我国市场经济的效率,又能够保证我国市场经济的公平性,不至于使收入差距过分悬殊。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以及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共同决定了必须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配制度。
而且只有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才能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竟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才能早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按“知”分配必然成为未来分配方式的发展趋势。
按“知”分配其本质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使知识贡献与收入分配明确地结合起来;它是建立在现代知识分工基础之上,以知识(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开发和使用为最重要因素,
并以此衡定其所创造财富大小的一种新型分配方式。
总之,当代人类社会的发展显示出知识与经济的同一化、复合化新趋势,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按“知”分配必然成为未来分配方式的发展趋势。
按“知”分配其本质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使知识贡献与收入分配明确地结合起来;它是建立在现代知识分工基础之上,以知识(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开发和使用为最重要因素,并以此衡定其所创造财富大小的一种新型分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