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与贫富差距(晋利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1:基尼系数与收入差距关系一览表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城镇基尼系数为 0.16左右,农村为0.22左右。改革开放以来, 居民总体收入差别沿假定的“倒U曲线”前 半段呈“阶梯形”上升。
资料来源:陈宗胜,《再论改革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
中国的“基尼系数”在1994年就翻过了 “警戒线”,达到了0.434,1998年达到 了0.456,1999年达到了0.457,2000年 达到了0.458,2001年达到了0.459,每 年几乎以0.1%的速度在递增。
2002
2006
-0.2
制造业
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供应业
教育业
图2 有代表性的三类行业年度平均工资与全国平均工资差率的变动趋势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历年)数据整理所得
➢垄断性行业与竞争性行业收入差距 ➢企业内部高管与普通职工的差距
(三)居民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
1、市场机制的作用。市场取向的经 济体制改革是贫富差距扩大的直接 原因。
第三节 谁动了我的蛋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与贫富差距问题
教学设计与构思
本节是依据第八章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分配制度》的大纲与主要内容而设计 的。首先让同学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 配制度在理论上有一个完整、清楚的认识与 理解。然后以专题的形式,运用所学的收入 分配理论去分析当前我国贫富差距这一现实 热点问题,理论联系实际,以帮助同学们学 以致用,提高分析与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教学大纲与计划:
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三、贫富差距问题专题研究
教学计划:3课时
邻居
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在一片天空下
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如何认识按劳分配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 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非公有制经济中 不存在按劳分配。
二是按劳分配的客观性在于所有制的性质、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 决定的,在这些既定的条件下,只能实行 按劳分配为主体,而不能是其他的分配方 式。
三是要充分认识现阶段按劳分配的特点:
1)按劳分配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社会。只能在 企业范围内进行按劳分配。
2)按劳分配的“劳”是被市场承认的劳动量,而 不是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量。
利息;实物资本所有者—租金。
(3)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参与 分配。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 等参与分配。
三、贫富差距问题专题研究
(一)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对共富的正确理解
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
完全平均 同等速度
先富的前提条件
诚实劳动、合法经营 提倡先富帮助和带动后富 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悬殊
从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出发,在 处理“先富”与“共富”关系上,在不 同的时期也应该有不同的重点。邓小平 指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 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 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 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 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时候, 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 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是沿海也要服从 这个大局。”
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从上世纪80年 代起参与了4次大型居民收入调查。他指出,收入最高10%人群 和收入最低10%人群的收入差距,已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
2007年的23倍。
0.6
0.5
0.4
0.3
0.2
0.1
0.0 1978
-0.1
1982
1986
Baidu Nhomakorabea
1990
1994
1998
A:洛伦茨曲线与收入分
收入分配绝对 均等曲线
配绝对均等曲线围成的面
Y
积 (0~1)。
B:洛伦茨曲线与绝对 不均等曲线围成的面积
(0~1)。
洛伦茨 曲线
O
C
基尼系数=———A —A+ —B —
基尼 系数
<0.2
0.2~ 0.3~ 0.4~ 0.3 0.4 0.5
>0.5
收入 高度 相对 比较 差距 两极 差距 平均 平均 合理 过大 分化
➢ 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的思想,就是处理“先
富”与“共富”关系的基本指导原则。
(二)我国居民贫富差距的衡量与现状
1.我国居民贫富差距的衡量
• 财富的集中程度: 据世界银行报告,在中 国是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的财富, 财富集中度甚至已经远远超过了美国。
• 基尼系数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 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 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3)按劳分配是通过价值形式来实现的,而不是实 物形式。因而市场价格的波动,也会影响到按 劳分配的实现程度。
4)现阶段按劳分配的特点要把握好: 一是范围, 二是衡量标准,三是形式问题。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 (1)这是由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2)各种生产要素同劳动一起,都是物质财
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在0.24到0.36之 间,美国偏高,为0.4。据专家估算,中国 大陆基尼系数2010年已超过0.5,已跨入 收入差距悬殊行列,财富分配非常不均。
2.贫富差距的现状
下面援引新华社和中国经济网2010年5月10日的文章: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中国劳动学会薪 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认为,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正呈现全 范围多层次的扩大趋势。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3.3倍, 国际上最高在2倍左右;行业之间职工工资差距也很明显,最高 的与最低的相差15倍左右;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也在迅速拉 大,上市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的收入差距在18倍左右,国有企 业高管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差128倍。
2、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是城乡收入 差距存在的基本原因。
3、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客观上 导致了居民贫富差距的扩大。
4、历史和自然等原因是地区收入差 距扩大不可忽视的因素。
富和使用价值的源泉,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 的因素。这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原则的。 (3)“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基本理论依据, 同劳动价值论并不矛盾 。
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类型
(1)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主要是个体劳动者和被雇佣于非公有制 经济的雇佣劳动者。
(2) 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 配:资本所有者—利润;生产要素所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