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重点精华总结_全
生理学学习重点笔记总结
生理学学习重点笔记总结1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可兴奋细胞兴奋的标志是产生动作电位,因此兴奋的传导实质上是动作电位向周围传播。
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方式传导,直径大的细胞电阻较小传导速度快。
有髓鞘的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以跳跃式传导,因而比无髓鞘纤维传导快。
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是“全或无”式的,动作电位的幅度不因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
2神经在细胞间的传递特点是①单向传递;②传递延搁;③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
4.肌细胞的收缩功能:⑴兴奋收缩耦联过程①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处;②三联管的信息传递;③纵管系统对钙离子的贮存、释放和再聚积。
⑵肌肉收缩过程:肌细胞膜兴奋传导到终末池终末池钙离子释放肌浆钙离子浓度增高钙离子与肌钙蛋白结合肌钙蛋白变构原肌凝蛋白变构肌球蛋白横桥头与肌动蛋白结合横桥头ATP酶激活分解ATP 横桥扭动细肌丝向粗肌丝滑行肌小节缩短。
⑶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因素:①前负荷:在最适前负荷时产生最大张力,达到最适前负荷后再增加负荷或增加初长度,肌肉收缩力降低;②后负荷:是肌肉开始缩短后所遇到的负荷。
后负荷与肌肉缩短速度呈反变关系;③肌肉收缩力,即肌肉内部机能状态。
(三)血液1. 血浆的理化性质中主要考查血浆渗透压,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各自形成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各有什么作用,发生变动时会引起哪些反应,哪些原因会引起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尤其要和泌尿系统联系。
血浆渗透压大小取决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而与溶质的分子量、半径等特性无关。
由于血浆中晶体溶质数目远远大于胶体数目,所以血浆渗透压主要由晶体渗透压构成。
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蛋白质分子构成,其中,血浆白蛋白分子量较小,数目较多,决定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大小。
渗透压的作用:晶体渗透压的作用是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胶体渗透压的作用是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
2. 红细胞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并缓冲体内的酸碱物质。
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的考查主要记住血沉的增加是由红细胞叠连形成,而这种叠连和红细胞本身没有关系,主要是和血浆的成分有关,血浆白蛋白通过抑制叠连而使血沉减慢,而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胆固醇等促进叠连的形成,从而加速血沉。
绝对的精辟精湛!生理学重点总结-(自己整理)
生理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绪论: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
:体液量〔占体重的60%〕:细胞内液40%、细胞外液20%〔组织液、血浆、淋巴液等〕1.内环境: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
2.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等〕的相对恒定状态称为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是主要调节形式,基本过程:反射。
完成反射活动的基础是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作用迅速、准确、短暂。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缓慢、广泛、持久。
自身调节:心肌细胞的异长自身调节,肾血流量在一定范围内保持恒定的自身调节,小动脉灌注压力增高时血流量并不增高的调节都是自身调节。
:负反馈调节的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是一种破坏原先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排便、排尿、射精、分娩、血液凝固、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钠通道的开放和钠内流互相促进等。
参与应激反应的主要激素: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参与应急反应的主要激素: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A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①基架:液态脂质双分子层; ②蛋白质:具有不同生理功能; ③寡糖和多链糖.被动转运:⑴单纯扩散:小分子脂溶性物质、顺浓度、不耗能。
如O2、CO2、NH3等。
⑵易化扩散: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顺浓度、不耗能、但转运依赖细胞膜上特殊结构的"帮助",包括离子通道和载体转运转运〔葡萄糖、氨基酸等〕。
载体转运的特异性较高,存在竞争性抑制现象。
主动转运: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逆浓度、消耗能量。
分为原发性主动转运〔离子泵钠泵〕和继发性主动转运〔肠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出胞和入胞: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出入细胞的方式。
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神经细胞分泌递质属于出胞作用;上皮细胞、免疫细胞吞噬异物属于入胞作用。
生理学基础知识重点笔记
生理学基础知识重点笔记一、绪论1.生理学的定义: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和观察。
3.生理学的研究对象:整体、器官、组织和细胞。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包括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
2.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通过受体、酶联型和通道型等机制实现。
3.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包括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三、骨骼肌的功能1.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包括肌丝滑行理论和肌丝滑行-横桥循环理论。
2.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包括缩短、伸长和等长收缩。
3.骨骼肌的疲劳与恢复:疲劳产生的原因和恢复的方式。
四、循环系统的功能1.心脏的功能:包括泵血功能和内分泌功能。
2.血管的功能:包括运输、调节和防御功能。
3.血液循环的基本概念: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
五、呼吸系统的功能1.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2.呼吸运动的过程:包括吸气和呼气。
3.气体交换的原理和方式:包括单纯扩散、滤过-弥散和物理溶解等。
六、消化系统的功能1.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部分。
2.食物的消化过程:包括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
3.营养物质的吸收:包括小肠和大肠的吸收功能。
七、泌尿系统的功能1.泌尿系统的组成: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2.尿的生成过程: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等过程。
3.尿的排出过程:通过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排出体外。
八、内分泌系统的功能1.内分泌腺的种类和功能:包括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等。
2.激素的作用机制:通过与靶细胞受体结合,产生生物效应。
3.内分泌调节网络: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和神经-内分泌网络等调节机制。
生理学重点精华总结
The Summary of PhysiologyCharpter1一、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生殖(一)新陈代谢(二)兴奋性兴奋性的概念:旧的解释———可兴奋组织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
刺激:可引起人体产生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变化反应:刺激引起的人体的变化刺激引起反应的条件:足够的刺激强度足够的刺激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阈强度(阈值):最小刺激强度是最常用的组织细胞兴奋性的指标由于组织细胞对刺激产生的共同反应是动作电位,所以兴奋性的概念:新的解释———可兴奋组织对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三)适应性人体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和关系的功能为适应性。
适应分行为适应和生理适应。
(四)生殖人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时,男性和女性两种个体中发育成熟的生殖细胞相结合,便可形成与自已相似的子代个体,这种功能称为生殖。
二、内环境及稳态机体的内环境指的是细胞生活的环境,不同的细胞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
比如血细胞生活在血浆里、脑细胞生活在脑脊液里、淋巴细胞生活在淋巴液里,组织细胞生活在组织液里。
那么这些细胞生活的环境我们称为细胞外液。
相对细胞外液来讲细胞内包含的液体我们叫它细胞内液。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了人体内总的液体,我们说是体液。
(一)体液:约占身体重量的60%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脑脊液(二)内环境(细胞外液)(三)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为什么能保持相对稳定呢?这需要机体有一套功能调节系统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系统包括神经调节系统、体液调节系统和自身调节系统。
这就是我们讨论的下一个问题:三、生理功能的调节提示:每种调节方式的表述抓住两点:一是通过哪个途径,二是发挥了什么作用。
其实最重要的是第一点,因为每个调节方式所发挥的作用基本是相同的,即对体内各组织器官的功能进行调节或进行了适应性反应。
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体内各组织器官的功能进行调节。
体液调节:化学物质或激素等物质通过体液这条途径,对体内各组织器官的功能进行调节。
生理学重点精华总结_全
生理学重点精华总结_全The Summary of PhysiologyCharpter1-Introduction一、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生殖(一)新陈代谢(二)兴奋性兴奋性的概念:旧的解释———可兴奋组织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
刺激:可引起人体产生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变化反应:刺激引起的人体的变化刺激引起反应的条件:足够的刺激强度足够的刺激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阈强度(阈值):最小刺激强度是最常用的组织细胞兴奋性的指标由于组织细胞对刺激产生的共同反应是动作电位,所以兴奋性的概念:新的解释———可兴奋组织对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三)适应性人体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和关系的功能为适应性。
适应分行为适应和生理适应。
(四)生殖人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时,男性和女性两种个体中发育成熟的生殖细胞相结合,便可形成与自已相似的子代个体,这种功能称为生殖。
二、内环境及稳态机体的内环境指的是细胞生活的环境,不同的细胞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
比如血细胞生活在血浆里、脑细胞生活在脑脊液里、淋巴细胞生活在淋巴液里,组织细胞生活在组织液里。
那么这些细胞生活的环境我们称为细胞外液。
相对细胞外液来讲细胞内包含的液体我们叫它细胞内液。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了人体内总的液体,我们说是体液。
(一)体液:约占身体重量的60%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脑脊液(二)内环境(细胞外液)(三)内环境稳态这个系统包括神经调节系统、体液调节系统和自身调节系统。
这就是我们讨论的下一个问题:三、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体内各组织器官的功能进行调节。
体液调节:化学物质或激素等物质通过体液这条途径,对体内各组织器官的功能进行调节。
自身调节:组织器官不依赖神经系统和体液系统的作用,而是根据自身的特性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的过程。
比较这三种不同调节方式的特点(一)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生理学复习提纲-全部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二、基本概念生理学(physiology)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以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
稳态(homeostasis)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
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基本方式是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
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指体内的一些细胞能生成并分泌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
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指不依赖神经与体液因素,在一定范围内组织、细胞能对周围环境变化发生适应性的反应。
激素(hormone)是一些能在细胞与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由血液或组织液携带,作用于具有相应受体的细胞,调节这些细胞的活动。
旁分泌(paracrine)是指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进入组织液,弥散至邻近的靶细胞,调节其机能。
神经分泌(neurosecretion)具有神经细胞结构和机能的细胞分泌激素(不包括由神经末梢分泌的乙酰胆硷或去甲肾上腺等递质)的现象。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反的反馈。
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同的反馈。
前馈控制(feed-forward control)指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未作用之前直接向受控部分发出信息,调控受控部分。
三、重点与难点提示1.机体的内环境体液占体重的60%,分为细胞内液(2/3)与细胞外液(1/3),后者包括血浆、组织液、房水、脑脊液及淋巴液等。
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为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机体通过复杂的调节机制保持内环境中的各项物理、化学因素的相对稳定,称为内环境稳态(homeostasis)。
《生理学》重点知识
《生理学》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内环境是指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
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2.生命活动至少包括三种基本特征,既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
其中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特征。
衡量组织细胞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阈值。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调节特点是迅速、精细而准确、作用时间短暂等。
4.反射的形式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通过后天学习建立的(如:望梅止渴)。
反射弧组成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5.体液调节的特点是调节速度较慢、作用范围较广、持续时间较长。
6.反馈作用主要包括负反馈和正反馈两种方式。
如动脉血管的减压反射属于负反馈;如排尿反射、排便、分娩、血液凝固等活动属于正反馈。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物质跨膜转运的形式包括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其中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是顺浓度(电位)梯度转运物质,属于被动转运。
O2、CO2进出细胞膜是通过易化扩散的方式。
2.静息电位主要是由钾离子外流所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安静时,细胞膜内负外正的稳定状态称为极化状态。
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上升支是由于Na+外流引起。
3.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与机械性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其关键结构是三联管。
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Ca2+的参与起到关键作用,故称为耦联因子。
第三章血液1.血浆渗透压由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两部分组成。
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是由血浆中的NaCl所形成,其作用是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维持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是由白蛋白形成,其作用是在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的平衡和维持正常血浆容量中起着重要作用。
0.9%NaCl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属于等渗溶液。
2.正常人血浆pH值为7.35—7.45。
血浆pH值的相对恒定有赖于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其中以碳酸氢钠/碳酸(NaHCO3/H2CO3)最为重要。
(完整word版)生理学重点知识总结笔记
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生理学?生理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它以生物机体的功能为研究对象。
生理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这些生理功能的发生机制、条件、机体的内外环境中各种变化对这些功能的影响以及生理功能变化的规律。
二、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1)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指细胞直接生存并与之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主要由组织液和血浆组成。
(2)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它是一种动态平衡。
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需要稳态,而代谢活动本身又经常破坏稳态,生命活动正是在稳态不断破坏和不断恢复的过程中维持和进行的。
三、人体生理功能三大调节方式?各有何特点?1.神经调节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生物体各组织、器官、系统所进行的调节。
特点是准确、迅速、持续时间短暂。
2、体液调节体内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激素、代谢产物)通过体液途径(血液、组织液、淋巴液)对机体某些系统、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功能起到调节作用。
特点是作用缓慢、持久而弥散。
3.自身调节组织和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的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
特点是调节幅度小。
四、什么是反射?反射指生物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五、正、负反馈的概念.负反馈凡是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的反馈,称为负反馈,起纠正、减弱控制信息的作用。
正反馈凡是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同的反馈,称为正反馈,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细胞膜对物质转运形式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人胞、出胞。
从能量的角度来看,单纯扩散与易化扩散时,物质是顺电—化学梯度通过细胞膜的,不耗能,属于被动转运。
主动转运是指物质逆电化学梯度通过细胞膜的耗能的转运过程。
这里,电—化学梯度包括电学梯度(电位差)和化学梯度(浓度差)两层含义。
1、细胞膜转运物质的方式及其各自的特点归纳如下:表2-1 细胞膜转运物质的方式及特点转运方式单纯扩散主动转运载体运输通道转运出胞入胞转运物质小分子脂溶性小分子非脂溶性小分子非脂溶性小分子非脂溶性大分子团块大分子团块转运特点顺浓度差顺电位差不耗能逆浓度差逆电位差利用生物泵耗能①结构特异性②饱和现象③竞争性抑制顺浓度差顺电位差不耗能①化学门控通道②电压门控通道③机械门控通道顺浓度差顺电位差不耗能耗能耗能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兴奋性的概念1) 兴奋性:活细胞或组织对外界刺激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生理学重点知识整理
绪论及细胞一、名词解释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调控机体功能活动的方式体液调节:(全身性体液调节局部性体液调节)指体内的一些化学物质通过细胞外液或血液循环,作用于机体靶器官(某些组织或器官),对活动起促进或抑制的调节方式。
即体液中化学物质对机体功能的调节。
主要指激素调节自身调节:指不依赖于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机体组织、细胞自身对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正反馈:指受控部分返回信息促进或加强了控制部分的活动负反馈:指受控部分返回信息抑制或减弱了控制部分的活动单纯扩散: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顺浓度梯度从胞膜高浓度一侧通过脂质分子间隙转运到低浓度一侧的跨膜转运称为单纯扩散易化扩散:非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或带电离子在细胞膜特殊蛋白的帮助下,顺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性转运的形式称为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原发、继发):是指细胞膜通过本身的能量消耗,将物质逆电-化学梯度进行转运的过程,主要特点是需要额外供能原发性主动转运:是指在主动运输的过程中,额外消耗的能量直接由ATP分解提供继发性主动转运:动力来自原发性主动转运形成的离子浓度梯度,这种间接利用ATP的转运方式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阈强度:在刺激的持续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的情况下,能够引起可兴奋细胞产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阈电位:当刺激使膜电位去极化到某一临界值,就出现膜上的电压控钠通道大量开放,Na+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静息电位:细胞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当细胞受有效刺激时,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快速、可传播性的电位变化局部兴奋:阈下刺激引起的低于阈电位的去极化(即局部电位),称局部反应或局部兴奋极化去极化:膜内负电位(绝对值)减小超极化:膜内负电位(绝对值)增大复极化:细胞发生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兴奋-收缩耦联:将膜的电位变化为特征的兴奋和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基础的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完全强直收缩:当新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缩短期,所出现的强而持久的收缩过程不完全强直收缩:当新刺激落在前一次收缩的舒张期,所出现的强而持久的过程二、问答题1、试述跨细胞膜物质转运的主要形式和特点。
生理学重点总结(详尽版)
第一章绪论一、内环境和稳态1.内环境: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所处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
2.稳态: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机体通过复制的调节机制使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温度、pH值、渗透压、各种液体成分等)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
(泛指体内从细胞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到整体水平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在神经和体液等因素的调节下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3.稳态的生理意义: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①细胞的各种代谢活动都是酶促反应,需要内环境有充足的营养、氧和水,以及适宜的温度、离子浓度、渗透压、酸碱度等。
②细胞膜两侧一定的离子浓度和分布也是可兴奋细胞保持其正常兴奋性和产生生物电的保证。
③稳态的破坏将影响细胞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导致细胞功能的严重损害,引起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二、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1.神经调节:通过反射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生理调节的最主要形式。
特点是迅速、精确而短暂。
反射: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2.体液调节: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特点是缓慢、弥散、持久。
○1远距分泌: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途径作用于全身各处的靶器官而产生调节作用。
②旁分泌:细胞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不经血液途径,而是在组织液中扩散,作用于邻旁细胞。
③自分泌:激素原位作用于产生该激素的细胞,甚至可以不释放,直接在合成激素的细胞内发挥作用。
④腔分泌:激素直接释放到体内管腔中发挥作用。
⑤神经分泌:一些神经元能将其合成的化学物质释放入血,经血液运输至远处,作用于靶细胞,这些物质叫神经激素,神经内分泌细胞将激素释放到血液循环中发挥作用称为神经分泌。
神经-体液调节:人体内多数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接受神经的支配,体液调节成为神经调节反射弧的传出部分,这种调节称为神经-体液调节。
生理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生理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01 细胞的基本功能The basic function of cells一、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被动转运:根据分子大小:分别是单纯,通道,载体。
主动转运:有泵的是原发,没泵的是继发。
Na+-K+依赖式ATP酶1.钠钾泵概念:简称钠泵,就是Na+-K+依赖式ATP酶。
2.钠泵的意义:①钠泵活动每分解1个ATP分子,可使3个Na+泵出胞,2个K+入胞,这样可以造成浓度差(胞内K+是胞外30倍,细胞外Na+是胞内10倍)。
②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
③维持细胞渗透压。
④势能是其他物质继发性主动转运的动力。
根据细胞膜感受信号物质受体蛋白结构和功能特性,跨膜信号转导的路径大致分为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和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三类。
二、细胞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一)静息电位1.静息电位:指细胞安静时细胞膜两侧内外存在的内负外正电位差。
2.产生机制:主要是K+外流形成。
①细胞内外各离子分布不均(造成势能)。
②静息时细胞对K+选择性通透。
(二)动作电位1.概念: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
2.分期:①去极化时期②复极化时期③后电位3.产生机制:主要是Na+内流形成。
①去极化:主要是Na+内流。
②复极化:主要是K+外流。
三、肌细胞的收缩(一)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结构(二)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过程神经末梢兴奋→膜对Ca2+通透性增加→Ca2+内流→ Ca2+推囊泡往前膜移动→ACh通过接头间隙扩散到接头后膜(终板膜)并与ACh受体结合→终板膜对Na通透性增高→Na+内流→终板电位(局部电位)→总和达阈电位产生动作电位。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信息传递过程是一个电—化学—电传递的传导过程。
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A.单纯扩散B.通道转运C.载体转运D.主动转运E.出胞或入胞『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脂溶性小分子物质(如:O2、CO2、N2、NH3)自由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单纯扩散。
生理重点总结(共5篇)
生理重点总结第1篇1.肾小管中溶质浓度是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重要因素。
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超过肾糖阈时小管内糖浓度增高,妨碍水分重吸收,形成多尿,这称为渗透性利尿,甘露醇利尿原理也如此。
2.抗利尿激素是调节尿量的重要激素,能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使尿量减少。
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有效刺激有: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循环血量减少,动脉血压降低,痛刺激等。
当大量出汗,严重呕吐或腹泻时,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尿量减少。
大量饮水后,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多,称为水利尿。
下丘脑病变导致抗利尿激素合成,释放障碍时,出现尿崩症。
3.醛固酮也是调节尿量的重要激素。
(1)生理作用:促进远曲小管对Na+、Cl-、水的重吸收,同时促进K+分泌。
(2)分泌的调节: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循环血量减少分别通过兴奋入球小动脉牵张感受器、致密斑感受器、交感神经,使近球细胞肾素分泌增加,进而导致血管紧张素增加含量增加,刺激醛固酮分泌。
醛固酮发挥保钠排钾的作用。
②血K+浓度升高(主要刺激因素)或血Na+浓度降低,均可刺激醛固酮分泌。
4.心钠素,甲状旁腺激素也能影响物质的重吸收。
5.球—管平衡:使尿中排出的溶质和水不致因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减而出现大幅度变动。
生理重点总结第2篇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是指内外环境变化时,组织、细胞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消除率(clearance,C):两肾在一分钟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的某物质完全清除(排出),这个被完全清除了该物质的血浆毫升数,成为该物质的清除率。
视野:用单眼固定注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中心静脉压:指右心房和胸腔内的大静脉的血压,约4-12cmH2O。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散在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是细胞与细胞之间生物传递的化学媒介。
球-管平衡:不论肾小球过滤过率或增或减,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是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这种现象被称为球-管平衡。
生理学总结5篇
生理学总结5篇篇1一、引言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旨在揭示生物体各系统、器官、组织乃至细胞的正常功能及其作用机制。
本文将对生理学的主要领域、关键概念、研究方法及最新进展进行总结,以期对生理学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
二、生理学的核心领域1. 细胞生理学:研究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及信息传递等过程,包括细胞膜功能、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凋亡等。
2. 神经生理学:探讨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神经递质、神经元活动及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的反应等。
3. 循环生理学:研究心脏、血管和血液的正常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循环系统的调节机制。
4. 呼吸生理学:研究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肺通气、气体交换、呼吸调节等。
5. 消化生理学:探讨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和排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
6. 内分泌生理学:研究内分泌器官或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内分泌物质(激素)的合成、分泌和调控等。
7. 泌尿生理学:研究肾脏的排泄功能及其调节机制,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三、关键概念与原理1. 细胞膜功能:细胞膜具有屏障、信号转导和物质转运等功能,是细胞与外界环境交流的通道。
2. 神经递质与受体:神经递质负责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受体则负责接收递质并转化为细胞内的信号。
3. 神经-体液调节: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共同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4. 体内平衡:机体通过一系列生理过程,如神经-体液调节、新陈代谢等,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即体内平衡。
四、研究方法1. 实验法:通过动物实验或体外实验,观察并研究生理现象的规律。
2. 观察法:对人体或实验动物进行生理指标的观测,以了解生理功能的状况。
3. 电生理技术:利用电生理技术,如膜片钳技术、脑电图等,研究神经和肌肉的功能。
4. 分子生物学技术: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基因编辑、蛋白质分析等,研究生理过程的分子机制。
五、最新进展与趋势1. 基因组学在生理学中的应用:基因组学的发展为生理学研究提供了新工具,有助于揭示生理过程的基因调控机制。
生理学重点总结汇总
第一章绪论一、内环境和稳态1.内环境: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所处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
2.稳态: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机体通过复制的调节机制使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温度、pH值、渗透压、各种液体成分等)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
(泛指体内从细胞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到整体水平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在神经和体液等因素的调节下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3.稳态的生理意义: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①细胞的各种代谢活动都是酶促反应,需要内环境有充足的营养、氧和水,以及适宜的温度、离子浓度、渗透压、酸碱度等。
②细胞膜两侧一定的离子浓度和分布也是可兴奋细胞保持其正常兴奋性和产生生物电的保证。
③稳态的破坏将影响细胞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导致细胞功能的严重损害,引起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二、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1.神经调节:通过反射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生理调节的最主要形式。
特点是迅速、精确而短暂。
反射: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2.体液调节: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特点是缓慢、弥散、持久。
○1远距分泌: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途径作用于全身各处的靶器官而产生调节作用。
②旁分泌:细胞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不经血液途径,而是在组织液中扩散,作用于邻旁细胞。
③自分泌:激素原位作用于产生该激素的细胞,甚至可以不释放,直接在合成激素的细胞内发挥作用。
④腔分泌:激素直接释放到体内管腔中发挥作用。
⑤神经分泌:一些神经元能将其合成的化学物质释放入血,经血液运输至远处,作用于靶细胞,这些物质叫神经激素,神经内分泌细胞将激素释放到血液循环中发挥作用称为神经分泌。
神经-体液调节:人体内多数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接受神经的支配,体液调节成为神经调节反射弧的传出部分,这种调节称为神经-体液调节。
生理学重点精华总结全
生理学重点精华总结全在生理学学习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和理论。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我整理了一份生理学重点精华总结,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一、细胞与组织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它是能进行生命活动的最小结构。
细胞组织可以分为原生质和细胞器两部分。
细胞器包括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它们各自承担着特定的功能。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
细胞间连接方式有紧密连接、间隙连接和连接蛋白等。
二、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人体信息传递的重要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负责接收、处理和发出信号。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负责将信号传递到身体的各个部分。
神经纤维可以分为传入纤维和传出纤维,传递的信号种类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
三、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主要功能是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全身各个部位。
血液由血浆和形态要素组成,其中形态要素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心脏分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通过心脏瓣膜的打开和闭合实现血液的流动。
循环系统还包括血液的供应和回流,其中动脉和静脉是血液流动的重要通道。
四、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部,其功能是将氧气吸入体内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呼吸道包括鼻腔、喉和气管等,其主要作用是使空气进入肺部。
肺部分为左肺和右肺,它们通过气管与呼吸道相连。
肺泡是呼吸过程中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中氧气进入血液,而二氧化碳从血液中释放出来。
五、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肠等,其功能是将食物消化为小分子物质,以便人体吸收和利用。
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部分,其中含有唾液腺。
食管连接口腔和胃,通过蠕动将食物推送到胃中。
胃是消化过程的主要场所,其中含有胃腺,产生胃液用于消化。
肠道分为小肠和大肠,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器官,其表面具有许多细小的绒毛。
六、泌尿系统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其主要功能是排除体内的废物和调节体液平衡。
生理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生理学重点知识点总结生理学第一节细胞的基本功能一、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1.膜结构的液态镶嵌模型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间镶嵌着具有不同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
2.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1)单纯扩散:一些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1)影响因素:①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差;②膜对该物质的通透性。
2)扩散物质:脂溶性高、分子量小的物质,如O2、CO2、N2、乙醇、尿素和水分子等。
3)特点:①不需要载体;②不消耗能量;③扩散的最终结果是使该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达到平衡。
(2)经载体和通道膜蛋白介导的易化扩散:某些带电离子和水溶性分子借助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载体或通道蛋白)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的过程。
①经载体的易化扩散转运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小分子亲水物质。
②经通道的易化扩散转运Na+、Cl-、Ca2+、K+等带电离子。
又分为:电压门控通道(细胞膜Na+、K+、Ca2+通道)、化学门控通道(终板膜ACh受体离子通道)和机械门控通道(听毛细胞离子通道)。
(3)主动转运:是由离子泵或膜蛋白介导的消耗能量、逆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包括①原发性主动转运: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带电离子)逆电化学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
②继发性主动转运:许多物质行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时,利用自由Na+泵分解ATP释放的能量在膜两侧建立的Na+浓度势能差进行转运,是一种间接利用ATP的转运方式。
①原发性主动转运:以钠-钾泵最常见( Na+-K+-ATP酶)。
钠泵每分解1分子ATP可将3个Na+移出胞外,2个K+移入胞内。
钠泵的生理功能:①维持细胞内高浓度K+,这是胞质内许多代谢反应所必需的,如核糖体合成蛋白质;②建立的Na+跨膜梯度,为物质继发性主动转运提供势能储备,如Na+-H+交换和Na+-Ca2+交换;③钠泵活动造成的膜内外Na+和K+浓度差,是细胞生物电活动产生的基础;④维持细胞内渗透压和细胞容积的相对稳定。
完美的生理学重点整理
一.名词解释1.内环境:指细胞直接所处的环境,通常指细胞外液。
2.稳态: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3.正反馈: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相同的反馈。
4.负反馈: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相反的反馈。
5.单纯扩散:体液中小分子脂溶性物质顺浓度差通过细胞膜的转运过程,如氧气和二氧化碳。
6.易化扩散:体液中小分子水溶性物质或离子在某些特殊膜蛋白的帮助下所进行的顺浓度差运转过程,如葡萄糖、氨基酸和各种离子。
7.原发性主动转运:指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逆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
8.继发性主动转运:间接利用A TP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
9.静息电位(RP):指细胞在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侧的电位差,钾离子外流。
10.极化:在静息状态下内负外正的膜状态。
超极化: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
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
去极化: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
向膜内负值减小的方向。
复极化:细胞膜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
11.动作电位(AP):可兴奋细胞受到一个有效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膜两侧电位快速快速而可逆的逆转和复原,钠离子内流。
12. 阈电位:能引起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13.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的动作电位的现象或过程。
14.横桥周期: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摆动、复位和再结合的过程。
15.兴奋收缩耦联:把电兴奋和机械收缩连接起来的中介过程。
耦联物:钙离子。
16. 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17. 血浆渗透压:指血浆具有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
18. 血浆晶体渗透压:由血浆晶体颗粒(主要为Nacl)所形成的渗透压。
19.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胶体颗粒(主要为白蛋白)所形成的渗透压。
20.红细胞沉降率:指将抗凝血清静置在沉降管中,记录红细胞在第一格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
21. 房室延搁:兴奋在房室交界的传导速度缓慢,因此兴奋由心房传到心室要经过一段延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