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漫笔》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灯下漫笔》学案
【学习目标】
1、能理解鲁迅对国民奴性的深刻认识和对中国历史的深刻解剖,学习鲁迅的爱国精神和伟大的人格。
2、学习作者由小见大、情理交融的写作手法。
【学习重点难点】
1、能理解鲁迅对国民奴性的深刻认识和对中国历史的深刻解剖。
2、学习作者由小见大、情理交融的写作手法。
【学习课时】5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⑴鲁迅(1881-1936),原名,字豫才,笔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和,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1918你那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反封建的白话小说,随后连续发表了《孔乙己》《药》《故乡》等著名小说。1921年,发表了代表作,
成功塑造了阿Q这一典型形象,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不朽名著。1923年,集成小说集,
为革命现实主义的新小说奠定了基础。
鲁迅思想核心是“立人”。“人”即“国民”,在鲁迅看来,中国国民从来就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无论是阿Q、孔乙己,还是祥林嫂、闰土。鲁迅一生追求的目标,就是改造国民的“灵魂”,使之“立”起来。
⑵作品
①小说集两部:《呐喊》(1918-1922)、《彷徨》(1924-1926)
②历史小说集一部:《故事新编》(1922-1935)
③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1928,原名《旧事重提》)
④散文诗集一部:《野草》(1927)
⑤杂文集十六部:《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
⑥鲁迅小说集所收作品
a《呐喊》(14):《狂人日记》《孔乙己》《故乡》《社戏》《药》《明天》《一件小事》《阿Q正传》《头发的故事》《风波》《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
b《彷徨》(11):《祝福》《伤逝》《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弟兄》《离婚》。
c《故事新编》:《序言》《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怀旧》
2、熟识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1925年春末。当时,中国社会新旧斗争十分尖锐,一方面,中国几千年的旧文化、旧制度、旧传统层层因袭,到这时,已经是黑暗、反动、腐朽无比。它像一个巨大无比的毒瘤,长久地跻身在国民的身上,禁锢着国民的身心,使国民畏惧而且麻木;另一方面,少数先驱者已经从黑暗中醒来,他们已开始大声疾呼,唤醒“铁屋子”里沉睡的人们,并开始荷戟奋战,要“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
作者在文中深入剖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特点,指出封建暴君的残酷统治是造成中国社会落后、国民愚昧麻木的根本原因。作者还把批判的矛头指向百姓,他在对其悲剧命运寄予深切同情的一刻,也尖锐讽刺批判了国民的奴性人格和奴才传统。
3、识记文体
杂文:散文的一种,五四运动以来杂文十分流行。其特点是借事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永。
4、学生利用网络查阅当时的社会现实,了解当时的历史。
二、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便当()嗜好()兑现()偕亡()折价()折腾()
编纂()避难()胪欢()时日曷丧()打折了腿()
边塞()敷衍塞责()塞在怀中()
2、解释下列成语。
①蒸蒸日上:
②心悦诚服:
③朝三暮四:
④直截了当:
⑤数见不鲜:
三、合作探究
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2、释题:灯下漫笔
3、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并给文章划分结构层次。
3、第1段中,人们乐于换钞票的原因是什么?
4、第2-3段中,人们不愿换钞票甚至把钞票“降格”兑银,原因又是什么?
7、这部分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㈡研读第二部分(5-9) 1、朗读文段。
2、根据第5段,说说形成奴性人格的原因。这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3、第6段中的“小玩意”是指什么?
4、第7段中“人”的价格指什么?“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是什么意思?“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表明了百姓的什么心态?段中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
5、第8段中的“奴隶规则”具体内容是什么?
6、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是什么关系?
三、课堂测评
1、下列加线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嗜好(喜爱)勒令(强制)诚然(确定) B.治乱(稳定)固有(本来)反顾(回头看)
C.不肖(骨肉相像)降格(标准)折价(折扣)D.审察(仔细看)排场(铺张)神往(高超的)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实际上______是群盗如麻,______至极之后,就有一个较强,或较聪明,或较狡猾的人物出来,较有秩序地______了天下。
A.大约纷乱收拾 B.大约变乱统治 C.大概纷乱收拾 D.大概变乱统治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虚词恰当的一组是()
百姓是一遇到莫名其妙的战争,稍富的迁进租界,妇孺______避入教堂里去了,______那些地方______比较的“稳”,暂不至于想做奴隶______不得。
A.则因为都而 B.则由于都而 C.就因为都却 D.就由于却却
第四、五课时
一、自主学习
1、熟读第三部分文段。
2、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钞票(cāo)涨价(zhànɡ)羡慕(xiàn)不屑(xiào)
B.避难(nán)嗜好(shì)兑换(duì)钦定(qìnɡ)
C.秩序(zhì)杀掠(lüè)国粹(cuì)灾殃(yānɡ)
D.亲戚(qì)磕头(kē)累坠(léi)纳粮(nà)
3、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A.累赘编篡蒸蒸日上心悦成服
B.恭读妇孺莫名其妙数见不鲜
C.兑现发详直截了当群盗如麻
D.钞票胜世纷乱致极朝三暮四
二、合作探究
1、朗读第三部分文段。
2、文中谈论的对象主要涉及哪几个方面? 作者对他们分别下了什么结论?
3、“假使真有谁能够替他们决定,定下什么奴隶规则来,自然就‘皇恩浩荡’了”。这个话里面又包含了怎样的感情?
4、在鲁迅看来,天下大乱的实质是什么?
5、作者把中国历史概括为哪两个时代?这两个时代分别有什么特征?其共同本质是什么?这两个时代的划分标准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6、文中举出了哪些例子属于“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你能否再作些课外补充?
7、第10段中,“任凭你爱排场的学者们,……太绕弯子了。”反映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8、“汉族发祥时代”“汉族发达时代”“汉族中兴时代”是指什么时代?文中“这一循环”指什么?
9、从字里行间看,作者认为他当时所处的时代到底属于哪种时代?依据是什么?
10、文中所说的“国学家”“文学家”“道学家”为什么“于现状都已不满”?他们各自有什么治世主张?这些主张的本质是什么?
11、根据第14段,说说鲁迅的历史观和先儒们的历史观有何不同?
12、第15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文章结尾所说的“第三样时代”是怎样的时代?怎样才能创造“第三样”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