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指导
化学教学实验指导书
化学教学实验指导书第一章实验目的与背景1.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化学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科学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2 实验背景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
本实验将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基本化学概念的实验操作。
第二章实验器材与试剂2.1 实验器材- 烧杯- 试管- 镊子- 火柴- 量筒- 温度计2.2 试剂- 硫酸- 氢氧化钠- 盐酸- 硝酸银- 氯化钡第三章实验操作步骤3.1 实验一:氧化还原反应步骤一:取一小块锌片,用砂纸擦拭干净,放入试管中。
步骤二: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盐酸,观察反应现象。
步骤三:用温度计测量反应后溶液的温度变化。
3.2 实验二:酸碱中和反应步骤一:取一定量的硫酸倒入烧杯中。
步骤二: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均匀。
步骤三:用pH试纸测试溶液的酸碱性。
3.3 实验三:沉淀反应步骤一:取一小量的硝酸银溶液倒入试管中。
步骤二:向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沉淀。
第四章实验结果与分析4.1 实验一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一中,观察到锌片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并且溶液温度上升。
这是因为锌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与酸反应会释放出氢气。
4.2 实验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二中,观察到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溶液的pH值接近中性。
这是因为硫酸是强酸,氢氧化钠是强碱,它们反应后生成盐和水。
4.3 实验三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三中,观察到硝酸银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这是因为氯化钡是一种强电解质,与硝酸银反应会生成不溶于水的氯化物沉淀。
第五章实验总结与展望5.1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化学实验,学生们加深了对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和沉淀反应的理解。
实验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还能够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5.2 实验展望在今后的化学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实验内容和难度,引导学生进行更复杂的化学实验,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实验指导书
教学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实验器材与药品1. 实验器材:- 试管架、试管夹、玻璃棒、滴管等;- 显微镜、移液器、离心机等。
2. 实验药品:- 乙醇、盐酸、氢氧化钠等。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 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 准备所需药品,确保药品的正确性和有效期。
2. 实验操作:(这里根据具体实验内容进行描述,确保每个步骤都清晰明了)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记录:- 记录每个步骤的实验结果,包括观察到的现象、实验数据等。
2. 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实验现象解释。
五、实验讨论与总结1. 实验讨论:- 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探讨原因和解决方法。
2. 实验总结:- 总结实验的目的、步骤和结果,指出实验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六、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前应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实验过程中应佩戴实验室必要的防护用具,如实验手套、护目镜等。
3. 实验中使用的化学药品要小心操作,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气体。
4.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和废弃物,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七、实验报告要求1.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与药品、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讨论与总结等内容。
2. 实验报告应规范书写,语句通顺,段落结构清晰。
3. 实验报告中的数据应准确无误,并配以合适的图表或图像进行展示。
4. 实验报告应标明实验日期、实验地点和实验人员姓名。
八、参考文献(根据实验内容提供相关参考文献)以上为《教学实验指导书》的基本格式和内容要求,具体实验内容和步骤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本指导书能够对您的实验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小学生科学实验安全指导
小学生科学实验安全指导科学实验是小学生培养科学观察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但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安全问题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本文将为小学生提供科学实验安全指导,帮助他们在实验中保持安全。
1. 实验之前的准备在进行任何实验之前,小学生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1 阅读实验步骤:仔细阅读实验步骤,确保了解实验的具体要求和流程。
1.2 选取合适的实验场地:选择宽敞、明亮、干燥的实验场地,确保实验环境安全、整洁。
1.3 穿戴合适的实验服装:穿戴实验服装,包括实验服、实验帽、实验手套等,以避免实验中的意外伤害。
1.4 收拾实验器材: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整,如玻璃器皿是否有破损,电源是否正常,以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2. 实验中的安全操作在进行实验时,小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安全操作:2.1 手部卫生:实验前后务必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有毒品质或化学试剂后应彻底清洗双手,避免意外食用或接触眼睛等引发意外。
2.2 物质储存:将化学试剂储存在适当的地方,远离食物、饮料,避免误食或污染。
2.3 火源操作:进行与火源有关的实验时,小学生应在老师或家长的指导下操作,保证火源安全,并随时保持警惕。
2.4 电力安全:在涉及电源的实验中,小学生要遵循电器使用规范,禁止未经允许擅自触碰电源或其它电器设备,确保电力安全。
3. 实验后的安全整理实验结束后,小学生需要进行以下安全整理工作:3.1 清理实验场地:将实验场地恢复整洁,及时清理洒在地上的试剂或其他材料,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和整洁。
3.2 处理废弃物: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妥善处理,需按照老师或家长的指导分类并进行正确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3.3 关闭电源:在涉及电源的实验中,小学生需要前往关闭电源开关,遵守正确的关机步骤,确保电源的安全。
3.4 设备归位:将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器材和工具归位,避免堆积,确保实验室的整洁有序。
4. 危险事故发生时的应对措施尽管我们都希望实验过程中不出现任何危险事故,但有时意外还是会发生。
灼热丝实验作业指导书
灼热丝实验作业指导书一、实验目的通过进行灼热丝实验,探究灼热丝的耐热性能,理解灼热丝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灼热丝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材料,其主要成分为耐热金属材料,具有耐高温、导电良好的特性。
实验中,我们将灼热丝放置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观察其表现出的各种现象,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和总结,可以评估灼热丝的耐热性。
三、实验器材1. 灼热丝:使用标准的耐热金属灼热丝,长度约为20厘米。
2. 烧杯:用于装载灼热丝和加热水等。
3. 温度计:用于测量实验环境的温度。
4. 加热器:用于提供实验环境的热源。
5. 实验记录表: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详细数据和观察结果。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将实验器材准备齐全,并检查其完好性。
b. 清洗烧杯并确保其干燥。
c. 标定温度计,确保其准确度。
2. 实验设置:a. 将烧杯放置在加热器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水。
b. 将温度计插入烧杯中,确保其与水接触。
c. 将灼热丝固定在实验环境中,确保其处于稳定状态。
3. 实验操作:a. 打开加热器,使水温逐渐升高。
b. 每隔10℃,记录一次灼热丝的变化。
c. 观察灼热丝的颜色、形状以及可能出现的其他变化。
d. 根据实验观察结果,判断灼热丝的耐热性。
4. 实验数据记录:a. 记录每次温度变化时的灼热丝观察结果。
b.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其他重要数据和观察结果。
5. 实验结果分析:a. 分析灼热丝在不同温度下的表现和可能的原因。
b. 利用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评估灼热丝的耐热性能。
6. 结论和讨论:a. 根据实验结果,总结灼热丝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b. 讨论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c. 提出进一步研究该实验的建议。
五、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操作的安全性,避免烫伤或烧伤。
2. 当加热水温度超过50℃时,注意防止水溅出。
3. 在实验中,要仔细观察灼热丝的变化,并记录详细的数据和观察结果。
4. 实验结束后,清洗和归还实验器材,并妥善保管实验记录表。
实验指导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对象本教学方案适用于高中一年级学生。
三、教学内容1. 实验室安全知识2. 基本实验操作技能3. 常用实验仪器及使用方法4.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验室安全知识(1)讲解实验室安全规则,强调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2)演示实验事故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
3. 基本实验操作技能(1)讲解基本实验操作步骤,如:取用试剂、加热、冷却、过滤等。
(2)演示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操作过程。
(3)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常用实验仪器及使用方法(1)讲解常用实验仪器的名称、用途及操作方法。
(2)演示仪器使用,让学生熟悉仪器操作。
(3)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1)讲解实验数据记录方法,如:表格、曲线图等。
(2)讲解实验数据分析方法,如:平均值、标准差等。
(3)学生分组完成实验,记录数据,分析结果。
6. 总结与评价(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教师给予点评。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是否规范、熟练。
2. 学生是否能够独立完成实验任务。
3. 学生是否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4.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是否展现出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加强实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4. 注重学生实验过程中的个性化指导,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了解实验原理,并通过实践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器材•实验仪器:XXXX仪器•实验材料:XXXX材料•其他:XXXX设备、器皿等三、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将仪器、材料摆放整齐,确保周围环境整洁,无杂物影响实验操作。
•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工作,确保所有连接线插好且牢固。
•准备好所需试剂和药品,按照实验要求进行配制。
2. 实验操作步骤1.步骤一:XXXX–具体操作细节1–具体操作细节2–具体操作细节32.步骤二:XXXX–具体操作细节1–具体操作细节2–具体操作细节33.步骤三:XXXX–具体操作细节1–具体操作细节2–具体操作细节3…3. 实验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安全,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操作时要认真仔细,确保操作步骤正确,避免误操作导致实验失败或事故发生。
•注意保持实验器材的清洁和完整,实验后应及时清洗器材并归还到指定位置。
4. 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操作细节、观察结果和数据。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实验现象或结论。
•可将实验结果用图表展示,以增加可视化效果。
四、实验拓展•针对本实验,可以进行进一步拓展,例如探究不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扩展实验的应用范围等。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的操作,学生对实验过程、实验原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实验技能也得到了提升。
同时,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参考文献2]。
小学生科学实验操作指导计划
小学生科学实验操作指导计划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帮助小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二、实验器材1. 显微镜2. 容器3. 滴管4. 测量器具(如尺子、天平等)5. 温度计6. 火柴或打火机7. 实验剂(依据不同实验而定)三、实验前准备1. 小组分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实验项目。
2. 实验材料准备:根据实验项目的要求,将所需的器材和实验剂准备齐备。
3. 安全知识讲解: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例如避免接触有毒物质、小心使用火柴等。
四、实验操作步骤(以下以“观察显微镜下的昆虫翅膀”为例)1. 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实验室服装、戴上手套,并将实验区域保持整洁。
2. 取适量的昆虫翅膀样本,将其放在显微镜玻片上。
3. 调整显微镜:先用较低倍率的物镜观察昆虫翅膀的整体结构,再用高倍率的物镜进行详细观察。
注意调节焦距和光源亮度,确保观察清晰。
4. 进行观察:仔细观察昆虫翅膀的纹理、颜色和结构,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特征和现象。
5. 结果分析:根据观察结果,提出猜想或解释,并与其他组员一起讨论和比较。
6. 清理实验区域:将用过的显微镜玻片归位,清理好实验区域,确保安全和卫生。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保持安静,遵守实验室规则。
2. 实验前需经过老师或指导员的指导,不得擅自进行操作。
3. 如遇到实验器材损坏或实验剂不足等情况,应及时向老师或指导员报告。
4. 学生在使用火柴或打火机时,应由老师或指导员指导和监督,并确保周围环境安全。
六、实验总结实验结束后,学生应根据实验结果和观察记录,进行总结和思考。
可以提出新的问题,或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和改进意见。
通过这份小学生科学实验操作指导计划,我们将帮助小学生正确、安全地开展科学实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希望这个指导计划能帮助到你们!。
指导实验的注意点
指导实验的注意点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进行实验时需要注意一些细节,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实验前、实验中和实验后三个方面,为大家介绍一些注意点。
实验前:
1. 熟悉实验原理和步骤。
在进行实验前,需要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的原理和步骤,以便在实验中能够准确地操作。
2. 准备好实验器材和试剂。
在进行实验前,需要检查实验器材和试剂是否齐全,并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准备。
3. 穿戴好实验服和安全装备。
在进行实验前,需要穿戴好实验服和安全装备,以保护自己的安全。
实验中:
1. 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在进行实验时,需要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注意实验环境和安全。
在进行实验时,需要注意实验环境和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3. 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在进行实验时,需要认真记录实验数
据和观察结果,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实验结果的验证。
实验后:
1. 清洗实验器材和试剂。
在进行实验后,需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和试剂,以便下次使用。
2. 分析实验数据和结果。
在进行实验后,需要对实验数据和结果进行分析,以便得出结论和进一步的研究。
3. 撰写实验报告。
在进行实验后,需要撰写实验报告,详细描述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数据和结果,以便其他人能够了解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进行实验时需要注意实验前、实验中和实验后的各个环节,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也需要注意实验环境和安全,保护自己的安全。
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自由沉淀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颗粒自由沉淀实验的方法;(2)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自由沉淀规律,根据试验结果绘制自由沉淀曲线。
去除率~沉速曲线(η~u 曲线)。
二、实验原理浓度较稀的、粒状颗粒的沉淀属于自由沉淀。
自由沉淀的特点是:静沉过程中颗粒互不干扰、等速下沉,其沉速在层流区符合Stokes 公式。
悬浮物去除率的累积曲线计算:⎰+-=0000)1(P sdP u u P η 其中: η —— 总去除率P 0 、P —— 未被去除颗粒的百分比 u s 、u 0 —— 沉淀速度 实验用沉淀柱进行,如右图。
初始时,沉淀时间为0,悬浮物浓度为C 0,去除率η=0。
设水深为H (实验时为水面到取样口的垂直距离),在t i 时间能沉到H 深度的最小颗粒d i 的沉速可表示为:ii t Hu =。
实际上,沉淀时间ti 内,由水中沉至柱底的颗粒是由两部分颗粒组成,即沉速i s u u ≥的那一部分颗粒能全部沉至柱底,同时,颗粒沉速i s u u <的颗粒也有一部分能沉到柱底,这部分颗粒虽然粒径很小,沉速i s u u <,但这部分颗粒并不全在水面,而是均匀分布在整个柱内,因此,只要在水面以下,它们下沉至池底所用的时间小于或等于具有沉速ui 的颗粒由水面降至池底所用的时间ti ,则这部分颗粒也能从水中被除去。
在 t i 时间,取样点处实验水样的悬浮物浓度为C i ,沉速i s u u ≥(i d d ≥)的颗粒的去除率:000011i i i C C C P C C η-==-=-,其中,0C CP i i =表示未被去除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比。
绘制 P ~u i 关系曲线,可知121212000C C C C P P P C C C -∆=-=-=,P ∆是当选择的颗粒沉速由u 1降至u 2,即颗粒粒径有d 1减到d 2时,此时水中所能多去除的,粒径在d 1~d 2间的那部分颗粒的百分比。
当P ∆无限小时,dP 代表了小于d 1的某一粒径d 占全部颗粒的百分比。
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室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实验仪器的使用水平,培养实验设计和实验数据处理的能力。
二、实验器材本实验所需器材如下:1. 显微镜2. 高压电源3. 量筒4. 试剂瓶5. 称量瓶6. 烧杯7. 导线8. 静电仪9. 板卡三、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a. 检查所需实验器材是否准备齐全。
b. 清洗实验器材,确保没有污染物。
c. 与实验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确定实验计划和操作流程。
2. 实验操作a. 根据实验要求,配置实验所需试剂。
b. 根据实验要求,进行量筒、称量瓶等设备的校准工作。
c. 进行实验样品的制备或准备好实验样品,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d. 启动实验仪器,根据仪器指南进行操作。
e.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以及观察到的现象。
f. 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相应的统计和处理。
3. 实验结果分析a. 对实验结果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包括数值计算和统计处理。
b. 根据实验结果,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合理的结论推理。
4. 实验报告编写a. 撰写实验报告,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排版。
b. 在实验报告中清晰地介绍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
c. 分析实验结果,展示数据处理方法和结果。
d. 提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案。
e. 根据实验所得结果,进行相关的讨论和思考。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佩戴实验手套、实验眼镜等个人防护装备,确保实验安全。
2. 实验前请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并熟悉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
3. 操作实验仪器时要小心谨慎,避免操作失误和仪器损坏。
4.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环境卫生,保持实验台面的整洁。
5. 实验结束后,将实验器材进行清洗归位,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五、实验安全提示1. 实验过程中要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品,如酸碱溶液等。
2. 实验操作时要注意电源的正确使用,以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3. 实验中如遇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向实验室管理员报告。
六、实验评分标准1. 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和操作流程的掌握程度。
小学生科学实验指导手册
小学生科学实验指导手册科学实验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指导手册将为小学生提供一些常见的科学实验项目,并以简明易懂的方式解释实验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帮助他们成功完成实验并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
实验一:水的净化实验原理:水的净化过程主要包括过滤和沉淀。
实验步骤:1.准备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将一些混浊的水倒入杯中。
2.将一个纸巾或棉花球放在玻璃漏斗中,将漏斗放在杯子上方。
3.慢慢倒入水,观察水通过纸巾或棉花球的过程,发现水变得清澈。
4.将漏斗取下,观察杯中底部是否有沉淀物。
实验二:磁铁吸铁实验原理:磁铁具有磁性,可以吸引含有铁元素的物体。
实验步骤:1.准备一个磁铁和一些小铁钉。
2.将磁铁静置在平面上,并将一根小铁钉悬挂在磁铁附近。
3.观察小铁钉是否受到磁铁的吸引,如果有,可以尝试更多的小铁钉。
实验三:油和水的不相溶性实验原理:油和水由于分子结构不同而无法混合。
实验步骤:1.准备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倒入一些水,并加入几滴食用油。
2.轻轻搅拌水和油,观察它们是否混合。
3.放置一段时间,观察油与水是否逐渐分层。
实验四:光的折射实验原理: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
实验步骤:1.准备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并将其倒置放在桌面上。
2.将一只笔或钢尺放在玻璃杯边缘,观察它们在杯内的表现。
3.加入适量的水,再观察笔或钢尺的位置。
实验五: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原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转化为能量。
实验步骤:1.准备一盆绿色植物(如小麦苗或豌豆苗)和一些太阳光。
2.将植物放在室外、阳光充足的地方。
3.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以及光照对植物的影响。
实验六:物体浮沉实验原理:物体的密度决定了它是否能浮在液体中。
实验步骤:1.准备一个透明的容器,并注入适量的水。
2.将一些物体(如小石子、木块、塑料球等)依次放入容器中。
3.观察物体在水中的表现,判断它们是否浮在水面上或沉到底部。
通过以上的科学实验,小学生们可以亲身体验科学的奥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索精神。
动物生物学实验指导
动物生物学实验指导
书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动物的行为,认识动物的生物学特征,了解动物的行为特征,以及动物的生物学知识。
二、实验内容
1.观察动物的形态特征,如体型、毛色、鳞片等。
2.观察动物的行为特征,如活动路线、社会性、捕食习性等。
3.观察动物的生物学特征,如繁殖方式、栖息地、食性等。
4.观察动物的环境适应性,如温度、水分等。
三、实验步骤
1.准备实验材料:实验室的动物标本、显微镜、照相机等。
2.观察动物的形态特征: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的细节,用照相机记录动物的形态特征。
3.观察动物的行为特征:观察动物的活动路线、社会性、捕食习性等。
4.观察动物的生物学特征:观察动物的繁殖方式、栖息地、食性等。
5.观察动物的环境适应性:观察动物对温度、水分等环境因子的适应性。
四、实验结果
1.观察动物的形态特征:通过显微镜和照相机记录动物的形态特征,如体型、毛色、鳞片等。
2.观察动物的行为特征:观察动物的活动路线、社会性、捕食习性等,以及动物的反应。
3.观察动物的生物学特征:观察动物的繁殖方式、栖息地、食性等。
4.观察动物的环境适应性:观察动物对温度、水分等环境因子的适应性。
五、实验总结
本实验通过观察动物的行为,认识动物的生物学特征,了解动物的行为特征,以及动物的生物学知识。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为动物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学生科学实验指导
学生科学实验指导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具有促进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作用。
正确的实验指导对于学生的科学实验活动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教师角度出发,以学生科学实验指导为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确定实验目标和要求科学实验的目标和要求是指导学生开展实验活动的基本依据。
教师在实验指导中应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以及与课程内容、教学目标的关联,确保实验内容有一定的层次和难度,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明确实验内容和步骤实验内容是学生进行实验的具体内容和步骤,教师在实验指导中应将实验内容和步骤描述清楚,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实验的目的和方法。
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实验条件的限制,适当调整实验的难易程度,确保学生在实验中能够理性思考和创造性实践。
三、提供必要的实验资料和工具学生进行实验需要使用一定的实验资料和工具,教师在实验指导中应提供必要的实验资料,如实验原理、实验数据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同时,教师还应提供实验所需的实验仪器、器材和试剂等,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验操作。
四、强调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实验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教师在实验指导中应重点强调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如穿戴实验服、佩戴护目镜、正确使用实验器材等。
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验视频、实验演示等方式向学生展示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操作,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验技能。
五、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科学实验的核心是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教师在实验指导中应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思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实践,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六、注重实验的结果和结论实验的结果和结论是实验活动的重要输出,教师在实验指导中应注重学生对实验结果和结论的总结和分析。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分析能力。
怎样指导实验操作方法
怎样指导实验操作方法指导实验操作方法需要遵循一系列步骤,以确保实验的可靠性、重复性和准确性。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指导实验操作方法。
一、实验目的和背景在指导实验操作方法之前,首先应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背景。
说明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这个实验,以及该实验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
这样可以让实验操作人员了解实验的重要性,并增强他们的动力和兴趣。
二、实验装置和材料准备在指导实验操作方法之前,应首先清晰地列出实验所需的装置和材料,并将其准备工作做好。
例如,说明实验需要的仪器、设备、试剂和样品,以及其规格和数量。
此外,还要对实验装置进行正确的组装和校准,确保它们能够正常工作。
三、实验步骤的具体说明1. 实验前准备a. 检查实验装置是否正常,并检查试剂和样品的数量和质量。
b. 将工作区域清洁干净,确保实验场地的安全性。
c. 穿戴个人防护设备,如实验手套、安全眼镜等。
2. 实验步骤a. 逐步详细介绍实验的每个步骤,包括所需的操作和技巧。
b. 按照时间顺序编写实验步骤,确保实验操作人员能够轻松地按照指导进行。
3. 实验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a. 提醒实验操作人员注意实验中的安全事项,如避免直接接触有毒试剂,避免倒吸试剂等。
b. 强调必要的个人防护设备,如穿戴实验手套和安全眼镜等。
c. 提醒实验操作人员关注实验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和安全风险,并及时汇报。
四、实验数据记录和数据分析在指导实验操作方法之前,还应介绍实验的数据记录和数据分析方法。
说明实验需要记录的数据内容、数据记录的方法和格式,并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还应介绍如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以达到实验目的。
五、实验结果和结论在指导实验操作方法之前,还应介绍实验的结果和结论。
说明如何根据实验数据得到实验结论,并解释实验结果的意义和影响。
这样可以帮助实验操作人员更好地理解实验的意义和价值。
最后,为了确保实验操作方法的准确性和清晰度,建议在指导实验操作方法之前,进行实验操作方法的验证和修改,以确保其可以被实验操作人员正确理解和执行。
实验指导书
实验指导书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器材四、实验步骤五、注意事项六、实验结果及分析七、思考题八、参考文献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某种物质的化学反应进行观察和分析,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了解化学反应的特点和规律,并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本次实验采用A与B两种物质进行化学反应,其中A为XXX,B为XXX。
在一定条件下,A与B会发生XXX反应,产生XXX物质。
该反应符合化学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三、实验器材1.XXX试剂2.XXX试剂3.XXX试剂4.容量瓶5.移液管6.烧杯7.玻璃棒8.加热板等四、实验步骤1.将XXX试剂按要求加入容量瓶中。
2.将XXX试剂按要求加入容量瓶中。
3.使用移液管将两种试剂充分混合。
4.观察化学反应过程,记录反应时间和反应现象。
5.将反应产物过滤,收集固体产物。
6.使用玻璃棒将固体产物均匀搅拌,使其充分干燥。
7.称取干燥后的产物质量,并计算出反应的收率。
五、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气体。
2.试剂的加入顺序要按照实验指导书中的要求进行。
3.操作时要认真仔细,避免出现误操作和漏操作。
4.实验器材要保持清洁干净,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六、实验结果及分析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地观察到了A与B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并得到了XXX产物。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到了该反应的收率为XX%。
同时,在观察化学反应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XXX现象,并对其进行了解释和分析。
七、思考题1.XXX试剂与XXX试剂在该化学反应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本次实验中是否存在误差?如何减小误差?3.如果将XXX试剂的用量加倍,该反应会发生什么变化?八、参考文献1.XXX,《化学实验指导书》。
2.XXX,《化学实验技术手册》。
3.XXX,《化学实验原理与应用》。
教师实验指导
教师实验指导
教师实验指导是指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辅导。
教师实验指导起到了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解释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等作用,有效促进了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思维的培养。
教师实验指导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实验前,教师需要对实验内容进行准备,了解实验操作流程和实验设备使用方法。
2.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清晰明了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指导,帮助学生理清实验步骤,并注重安全注意事项。
3.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应对实验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探究和总结,巩固学生对实验知识的理解。
4.应根据学生的实验水平和实验经验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和策略,确保实验指导的普及性和灵活性。
总之,教师实验指导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应积极投入其中,为学生的实验学习提供有效支持。
实验指导——精选推荐
实验指导实验⼀:特殊显微镜的原理及其使⽤ 4实验⼆:电⼦显微镜的原理及使⽤ 8实验三:细胞膜的渗透性 18 实验四:细胞的凝集反应 20 实验五:诱导细胞融合—聚⼄⼆醇法 23 实验六:线粒体和液泡系的超活染⾊ 26 实验七:叶绿体和细胞核的荧光观察 29 实验⼋:细胞⾻架的观察 31 实验九:细胞中DNA、RNA的显⽰ 33 实验⼗:细胞培养的准备⼯作 37 实验⼗⼀:细胞的原代培养 42 实验⼗⼆:细胞的传代培养 45实验⼀特殊显微镜的原理及其使⽤I.暗视野显微镜的原理和使⽤⼀、实验⽬的1.了解暗视野显微镜观察活细胞的基本原理;2.了解暗视野显微镜的特殊组件和位置;3.掌握调节暗视野显微镜的基本步骤。
⼆、原理和结构特点在⽇常⽣活中,室内飞扬的微粒灰尘是不易被看见的,但在暗的房间中若有⼀束光线从门缝斜射进来,灰尘便粒粒可见了,这是光学上的丁达尔现象。
暗视野显微镜就是利⽤此原理设计的。
它的结构特点主要是使⽤中央遮光板或暗视野聚光器,常⽤的是抛物⾯聚光器,使光源的中央光束被阻挡.不能由下⽽上地通过标本进⼊物镜。
从⽽使光线改变途径,倾斜地照射在观察的标本上,标本遇光发⽣反射或散射,散射的光线投⼊物镜内,因⽽整个视野是⿊暗的。
在暗视野中所观察到的是被检物体的衍射光图像.并⾮物体的本⾝,所以只能看到物体的存在和运动,不能辨清物体的细微结构。
但被检物体为⾮均质时,并⼤于1/2波长,则各级衍射光线同时进⼊物镜,在某种程度上可观察物体的构造。
⼀般暗视野显微镜虽看不清物体的细微结构,但却可分辨0.004µm以上的微粒的存在和运动,这是普通显微镜(最⼤的分辨⼒为0.2µm)所不具有的特性,可⽤以观察活细胞的结构和细胞内微粒的运动等。
三、仪器、材料与试剂(⼀)仪器:具有暗视野聚光器的显微镜(⼆)材料⽛垢微⽣物,洋葱内表⽪细胞,载玻⽚,盖玻⽚,⽛签,尖头镊⼦,滤纸条,指甲油,擦镜纸等。
(三)试剂:⽣理盐⽔四、实验步骤1.样品制备:在⼀张⽆划痕、清洁的载玻⽚上滴⼀滴⽣理盐⽔,⽤⽛签取⽛垢或⽤镊⼦撕洋葱内表⽪细胞与载玻⽚上的⽣理盐⽔混合均匀,盖上⼀⽚⽆划痕、清洁的盖玻⽚,⽤滤纸条吸取盖⽚四周多余的⽔分,⽤指甲油封⽚(或不封⽚)。
化学实验指导
化学实验指导实验一粗食盐的提纯实验目的1、学习提纯粗食盐的原理和方法;2、掌握溶解、沉淀、常压过滤、减压过滤、蒸发浓缩、结晶等基本操作;3、了解Ca2+、Mg2+、SO42-等离子的定性鉴定;4、掌握普通漏斗、布氏漏斗、吸滤瓶、蒸发皿、真空泵的使用;5、通过粗食盐提纯实验,了解盐类溶解度知识和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仪器及试剂仪器:烧杯100mL、量筒100mL、三角架、漏斗架、酒精灯、石棉网、台秤、点滴板、表面皿、蒸发皿、普通漏斗、减压过滤装置一套布氏漏斗、吸滤瓶、真空泵、试管、试管架、滤纸、pH试纸;试剂:HCl3 mol·L-1、BaCl21 mol·L-1、NaOH2 mol·L-1、Na2CO31 mol·L-1、NH42C2O4mol·L-1、镁试剂、粗食盐、亚硝酸钴钠;实验原理粗食盐中含有不溶性杂质如泥沙等和可溶性杂质主要是Ca2+、Mg2+、 Ba2+、SO42-等 ,不溶性杂质粗食盐溶解后可过滤除去,可溶性杂质则要用化学沉淀方法除去;处理的方法是:在粗食盐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溶液中的SO42-便转化为难溶解的BaSO4沉淀而除去;反应方程式为:2+2-44Ba+SO= BaSO↓然后将溶液过滤,除去BaSO4沉淀;再在溶液中加入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Ca2+、Mg2+及过量的Ba2+便生成沉淀;2+2-33Ca+CO= CaCO↓2+2-33Ba+CO= BaCO↓2+-2-32232Mg+2OH + CO= Mg(OH) CO↓过滤后Ba2+和Ca2+、Mg2+都已除去,然后用HCl将溶液调至微酸性以中和OH-和除去CO32-;-+2OH+H=H O2-+322CO+2H=CO+ H O少量的可溶性杂质如KCl,由于含量少,溶解度又很大,在最后的浓缩结晶过程中,绝大部分仍留在母液中而与氯化钠分离;实验步骤1、粗食盐提纯:⑴除去泥沙及SO42-称取g 粗食盐放入100 mL 的烧杯中,加入30 mL水,加热、搅拌使其溶解,继续加热近沸腾,一边搅拌一边滴加~2 mL 1 mol·L-1的BaCl2溶液,直至SO42-沉淀完全为止;为了检验沉淀是否完全,可将酒精灯移去,停止搅拌,待沉淀沉降后,沿烧杯壁滴加1或2滴BaCl2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如无浑浊,说明SO42-已沉淀完全;如有浑浊,则继续滴1 mol·L-1的BaCl2溶液,直到沉淀完全为止;沉淀完全后再继续加热几分钟,过滤,保留溶液,弃去BaSO4及原来的不溶性杂质;⑵除去Ca2+,Mg2+和过量的Ba2+将滤液转移至另一干净的烧杯中,在加热至接近沸腾的情况下,边搅拌边滴加1 mL2 mol·L-1 NaOH溶液,并滴加4~5 mL 1 mol·L-1 Na2CO3溶液至沉淀完全为止,过滤,弃去沉淀;⑶除去剩余的CO32-和K+将滤液转移至蒸发皿中,用3 mol· L-1的HCl将溶液pH 值调至4~5,用小火加热浓缩蒸发,同时不断搅拌,直至溶液呈稠粥状,减压过滤,将晶体尽量抽干;将晶体转移至蒸发皿中,在石棉网上用小火烘炒,用玻璃棒不断翻动,防止结块;在无水蒸汽逸出后,改用大火烘炒几分钟,即得到洁白而松散的NaCl晶体;冷却,称重,计算产率;2、产品纯度的检验称取精制食盐1 g于试管中,加5 mL蒸馏水溶解,检验是否有K+、Mg2+、SO42+、Ca2+离子存在;⑴ SO42-的检验:取1 mL上述溶液于另一只试管中,滴加1 mol·L-1BaCl2溶液,观察是否有BaSO4沉淀生成;⑵ Ca2+的检验:取1 mL上述溶液于另一只试管中,滴加2~3滴 mol·L-1 NH42C2O4溶液,观察是否有CaC2O4沉淀生成;⑶Mg2+的检验:取1 mL上述溶液于另一只试管中,滴加2~3滴2 mol·L-1NaOH溶液,使溶液成碱性可用pH试纸检验,再加入2~3滴镁试剂,观察现象;⑷K+的检验:取上述溶液2~3滴于点滴板中,滴加6 mol·L-1的HAc溶液2~3滴酸化,加入新配制的亚硝酸钴钠,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若现象不明显,可用玻璃棒摩擦点滴板;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注意抽滤装置的正确使用方法;(2)转移样品时对玻璃棒和烧杯用水冲洗时,一定要少用;(3)在加热之前,一定要先加盐酸使溶液的pH<7,而不用其它酸;(4)在蒸发过程中要用玻璃棒搅拌蒸发液,防止局部受热;(5)最后在干燥时不可以将溶液蒸干;过滤装置图思考题及答案思考题:1、在除Ca2+、Mg2+、SO42-等离子时,为什么要先加BaCl2溶液,后加Na2CO3溶液能否先加Na2CO3溶液2、过量的CO32-、OH-能否用硫酸或硝酸中和HCl加多了可否用KOH调回3、加入沉淀剂除SO42-、Ca2+、Mg2+、Ba2+时,为何要加热4、怎样除去实验过程中所加的过量沉淀剂BaCl2,NaOH和Na2CO35、提纯后的食盐溶液浓缩时为什么不能蒸干6、在检验SO42-时,为什么要加入盐酸溶液实验二 缓冲溶液的配制和性质、溶液pH 值测定实验目的1、学习缓冲溶液及常用等渗磷酸盐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2、加深对缓冲溶液性质的理解;3、强化吸量管的使用方法;仪器与试剂仪器:吸量管5mL,10mL,比色管20mL,量筒10mL,烧杯50mL,试管10mL,20mL,滴管,玻棒,洗瓶等试剂:·L -1 HAc,·L -1HAc,·L -1 NaAc,·L -1 NaAc,·L -1KH 2PO 4,·L -1Na 2HPO 4,·L -1NaCl,·L -1KCl,·L -1NaOH,·L -1HCl,·L -1HCl,蒸馏水,甲基红指示剂,广泛pH 试纸实验原理普通溶液不具备抗酸、抗碱、抗稀释作用;缓冲溶液通常是由足够浓度的弱酸及其共轭碱、弱碱及其共轭酸或多元酸的酸式盐及其次级盐组成的,具有抵抗外加的少量强酸或强碱、或适当稀释而保持溶液pH 值基本不变的作用;本实验通过将普通溶液和配制成的缓冲溶液对加入酸、碱或适当稀释前后pH 数值的变化来探讨缓冲溶液的性质;根据缓冲溶液中共轭酸碱对所存在的质子转移平衡: HB B - + H 3O + ;缓冲溶液pH 值的计算公式为:缓冲比lg a p ]共轭酸[]共轭碱[lg a p [HB]][B lg p pH -+=+=+=K K K a式中pKa 为共轭酸解离常数的负对数;此式表明:缓冲溶液的pH 值主要取决于弱酸的pKa 值,其次决定于其缓冲比;需注意的是,由上述公式算得的pH 值是近似的,准确的计算应该用活度而不应该用浓度;要配制准确pH 值的缓冲溶液,可参考有关手册和参考书上的配方,它们的pH 值是由精确的实验方法确定的;缓冲容量β是衡量缓冲能力大小的尺度;缓冲容量β的大小与缓冲溶液总浓度、缓冲组分的比值有关;1+缓冲比][B ×=2.303 ][HB]+[B ][B ×[HB]×β=2.303--- 缓冲溶液总浓度越大则β越大;缓冲比越趋向于1,则β越大,当缓冲比为1时,β达极大值;实验室中最简单的测定缓冲容量的方法是利用酸碱指示剂变色来进行判断的;例如:本实验就使用了甲基红指示剂;表 1 甲基红指示剂变色范围pH 值 < ~ > 颜色红色橙色黄色实验步骤1、 缓冲溶液的配制按照表2中用量,用吸量管配制甲、乙、丙缓冲溶液于已标号的三支10mL 、20mL 比色管中,备用; 2、 缓冲溶液的性质缓冲溶液的抗酸、抗碱、抗稀释作用取7支试管,按表3分别加入下列溶液,用广泛pH 试纸测pH 值;然后,分别在各试管中滴加2滴1mol·L -1HCl 溶液或2滴1mol·L -1NaOH 溶液,再测pH 值;记录实验数据:解释所得结果;缓冲容量与缓冲溶液总浓度c 及缓冲比]HB []B [-的关系取6支试管,按表4分别加入下列溶液,测pH 值;然后,在1~4号试管中各加2滴1mol·L -1HCl 溶液或2滴1mol·L -1NaOH,再测pH 值;5~6号试管中分别滴入2滴甲基红指示剂,溶液呈红色;然后一边振摇一边逐滴加入·L -1NaOH 溶液,直至溶液的颜色刚好变成黄色;记录所加的滴数;记录实验结果,解释所得结果;数据记录与结果分析表2 缓冲溶液的配制编号 试剂 浓度/mol·L-1用量/mL 总体积/mL甲 HAc NaAc 乙HAcNaAc 丙HAcNaAc表3 缓冲溶液的抗酸、抗碱、抗稀释作用实验编号 1 2 3 4 5 6 7 缓冲溶液甲/mL / / / / H 2O /mL / / / / NaCl /mL / / / / / pH1 ·L -1HCl /滴 2 / 2 / 2 / / ·L -1NaOH/滴 / 2 / 2 / 2 / pH2 ∣⊿pH ∣结论:表4 缓冲容量β与缓冲比]HB []B [-及缓冲溶液总浓度c 间的关系实验项目 β与c 关系 β与]HB []B [-关系实验编号 1 2 3 4 5 6 缓冲溶液甲/mL / / / / 缓冲溶液乙/mL / / / 缓冲溶液丙/mL / / / / / pH1甲基红指示剂 /滴 / / / / 2 2 溶液颜色 / / / / ·L -1HCl /滴 2 2 / / //·L -1NaOH /滴 / / 2 2 至溶液刚好变成黄色pH2 ∣⊿pH ∣结论:实验三 酸碱滴定操作练习及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实验目的1、掌握甲醛法测定铵盐的方法;2、掌握铵盐含量的计算;试剂NaOH 标准滴定溶液c NaOH=L ;酚酞指示液10g/L ;1︰1中性甲醛溶液取市售40%甲醛的上层清液于烧杯中,用水稀释一倍,加入1~2滴酚酞指示液,用LNaOH 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浅粉色,再用未中和的甲醛滴至刚好无色实验原理常见的铵盐如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是强酸弱碱盐,虽然NH 4+具有酸性,但由于Ka ﹤10–8所以不能直接滴定;生产和实验室中常采用甲醛法测定铵盐的含量;首先,甲醛与铵盐反应,生成CH 26N 4H +和H +,然后以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其反应式为:4NH 4+ + 6HCHO =CH 26N 4H + + 3H + + 6H 2O CH 26N 4H + + 3H + + 4OH –=CH 26N 4 + 4H 2O实验步骤准确称取硝酸铵样品~,放入100mL 烧杯中,加30mL 水溶解;将溶液定量转移至25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移液管吸取上述试液至锥形瓶中, 加5mL 中性甲醛溶液,摇匀,放置一分钟;在溶液中加2滴酚酞指示液,用cNaOH=LNaOH 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浅粉色30s 不褪即为终点,平行测定三次,同时作空白;计算公式34343c(NaOH)[V(NaOH)-V()]10M(NH NO )ω(NH NO )100%25m 250-⨯⨯=⨯⨯空白式中 ωNH 4NO 3——NH 4NO 3的质量分数,%; cNaOH ——NaOH 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mol/L ; VNaOH ——滴定时消耗NaOH 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V 空白——空白实验滴定时消耗NaOH 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 m 样品——试样的质量,g ;MNH4NO3——NH 4NO 3的摩尔质量,g/mol;数据记录与结果分析思考题及答案思考题:1、铵盐中氮的测定为何不采用NaOH直接滴定法2、为什么中和甲醛试剂中的甲酸以酚酞作指示剂;而中和铵盐试样中的游离酸则以甲基红作指示剂3、NH4HCO3中含氮量的测定,能否用甲醛法实验四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的性质实验目的1、深对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化学性质的认识;2、掌握鉴别醛、酮的化学方法;实验原理及鉴定试验一醛、酮的性质实验醛、酮类化合物都含有羰基,能跟羰基试剂如苯肼、2,4-二硝基苯肼、羟胺、缩氨脲等发生反应;特别是2,4-二硝基苯腙沉淀的生成可以作为醛、酮的鉴别反应;但醛、酮由于结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性质,醛有还原性,而酮没有还原性;故可用Tollens试剂、Fehling试剂、Benedict试剂区别醛、酮;另外,铬酸也能区别醛和酮,但铬酸试剂也能氧化伯醇和仲醇,所以不能作为鉴别醛的特征反应;可通过2,4-二硝基苯肼鉴别出羰基后,再用铬酸进一步区别醛、酮;而次碘酸钠实验可用来鉴别具有CH3CHO-结构如甲基酮、乙醛和CH3CHOH-结构;它们能与次碘酸作用生成黄色碘仿沉淀;鉴定试验如下:1、2,4-二硝基苯肼实验:丙酮不能多加,因为丙酮腙会溶于过量的丙酮;可鉴别醛、酮;2、托伦试剂试验:托伦试剂可一起制备,分几个试管用;试管要干净;滴加试剂后,混和均匀,静置于50—600℃温水浴,不要摇晃,否则可能不形成银镜而只出现黑色沉淀也是正性反应;可鉴别醛和酮;3、斐林试剂试验:可鉴别脂肪醛和酮或芳香醛和脂肪醛;4、希夫试剂实验:又叫品红醛试剂,可鉴别醛和酮与醛作用显紫色,甲醛和其他醛再加硫酸甲醛不褪色,其他醛褪色;5、铬酸氧化实验:由于氧化程度、浓度不一,沉淀颜色可能不是绿色而是其他颜色,只要桔红色消失,出现如灰绿、黄绿、蓝绿等色沉淀或乳浊液都可视为阳性反应;可鉴别醛、酮;伯醇和仲醇也能被铬酸氧化;二羧酸的性质实验羧酸具有羧基,故有酸的通性,可与NaOH发生成盐反应,这可以作为这类化合物的判断依据;溶解度和酸性实验:PH试纸都变红,加碳酸氢钠都有二氧化碳气泡放出;实验五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目的1、了解酯化反应的原理和方法2、进一步掌握蒸馏操作、分液漏斗的使用、液态有机物的洗涤和干燥等基本操作技能仪器及试剂仪器:三口烧瓶125ml、直形冷凝管、温度计150℃、带塞锥形瓶、蒸馏头、接引管、蒸馏烧瓶50ml、滴液漏斗50ml、分液漏斗250ml、长颈漏斗50ml、量筒50ml、酒精灯、PH试纸、折叠滤纸、搅拌棒、石棉网、气流干燥器;试剂:95%乙醇、冰醋酸、浓硫酸密度、饱和碳酸钠溶液、饱和氯化钠溶液、饱和氯化钙溶液、无水硫酸钠实验原理有机酸和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加热时会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实验中,必须控制好反应温度,若温度过高,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乙醚;所以要得到较纯的乙酸乙酯,就必须要除掉粗产品中含有的乙醇,乙酸和乙醚;实验步骤1、粗乙酸乙酯的制备在100ml三口蒸馏烧瓶中加入8ml无水乙醇,边振荡边缓慢加入5ml浓硫酸,混合均匀后,加几粒沸石;三口蒸馏烧瓶左口配一150℃的温度计,有口接上冷凝管,中口配上滴液漏斗;注意温度计水银球与滴液漏斗下端都要插到液面以下,装配成如图所示装置;量取12ml冰醋酸和12ml无水乙醇混合均匀后加于滴液漏斗中;接通冷凝水后,小火加热反应瓶,当温度达到110~120℃之间后,从滴液漏斗慢慢滴入混合液,控制滴加速度与馏出速度大致相等滴加地价速度不能太快,并维持温度在110~120℃之间;滴加完毕后,继续加热几分钟,使生成的酯尽量蒸出;接液瓶里液体即为制备的粗乙酸乙酯;图:乙酸乙酯的制备装置2、乙酸乙酯的精制1除乙酸将馏出液在搅拌的同时慢慢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直至不再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或酯层不显酸性可用PH试纸检验为止;2除水份将混合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注意放气、充分静置后分去下层水溶液;3除碳酸钠漏斗中的酯层先用10ml饱和食盐水洗涤,静置分层,放去下层溶液; 4除乙醇用饱和氯化钙溶液20ml分两次洗涤酯层;充分振荡后,静置分层,放去下层液;酯层自漏斗上口倒入一干燥的带塞锥形瓶中,加入2~3g无水硫酸钠;不断振荡,待酯层清亮约15min后,用折叠滤纸在长颈漏斗中滤入干燥的蒸馏烧瓶中;5除乙醚在蒸馏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在水浴上蒸馏;将35~40℃的馏分乙醚倒入指定的容器,收集73~78℃的馏分即为乙酸乙酯,称重,计算产率;注意事项1、硫酸的用量为醇用量的3%时即能起催化作用;当用量较多时,它又能起脱水作用而增加酯的产率;但过多时,高温时的氧化作用对反应不利;2、当采用油浴加热时,油浴的温度约在135℃左右;也可改为小火直接加热法;但反应液的温度必须控制在120℃以下;否则副产物乙醚会最多;3、在馏出液中除了醋酸和水外,还含有未反应的少量的乙醇和乙酸;也还有副产物乙醚,故必须用碱来除去其中的酸,并用饱和氯化钙溶液来除去未反应的醇,否则将会影响到酯的产率;4、当酯层用碳酸钠洗过后,若紧接着就用氯化钙溶液洗涤,有可能产生絮状的碳酸钙沉淀,使进一步分离变得困难,故在这两步操作之间必须水洗一下;由于乙酸乙酯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为了尽可能减少由此而造成的损失,所以实际上用饱和食盐水来进行水洗;5、乙酸乙酯与水或乙醇可分别生成共沸混合物,若三者共存则生成三元共沸混合物;因此,酯层中的乙醇不除净或干燥不够时,由于形成低沸点的共沸混合物,从而影响到酯的产率;6、产率的计算公式是:反应产率=实际产量/理论产量100%实验六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及纯度检验实验目的1、了解复盐的一般特性2、学习复盐NH42SO4·FeSO4·6H2O的制备方法3、熟练掌握水浴加热、过滤、蒸发、结晶等基本无机制备操作4、学习产品纯度的检验方法5、了解用目测比色发检验产品的质量等级仪器及试剂仪器:电子天平、量筒10mL、50mL、烧杯50mL、锥形瓶250mL、蒸发皿60mL、玻璃棒、铁架台、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胶头滴管、药匙、吸滤瓶、布氏漏斗试剂:3mol/L硫酸溶液、L碳酸钠溶液、铁屑本实验中亦可以铁粉代、硫酸铵实验原理硫酸亚铁铵NH42SO4·FeSO4·6H2O 商品名为莫尔盐,为浅蓝绿色单斜晶体;一般亚铁盐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而硫酸亚铁铵在空气中比一般亚铁盐要稳定,不易被氧化,并且价格低,制造工艺简单,容易得到较纯净的晶体,因此应用广泛;在定量分析中常用来配制亚铁离子的标准溶液;和其他复盐一样, NH42SO4·FeSO4·6H2O在水中的溶解度比组成它的每一组分FeSO4或NH42SO4的溶解度都要小;利用这一特点,可通过蒸发浓缩FeSO4与NH42SO4溶于水所制得的浓混合溶液制取硫酸亚铁铵晶体;三种盐的溶解度数据列于表1;表1 三种盐的溶解度单位为g/100g H2O本实验先将铁屑溶于稀硫酸生成硫酸亚铁溶液:Fe+H 2SO 4FeSO 4+H 2↑再往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硫酸铵并使其全部溶解,加热浓缩制得的混合溶液,再冷却即可得到溶解度较小的硫酸亚铁铵晶体;FeSO 4+NH 42SO 4+6H 2O NH 42SO 4·FeSO 4·6H 2O用目视比色法可估计产品中所含杂质Fe 3+的量;Fe 3+与SCN -能生成红色物质 FeSCN 2+,红色深浅与Fe 3+相关;将所制备的硫酸亚铁铵晶体与KSCN 溶液在比色管中配制成待测溶液,将它所呈现的红色与含一定Fe 3+量所配制成的标准FeSCN 2+溶液的红色进行比较,确定待测溶液中杂质Fe 3+的含量范围,确定产品等级;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实验装置思考题及答案思考题:1、为什么硫酸亚铁铵在定量分析中可以用来配制亚铁离子的标准溶液2、本试验利用什么原理来制备硫酸亚铁铵3、如何利用目视法来判断产品中所含杂质Fe3+的量4、Fe屑中加入H2SO4水浴加热至不再有气泡放出时,为什么要趁热减压过滤5、FeSO4溶液中加入 NH42SO4全部溶解后,为什么要调节至pH为1~26、蒸发浓缩至表面出现结晶薄膜后,为什么要缓慢冷却后在减压抽滤7、洗涤晶体时为什么用95%乙醇而不用水洗涤晶体实验七槐花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与鉴定芦丁Rutin又称芸香苷,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现已发现含芦丁的植物至少在70种以上,如烟叶、槐花、荞麦和蒲公英中均含有;尤以槐花米为植物Sophora japonica L 的未开放的花蕾和荞麦中含量最高含量可达12-16%,可作为大量提取芦丁的原料;芦丁是由斛皮素Quercetin3位上的羟基与芸香糖Rutinose〔葡萄糖Glucose与鼠李糖Rhamnose组成的双糖〕脱水形成的苷;芦丁为浅黄色粉末或极细的针状结晶,含有3分子的结晶水,熔点为174~178℃,无水物188~190℃;溶解度:冷水中为1:10000;沸水中1:200;冷乙醇1:650;热乙醇1:60;冷吡啶1:12;微溶于丙酮、乙酸乙酯,不溶于苯、乙醚、氯仿、石油醚,溶于碱而呈黄色;芦丁具有维生素P样作用;能维持血管的正常通透性,减低血管的脆性,缩短流血时间,可作为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剂;亦可用于防治因缺乏芦丁所致的其他出血症;芦丁分子中具有较多酚羟基,显弱酸性,易溶于碱液,酸化后又可析出,因此,本实验采用碱提取酸沉淀法提取芦丁;实验目的1、通过芦丁的提取与精制掌握碱-酸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原理及操作;2、掌握芦丁的一种提取、精制方法及提制过程中防止甙水解的方法;3、掌握黄酮甙水解生成甙元的方法及二者之间的分离;4、熟悉芦丁、槲皮素的结构性质、检识方法和纸层析鉴定方法;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是利用芸香苷中含有较多的酚羟基,可溶于碱中,加酸酸化后又可析出芸香苷结晶的性质,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并用芸香苷对冷、热水的溶解度相差悬殊的特性进行精制;芦丁可被稀酸水解,生成槲皮素及葡萄糖、李糖,并能通过纸层析鉴定;芦丁及槲皮素还可通过化学反应及紫外光谱鉴定;仪器及试剂槐米、石灰乳、%硼砂水溶液、2%的硫酸溶液、浓盐酸、正丁醇、醋酸、氨水、1%的氢氧化钠溶液、1%的三氯化铝乙醇溶液、1%的葡萄糖溶液、1%的鼠李糖溶液、1%芸香苷乙醇溶液、1%槲皮素乙醇溶液、95%乙醇、碳酸钡、广泛pH试纸、中速层析滤纸等;实验步骤一提取:称取槐米30g,在乳钵中研碎后,投入%硼砂溶液的沸水溶液中煮沸2-3分钟,在搅拌下加入石灰乳调pH9,煮沸40分钟注意添加水,保持原有体积,保持pH8~9,趁热倾出上清液,用棉花过滤;残渣加100ml水,加石灰乳调pH9,煮沸30分钟,趁热用棉花过滤,二次滤液合并;滤液保持在60℃,加浓HCl,调pH2-3,放置过夜,则析出芦丁沉淀;加%硼砂水溶液200ml,在搅拌下加石灰乳调pH值至8~9,加热,煮沸15min,随时补充失去的水分,保持pH8~9,倾出上清液,用四层纱布过滤;同样操作再提取一次;合并两次滤液,放冷,并用盐酸调pH至2~3,放置过夜,待析出结晶,过滤,滤饼用蒸馏水洗至pH5-6,抽干,置空气中晾干,得粗制芸香苷,称重,计算得率;二精制:将芸香苷粗品悬浮于蒸馏水中,煮沸至芸香苷全部溶解,加少量活性炭,煮沸5-10分钟,趁热抽滤,冷却后即可析出结晶,抽滤至干,置空气中晾干,或60~70℃干燥,得精制芸香苷,称重,计算得率;三芸香苷的水解:取芸香苷1g,研碎,加2%硫酸水溶液80ml,小火加热,微沸回流30-60min,并及时补充蒸发掉的水分;在加热过程中,开始时溶液呈浑浊状态,约10min后,溶液由浑浊转为澄清,逐渐析出黄色小针状结晶,即水解产物槲皮素,继续加热至结晶物不再增加时为止;抽滤,保留滤液20ml,以检查滤液中的单糖;所滤得的槲皮素粗晶水洗至中性,加70%乙醇80ml加热回流使之溶解,趁热抽滤,放置析晶;抽滤,得精制槲皮素;减压下110℃干燥,可得槲皮素无水物;四芸香苷、槲皮素及糖的检识颜色反应①α-萘酚-浓硫酸Molisch试验:取芸香苷少许置于试管中,加乙醇1ml振摇,加α-萘酚试剂2~3滴振摇,倾斜试管,沿管壁徐徐加入浓硫酸,静置,观察两层溶液界面变化,出现紫红色环者为阳性反应,表示试样的分子中含有糖的结构,糖和甙类均呈阳性反应,比较芸香苷和槲皮素的不同;②盐酸-镁粉试验:取芸香苷少许置于试管中,加5%乙醇2ml,在水浴中加热溶解,滴加浓盐酸2滴,再加镁粉约50mg,即产生剧烈的反应;溶液逐渐由黄色变为红色;③三氯化铁试验取样品水或乙醇液,加入三氯化铁试剂数滴,观察颜色变化;④三氯化铝试验:取芸香苷少许置于试管中,加入甲醇1~2ml,在水浴中加热溶解,加1%三氯化铝甲醇试剂2~3滴,呈鲜黄色;以同样方法试验槲皮素;⑤醋酸镁试验:取芸香苷少许置于试管中,加入甲醇1~2ml,在水浴中加热溶解,加1%醋酸镁甲醇试剂2~3滴,呈黄色荧光反应;以同样方法试验槲皮素反应也可在滤纸上进行,观察荧光;⑥氧氯化锆-枸橼酸试验:取芸香苷少许置于试管中,加甲醇1~2ml,在水浴上加热溶解,再加2%氧氯化锆甲醇试剂3~4滴,呈鲜黄色;然后加2%枸橼酸甲醇试剂3~4滴,黄色变浅,加蒸馏水稀释变无色;以同样方法试验槲皮素进行对照;⑦氢氧化钠试验:取芸香苷少许置于试管中,加水2ml振摇,观察试管中有无变化;滴加1%氢氧化钠溶液数滴,振摇使溶解,呈黄色澄清溶液;再加入1%盐酸溶液数滴使呈酸性反应,则溶液由澄清转为浑浊状态;注意事项1、本实验采用碱溶酸沉法从槐米中提取芸香苷,收率稳定,且操作简便;在提取前应注意将槐米略捣碎,使芸香苷易于被热水溶出;槐花中含有大量粘液质,加入石灰乳使生成钙盐沉淀除支;pH应严格控制在8-9,不得超过10;因为在强碱条件下煮沸,时间稍长可促使芸香甙水解破坏,使提取率明显下降;酸沉一步pH为2-3,不宜过低,否则会使芸香甙形成盐溶于水,降低了收率;2、提取过程中加入硼砂水的作用:即能调节碱性水溶液的pH,又能保护芸香甙分子中的邻二酚羟基不被氧化,亦保护邻二酚羟基不与钙离子络合,使芸香甙不受损失;3、芸香甙的提取方法除了用碱溶酸沉法外,还可利用芸香甙在冷水及沸水中的溶解度不同,采用沸水提取法;又报道将生产工艺改进为95%乙醇回流提取后回收醇得浸膏,然后将粗浸膏经除去脂溶性杂质后,用水洗净,过滤,干燥即得芸香甙,可提高收率6.96%,并降低了成本;因此可根据不同原料采用各种不同方法提取;4、槲皮素以乙醇重结晶时,如所用的乙醇浓度过高90%以上,一般不易析出结晶;此时可于乙醇溶液中滴加适量蒸馏水,使呈微浊状态,放置,槲皮素即可析出;。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简介实验是学生研究科学知识和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作为导师,我们应该提供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顺利进行实验。
本文将介绍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的一些基本要点和策略。
步骤1. 讲解实验目的和原理:- 在开始实验之前,我们应该向学生清楚地介绍实验的目的和原理。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的意义,并使他们更专注和认真地对待实验。
2. 提供实验操作指导:- 在实验开始之前,我们应该向学生提供详细的实验操作指导。
指导内容可以包括:- 实验所需器材和试剂的准备;- 实验步骤的详细说明,包括每一步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 强调实验安全:- 实验安全是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应该向学生强调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并提供实验室安全规范的指导。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安全情况,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4. 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实验过程可能会有一些枯燥或困难的部分,我们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并激发他们的实验兴趣。
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实验示例或相关的实际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5.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和分析:- 在实验进行过程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和结果分析。
学生可以记录实验操作的细节和实验结果,以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这样有助于学生巩固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理解。
6. 进行实验结果讨论和总结:- 在实验结束后,我们可以与学生一起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
学生可以分享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发现,以及对实验结果的思考和分析。
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实验过程的理解和实验结果的评估。
结论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通过提供清晰的实验目的和原理、详细的实验操作指导、关注实验安全、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和结果分析,以及进行实验结果的讨论和总结,我们能够帮助学生顺利进行实验并提高其实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指导一、前言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是整个天然药物化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试验,检验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
使学生对理性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掌握得更加牢固。
通过试验,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从事天然药物化学科研工作的基本训练。
在实验中,重点是要加强对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要求学生掌握以下技能:提取分离方面要求掌握常用的经典方法的原理及操作。
其中包括液-固提取法(浸渍、渗漉、回流提取等)、液-液萃取法(简单萃取法、梯度萃取法、反流分布法)、重结晶法等。
掌握纸色谱、柱色谱(包括吸附柱、离子交换柱等)的原理和基本操作。
鉴定方面化学方法①掌握一般定性反应在鉴定中的用②掌握重要衍生物(乙酰化物、甲基化物生物碱盐类等)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③了解重要降解反应的原理及应用。
光谱方法了解UV、IR、NMR、MS在天然物结构测定中的应用。
目前要求学员能了解黄酮类化合物的UV、NMR波谱、蒽醌的IR以及麻黄生物碱的NMR谱特征。
二、天然药物化学实验须知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中,所用的药品多数是挥发性、易燃、有毒、有腐蚀性、刺激性、甚至爆炸性药品,试验操作又常在加温加压等情况下进行,需要各种热源、电器或其他仪器,操作不慎易造成火灾、爆炸、中毒、触电等事故。
但只要加强爱护国家财产和保障人民生民安全的责任心,提高警惕,消除隐患,注意实验规则,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实验规则试验前必须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原理和操作规程。
随时记录试验应记的项目,以作正式报告。
试验前应清点并检查仪器是否完整,装置是否正确,合格后方可进行试验。
试验时不准做无关的事情,严禁吸烟,不得擅自离开,并应随时注意反应情况,仪器有否漏气,破裂等。
药品仪器都是国家财产,须节约爱护使用,公用物品,用完后立即放回原处。
不可调错瓶塞,以免污染,仪器要洗刷干净。
操作易燃性有机溶剂,回流、蒸馏、减压蒸馏时,不能明火直接加热,要放沸石或一端封死的毛细管,若在加热时发现无沸石则应冷却后再加,防止爆沸冲出。
减压系统应装有安全瓶。
加液时应停火或远离火源,一般无漏气开口,冷凝水要通畅。
起封易挥发溶剂瓶盖时,脸面要避免开瓶口慢慢启开,以防气体冲脸上。
有毒具腐蚀药品应妥善保管,操作后要立即洗手。
勿粘及五官和创口,以免中毒。
实验中,有毒气或腐蚀性气体发生适应在通风橱中进行操作。
必要时可戴好防护用具进行工作。
若将玻管插入塞中时,可在塞孔中涂些水和甘油等润滑剂,用布包住波管使其旋转而入,防止折断割伤。
试验台上不放无用的药品、仪器,在实验时要做到水槽、仪器、桌面、地上清洁整齐。
试验结束时,应将门、窗、水、电、煤气关好,室内打扫干净,并清点仪器后方可离去。
安全防火须知实验室存放易燃性有机溶剂时要远离火源,不得超过500ml。
在进行易燃性有机溶剂实验时,一定要按着操作规程进行。
不可将易挥发、易燃性有机溶剂倒入水槽或废液缸内。
烘箱内不能烘盛有易燃性溶剂的器皿。
消防器材,沙箱、石棉布、灭火器等应放在方便固定的地点,不能随意移动,均应处于备用状态。
万一不慎着火,要沉着冷静积极抢救,应立即切断室内电源和火源,用石棉布将着火部位盖严,使其断绝空气而熄灭。
或是火势情况选用适当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在实验室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较好,它具有不腐蚀不导电之优点。
在实验室中常发生的事故如下,应予以特别注意。
蒸馏或回流加热时,发现未放沸石,未等溶液冷却就补加沸石,结果溶液冲出瓶外于是引起火灾。
蒸馏易燃物时,忘记通冷凝水,大量蒸汽逸出亦易引起火灾。
蒸馏易燃物时塞子漏气引起火灾。
用三角烧瓶作减压装置的受器结果炸裂。
加压操作结束后,放气太快,使压力记冲破。
使用真空干燥器时,用完就直接开干燥器的放气阀,结果使泵内的机油被吸到干燥器中,样品被污染。
实验室水槽易发生用抹布和碎拖布条堵塞而造成水灾。
三、试验方法(选编)黄酮类化合物紫外光谱鉴定法测定黄酮类化合物UV光谱用的诊断试剂及其配制方法黄酮类化合物光谱测定程序黄酮类化合物UV光谱特征与结构解析方法结构解析示例薄层色谱法氧化还原脱水水解卤代酶的催化作用酯化硝化衍生物的制备混合反应柱色谱法吸附柱色谱法吸附力吸附等温线线性容量常用吸附剂吸附剂的规律洗脱剂的规律溶剂的吸附亲和性(二)柱色谱的操作四、实验部分实验一一叶秋碱的分离和鉴定概述大戟科植物一叶秋(Securinega suffruticosa (Pall) Rehd)也称叶底珠,别名狗杏条,我国资源十分丰富。
其根、叶和嫩枝中均含有多种生物碱,结构已经清楚的有十几种。
其中一叶秋碱含量最高,并已用于临床。
一叶秋碱和它的衍生物能兴奋中枢X神经,增强心肌收缩,升高血压,临床用硝酸一叶秋碱治疗面神经麻痹,小儿麻痹骶神经炎和股外侧神经炎感染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炎,成为神经科疾患的常见药物。
一叶秋碱味淡黄色棱形晶体,难溶于水,易溶于醇、氯仿、较难溶于石油醚,其结构如下:N OO HH实验目的、要求目的通过一叶秋碱的提取分离掌握用离子交换树脂法提取分离生物碱的原理和方法。
要求分离得到纯的一叶秋碱,并制备其衍生物,加以鉴定。
试验方法提取分离方法(见下图)生物碱的定性实验①取渗漉液1ml,加硅钨酸试剂数滴,产生淡黄色沉淀。
②取渗漉液1ml,加碘化钾试剂数滴,产生淡棕褐色沉淀。
③取渗漉液1ml,加碘化铋钾试剂数滴,产生棕红色沉淀。
一叶秋碱衍生物的制备硝酸一叶秋碱的制备称取一叶秋碱200mg,加6ml乙醚及9ml无水乙醇,使生物碱全部溶解,滴加10%硝酸无水乙醇液14ml,滴加乙醚至浑浊、放置,白色结晶析出后,过滤,结晶用无水乙醇-乙醚(1:1)洗涤数次、干燥,即得硝酸一叶秋碱。
硝酸一叶秋碱、无嗅、味苦,溶于水,难溶于醇。
mp.222℃。
一叶秋碱的甲基化物的制备称取样品100mg,碘甲烷(MeI)0.4ml及丙酮10ml水浴回流1hr,放冷结晶析出后,过滤,结晶用乙醚洗涤,用NeOH-EtOH重结晶,获得黄色针状结晶,mp.232℃。
反应式:N OOH2N OOHCH3I鉴定TLC吸附剂:Al2O3(碱性Ⅱ~Ⅲ,粒度>200目)展开剂:a. CHCl3 : Ben. : EtOH (25:25:2)b. CHCl3c. Et2O②IRνmax1790cm-1(不饱和内酯环上的质子)1730 cm-1(内酯的羰基)1620 cm-1(双键)③UVλmax 256.6, 311.6 nm4 比旋光度的测定[α]=-1042(四)实验指导1.本实验讲解要点及注意事项①详细讲解用离子交换树脂提取生物碱的原理。
②强调装树脂柱的操作,避免柱中存有气泡。
③指导学生注意交换时的流速及检查流出液的变化,引导学生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④在使用沙氏提取器时,应用试教,讲解安装方法。
⑤用石油醚回流洗脱时应注意防火。
⑥回流洗脱时间不得小于3小时。
2.实验报告要求①定性实验结果,反应原理。
②上柱前药液的PH值,半小时后流出液的PH值,两个半小时之后的PH值。
试述发生变化的原因。
③描图说明鉴定结果。
④分析UV、IR光谱图。
(五)思考题1.用树脂提取生物碱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提取生物碱时必须考虑交联度?2.用石油醚从树枝上回流洗脱一叶秋碱的原理是什么?实验二芦丁的提取及鉴定(一)概述芦丁(Rutin)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现已发现含芦丁的植物至少在70种以上,如烟叶、槐花、荞麦和蒲公英中均含有。
尤以槐花米(为植物Sophora japonica的未开放的花蕾)和荞麦中含量最高,可作为大量提取芦丁的原料。
芦丁是由斛皮素(Quercetin)3位上的羟基与芸香糖(Rutinose)〔为葡萄糖(Glucose)与鼠李糖(Rhamnose)组成的双糖〕脱水合成的苷。
芦丁为浅黄色粉末或极细的针状结晶,含有三分子的结晶水,熔点为174~178℃,无水物188~190℃。
溶解度:冷水中为1:10000;热水中1:200;冷乙醇1:650;热乙醇1:60;冷吡啶1:12。
微溶于丙酮、乙酸乙酯,不溶于苯、乙醚、氯仿、石油醚,溶于碱而呈黄色。
芦丁具有维生素P样作用。
有助于保持及恢复毛细血管的正常弹性,主要用作防治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剂,亦可用于防治因缺乏芦丁所致的其他出血症。
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目的①通过芦丁的提取与精制掌握碱-酸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原理及操作。
②通过芦丁结构的检识,了解苷类结构研究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③了解UV及NMR在黄酮类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要求①要拿到以下三个化合物:芦丁、槲皮素、芦丁的全乙酰化合物。
②能够拿根据化学试验及UV、NMR数据初步推断出芦丁的结构。
并对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测定有一般性的了解。
试验方法芦丁的提取与分离(见下图)芦丁的鉴定①芦丁的定性反应取芦丁3~4mg,加乙醇5~6ml使其溶解,分成三份作下述试验:A. 取上述溶液1~2ml,加2滴浓盐酸,在酌加少许镁粉,注意观察颜色变化情况。
B. 取上述溶液1~2ml,然后滴加2%柠檬酸的甲醇溶液,注意观察颜色变化情况,在继续向试管中加入2%ZrOCl2的甲醇溶液,并详细记录颜色变化情况。
C. 取上述溶液1~2ml,然后再加入10%α-等体积的萘酚乙醇溶液,摇匀,沿管壁滴加浓硫酸,注意观察两液面产生的颜色变化。
②芦丁的紫外光谱解析取芦丁溶于色谱纯甲醇中,加入规定的试剂,测定其UV光谱,试解析光谱并初步判断其结构。
芦丁的NMR波谱解析A. 芦丁的三甲基硅醚NMR谱的解析B. 十乙酰化芦丁的NMR光谱解析④芦丁水解后糖与苷元的鉴定A. 水解方法:精密称取芦丁1g(±0.01g),加1%硫酸100ml,加热40min,放冷静置,过滤。
所得沉淀用少许水洗除酸,干燥称重,计算苷元与糖的重量比。
然后用乙醇(95%大约10ml)进行重结晶,即得苷元。
B. 苷元的鉴定:用纸色谱法与对照品对照。
槐花米粗粉(20g)置500ml烧杯中,加水300ml,在搅拌下加入石灰乳(1~1.5g),调至PH8~9,加热至微沸,保持30min,趁热抽滤。
残渣滤液在60~70℃下用浓盐酸调至PH4~5,精置1hr,抽滤。
滤液沉淀(粗制芦丁)重结晶将沉淀悬浮于蒸馏水中,加热煮沸15min,趁热过滤残渣滤液充分静置后过滤,60~70℃下干燥芦丁(精制品)芦丁的提取与分离流程图(四)实验指导1.本实验讲解要点及注意事项①芦丁提取方法,重点介绍碱-酸法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②定性实验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
③UV及NMR光谱在芦丁结构检识中的应用。
2.实验报告要求①碱-酸法提取芦丁的原理②定性反应的反应机理③黄酮类UV和NMR的特点④详细记录定性反应结果⑤绘制色谱结果模拟图,并计算Rf值3.思考题①苷类结构的检识大体程序如何?②苷类水解有几种催化方法?③怎样确定芦丁结构中糖基是连接在槲皮素3-O-上?④怎样证明芦丁分子中只含有一个葡萄糖基一个鼠李糖?⑤苷元的结构是怎样确定的?⑥怎样确定苷键的构型?⑦芦丁的全乙酰化物的制备与苷元乙酰化物(槲皮素)的制备有何不同?为什么?试验三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一)概述大黄记载于《神农本草经》等许多文献中,用于泄下、健胃、清热、解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