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前言

在我国,“三农”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通过这几年的运行,我乡新农村建设既有很多起色,也有更多的问题,为此,我专题对我乡的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背景和目的

阿荣旗地处呼伦贝尔市东南部,背倚大兴安岭,面眺松嫩平原,东以扎格敦山为界与莫力达瓦旗为邻,西与扎兰屯市隔音河相望,南以金界壕为界与黑龙江省甘南县毗邻,北部以毕拉河为界和鄂伦春旗相连,西北与牙克石市接壤,是呼伦贝尔连接东北三省的南大门。全旗总面积1.36万平方公里,辖7个建制镇、4个少数民族乡、7个地方林场和2个国营农场,共有148个行政村,居住着汉、满、蒙古、朝鲜、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27个民族,总人口32万。农业资源富集,境内有耕地471万亩,优质天然草场234.7万亩,林地89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4.2%,活立木蓄积量3145.13万立方米,主要

树种有落叶松、樟子松、蒙古栎、桦树等,主要山野菜有蕨菜、黄花菜、四叶菜、榛子、蘑菇、木耳、猴头等,主要野生动物有鹿、野猪、狍子等,主要野生药材有黄芩、桔梗、赤芍、黄芪等,主要作物有大豆、玉米、马铃薯、水稻、杂粮等,常年粮食生产能力35亿斤,是全国441个优质商品粮基地县和自治区5个大豆主产区之一,素有“粮豆之乡”、“肉乳故里”、“绿色宝库”的美誉。经过多年的新农村建设,如今的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次,我利用节假日时间,对我乡几个村农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做了调查,了解到了新农村建设前后村庄的变化,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有关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时间:2015-11-3——2015-11-8 地点:复兴镇靠山村、六间房村、天台岭村;调查方式:对农村个别家庭农户随机进行提问调查;通过村里同学,亲戚朋友了解内容: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前后变化及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受益方面和存在大的问题。

三、总体经济状况

(一)经济发展:在2000年前,我们乡村仅靠农业生产和农副产品作为家庭收入的全部来源,但自从2000年后,新农村建设这个概念被提出,农村人的思想观念不再保守,如家中的剩余劳动生产力全部输出,到大城市去打工;能体验到信息是致富的源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样,农村家庭收入就从单一务农转到了打工务农双收入,懂得利用科技和文化知识创造财富,从而使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大大改善。

(二)能源问题:新农村建设中电热、燃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出现逐渐代替了以前的秸秆、树枝、煤等。这样,不仅仅提高了燃料利用率,还减少了空气污染源,减少了村民患病率。

(三)物质生活:在90年代的农村里,人们住的是土木结构的房屋,用的是煤油灯和蜡烛照明。走亲访友,上街赶集有80%的人只能靠步行,15%的人借助于自行车,而只有5%的人用的是花销大,噪音大,污染大的摩托车;出门走的是泥泞路,家中电器设备也是少而又少,全村只有5%的人看过上海金星牌黑白电视。但是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在近几年里,房屋全是钢筋混凝土楼房,房中的装饰和城里人不相上下,真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交通更是不用说,村村通的是水泥路,路上自行车的行驶量已凤毛菱角,摩托车成了家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私家车也屡见不鲜。在农村,几乎95%的人家都有电视机、DVD、电冰箱等电气设备,也是农家常见的,特别是电话、手机等通讯工具,几乎家家都有,人人必备。新农村建设不愧突出一个“新”字。

(四)文化思想教育:在社会新农村建设中,文化思想教育又是一个重点,现在的农村,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5%以上,文化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农民素质不断提高,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对生活都有积极乐观向上的思想氛围,宗教迷信活动日益减少。

(五)生活保障:从新世纪以来,广大村民积极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民养老保险,使得农民生活更加有保障。看病不用担心付不起医疗费,生活上也不用再愁温饱问题,改变了农民因病致贫、因

病返贫的历史,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四、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化建设深度不够,农业产业效益不明显。

一是产业发展不平衡。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村都没有形成任何有一定规模的支柱产业,农业产业结构也很单一。

二是产业链条不完整。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缺乏稳定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生产资料供应、食品储藏、保鲜、运输、分割、精深加工、批发零售等诸环节链条不够完整,造成初级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比例越来越重。如天台岭村的山野菜产业已初具规模,但是目前全县境还没有一家山野菜进行深加工的企业,产品全部都是鲜销,有时遇阴雨天气,山野菜只得廉价兜售,极大影响了农民的增收。三是产业品牌不够响。传统产品多,优质产品少,品牌不多,不响,走出县外的品牌更少,直接影响农民增收,严重制约了产业经济的发展。

(二)受多种因素牵制,农民增收空间不大。

一是农资价格增长过快。走访中,农户反映最多的是希望政府从严打击一些不法商贩经营假冒伪劣农药、化肥、种子等坑农行为;部分农户还说,只要把农资价格降下来,国家给农民的补贴才算“到手”。据调查,今年农民购买大豆种、玉米种、水稻种平均价格每公斤为42.50元、62.50元和38.60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张11.2% 、14.6%和9.5%;磷铵、碳氨、尿素等,与上年同期相比均有一定幅度的上涨。

二是畜牧业生产出现停滞迹象。由于我乡大面积实施退耕还林、血防治理和封草禁牧的政策因素,饲养牲畜空间缩减,我村有效耕地2325亩,实施退耕还林228亩,荒山都进行了退耕还林,几乎没有多大的空间发展养殖业。而且玉米、大豆等饲料作物播种面积也在减少,加上牲猪饲养方法落后,目前生猪的饲养量难以实现有效增长。

三是自然灾害频繁,农民给予老天的“表现”有很高期望。

(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生产生活不方便。由于我镇地处丘陵山区,年年受旱灾困扰,水利设备落后,起码的旱能灌、涝能排都难以保证,

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虽然现有水利设施经过近年来的修建了许多抗旱机井,蓄水能力有所增强,但机井因资金困难,维修保养困难,形成了水利设施有“有肚无肠”的现状,没有抗旱沟渠急需建设。

二是交通设施建设滞后。调查的几个村,虽然都有乡道经过,公路通村率达100%,甚至有的村已经修通了通组的公路和机耕路,但是路面狭窄,路况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现象仍能频繁出现。雨季冬雪时节,有的村公路根本就不能正常行车。全县公路通村率高和路况差的矛盾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农村运输和农产品交易难,农民生产成本高,严重地影响着农民生产生活,制约了农村经济快速有效发展。

三是安全饮水质量难以保障。从走访的几个村中来看,大多还存在着饮水质量差难的问题。因地处江边,虽然水资源丰富,但水质污染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