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工艺传承人的研究—— 以云南大理鹤庆新华村白族银器工艺传承研究为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民族工艺传承人的研究——以云南大理鹤庆新华村白族银器工艺传承研究为列

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梁永华牛晶晶

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

近几年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升温,民间文化逐渐的被人们重视起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与先进文化的交流过程中,其传统文化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变化,部分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也因不能为其文化享有者创造价值而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对于民间文化的变迁,我们如何去看待,民间文化以什么的姿态来适应社会的发展,这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深思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云南大理鹤庆新华村这一典型案列,来分析说明民间间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有效途径。关键字鹤庆新华村白族银器工艺传承

新华村原名“石寨子”,解放后改名新华村,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在云南省西北部,鹤庆县城以北4公里的凤凰山下。距丽江机场12公里,西与洱海、剑川接壤,北与丽江毗邻,是旅游的热点景区。新华村有3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白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5%,是一个典型的白族聚居村寨。在这里白族少数民族的服饰、语言、民居和手工艺等白族少数民族文化保存比较完整。

新华村最早是以农业为主、手工业为辅的一个村庄,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的兴旺,现在发展成为一个手工业为主、农业为辅的村庄。这里的手工业主要以铁器、银器、铜器为主的手工加工业。现在的新华村主要的收入

应该算是银器的手工加工业,银器的加工成为本村的支柱产业,加之后来的旅游业的兴旺,使以手工为主的加工业再次兴盛,进一步促进了本村经济的发展。也正是因为这,新华村被评为“中国民俗文化村”、“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民俗文化村”“国家AAAA旅游区”等荣誉称号。本村的村民也因此为之高兴,他们的收入提高了,村子也出名,村里的很多“师傅”也因此成为名人,新华村重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新华村白族银器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在荣耀之下,问题又出来了,本村的工艺传承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以手工为主的银器加工环节逐渐被机器生产代替。通过手工加工为主的主要是老一代的人们,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去走他们前辈走过的路子,很多人省去了自己加工的环节,直接做起银器买卖的工作。白族银器的加工环节为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当加工银器的人员减少时,新华村手工艺文化传承将面临很大的考验。

“传承手工艺术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和智慧的沉淀,人类文明无论往那个方向发展,这种手和心互动的创能力永远都不会过时。”1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时代的发展离不开传承手工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的起点来自于民间文化的发展,如果没有民间文化的发展,可能就没有后来科技的进步。新华村白族银器工艺正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新华村的工艺传承按人口的分布主要分为本村人和外村人,本村人主要是白族,外来人员有汉族、傣族、藏族、彝族等。现在出现的问题是外来人员来学习加工银器,学到的只是基本的银器加工。虽然外来人员的学习,进一步使新华村银器的名声进一步扩大,但是,外来人员学的只是学到加工银器的基本程序。新华村的银匠师傅们大多不会把自己祖传的工艺传出去,这样可能导致一些祖传绝活的

失传。更为严重的是,本村村民的年青人不愿意学这门手艺,是因为现在的人们生活已经不是问题,已经不像老一辈人们那样精工细作。从目前来看,手艺精工细作的人大多在40~50之间,40岁以下的人的手艺活就不行。如果新华村的年轻人出去做生意而不做手艺,手艺比较好的年老人员退下之后,年轻人手艺不行,没人能够支撑起新华村白族银器这块牌子,新华村白族银器就有可能失去祖传技术的可能,新华村的旅游是以白族银器加工为核心的,族中会失去在旅游界中的竞争位置,这对新花村千年的工艺传承和发展非常不利。2其次是出现了学徒急功近利的现象,学徒的目的是钱,不是为了手艺。本来学徒至少需要三年,现在有的学徒学习三个月出徒,所以出来的徒弟的手工艺也是不合格的,很多人都打着学徒的名义,做其他的事情。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本来一些手工打制的过程,逐渐的被机器制造所取代,这在工艺传承上也是影响很大的一方面。

“传承只有不离开本土、不离开村寨和社区传承,才能长久。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方式应当尽量追求一种原生性和自然性的样态。”3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本土的民族文化只有从本土来作为主要传承,才能使本地的民族工艺传承下去。传承人的保护方式尽量保持一种原生性和自然性,是说,对于传承人的传承发展要做都适合的人数进行传承,有一定的人进行传承工艺,有老的带小的,这个过程是不能断的。不能只有进行银器买卖的商家,没有银器加工的银匠,如果是这样,散播在祖国各地的民族工艺几乎不能传承。本文主要从传承人的传承角度来分析新华村白族银器工艺传承中遇到的问题。“文化传承是一种文化再生产,与人类的两种再生产共同构成为社会的再生产,自主性创造的丧失意味着手工业生产过程中丧失了“再生产”的灵魂,

纵向的文化传承脉络面临中断的危险。4”在传承问题上还牵扯到很多的其他的方面,比如说:市场、工艺、立法等,在这里就不做具体介绍。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一些地方的民族特色逐渐的显现出来,新华村只是中国万千村庄的其中一个。也许新华村在旅游业中发展的算是比较好的一个,也逐渐形成了“新华村模式”。不管哪个地区的民族工艺都会遇到这种在传承人上的问题,到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也是我们要深刻反思的时候。民族工艺需要在人类文明史上继续绽放光彩,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郑海、王菁、林巧、子涵、王佳、杨波、广逵《云南民族传统手工艺品—美丽背后的困惑》[J],今

日民族,2012年7月

2樊泳湄,谭藯沁《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变迁研究—以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新华村白族手工艺品

为例》[J],学术探索,2011年4月

3樊泳湄,谭藯沁《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变迁研究—以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新华村白族手工艺品

为例》[J],学术探索,2011年4月

4李灿松,周智生,《鹤庆新华村民族手工艺传承机制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年2月,第24卷第2期

1.作者简介:姓名梁永华(1986.5~),性别男,籍贯山东省潍坊市,单位云南师

范大学艺术学院,职称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人类学

2.作者简介:姓名牛晶晶(1987.11~),性别女,籍贯山西长治,单位云南师范

大学艺术学院,职称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人类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