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实验淀粉遇到碘酒》

合集下载

大班科学教案淀粉遇碘酒

大班科学教案淀粉遇碘酒

大班科学教案淀粉遇碘酒大班科学教案:淀粉遇碘酒引言:科学教学从小学阶段开始,就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的过程。

通过教学实验,学生可以亲自参与观察、实践和推理,从而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淀粉遇碘酒是一个经典的科学实验,有助于学生了解淀粉和碘之间的反应,以及淀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个适用于大班的淀粉遇碘酒的科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淀粉的特性和结构;2.观察和描述淀粉遇碘酒的反应;3.了解碘试剂在鉴别淀粉方面的应用;4.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二、教学准备1.实验用品:碘酒、淀粉溶液、试管、滴管、显微镜等;2.教具:图片或幻灯片展示相关生物分子的结构;3.安全措施:确保实验场地安全、制定实验守则;三、教学步骤1.引入(10分钟):向学生介绍淀粉是什么,并提出一个问题,淀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2.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图片或幻灯片展示淀粉的化学结构,讲解淀粉是由葡萄糖分子链组成的多糖类物质。

解释淀粉在植物体内的功能和重要性,并引入碘试剂在鉴别淀粉方面的应用。

3.实验操作(20分钟):步骤1:教师用滴管向试管中加入一滴碘酒;步骤2:请一名学生用滴管将一滴淀粉溶液加入同一个试管中;步骤3:观察和描述两种液体混合后的变化。

4.实验探究(20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的变化,提问:1. 两种液体混合后产生了什么变化?2.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变化?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导他们推理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帮助学生形成对淀粉和碘酒反应的初步理解。

教师可以适时给予提示,例如指导学生将观察焦点放在颜色变化和溶液的透明度。

5.总结(10分钟):回顾实验过程和学生的观察结果,总结淀粉遇碘酒的特征及原因。

教师梳理学生的观点,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淀粉在食物中的作用和碘试剂的应用范围。

6.延伸探究(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讨论,让他们自己设计并进行相关实验。

例如,探究淀粉含量对淀粉遇碘酒反应的影响,或是使用不同浓度的碘酒与淀粉溶液进行反应等。

大班科学教案淀粉遇上碘酒

大班科学教案淀粉遇上碘酒

大班科学教案淀粉遇上碘酒科学教案:淀粉遇上碘酒引言:在大班科学教育中,教学内容的选择非常重要。

淀粉遇上碘酒是一个富有趣味性的实验,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的概念。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可以亲眼见到淀粉和碘酒之间的反应,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本篇文章将介绍淀粉遇上碘酒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帮助教师在大班科学教育中有效开展这个实验。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让孩子们了解淀粉和碘酒之间的反应,认识到化学反应会产生新的物质,并学会观察、记录和解释实验现象。

二、实验材料:1. 淀粉溶液2. 碘酒3. 试管或透明容器4. 滴管或棉签三、实验步骤:1. 准备两个试管或透明容器。

2. 在一个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淀粉溶液。

3. 在另一个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碘酒。

4. 使用滴管或棉签,将碘酒滴在淀粉溶液上。

四、实验结果:当碘酒滴在淀粉溶液上时,淀粉溶液开始变成一种紫黑色。

经过一段时间,整个淀粉溶液都会变成紫黑色,形成一种新的物质。

五、实验原理:这个实验中发生了一种化学反应。

淀粉是一种碳水化合物,而碘酒中含有碘。

当碘酒滴在淀粉溶液上时,碘会与淀粉反应,形成蓝黑色的淀粉碘复合物。

淀粉碘复合物是由淀粉分子和碘分子组成的新物质,它具有特殊的紫黑色。

六、实验讨论:1. 孩子们可以观察到淀粉溶液在碘酒作用下的变化,从透明变成紫黑色,颇具趣味性。

2. 给孩子们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淀粉溶液会变成紫黑色?”或者“发生了什么化学反应?”引导他们思考和回答问题,帮助他们理解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的概念。

七、延伸实验:为了进一步加深孩子们对淀粉和碘酒反应的理解,教师可以进行一些延伸实验,例如:1. 将多种不同浓度的淀粉溶液与碘酒反应,比较不同浓度下的反应速度和颜色变化。

2. 将淀粉溶液和其他化学品进行反应观察,如淀粉溶液与酒精的反应。

八、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孩子们可以亲眼见到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孩子们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实验淀粉遇到碘酒》

大班科学教案《实验淀粉遇到碘酒》

大班科学教案《实验淀粉遇到碘酒》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了解淀粉与碘酒的发生反应,探究淀粉遇到碘酒后会发生
的现象,进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实验材料
•碘酒
•滴管
•测量杯
•茶匙
•小玻璃杯
•蘸棒
•水
三、实验步骤
1.将小玻璃杯放在台子上,加入少量的淀粉粉末。

2.用滴管滴入适量的水,搅拌淀粉粉末,使其完全溶解。

3.加入少量的碘酒。

4.观察现象并记录结果。

四、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需由教师指导完成。

2.碘酒为有毒化学品,不能接触皮肤或食入。

3.操作时注意安全,避免产生危险事故。

五、实验结果
在淀粉粉末溶解于水中后,加入一定量的碘酒,可以看到溶液的颜色发生变化。

淀粉会和碘酒发生反应,形成蓝黑色的复合物,而溶液变成深蓝色或黑色。

六、实验分析
淀粉和碘酒的反应可以看做一种物理吸附,淀粉中的糖基和碘酒中的离子产生
氢键,从而形成一个复合物。

由于碘酒溶液的量较少,所以只能与在淀粉粉末溶解后,部分的淀粉分子形成复合物,故出现的溶液颜色较浓。

七、实验扩展
除了淀粉和碘酒,还有许多化学试剂能够产生特殊的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和
探究。

例如:硫酸与蔗糖、氧气与火柴、苯酚与氯化铁等。

八、实验总结
本实验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可以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淀粉与碘酒的特殊反应。

同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吸附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兴趣。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实验淀粉遇到碘酒》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实验淀粉遇到碘酒》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实验淀粉遇到碘酒》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淀粉的性质;
2.了解碘酒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3.学习通过实验方法来观察化学反应;
4.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巧。

二、教学内容
本次实验的主要内容是淀粉遇到碘酒后的化学反应。

三、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
1.淀粉溶液(50%);
2.碘酒(0.5%);
3.试管;
4.滴管。

知识准备
1.淀粉是一类形态特别的多糖,是植物重要的储藏物质之一;
2.碘酒在医学上被用于杀菌,也可以用作化学试剂;
3.淀粉遇到碘酒会发生蓝色化学反应。

四、教学步骤
1. 教师介绍
1.向学生介绍本次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2.向学生讲解淀粉的性质以及碘酒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2. 分发材料
由教师分发试管和滴管。

3. 实验操作
1.将淀粉溶液倒入试管中;
2.用滴管滴加少量碘酒于淀粉溶液中。

4. 观察结果
观察淀粉溶液是否发生蓝色化学反应。

5. 实验总结
1.学生们通过实验方法了解淀粉和碘酒的性质,并观察化学
反应。

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探讨化学反应的机制;
2.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实验内容。

五、实验注意事项
1.碘酒有毒,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2.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实验台的干净整洁,以避免其他物质
的干扰;
3.在实验后要及时清理试管和滴管。

六、教学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结果,以及提问等方式来检测学生对本次实验的掌握情况,包括对淀粉和碘酒的性质是否了解,以及是否能够在实验中观察化学反应。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当碘酒遇上淀粉》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当碘酒遇上淀粉》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当碘酒遇上淀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碘酒与淀粉的化学反应,理解其原理和过程。

2.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思考、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积极参与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1. 理解并解释碘酒与淀粉的反应原理。

2. 运用实验方法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规律。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碘酒、淀粉水溶液。

2. 实验器材:试管、滴管、火柴。

3. 幻灯片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碘酒和淀粉的特点和应用。

例如:“你们在家里有没有听说过碘酒,它有什么作用?”“淀粉有哪些用途?”等二、探究(10分钟)1. 演示实验教师将少量淀粉水溶液装入试管中,再滴加少量碘酒。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颜色的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反应。

2. 实验探究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实验,每个小组准备一份淀粉水溶液和一小瓶碘酒。

让学生依次添加片刻,在观察与记录实验现象的基础上,讨论并得出结论。

3. 总结与解释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和结论,并询问学生对于实验结果的解释。

教师可以解释淀粉与碘酒之间的化学反应原理。

三、拓展与延伸(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碘酒与淀粉之间的反应是否是一种永久性的变化,能否恢复原状?以及如何进行验证和解释。

四、归纳与概括(5分钟)学生归纳和总结碘酒与淀粉的反应规律,并学会用科学的语言解释实验现象。

五、实践应用(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碘酒和淀粉的应用领域,并展示相关实践应用案例,鼓励学生发言和分享。

教学反思:1. 整体而言,本节课以实验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针对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和解释,培养了他们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应和参与度较高,他们积极思考,解答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关实验现象的疑惑。

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激发学生继续思考和提出问题的欲望。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碘酒教案3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碘酒教案3篇

【导语】碘酒是⼀种常见的医⽤药⽔,孩⼦们在打针或者是摔破⽪肤都可以⽤它进⾏消毒。

以下是整理的《幼⼉园⼤班科学活动神奇碘酒教案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幼⼉园⼤班科学活动神奇碘酒教案 活动⽬标: 1.幼⼉感知淀粉遇碘酒会变成蓝⿊⾊,并学习记录实验结果。

2.能⼤胆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3.乐意与同伴合作实验,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1.盘⼦、碘酒、喷壶、淀粉、棉签、⼀次性杯。

2.薯⽚、黄⽠、藕、饼⼲、⾯包、萝⼘、芹菜。

3.记录纸、笔、画纸。

活动过程: ⼀、初步了解碘酒的颜⾊和作⽤ 1.“今天⽼师给⼤家带来了⼀种药⽔,等⼀会⼉⽼师会⽤棉签蘸到⼩朋友的 ⼿背上,我们仔细来观察⼀下它的颜⾊,闻⼀闻它的⽓味。

“ 2.⼤胆交流碘酒的颜⾊和作⽤。

⼆、感知碘酒滴⼊淀粉中会变⾊ 1.出⽰⽜奶⽔和淀粉⽔,引起幼⼉操作兴趣。

(1)感知颜⾊和⽓味的异同。

(2)滴⼊碘酒,观察现象。

2.观察淀粉,了解淀粉的特征 (1)分组观察看(颜⾊)、摸(光滑程度)、闻(⽓味) (2)总结淀粉特征:看起来是⽩⾊粉末状,摸上去较光滑,⽆明显⽓味。

(3)再次验证碘酒滴⼊淀粉中会变成蓝⿊⾊。

三、幼⼉操作实验:哪些⾷物中有淀粉 (1)讨论哪些⾷物中有淀粉。

(2)教师⽰范⼩实验,进⾏实验结果的记录。

(3)幼⼉操作实验:幼⼉将碘酒滴在各种⾷物上,观察颜⾊的变化并进⾏记录。

(4)展⽰幼⼉实验结果。

四、喷画,结束活动 以帮助兔妈妈找到兔宝宝的情境进⾏喷画,结束活动。

【篇⼆】幼⼉园⼤班科学活动神奇碘酒教案 活动⽬标: 1、通过操作尝试,感知淀粉遇到碘变蓝的现象。

2、能运⽤这个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魔术表演视频、碘酒、淀粉、含淀粉⾷物和不含淀粉⾷物(如:馒头、胡萝⼘、⼟⾖、⽩菜、饼⼲、⾹蕉、奶粉、⽑笔、吸管、⼩盆、喷壶等。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激发幼⼉对魔术的兴趣。

1、师:⼩朋友平时喜欢看电视吗?幼⼉⾃由回答 2、师:那我们⼀起来看看⼀段⾮常神奇的魔术表演吧! 3、⼀起观看魔术,体验魔术的神奇之处。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当碘酒遇上淀粉》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当碘酒遇上淀粉》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当碘酒遇上淀粉》一、教学目标1.了解淀粉与碘酒反应的原理。

2.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淀粉与碘酒反应的现象及原理。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淀粉与碘酒反应的规律。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土豆、面粉、碘酒、滴管、白纸、保鲜膜。

2.辅助材料:剪刀、尺子、记号笔。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土豆,引导幼儿观察土豆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2.提问:你们知道土豆里有什么吗?(二)讲解淀粉1.教师讲解淀粉的来源和作用,让幼儿了解淀粉是一种碳水化合物。

2.教师演示如何用面粉制成淀粉。

(三)实验观察1.教师将土豆切成小块,用滴管吸取碘酒滴在土豆上。

2.引导幼儿观察土豆块的变化,并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四)实验操作1.教师分发实验材料,每组一个土豆、面粉、碘酒、滴管、白纸、保鲜膜。

2.教师讲解实验步骤:a.将土豆切成小块。

b.用滴管吸取碘酒,滴在土豆上。

c.观察土豆块的变化。

d.将面粉撒在白纸上,用滴管吸取碘酒滴在面粉上。

e.观察面粉的变化。

3.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实验。

(五)交流讨论1.教师引导幼儿分享实验结果,讨论淀粉与碘酒反应的原因。

(六)拓展活动1.教师出示保鲜膜,引导幼儿思考:如何用保鲜膜制作淀粉碘酒试纸?2.教师演示制作过程,并指导幼儿动手操作。

3.教师出示不同食物,让幼儿用淀粉碘酒试纸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2.教师强调淀粉与碘酒反应的原理,以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五、课后作业1.家长协助幼儿在家中寻找含有淀粉的食物,用淀粉碘酒试纸进行检测。

2.家长与幼儿一起探讨淀粉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幼儿了解了淀粉与碘酒反应的原理,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幼儿观察、思考、交流,激发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淀粉遇到碘酒教案

淀粉遇到碘酒教案

淀粉遇到碘酒教案教案:淀粉遇到碘酒一、教学目标1.理解淀粉与碘酒发生反应的化学原理;2.了解淀粉与碘酒反应的现象和特点;3.锻炼观察和实验操作的能力;4.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试管、滴管、酒精灯、酒精棉,淀粉溶液;2.实验试剂:碘酒。

三、教学过程1.实验引入向学生展示一瓶明亮的碘酒,并问学生是否了解碘酒是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出碘酒是一种常见的抗菌消毒药物。

2.实验操作(1)准备一只试管,将适量的淀粉溶液倒入试管中;(2)将试管加热,用酒精灯或酒精棉加热试管底部,直到淀粉溶液达到沸腾状态;(3)取适量的碘酒滴入试管中,观察现象。

3.观察现象分析学生们观察到试管中的淀粉溶液由透明变为蓝黑色,然后再由蓝黑色变回透明,最后恢复到原来的颜色。

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和探究现象产生的原因。

4.原理解释(1)淀粉是由α-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多糖,具有羟基(-OH);(2)碘酒是一种酒精溶液,其中含有含有碘离子(I-)和分子碘(I2);(3)淀粉中的羟基会与碘离子和分子碘发生反应,形成蓝黑色复合物;(4)加热淀粉溶液会破坏淀粉分子的结构,导致与碘离子和分子碘的结合解离,使溶液恢复到透明状态。

5.总结与归纳让学生回答几个问题:(1)什么是淀粉?(2)碘酒是由什么组成的?(3)为什么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反应?(4)加热淀粉溶液的作用是什么?(5)淀粉与碘酒反应的显现现象是什么?6.拓展应用现实生活中,可以将这个实验与食物中淀粉的检测关联起来。

让学生思考如何使用这个反应来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不仅能够观察到淀粉与碘酒发生反应产生的蓝黑色复合物,还能了解这个反应的化学原理和现象,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探究和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与现实生活的应用结合,激发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同时,这个实验也引发了学生对食物中淀粉的检测方法的思考。

淀粉遇上碘伏大班科学教案

淀粉遇上碘伏大班科学教案

淀粉遇上碘伏大班科学教案引言:淀粉和碘伏这两个看似没有直接关联的物质,在科学实验中却可以产生令人惊叹的化学反应。

这个大班科学教案将带领孩子们一起探索淀粉遇上碘伏的神奇变化,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让他们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并在观察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逻辑。

一、教学目标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1. 理解淀粉和碘伏的化学性质;2. 观察淀粉和碘伏反应时的变化;3. 认识到科学实验对于发现和理解自然规律的重要性;4. 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逻辑。

二、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 干淀粉粉末- 碘伏溶液- 试管- 针管或滴管- 比色卡- 透明杯2. 教学环境:教室的实验台上预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并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示范。

三、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老师拿着试管中的碘伏溶液示范给孩子们看,然后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溶液吗?”等待学生回答。

然后说:“这是碘伏溶液。

在科学实验中,我们经常使用碘伏溶液来检测物质中是否含有淀粉。

”引导学生思考,淀粉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

2. 实验步骤(10分钟)步骤一:将透明杯里注满清水,放在实验台上。

步骤二:在另一个透明杯里,加入适量的碘伏溶液。

步骤三:每个学生拿一小勺淀粉粉末倒入一个试管中。

步骤四:用针管或滴管将碘伏溶液滴入试管中,同时观察试管中的变化。

步骤五:将比色卡对照试管中的颜色进行比较。

3. 实验观察和讨论(15分钟)让学生观察试管中的变化并回答以下问题:- 试管中的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淀粉与碘伏的反应是什么?- 碘伏溶液为什么能检测到淀粉的存在?通过学生的回答,梳理归纳他们的观察结果,并引导他们得出结论:碘伏溶液与淀粉发生反应后溶液变为深蓝色。

4. 深入探讨(15分钟)根据学生回答的问题,进一步深入解释淀粉和碘伏之间的化学反应。

可以采用以下问题引导讨论:- 淀粉与碘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 淀粉和碘伏反应时发生了什么?- 碘伏溶液为什么能检测到淀粉的存在?通过讨论,学生应该认识到淀粉和碘伏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淀粉中的淀粉分子与碘伏中的碘分子结合形成了一个复合物,这个复合物是造成溶液变为深蓝色的原因。

大班科学教案淀粉遇到碘伏

大班科学教案淀粉遇到碘伏

大班科学教案淀粉遇到碘伏一、引言在大班科学教学中,教师们通常会选择一些简单、生动且易于实验的内容来进行教学。

而淀粉与碘伏的反应正是一个非常适合大班科学教学的实验项目。

本文将介绍大班科学教案中关于淀粉遇到碘伏的教学内容与实施步骤。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淀粉与碘伏的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实验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4.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内容1. 淀粉的特性:淀粉是一种常见的碳水化合物,具有白色粉末状,无味、不溶于水等特点。

淀粉存在于很多植物中,如马铃薯、玉米等。

2. 碘伏的特性:碘伏是一种常用的消毒药物,它呈褐色透明液体,具有杀菌和防止感染的作用。

3. 淀粉与碘伏的反应:当淀粉与碘伏接触时,会产生一种蓝黑色的物质。

这是因为淀粉分子结构中的糖类单位与碘伏中的碘形成了复杂的化合物。

四、教学步骤1. 导言: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淀粉和碘伏的特性,并告诉学生今天将进行有关淀粉和碘伏的实验。

2.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

每个小组将配备一瓶碘伏和一些淀粉。

教师提供一些试管和试管架等实验工具,让学生自由选择。

3. 观察淀粉:教师鼓励学生仔细观察淀粉的外观和性质,并进行简单描述。

例如,淀粉呈白色细粉末状,无味、不溶于水等。

4. 探索碘伏: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碘伏的外观和性质。

例如,碘伏呈褐色透明液体。

教师会告诉学生碘伏是一种常用的消毒药物。

5. 提问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淀粉和碘伏的特性,以及它们可能发生什么样的反应。

教师可提问:“你们认为淀粉和碘伏混合后会发生什么?”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6. 进行实验: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取一小部分淀粉放入试管中,然后滴入少量碘伏。

学生观察反应,并记录所观察到的变化。

7. 讨论与总结:学生小组之间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淀粉与碘伏会发生蓝黑色反应?”,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释。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当碘酒遇上淀粉》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当碘酒遇上淀粉》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当碘酒遇上淀粉》一、教学目标1.了解碘酒和淀粉反应的化学原理;2.能够观察和描述淀粉与碘酒反应的现象;3.培养观察和探究的能力;4.培养实验操作的技能;5.培养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步骤1.引入。

通过让学生回顾昨天的学习:淀粉是什么?它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形成蓝黑色?引出今天的实验课题。

2.实验前的准备。

教师向学生介绍碘酒和淀粉的性质,并详细解释它们之间的化学反应过程,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同时,教师还要向学生宣传安全知识,如:不能直接接触碘,不能将碘酒接触眼睛等。

3.实验操作。

(1)实验前,将淀粉加入滤纸中,制成淀粉试纸。

(2)倒少量的碘酒在试管中。

(3)将淀粉试纸插入碘酒中,观察它们之间的反应。

(4)重复以上实验步骤,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淀粉会发生颜色变化?4.实验结果分析。

在学生实验完成后,教师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

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实验结果,并探究它们的原因。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细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5.总结。

通过实验的整个过程,让学生系统全面地了解碘酒和淀粉反应的化学原理,培养其观察和探究的能力、思考能力和实验操作的技能。

三、教学反思1.教学准备不充分。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对于本专业科学实验的教学,教学准备是很关键的。

每一次实验都需要进行充分的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教师对于实验的思路和方案的设计,实验器材和试剂的准备等。

如果这些方面的准备工作不充分,就会影响到实验的进行,也很容易出现事故等状况。

2.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

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请他们积极参与到实验中,并根据需要加以引导和指导。

这样,除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外,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操作能力。

3.结合实际生活以及科技信息。

在实验的准备过程中,我结合实际生活和科技信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实验的重要性和实验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于科学知识和探究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储备。

大班科学教案淀粉和碘伏

大班科学教案淀粉和碘伏

大班科学教案淀粉和碘伏大班科学教案:淀粉和碘伏一、引言科学教育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淀粉和碘伏的实验是在幼儿园大班科学教学中常用的实验之一。

通过这个实验,幼儿能够探索淀粉和碘伏之间的反应,进一步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如何设计和组织这个实验,以及如何通过实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观察力。

二、背景知识在介绍实验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些基本背景知识。

淀粉是一种由植物合成的碳水化合物,常用作食物的主要能源原料。

淀粉通常以粉状形式存在于玉米、小麦等许多植物中。

而碘伏是一种含有碘的溶液,常用于消毒和杀菌。

在化学反应中,碘与淀粉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一种深蓝色的化合物,这是因为碘与淀粉形成了一种称为“淀粉碘化物”的复合物。

三、实验目标本实验的目标是帮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践,探索淀粉和碘伏之间的化学反应,并理解反应背后的科学原理。

同时,通过实验的开展,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实验材料和装置- 玉米淀粉粉- 碘伏- 透明杯- 吸管- 食用棉花棒五、实验步骤1. 准备透明杯和吸管。

并确保它们都干净无油脂。

2. 在透明杯中加入适量的玉米淀粉粉,并充分搅拌均匀,使其溶解。

3. 使用吸管将碘伏均匀滴入含有淀粉的透明杯中。

4. 观察并记录观察到的变化。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1. 当碘伏与淀粉发生反应时,会产生一种深蓝色的化合物。

这是因为碘伏中的碘原子与淀粉中的葡萄糖分子结合形成了淀粉碘化物。

2. 幼儿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发现透明杯中的淀粉溶液会逐渐变成深蓝色,直到完全反应结束。

3. 此实验还可以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碘伏和淀粉发生反应会产生蓝色,可以提出问题并探索答案。

七、教学延伸1. 鼓励幼儿进行更多的实验观测,比如改变淀粉和碘伏的浓度,观察是否会产生不同的反应结果。

2. 引导幼儿思考碘伏的应用领域,比如为什么我们在擦伤时要用碘伏进行消毒。

3. 将实验结果与幼儿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讨论淀粉在食物中的重要性,并引导幼儿思考其他含有淀粉的食物。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实验淀粉遇到碘酒》含PPT课件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实验淀粉遇到碘酒》含PPT课件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实验淀粉遇到碘酒》含PPT课件【活动目标】1、观看化学小魔术,激发探究爱好和乐观尝试的欲望。

2、了解淀粉碰到碘酒会变成蓝色的现象,初步了解生活中哪些频繁的食物含有淀粉。

3、通过科学试验自主探究,并记录下来。

【活动预备】1、米汤、土豆、面粉、馒头、南瓜、芋头、藕等含淀粉的物质若干,萝卜、白菜、莴苣、苹果等不含有淀粉的物质若干、小喷壶一个、碘酒、棉签。

2、课前用米汤画好几幅画。

3、试验记录表。

4、PPT,投影仪。

配套课件:下载地址:【活动过程】一、导入。

提问:小伴侣们,你们看过变魔术吗?你们喜爱魔术吗?为什么? 师:今日教师也要给小伴侣们变个小魔术:老师饰演魔术师,首先出示课前用米汤画好的画,然后把碘酒溶液喷在画面上,观看发生的现象。

二、学问点讲解。

1、研究:为什么原本什么也没有的白纸在喷上药水后会浮现图案呢?2、师讲解:(1)其实教师已经在课前在这张白纸上画好图案了,只是教师画画用的不是小伴侣平常用的画笔而是米汤。

所以当喷上碘酒时本来看不出来的画面就显现出来了。

师在投影仪下师范向米汤中滴入碘酒。

(2)用PPT课件出示有淀粉和碘酒的,讲解小试验的科学原理。

师:我们用米汤画画,米汤里含有淀粉,小喷壶里装的药水是稀释的碘酒溶液,淀粉碰到碘酒溶液后就会发生反应,变成蓝色。

三、幼儿操作。

1、老师引导,激发幼儿探究爱好。

师出示实现预备好的各种食材。

师:小伴侣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食用的无数食物都是含有淀粉的。

小伴侣们,你们能不能协助教师想出一个好方法,从这些食物中把含有淀粉的食物挑出来。

师首先引导幼儿动脑筋思量,自由研究。

师:刚才的魔术告知我们:当淀粉碰到碘元素就会变成蓝色,所以我们只要把碘酒涂抹(滴洒)在食物上,假如食物中含有淀粉,那么当食物中的淀粉与碘酒中的碘元素相遇就会变成蓝色。

师通过投影仪示范测试两种食材。

2、师向幼儿提出操作要求:每位幼儿从所提供的食材中随意选取5种自己喜爱的食材举行测试,并把测试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当碘酒遇上淀粉》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当碘酒遇上淀粉》含反思

活动目标:一、通过实验取得碘酒与淀粉一路会发生化学反映,淀粉碰到碘酒会变成蓝色。

二、培育幼儿乐于探讨的爱好,斗胆动手操作、实验、记录的能力,查验部份水果蔬菜是不是含有淀粉。

3、激发幼儿在集体眼前斗胆表达、交流的爱好。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预备:米汤、碘酒、白纸、小盆、塑料滴灌、塑料杯、苹果、梨、地瓜、马铃薯、青瓜、香蕉、观看记录表、笔。

活动进程:一、小魔术:无字天书先调动幼儿的好奇心师:“今天,我收到了刘谦哥哥寄来的一封信,咱们一路来看看吧?!”打开信封,白纸一张。

师:“咦?这是怎么回事呢?信上没有写字?”二、解密师:“啊~我有方法啦!”教师拿出装有碘酒(稀释)的盆,把信纸放在里面一泡,掏出晾干,上面的字就出来了。

师:“小朋友,你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吗?"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让我来告知大伙儿:这盆里装的是稀释的碘酒,这张纸上的字是用米汤写的,米汤里含有淀粉,但米汤干了以后就看不见了,把这写有米汤的纸放在碘酒里,当碘酒遇上了淀粉,就会变成蓝色的字了!”三、介绍碘酒碘酒能够杀灭许多细菌,在医院医生给大伙儿消毒时会常经常使用到,它是红棕色的液体,气味有些刺鼻。

历时需要稀释。

四、小实验给幼儿发放已稀释的碘酒、各类水果蔬菜、记录表、笔,幼儿动手实验,探讨哪些水果蔬菜含有淀粉,并记录。

教师巡回指导,并提示注意平安。

五、实验结果分享幼儿彼此分享实验结果,如有异议,可再进行实验。

六、活动延伸把实验材料投放在科常区,供幼儿区域活动时自由探讨。

活动反思:增强幼儿对科学的探讨爱好。

活动中教师通过两个问题情景的创设,把模式贯穿其中。

通过小孩的猜想,验证,发觉碘酒的秘密, 培育小孩严谨的科学态度,知道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大班科学活动《淀粉遇到碘》

大班科学活动《淀粉遇到碘》

大班科学活动《淀粉遇到碘》设计意图:5—6岁的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思维积极、活跃,愿意学习新东西。

在他们的头脑中有数不清的疑问、问不完的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需要多多选择科学活动带动孩子进行观察、实验、记录等操作活动,这不仅顺应了幼儿积极思考的特点,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培养他们勤于思维的习惯。

大班幼儿已开始乐意尝试多元化、个性化的记录与表达方式。

同时,食育教育已在幼儿园课程中形成了一定研究价值体现,是幼儿在一天生活中必不可分的重要环节,首先,它能帮助幼儿对饮食形成正确的认知。

通过科学探索活动帮助幼儿认识淀粉对我们人体带来的营养价值,并且能初步区分有些食物是没有淀粉的,有些食物是有淀粉的。

其次,它能帮助幼儿从情感上悦纳有利于人体健康的食物。

饮食行为看似纯粹的生理性行为,实则颇受心理的影响。

孩子们之所以偏爱某些不健康食物,如油炸食品、膨化食品、烧烤食品、饮料等,是因为这些食物能强烈刺激味觉和嗅觉,并使人产生旺盛的食欲,从而拒斥那些味道一般的健康食品。

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教育实践活动帮助幼儿从情感上逐渐对健康、营养食品产生喜爱之情,远离垃圾食品,从而形成良好的饮食行为。

因此,本次活动中主要从三部分出发,第一部分,通过有趣的魔术变化,初步感知食物中淀粉的存在,第二部分,自主探索,有些食物是没有淀粉的,有些食物是有淀粉的,并通过各种感官,知道淀粉的特性是什么,第三部分,有淀粉的食物对我们人体健康的益处,迁移到生活中,并提醒幼儿少吃垃圾食品,多吃对自己身体有益处的食物。

活动目标:1.了解淀粉遇到碘会变色的现象,初步了解生活中那些常见的食物含有淀粉。

2.尝试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淀粉本身(粉粉的、软软的、糯糯的)现象,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探索结果。

3.体验自主探索中的乐趣和操作活动中的奇妙。

活动准备:1.喷壶、盘子、笔人手一份2.各种蔬菜(有淀粉和无淀粉)切片、一张大的教师记录表,一张实验记录表各人手一份3.先准备好的淀粉画4.Ppt活动过程:一、百变魔术师1.小朋友们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美丽的画,你们看到了什么?(什么也没有)2.这里有一种神奇的药水,我请几个小朋友上来喷一喷,会发生什么事情呢?3.哇,真神奇,白纸上呈现出了一幅美丽的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幼儿猜测)4.教师小结:其实,老师的喷壶里装的是碘酒,食物中提取了一些白色的淀粉,然后涂在白纸上,淀粉遇到碘酒后,就会变成其他的颜色,所以我们就能看到画的内容了。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当碘酒遇上淀粉》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当碘酒遇上淀粉》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当碘酒遇上淀粉》教学内容:当碘酒遇上淀粉(一)教学目标1.了解淀粉的结构和性质,掌握淀粉与碘酒的反应原理;2.学习如何利用碘酒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淀粉;3.积极参与实验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制作淀粉糊和淀粉纸教师事先准备好淀粉和开水,将淀粉倒入热水中搅拌至淀粉溶解,制作成淀粉糊;将淀粉糊涂抹在滤纸上晾干,制作成淀粉纸。

(2)讲解淀粉的性质和结构淀粉是一种多糖,是植物的主要储能物质。

其分子是由许多葡萄糖分子通过α-1,4键和α-1,6键连接而成的线性或支链式结构。

2.实验操作(1)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淀粉A. 将各种食物取出,撕成碎片;B. 用滴管拿取少量碘酒,滴在淀粉纸上;C. 用棉签取适量撕碎的食物,涂抹在淀粉纸上。

(2)观察结果如果食物中含淀粉,则淀粉纸处于蓝黑色,否则颜色不变。

3.实验设计(1)探究淀粉与碘酒的反应原理A. 取一点淀粉糊,涂抹在淀粉纸上;B. 用滴管滴入少量碘酒。

观察结果:淀粉纸呈现出蓝黑色。

原理:碘酒能够与淀粉纸的淀粉分子形成复合物,因此淀粉纸呈现蓝黑色。

(2)检测不同食物中淀粉的含量A. 准备多个试管,分别放入不同种类食物;B. 用滴管滴入少量碘酒;C. 摇晃试管观察是否变色。

观察结果:如果食物中含有淀粉,试管内液体将变成深蓝色或蓝黑色。

4.教学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深刻认识到了淀粉的结构和性质,掌握了淀粉与碘酒的反应原理,并学会了如何用碘酒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淀粉。

同时,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并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大班科学教案碘酒遇淀粉

大班科学教案碘酒遇淀粉

大班科学教案碘酒遇淀粉【大班科学教案】碘酒遇淀粉引言:科学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实验,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观察、推理和实验设计等能力。

本篇教案以大班幼儿为例,围绕碘酒遇淀粉的实验展开,旨在帮助幼儿了解碘酒和淀粉的性质,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幼儿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一、教学目标:1. 认识碘酒和淀粉,并了解它们的性质;2. 观察碘酒遇淀粉的实验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记录能力;3. 引导幼儿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其实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能力;4. 通过实验,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准备:1. 碘酒;2. 淀粉;3. 透明杯子或试管;4. 搅拌棒;5. 实验记录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向幼儿介绍今天的实验内容:“今天我们要进行一个有趣的实验,你们知道碘酒和淀粉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吧!”引导幼儿回顾碘酒和淀粉的特点,并鼓励他们猜测碘酒和淀粉可能会出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2. 实验观察(25分钟)步骤一:观察碘酒将透明杯子准备好,将一定量的碘酒倒入杯中,观察碘酒的颜色和味道,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步骤二:观察淀粉将透明杯子准备好,将一定量的淀粉倒入杯中,观察淀粉的性状和颜色,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步骤三:碘酒遇淀粉将一小部分碘酒和一小部分淀粉混合在一起,用搅拌棒搅拌均匀,观察混合物的变化,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步骤四:改变实验条件让幼儿自由发挥创造力,提出改变实验条件的建议。

例如,可以尝试改变碘酒和淀粉的比例、温度或混合时间等。

3. 实验探究(20分钟)根据幼儿提出的改变实验条件的建议,进行实验探究。

每个幼儿可以选择一种改变的条件,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并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

4. 实验总结(10分钟)引导幼儿讨论和总结实验结果,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

帮助幼儿理解碘酒和淀粉之间的化学作用,并探讨实验条件对反应的影响。

五、延伸拓展:1. 进一步探究:幼儿可以尝试使用其他物质替代淀粉,观察与碘酒的反应是否有相同或不同的现象。

大班科学活动当碘酒遇上淀粉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当碘酒遇上淀粉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当碘酒遇上淀粉教案及教学反思活动介绍本次大班科学实验活动为当碘酒遇上淀粉,引导幼儿了解碘和淀粉之间反应和产生的颜色变化。

通过实验探究淀粉质对身体的重要意义,提高幼儿对健康概念的认知。

教学准备1.碘酒(碘酒的制法:I2 1克,KI 2克,绝对酒 100毫升。

将I2和KI放在砂锅中,加10毫升水拌匀后,再加入适量的96%乙醇或酒精,继续拌匀即可得碘酒。

)2.淀粉3.碗4.棉签5.学生看板报6.课件7.实验手册活动流程活动前,教师根据学科标准编写实验手册,向幼儿详细介绍碘酒和淀粉的相关知识点,并提出实验的目的和原理。

在第一节课后,教师展示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并将实验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教师将淀粉倒入碗中,让幼儿观察淀粉的颜色和状态,并鼓励幼儿尝一尝。

随后,教师将碘酒倒入另一个碗中,在另一只棉签上蘸取碘酒,然后轻轻涂抹到淀粉上。

阶段二幼儿将观察到淀粉与碘酒反应后产生的变化,淀粉会变成紫黑色。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颜色变化的原因,并向幼儿解释为什么变成深色。

阶段三在第二节课时,教师制定了一个简单美化班级的活动,让学生将Davinci Kids社群里介绍的图片作为参考,自己设计滚动海报,并将其贴在班级里。

学生们按着不同的学习方向,他们认真地和乐趣地跟着教师的指引,将自己的思考结果录入到了看板报的内容中。

教学反思1.实验器材的准备是否足够充分。

2.操作步骤的详细性是否充分解决了实验的知识点及问题。

3.学生的互动是否充分,有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或足够的思考方法。

4.学生的反应能力,对实验后产生的现象有没有进行正确的所解释,有没有足够的探究过程。

5.学生制作看板报和滚动海报的时候是否足够自由探究,是否能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结本次实验是一次有魅力的科学之旅,让幼儿们在趣味实验中感受科学之美和知识的乐趣。

实验过程中着重点在于鼓励幼儿探究,教师需要细心引导和评价,让学生在不断思考中增强对相关知识点的认识。

大班科学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当碘酒遇上淀粉》

大班科学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当碘酒遇上淀粉》

大班科学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当碘酒遇上淀粉》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1.学习到碘酒和淀粉质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特点;2.探究淀粉质的基本特性和作用;3.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碘酒和淀粉质的反应原理;2.实验步骤及实验注意事项;3.实验数据记录及分析;4.实验结果的讲解及归纳。

三、教学流程1. 热身环节(10分钟)1.教师介绍当天的实验内容和目的;2.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对实验的期待和想法。

2. 碘酒和淀粉质反应原理(10分钟)1.教师简单介绍碘酒和淀粉质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特点;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实验,观察结果并记录。

3. 实验步骤及实验注意事项(10分钟)1.教师对实验步骤进行详细解释,并强调实验注意事项;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互相合作完成实验操作。

4. 实验数据记录及分析(20分钟)1.学生通过实验和数据记录,分析碘酒和淀粉质反应的过程和结果;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数据交流和讨论,促进学生探究和思考的能力。

5. 实验结果的讲解及归纳(15分钟)1.学生团队根据实验结果,给出和;2.学生通过报告形式展现实验结果,并进行现场讲解和分享。

6. 与评价(10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评价,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2.学生进行个人观感和学习体会的,并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

四、教材使用和辅助措施教材:教师自编《大班科学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当碘酒遇上淀粉》》辅助措施:1.实验器材:塑料杯、小锅、淀粉质、碘酒、滴管等;2.实验套装:安全手套、护眼镜、口罩等;3.计时器、记录本、铅笔等;4.大屏幕及投影仪。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们表现积极主动,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但是在实验操作中,一些学生存在着对实验安全的轻视和对实验步骤的不严谨,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改进。

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热身环节中组织学生共同分享对实验的期待和想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思考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实验淀粉遇到碘酒》.
【活动目标】
1、观察化学小魔术,激发探索兴趣和积极尝试的欲望。

2、了解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色的现象,初步了解生活中哪些常见的食物含有淀粉。

3、通过科学实验自主探索,并记录下来。

【活动准备】
1、米汤、土豆、小面粉、馒头、南瓜、芋头、藕等含淀粉的物质若干,萝卜、白菜、莴苣、水果等不含有淀粉的物质若干、小喷壶一个、碘酒、棉签.。

2、课前用米汤画好几幅画。

3、记录表格。

4、PPT,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过变魔术吗?你们喜欢魔术吗?为什么?
师:今天老师也要给小朋友们变个小魔术:
教师扮演魔术师,首先出示课前用米汤画好的画,然后把碘酒溶液喷在画面上,观察发生的现象.。

二、知识点讲解。

1、讨论:为什么原本什么也没有的白纸在喷上药水后会出现图案呢?
2、师讲解:
(1)其实老师已经在课前在这张白纸上画好图案了,只是老师画画用的不是小朋友平时用的画笔而是米汤。

所以当喷上碘酒时原来看不出来的画面就显现出来了.。

师在投影仪下师范向米汤中滴入碘酒。

(2)用课件出示有淀粉和碘酒的图片,讲解小实验的科学原理。

师:我们用米汤画画,米汤里含有淀粉,小喷壶里装的药水是稀释的碘酒溶液,淀粉遇到碘酒溶液后就会发生反应,变成蓝色.。

三、幼儿操作。

1、教师引导,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师出示实现准备好的各种食材。

师:小朋友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食用的很多食物都是含有淀粉的。

小朋友们,你们能不能帮助老师想出一个好办法,从这些食物中把含有淀粉的食物挑出来.
师首先引导幼儿动脑筋思考,自由讨论。

师:刚才的魔术告诉我们:当淀粉遇到碘元素就会变成蓝色,所以我们只要把碘酒涂抹(滴洒)在食物上,如果食物中含有淀粉,那么当食物中的淀粉与碘酒中的碘元素相遇就会变成蓝色.。

师通过投影仪示范测试两种食材。

2、师向幼儿提出操作要求:
每位幼儿从所提供的食材中选取5种自己喜欢的食材进行测试,并把测试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总结测试结果。

(1)师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测试了哪些食材,其中哪些是含有淀粉成分的,哪些是不含淀粉成分的。

(2)师利用PPT总结幼儿测试结果。

四、结束: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测试的这些食材只是生活中常见食材
的一小部分。

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很多其他的食物,它们中有含淀粉的也有不含淀粉的,请小朋友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利用这个办法测试一下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