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改革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1、近代化的含义、阶段、事件、特点
2、洋务运动的时间 背景: 指导思想: 口号或目的: 建立的军事企业: 民用企业: 结果: 评价
《同治夷务》中写道:“查治国之道,在乎自 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 以制器为先。”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 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勉强 涂饰,虚有其表。”
2、民族大融合的事件:北魏孝文帝改革 内容:迁都洛阳、穿汉服、学汉语、采用汉姓、 与汉人通婚。作用:推动了民族大融合
1、秦国改革事件,人物,指导思想,背景, 内容,作用。
2、民族大融合的事件: 内容: 作用: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 “无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 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 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 为,当加降黜。如此渐习,风化可新。
1、伟大的转折的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 1978年 内容:确立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指导思 想、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 放,以邓小平为核心。意义:使中国走上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时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政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地点:安徽凤阳小岗村 内容:土地公有的前提下 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意义:调动农民积极性 解放农村生产力。
一 以西方天赋人权抨击封建专制主义 二 以西方进化论为变法之理论基础 三 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振兴国家之根本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 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 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 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 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 西方仍然失败”。
1、消灭地主的事件:土地改革 时间:1950-1952 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意义:消灭地主阶级 农民获得了土地 解放农村 生产力。 土地所有制:农民所有
中外史上的重大改革
罗斯福新政:
目的: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罗斯福新政“新”在哪? 罗斯福新政的最大特点),以消除经济危机。 措施: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 颁布了 《国家工业复兴法》。 作用: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 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 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 意义。
主要内容
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前期):安庆内军械所、 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②创办民用工业(后期): ___轮船招商局__(上海 李鸿章)、 ___汉阳铁厂_与湖北织布局(张之洞) ③筹建海防:南洋、__北洋_和__福建__三支海军 (70年代中期—80年代中期) ④兴办新式学堂:___京师同文馆___(1862年)
(2)起止时间:_1898 年6月—9月,历时103天, 又称“百日维新” (3)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 ①康有为、梁启超创办《_万国公报_》宣传维新变法 ②组织__强学会,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 作为_强学会__的机关报
(4)主要内容: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 维新人士;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训练新式军队 (5)结果: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失败告终,__ 谭嗣同__等六人被杀害, 光绪帝被囚禁于中南海瀛台,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 外
破产:_北洋海军__在甲午中日战争 中全军覆没
评价①性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 自救运动 ②主观目的:维护清朝封建统治,而不是 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③作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客观上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为中国的近代化_开辟了道路。
世界史上的改革
思考:
1、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共同点 2、与洋务运动同时期、同类的改革
效果!! 3、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经济体制改革
亮点!!!
4、从洋务新政,及预备;资产阶级,戊戌变 的失败,和三中全会,改旧颜的成功中你可
以得出哪些认识?
• 1、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四性”
• ⑴主观目的的反动性。其目的是取悦于列强,遏制革命 形势和消除统治危机,巩固统治
② —卡—达尔主持匈牙利改革,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 制的基础上,把国民经济按计划发展的—中—央—管—理 与 —商—品关—系— 、市—场—积—极作—用有机联系起来,匈牙利改革 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农业生产有了较快发展,经
③ —杜—布切—克— 主持捷克斯》,提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 党的领导体制,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但因苏联 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而导致改革中断。20世纪80年 代末、90
②外因: 1853年以后,—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严重
2、内容:
废藩置县
a、政治方面:ⅠⅡ、、—废—除—封—建,身加份强制中度央,集取权消;—武—士——特权。
b、经济方面:
Ⅰ、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Ⅱ、引进西方技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
工商业。
c、军事方面:
推行—征—兵—制—,建立一支富于武士道精神绝对效忠 天皇的军队,积极准备对外侵略扩张。
• 2、 19世纪60、70年代世界上封建国家掀起的走向 近代化的三大改革运动
• 日本的明治维新、俄国的1861年改革、中国的洋务 运动
• ⑴结局 • 日本——实现民族独立,走上富国之道 ; • 俄国——仍然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
• 中国——未对封建制度作任何触动,依然是任人宰 割的双半国家
历史改革成功的例子
历史改革成功的例子历史上有许多改革成功的例子,这些改革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下面将列举十个成功的历史改革例子,并进行详细描述。
1. 英国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由英国开始的一场工业化变革。
这场革命的成功改变了英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面貌,将英国从一个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
这场革命的成功在于推动了科技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2. 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发生在法国的一场重大政治革命。
这场革命的成功推翻了法国的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国政权,并宣布了人权和公民自由。
法国大革命的成功对当时的欧洲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民主运动和宪政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
3. 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战争是美国殖民地人民为争取独立而进行的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的成功赢得了美国的独立地位,结束了英国对美国的殖民统治。
美国独立战争的成功在于美国人民团结一致,坚决抵抗英国的统治,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4. 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改革开放是20世纪末中国政府推行的一系列经济和社会改革措施。
这一改革开放的成功使得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改革开放的成功在于中国政府坚持市场经济改革,吸引外资,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5. 德国统一德国统一是19世纪末德国各邦通过谈判与战争达成统一的过程。
这一统一的成功结束了德国的分裂状态,使得德国成为欧洲强国。
德国统一的成功在于普鲁士的领导和德国各邦的合作,以及对外战争的胜利。
6. 日本明治维新日本明治维新是19世纪末日本政府进行的一系列维新变革。
这一维新的成功推动了日本的现代化进程,使得日本从一个封闭的农业社会转变为一个现代工业国家。
明治维新的成功在于日本政府的坚定决心和对外国经验的借鉴。
7.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是20世纪初苏联政府推行的一项农村改革措施。
这一集体化的成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化进程提供了物质基础。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On February 12, 2022, investing in oneself is the best way.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一、中外古代重要的改革:1、管仲改革:⑴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⑵内容: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⑶影响: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2、商鞅变法:⑴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⑵时间:公元前356年;⑶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⑷结果: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⑸地位:战国时期最着名的变法、最彻底的变法、效果最好的变法;3、北魏孝文帝改革:⑴背景: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⑵改革根本目的: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巩固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⑶改革内容:在朝廷中必须说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⑷意义:促进了民族的融合;4、雅典的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5、日本大化改新:⑴背景:6、7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7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实行改革;⑵时间:7世纪中期;天皇:孝德天皇;学习对象:中国唐朝;性质:封建性质的改革;⑶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⑷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二、中国近代地主阶级领导的改革:6、洋务运动:⑴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朝内外交困;洋务派产生;⑵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富国强兵,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⑶时间: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⑷内容: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口号:“自强”;代表企业: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和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后期:创办民用工业;口号:“求富”;代表企业:李鸿章的上海轮船招商局;张之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70—80年代:创办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一批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1862年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⑸评价: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局限性: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积极性: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三、中外近现代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7、戊戌变法:⑴背景:1895年春马关条约的签订⑵公车上书: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⑶内容:1898年6月至9月;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⑷结果: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杀害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变法失败了;⑸影响: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8、俄国1861年改革:⑴背景:俄国的农奴制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⑵时间: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⑶内容: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⑷影响:1861年改革,是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这次改革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9、日本明治维新:⑴背景: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外国势力的渗透,激化了日本的国内矛盾,幕府的统治岌岌可危;一部分中下级武士,逐渐放弃了排斥西方的做法,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的统治;⑵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时间:1868年天皇:明治天皇学习对象:欧美⑶内容: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⑷影响: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10、美国罗斯福新政:⑴背景: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⑵时间:1933年;前提: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⑶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目的:摆脱经济危机;⑷中心措施:对工业进行调整,通过了国家工业复兴法;⑸成效:使美国经济缓慢的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四、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11、苏俄新经济政策:⑴目的: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时间:1921年;实行者:列宁;⑵内容: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⑶作用: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2、苏联改革:⑴赫鲁晓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正孩子经济体制;⑵戈尔巴乔夫改革:先经济改革,但没有取得成果;后转到政治方面,主要表现为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 苏联最后国家领导人:戈尔巴乔夫;⑶苏联解体:1991年;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全局;13、匈牙利改革:核心:打破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被苏联镇压下去的改革:捷克斯洛伐克改革;14、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⑴共同原因: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经济改革没有突破原有旧模式的框架,成效不大;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渗透;⑵影响:两极格局解体;长期被掩盖的地区和民族矛盾爆发,引发冲突和局部战争;⑶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启示:改革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从实际出发;⑷东欧剧变的表现:社会制度的变化实质;国家名称变化;国家版图变化;执政党变化;15、中国的改革开放: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⑵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的乡镇企业也异军突起,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⑶后来扩展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革使我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经济取得巨大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日益上升,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规律总结:1、改革的基本要素:⑴根本原因:旧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⑵根本目的:维护统治,解放发展生产力;⑶领导力量和方式:国家、政府的行为,统治者主动实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方式;⑷过程:具有曲折性、艰难性;2、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⑴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和遵循社会发展规律;⑵进步的改革有时也会失败,这就取决于改革与反改革势力之间的力量对比,政治地位与权力的高低强弱,以及改革者策略方针是否得当;3、改革的启示:⑴改革是富国强国之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地学习世界先进文化精髓,善于吸收和消化他国的科技成果,才能促进国家的进步和繁荣,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⑵改革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改革要符合国情,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关于改革的素材事例历史
关于改革的素材事例历史
1.清朝改革:清朝末期,宣统皇帝重视改革,着手进行一系列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的改革。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新政体系的建立,包括兴办中国近代教育、修改法律、整顿经济财政、开设西式机构等。
2.鸦片战争后的改革: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深感国家的弱小和危机,同时受到西方列强的压力,开始推行一系列改革,包括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科技、开办洋务运动、颁布新法、修改官制、推行洋务教育等,旨在强化国家实力、提升中国的发展水平。
3.戊戌变法:1898年,清朝推行戊戌变法,试图通过改革,使中国实现近代化并增强国家实力。
其中的主要措施包括划分行省、试行新法、整肃军队、推行科举改革等。
4.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反传统文化的运动。
这个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进步”的口号,倡导自由思想和独立精神,推崇西方文化、科学、民主和自由人权等价值观。
它对中国的社会思想和文化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5.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自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最重要的一次学生激进运动,发生于1919年。
这个运动倡导民主、自由、科学,反对封建文化和帝国主义压迫,
提出了“民权、民主、民生”的口号,对中国现代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历史上六大改革
②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顺应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③农奴人身得到解放,摆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并获得一定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①政治上:沉重打击了奴隶旧贵族稳定统治秩序
②经济上:发展了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重农抑商政策在初期对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③军事上:壮大了军事力量,秦国扭转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④推动社会转型:废井田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促进促进宗法分封制的转变
⑤国家统一: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对后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①“因信称义”(思想核心):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意义:否定天主教会和教皇的作用
②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
意义:否定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
③“全体信徒皆为教士”
意义:追求地位平等
④简化了天主教复杂的圣礼,并主张神甫可以娶妻。
意义:否定了教会的奢侈腐化,符合资产阶级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
⑤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建立民族教会
④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令其自谋生计。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
政治
①废除债务奴隶制:使平民的人身自由得到保证,摆脱沦为奴隶的命运
②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改变了贵族政体的权力分配原则,按财产多少划分等级,以财产不平等取代出生不平等
③对国家政权机构进行民主化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并创立四百人会议和公民法庭,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①政治上: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的支柱天主教会;
九年级历史上册古代世界的重大改革
一、奴隶性质的改革伯里克利改革:(1)时间: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2)内容:扩大公民权利,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全体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为了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建立津贴制度;但是,妇女、奴隶_和外邦人都被排除在民主政治之外;(3)实质:是奴隶主民主政治,是少数奴隶主对广大奴隶的专政;(4)影响:推动雅典民主政治走向顶峰,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奠定基础;2、中国与此性质相同的改革——管仲改革二、封建性质的改革1、大化改新:(1)时间人物: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2)背景:A、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结合6世纪前大和统治下的日本政治结构和经济结构说明);B、大和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前提);C、国际上中国隋唐的高度繁荣;D、派遣唐使到达中国,学习中国先进的制度与文化;(3)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废除世袭制,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对比中国唐朝时期的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这些改革措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改革措施改变了过去“大王”与地方贵族的关系,使天皇的权力得到进一步加强;)②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这些改革措施把土地和农民控制在国家手上,有利于在经济上削弱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国家通过租地和收取赋税的方式确立了封建性质的剥削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日本的社会性质(改革措施改变了过去“大王”与部民之间的关系,部民不再依附于地方贵族,而是与国家形成了契约关系);(4)性质:封建性质的改革;(5)意义: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6)启示:A、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B、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强国之路,应当积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世界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2、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⑴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 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中小型企业国有化; 取消自由贸易。 • 评价:是苏俄迫于国内战争和严重经济困难 而实行的政策,在当时有利于集中全国人力、物 力和财力,对于打退内外敌人的进攻,巩固苏维 埃政权起到了巨大作用;但在经济方面挫伤了人 民群众生产的积极性。
②新经济政策 • 目的: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调动人民群 众生产的积极性。 • 内容:从1921年开始,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 制;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企业; 恢复自由贸易和商品货币关系。 • 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 意义: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把社会主 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 来,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探索走社会主义道路具 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历史专题复习
• 世界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一、古代史上的改革
• 1、伯利克里改革﹙雅典,公元前6世纪﹚ • ⑴内容:扩大公民权,全体成年公民都可以参 加公民大会;鼓励学术研究,重视教育。 • ⑵意义: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顶峰,开创了 古代社会民主政治的典范。 • 2、查理· 马特改革﹙法兰克王国,8世纪﹚ • 内容:采邑制 • 影响:形成了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3、大化改新﹙日本646年﹚
• 背景:六七世纪时,日本的阶级矛盾十分 尖锐,政局混乱。 • 内容: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影响: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 社会过渡的标志。
二、近代史上的改革
• 1、地主阶级领导的改革 • ⑴彼得一世的改革 • 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 • 内容: • 政治上---成立参议院,掌管国家行政事务 • 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引进西方技术和 人才。 • 军事上---进行改革,并建立常备军和海军 • 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增强了俄国经济、军 事实力,推动了俄国社会进步,为俄国对外扩张 准备了条件。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
2、李悝(kui):任贤重农,法治 强魏
• 李悝(前455-前395),战国初期魏国著名政治家、法学家, 也作李克。李悝为魏文侯到武侯时人,曾受业于子夏(孔 子弟子)弟子曾申门下。魏国的建立者魏文侯是著名的政 治家。他任用李悝为相,约于前400年左右进行改革。改 革的主要内容如下: • 一、选贤任能,赏罚严明。李悝主张,要改变旧的“世卿 世禄”制度,重要官职要选任有才能的人充当,优厚俸禄 要奖给有功劳的人。还主张赏罚严明。这样改革的结果, 大大削弱了魏国的“世卿世禄”制度,以后的封君在封国 食邑内没有治民之权,只衣食租税;官吏制度有所改善, 政治情况较好。
• • •
• • •
在经济方面 整顿财政,颁布“算缗”、“告缗”令, 征收商人资产税,打击富商大贾; 又采取桑弘羊建议,将冶铁、煮盐收归官 营,禁止郡国铸钱; 设置平准官、均输官,由官府经营运输和 贸易,大大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同时兴 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实行“代田法”, 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在思想文化方面 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使儒学成为了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 对后世中国政治、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除此之外,汉武帝也非常注重人才的开 发,他确立了察举制度,是中国有系统选 拔人才制度之滥觞,对后世影响很大。汉 武帝还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口普查 和统计。
楚国经过此次改革,政治得到整顿,军 力也日益强大。“于是南平百越,北并 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 强”。 可是,吴起之改革遭到楚国贵族保守派 的反对,双方的斗争也很尖锐。公元前 381年楚悼王死,保守派立即发动政变, 把吴起杀掉,吴起的改革几乎都被废除, 领土几占天下之半的楚国由此也失去了 统一天下的历史机遇。 前412年,齐宣公发兵攻打鲁国 。鲁穆 公想任用吴起,但吴起妻子是齐国人, 穆公疑。吴起渴望功成名就,于是杀掉 妻子表示不偏向齐国。鲁穆公任命吴起 为将,率军大败齐军。
专题四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制度创新
专题四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制度创新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必由之路,自古至今,中外历史上进行了许多重大的改革,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影响,推动了社会的不断进步。
【知识梳理】一、历史上的改革1. 商鞅变法为了增强秦国实力,在诸侯国的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和不被别国吞并,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
2.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继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
494年迁都洛阳。
他还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禁穿胡服,学说汉话,鼓励鲜卑人与汉族人通婚,改用汉姓。
作用: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社会发展,促进了北方的民族交融。
3.日本大化改新645年,孝德天皇继位,并效仿中国的纪年法,设“大化”年号。
改革派以唐朝制度为蓝本,颁布了《改新诏书》,史称“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有:作用: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4.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法令。
5. 洋务运动6.明治维新1868年开始,新建立的明治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新”在学习欧美先进的资本主义文明。
7. 戊戌变法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8.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9.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改造10. 中国的改革开放11 . 苏联的改革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经历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领导时期。
1991年底叶利钦控制全局,苏联解体。
二、制度创新3. 美国民主共和政体4.苏俄新经济政策1921年,苏俄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新”在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5.罗斯福新政1933年,罗斯福为了摆脱危机,宣布实行“新政”。
6.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成功的共同因素(1)顺应历史潮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2)立足国情,改革措施行之有效;(3)改革家的远见卓识和政治魄力;(4)善于吸取、借鉴世界先进文化和不同社会制度的优越性等。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2013年中考专题复习泾河中心初中九年级历史备课组专题综述:何为“改革”,一般意义而言是指对旧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革。
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中外改革,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所在。
顺应历史潮流,适时进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改革,为国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可使国家变得更加和谐有力。
本专题旨在通过回顾中外重大改革,探究改革成功的经验与作用,使同学们认识到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改革开放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
【古今中国重大改革】1、商鞅变法2、北魏孝文帝改革3、忽必烈改制4、洋务运动5、戊戌变法6、土地改革7、改革开放【世界重大改革】1、日本大化改新2、俄国农奴制改革3、日本明治维新4、美国罗斯福新政5、新经济政策6、斯大林模式7、戈尔巴乔夫改革古今中外改革的历史事件很多,让我们试着给它们分类,如按性质相同,哪些历史改革是一类?1、地主阶级的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日本大化改新洋务运动2、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俄国农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罗斯福新政3、无产阶级领导的改革列宁新经济政策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国改革开放专题摘要:一、中国古代史的改革1.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商鞅变法:背景: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加快的私田的开垦;新兴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掀起变法运动。
时间: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内容及作用:①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瓦解奴隶制经济,发展封建经济;②奖励耕织——提高生产积极性;③奖励军功——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提高军队战斗力;④推行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对后世产生影响深远;⑤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实行法治;⑥统一度量衡——促进经济流通。
意义:使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民族融合成为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中外历史上的著名改革
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 区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 1 9 8 8 年, 又增设海南经济 特区; 1 9 9 0 年开发 、 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 妻踅 墨 翌 :
格局 :形 成 了经济特 区——沿个点线面结合 的全方位 、 多层次 、 宽领域 的对外开 放新格局 。
趋势。 ( 2 ) 时间: 5 世纪末 。
( 3 ) 内容 : 迁都洛阳; 改穿汉服 ; 学习汉语 ; 采用汉姓 ; 提倡与汉人 通婚 ; 实行汉制。 ( 4 ) 作用 : 促进 了民族融合 , 促进了封建化的进程。
3 . 戊戌 变法 。
( 1 ) 背景 : 民族危机 日趋深重 , 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 。
2 . 日本 的大化 改新 。
( 1 ) 时间 : 7 世 纪 中期 。
( 2 ) 内容 : 废除贵族世袭制 , 建立 中央集权体制 ; 国家定期把土地
分 给农 民耕 种 , 向他 们收 取赋 税 。 ( 3 ) 性质 : 地 主 阶级性 质 的改 革 。 ( 4 ) 意义: 大化 改 新是 日本从 奴隶 杜会 向封 建社 会过 渡 的标 志 。 3 . 查理 ・ 马 特改 革 。 ( 1 ) 时间: 8 世 纪前 期 。
( 3 ) 时间: 1 8 6 1 年。
( 4 ) 内容 : 俄 国农 奴获得人身 自由, 地主不得再任意交换或买卖
农 民; 农 民在获得解放的同时 , 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 但必须 出钱赎买 。
( 5 ) 性质 : 资产 阶级性质 的改革 。
哼学娃立 ̄/ / 2 0 1 3 . 1 2
二、 世 界历 史 上 的重大 改 革
1 . 伯利克里改革。 ( 1 ) 时间 : 公元前5 世纪后半期 ( 2 ) 性质 : 奴隶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 3 ) 措施 : 扩大公 民的权利 ;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 为鼓励公 民积极 参政 , 向担任 公 职和参 与 政治 活 动 的公 民发放 津贴 。 ( 4 ) 局 限性 : 仅适用于成年男性公 民, 众多 的妇女和外邦人无权 享 受这 种 民主 。 ( 5 ) 作用 : 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春秋:管仲改革。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战国:魏国李悝、楚国吴起、韩国申不害、齐国邹忌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①废井田,开阡陌。
废除井田制,国家承认田地归私人所有,准许土地自由买卖;②废除特权,奖励耕战。
按军功授爵,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限制工商业者的活动,禁止弃农经商。
③建立县制,全国设置31个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由国家统一控制。
作用:秦国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成为实力最强的国家。
经过一百多年的变法,新的封建制度在各诸侯国确立起来了。
新:王莽改制背景: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稳固统治。
内容:①把全国田地改称王田,私家奴婢改称私属,都不许买卖。
--贵族、官僚和大地主占有者反对,农民不满意,土地、奴婢买卖照旧进行。
②多次改变币制,变五铢钱为大钱。
--掠夺财产,很多人倾家荡产。
结果:加剧了矛盾,终于失败。
引发农民起义。
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内容:经济上实行均田制:①把国家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②受田农民纳租、纳调;③受田农民服徭役和兵役。
政治上①迁都洛阳;②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封建统治政策。
文化上汉化政策:①采用汉姓;②改穿汉服;③学说汉话;④提倡与汉族通婚。
作用: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后周:世宗改革内容:①减免苛捐杂税,安顿流亡农民;②严厉惩治贪官污吏;③整顿军队,加强训练,严肃军纪。
作用: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军队战斗力大为提高。
北宋:庆历新政背景:北宋中期,各种矛盾的急剧发展。
内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整顿官僚制度,节约国家开支,并在整个官僚机构改善的基础上,实行“厚农桑”“减徭役”的政策,从而有助于发展生产,缓和农民反抗,达到稳定封建统治的目的。
结果:在新政实施过程中,触犯了保守派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的反对。
反对派诬蔑范仲淹等人结成“朋党”,进行恶意中伤。
“新政”实行仅一年左右,其改革措施随着范仲范等改革派被排挤出朝廷而被废止。
世界历史上重大改革
世界历史上重大改革一. 伯利克里改革——古希腊雅典(1)时间:前5世纪后半期;(2)人物:伯利克里;(3)性质:奴隶制改革;(4)内容:①扩大公民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性公民不是所有公民可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②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5)影响: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但本质上仍然是奴隶主专政。
二. 日本历史上由弱到强的两次改革1. 大化改新(1)时间:7世纪中期(646年);(2)人物:改革派(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孝德天皇”执政;(3)性质:封建制改革;(4)学习对象:中国隋唐制度;(5)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②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
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收取赋税;(6)影响: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2. 明治维新(1)时间:1868年;(2)人物:明治天皇;(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4)学习对象:西方欧美列强;(5)内容: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体现改革性质);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后世影响深远)。
(6)影响:它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②保留封建残余,日本强大以后,很快走上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三.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1)时间:1861年;(2)人物:亚历山大二世;(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4)内容:①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②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③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须出钱赎买。
(5)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的统治;(6)影响:废除了农奴制,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重大转折点。
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
中外历史上的重要改革【中国部分】一、商鞅变法时间:公元前356年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概况:1、承认土地私有;2、奖励生产;3、推行县制;4、奖励军功意义:1、完成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2、秦国强盛,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间:公元4世纪后期人物:孝文帝拓跋宏概况:1、迁都洛阳;2、推行汉化政策;3、改穿汉服;4、学说汉话;5、采用汉姓;6、与汉族通婚。
意义: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三、王安石变法时间:北宋宋神宗时期(1069年至1085)人物:王安石概况: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
结果: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保马法和青苗法),加之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元丰八年(1085年),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终。
四、张居正改革时间:明神宗万历年间(1581年)人物:张居正概况:1、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制,创制“考成法”。
2、整顿赋役制度、扭转财政危机,实行:“一条鞭法”结果:张居正的全面改革,企图扭转嘉靖、隆庆以来政治腐败、边防松弛和民穷财竭的局面起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国家财政收入增加,边境安宁,万历初年明朝一度有了“中兴”的景象。
但在张居正死后,一些改革措施遭到了破坏,比如考成法,可是另一些改革措施比如“一条鞭法”,或多或少地被保持了下来,甚至延续到了清朝(清代“摊丁入亩”改革是“一条鞭法”改革的延续)。
五、洋务运动时间:19世纪60到90年代人物:中央代表人物为恭亲王奕䜣,地方代表人物有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等。
概况:1、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兴办军事工业和民事工业2、创办新式学校(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近代海军。
意义:1、洋务运动是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阶级领导的自救运动;2、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和国防的近代化;3、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汇总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汇总一、梭伦改革1、时间:公元前594年2、背景:(1)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矛盾尖锐,雅典政局动荡不安。
(2)随着工商业发展,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反对贵族专权,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强烈。
(3)梭伦当选为首席行政官,立志改革,振兴城邦。
3、性质:奴隶主阶级为巩固统治而进行的改革4、内容:(1)颁布“解负令”,下令取消一切债务,禁止以土地和人身作抵押。
(2)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按财产的数量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力越多,应尽的义务也越多。
(3)改革国家机构。
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组成“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执掌最高统治权;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
(4)鼓励发展农工商业,大大推动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5、特点:改革存在“中庸”的色彩,企图用妥协的办法来求得斗争双方的和解,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一方面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
6、意义:(1)大大促进了雅典的繁荣与发展。
(2)奠定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3)开启了西方权力划分的先河。
(4)改革中的“中庸“精神为雅典民主政治和西方民主政治提供了价值基础。
7、局限性:(1)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2)下层公民没有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力。
(3)允许贵族报留祖传地产,氏族制度的残余仍得以存续。
二、商鞅变法1、时间:公元前356年开始2、背景:(1)战国时期,秦国政治、经济、文化落后于中原各国。
(2)秦孝公为富国强兵,任用商鞅实行变法。
3、性质: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4、指导思想:法家思想5、内容:(1)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2)政治上:普遍推行县制;制定秦律;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3)思想上:“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思想控制。
(4)军事上: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
(5)风俗上: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中外历史上的著名改革
中外历史上的著名改革[知识链接]一、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改革。
1、商鞅变法(1)背景:生产工具的变革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新兴地主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相继掀起变法运动。
(2)时间:开始于公元前356年。
(3)性质: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4)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5)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日常的接触和频繁的交往,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2)时间:5世纪末。
(3)内容:迁都洛阳;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实行汉制。
(4)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促进了封建化的进程。
3、戊戌变法(1)背景:民族危机日趋深重,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
(2)时间:1898年。
(3)主要内容: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上,发展工商业;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文化教育上,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等。
(4)影响: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4、土地改革(1)背景: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广大新解放区还没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2)政策: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结果: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4)意义: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走向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5、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改革开放)(1)对内改革①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概况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率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历史上的重大变革
6.改革开放 时间: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 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村改革“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1919年开设经济特区,深圳、 珠海、汕头、厦门;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改革目标确立。 地位:新时代最鲜明的特点是东汉末年,这次融合历经魏晋、 南北朝直到隋朝建立,时间长达400年之久。 第二次大规模的融合出现在唐朝末年,从公元881年 西夏政权的前身夏州政权算起经,历西夏、辽、 金、南宋,直到元末才告结束,这一次时间更长, 近500年。 第三次大规模的民族融合起于明末,止于清末,时 间跨度近300年。 这其中,每一次民族大融合的过程中几乎都伴随着 少数民族政权大举入主中原。
历史常识
重要的历史改革
周浩西
1.商鞅变法 时间:公元前356年、350年(战国时期) 措施:①经济: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 土地买卖;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 ②政治: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度,奖励 军功;废分封,行县制;实行编户制度和连坐法。 ③思想文化:焚烧诗书,实行文化专制。 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强化了法律意识。总之, 变法达到了富国强兵目的,为秦灭六国、实现大 一统奠定了基础。同时,土地私有制的确立、重 农抑商政策、户籍管理制度等都对后世产生深远 影响。
2.北魏孝文帝改革 时间:公元490年 措施:①经济:实行均田制、租调制。 ②政治:整顿吏治,制定俸禄制度与考核制度。 ③迁都洛阳,实行汉制。 ④移风易俗,推行汉化政策。 影响:有利于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了中华文 明的发展,为隋唐时期结束长期分裂、重新走向 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3.王安石变法 时间:公元1068年 措施: ①理财:采用富国之法,改变积贫局面,推行青苗 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免役法、市易法 等措施。 ②军事:采用强兵之法,改变积弱局面,实行“省 兵”措施,推行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等。 ③改革科举制度和选官制度。 影响: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社会危机,改良了北 宋的军队战斗力,促进了教育事业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探究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中国戊戌变法、改革开放、土耳其凯末尔改革、美国罗斯福新政、日本明治维新)◆知识概况改革的概念改革是指对旧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改革的实质改革是对生产关系所进行的调整,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从改革的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如中国戊戌变法、改革开放,美国罗斯福新政;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如土耳其凯末尔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从改革的性质看,可以分为资本主义改革(中国戊戌变法、土耳其凯末尔改革、美国罗斯福新政、日本明治维新)和社会主义改革(改革开放)◆知识梳理(按改革的时间先后顺序)1、日本明治维新时间:1868年目的:为改变落后挨打的局面,挽救民族危机,摆脱西方国家殖民侵略,日本进行明治维新。
性质: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结果:明治维新取得了成功,日本逐渐改变了落后的面貌,经济发达,军事实力强大,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
2、中国戊戌变法时间:1898年目的:为挽救民族危机,变法图存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结果:戊戌变法最后失败,但它是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的进一步探索。
3、土耳其凯末尔改革目的:为了使赢得独立后的土耳其富强起来,凯末尔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彻底的改革。
性质: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结果:改革使土耳其迎来了历史发展的新阶段,摆脱了“西亚病夫”的帽子。
4、美国罗斯福新政目的:为帮助美国尽快摆脱经济危机困境,实现经济复兴特点:全面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性质: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结果:罗斯福新政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避免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它开创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后来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5、中国的改革开放时间: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内容: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性质:社会主义改革作用:使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也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中国从温饱进入总体小康;并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重要结论①一个国家和民族应该随时审视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不断根据时代的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②改革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可能一帆风顺。
在勇于改革的同时,要具备坚决的斗争精神,要坚信新事物一定能够战胜旧事物。
③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不竭的动力。
④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
⑤改革是革除弊政、促使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所以成功的改革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之一。
◆三套试卷原题1、有人说,深圳是一夜崛起的城市。
为深圳“一夜崛起”创造了政治环境的重大事件是A.文化大革命结束B.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C.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2、面对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有的国家省视自身不足,锐意改革,最终摆脱被压迫的命运;有的国家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最终落得被动挨打。
这两种结局的代表国家是A.日本、海地 B.中国、印度 C.日本、中国3、世纪开始不到l 0年的时间内,资本主义世界已经发生了两次经济危机,所以有西方评论家认为“资本主义病了,不是偶感风寒,而是制度病”。
历史上曾为资本主义“偶感风寒”开过一剂良方的是A.罗斯福 B.林肯 C.华盛顿4、某博物馆举办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就展,以下描述不应该出现在展区的是A.十一属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浦东巨变”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B.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的推广促进中国解决了l 0多亿人口的温饱问题C.每天茶余饭后,人们聚集在一起收听广播,了解国家大事是最大的乐趣5、在工业文明席卷全球的过程中,将工业文明和殖民掠夺带来的冲击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欺凌,顺利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及其历史活动是A.海地独立战争 B.日本明治维新 C.中国洋务运动邓小平6、某历史与社会研究性学习小组将下列人物作为一组进行研究性学习,该组的学习主题应该是凯末尔 罗斯福 邓小平 A .追求民族独立解放 B .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C .改革促进社会发展◆相关练习1、l9世纪60年代发生的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在工业文明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比较它们的相同点,正确的是( )。
A .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 .都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 .都使本国迅速强大起来2、2008年以来,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导致了世界经济的不断恶化;2009年4月,20国集团领导人召开伦敦峰会,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达成了广泛共识。
在应对这场危机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 )。
A .华盛顿领导的独立战争B .罗斯福实施的新政C .杜鲁门推行的冷战政策3、如果开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中国的1 OO 位杰出人物的评选活动,推荐图片中的人物参选“特别贡献奖”,最具有说服力的理由是( )。
A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B .新中国的缔造者C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邓小平4、2008年,全球各大股票市场股票价格大幅下挫,世界正面临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为应对危机,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出台各种措施,全面加强政府干预,促进经济平稳发展,历史上,首次进行大胆试验.全面加强政府对经济干预的是( )。
A.美国罗斯福新政B.土耳其凯末尔革命C.俄国十月革命5、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
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例证如①结束文化大革命动乱②加人世界贸易组织③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④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6、改革能够革除社会弊端,调整生产关系,甚至促进社会制度的根本转变。
下列改革中改变了社会制度的是()A、中国戊戌变法B、日本明治维新C、美国罗斯福新政7、“l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其中属于“制度层面”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5分)进入20世纪,面对工业文明的浪潮,在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土,各国呈现出多种选择。
材料一列宁说: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国家不同的新方法,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
追上别的国家。
材料二通过凯末尔领导的革命和改革,“西亚病夫”土耳其迎来了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材料三从孙中山到毛泽东,中国人民经过不断探索,终于开辟了民族复兴的新道路,使我国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1)读材料一,列宁说的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指的是什么?(1分)通过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崭新的社会主义国家(2)在开辟土耳其发展新道路方面,凯末尔先后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凯末尔革命使土耳其赢得独立,凯末尔的世俗化改革使土耳其迎来历史发展的新阶段,(3)读材料三,说说中国进入“崭新历史时期”的标志事件是什么?(1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4)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分。
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A.选择走向现代文明之路,要符合本国的国情,不能盲目模仿(√)B.领导人结合国情大胆创新,是开辟新的发展道路的—个重要条件(√)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5分)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金融危机,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009年新年过后,金融危机仍在持续.世界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
在4月初召开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伦敦峰会上.各国充分阐述了自己的主张,并达成了广泛共识,以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
(1)20世纪30年代。
美国曾经成功地应对了一次经济危机的挑战。
这一成功的“应对”是指什么事件?(1分)罗斯福新政(2)历史上,许多国家都曾面临不同程度的危机与挑战。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表格。
(3分)A:明治维新B:希特勒建立法西斯专政C:改革开放(3)从以上不同时期的不同国家应对危机和挑战所采取的措施中,你得到怎样的认识?(1分)A、解决危机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有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
B、只有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符合人民利益的改革才可能获得成功。
10、阅读材料思考(1)根据所学知识,填充表格中的空缺内容(3分)A凯末尔改革 B 罗斯福新政 C 改革开放(2)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土耳其和美国社会改革的相似之处在于(B )(1分)A、克服法西斯倾向B、调整生产关系C、变革社会制度(3)经过近三十年的探索调整,中国( C )(1分)A、实现了农业集体化B、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C、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4)纵观这些国家的改革,你可以得出那些重要的历史结论?(1分)A、改革是革除弊政、促使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所以成功的改革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之一。
B、一个国家和民族应该随时审视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不断根据时代的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11、一个国家和民族应该随时审视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不断根据时代的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1)19世纪中期面对国内危机,日本做出了怎样的调整?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2)最能代表在摆脱困境的过程中,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也“不断根据时代的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你如何评价?美国罗斯福新政,它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避免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它开创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后来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3)近30年的中国“根据时代的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而推行的重大政策是什么?改革开放(4)中国的调整取得了巨大成就,最根本的一条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