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五年级 第二单元 光与色彩 知识梳理和相关活动安排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1、光的行进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光源以及光源的种类。

2、知道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学会做小孔成像实验盒。

4、能够用语言和图画解释小孔成像的原因。

教学重点:认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教学难点:用语言和图画解释小孔成像的原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单元页上的小诗,谁愿意来读单元页上的这首小诗?2、猜一猜,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光)3、关于光和色彩,你都知道些什么?4、板书课题:1、光的行进二、认识光源1、出示美丽的节日夜景图片。

多么美丽的节日夜景啊!是什么点缀了节日的夜晚呢?(灯光和焰火共同照亮了节日的夜晚)2、那么光来自哪里呢?请同学们举例子说一说。

3、出示教材上的五幅插图,想一想,光可以分为哪几类?光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光,一类是人造光。

自然光包括萤火虫发出的光、月光、星光、阳光、闪电等等,而人造光是指人制造出来的光,如烛光、灯光等等。

三、光是怎样行进的1、教师出示各种光直线行进的图片。

(课本第11页上面三幅图。

)2、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片,你发现有什么现象?你怎样解释这个现象?教师引导学生从光的行进来观察,从而明白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不管是自然光的阳光、星光等等。

还是人造光的夜晚马路上的车灯、灯光、烛光等等,这些光在同一种物质里都是按直线传播的。

3、既然大家都发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那么你能用手电筒和三张小孔板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吗?4、学生分小组设计并实验。

教师巡视,相机了解学生实验的情况并加以指导。

全班交流并评价。

5、教师小结:光,在同一种物质里是沿直线行进的。

注意是同一种物质,如果是不同的物质,光会产生折射现象,这个内容我们将在下面的学习中学到。

四、探究小孔成像,进一步认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1、了解小孔成像。

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它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五年级 第二单元 光与色彩 1、光的行进教案

五年级 第二单元 光与色彩  1、光的行进教案
2、学生观察交流:灯泡、蜡烛、太阳、闪电、萤火虫等。
3、学生观察,小组讨论。
4、光是沿直线行进的。
5、小组内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将三张小孔纸板放在同一直线位置,用手电照射,看穿过小孔的光。
6、领取材料,进行实验。
7、小组进行讨论并设计实验。
8、学生猜测,提出自己的想法。
9、学生模仿制作。
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1.光的行进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三个部分:一、认识光源。通过图片认识光源有自然光和人造光之分。二、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通过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在通过实验验证之。三、研究小孔成像。制作小孔成像仪。
预期教学效果
1、了解什么是光源以及光源的种类。
2、知道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二、认识光源。
三、探究光是怎样行进的。
四、研究小孔成像原理。
1、教师吟诵:是谁,让我们的世界……
2、质疑:对于光和色彩,你都知道些什么?
3、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4、师进行总结:自然光和人造光。
5、组织进行讨论:这些光有些什么特点?
6、请同学们看每一束光线,有什么特点?
7、你能用这些材料(出示小孔纸板、手电筒)证明光是沿直线行进的吗?
3、学会做小孔成像实验盒。
4、能够用语言和画图解释小孔成像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难点:
画图解释小孔成像的原理。
教时
1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图片资料、手电筒、刻出小孔的卡纸、多媒体
学生准备:手电筒、小孔纸板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体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知识点整理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知识点整理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1 光的行进1、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可以分为(自然光)如:阳光、闪电、萤火和(人造光)如:灯光、蜡烛。

3、光源按光的激发方式可以分为(热光源,如:阳光、闪电、灯光、蜡烛)和(冷光源,如:萤火)。

4、身体会发光的生物称为(发光生物)。

动物有(萤火虫、松球鱼、夜光蝶、海蜇);植物有(夜光菌)。

5、光在(空气)中或(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6、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了(“小孔成像”)现象。

其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7、“小孔成像”成的是怎样的像?这说明了什么?答:“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像,左右颠倒的像。

说明了在同一种物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8、用什么方法可以观察光在水中行进的方向?答:(1)在水中滴几滴墨水摇匀,用激光手电筒照射。

(2)在烧杯对着的两侧各画一个小圆圈,用手电筒水平照射一侧的小圆圈,会发现光落在了对面的小圆圈上。

说明光在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9、为什么我们常常看到阳光在树荫下形成点点圆斑?答:这是小孔成像的原理。

树叶间隙犹如小孔,阳光透过小孔就形成太阳的投影,因为太阳是圆形的,所以光斑也是圆形的。

2 照镜子1、当光线照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反射)。

几乎每样东西都可以反射光,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

2、(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我们平时用的镜子一般都是(平面镜)。

3、当你站在镜子前面时,镜子中的像也会被你看到。

这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4、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大小和实物(一样)。

5、如果把书本正对平面镜,应该(从右往左)读字,说明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是(左右相反)(前后相反)的。

6、当两面直立的镜子夹角为90度时,镜中会出现(3个)影像。

夹角为60度时,会出现(5个)影像。

两面镜子的夹角越小,其中出现的影像就越多。

这是因为两面镜子互相映照产生的结果。

苏教版小学科学《光与色彩》单元教学计划

苏教版小学科学《光与色彩》单元教学计划

《光与色彩》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探究:2.3 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2.3 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3.1 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3.2 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3.3 知道日光可以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3 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

二、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是以《课程标准》中涉及的光学知识为探究主题,按照核心概念的由浅至深的递进关系进行编排的,——先认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此基础上,认识光的反射、折射和色散现象。

共包括四课内容:一、光的行进。

核心概念是光源和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引领学生通过推测、实验,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并通过制作小孔成像盒、模拟并画图解释小孔成像等探究活动,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有更深切的认识。

二、照镜子。

核心概念是光的反射。

引领学生通过照镜子、玩日光打靶游戏、制作潜望镜并画图解释原理等活动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三、研究透镜:核心概念是光的折射。

在认识两种透镜的基本特点及作用的基础上,通过研究透镜的聚焦和成像特点及制作望远镜等活动领略神奇的光的折射现象。

四、七色光。

核心概念是光的色散。

引领学生通过光的分解、合成实验知道光是有颜色的;通过在色光下观察物体的实验,认识光与色彩的关系;通过阅读牛顿的故事意识到科学需要证据,坚持真理需要勇气。

同时,本单元也紧紧围绕着全册书的科学方法训练重点“解释与建立模型”,来安排每节课的结构,设计每节课的重点问题。

如,《光的行进》中,要求学生解释图片中的光现象,制作小孔成像盒,模拟小孔成像现象,并画图解释其原因;在《照镜子》中要求制作潜望镜模型,并画图解释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在《研究透镜》中要求学生制作简易望远镜;在《七色光》中,要求解释光的分解与合成现象中包含的科学道理及滤色片下物体变色的原因。

对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而言,很多光学规律比较深奥难懂,所以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侧重于对光学现象的认识,为此,每一课都安排了大量的趣味性很强的探究活动。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知识目标分析
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会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知道平面镜能成像,像与物体的左右相反,了解镜子的用途;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了解凸透镜的应用;
初步了解望远镜的构造;
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光的色散现象;初步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学会做小孔成像实验盒;能够用语言和简图来解释小孔成像的成因;
能通过自己的研究,发现镜子的一些有趣现象;能倾听其他同学的发现和想法;
学会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尝试制作望远镜;
制造彩虹,学会做日光的色散和合成实验;
透过单色光观察物体颜色的实验;
尝试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猜测和合理的解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光学世界的神奇和奥妙;
能动手制作简易的潜望镜;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体验完成自己作品后的成功感;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为我们带来许多方便;
乐于用所学的知识改善生活;
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感受光学世界的无限奥妙,欣赏大自然的缤纷色彩。

单元知识结构:。

五年级第二单元光与色彩2.照镜子

五年级第二单元光与色彩2.照镜子
3、光照射到哪里,哪里就能被眼睛看见。
4、用镜子反射到脸上,让光线变强,看得清楚些。
5、两人一面镜子,进行研究。
6、汇报:从镜子中看见自己时,看不到更多东西,从镜子中看到别人时,看不到自己。
7、小组讨论,设计实验。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大些的平面镜
学生准备:各色蜡光纸、平面镜、和牙膏盒子
教学活动设计
2、知道光线照射到不透明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表面越光滑,反射效果越好,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
3、会制作潜望镜或万花筒。
4、知道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并能画图解释。
5、知道反光镜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用途。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难点:
制作潜望镜或万花筒。
教时
2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大些的平面镜
学生准备:平面镜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体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情况分析
一、初步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二、研究镜子的反光规律。
1、户外阳光明媚,你怎样将阳光引到教室里?
2、请学生进行操作尝试。
3、我们为什么在夜晚看不到东西,而在明亮的白天确可以看见东西?
4、我们身处教室比较暗淡,你们能想办法让大家看得更清楚吗?
5、师进行总结:其实我们的脸也像镜子一样能反射光线,只是反射效果没有镜子好。
6、引导观图,了解月亮、玻璃幕墙等。
7、镜子反光有哪些规律呢?我们来研究。
8、组织汇报研究收获。
9、教师小结:光线传播是有规律的—射入角和射出角度一样大小。板书解释。
10你能证明这一点吗?
11组织进行实验。
1、提出想法。

2020秋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教案(含目录)

2020秋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教案(含目录)

2020秋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教案第二单元光与色彩第二单元光与色彩第1课光的行进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会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知道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过程与方法:1、学会做小孔成像实验盒。

2、能够用语言解释小孔成像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待科学探究时认真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教学难点:通过制作小孔成像实验盒,进一步验证光沿直线传播。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手电筒、小孔成像实验盒等。

学生:手电筒、纸盒、不透明玻璃瓶、透明烧杯、支架等。

三、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个不透明玻璃瓶,瓶口有一个小孔,我请一位同学看看这个瓶中有什么东西?(生:看不到。

)2、为什么我们看不到?有什么办法可以看到瓶中的东西?(生:让光射到瓶中)假如我们放一个荧光棒可以看到吗?为什么?(生:第一次是光射到瓶中,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第二次是物体本身是发光的。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光的世界。

(板书:光的行进)板块二、学习新课:(一)指导学生认识光源,给光源分类。

1、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物体会发光吗?师出示课件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2、讲述:科学上把自己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板书:光源)3、学生辨别哪些物体是光源。

4、学生辨别哪些是人造光源,哪些是自然光源。

5、小结:我们还可以按照其它的标准给光源进行分类,如果同学们感兴趣课后查阅资料继续给光源分类。

(二)指导学生认识光是怎样传播的。

1、播放课件,带领学生观察教材的几幅图片,提问: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你能发现光是沿着怎样的路线行进的呢?2、学生分组讨论,猜测。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小结:这只是我们的假设,我们还要通过什么来证明我们的假设是不是正确,如果老师给你们一个手电筒,三张中间带小孔的卡纸,和一个纸屏你能设计实验来证明你的假设吗?4、学生分组讨论。

5、汇报交流。

6、教师提实验要求,学生分组验证假设。

苏教版科学五上第二单元光与色彩word教案

苏教版科学五上第二单元光与色彩word教案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1.光怎样行进教学目标:1、知道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会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2、知道光是沿着直线行进的;3、会制作简易的小孔成像仪。

教学过程:一、朗读科学小诗,渲染学习气氛1.谈话: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朗读黑板上的这首小诗:是谁,为花儿披上斑斓的舞衣?是谁,把山林点染得青葱翠绿?是谁,将七彩虹桥架上蓝天?…… 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2.猜一猜: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3.谈话:每当我们朗读这些科学小诗的时候,大家就想接着写下去,做一回小诗人。

下面就让我们接着写下去,每小组选出你们认为写得最好的,一会儿全班交流。

4.小结:今天就让我们进入色彩斑斓的光的世界吧!二、认识光源1、教师出示各种光源的图像资料。

2、提问:这些画面漂亮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3、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4、谈话:我们把这些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5、提问:你还能说出哪些光源呢?6、判断:月亮、镜子是不是光源?7、讨论:你们能按照一定的方法给这些光源分类吗?8、学生交流:是怎么分类的?9、谈话:我们也能把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那么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呢?10、谈话:对于光你有什么想研究的问题吗?11、揭题:你知道,光是怎样行进的吗?三、探究光是怎样行进的1.谈话: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一下,光可能是怎样行进的。

2.学生交流,说自己猜测的理由。

3.教师出示各种光直线行进现象的图像。

4.谈话:这些光现象的图像对你有什么启发吗?5.谈话:刚才大家对光是怎样行进的进行了猜测,你的猜测对吗?怎样证明?6.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7.讨论:如果要使手电筒的光穿过所有纸板中间的孔照到墙上,该怎么办?8.学生小组活动。

9.学生小组交流。

10.讨论:假如光会转弯,可能会出现哪些奇怪的现象?四、引导学生了解“小孔成像”1.教师演示“小孔成像”实验,在屏幕上投射出蜡烛火焰的倒像。

2.提问:你有什么发现?3.学生回答。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光与色彩.doc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光与色彩.doc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光与色彩科学探究具体内容标准: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

2.知道在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

3.知道探究过程与探究结论应该允许别人的质疑,结论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4.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具体内容标准:1.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2.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3.知道日光可以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体内容标准1.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2.热爱科学,尊敬科学家,喜欢看科技书籍和影视作品。

3.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4.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

5.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6.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7.乐于试用口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部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引领学生通过推测、实验,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并通过制作小孔成像盒、模拟并解释小孔成像等探究活动,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有更深切的认识。

第二部分:光的反射现象。

引领学生通过照镜子、玩日光打靶游戏、制作潜望镜等活动认识光的反射现象C第三部分:研究透镜。

通过研究比较凸透镜和凹透镜,进一步了解透镜对光的折射现象。

并知道把凸透镜与凹透镜组合在一起就是望远镜。

第四部分:日光的色散。

引领学生通过光的分解、合成实验知道光是有颜色的;通过在色光下观察物体的实验,认识光与色彩的关系;通过阅读牛顿的故事意识到科学需要证据, 坚持真理需要勇气1.光怎样行进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根据常见的光传播现象对光怎样行进作出合理的假设;2、能够想办法证明自己的假设;3、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知识与技能1、知道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会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2、知道光是沿着直线行进的;3、会制作简易的小孔成像仪。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光与色彩”第2课“照镜子”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光与色彩”第2课“照镜子”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第2课“照镜子”《巧用透明潜望镜,探索光的反射规律》教案第一方面,实验介绍。

一、实验器材先来认识一下本节课的实验器材——自制教具,自制透明潜望镜,多功能反射实验盒,如图1所示。

图1此教具具有以下特点:(1)主要材料是透明亚克力板,方便学生看到反射光路;(2)背面贴上黑色卡纸,能够使光路更加凸显,如图2所示(3)放置镜子的位置采用多档卡槽设计,能够改变镜子的角度,观察镜子角度对反射光路的影响,如图3所示;(4)背面可拆卸,方便更换卡槽内的材料,如图4所示。

图2图3图4二、实验创新点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自制教具呢?我来说说教材和学情。

(一)教材编排教材安排活动丰富,材料多样。

首先通过“想办法让阳光通过窗户射入教室”的游戏,引导学生分析光线的行进路线,从而使学生初步认识光的反射现象;其次,通过“分析闪亮的玻璃幕墙、皎洁的月亮是怎么发光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几乎每样东西都可以反光,不同物体反光能力不同,越光滑的物体,反光能力越强;接着,教材通过研究镜子的反光现象,引导学生在照镜子中认识到“光路是可逆的、镜子所成的像是左右相反的、不同角度所成的像也不同”;最后,通过“用平面镜做玩具或游戏”进一步认识光的反射现象,“阳光接力打把游戏”“制作潜望镜”,引导学生再次分析光的路线,分析潜望镜的工作原理。

(二)学情分析结合学生情况,(1)五年级学生对光的反射有一定的前概念,知道“反光”“折射”等词汇,但是不清晰,(2)动手能力强,有强烈的动手欲望,并能够独立完成一定的科学小制作;(3)科学探究能力较强,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4)思维发展较好,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对现象的产生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及假设。

(三)原实验的不足结合教材和学生情况,我们看到,教材中实验有以下不足:问题1:依靠经验、间接感知:(1)为了让学生认识光的反射现象,教材安排了一系列活动,但是学生只能通过反射的结果,即看到的结果来认识反射现象(被照亮了),用最终结果反推反射过程,不论是把光引入教室游戏,还是打靶实验、制作潜望镜,都不能显现出来光的行进路线,学生无法直观地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和色彩》.doc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和色彩》.doc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单元教材分析:光,这位大自然的化妆师不仅为万物描绘出了丰富动人的色彩,而且更以其轻盈敏捷的脚步将我们带入一个奇境般迷人的光学世界。

本单元,我们就将通过一系列既贴近生活,又引人人胜的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学生去探索光与色彩的秘密。

本单元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物质世界板块中“光的传播” 部分一一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了解平面镜、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等有关要求建构的,力图使学生在了解光的直线传播、折射、反射以及散射等现象中,对光有一个较深层次的认识,从而使学生更多地关注生活中的现象,开展科学研究活动。

单元学习目标:1•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2.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3.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4.知道日光可以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

5.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能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

单元课时安排:1、光的行进........................................................ 1课时2、照镜子.......................................................... 1课时3、研究透镜........................................................ 1课时4、七色光.......................................................... 1课时课题:光的行进第1课时7.学生分组交流后,学生3人同时上前分别画出铁杆影子的位置,并回答“为什么要把影子画在这里”。

8.学生讲述理由。

(教师提示:可以从光行进的路线角度考虑。

)9.教师提出问题:光是直线行进的吗?10.学生猜测。

二、设计方法,搜集证据1.谈话:我们需要证实我们的想法。

【教案】苏教版科学五上光与色彩备课教案

【教案】苏教版科学五上光与色彩备课教案

【关键字】教案第二单元光与色彩一、单元概要分析光,这位大自然的化妆师不仅为万物描绘出了丰富动人的色彩,而且更以其轻盈敏捷的脚步将我们带入一个奇境般迷人的光学世界。

本单元,我们就将通过一系列既贴近生活,又引人入胜的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孩子们去探索光与色彩的秘密。

二、教学目的本单元教学内容涉及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有:科学探究:2.3 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2.3 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3.1 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3.2 了解平面镜或缩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3.3 知道日光可以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3 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

本单元是以《课程标准》中涉及的光学知识为探究主题,按照核心概念的由浅至深的递进关系进行编排的,——先认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此基础上,认识光的反射、折射和色散现象。

三、单元主要概念关系图及教学活动框架图:五、前概念调查问卷:1、你知道哪里有光吗?这些光是什么颜色?2、请画出电筒的光如何传播到地面的?4、请将与光有关的概念填入下表?课题名称:第1 课光的行进计划学时:2 课时一、学习内容分析:光的行进,核心概念是光源和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引领学生通过推测、实验,认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并通过模拟并画图解释小孔成像和制作并观察小孔成像盒等探究活动,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有更深切的认识。

二、学习者分析:三、预期学习结果:1.了解什么是光源以及光源的种类。

2.知道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3.学会做小孔成像实验盒。

4.能够用语言和画图解释小孔成像的成因。

四、教学重点:认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本课包含两个主题概念:一是光源;二是光的直线传播,后者为本课探究的重点,也具有一定的难度)解决措施:五、教学难点:画图解释小孔成像的原理。

通过制作小孔成像实验盒,进一步验证光沿直线传播。

解决措施:六、扬长研究点:七、学习材料:有关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的图象资料。

小学科学苏教五年级上册2单元光与色彩光的行进

小学科学苏教五年级上册2单元光与色彩光的行进
师:小侦探们是你们的细心,让我们发现了光是沿直线行进,正因为光的行进方式的固定,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就可以得到完美的解释了。小侦探每年让我们拿出你们的勇气,再接再厉,进入我们的第二个探究,影子是怎样形成的,请小侦探们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小纸人,电筒,开始你们的探索之旅吧。
生:学生动手探索
师:我已经看到有小侦探们完成了探索,好,那请XXX小侦探来展示你的探索成果,并说说影子是怎么形成的?
生:光,和光的路径
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利用光沿直线行进为原理的现象,还需要各位小侦探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耐心分析细心思考,去发现我们这奇妙的世界吧。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光的行进
自然光源:太阳、闪电、萤火虫的尾巴等
人造光源:燃烧的蜡烛、打开的电灯等
光沿直线传播




生:光。
师:是的,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物体能够发光呢?
生:学生一一列举。
师:小侦探们集思广益,这些物体都能够自己发光,我们把它们叫做光源,来和老师齐读一下这个概念。
生:齐读光源的概念。
师:那我们可以根据它们发光方式的不同,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在这里特别地说明:月亮不是光源。
三、探索发现
师:小侦探们,我们一同认识了光是由光源产生的,老师带来了几张光的图片,让小侦探们欣赏欣赏,你们通过图片的欣赏,能否作出大胆地猜想,光是怎么样行进的?








一、课前活动(小小侦探)
师:看着各位同学们求知的眼神,我感到很激动,我有打听到XXX学校的同学们机智过人,聪明伶俐,请各位小侦探们带上你的队友,四人一个小分队,根据老师提供的线索,说一说老师来自哪个学校,叫什么名字?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4七色光教案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4七色光教案苏教版

2.4七色光
班级五年级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1课时课题 2.4七色光
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道日光是由七种色光合成的。

2、会做日光的色散与色光的合成实验。

3、能做不同颜色的单色光的混合实验。

重点难点认识日光由七种单色光构成。

解释为什么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纸,看到的图案颜色是不同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三棱镜、镜子、手电筒、水槽、彩色滤光纸
实践
活动




2.4七色光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学生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
谈话:你们见过彩虹吗?它有几种颜色?分别是什么颜色?在什么情况下
会出现彩虹?
二、制造彩虹
1、谈话:你们想制造彩虹吗?怎样操作?。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七色光全套教案模板范文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七色光全套教案模板范文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七色光全套
教案模板范文
【比赛获奖教案】
1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做日光的色散与合成实验。

2、尝试做在单色光下观察物体颜色的实验。

3、能够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阳光的色散现象。

2、初步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光学世界的无限奥妙,欣赏大自然的缤纷色彩。

2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与色彩》单元中的最后一课,本课是建立在学生对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现象已有了初步认识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做一系列光的合成和分解色光的实验,以感受光与色彩的无穷奥秘。

让学生认识到日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混合合成的,没有光,也就没有颜色。

通过这些既贴近生活有引人入胜的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学生去探索光与色彩的秘密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日光由七种单色光构成。

难点:解释为什么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纸,看到的图案颜色是不同的。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讲授】七色光
一、猜谜语,激趣导入
1.出示谜面:
天上飞架一座桥,
不能走来只能瞧,。

小学科学五年下第二单元

小学科学五年下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单元内容:本单元通过一系列既贴近生活,又引人入胜的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学生去探索光与色彩的秘密。

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了解平面镜、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等有关要求建构的,力图使学生在了解光的直线传播、折射、反射以及散射等现象中,对光有一个较深层次的认识,从而使学生更多地关注生活中的现象,开展科学研究活动。

课与课之间的内在联系:知识点梳理:填空题1.能够发光的物体我们称为(光源),光源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2.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3.小孔成像的原因是(光沿直线传播)。

4.当光线照射到不透明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越(光滑)的表面,反光效果越好。

(镜子)是最好的反光材料。

5.反光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有:()6.日光是由(七)种光组成的,它可以被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

第一个将阳光通过三棱镜分散成七色光的科学家是(牛顿)。

8.透过红色滤光片,看到的白色衣服是(红)色的。

9.当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反射)。

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简答题1.能够用语言和画图解释小孔成像的原因答:光沿直线传播,物体上面的光通过小孔后投到屏幕的下面,物体下面的光通过小孔投到屏幕的上面2.潜望镜的工作原理画图并解释答:工作原理:光沿直线传播,遇到第一面镜子时向下反射,遇到第二面镜子时再次发生反射,使光线进入人眼3.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不同特点和不同作用不同特点: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不同作用:凸透镜能聚光,能放大,能成倒立的像凹透镜能散光,能缩小,不能成像4.日光的色散实验实验方法:1.将小镜子倾斜着放入水盆2.打开手电筒,让光线照在水下部分的镜面上。

3.将白纸在手电筒的上方举起来,移动手电筒的位置实验现象:白纸上出现彩虹实验结论:白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5.色光的合成实验实验方法制作一个陀螺,将陀螺面上依次涂上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转动陀螺实验现象:发现彩色消失,而出现灰白色实验结论:白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6.为什么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纸,看到的图案颜色是不同的?答:彩色的玻璃纸只允许与玻璃纸颜色相同的光透过,如红色的玻璃纸只允许红色光通过,而其它颜色的光透不过来,所以看到的图案颜色是不同的。

五年级_第二单元 光与色彩 4.七色光教案

五年级_第二单元 光与色彩 4.七色光教案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教学体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情况分析
一、导入
二、制造七色光
三、制作七色圆盘
四、通过玻璃纸看世界
1、谈话:见过彩虹吗?什么样子?什么时候见到的?
2、彩虹有哪些颜色组成?
3、师用三棱镜制造七色光,给同学看。
4、激发兴趣:同学们想制造彩虹么?师介绍方法:把塑料尺子放在太阳下照射,翻滚尺子,观察书本上就会有彩虹。
5、组织交流所看到的七色光情况。
6、师组织讨论:为什么尺子也能制造出彩虹?
7、组织阅读第77页上的资料,了解牛顿当年研究的情况。
8、组织讨论了纪念牛顿人们把七色圆盘称之为“牛顿盘”。
10、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我们如果用一种颜色的玻璃纸来看世界会怎样呢?
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 光与色彩 4. 七色光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在学生对光的各种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对日常生活中的色彩也有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带领他们进一步探究光与色彩的关系。内容有:一、认识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二、做滤光实验,使学生对光与色彩的关系有更深入的认识。
预期教学效果
1、知道日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合成的。
11、组织交流:有什么发现?
12、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表扬,鼓励学生自己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
1、雨后天晴,天空中出现的彩虹。
2、红橙黄绿青蓝紫。
3、的确是:红橙黄绿青蓝紫。
4、学生倒户外尝试。制造出彩虹。
5、光彩不鲜艳,但是可以看到,细小。
6、观察研究尺子和三棱镜的共同点就是尺子的刻度部分有点像三棱镜。
2、会做日光的色散与色光的合成实验。
3、能做不同颜色的单色光的混合实验。
4、能够对具体的滤光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五年级第二单元光与色彩知识梳理和相关活动安排科学内容实验内容材料备注1光的行进1、光沿直线传播2、小孔成像1、手电筒、小孔板2、小孔板2照镜子1、照镜子活动2、哈哈镜活动3、镜子4、不锈钢勺子3研究透镜1、透镜的作用2、凸透镜成像实验1、凹2、凸透镜、蜡烛、屏4七色光1、做彩虹1、名片盒、硬币、平面镜、纸片单元分析过程与方法:* 学会做小孔成像实验盒。

* 能够用语言和简图来解释小孔成像的成因。

* 能通过自己的研究,发现镜子的一些有趣现象。

* 能倾听其他同学的发现和想法。

* 学会做凸透镜成像实验;* 尝试制作望远镜。

* 制造彩虹,学会做日光的色散和合成实验;* 透过单色光观察物体颜色的实验;* 尝试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猜测和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方面:* 知道会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 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 知道平面镜能成像,像与物体的左右相反,了解镜子的用途。

*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了解凸透镜的应用;* 初步了解望远镜的构造。

* 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光的色散现象;* 初步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感受到光学世界的神奇和奥妙。

能动手制作简易的潜望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体验完成自己作品后的成功感。

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为我们带来许多方便;乐于用所学的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感受光学世界的无限奥妙,欣赏大自然的缤纷色彩。

本单元的内容:1、光的行进2、照镜子3、研究透镜4、七色光单元教学概念图第二单元调查1、你知道哪里有光吗?这些光是什么颜色?2、光是怎样传播的?为什么?3、哈哈镜跟平面镜有什么不同?4、放大镜的外形有什么特点?1、光怎样行进课程标准:科学探究方面: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

知道在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

知道探究过程与探究结论应该允许别人的质疑,结论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方面: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知道日光可以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热爱科学,尊敬科学家,喜欢看科技书籍和影视作品。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学会做小孔成像实验盒。

* 能够用语言和简图来解释小孔成像的成因。

知识与技能* 知道会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 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到光学世界的神奇和奥妙。

教学重难点:1.学会做小孔成像实验盒。

2.能够用语言和简图来解释小孔成像的成因。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能认识光源* 光线沿着直线行进的。

* 小孔成像的原因教学准备:有关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的图象资料。

分组实验材料:小孔板,电筒、白纸屏学生准备:纸盒、剪刀、胶水、透明纸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二次备课集中话题1、情境导入。

(1)、我们首先来朗读一首优美的小诗。

(2)、猜猜这里的"谁"你们知道是什么吗?(3)、谈谈关于光与色彩你都知道哪些知识。

(4)、导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光与色彩的知识。

2、认识光源(1)、你知道哪些物体会发光吗?(2)、学生说,教师有意识地把学生说的物体写在黑板上。

(3)、介绍光源的定义:会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4)、辨别会发光物体中的真假光源。

(5)、黑板上的光源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你能分分类吗?(6)、学生讨论分类说出理由。

(7)思考:会发光的物体都会发热吗?(8)介绍冷光源。

3、光的直线传播(1)、出示三幅图片,问:光怎样行进?(2)、学生说出自己的推测。

(3)、你们该如何来证明你们的假设是正确的呢?(4)、布置任务:使手电筒的光穿过所有纸板上的孔照到纸屏上。

(注意:这个实验最好在暗室中进行效果比较好。

)(5)、学生合作完成实验。

(6)、汇报:你们是怎么做的。

(7)、讨论:从实验中你们发现了什么?4、小孔成像实验(1)、导入:在古代有个叫墨子的学者有次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同学们想知道吗?(2)多媒体介绍墨子的发现,认识到什么叫小孔成像。

(3)、我们也来试一试小孔成像。

(4)、介绍制作方法。

(5)、学生制作、实验、观察现象。

(注意小孔成像实验最好在遮光比较好的教室里进行,这样现象会比较明显。

)(6)、汇报你们有什么发现?(7)、思考:这是什么原因呢?(8)、讲解小孔成像的成因。

探索和调查回顾和解释2、照镜子课程标准:科学探究方面: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

知道在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

知道探究过程与探究结论应该允许别人的质疑,结论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方面: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知道日光可以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热爱科学,尊敬科学家,喜欢看科技书籍和影视作品。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自己的研究,发现镜子的一些有趣现象。

* 能倾听其他同学的发现和想法。

知识与技能* 知道平面镜能成像,像与物体的左右相反,了解镜子的用途。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动手制作简易的潜望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体验完成自己作品后的成功感。

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

教学重难点:1.知道平面镜能成像,像与物体的左右相反,了解镜子的用途。

2.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发现镜子的有趣现象* 从平面镜成像和成像的物点了解镜子的用途* 利用镜子的特点制作潜望镜。

教学准备:镜子、汤匙、金属面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二次备课集中话题一、设情境导入(和学生一起到有镜子的大舞蹈房上课)1、这间教室有什么特点呀?(有一整面墙都是镜子,我们进来后,镜子里也有很多人)2、谈话:同学们,你们平时经常照镜子吧,有没有发现过什么有趣的现象呀?二、识平面镜及特点1、大家玩一玩手中的一面小镜子,你能发现些什么有趣的现象?2、生分小组自由活动,教师巡视3、谁来介绍一下你的发现,其余同学可以补充或提问。

4、学生可能会发现很多:镜子里能照出自己;镜子里的左右和物体本身的左右相反;镜子在阳光下可以在墙上照出光斑还能移动;我可以利用镜子看到坐在我身后的人;把书放在镜子前,镜子里的字是反的.5、你能想个办法看到自己脑后的头发吗?想好可以试一试。

(可以提供两面镜子--眼前一面、脑后一面,相对而看,脑后的头发在后面的镜子第一次成像,又在前面的镜子第二次成像。

)你看到自己脑后的头发了吗?平面镜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师:镜子的用途很广呢,你瞧!(出示一个简易潜望镜)让一位学生上来看看,说说有什么发现?课后大家也可以做一个。

6、如果把两面镜子夹成一定角度把好,把小玩具放中间,你猜镜子里会看到什么?在改变角度会怎样?多试几次吧。

你有什么发现?(夹角越小,看到的东西越多。

)三、联系生活,讨论用途1、课前,让大家找一找能照出别的东西的物体,你找到了哪些?向大家介绍一下。

(汤匙的两面、汽车的后视镜、河水面、比较光亮的金属面等。

)3、们照一照,和刚才用的镜子比,有什么新的发现?(弯曲的面很好玩,照出得像是变形的,像哈哈镜)师:弯曲的凹面镜和凸面镜,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呢?(马路上的后视镜,摩托车、汽车使用的后视镜,因为在这种镜子里比平面的镜子看到的东西多)四、课后活动,小组竞赛小组根据材料和说明,合作制作潜望镜,进行观察,想想潜望镜为什么从下面能看到上面的物体,下节课向大家讲解。

可以把小组的想法画出来。

比比那个小组合作的好。

探索和调查回顾和解释3、研究透镜课程标准:科学探究方面: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

知道在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

知道探究过程与探究结论应该允许别人的质疑,结论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方面: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知道日光可以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热爱科学,尊敬科学家,喜欢看科技书籍和影视作品。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学会做凸透镜成像实验;* 尝试制作望远镜。

知识与技能*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了解凸透镜的应用;* 初步了解望远镜的构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为我们带来许多方便;* 乐于用所学的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教学重难点:1.学会做凸透镜成像实验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了解凸透镜的应用;* 制作望远镜。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三种类型的凸透镜各一片,蜡烛一支,火柴一盒,纸屏一个,支架三个,凹透镜一片,布卷尺一把,记录纸一张。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二次备课集中话题一、观察水滴、水杯对物体的放大现象桌上有一张画报,你能利用桌上的材料,将报上的字放大吗?(提供材料:画报、滴管、玻璃杯、玻璃碟)思考:字为什么会放大呢?学生此时还不会从光线的折射的角度来分析,但在学生分析的同时,可能会想到放大镜,水、玻璃杯有着放大镜的作用。

二、观察凸透镜1.学生自己观察放大镜是什么样的?通过学生的看,摸,学生很容易发现放大镜片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的镜片。

2.再发给学生两种镜片,与放大镜观察比较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又有什么是相同的?很显然,三种镜片一种是两边凸的,一种是一边凸一边平的,还有一种是一边凸一边凹的,但这三种镜片都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的镜片,都可以将字放大。

3.让学生给这三种镜片起一个共同的名字三、研究凸透镜的作用小组讨论:凸透镜有什么作用?通过刚才的观察,孩子们已经知道凸透镜有放大的作用,课上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试一试,到室外做一做用凸透镜点燃火柴的实验。

教师讲述:如果我们把太阳光看成是平行的光,那么通过凸透镜之后,还会是平行的光吗?如果不是又会是怎样的呢?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来:四、重点研究凸透镜的成像作用1.讲述演示:将凸透镜对着窗外,在凸透镜后面放上一张纸屏,观察在纸屏上有什么发现?2.学生操作,汇报:学生惊奇地发现在纸屏上会出现外面景物的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