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5课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选择题1.“618年,隋朝贵族李渊在太原起兵,攻占长安;隋炀帝在江都被杀后,李渊自立为帝,建立唐朝。

”这段话描述的是()A. 唐朝建立的过程B. 隋朝建立的影响C. 唐朝建立的背景D. 隋朝灭亡的教训2.毛泽东在其词作《沁园春雪》中有一句“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这里“唐宗”的统治时期,史称()A. “文景之治”B. “开皇之治”C. “贞观之治”D. “开元盛世”3.唐太宗比作“镜子”的名臣是()A. 姚崇B. 房玄龄C. 魏征D. 杜如晦4.唐太宗患有哮喘病, 长安的宫殿潮湿, 他更容易犯病。

有大臣建议在宫中建一个暖阁居住, 他没有同意, 并说: “功德不及汉文帝, 更不可浪费民力。

”这说明唐太宗()A. 勤于政事B. 虚心纳谏C. 节用戒奢D. 招贤用能5.唐太宗是很有才能的政治家,他采取的改革措施不包括()A.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B. 发展经济,减轻劳役负担C.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D. 制定法律,减省刑罚6.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唐朝在国家政治体制方面继续完善了()A. 三省六部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册封制7.唐太宗“轻徭薄赋”的措施体现的思想是()A. 仁政爱民B. 无为而治C. 以法治国D. 以德治国8.“凡事皆须务本。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在唐太宗系列的治理国家的政策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 鼓励发展农业,减轻人民负担B. 制定法律,减省刑罚C. 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D. 勒于政事,提倡节俭9.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A. 唐高祖B. 武则天C. 唐玄宗D. 唐睿宗10.金榜题名源于我国古代科举考试。

与“金榜”有关的进士科、殿试, 分别开始于()A. 秦朝、唐朝B. 唐朝、唐朝C. 隋朝、隋朝D. 隋朝、唐朝11.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 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 独断专权) 。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练习题及答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知能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开元末年以后,造成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外重内轻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皇帝权力过大B.朝中大臣权力膨胀C.地方州县权力过大D.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2.下列不属于...安史之乱重要影响的是( )A.安史之乱使北方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B.安史之乱后,唐朝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政治局面C.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D.安史之乱的爆发,标志着盛极一时的唐朝覆灭3.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编排“安史之乱”历史剧,剧中不应该...出现的历史人物是( )A.安禄山、史思明B.杨贵妃、杨国忠C.黄巢、朱温D.唐玄宗、唐肃宗4.生活在唐玄宗统治时期的百姓,可能经历的事情有( )①姚崇就任宰相②杨国忠、李林甫危害国家③安史之乱爆发④唐朝进入鼎盛时期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5.右图中的人物率领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他是( )A.安禄山B.史思明C.黄巢D.朱温6.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 )A.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B.黄河流域封建政权的频繁更替C.阶级矛盾的严重激化D.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和扩大7.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唐朝灭亡②唐朝打败叛军③黄巢建立政权④安史之乱爆发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④②③①二、材料分析题8.下面是一组有关唐朝人口的统计数字,分析后回答问题。

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时人口数约1900万;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时人口数约4142万;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时人口数约5292万;安史之乱后期,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时人口数约1699万。

(1)唐朝初年,人口不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从唐太宗到唐玄宗时期人口统计的变化说明了什么?(3)从755年到760年短短的5年时间,人口数为何会急剧减少?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认识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掌握唐朝繁荣的原因及表现。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学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认识一个时期的繁荣。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唐朝繁荣昌盛的时代氛围,增强民族自豪感。

认识到繁荣背后是国家领导人的英明决策和广大人民的共同努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表现及原因。

2.教学难点:唐朝繁荣的原因及其与现代社会的关联。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唐朝繁荣昌盛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唐朝的历史地位,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玄宗与开元盛世的相关内容。

3.课堂讲解(1)唐太宗与贞观之治①介绍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和政策。

②分析贞观之治的表现及其原因。

(2)唐玄宗与开元盛世①介绍唐玄宗的治国策略。

②分析开元盛世的表现及其原因。

4.课堂讨论(1)对比分析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讨论两个时期繁荣的原因。

(2)引导学生思考,从唐朝繁荣的背后,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5.案例分析以唐朝繁荣为例,分析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之间的相互关系。

6.课堂小结7.课后作业(1)熟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相关知识点。

(2)结合本节课内容,写一篇关于唐朝繁荣的短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了唐朝繁荣的原因及其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课后作业的设计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1.导入新课展示唐朝繁荣昌盛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唐朝的历史地位,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玄宗与开元盛世的相关内容。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

唐高祖 (李渊)
唐太宗 (李世民)
武则天
唐玄宗
建立唐朝Biblioteka 发公元(618年) 展
继续 贞观之治
发展
政启开元 鼎 治宏贞观 盛
开元 盛世
单项选择题
学以致用
1.唐太宗时期,轻徭薄赋,戒奢从简,虚心纳谏,社会矛盾
相对缓和,史称( C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房玄龄富于谋略,杜如晦善断大事,唐太宗重用他们做宰
唐朝的建立 “贞观之治” “治宏贞观,政启开元”
“开元盛世”
学习目标2:掌握“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
➢ 自主探究:(5分钟)
➢ 阅读教材第6页,试述唐朝建立的时间,开国之君, 都城。
➢ 初读教材第7、8页,总结“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学习目标2:掌握“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
值得借鉴?
活动延伸(小组讨论) 你认为要使国家繁盛,其中哪些做法
值得借鉴?
学习目标4: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初唐盛唐历史发展历程
开元盛世
全盛
武则天统治
发展
贞观之治 初盛
贞观年间(627~649年) 武周政治(690~705年) 开元年间(713~741年)
“贞观之治”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开元盛世”
喜功事,征勤伐兵、于热远心,营此造中,材有庸些主过之失所,常但为功。大”于过,
➢ 明太依祖然:可“以昔说唐是太古宗代繁一工位役杰,出好的战政斗治。家”。
➢ 章太炎在《书唐隐太子传后》中所说:“太宗即立, 惧于身后名,始以宰相监修国史,故两朝《实录》无 信辞......”
“一个人不能离开那个时代,正如一个人的肉体不能离开他的皮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知识梳理(含习题)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知识梳理(含习题)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梳理】(按照平时要求,把相关内容在书上逐页做好标记)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6—8页)1.唐朝的建立:(1)背景: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原镇守太原的隋朝官僚李渊趁机起兵反隋。

(2)建立:隋炀帝被杀后,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唐太宗即位: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3.贞观之治:(1)出现原因:①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②用人唯贤,虚心纳谏,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③国家统一安定,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2)唐太宗的主要政策和措施:①纳谏: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最著名的谏臣:魏征)②用人: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著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③政治:a.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严格考察各级官吏政绩。

b.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c.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d.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④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⑤军事: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14页第一段)4.什么是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广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二、女皇帝武则天(8-9页)1.地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2.共掌朝政:武则天原是唐朝第三个皇帝唐高宗的妃子,多谋善断。

她成为皇后以后,与唐高宗共掌朝政。

3.周朝建立: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

4.措施:(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作用:扩大了统治基础)(3)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5.影响: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学案(含答案)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学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唐太宗的统治措施,培养学生的概括整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

学习重难点•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学习过程:预习提纲: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唐朝的建立:年,建立唐朝,定都。

2、唐太宗:年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3、贞观之治:1)、出现原因:(1)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2)用人唯贤,虚心纳谏,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3)国家统一安定,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2)、治国措施。

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虚心纳谏,知人善任。

重用魏征,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军事上:发兵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4、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历史上称之为“”。

二、女皇武则天1、历史地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国号为。

2、统治措施:(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3)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统治局面: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三、开元盛世1.统治思想:(1)稳定政局,励精图治。

(2)重用贤能,任用为相。

2.改革措施:(1)整顿______,裁减冗员。

(2)发展经济,改革______。

(3)注重 ,编修经籍。

3.统治局面: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进人鼎盛时期,史称“”。

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3、基础巩固题。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学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学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导学案)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唐朝建立基本史实。

理解并记住“贞观之治”这一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2.了解开元年间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

识记唐玄宗时期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包括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

3.知道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一、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唐朝的建立:(1)建立: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

(2)发展: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国号为“”。

2.“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

(1)治国措施用人上虚心纳谏,重用;广纳贤才,重用房玄龄、杜如晦等政治上完善;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军事上发兵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2)盛世局面: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历史上称之为“”。

(二)女皇武则天1.历史地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

2.统治措施(1)打击敌对的。

(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制度。

(3)继续推行贞观之治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统治局面: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三)“开元盛世”1.统治措施(1)重用贤能,任用、宋璟为相。

(2)实行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2.统治局面: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进入鼎盛时期,史称“”。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你怎么评价唐太宗?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以史为镜,可知兴亡;以人为镜,可知得失。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下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后练习题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下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后练习题

一、选择题1. 唐太宗曾对大臣说:皇帝的灾难是自己造成的,皇帝的欲望太盛就会多费财物,多费财物就要加重赋税,加重赋税老百姓就愁苦,老百姓愁苦就会亡国。

下列哪位皇帝的亡国直接促使唐太宗得出这个道理A.秦始皇B.陈后主C.隋文帝D.隋炀帝2. 制度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

下列各项对如图所示的表述,正确的是()A.由分封制逐步发展而来B.三省既有分工又有合作C.唐朝首创这一制度D.中央集权达到顶峰3. 唐朝时期,书生贾贵家境贫寒,其家族也无势力。

他寒窗苦读十年后取得了一定得成绩,决定到京城应试。

请回答这里的“京城”是在今天的()A.杭州B.北京C.西安D.洛阳4. 《新唐书》中写道:“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

今魏征逝,一鉴亡矣。

”材料中的“朕”是()A.唐高祖B.唐太宗C.唐高宗D.唐玄宗5. 归纳法是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

下列对隋唐时期阶段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B.统一国家的建立C.儒家思想的独当一面D.繁荣与开放并存6. “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史上为政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此局面的形成得益于的英明统治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7. 在中国古代,出现过许多次盛世局面。

下列盛世的出现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的是A.“光武中兴”B.“开元盛世”C.“贞观之治”D.“文景之治”8.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虚心纳谏,选贤任能B.减轻负担,发展生产C.制定法律,完善制度D.注重文教,编修经籍9. 武则天对科举非常重视,而且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她对科举制做出的贡献是A.分科考试B.设进士科C.考查诗词D.创立殿试10. 史载唐太宗时,有大臣奏请修复长城,太宗一笑置之。

唐太宗不修长城的理由是()A.民族平等民族关系融洽B.国力虚弱无财力支持C.长城彻底失去防御作用D.唐朝北方边境无边患11. 755年安史之乱发生后,帮助唐军收复了长安和洛阳的是()A.吐蕃兵B.南诏兵C.回纥兵D.突厥兵二、填空题12. 填空题:618年,贵族李渊父子以关中为根据地,起兵反隋,建立了_____,定都_____,最后兼并各割据势力,全国又归于统一,李渊就是_____。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优质教案和练习题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优质教案和练习题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唐朝的建立,知道武则天、“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教科书,提取教科书和其他资料中的有效历史信息,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了解“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初步学会运用历史材料。

在分析教材所提供的史料和教师课件展示史料的过程中,初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并体会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原始材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唐太宗与唐玄宗有关用人的史实的了解,明白“用贤则昌,失贤则亡”的道理。

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

重点知道“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难点理解并掌握唐朝兴盛的原因。

《女皇武则天》视频、《唐朝疆域图》图片、唐玄宗画像、相关史料、PPT课件。

●导入新课【导入一】贞观初年,唐太宗在洛阳修建一座宫殿,大臣张玄素上书极力反对,说天下刚定,就大修宫殿,劳民伤财,恐怕你比亡国之君隋炀帝都不如。

唐太宗一时接受不了,生气地问:“你说我不如隋炀帝,那么比历史上的暴君桀、纣如何?”张玄素从容地说:“若是这座殿修成。

你和桀、纣也差不多了。

”唐太宗听后十分震动。

终于还是接受了张玄素的意见,并奖励了他。

自主探究:你知道“贞观之治”吗?在男尊女卑的社会,武则天为什么能统治中国达半个世纪之久?你想领略唐前期的盛世风采吗?●新课讲解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隋朝的发展繁荣而短暂,由于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很快走向了灭亡。

那么代隋建唐的是谁呢?都城建在哪里?1.唐朝的建立建立者:李渊;时间:618年;定都:长安2.李世民即位学生讲述“玄武门之变”的故事。

626年。

李世民即位,627年改年号为“贞观”。

唐太宗亲身经历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眼目睹了隋朝的灭亡。

所以,他继位以后,励精图治,使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3.“贞观之治”指导学生阅读“贞观之治”相关内容,讨论回答问题。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七年级历史下册课后培优练(部编版,含答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七年级历史下册课后培优练(部编版,含答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选择题1.《新唐书》中写道:“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

今魏徵逝,一鉴亡矣。

”材料中的“朕”在位期间,出现了()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2.中国古代先后出现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盛世局面。

判断是否成为“盛世”的最根本标准在于()A.不拘一格选拔人才B.有开明君主出现C.吸取前朝灭亡教训D.老百姓安居乐业3.中共中央发布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勤俭节约。

中国古代就有一位“居安思危,戒奢从俭”的皇帝,他在魏征劝谏后,即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

这位皇帝是()A.隋文帝B.唐太宗C.唐玄宗D.宋太祖4.高士廉等奉命编写《氏族志》时,以山东崔氏为第一等。

唐太宗看后极为不满,要求按当朝官爵重新编定,遂以皇族为第一等,将山东崔氏降为第三等。

这反映唐初()A.贵族等第观念犹存B.君主权威面临挑战C.区域经济发展不均D.科举制度初见成效5.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下图中①②的阶段特征是()A.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B.大一统局面的开创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6.重庆市云阳县明月坝寺庙遗址发掘中,出土了5枚“开元通宝”钱币。

该钱币铸造于()A.秦朝B.汉朝C.隋朝D.唐朝7.贞观初年,太宗签署了征兵18岁以下身强力壮者的敕文,但文件到门下省,魏征不同意,退回中书,又经御画,中书省再发,魏征还是坚持己见。

材料中涉及的制度是()A.三公九卿制B.三省六部制C.内阁制D.行省制8.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9.“以姚崇、宋璟为相,廓清武后则天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至民夜户不闭,道不拾遗。

遂达臻全盛。

”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10.唐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下列局面出现在唐朝的有()①文景之治②光武中兴③贞观之治④开元盛世⑤康乾盛世A.①②B.③④C.④⑤D.②③11.“以民为本”的思想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

2020年春季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课后练习:第5课 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

2020年春季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课后练习:第5课 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选择题:1.唐朝灭亡后,在黄河流域建立了以下五个政权。

按建立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后唐②后晋③后梁④后周⑤后汉A.①②③④⑤B.③①②④⑤C.③①②⑤④D.②③①④⑤2.唐朝末年,爆发了著名的____起义,给唐朝以致命的打击。

()A.陈胜、吴广 B.绿林 C.黄巾 D.黄巢3.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乐,不理政事,最终导致边将叛乱,唐朝从此日益衰弱。

历史上把这一叛乱称为()A.大泽乡起义B.隋末农民大起义C.安史之乱D.唐末农民大起义4.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A.三藩之乱B.七国之乱C.八王之乱D.安史之乱5.唐朝灭亡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 )A.春秋战国B.魏晋南北朝C.五代十国D.辽宋金夏6.“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

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

”这反映了唐朝时期出现的哪一局面()A.藩镇割据 B.宦官专权 C.黄巢起义 D.安史之乱7.五代十国中,五代相继统治的地区是()A.黄河流域 B.江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长江流域8.“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唐朝灭亡以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 )A.春秋战国B.魏晋南北朝C.三国时期D.五代十国9.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哪一局面的延续()A.宦官专权B.藩镇割据C.盛世景象D.大一统10.下图示反映了唐朝由兴盛到衰亡的过程。

图中“▲”处应该填写()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安史之乱11.生活在唐玄宗统治时期的百姓,下列事情中能够看到的有( )①姚崇就任丞相②杨国忠、李林甫把持朝政③安史之乱爆发④唐朝进入鼎盛时期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12.唐朝末年,率领农民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的领导人是()A.张角 B.陈胜 C.吴广 D.黄巢13.直接导致唐朝衰亡并最终灭掉唐朝的是()A.外族入侵 B.安史之乱 C.宦官专权 D.藩镇割据14.黄巢起义的时间为()A.745年~ 753年 B.855年~863年 C.875年~884年 D.775年~ 783年15.“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这是唐玄宗后期统治的写照。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全册同步练习分层作业(含答案)附各单元测试卷与期中期末试卷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全册同步练习分层作业(含答案)附各单元测试卷与期中期末试卷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全册同步练习(含答案)附单元测试卷期中期末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第3课盛唐气象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第11课元朝的统治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第17课明朝的灭亡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第22课活动课:中国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附录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部分(下)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全单元同步练习分层作业——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自西晋灭亡以来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的时间是( )A.581年B.589年C.618年D.689年2.隋唐时期,某商人把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运到余杭,依次经过的河段有( )①通济渠②邗沟③江南河④永济渠A.①②③④B.④①②C.①②③D.①②3.科举制度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

它正式创立是在( )A.秦始皇时B.汉武帝时C.隋文帝时D.隋炀帝时4.隋末农民大起义首先爆发在( )A.山东地区B.山西地区C.关中地区D.江南地区5.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于605年开始开凿沟通南北的大运河。

请完成下列有关隋朝大运河的问题。

(1)请写出隋朝大运河由北向南各段的名称。

(2)隋朝大运河连接、、、、五大水系。

(3)隋朝大运河全长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学案(带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学案(带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学案(带答案)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2.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3.比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的统治,了解统治者的作为与王朝盛衰的关系。

【学习重点】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学习难点】安史之乱【自主学习】一.安史之乱1.原因:①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

社会矛盾。

②各地的节度使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

③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失去平衡,形成的局面。

④边将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2.概况:①起止时间:年----年②人物:和。

③路线:叛军从大举南下,先攻占东都,又攻下潼关,逼近。

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被拥立为帝,即。

④结果:安史叛军被平定。

3.危害: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唐朝的国势从此。

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1.黄巢起义:①原因:唐朝后期,统治,专权,的态势越来越严重。

人民赋役,又遇连年的。

②概况:起义军在领导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者以。

2.唐朝灭亡:年,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1.唐朝灭亡后,北方流域先后出现、、、、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等个政权,再加上北方的。

史称“五代十国”。

2.影响:①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的延续。

北方政权更迭,政局。

南方地区政局,经济也有一定发展。

②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的历史影响和的密切联系,使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合作探究】1.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唐玄宗统治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

这是安史之乱爆发的根本原因。

各地的节度使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更给叛军反叛的绝好机会。

这是安史之乱爆发的直接原因。

此外,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随堂检测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随堂检测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唐玄宗统治后期爆发安史之乱的原因有()①唐玄宗歧视少数民族将领②奸臣当道,政治腐败③唐朝内地兵力空虚④藩镇割据局面出现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④2.五代十国时期,各割据政权林立。

其中,位于太原的是()A.后梁B.南唐C.南汉D.北汉3.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是()A.后梁B.后晋C.南汉D.五代十国4.〔安史之乱和唐朝的衰亡〕755年,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A.黄巾起义B.安史之乱C.陈胜、吴广起义D.西晋末年流民起义5.〔安史之乱和唐朝的衰亡〕907年,建立后梁政权的是()A.李渊B.李世民C.朱温D.刘秀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历经坎坷故他的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据此完成6﹣7题6.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口口”之称。

“口口”处填写()A.诗仙B.诗圣C.史诗D.诗史7.唐朝由盛转衰的拐点是()A.安史之乱B.陈桥驿兵变C.澶渊之盟D.清军入关8.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阑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诗句中描述的情景会出现在哪位皇帝在位时期()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9.如图书本描述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是()A.618年B.626年C.755年D.763年10.唐末爆发农民起义的原因不包括()A.统治腐朽,宦官专权B.藩镇割据严重C.唐玄宗追求享乐D.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二.填空题(共3小题)11.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了安史之乱。

(判断对错)12.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日益紧张。

各地的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于一身,势力膨胀,形成的局面。

13.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史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练习题含答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 安史之乱1.背景( 1 )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趋紧张。

( 2 )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2.爆发: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3.过程: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

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

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

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763年被平定。

4.影响( 1 )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 2 )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 3 )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知识点2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5.黄巢起义6.唐朝灭亡:907 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知识点3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7.含义: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8.社会状况:北方地区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

9.评价( 1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 2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 安史之乱1.下列选项中,属于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的是( A )①皇帝荒废朝政②节度使权力膨胀③军队战斗力薄弱④农民负担过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下列描述与下图历史事件相符的是( B )A.导致“开元盛世”的出现B.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C.灭亡唐朝,建立新政权D.安史之乱最终取得胜利3.藩镇名义上受唐朝中央政府的管制,实则自己各霸一方,不服从中央的政令,形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朝廷进一步失去对地方的控制,节度使林立,他们拥兵自雄,互相兼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时练(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时练(含答案)

第一单元隋朝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时练(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唐朝朝政日趋衰败是在()A.贞观初年B.贞观末年C.开元初年D.开元末年2、“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

唐末农民起义()A.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B. 推翻了唐朝的统治C. 平定了安史之乱D. 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3、唐玄宗统治后期,一身兼任三地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的边将是()A.李林甫B.杨国忠C.安禄山D.史思明4、下列哪项不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A、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不理政事B、天灾人祸,战火连绵C、唐玄宗任用奸臣,朝政腐败D、唐朝内地兵力空虚5、“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生平。

促使唐朝形式急转直下的是()A.黄巾起义 B.玄武门之变C.陈桥兵变 D.安史之乱6、唐朝由盛转衰、逐渐走向衰亡的主要原因有()①安史之乱②藩镇割据③宦官专权④黄巢起义⑤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7、唐玄宗任人唯亲,此处人不包括()A.高力士B.李林甫C.杨国忠D.魏征8、唐宪宗提高宰相的权威,平定藩镇的叛乱,致使“中外咸理,纪律再张”,出现“唐室中兴”的盛况。

唐朝藩镇割据形成的原因是()A. 镇压农民起义B. 中央放权C. 镇压安史之乱D. 分封制的实行9、唐朝灭亡的标志是()A.763年,平定安史之乱B.黄巢起义被镇压C.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D.五代十国局面的出现10、下列有关安史之乱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A、北方经济遭到极大的破坏B、唐朝从此由盛转衰C、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D、唐朝的中央权力强大11、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内奸,和部下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A.安史之乱B.七国之乱C.八王之乱D.唐太宗对突厥用兵12、隋唐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时期,使我国封建社会达到顶峰。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 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 知识梳理(含习题)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 安史之乱和唐朝衰亡 知识梳理(含习题)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知识梳理】(按照平时要求,把相关内容在书上逐页做好标记)一、安史之乱(23——24页)1、背景、原因:①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根本原因)。

②各地的节度使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政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③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2、时间:755年----763年3、叛乱者:安禄山、史思明(安史之乱)4、概况:(1)从河北南下,攻占洛阳、潼关,逼近长安。

(2)唐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亨被拥为帝(唐肃宗)。

(3)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于763年,叛军被平定。

5、影响:(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地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2)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3)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24页)1、原因、背景:(1)唐朝后期,统治腐朽(根本原因),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严重,中央无力控制藩镇。

(2)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有遇到连年灾荒,无以为生。

2、过程: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3、结果:起义被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4、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25页)1、五代:唐朝灭亡后,在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

2、十国:南方地区出现的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

3、实质: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4、特点:①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②北方政权更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5、评价、影响: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时练习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时练习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时练习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

黄巢起义()A.推翻了唐朝的统治B.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C.平定了安史之乱D.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2.从下表中可读出的信息包括()政权名称存亡时间开国国君国君身份后梁907﹣923年朱温宣武节度使后唐923﹣936年李存勖河东节度使后晋936﹣946年石敬瑭河东节度使后汉947﹣950年刘知远河东节度使后周951﹣960年郭威邺都留守①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合称五代②五个政权的开国国君都是手握重兵的武将③这些政权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④表中五个政权先后出现,政局相对较稳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

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连年灾荒,无以为生,发动大规模起义。

起义军在黄巢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这段话不能说明唐末农民起义()A.推翻了唐朝统治B.波及范围比较广C.与藩镇割据并存D.涌现出杰出将领4.下列选项中,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A.玄武门之变B.陈桥兵变C.安史之乱D.巨鹿之战5.唐朝灭亡后,我国历史再次进入了一个大分裂大动荡的历史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战事不断,人民生活困苦。

以下对五代十国的评价哪条不符合史实()A.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延续B.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均为武将C.五代在北方,十国都在南方D.分裂中蕴含着统一的趋势6.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唐诗,反映了唐朝历史的全景。

下列诗句中反映安史之乱的是()A.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C.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白居易)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7.如果你想了解唐朝衰亡的历史,下列哪些历史人物的经历可以给我们提供有益参考()①安禄山②史思明③朱温④张角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促使唐朝由盛转衰亡的因素有()①安史之乱②藩镇割据③宦官专权④黄巢起义⑤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9.在中国封建社会,往往出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现象,唐朝灭亡后进入的分裂时期是()A.春秋战国B.三国鼎立C.五代十国D.魏晋南北朝10.《新唐书•兵志》记载: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I)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I)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 (2020七下·河南期中) “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

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

”这反映了唐朝时期出现的哪一局面()A . 藩镇割据B . 宦官专权C . 黄巢起义D . 安史之乱2. (2分) (2019七下·泉港月考)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关于这首诗的作者情况,描述错误的是()A . 推翻了唐王朝统治B . 最后被镇压C . 攻入长安,建立了政权D . 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统治者的腐朽3. (2分) (2020七下·长丰月考) 历史上大多数的农民起义都是发生在统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横征暴敛时期,由于农民阶级得不到最低的生存保证而自发的武装起义运动。

下列历史人物属于农民起义领袖的是()A . 安禄山B . 史思明C . 黄巢D . 姚崇4. (2分)唐朝由盛转衰、逐渐走向衰亡的主要原因有()①安史之乱②藩镇割据③宦官专权④黄巢起义⑤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A . ①②③④B . ①②④⑤C . ①②③⑤D . ①③④⑤5. (2分) (2018七下·农安月考) 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句反映的是()A . 七国之乱B . 八王之乱C . 安史之乱D . 靖康之变6. (2分)下列属于农民起义领袖的是()A . 安禄山B . 史思明C . 姚崇D . 黄巢7. (2分) (2019七下·融安期中) 加速了唐朝衰落的事件()A . 安史之乱B . 朋党之争C . 任用奸相D . 宦官专权8. (2分) (2020八上·长春开学考) 唐朝由“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A . 马陵之战B . 黄巾起义C . 安史之乱D . 澶州之战9. (2分) (2020七下·玉州期末) 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的标志和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分别是()A . 贞观之治和黄巢起义B . 贞观之治和安史之乱C . 开元盛世和黄巢起义D . 开元盛世和安史之乱10. (2分)促使唐朝由盛转紊.逐渐走向衰落的原因有()①安史之乱②藩镇割据③宦官专权④黄巢起义⑤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A . ①②③④B . ①②④⑤C . ①②③⑤D . ①③④⑤11. (2分) (2018七下·合肥月考) 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A . 天宝危机B . 安史之乱C . 黄巢起义D . 五代十国12. (2分) (2019七下·澧县期中) 安史之乱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所促成的,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一篇介绍唐朝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文章。

文章主要阐述了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通过实施一系列、经济、文化改革,使得国家稳定、经济繁荣、文化繁荣,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

本文旨在让学生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唐朝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全面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时代背景、主要措施及其历史意义。

此外,学生应能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时代背景、主要措施及其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封建社会繁荣时期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时代背景、主要措施及其历史意义。

2.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对后世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唐朝繁荣景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唐朝会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时代背景、主要措施。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对后世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4.教师讲解:针对讨论成果,进行总结讲解,深入剖析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历史意义。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经济、文化特点。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xxx春人教历史七下第2—5课练习及答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3课盛唐气象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一、选择题
1、小明同学制作了两则读书摘要,请你判断与摘要内容相符的皇帝是( )
摘要一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摘要二历史上称他统治期间为“贞观之治”
A.唐太宗
B.唐玄宗
C.唐高祖
D.唐高宗
【答案】A
2、在众多唐代诗人中,诗作既豪迈飘逸又清新瑰丽,被称为“诗仙”的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答案】A
3、唐朝时,一艘艘木制帆船从日本来到中国,中日两国交流频繁。

上海世博会日本国家馆日,一艘复制的
日本帆船驶入了上海的十六铺码头,再现了当年的盛况。

这艘船再现的是()
A.日本派遗唐使到唐朝学习B.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C.玄奘西行去印度求取佛经D.倭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
【答案】A
4、唐玄宗统治后期,集军权、行政权、财权于一身,成为强大的地方势力的是()
A.节度使B.县令C.郡守D.丞相
【答案】A
5、“载初元年二月,策问贡人于洛城殿……殿前试人自此始。

”“殿前试人”这一考试形式的开创者是(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答案】C
6、下图是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佣,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

一人表演胡舞,其余乐工在演奏胡乐乐器。

从该文物中可以获取的唐朝信息不包括()
A.艺术的繁荣状况B.农业的发展状况
C.手工业的发展状况D.开放的社会局面
【答案】B
7、在唐朝对外交往中,与“遣唐使”“鉴真东渡”等历史信息相关联的交往对象(国家)是()A.天竺B.新罗
C.波斯D.日本
【答案】D
8、七年级某历史小组编排“安史之乱”历史剧,剧中不应该出现的历史人物是( )
A.安禄山、史思明
B.杨贵妃、杨国忠
C.黄巢、朱温
D.唐玄宗、唐肃宗
【答案】C
9、武则天曾下令,奖励能使所辖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的地方官员。

这体现了武则天( )
A.严惩贪官污吏
B.提倡节俭
C.善于纳谏
D.重视农业生产
【答案】D
10、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在当时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
A.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行政管理
B.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C.使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归属于中央政府
D.形成了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的高潮
【答案】B
11、中日友好交往源远流长。

随遣唐使来华、为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A.鉴真和尚B.阿倍仲麻吕
C.高僧玄奘D.马可•波罗
【答案】B
12、下列哪一事件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A.“贞观之治” B.黄巢起义
C.安史之乱D.鉴真东渡
【答案】C
13、某位皇帝不仅使“贞观之风一朝重振”,而且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这位皇帝是(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答案】D
14、贞观年间实行汉藏和亲,传下千古佳话。

“佳话”中的主人公是()
A.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B.尺带珠丹和金城公主
C.松赞干布和金成公主D.尺带珠丹和文成公主
【答案】A
15、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的唐式建筑是()
A.唐招提寺B.大昭寺
C.那烂陀寺D.崇圣寺
【答案】A
16、“朝廷进一步失去对地方的控制。

节度使林立,拥兵自雄,互相兼并……节度使亦多桀骜跋扈,节度使部下更多悍将骄卒,逐帅杀使之军变事件不断发生。

”这是下列哪一事件的历史影响?()
A. 安史之乱
B. 郾城之战
C. 忽必烈改制
D. 李自成起义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盛世,指中国历史上社会发展中一些特定的阶段,即国家从大乱走向大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的时
期。

材料一唐太宗统治时期,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重视发展农业,减轻农民的赋役;注意“戒奢从简”。

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

材料二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人才,提倡节俭,重视兴修水利工程。

开元年间,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的局面,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1)请写出上述材料描述的唐朝时期出现的两个盛世景象。

(2)上述盛世景象的共同表现有哪些?根据上述材料,指出盛世景象出现的共同原因。

【答案】(1)“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2)经济发展,社会安定。

重视发展农业,提倡节俭。

(3)统治者要以民为本;要重视农业生产;要戒奢从简,倡导节俭;等等。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第(1)问,材料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材料二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唐朝进人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第(2)问,“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共同表现是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是统治者都重视农业的发展,都提倡节俭。

第(3)问是开放性题目,考查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2、唐朝主要交通路线图
图A 唐招提寺图B鉴真图C 玄奘
(1)唐朝主要交通路线图中的①地,当时的名称是什么?
(2)图A的景象在唐朝主要交通路线图中①、②两地的哪一处能够看到?参观此地的游客体会最为深刻的是什么?
(3)人物B、C分别是谁?分别在对应的代号后填写他们的法号以及他们到达的地方。

(4)从B、C图中两人身上我们可以学到怎样的精神?
【答案】(1)天竺。

(2)②处。

唐代的建筑艺术以及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

(3)B——(鉴真)、(日本)C——(玄奘)、(天竺)
(4)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精神,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