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盆腔炎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盆腔炎诊疗方案

(完整版)盆腔炎诊疗方案

盆腔炎诊疗方案、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方案(2013年)一、概述:盆腔炎指女性生殖器官及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处发生的炎症。

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种。

急性盆腔炎继续发展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严重者危及生命。

若在急性期未能得到彻底治愈,可转为慢性盆腔炎。

中医的热入血室、带下症亦属于该病范畴。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本病临床症状包括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根据盆腔慢性炎症体征,结合B超检查、血常规、血沉,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症状: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2)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输卵管,并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可有压痛;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有子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

上述体征至少需同时具备下列2项: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一侧附件区压痛。

(3)实验室检查①妇科超声检查:可探及附件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液或增粗,或子宫直肠凹陷积液。

②血常规、血沉检查: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或中性粒细胞增高,或血沉加快。

③阴道分泌物检查:可有阴道清洁度异常。

④宫颈管分泌物检测:可发现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等病原菌。

(二)证候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 (1)湿热瘀结证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②腰骶胀痛;③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

盆腔炎 诊疗

盆腔炎 诊疗

盆腔炎女性内生殖器及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时称为盆腔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本方案主要指慢性盆腔炎、一、诊断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5年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妇产科学》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妇科学》二、中医治疗方案(一)、辩证分型治疗(1)湿热瘀结证少腹部隐痛,或疼痛拒按,痛连腰骶,低热起伏,经行或劳累时加重,带下量多,色黄,质粘稠;胸闷纳呆、口干不欲饮,大便溏,或秘结,小便黄赤;舌体胖大,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方药银甲丸。

(2)气滞血瘀证少腹部胀痛,或刺痛,经行腰腹疼痛加重,经血量多有块,瘀块排除则痛减,带下量多,婚久不孕;经前情志抑郁,乳房胀痛;舌体紫黯,有瘀斑、瘀点,苔薄,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

(3)寒湿凝滞证下腹冷痛,或坠胀疼痛,经行腹痛加重,喜热恶寒,得热则缓,经行错后,经血量少,色黯,带下淋漓;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频数,婚久不孕;舌黯红,苔白腻,脉沉迟。

治法祛寒除湿,活血化瘀。

方药慢盆汤。

(4)气虚血瘀证下腹部疼痛结块,缠绵日久,痛连腰骶,经行加重,经血量多有块,带下量多;精神不振,疲乏无力,食少纳呆;舌体黯红,有瘀斑瘀点,苔白,脉弦涩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化瘀散结。

方药理冲汤。

(二)、专方治疗本院制剂“妇康冲剂”治疗慢性盆腔炎组方:红藤、败酱草、蒲公英、茯苓、黄柏、丹皮、薏苡仁、茵陈、延胡索等功效:清热利湿,健脾理气,活血止痛主治: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

(三)、外治法适应症:输卵管阻塞、输卵管积水、盆腔粘连1.中药自拟方通管汤,水煎取之100ml,深部结肠灌注,非经期隔日一次,三个月为一疗程。

药渣湿热敷于腹部疼痛部位。

方药组成:当归、赤芍、白芍、路路通、丝瓜络、鸡血藤、薏苡仁、细辛、天仙藤2.理疗:红外线治疗,每次30min,每日两次.三、中医治疗效果疗效评定标准1.痊愈:症状、体征及检查均恢复正常,积分为0。

2017年盆腔炎的诊疗方案说明

2017年盆腔炎的诊疗方案说明

盆腔炎诊疗方案中医病名:盆腔炎西医病名:盆腔炎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本病临床症状包括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根据盆腔慢性炎症体征,结合B超检查、血常规、血沉,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病史:急性盆腔炎近期有经行、产后、妇科手术、房事不洁等发病因素。

慢性盆腔炎有急性盆腔炎、阴道炎、节育、妇科手术感染史。

(2)症状: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3)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输卵管,并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可有压痛;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有子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

上述体征至少需同时具备下列2项: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一侧附件区压痛。

(3)实验室检查①妇科超声检查:可探及附件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液或增粗,或子宫直肠凹陷积液。

②血常规t血沉检查: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或中性粒细胞增高,或血沉加快。

③阴道分泌物检查:可有阴道清洁度异常。

④宫颈管分泌物检测:可发现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等病原菌。

(二)证候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年)(1)湿热瘀结证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②腰骶胀痛;③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

次症:①经期腹痛加重;②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⑨口腻或纳呆;④小便黄;⑤大便溏而不爽或大便干结。

2016盆腔炎的诊疗方案

2016盆腔炎的诊疗方案

2016盆腔炎的诊疗方案盆腔炎诊疗方案中医病名:盆腔炎西医病名:盆腔炎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本病临床症状包括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根据盆腔慢性炎症体征,结合B超检查、血常规、血沉,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病史:急性盆腔炎近期有经行、产后、妇科手术、房事不洁等发病因素。

慢性盆腔炎有急性盆腔炎、阴道炎、节育、妇科手术感染史。

(2)症状: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3)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输卵管,并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可有压痛;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有子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

上述体征至少需同时具备下列2项: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一侧附件区压痛。

(3)实验室检查①妇科超声检查:可探及附件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液或增粗,或子宫直肠凹陷积液。

②血常规t血沉检查: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或中性粒细胞增高,或血沉加快。

③阴道分泌物检查:可有阴道清洁度异常。

④宫颈管分泌物检测:可发现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等病原菌。

(二)证候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1)湿热瘀结证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②腰骶胀痛;③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

次症:①经期腹痛加重;②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⑨口腻或纳呆;④小便黄;⑤大便溏而不爽或大便干结。

盆腔炎的诊疗方案

盆腔炎的诊疗方案

盆腔炎的诊疗方案盆腔炎诊疗方案中医病名:盆腔炎西医病名:盆腔炎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本病临床症状包括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根据盆腔慢性炎症体征,结合B超检查、血常规、血沉,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

(1)病史:急性盆腔炎近期有经行、产后、妇科手术、房事不洁等发病因素。

慢性盆腔炎有急性盆腔炎、阴道炎、节育、妇科手术感染史。

(2)症状: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3)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输卵管,并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可有压痛;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有子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

上述体征至少需同时具备下列2项: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一侧附件区压痛。

(3)实验室检查①妇科超声检查:可探及附件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液或增粗,或子宫直肠凹陷积液。

②血常规t血沉检查: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或中性粒细胞增高,或血沉加快。

③阴道分泌物检查:可有阴道清洁度异常。

④宫颈管分泌物检测:可发现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等病原菌。

(二)证候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1)湿热瘀结证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②腰骶胀痛;③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

次症:①经期腹痛加重;②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⑨口腻或纳呆;④小便黄;⑤大便溏而不爽或大便干结。

中医盆腔炎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盆腔炎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盆腔炎患者的诊疗规范
一、临床表现
盆腔炎是指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子宫周围的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的炎症。

盆腔炎患者易感疲劳。

慢性炎症形成瘢痕粘连及盆腔充血,可引起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

常劳累、性交、月经前后加剧。

二、治疗方法
1.中药外敷
【药物】双柏散(成分为柏叶、黄柏、薄荷、大黄等)。

【操作】上药取出适量,放在调配中药专用碗内,加适量温开水、蜂蜜调成糊状,保持适当温度(约40℃左右),备用。

患者取平卧位,暴露患处,如前次有敷药,应先取下原敷料,用盐水棉球洗净患处,纱块擦干,冬天应注意保暖。

根据疼痛面积选择大小合适的舒适妥胶布,用压舌板将调好的双柏散平摊于舒适妥胶布上。

再将舒适妥胶布覆盖患者盆腔的患处,敷药厚度,2~3cm,敷药后用药时间6~8小时为宜。

敷药温度适当。

2.推拿疗法
【操作】腹部双掌环形抚摩5~7遍;腹部波形揉5~7遍;双掌交替推摩下腹部1~2遍;双掌轻柔腹部约1分钟;点左大巨、曲骨、气海、子宫等穴。

一手点中脘,另一手点
左阴池;双手拇指快速交替按压两侧胫骨内缘约1分钟;之后重复第一式;大腿两侧,做手掌上行重推5~7遍,掌揉5~7遍;小腿内侧,做双手指揉,压法各3~5遍;双手拇指同点气海、足五里、太溪、阴陵泉各1分钟,交叉同足三里、三阴交;双手拇指同时推、揉、压,双足内缘2分钟,揉点然谷、太阳穴各1分钟。

俯卧位推拿治疗:双掌下行揉腰背部3~5遍,重点揉压肝俞、带约1分钟;手根重压腰部两侧,揉点穴位肾俞约1分钟;双手掌重迭揉腰骶部,揉点腰俞、次醪1分钟;用双手拇指揉压骶尾骨部两侧边缘,有压痛时重揉;搓八醪部、搓承山、涌泉,均以发热为度。

81 妇科 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81 妇科  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3版(罗颂平、刘雁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相关内容。

本病临床症状包括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根据盆腔慢性炎症体征,结合B超检查、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妇产科学》第8版(谢幸、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相关内容。

(1)症状: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2)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输卵管,并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可有压痛;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有子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

上述体征至少需同时具备下列2项: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附件区压痛。

(3)实验室检查①妇科超声检查:可探及附件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液或增粗,或子宫直肠凹陷积液。

②血常规、血沉检查: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或中性粒细胞增高,或血沉加快。

③白带常规、BV检查:可有阴道清洁度异常,并排除特异性阴道炎。

④宫颈管分泌物检测:可发现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等病原菌。

(二)证候诊断(1)湿热瘀结证: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腰骶胀痛,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经期下腹痛加重,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口腻或纳呆,小便黄,大便溏而不爽或大便干结;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数。

盆腔炎性疾病诊疗规范

盆腔炎性疾病诊疗规范

盆腔炎性疾病诊疗规范
急性子宫内膜炎是指病原体侵入子宫内膜,扩散到整个内膜层,引起急性炎症。

【诊断标准】
(一)病史:流产或产后或经宫腔手术后史。

(二)临床表现
1.发热:体温一般不超过38.5℃。

有时起病急,寒战、发热、高达40℃,全身乏力、出汗。

2.下腹部疼痛,下坠、腰酸。

3.阴道排液增多,水样混浊或脓性,有臭味。

4.严重者出现败血症症状,有时并发感染性休克。

5.妇科检查下腹部压痛,子宫颈口见大量脓性或血性臭味分泌物流出。

(三)辅助检查
1.血液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增高。

2.宫腔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作宫腔培养应消毒外阴,用窥器暴露宫颈口,以无菌棉球擦净宫颈外口及阴道内的排液,用无菌吸管伸人宫腔,吸取分泌物置入无菌试管内送培养。

【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
1.卧床休息,患者应取半卧位以利宫腔分泌物引流,并使炎症局限在盆腔内。

2.饮食以易消化、高热量半流质为宜,支持疗法,不能进食者应予静脉输液。

3.高热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

(二)抗炎治疗
1.根据宫腔分泌物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治疗,重症者不必等培养结果,先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静脉点滴。

2.宫腔内如有胎膜、胎盘残留或宫内节育器放置者应在抗生素控制感染后去除残留组织或取出宫内节育器。

【实用】盆腔炎-诊疗规范

【实用】盆腔炎-诊疗规范

盆腔炎急性盆腔炎【概述】急性盆腔炎是指子宫内膜、子宫肌层、输卵管、卵巢、子宫旁组织、盆腔腹膜等部位的急性炎症。

急性盆腔炎绝大部分由阴道和宫颈的细菌经生殖道黏膜或淋巴系统上行感染而引起,少数是由邻近脏器炎症(如阑尾炎)蔓延及血液传播所致。

常见的病原体主要有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厌氧菌、淋球菌、绿脓杆菌、结核杆菌以及衣原体、支原体等。

【临床表现】1.月复痛一般为下腹痛,弥漫性腹膜炎为全腹痛。

2.发热严重者出现高热,伴畏寒、寒战、头痛、食欲不振。

3.阴道分泌物增多脓性或脓血性白带,月经期患者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

4.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

5.膀胱直肠剌激症状排尿困难、尿急、尿频和里急后重、排便困难。

6.全身检查急性病容,体温高,心率快,腹胀,下腹部肌紧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7.妇科检查阴道可有充血,宫颈举痛,宫颈日可有脓性分泌物流出;子宫稍大,有压痛,一侧或两侧附件增厚,压痛明显,扪及包块;宫骶韧带增粗、触痛;若有脓肿形成且位置较低时,可扪及穹隆有肿块且有波动感。

【诊断要点】1.病史常有产后、流产后和盆腔手术感染史,或有经期卫生不良、放置宫内节育器、慢性盆腔炎及不良性生活史等。

2.临床表现发热,下腹痛,白带增多,膀胱和直肠刺激症状,腹膜刺激征阳性,宫颈举痛,宫颈口可有脓性分泌物流出;子宫稍大,有压痛,附件增厚,压痛明显,可扪及包块。

3.辅助检查(1)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增高;(2)血液培养,宫颈管分泌物和后穹隆穿刺液涂片,免疫荧光检测,病原体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等,若涂片找到淋球菌则可确诊;(3)后穹隆穿刺抽出脓液有助于盆腔炎的诊断;(4)B超可发现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积脓;(5)腹腔镜可见输卵管表面充血、管壁水肿、伞部或浆膜面有脓性渗出物,取分泌物做病原体培养和药敏最准确。

4.诊断标准需同时具备三项必备条件,即下腹压痛、附件压痛和宫颈举痛或摇摆痛。

盆腔炎诊治指南

盆腔炎诊治指南

盆腔炎诊治指南1. 背景知识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是以阴道乳杆菌减少或消失,相关微生物增多为特征的临床症候群。

BV与盆腔炎、不孕、不育、流产、妇科和产科手术后感染、早产、胎膜早破、新生儿感染和产褥感染等的发生有关。

与BV发病相关的微生物包括阴道加德纳菌、普雷沃菌属、动弯杆菌、拟杆菌、消化链球菌、阴道阿托普菌和人型支原体等。

1.1症状1、急性盆腔炎症状特点是:起病急,病情重,可出现下腹疼痛、发烧、寒战、头痛、食欲不振。

检查时发现病人呈急性病容,体温高,心率快,下腹部有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

盆腔检查:阴道有大量的脓性分泌物,穹窿有明显触痛,子宫及双附件有压痛、反跳痛,或一侧附件增厚。

慢性盆腔炎的症状特点是:起病慢,病程长。

全身症状多不明显,可有低热,易感疲乏,伴下腹坠腰痛等。

检查时发现,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

急性慢性盆腔炎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可以作出诊断。

但是一定要做好鉴别诊断。

急性盆腔炎的主要鉴别诊断有:急性阑尾炎、异位妊娠、卵巢囊肿蒂扭转等;慢性盆腔炎的主要鉴别诊断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卵巢癌。

2、慢性盆腔炎全身症状为有时低热,易感疲劳,部分病人由于病程长而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如失眠、精神不振、周身不适等。

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月经前后加剧。

由于慢性炎症而导致盆腔淤血、月经过多,卵巢功能损害时会出现月经失调,输卵管黏连阻塞时会导致不孕症。

2. PID的诊断PID的临床表现各异,因此其诊断通常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

在性活跃期女性及STI患者,如满足以下条件又无其他病因,应开始按PID治疗。

2.1 最低诊断标准(1)子宫压痛;(2)附件压痛;(3)宫颈举痛。

下腹压痛同时伴有下生殖道感染征象的患者,诊断 PID的可能性明显增加。

2.2 支持PID诊断的附加条件(1)口腔温度≥38.3℃;(2)宫颈或阴道脓性分泌物;(3)阴道分泌物显微镜检发现白细胞增多;(4)红细胞沉降率加快;(5)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6)实验室检查证实有宫颈淋病奈瑟菌或沙眼衣原体感染存在。

盆腔炎诊疗方案、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方案(2012)

盆腔炎诊疗方案、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方案(2012)

盆腔炎诊疗方案、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方案(2012年)一、概述:盆腔炎指女性生殖器官及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处发生的炎症。

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种。

急性盆腔炎继续发展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严重者危及生命。

若在急性期未能得到彻底治愈,可转为慢性盆腔炎。

中医的热入血室、带下症亦属于该病畴。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2002年)。

本病临床症状包括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根据盆腔慢性炎症体征,结合B超检查、血常规、血沉,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2007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2008年)。

(1)症状: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2)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输卵管,并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可有压痛;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有子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

上述体征至少需同时具备下列2项: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一侧附件区压痛。

(3)实验室检查①妇科超声检查:可探及附件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液或增粗,或子宫直肠凹陷积液。

②血常规、血沉检查: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或中性粒细胞增高,或血沉加快。

③阴道分泌物检查:可有阴道清洁度异常。

④宫颈管分泌物检测:可发现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等病原菌。

(二)证候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2002年)(1)湿热瘀结证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②腰骶胀痛;③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

盆腔炎诊疗方2

盆腔炎诊疗方2

盆腔炎诊疗方案、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方案(2013年)盆腔炎中医称妇人腹痛,历代医家均认为冲任虚衰,胞脉失养,“不荣则痛”,及冲任阻滞,胞脉失畅,“不通则痛”。

《妇人大全良方》:夫妇人小腹疼痛者,此由胞络之间夙有风冷,搏于血气,停结小腹,因风虚发动,与血相击,故痛也。

《校注妇人良方》:(妇人血气小腹痛)前症若气寒血结,用威灵仙散;气滞血凝,用当归散;肝经血虚,用四物汤,加参、术、柴胡;肝经湿热,用龙胆泻肝汤;肝脾气虚,用六君子汤加柴胡、芍药;肝脾虚寒,用六君子汤加柴胡、肉桂;若兼呕吐,加木香;四肢逆冷,再加炮姜。

1、肾阳虚衰肾阳虚衰,冲任失于温煦,胞脉虚寒,故见小腹冷痛下坠,喜温喜按;阳虚不能外达,故形寒肢冷;肾虚髓海不足,外府失荣,则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肾阳虚衰,膀胱气化失常,而小便频数,夜尿量多;火不暖土,则大便不实。

舌淡,苔白滑,脉沉弱,为肾阳虚衰之征。

2、血虚失荣血虚气弱,冲任胞脉失于濡养,气弱运血无力,故小腹隐痛,喜按;血虚不能上荣清窍,故头晕眼花;血虚内不荣心,则心悸少寐;血虚津液不足,肠道失濡,是以大便燥结。

舌淡,苔少,脉细无力,为血虚之征。

3、气滞血瘀肝失条达,气滞而血瘀,血行不畅,冲任阻滞,不通则痛,故小腹或少腹胀痛,拒按;肝脉不舒,气机不利,则见胸肋乳房胀痛,烦躁易怒,时欲太息;肝郁克脾,脾失健运,则脘腹胀满,食欲欠佳。

舌紫黯或有紫点,脉弦涩,为气滞血瘀之征。

4、湿热瘀结湿热之邪与血搏结,瘀阻冲任,血行不畅,故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或有积块;瘀停胞脉,胞脉系于肾,故伴腰骶胀痛;湿热缠绵,故低热起伏;湿热之邪伤及任带、胞宫,故见带下量多,黄稠,有味;湿热壅遏下焦,故小便短黄。

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为湿热瘀结于内之征。

5、寒湿凝滞寒湿之邪,重浊凝滞,客于冲任、胞中,与血搏结,瘀阻经脉,血行不畅,故小腹冷痛,痛处不移;得温则瘀滞稍通,故得温痛减;寒湿生浊,下注冲任,带脉失约,故带下量多,色白质稀;寒湿之邪,易伤阳气,故形寒肢冷,面色青白。

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规范完整版资料

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规范完整版资料
11
(二)支持诊断的附加条件
• 口腔温度≥38.3℃ • 宫颈或阴道脓性分泌物 • 阴道分泌物显微镜检查有白细胞增多 • 红细胞沉降率加快 • 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 • 实验室检查证实有宫颈淋病奈瑟菌或沙眼 • 衣原体感染
12
• 大多数患者都有宫颈粘液脓性分泌物或阴道分泌物 镜检有白细胞增多.
• 如果宫颈分泌物外观正常并且阴道分泌物镜检无白 细胞,则诊断成立的可能性不大,需要考虑其他可 能引起下腹痛的病因.
• 对输卵管、卵巢脓肿的患者,应用多西环素(或米诺环素或阿奇霉素 )加甲硝唑或多西环素(或米诺环素或阿奇霉素)加氯洁霉素比单纯 应用多西环素(或米诺环素或阿奇霉素)对治疗厌氧菌感染更优越
• 莫西沙星抗菌谱广,强效,单用即可,不需联合甲硝唑 • 硫酸庆大霉素的毒副作用较大,目前临床上已较少使用 • 临床症状改善后继续静脉给药至少24h,后转为口服药物治疗,共持
34
五、妊娠期
• 可疑的妊娠妇女都建议住院接受静脉抗生 素治疗
• 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禁用盐酸四环素、多 西环素、米诺环素及氟喹诺酮类药物
• 中西医联合治疗急性盆腔炎效果更好,常用的药物很多,如 桂枝茯苓胶囊、妇科千金片等,都有很肯定的疗效。
33
四、性伴的治疗
• 患者出现症状前60日内接触的性伴应检查和治疗 • 由淋病或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患者的男性性伴常无症状。
无论患者分离的病原体如何,均应建议性伴进行的检测和 治疗 • 女性患者治疗期间应避免无保护屏障(避孕套)性交
霉素0.5,静滴或口服,1次
方案B 方案C
克林霉素900,静滴,1次/8h 加用庆大霉素负荷剂量(2),静滴或肌注,维持剂量(1.5),1次/8h;也可采
用每日一次给药

妇产科中医优势病种盆腔炎性疾病诊疗方案

妇产科中医优势病种盆腔炎性疾病诊疗方案

妇产科中医优势病种盆腔炎性疾病诊疗方案一、概述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是妇科常见病,指女性上生殖道感染引起的一组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和盆腔腹膜炎。

性传播感染的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是PID的主要致病微生物。

一些需氧菌、厌氧菌、病毒和支原体等也参与PID的发生。

引起PID的致病微生物多数是由阴道上行而来的,且多为混合感染。

延误对PID的诊断和治疗都有可能导致PID后遗症如输卵管因素不孕和异位妊娠等。

祖国医学过去尚无盆腔炎性疾病的病名,而将此病归于“腹痛”、“带下”、“瘕”等范畴。

中医病名:腹痛病,带下病,瘕病;西医诊断:盆腔炎性疾病。

二、诊断【西医诊断标准】PID的临床表现各异,因此其诊断通常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决定。

1.PID诊断的最低标准:在性活跃女性及其他存在性传播感染风险者,如排除其他病因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应诊断PID并给予PID经验性治疗:(1)子宫压痛;(2)附件压痛;(3)子宫颈举痛。

下腹疼痛同时伴有下生殖道感染征象时,诊断PID的可能性增加。

2.PID诊断的附加标准:(1)口腔温度≥38.3℃;(2)子宫颈或阴道脓性分泌物;(3)阴道分泌物显微镜检查有白细胞增多;(4)红细胞成降率升高;(5)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6)实验室检查证实有子宫颈淋病奈瑟菌或沙眼衣原体感染。

3.PID诊断的特异性标准:(1)子宫内膜活检显示有子宫内膜炎的组织病理学证据;(2)经阴道超声检查或MRI检查显示输卵管管壁增厚、宫腔积液,可伴有盆腔游离液体或输卵管卵巢包块;(3)腹腔镜检查见输卵管表面明显充血、输卵管水肿、输卵管伞端或浆膜层有脓性渗出物等。

【中医辨证分型】1.热毒炽盛证经行或产生邪毒侵袭,伤及胞宫络脉,邪正相争,营卫失和而致本病。

证见:高热寒战,全身疼痛,下腹剧痛拒按,带下增多,色黄味臭,质粘稠,口干不欲饮,大便秘结,小便黄赤,溲痛不畅,舌红苔黄腻厚,脉滑数。

中医妇科盆腔炎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中医妇科盆腔炎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盆腔炎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

多因经期卫生不良或不禁房事,处理分娩、流产、阴道或宫腔手术时消毒不严,以及阑尾炎、腹膜炎的蔓延等原因所造成,临床所见有急、慢性两种。

在中医学中,相当于“瘢痼”、“痛经”、“带下”等病范畴。

发病多由正气不足,病邪乘虚而入,导致湿热瘀毒,潴留下焦而为病;日久则气血瘀滞,络脉失和,甚则结成瘀块。

【诊断】1.主要症状为下腹部持续性疼痛,以及阴道分泌物增多。

2 .急性期伴有怕冷、发热、头痛等症状。

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多。

3 .慢性期时有低热,易感疲乏,下腹部坠胀,有腰舐部酸痛、月经不调、痛经或不孕等症状。

4 .妇科检查下腹部有压痛;子宫体有压痛,附件增厚或有包块形成,伴明显压痛。

急性期下腹部可有反跳痛,子宫颈有触痛。

5 .急性盆腔炎需与阑尾炎及异位妊娠相鉴别。

阑尾炎:先有脐周围或上腹部疼痛,后转右下腹痛,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墨菲试验阳性。

异位妊娠:有闭经史及早孕反应,尿妊娠试验阳性,阴道不规则少量流血,一侧下腹剧烈疼痛(撕裂样),可蔓延至全腹痛,常伴有休克症状。

【治疗】一、辨证论治急性盆腔炎的主要病理为下焦湿热瘀毒,当以清利湿热、解毒化瘀为治疗大法;慢性盆腔炎则为气郁瘀滞,湿热未除,治疗需以行气活血为主,清热利湿为佐。

如有脓肿或包块形成,经药物治疗不能消失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1.急性盆腔炎微恶寒,发热,有汗,下腹部及少腹两侧疼痛拒按,带下色黄如脓,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化瘀。

方药举例:大黄牡丹皮汤合红藤煎加减。

败酱草30g,红藤30g,紫花地丁30g,金银花15g,连翘15g,大黄10g,坟仁15g,牡丹皮10g,赤芍Iog,桃仁IOg0加减:湿热甚,见口渴不欲饮,胸闷、恶心、尿黄、苔黄腻等症状的,酌力口苍术5g,黄柏10g,车前草IOg,猪苓10g,泽泻10g。

有包块,酌加土鳖虫5g,三棱10g,载术10g。

妇科盆腔炎性疾病诊疗常规

妇科盆腔炎性疾病诊疗常规

妇科盆腔炎性疾病诊疗常规【概述】盆腔炎性疾病(PID)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

【诊断】1. 临床表现:因炎症轻重及范围大小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轻者无症状或症状轻微。

(1)常见症状:下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

(2)妇科检查:宫颈举痛、宫体压痛或附件区压痛。

阴道及宫颈口脓性分泌物。

宫旁组织增厚或触及肿块。

2. PID的诊断标准(2006年美国CDC诊断标准):(1)最低标准:宫颈举痛或子宫压痛或附件区压痛。

(2)附加标准:体温超过38.3℃(口表);宫颈或阴道异常粘液脓性分泌物;阴道分泌物0.9%氯化钠溶液涂片见到大量白细胞;红细胞沉降率升高;血C反应蛋白升高;实验室证实的宫颈淋病奈瑟菌或衣原体阳性。

(3)特异标准:子宫内膜活检组织学证实子宫内膜炎;阴道超声或核磁共振检查显示输卵管增粗,输卵管积液,伴或不伴盆腔积液、输卵管卵巢肿块,以及腹腔镜检查发现PID 征象。

最低标准提示在性活跃的年轻女性或者具有性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若出现下腹痛、并可排除其它引起下腹痛的原因,妇科检查符合最低诊断标准,即可给予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附加标准可增加诊断的特异性,若宫颈分泌物正常并且镜下见不到白细胞,PID的诊断须慎重。

特异标准基本可诊断PID,腹腔镜诊断PID的标准包括:输卵管表面明显充血;输卵管壁水肿;输卵管伞端或浆膜面有脓性渗出物。

3. 病原体检测:可取宫颈分泌物、剖腹探查或腹腔镜手术时采取感染部位的分泌物送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

【鉴别诊断】急性盆腔炎须与急性阑尾炎、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卵巢囊肿蒂扭转或破裂等急症相鉴别。

【治疗】主要为抗生素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

1. 门诊治疗:患者一般状况好,症状轻,有随访条件。

常用方案:①氧氟沙星400mg 口服,每日2次;左氧氟沙星500mg口服,每日1次。

同时加服甲硝唑400mg,每日2~3次,连用14日。

盆腔炎中医诊疗优化方案

盆腔炎中医诊疗优化方案

2 0 1 8 年盆腔炎诊疗方案一、疾病名称中医诊断:慢性盆腔炎西医诊断:盆腔炎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初版社, 2002 年)。

本病临床症状包括下腹难过,腰骶部酸胀难过,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添,低热,疲倦,或不孕。

依照盆腔慢性炎症体征,结合B 超检查、血老例、血沉,阴道分泌物老例检查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初版社,2007 年 1 月初版 )、《妇产科学》 (第 7 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初版社,2008 年)。

(1)症状:下腹难过,腰骶部酸胀难过,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添,低热,疲倦,或不孕。

(2)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波及条索状增粗输卵管,并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波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可有压痛;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有子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

上述体征最少需同时具备以下 2 项:子宫活动受限 (粘连固定 )或压痛;一侧附件区压痛。

(3)实验室检查①妇科超声检查:可探及附件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液或增粗,或子宫直肠凹陷积液。

②血老例、血沉检查: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或中性粒细胞增高,或血沉加快。

③阴道分泌物检查:可有阴道干净度异常。

④宫颈管分泌物检测:可发现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等病原菌。

(二)证候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初版社,2002 年) (1)湿热瘀结证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痛点固定:②腰骶胀痛;③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

次症:①经期腹痛加重;②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③口腻或纳呆;④小便黄;⑤大便溏而不爽或大便干结。

舌脉: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数。

盆腔炎中医诊疗优化方案

盆腔炎中医诊疗优化方案

2018年盆腔炎诊疗方案一、疾病名称中医诊断:慢性盆腔炎西医诊断:盆腔炎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本病临床症状包括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根据盆腔慢性炎症体征,结合B超检查、血常规、血沉,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症状: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2)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输卵管,并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可有压痛;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有子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

上述体征至少需同时具备下列2项: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一侧附件区压痛。

(3)实验室检查①妇科超声检查:可探及附件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液或增粗,或子宫直肠凹陷积液。

②血常规、血沉检查: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或中性粒细胞增高,或血沉加快。

③阴道分泌物检查:可有阴道清洁度异常。

④宫颈管分泌物检测:可发现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等病原菌。

(二)证候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1)湿热瘀结证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②腰骶胀痛;③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

次症:①经期腹痛加重;②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③口腻或纳呆;④小便黄;⑤大便溏而不爽或大便干结。

舌脉: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盆腔炎诊疗方案、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方案(2013年)一、概述:盆腔炎指女性生殖器官及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处发生的炎症。

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种。

急性盆腔炎继续发展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严重者危及生命。

若在急性期未能得到彻底治愈,可转为慢性盆腔炎。

中医的热入血室、带下症亦属于该病范畴。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本病临床症状包括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根据盆腔慢性炎症体征,结合B超检查、血常规、血沉,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症状: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2)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输卵管,并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可有压痛;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有子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

上述体征至少需同时具备下列2项: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一侧附件区压痛。

(3)实验室检查①妇科超声检查:可探及附件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液或增粗,或子宫直肠凹陷积液。

②血常规、血沉检查: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或中性粒细胞增高,或血沉加快。

③阴道分泌物检查:可有阴道清洁度异常。

④宫颈管分泌物检测:可发现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等病原菌。

(二)证候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1)湿热瘀结证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②腰骶胀痛;③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

次症:①经期腹痛加重;②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③口腻或纳呆;④小便黄;⑤大便湄而不爽或大便干结。

舌脉: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数。

以上主症具备2 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2)气滞血瘀证3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②情志抑郁或烦躁;③带下量多,色黄或白质稠。

次症:①月经先后不定,量多或少;②经色紫暗有块或排出不畅;③经前乳房胀痛;④情志不畅则腹痛加重;⑤脘腹胀满。

舌脉: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黄,脉弦。

以上主症具备2 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3) 寒湿瘀滞证主症:①下腹冷痛或刺痛;②腰骶冷痛:③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次症:①形寒肢冷;②经期腹痛加重,得温则减;③月经量少或月经错后;④经色紫黯或夹血块;⑤大便溏泄。

舌脉:舌质黯或有瘀点,苔白腻,脉沉迟或沉涩。

以上主症具备2 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4) 肾虚血瘀证主症:①下腹绵绵作痛或刺痛;②腰骶酸痛;③带下量多,色白质清稀。

次症:①遇劳累下腹或腰骶酸痛加重;②头晕耳鸣;③经量多或少;④经血黯淡或夹块;⑤夜尿频多。

舌脉:舌质黯淡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或腻,脉沉涩。

以上主症具备2 项或以上,次症2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5) 气虚血瘀证主症:①下腹疼痛或坠痛,缠绵日久;②痛连腰骶,经行加重;③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次症:①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②经血淡黯或夹块;③精神萎靡;④体倦乏力;⑤食少纳呆。

舌脉:舌淡黯,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脉弦细或沉涩无力。

以上主症具备2 项或以上,次症2 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三、治疗方案( 一) 中医辨证论治1、湿热瘀结证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①银蒲四逆散《伤寒论》四妙散《成方便读》失笑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加减。

银花藤、蒲公英、柴胡、枳壳、赤芍、苍术、黄柏、薏苡仁、川牛膝、生蒲黄、炒五灵脂、延胡索、炒川楝子。

②银甲丸《王渭川妇科经验选》。

金银花、连翘、桔梗、生黄芪、红藤、生鳖甲、蒲公英、紫花地丁、生蒲黄、琥珀粉( 冲服) 、砂仁、蛇床子。

中成药:妇科千金片、金刚藤、花红片、妇炎康、血平等。

2、气滞血瘀证治法:疏肝行气,化瘀止痛。

方药:①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玄胡索、甘草、香附、红花、枳壳。

中成药:康妇炎、抗宫炎等②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

3、寒湿瘀滞证治法:祛寒除湿,化瘀止痛。

方药:①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合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

小茴香、干姜、延胡索、当归、川芎、肉桂、赤芍、生蒲黄、五灵脂、制没药、桂枝、茯苓、丹皮、桃仁。

②暖宫定痛汤《刘奉五妇科经验》。

橘核、荔枝核、小茴香、葫芦巴、延胡索、五灵脂、蒲黄、制香附、乌药。

中成药:桂枝茯苓胶囊、艾附暖宫丸等。

4.肾虚血瘀证治法:补肾活血,化瘀止痛。

方药:①杜断桑寄失笑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加减。

杜仲、川续断、桑寄生、生蒲黄、五灵脂、川牛膝、大血藤、没药、延胡索、丹参、三棱、川芎。

②宽带汤《辨证录》加减。

白术、巴戟天、补骨脂、肉苁蓉、党参、杜仲、莲肉、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川续断。

中成药:妇宝颗粒( 冲剂)、经带宁胶囊等。

5.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健脾,化瘀止痛。

方药:①理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

黄芪、党参、白术、山药、知母、三棱、莪术、鸡内金、川芎、当归、丹参、广木香。

②举元煎《景岳全书》合失笑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加减。

党参、黄芪、白术、升麻、炙甘草、生蒲黄、五灵脂、川芎、当归、丹参、莪术、香附。

中成药:丹黄祛瘀片、盆炎净、宫炎康等。

( 二) 外治法1、直肠给药(1) 中药保留灌肠方药:红藤、公英、丹参、连翘、地丁、茯苓、延胡索、败酱草、土茯苓。

根据病情,适当加减。

水煎取液,适宜温度,保留灌肠。

选用塑料导尿管+输液器。

(2) 直肠纳药:康复消炎栓等。

2.中药外敷选用活血化瘀止痛中药研末,如热敷散,进行穴位贴敷等疗法。

部位:下腹或腰骶部。

(1) 中药封包外敷:热敷散(贴) 、宫盆康(贴)、暧宫(贴)等。

(2)中药药渣外敷:辨证口服中药两煎后药渣外敷。

(3) 中药研粉调敷:方药:败酱草、大血藤、丹参、赤芍、乳香、没药、透骨草、苍术、白芷、三棱、莪术、细辛。

随证加减。

(4) 中药穴位敷贴:方药:三七、血竭、蒲黄、白芷、沉香、羌活。

可根据证型酌加减,研末或制成丸剂,贴敷于三阴交、气海、神阙、血海、归来、子宫、太冲、关元等穴位。

3、治疗期间应注意发热、腹痛、带下、实验室检查及盆腔体征等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4、保持外阴、阴道清洁,必要时床边隔离,防止反复交叉感染。

注意经期卫生,积极治疗邻近器官炎症,预防炎症蔓延,继发盆腔炎。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防止盆腔炎复发和促迸盆腔炎消退。

5、本病急性期为妇科危重病,须彻底治疗。

本病慢性期病程长,可反复发作。

五、难点分析慢性盆腔炎病程缠绵,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如何防治慢性盆腔炎、是本病治疗的又- 难点。

六、优化措施:对于慢性盆腔炎,西医治疗往往难以奏效,而中医中药的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

近年来各地报道了不少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方剂及方法。

中药内服有按辨证分型遣方用药的,有制成专方成药如冲剂、丸剂、片剂、水剂等长期服用的。

除中药内服外,用药途径应多样化,如中药针剂静脉滴注、肌内注射,及中药保留灌肠、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等等。

总而言之,中医综合治疗比单一疗法效果好。

我们应用盆腔炎方内服,配合中药汤剂保留灌肠,红外线、微波、热磁等治疗仪,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良好。

“久病多瘀”,慢性盆腔炎患者无论哪一证型,多有瘀滞存在,故治疗上多选用赤芍、丹皮、丹参、当归等活血化瘀药。

“久病多虚”,慢性盆腔炎到一定程度,多有体虚表现,故临床上选用茯苓、白术、怀山药、炙甘草、桑寄生等健脾补肾药以增强体质。

预防慢性盆腔炎的复发,亦是治疗本病的关键,对急性盆腔炎的治疗应及时、彻底。

慢性盆腔炎的患者应注意生活调理,注重个人卫生,尤其是经期、孕期、产褥期,卫生用品要清洁,避免不节或不洁的性生活。

饮食上注意营养,避免过食肥甘辛辣诸如虾、蟹等品。

注意情志调节。

避免忧怒过度,保持心情舒畅,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

七、疗效评估(一)评价标准1、主要指标疗效标准缓解盆腔疼痛疗效临床痊愈:治疗后下腹疼痛或/和腰骶疼痛消失。

显效:治疗后下腹疼痛或/和腰骶疼痛明显减轻,疼痛程度积分降低两个等级。

有效:治疗后下腹疼痛或/和腰骶疼痛有所减轻,疼痛程度积分降低一个等级。

无效:治疗后下腹疼痛或/和腰骶疼痛无减轻或有加重。

2、次要指标疗效标准:(1)中医证候疗效标准中医证候疗效通过证候疗效率进行判定。

证候疗效数=治疗前证候积分和一治疗后证候积分和/治疗前证候积分和X1 00 %痊愈:治疗后各症状消失,证候积分值减少》95%。

显效:治疗后各症状明显减轻,证候积分值减少》70%, <95%。

有效:治疗后各症状有所减轻,证候积分值减少》30%, <70%。

无效:治疗后各症状无减轻或有加重,证候积分值减少<30%。

(2)局部体征疗效标准临床痊愈:治疗后局部体征消失,积分值减少》95%。

显效:治疗后局部体征明显减轻,积分值减少》70%,<95%。

有效:治疗后局部体征有所减轻,积分值减少》30%,<70%。

无效:治疗后局部体征无改善或有加重,积分值减少<30%。

(二)评价方法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 年版)“中药新药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

依据分级量化标准,包括症状及体征分级量化标准,对患者的症状及体征进行评分。

采用症状、体征积分法,分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 个级别进行疗效评价。

在患者进入路径的不同时间对主观症状下腹痛、腰骶痛、带下情况和局部体征情况进行评价。

①进入路径当天,按照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分级量化标准进行病情程度分级。

②结束路径时,按照疾病主要指标疗效和次要指标疗效标准进行评判。

主要疗效指标主要为缓解盆腔疼痛疗效,次要疗效指标包括中医证候疗效和局部体征疗效。

(三)分级量化标准1、症状分级量化标准(1)湿热瘀结证:(2)气滞血瘀证:(3)寒湿淤滞证:(4)肾虚血淤证:(5)气虚血淤证:2、体征分级量化标准——盆腔体征轻重分级:3、病情程度分级标准综合上述症状、体征评分,以判定病情程度。

轻度:症状、体征积分和10--18 分。

中度:症状、体征积分和19--27 分。

重度:症状、体征积分和> 28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