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美军的指挥链
浅析美军联合指挥控制系统发展与启示
浅析美军联合指挥控制系统发展与启示摘要:在紧张恶劣的信息化作战条件下,指挥控制系统界面自身问题容易造成指挥员认知负荷过载,影响指挥员的认知效率,造成指挥决策失误。
针对此问题,文中首先阐述了认知负荷理论的内涵,总结了认知负荷理论在人机界面领域的应用;然后,基于认知负荷理论,分析了指挥控制系统界面认知负荷的来源及类型特点;最后,根据指挥控制系统界面认知负荷的均衡机制,提出了减少认知负荷的均衡策略,为开展指挥控制系统界面的认知负荷评价及优化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认知负荷;指挥控制系统;人机界面;均衡引言指挥控制是联合作战的核心,是决定部队组织形式和作战样式的逻辑线。
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美军指挥控制体系历经“军种独立”、“平台中心”、“网络中心”三个阶段,引领美军联合作战实现从“军种联合”向“跨域协同”的变革。
2018年,美国国家安全与军事战略发生重大调整,为应对未来大国高端对抗,美军认为必须在各军种和各作战域开展一体化协同作战,通过跨域无缝的指挥控制产生高效的进攻和防御效果。
为此,2019年美军提出建设联合全域指挥控制(JADC2)能力,旨在把各军种指挥控制系统连接成一体化指控网络,在所有作战域之间实现迅速、无缝的信息交流。
2020年,美军从作战条令、系统研制、技术开发和演习试验等各个层面积极推进联合全域指挥控制能力建设,并取得多项突破。
一、美军联合全域指挥控制发展背景美军认为,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在未来作战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应对中国、俄罗斯这样的均势对手,美军需要一种跨军种和作战域的高效信息共享与分析决策能力,支持联合全域作战。
美军认为目前使用的指挥控制手段已经丧失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难以实现战场态势感知数据的跨域集成。
美军当前的跨域态势感知能力依赖于数量相对较少的昂贵高科技专用系统,不支持在所有作战域充分地交互和数据融合,各军种之间缺乏简便安全的数据共享机制。
2)难以实现跨军种的一体化指挥控制。
美国天军作战力量体系介绍
要指出的是,为降低成本、分化风险,近年来美军越来越多地借助民间力量充实太空战队伍:一是向商业公司定制太空服务,二是将军用卫星的日常操控业务外包给商业卫星公司。
美军太空作战力量体系编成现代信息化局部战争军事行动高交太空司令部司令。
太空司令部司令据此向战区司令提供太空能力,必要时向战区司令移交太空部队的作战指挥权。
战区司令通常指定一位职能部队指挥官负责太空作战事务,该指挥官通过设立太空协调机构查明联合部队的太空需求,制订联合太空作战计划,协调联合部队军种组成部队的太空作战行动。
例如,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指定联合部队空军部队指挥官负责太空作战,领导战区太空协调机构开展工作。
中央司令部战区陆军和空军向太空协调机构派驻代表,共同拟制联合太空作战计划。
由于海军未向太空协调机构派驻代表,战区司令授权海军航母打击群指挥官与太空协调机构直接联络,以便于后者向战术级海上部队提供太空支援。
在利比亚战争和打击“伊斯兰国”行动中,不论是打击固定目标还是打击时敏目标,美军空对地精确打击行动的全过程都是在“航天-空中-地面”一体化的网络环境中展开,联合部队航天指挥机构利用太空力量体系提供全局性动态战场态势信息,与航空侦察信息融合;作战平台和单元依据综合态势信息,围绕作战任务和功能快速展开信息交互,压缩了传感器与射手之间的链路,提高了太空力量的综合效益。
目前,美军的太空系统已经由以大型复杂单星为主,转变为以组网分布式小卫星为主。
这种模式下,空间系统由多颗空间飞行器及相应的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构成一个闭环系统,以实现数据获取、信息处理、应用分析,并向不同用户分发,完成特定功能。
分布式系统不仅具备快速、灵活、高效、低成本的优势,还大幅度提高了太空力量体系的冗余度、可靠性和生存能力,成为向作战行动提供实时、连续信息服务的主要手段。
美军太空作战条令不断更新伴随国家太空政策指导,美军太空作战条令和太空作战理论也在不断更新。
美军战术数据链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美军战术数据链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一、美军战术数据链的发展现状一、美军战术数据链的发展现状战术数据链的建设始于20 20 世纪世纪50 50 年代,首先是装备于地面防空系统和海年代,首先是装备于地面防空系统和海军舰艇,军舰艇,之后才逐步应用到飞机上。
之后才逐步应用到飞机上。
之后才逐步应用到飞机上。
到目前为止,到目前为止,到目前为止,已有多种战术数据链问世,已有多种战术数据链问世,已有多种战术数据链问世,大大致可分为三类:态势感知数据链,用于各军兵种多种平台之间交换不同类型的最新信息、满足多样化任务需求,一般工作在低频,波长较长,数据率较低,主要是传输格式化报文信息,包括Link 4A 4A、、Link 1111、、Link16和Link 22等;情报、监视和侦察(监视和侦察(ISR ISR ISR)数据链,用于传输各种图像情报和信号情报信息,一般工作)数据链,用于传输各种图像情报和信号情报信息,一般工作在高频,在高频,波长较短,波长较短,波长较短,数据率较高,数据率较高,数据率较高,能实现视频和高分辨率图像的高速传输,能实现视频和高分辨率图像的高速传输,能实现视频和高分辨率图像的高速传输,包括包括通用数据链(通用数据链(CDL CDL CDL)和战术通用数据链()和战术通用数据链()和战术通用数据链(TCDL TCDL TCDL)等;专门为完成某一特定作战任)等;专门为完成某一特定作战任务而设计的功能与信息交换形式较为单一的专用数据链,务而设计的功能与信息交换形式较为单一的专用数据链,包括包括包括 JSTARS JSTARS 专用的监视与控制数据链(视与控制数据链(SCDL SCDL SCDL)和增强型位置定位和报告系统()和增强型位置定位和报告系统()和增强型位置定位和报告系统(EPLRS EPLRS EPLRS)等。
)等。
)等。
(1) 态势感知数据链态势感知数据链Link 4A 数据链数据链Link Link 4A 4A 4A 数据链是一种自动、高速、由计算机控制的通信系统,采用数据链是一种自动、高速、由计算机控制的通信系统,采用TADIL C 型数据格式,型数据格式,通常把战术支援飞机与飞机控制单元连接起来进行飞机控制和目通常把战术支援飞机与飞机控制单元连接起来进行飞机控制和目标信息方面的传输,标准传输速率为600600~~5000bps 5000bps。
美国太空作战指挥体系浅析
1 引言2019年8月29日,美国防部太空司令部正式成立,是美国第11个联合作战司令部,成为继网络空间、特种作战、战略、运输4大职能司令部之后的第5大职能司令部。
2019年12月20日,特朗普总统签署《2020财年国防授权法案》,并宣布美国第六大军种—天军正式成立。
随着美国太空司令部和天军的成立,美军太空政令与军令体制完成了重大调整改革,太空作战力量进一步集中,太空作战指挥体系进一步优化。
2 美军指挥体制的总体架构与基本模式总统是美军联合作战的最高统帅,美国国防的最终权利和责任都归于总统。
美军在领导管理体制上采取“军政”“军令”双轨模式,总统通过两条不同指挥链,对武装力量行使领导权和控制权,即行政管理体制与作战指挥体制分立。
行政管理体制“军政”即行政管理体制,以“总统和国防部长—军种部长(军种参谋长、作战部长、司令)—军种部队”为基本主线,主要负责各军种的人事、训练、行政管理、部队建设、武器装备、后勤保障等,没有作战指挥权。
(1)国防部国防部是美国武装力量的最高领导机关,负责美国作战指挥。
国防部长为文职,是总统处理国防事美国太空作战指挥体系浅析艾赛江 谢堂涛 梅光焜 宋易敏(中国人民解放军63611部队)美国太空司令部和天军的相继成立,使美国太空作战指挥体系得到调整和优化。
太空司令部接管战略司令部太空联合作战相关职能,统一指挥以天军为主的各军种太空力量,开展全球太空作战。
美国太空力量的指挥、控制与协调能力得到整体增强。
务的首席助理,负责处理国家军事机构的所有事物,包括协调、监督所有下属部局和直接与国家安全和军队有关政府职能的联邦部门。
国防部下辖办公厅、直属业务局、参谋长联席会议(JCS,简称参联会)、各军种部、各联合总部等。
(2)军种部美国实行文官治军、军政军令分离的作战指挥体制,各军种部部长为文职人员,不在作战指挥链中。
美国共有3个军种部,包括陆军部、海军部、空军部,美军指挥体制(军政系统)美军指挥体制(军令系统)是各军种最高行政领导机关。
美军机制体制
联合作战司令部组织结构
军种组织结构
陆军:负 责地面作 战包括步 兵、装甲 兵、炮兵 等
海军:负 责海上作 战包括水 面舰艇、 潜艇、航 空兵等
空军:负 责空中作 战包括战 斗机、轰 炸机、运 输机等
海军陆战 队:负责 两栖作战 包括登陆 作战、岛 屿作战等
海岸警卫 队:负责 海上执法、 救援等任 务
联合作战的挑战:协调不同军种、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军队确保作战顺利进行
联合作战的案例: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等
特种作战
特种部队:美国陆 军特种部队、海军 海豹突击队、空军 特种作战部队等
作战特点:快速、 灵活、隐蔽、高效
任务类型:侦察、 破坏、营救、反恐 等
装备特点:先进、 轻便、多功能、适 应性强
信息作战
太空军: 负责太空 作战包括 卫星、导 弹防御等 任务
作战部队组织结构
总统:最高统帅负责制定 国家安全政策和战略
指挥链
国防部长:负责国防政策 和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参谋长联席会议:负责军 事战略和作战计划的制定 和实施
各军种司令部:负责本军 种的作战指挥和协调
战区司令部:负责战区内 的作战指挥和协调
部队指挥官:负责部队的 作战指挥和协调
指挥关系
美军的指挥体系分为战略、战役和战术三个层次 战略指挥由总统和国防部长负责战役指挥由战区司令部负责战术指挥由部队指挥官负责 指挥关系以任务为导向强调灵活性和适应性 指挥关系强调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以提高作战效率和效果
指挥方式
指挥控制技术
指挥控制系统:C4ISR系统包括指挥、控 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和侦察
兵力调整与撤离
美军兵力调整的原因和目的
美军兵力撤离的方式和程序
美军领导指挥体制及其运行机制
美军领导指挥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美国以军政军令分开为特色的领导指挥体制经过数十年的磨合,在战略规划、预算拟制、装备采办、作战计划等方面已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做法。
深入研究美军领导指挥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高层领导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美军高层领导管理体制即军政系统,主要职能是“养兵”,由总统和国防部长通过军种部统管军队建设。
包括制定国防政策、国防预算、兵力规划,负责部队的行政管理、战备训练、武器装备采购等。
其中,战略规划机制、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国防预算机制和装备采办机制是最重要和最有特色的4个机制。
1. 高层领导管理体制:以职能细划为基本特征。
国防部是最高军事行政机关,其设置有两个特点:第一,实行多部门体制,职能划分较细.国防部编有1名部长、1名第一副部长、5名副部长、9名副部长首席帮办、13名副部长帮办、9名助理部长、17个业务局和11个直属专业机构.这些单位和首长从职能分工的角度大致分为8个主要系列:①由负责政策的副部长领导的政策制定系列,包括国防安全合作局、战俘/战斗中失踪人员办公室、国防技术安全局.②由负责审计的副部长(兼审计长、首席财务官)领导的财务与审计系列,包括国防财会局和国防合同审计局.③由负责人力与战备的副部长(兼首席人力资本官)领导的人力与战备系列,包括国防给养局、教育局、人力资源局、医疗保健管理局。
④由负责采购、技术与后勤的副部长领导的装备与后勤系列,包括国防先期研究计划局、导弹防御局、国防后勤局、国防威胁化减局、国防合同管理局、国防企业转型局、经济调整办公室、试验资源管理中心。
⑤由负责情报的副部长领导的情报系列,包括国家安全局、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国防情报局、国家侦察办公室、国防安全局、反间谍局。
⑥由负责网络与信息一体化的助理国防部长(兼首席信息官)领导的网络与信息一体化系列,包括国防信息系统局、美国武装部队信息局。
⑦由总法律顾问领导的法律事务系列,包括国防司法局。
美军军力编制与建制
美军军力与编制根据国防部重组法,是国家统帅当局(总统与国防部长)、联合作战司令部、作战部队。
只有国家统帅当局能发布作战命令,其他都是执行者。
而且参谋长联席会议并不在美军的指挥链内,它只是作为国家统帅当局与各联合司令部之间的"沟通渠道",传达信息而已。
现在的联合作战司令部有五个战区司令部和四个职能司令部。
五个战区司令部有:欧洲司令部、太平洋司令部、北方司令部、南方司令部,中央司令部。
四个职能司令部为:战略司令部、特种作战司令部、运输司令部、联合部队司令部。
原航天司令部并入了战略司令部。
国防业务局: 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国防给养局,国防合约审计局,国防合约管理局,国防财会局,国防信息系统局,国防情报局,国防法务局,国防后勤局,国防安全援助局,国防保安局(原国防调查局),国防威胁处理局(原现场核查局),导弹防御局(原弹道导弹防御组织),国家地理情报局(原国家测绘制图局),国家安全局(对内称为中央安全署),五角大楼保卫局。
现在的国防部专业机构: 美军新闻署,军事医保规划署,华盛顿本部勤务署,经济调整办公室,国防部人力资源署,国防战俘与失踪人员办公室。
美军陆军部组成陆军部总部陆军部长办公室(陆军部长)陆军副部长陆军副部长帮办,主管外事陆军副部长帮办,主管战研陆军部长行政助理陆军审计官公关处、立法联络处、弱小企业援助处陆军助理部长,主管采购、后勤、科技陆军助理部长,主管公建陆军助理部长,主管财务*(兼陆军财政官)陆军助理部长,主管设施、环境陆军助理部长,主管人力、预备役事务陆军首席信息官(中将级,兼陆军网络技术司令部司令),主管C4I 信息系统(G6)陆军参谋长办公室(陆军参谋长(上将级))陆军副参谋长(上将级)陆军次参谋长(中将级),主管人事(G1)陆军次参谋长(中将级),主管情报(G2)陆军次参谋长(中将级),主管作战、策划(G3)陆军次参谋长(中将级),主管勤务(G4)陆军次参谋长(中将级),主管物资、项目(G8)陆军助理参谋长(少将级),主管设施国民卫队局陆军局长(中将级)陆军军法长(少将级)陆军军医长(中将级,兼陆军医务司令部司令)陆军预备队司令(中将级)陆军牧师长(少将级)陆军工程兵司令(中将级)陆军士官长美国陆军的一级司令部陆军部队司令部(上将级)陆军装备司令部(上将级)陆军医务司令部(中将级)陆军训练与条令司令部(上将级)陆军空间与导弹防御司令部(中将级)陆军特种作战司令部(中将级)陆军太平洋司令部(中将级)陆军工程兵部队(中将级)美国驻欧陆军(上将级)美国驻韩陆军(中将级)地面运输与分配司令部(少将级)原军事交通管制司令部美国陆军部的直属单位华盛顿卫戍区(中将级)陆军情报与保安司令部(少将级)陆军刑事调查司令部(少将级)陆军网络技术司令部(中将级)美军体制和指挥体系美国现代军事体制和指挥体系始于1947年的国家安全法。
深度解析美军的作战指挥链
深度解析美军的作战指挥链作为联合作战的先行者,美军拥有当今世界最为系统完善的联合作战指挥体系,这一系统也为美军全球部署、机动、作战提供了有力支撑——解读美军“作战指挥链”军眼聚焦美军现役部队只有130余万人,全球驻军、全球机动、全球作战,面对不确定的对手、不确定的战场、不确定的战争样式,基本做到了“招之即来,来则能战”。
美军高效行动的背后,有一整套结构合理、责权分明、不断升级的联合作战指挥体系。
层级精干责权分明——“作战指挥链”如何构成在美军军语体系中,并没有“作战指挥体制”或“领导指挥体制”的术语,而是将相应或相似体制统称为“指挥链”。
美军“指挥链”由两部分构成:一是“行政指挥链”,也就是所谓的军政系统或领导管理体制,以“总统和国防部长-军种部长(军种参谋长)-军种部队”为基本主线,主要负责对机关和部队领导、管理、军种训练、军种联合基础训练和后勤保障;二是“作战指挥链”,也就是所谓的军令系统或作战指挥体制,以“总统和国防部长(通过参联会主席)-联合作战司令部-作战部队”为基本链条,主要负责对部队的作战指挥、控制、协调和联合训练。
现代作战爆发突然,节奏快、强度大,作战指挥的效率直接影响着战争运行,指挥链层级越少,权力越集中效率越高。
美军“作战指挥链”由最高指挥当局、各联合作战司令部和军种组成部队三级构成,军种完全退出作战指挥链,联合作战司令部成为整个作战指挥链的枢纽和重心,大幅提升了指挥效率。
首先,在最高层,由总统和国防部长构成的最高指挥当局负责制定战略决策。
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就国家安全问题向总统提供咨询。
参联会由参联会主席、副主席、陆军参谋长、空军参谋长、海军作战部长、海军陆战队司令和国民警卫局局长等组成,是总统和国防部长的主要军事咨询和参谋机构,也是维系军政和军令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纽带。
参联会主席是美国总统、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国防部长的首席军事顾问,拥有美国武装力量军官的最高军衔,但没有作战指挥权。
美军全球指挥控制系统的转型及启示
美军全球指挥控制系统的转型及启示作者:马叶锋周文伟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4年第33期[摘要]本文对美军全球指挥控制系统向网络赋能指挥能力系统转型的过程和特点进行了论述和分析,力图为我军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思路。
[关键词]全球指挥控制系统网络赋能指挥能力转型中图分类号:E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3-0152-021.引言军队指挥控制系统是指在军队指挥体系中,对部队和武器实施指挥与控制的系统。
军队指挥控制系统是一种重要的高科技军事装备,是军队信息化的主要标志之一,其基本功能是实现战场指挥的自动化、实时化和精确化。
只有建立并有效使用指挥控制系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战部队和武器装备的综合效能。
正因为如此,军队指挥控制系统一直受到各国政府和军队的高度重视,并发展迅速。
2.美军全球指挥控制系统综述美军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是为满足美军联合作战指挥需要而建立的战略指控系统,该系统具有全球态势信息感知、信息获取、显示和预警、协同计划、作战过程想定、情报任务支援、及实施及时作战的能力。
2.1 美军GCCS的发展情况美军于1962年开始建设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WWMCCS),该系统由分布于全球的50多个指挥中心、60多个通信系统和10多个探测系统组成,分为战略、战区和战术三级。
国家级为战略级,包括全国军事指挥系统、与全球有关的各军种司令部信息系统以及国防部各局的指挥控制保障系统。
战区级包括世界五大战区联合司令部和特种司令部的指挥控制系统以及各军种分遣司令部的指挥控制系统。
战术级包括陆、海、空和海军陆战队的战术指挥控制系统。
WWMCCS由于工程庞大,纵向指挥层次过多,横向互连互通严重不足,不适应中低级别联合作战的需求,信息不能共享,敌我识别也存在严重问题,到80年代已明显不能满足快速处理大量数据和实时响应的要求,更不能适应信息战的需要。
80年代美军曾对它进行过两次重大的改进,结果仍不理想,因此美军决定研制GCCS取代它。
美军领导指挥体制和运行机制
美军领导指挥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美国以军政军令分开为特色的领导指挥体制经过数十年的磨合,在战略规划、预算拟制、装备采办、作战计划等方面已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做法。
深入研究美军领导指挥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高层领导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美军高层领导管理体制即军政系统,主要职能是“养兵”,由总统和国防部长通过军种部统管军队建设。
包括制定国防政策、国防预算、兵力规划,负责部队的行政管理、战备训练、武器装备采购等。
其中,战略规划机制、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国防预算机制和装备采办机制是最重要和最有特色的4个机制。
1. 高层领导管理体制:以职能细划为基本特征。
国防部是最高军事行政机关,其设置有两个特点:第一, 实行多部门体制,职能划分较细。
国防部编有1名部长、1名第一副部长、5名副部长、9名副部长首席帮办、13名副部长帮办、9名助理部长、17个业务局和11个直属专业机构。
这些单位和首长从职能分工的角度大致分为8个主要系列:①由负责政策的副部长领导的政策制定系列,包括国防安全合作局、战俘/战斗中失踪人员办公室、国防技术安全局。
②由负责审计的副部长(兼审计长、首席财务官)领导的财务与审计系列,包括国防财会局和国防合同审计局。
③由负责人力与战备的副部长(兼首席人力资本官)领导的人力与战备系列,包括国防给养局、教育局、人力资源局、医疗保健管理局。
④由负责采购、技术与后勤的副部长领导的装备与后勤系列,包括国防先期研究计划局、导弹防御局、国防后勤局、国防威胁化减局、国防合同管理局、国防企业转型局、经济调整办公室、试验资源管理中心。
⑤由负责情报的副部长领导的情报系列,包括国家安全局、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国防情报局、国家侦察办公室、国防安全局、反间谍局。
⑥由负责网络与信息一体化的助理国防部长(兼首席信息官)领导的网络与信息一体化系列,包括国防信息系统局、美国武装部队信息局。
⑦由总法律顾问领导的法律事务系列,包括国防司法局。
深度解析美军的指挥链
深度解析美军的作战指挥链来源:军报记者作者:付征南小卓责任编辑:康哲2015-02-13 22:385分享到:作为联合作战的先行者,美军拥有当今世界最为系统完善的联合作战指挥体系,这一系统也为美军全球部署、机动、作战提供了有力支撑——解读美军“作战指挥链”■付征南小卓军眼聚焦美军现役部队只有130余万人,全球驻军、全球机动、全球作战,面对不确定的对手、不确定的战场、不确定的战争样式,基本做到了“招之即来,来则能战”。
美军高效行动的背后,有一整套结构合理、责权分明、不断升级的联合作战指挥体系。
层级精干责权分明——“作战指挥链”如何构成在美军军语体系中,并没有“作战指挥体制”或“领导指挥体制”的术语,而是将相应或相似体制统称为“指挥链”。
美军“指挥链”由两部分构成:一是“行政指挥链”,也就是所谓的军政系统或领导管理体制,以“总统和国防部长-军种部长(军种参谋长)-军种部队”为基本主线,主要负责对机关和部队领导、管理、军种训练、军种联合基础训练和后勤保障;二是“作战指挥链”,也就是所谓的军令系统或作战指挥体制,以“总统和国防部长(通过参联会主席)-联合作战司令部-作战部队”为基本链条,主要负责对部队的作战指挥、控制、协调和联合训练。
现代作战爆发突然,节奏快、强度大,作战指挥的效率直接影响着战争运行,指挥链层级越少,权力越集中效率越高。
美军“作战指挥链”由最高指挥当局、各联合作战司令部和军种组成部队三级构成,军种完全退出作战指挥链,联合作战司令部成为整个作战指挥链的枢纽和重心,大幅提升了指挥效率。
首先,在最高层,由总统和国防部长构成的最高指挥当局负责制定战略决策。
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就国家安全问题向总统提供咨询。
参联会由参联会主席、副主席、陆军参谋长、空军参谋长、海军作战部长、海军陆战队司令和国民警卫局局长等组成,是总统和国防部长的主要军事咨询和参谋机构,也是维系军政和军令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纽带。
参联会主席是美国总统、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国防部长的首席军事顾问,拥有美国武装力量军官的最高军衔,但没有作战指挥权。
“超级保障(UltraLog)”系统——美军最新的保障指挥与控制系统
“超级保障(UltraLog)”系统——美军最新的保障指挥与控制系统王绪智在美军的未来战争设想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无论是在美国国防部长办公厅的部队转型项目中,还是在陆军的“未来战斗系统”项目中,其基本的想定都是通过广泛的、共享的和分布式的信息,将作战、情报与保障密切地连为一体。
美军的保障人员都已经充分认识到,为了支持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保障信息系统必须是高度网络化的,能够实时、广泛地发布战时保障行动所需的信息,并且能够在高度透明化的战场上具备强大的生存能力。
为此,开发和利用灵活的保障指挥与控制系统,在快速变化、非接触的战场上为高度机动的作战部队提供持续的保障,成为美军保障领域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作为美军重大尖端预研项目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为了解决未来战争对美军保障信息系统的要求,在2001~2004年期间开展了一项称为“超级保障”的研究项目,以构建和验证一种具有高度生存能力的保障规划和执行信息系统。
一、“超级保障”系统的开发目标“超级保障”系统方案是基于智能代理的网络化保障信息系统,所谓智能代理,是一种运用大量的推理程序,可在不需用户参与的情况下执行任务的软件程序。
“超级保障”系统中的智能代理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嵌入到军事单元(如作战单位、保障单位,或者平台)内,完成该军事单元所需的自动化保障功能,这类代理称为“物理代理”;另一类是存在于军事单元之外,用来实现“超级保障”系统的功能,这类代理称为“功能代理”(如安全性管理器) 。
按照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的计划,“超级保障”系统开发项目的功能目标包括:在获得作战计划后,能够及时做出响应,制定出保障计划;在作战计划执行期间,能够随着作战环境的变化(如参战部队的增减、部队到达的提前或推迟,以及作战频度的改变),动态地调整保障计划并重新计算装备的保障需求。
“超级保障”系统制定的保障计划包含两大要素:一是详细的“分阶段部队部署数据”(TPFDD),二是“保障计划”。
美国海军陆战队作战指挥链分析
第42卷第7期2020年7月舰船科学技术SHIP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42,No.7Jul.,2020美国海军陆战队作战指挥链分析贺文红1,王达2(1.海军装备部,北京100036;2.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四研究所,北京100101)摘要:美国海军陆战队是美军的一个独立军种,也是世界上作战能力最强的两栖作战部队之一,其作战指挥链分为"行政指挥链”和"作战指挥链”两部分,本文重点对美海军陆战队的作战指挥链进行剖析,并通过战例分析总结其作战指挥体系,为我国陆战队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海军陆战队;作战指挥;美军;两栖中图分类号:TB5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649(2020)07-0183-03doi:10.3404/j.issn.l672-7649.2020.07.038US Marine Corps operational chain analysisHE Wen-hong1,WANG Da2(1.Naval Equipment Department,Beijing100036,China;2.The714Research Institute of CSSC,Beijing100101)Abstract:The US Marine Corps is an independent service of the US military,it is also one of the most amphibious combat troops in the world.Its operational chain of command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the executive chain of command and combat chain of operations.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operational chain of the US Marine Corps,and analyze its combat system through war cases,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marine team.Key words:Marines;Combat command;US Army;Amphibian1美军高层军令、军政指挥管理系统1)美军“指挥链”不同于我军作战指挥体系,美军不存在“领导指挥体制”或“作战指挥体制”,与之类比的作战指挥体系被称为“指挥链”。
美军海湾战前计划揭秘:助快速部署大军
美军海湾战前计划揭秘:助快速部署大军案例剖析海湾战争中,美军指挥层级简明、作战方案详尽、运行机制流畅,对此后世界各国的军事战略和军队建设等带来诸多影响——从海湾战争看美军“作战指挥链”海湾战争是美军继1986年《戈德华特-尼科尔斯法》出台,对领导指挥体制做出重大调整之后,对外发动的第一场大规模战争。
战争中,美军指挥层级简明、作战方案详尽、运行机制流畅、指控关系明确,其指挥体系运行机制和工作流程在随后的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军事行动中得到了继承和延续,是揭示美军“作战指挥链”的最佳战例。
海湾战争中,美军作战指挥链大体分为4个运行流程。
一是拟定“90-1002”应急计划。
美军于上世纪8 0年代中后期,根据中东地区局势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以伊拉克为假想敌的应急作战计划,又于1990年初制定了代号为“90-1002”,即“保卫阿拉伯半岛”作战计划。
依据这一计划,美国中央司令部于1990年7月下旬举行了代号为“内部观察90”的军事演习,对“90-1002”作战计划的战术方案、后勤保障和所需兵力等进行了全面检验。
海湾战争爆发后,美军能在很短时间内向海湾地区快速部署数十万大军和数百万吨作战物资,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战前预先制定的这份应急计划。
二是确定“沙漠盾牌/风暴”作战计划。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出兵侵占科威特后,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于同日向国防部长切尼、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和主要军事顾问汇报了两套军事行动方案,也就是所谓的危机行动计划。
第一方案是对伊拉尔目标进行有限的报复性空袭,迫使伊军撤出科威特;第二方案是按照“90-1002”应急计划,用大约1 7周时间,向海湾地区运送20-25万部队,遏制伊拉克的进攻,并伺机展开攻势,将伊军赶出科威特。
1990年8月4日,布什总统批准采纳第二套作战方案,并将其更名为“沙漠盾牌”行动计划。
8月7日,美军按照“空地一体战”构想,初步制定了一项代号为“沙漠风暴”的作战计划,后经数月修改和完善,最后形成了一份由空中作战计划、海上作战计划、地面作战计划,以及欺骗行动和后勤支援等辅助性计划组成的总体作战方案。
美军数据链及其发展综述
美军数据链及其发展综述数据链是传感器与传感器、传感器与信息平台、信息平台与信息平台之间的中介,是实现信息的链式运动的桥梁,是获得信息优势,提高各作战平台快速反应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实现作战指挥自动化的关键设备。
没有数据链,就无法构建数字化战场,也就无法实现从平台中心战到网络中心战的转型。
网络中心战的实质是利用强大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将分布在广阔区域内的各种探测、传感装置,指挥中心和各种武器系统,集成为一个高效的大系统,实现战场态势的信息共享和武器的高效优化使用。
数据链的强大信息传输功能为实现网络中心战提供了可能,它不但是实现网络中心战的必要前提,而且实现了从固定通信到移动链接以及从时间协同到空间融合上的有机统一,成为网络中心战的“神经中枢”。
分类美军数据链的种类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国家使用的数据链,如国防部通用数据链,主要用于传送国防部未经处理的数据,并可支持空对地雷达数据、图像、视频和来自友邻或无人驾驶飞行器的传感信息。
二是国防部战术数据链,包括TADIL-A¾TADIL-J系列标准,主要用于支持战斗部队战场空间的联合数据链路的需求。
三是北约战术数据链,包括1、2、3、4、4A、11、16、22等标准,主要提供分队间的实时战术数据交换。
具体划分如下所述。
从数据终端划分。
主要有单兵终端、武器终端和网络终端三种类型。
第一类用于单兵和地面移动部队,主要解决作战人员与作战人员、作战人员与武器装备、作战人员与信息平台之间的联系问题;第二类用于作战飞机、舰艇和无人机等武器装备,主要解决作战平台之间的联动;第三类用于信息平台,主要作为C4ISR、地面控制站等主网的网关设施,解决信息平台之间的链接问题,特别是在GIG(全球信息栅格)方式下,它还是网络或网格之间的桥梁。
从通信方式划分。
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
美军的1号数据链就是一条有线数据链,它使用陆上通信线路,主要用于防空数据的自动交换。
美俄如何打造“能打仗的军队”
美俄如何打造“能打仗的军队”作者:刘扬来源:《报刊荟萃·非常关注》2016年第04期去年底,解放军军委机关由原来的4个总部改为15个职能部门。
我军领导指挥体制改革已经拉开大幕,改革之后,中国军队将采取什么样的指挥体系引发关注。
那么,目前美俄等军事大国是用什么样的指挥体系来打造一支“能打仗的军队”呢?哪些做法值得中国借鉴?美军:“双链并行”美军的管理指挥职能由两条并行的指挥链构成。
一条是“行政指挥链”,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军政系统或领导管理体制,以“总统和国防部长—军种部长(军种参谋长)—军种部队”为主线,负责对机关和部队领导、管理、军种训练、军种联合基础训练和后勤保障。
另一条就是“作战指挥链”,即军令系统或作战指挥体制,以“总统和国防部长(通过参联会主席)—联合作战司令部—作战部队”为主线,主要负责对部队的作战指挥、控制、协调和联合训练。
美军“作战指揮链”由最高指挥当局、各联合作战司令部和军种组成部队三级构成,军种完全退出作战指挥链,联合作战司令部成为整个作战指挥链的枢纽和重心,大幅提升了指挥效率。
最高指挥当局由总统和国防部长构成,主要负责制定战略决策。
在中间层,联合作战司令部司令全权负责战役指挥。
在执行层,军种组成司令部负责战术实施。
一名熟悉美军的中国军事专家表示,美军的作战指挥体系结构决定了,在战时,只有最高指挥当局和战区司令有作战指挥权,但总统和防长只管战争的原则性问题,比如是否要开打,战争要达到什么样的战略目标。
确定这些之后就将指挥权授予相关战区司令。
因此,在美军中,战区就相当于提出自身需求的“用户”,而各大军种就要按照用户的需求提供“产品”,其中包括兵力、装备、作战能力等。
比如美国决定打伊拉克战争之后,具体怎么打、作战方案如何制定、采取什么样的攻击顺序、需要哪些兵力和装备都由美军中央司令部来操作,如果中央司令部兵力不够,还可以向指挥当局要兵,可以从欧洲、本土和亚太地区调过去。
所以在战时,美军的战区司令权限非常大。
美国国防与军事指挥体制(图表)
美国国防与军事指挥体制
美国的国防领导指挥体制由两条线构成:一条属于行政领导体系,即通过“总统—国防部长—各军种部长、参谋长—各联合司令部下属的军种部队司令部”一线对全军实施行政领导;另一条线是作战指挥体系,即通过“总统—国防部长(通过参谋长联席会议)—各联合司令部和特种司令部”一线对所属部队实施作战指挥。
美国国防与军事指挥体制结构简图
一、美国国防统帅体制
(一)国家安全委员会
(二)国防部
(三)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
美国国防与军事指挥体制结构详图
二、美国国防指挥体系。
透视美国海岸警卫队可部署作战群指挥体制变革
透视美国海岸警卫队可部署作战群指挥体制变革透视美国海岸警卫队可部署作战群指挥体制变革美国海岸警卫队已经为其专业化部队简化了管理结构,建立了一个由几支专业化部队组成的作战群,这些专业化的部队对于打击在海上进行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美国境内海域的主权以及提供良好的海上经济发展的秩序都是十分重要的。
美国海岸警卫队的可部署作战群(DOG)的司令部位于在维吉尼亚州阿灵顿市,总共有100名左右参谋人员,主要作用是为海岸警卫队、国土安全部(DHS)以及其他一些作战机构和战术司令部提供经过特殊训练的部队。
成立可部署作战群的目的在于整合6支完整的海岸警卫队作战部队,这些所谓的可部署的专业化部队都应该通过一个单独的、统一的指挥链接受上级的指挥和控制。
萨德-艾伦海军上将对于通过一个统一的指挥链对海岸警卫队进行指挥的设想最早要追溯到2002年。
艾伦上将在2006年5月就任海岸警卫队司令官之后不久,就开始建立这个可部署作战群,并于2007年7月在华盛顿举行了可部署作战群组建仪式。
近三十年以来,美国海岸警卫队的编制一直都是按照现行军队的体制,建立了很多专业化的作战部队,而艾伦上将的设想主要对现在海岸警卫队的编制体制进行改革。
现在海岸警卫队的专业化部队包括作战执法队(TACLET)、港口安全部队(PSUs)以及国家突击部队(NSF)。
2001年发生9.11恐怖袭击事件之后,国土安全部和海岸警卫队为进行反恐作战共同成立了海上安全反应部队(MSRT)和海上安全和防御部队(MSST)。
但是这些作战部队却缺少合理的指挥结构,无法提供“可适应的武装力量包”。
在新的组织结构中,海上安全反应部队、国家突击部队、海上安全和防御部队、作战执法队、港口安全部队、海岸警卫队的其他人员以及配属的海军岸防作战中队将统一划归到可部署作战群的领导之下,其司令官为托马斯-阿特金少将。
可部署作战群的副司令官大卫-派克斯克少将负责作战行动。
阿特金少将把海岸警卫队以前的管理结构比喻成一个由许多异构的指挥链组成的错综复杂的迷宫,难以控制,不便理解。
打击美军指挥中枢,俄胜算几何
打击美军指挥中枢,俄胜算几何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一,美军的指挥中枢更是其壮大的核心。
随着国际关系的复杂化和国家利益的多元化,美国的军事霸权地位也面临着来自其他国家的挑战。
俄罗斯作为世界上另一大军事强国,一直致力于提升军事实力,在打击美军指挥中枢这一方面,俄罗斯胜算几何?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探讨。
我们需要了解美军指挥中枢的构成和防御体系。
美国的军事指挥中枢包括国防部、军事指挥部、联合作战指挥部等机构,这些机构相互独立,相互协调,构成了一个庞大而严密的指挥体系。
美国在防御方面也投入了大量资源,包括军事基地、导弹防御系统、情报侦察系统等,形成了一道坚固的军事防线。
而俄罗斯要想打击美军指挥中枢,首先要克服的就是这些庞大而严密的防御体系。
在这一点上,俄罗斯面临的挑战不容小觑。
俄罗斯也并非毫无胜算。
俄罗斯在军事技术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势。
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包括高超音速武器、远程导弹、隐身战机等。
这些武器不仅具有较强的杀伤力,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对美军指挥中枢构成威胁。
俄罗斯在情报侦察方面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强大的实力。
俄罗斯的情报部门长期以来一直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情报侦察活动,对美国的军事部署和指挥中枢有着相当深入的了解。
在打击美军指挥中枢的过程中,俄罗斯可以利用这些情报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打击,提高打击效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俄罗斯在军事战略和作战计划方面也有着一定的优势。
俄罗斯长期以来一直重视实战演练和作战计划的制定,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军事战略体系。
在打击美军指挥中枢的过程中,俄罗斯可以根据自己的军事实力和特点,灵活地制定作战计划,采取有效的战术手段,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战斗力量。
俄罗斯要想打击美军指挥中枢,其胜算并非没有。
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俄罗斯拥有的军事技术、情报实力和作战计划等方面的优势,为其打击美军指挥中枢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需要指出的是,任何一场战争都是充满变数和风险的,俄罗斯要想在打击美军指挥中枢的过程中取得胜利,仍需克服诸多困难和挑战,做好充分的战时准备和应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度解析美军的作战指挥链来源:军报记者作者:付征南赵小卓责任编辑:康哲2015-02-13 22:385分享到:作为联合作战的先行者,美军拥有当今世界最为系统完善的联合作战指挥体系,这一系统也为美军全球部署、机动、作战提供了有力支撑——解读美军“作战指挥链”■付征南赵小卓军眼聚焦美军现役部队只有130余万人,全球驻军、全球机动、全球作战,面对不确定的对手、不确定的战场、不确定的战争样式,基本做到了“招之即来,来则能战”。
美军高效行动的背后,有一整套结构合理、责权分明、不断升级的联合作战指挥体系。
层级精干责权分明——“作战指挥链”如何构成在美军军语体系中,并没有“作战指挥体制”或“领导指挥体制”的术语,而是将相应或相似体制统称为“指挥链”。
美军“指挥链”由两部分构成:一是“行政指挥链”,也就是所谓的军政系统或领导管理体制,以“总统和国防部长-军种部长(军种参谋长)-军种部队”为基本主线,主要负责对机关和部队领导、管理、军种训练、军种联合基础训练和后勤保障;二是“作战指挥链”,也就是所谓的军令系统或作战指挥体制,以“总统和国防部长(通过参联会主席)-联合作战司令部-作战部队”为基本链条,主要负责对部队的作战指挥、控制、协调和联合训练。
现代作战爆发突然,节奏快、强度大,作战指挥的效率直接影响着战争运行,指挥链层级越少,权力越集中效率越高。
美军“作战指挥链”由最高指挥当局、各联合作战司令部和军种组成部队三级构成,军种完全退出作战指挥链,联合作战司令部成为整个作战指挥链的枢纽和重心,大幅提升了指挥效率。
首先,在最高层,由总统和国防部长构成的最高指挥当局负责制定战略决策。
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就国家安全问题向总统提供咨询。
参联会由参联会主席、副主席、陆军参谋长、空军参谋长、海军作战部长、海军陆战队司令和国民警卫局局长等组成,是总统和国防部长的主要军事咨询和参谋机构,也是维系军政和军令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纽带。
参联会主席是美国总统、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国防部长的首席军事顾问,拥有美国武装力量军官的最高军衔,但没有作战指挥权。
第二,在中间层,联合作战司令部司令全权负责战役指挥。
美军联合作战司令部由6大地区司令部(太平洋司令部、欧洲司令部、中央司令部、南方司令部、北方司令部)和3大职能司令部(战略司令部、运输司令部和特种作战司令部)构成,是美军全军战备活动的重心,也是其集成军种核心能力、处理军种竞争的主要组织平台。
战时联合作战司令部司令通过参联会主席领受总统和国防部长下达的命令,对战区内所有部队全权实施指挥,并直接向最高指挥当局负责。
第三,在执行层,军种组成司令部负责战术实施。
联合作战司令部下辖军种组成司令部,根据联合作战司令部司令下达的作战命令,执行作战计划,提供作战部队,遂行作战任务。
作为美军“作战指挥链”的核心,联合作战司令部的组织机构主要由司令部机关、下属联合作战司令部、军种组成部队司令部、临时或常设联合特遣队几个部分组成。
司令部机关主要由联合参谋部、直属单位及附属人员和设施组成。
下属联合作战司令部,即联合作战司令部下辖的地区或职能司令部,例如太平洋司令部下辖的驻韩美军和驻日美军司令部,战略司令部下辖的网络司令部等。
军种组成部队司令部,例如太平洋司令部下辖的太平洋舰队、太平洋空军司令部等。
美军联合作战司令部通常使用临时或常设性的联合特遣队遂行战役战术任务,由在行动中起主要作用的军种部队指挥官担任联合特遣队指挥官,例如太平洋司令部下辖的第519联合特遣队和第510联合特遣队等。
计划完备权力集中——“作战指挥链”如何运行美国针对特定国家和特定情况制定了众多详细的“应急计划”。
一旦危机发生,美军会迅速对这些应急计划进行选择、修改和扩充,使其升级为“危机行动计划”。
美国“国家指挥当局”一旦决定发动战争,危机行动计划经过修订后就会变成“作战命令”,成为战争方案。
从运行机制上看,美军作战指挥链运行大致分为4个流程。
一是拟定应急计划。
“应急计划”是和平时期联合作战司令部为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预先制定的作战计划,大致可分为3个层次:上层是联合作战司令部制定的整个展区的作战方案;中层是联合作战司令部和军种组成司令部的作战计划;下层是军种组成司令部下属部队的具体实施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应急计划以对特定冲突的预测为基础,其价值并不仅体现在计划的详细程度和预测的精准程度上,更体现在它能为部队演练提供蓝本。
通过演习,一方面可以检验作战计划的可行性,为作战计划的修改和完善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可以让部队熟悉作战计划,提高军兵种部队相互协调和配合的能力。
战争爆发时,部队上了战场就不会感到陌生,因为战场上发生的,极有可能是他们在平时的演习中多次演练过的。
二是制定危机行动计划。
危机行动计划是在危机时期,联合作战司令部在时间紧迫和形势危机情况下制定,并提交给最高决策层作为决策依据的作战计划。
危机行动计划虽然会根据现实因素做出调整和修改,但一般以应急计划为基础。
例如,1989年12月,美出兵巴拿马,主要依据是“蓝勺行动”作战计划;2003年3月发动伊拉克战争,主要依据的是“1003东方大规模战区战争”作战计划。
三是发布作战命令。
总统根据国内外形势、危机发展状况等一系列现实因素,依据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参联会主席的建议,在危机行动计划的基础上,确定军事行动的总体目标、发起时间、以及“受援联合司令部”(指对作战计划制定负有主要责任的联合作战司令部)和“支援联合司令部”(指为执行某一特定作战计划承担支援任务的联合作战司令部)指挥控制关系等总体作战方案,最后以作战命令的形式由参联会主席向联合作战司令部司令传达。
四是实施战役行动。
联合作战司令部司令根据作战命令,确定具体的兵力部署和任务执行方案,并对下辖所有部队全权实施指挥。
美军军政、军令分离体制剥夺了军种参谋长的作战指挥权,军种只有提供兵力的责任,军种参谋长不会与联合司令部司令争权。
依法构建因势而变——“作战指挥链”如何升级美军的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构建,主要是通过3部法律的相继出台逐渐完善起来的,他们分别是1947年出台的《国家安全法》、1958年出台的《国防部改组法》和1986年出台的《戈德华特-尼科尔斯法》,前后经历了大约40年的时间,美军才在体制和机制上建立起了这种联合作战指挥体制。
在构建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同时,美军也针对现实威胁的变化,不断升级支撑联合作战指挥的指挥控制系统与联合作战战略战术。
上世纪50年代,美国就开始建指挥控制系统C2。
为应对苏联洲际弹道导弹威胁,解决预警时间短的问题,美军认为必须有非常广的通信网,把美国尤其是北美大陆的部队联系起来,然后又加了一个C,就是通信。
后来美国发现光有通信不够,必须有情报,所以后来又加了一个I,就是最开始的C3I,之后美军又把侦察的R和监视的S加了进去,形成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网络,即C4ISR 网络。
C4ISR通常被译为指挥自动化系统,它由英语的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和侦察7个词首字母缩写而来。
C4ISR系统的全球化,网络化、一体化和实时化特征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战略,战役和战术的区分概念。
这种新颖的数字化网络化会议活动由于及时通报情况,掌握战争全局,在准确的时间和地点,集中兵力兵器及时信息传递,快速定下决心和平行制定作战计划等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每一场战争都不一样,过去的战争尤其是胜战给人们留下了太深的印象,影响着人们对未来战争的想象和设计。
在联合作战的战略战术方面,美军却能够放下胜利“包袱”,不断创新战略战术,以己之长击敌之短,注重巧打、快打、精打。
巧打的代表性理论是“打击重心”。
美军认为一个武装集团犹如一部复杂的机器,对于保证这部机器平稳和可靠地运转,某些组成部分比其他部分更重要;这些重要组成部分若受损或被毁,就会使整部机器失灵。
这些更重要的部件就是“作战重心”,既是敌方军队从中获得行动自由、战斗力量和战斗意志的源泉,也是己方军队倾全力打击的目标。
快打的代表性理论是“观察、判断、决定和行动循环”。
该理论认为作战行动有4个环节,即观察、判断、决定和行动,把战争双方的活动看作是“观察、判断、决定和行动”周期的不断循环。
夺取战争主动权的关键,是缩短己方的“观察、判断、决定和行动”周期,永远比敌人快一步,从而剥夺敌人的反应能力。
该理论的实质是强调加快决策和行动节奏,使敌人应接不暇,由作战混乱演变为内部的分崩离析,直到心理瘫痪。
精打的代表性理论是“网络中心战”。
该理论强调通过战场各作战单元的网络化,将各种分散配置的侦察探测系统、指挥控制系统、火力打击系统和综合保障系统集合成一个统一高效的信息网络体系,使各分散配置的部队能够共同感知战场态势,从而把信息优势转化为决策优势和行动优势,进而发挥出最佳作战效能。
案例剖析海湾战争中,美军指挥层级简明、作战方案详尽、运行机制流畅,对此后世界各国的军事战略和军队建设等带来诸多影响——从海湾战争看美军“作战指挥链”■付征南海湾战争是美军继1986年《戈德华特-尼科尔斯法》出台,对领导指挥体制做出重大调整之后,对外发动的第一场大规模战争。
战争中,美军指挥层级简明、作战方案详尽、运行机制流畅、指控关系明确,其指挥体系运行机制和工作流程在随后的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军事行动中得到了继承和延续,是揭示美军“作战指挥链”的最佳战例。
海湾战争中,美军作战指挥链大体分为4个运行流程。
一是拟定“90-1002”应急计划。
美军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根据中东地区局势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以伊拉克为假想敌的应急作战计划,又于1990年初制定了代号为“90-1002”,即“保卫阿拉伯半岛”作战计划。
依据这一计划,美国中央司令部于1990年7月下旬举行了代号为“内部观察90”的军事演习,对“90-1002”作战计划的战术方案、后勤保障和所需兵力等进行了全面检验。
海湾战争爆发后,美军能在很短时间内向海湾地区快速部署数十万大军和数百万吨作战物资,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战前预先制定的这份应急计划。
二是确定“沙漠盾牌/风暴”作战计划。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出兵侵占科威特后,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于同日向国防部长切尼、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和主要军事顾问汇报了两套军事行动方案,也就是所谓的危机行动计划。
第一方案是对伊拉尔目标进行有限的报复性空袭,迫使伊军撤出科威特;第二方案是按照“90-1002”应急计划,用大约17周时间,向海湾地区运送20-25万部队,遏制伊拉克的进攻,并伺机展开攻势,将伊军赶出科威特。
1990年8月4日,布什总统批准采纳第二套作战方案,并将其更名为“沙漠盾牌”行动计划。
8月7日,美军按照“空地一体战”构想,初步制定了一项代号为“沙漠风暴”的作战计划,后经数月修改和完善,最后形成了一份由空中作战计划、海上作战计划、地面作战计划,以及欺骗行动和后勤支援等辅助性计划组成的总体作战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