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滑轮及滑轮组-
初中物理——12.2滑轮
一、定滑轮和动Leabharlann 轮1. 定滑轮和动滑轮 实 验 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设计实验 实验前先思考以下问题
设计实验表格
弹簧测力计的 实验序号 钩码的重力(G/N)
拉力(F/N)
1
钩码移动的 距离(h/m)
绳的自由端移动 的距离(s/m)
2
3
一、定滑轮和动滑轮
实 验 ㈠ 探究定滑轮的特点
刻度尺
实验步骤
① 测量钩码的重力并记录。
② 在定滑轮绳子的一端挂上钩码,选好参照 点,在刻度尺上标识钩码和绳的自由端移动前的 钩码
起点
起点并记录。 ③ 匀速向下拉动提起钩码,使钩码移动一段
距离( 如10cm ), 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小 和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并记录。
测力计 起点
分析记录的数据,看看钩码的重力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之间有什 么关系,钩码移动的距离与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之间有什么关系。
2.(2017•绥化)如图,工人利用滑轮组将200N的
重物匀速向上提升到2m高的平台上,则他所用 的拉力为 100 N,绳子自由端向下移动的距 离为 4 m.(不计绳重、动滑轮重及摩擦)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 力的方向。
⑵ 动滑轮的特点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一、定滑轮和动滑轮
对定滑轮特点的理解
特点: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1.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 思考:测量中,拉力F实际上比钩码的重力
略大一些,想一想,为什么? 绳子与滑轮之间存在摩擦力
重量分别为G1和G2,当滑轮平衡时,如
果忽略滑轮自重和摩擦,则G1、G2的比
滑轮及做功知识点及习题含答案)
滑轮及做功滑轮、滑轮组滑轮定义种类特点实质图例作用周边有槽,可以绕着装在框子里的轴转动的小轮定滑轮轴固定不动,轮绕轴心转动等臂杠杆能改变施力的方向动滑轮轮随物体一起移动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滑轮组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既能省力,也能改变施力的方向机械功1. 功条件(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不做功(1)有力无距离;(2)有距离无力;(3)力和距离垂直。
公式W=Fs单位焦耳,1J= 1N·m【说明】对功的单位的认识:把两个鸡蛋举高1m,做的功大约是1J;一个中学生爬高2m,对自己做的功大约是1000J。
【注意】应用功的公式时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
②公式中的s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牛·米= 焦),不要与力及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易错点】物体有三种情况不做功:即物体受力但没有移动(搬物未搬动);物体未受力而凭惯性运动(足球被踢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力与距离的方向垂直(水平匀速行驶的汽车对车上的人没有做功)。
2.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说明】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六)机械效率1. 几个概念:定义公式有用功 对人们有用的功W 有用=Gh W 总-W 额 额外功 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W 额= W 总-W 有用 总功 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W 总=W 有用+W 额=Fs 机械 效率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η=W 有用 W 总×100% 【注意】(1)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2)机械效率是个没有单位的物理量。
八年级物理简单机械第二节滑轮、滑轮组最全笔记
滑轮知识点一、定滑轮和动滑轮1、定滑轮和动滑轮1)滑轮:滑轮是个周边有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
2)使用滑轮时,滑轮的轴固定不动,这种滑轮叫做定滑轮。
3)滑轮的轴随被吊物体一起运动,这种滑轮叫做动滑轮。
4)滑轮的实质:滑轮是一种变形的杠杆,滑轮可以连续旋转,因此可以看做连续旋转的杠杆。
2、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分别使用同一物体在不使用滑轮、使用定滑轮、使用动滑轮时匀速运动,记录整个过程需要用力的大小,物体移动的距离及动力移动的距离,动力的方向,然后由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实验器材:钩码两个,滑轮两个,弹簧测力计一个等。
实验过程:①按图甲所示测出钩码的重力G。
①按图乙所示安装定滑轮,让钩码匀速上升的高度h=10cm,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力方向及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①按图丙所示安装动滑轮,让钩码匀速上升的高度h=10cm,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力方向及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①换用数量不同的钩码,重复上面的步骤。
使用简单机械情况拉力大小F/N钩码提升10cm时绳端移动的距离s/cm拉力方向不使用简单机械24610上使用定滑轮24610下使用动滑轮12320上交流论证:①对比用甲、乙两图所做实验记录的数据可知:使用定滑轮时,拉力F与钩码重力G相等,绳端移动的距离s与钩码升高的高度h相同。
(忽略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力和滑轮与轴间的摩擦力,绳子的重力)①对比用甲、丙两图所作实验记录的数据可知:使用动滑轮时,拉力F=1/2G,绳端移动的距离s=2h。
(忽略动滑轮与绳的重力和摩擦力)实验结论:①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也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①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而且费距离。
注意事项:①弹簧测力计要匀速拉动。
①动力的方向与并排的绳子平行。
①选用质量较小的动滑轮。
①保证滑轮轴间摩擦较小。
3、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①定滑轮可以看成一个变形的杠杆,滑轮的轴相当于支点,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滑轮的半径,即l1=l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l1=Gl2可知:F=G,即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2020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 知识总结与练习题(含答案)
2020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知识总结与练习题(含答案)知识点一:定滑轮(1)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支点是转动轴,动力臂和阻力臂都等于滑轮的半径。
(2)特点: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知识点二:动滑轮(1)实质: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支点是上端固定的那段绳子与动滑轮相切的点,动力臂是滑轮的直径,阻力臂是滑轮的半径。
(2)特点: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且多费一倍的距离。
知识点三:滑轮组(1)连接:两种方式,绳子可以先从定滑轮绕起,也可以先从动滑轮绕起。
(2)作用:既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是费距离。
(3)省力情况:F=(G+G动)/n;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h,其中n是绳子的段数,h是物体移动的高度。
知识点四:轮轴和斜面(1)轮轴:实质是可以连续旋转的杠杆,是一种省力杠杆。
轮和轴的中心是支点,作用在轴上的力是阻力F2,作用在轮上的力是动力F1,轴半径r,轮半径R,则有F1R=F2r,因为R>r,所以F1<F2。
(2)斜面:是一种省力机械。
斜面的坡度越大,省力越多。
【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的滑轮匀速提升重物,那么()A.F1方向的拉力最小 B.F2方向的拉力最小C.F3方向的拉力最小 D.三个方向的拉力都一样大2.使用滑轮组可以达到的目的是()A.省力而且一定能改变力的方向 B.省力但不可能改变力的方向C.省力而且能省距离 D.能省力而且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3.小明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1.5N的物体匀速提升到一定高度,在此过程中,手拉力的大小实际应该是()A.小于0.75N B.等于0.75NC.大于0.75N D.等于0.5N4.如图所示,用下列装置提升同一重物,若不计滑轮自重及摩擦,则最省力的是()二、填空题1.定滑轮实质是_____杠杆,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_____,但它不能省力。
动滑轮实质是_____的杠杆,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_______改变力的方向。
八年级物理教科版下册《滑轮》
B 重物上升2m, F=40N
C 重物上升1m, F=40N
D 重物上升2m, F=10N
G
用二定二动滑轮组来提
升50N的重物,绳自由端拉力
至5N少,为不计1_0_绳N_N重;及若摩1每擦0个N,滑则轮提重
F
升重物时,最多可以省_38_N_N
的力。
G=50N
如图所示,A物体质量为2kg,在 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 运动,速度为2m/s,弹簧测力计 读数为5N,则拉力F为_5__N,A 受的摩擦力为__1_0_N.
思考题:
一个动滑轮、一个定滑轮,
用F=1/3G来提升物体,请 画出滑轮组。
F2
还有其他的绕法吗
F1
轮轴和斜面
F1·R=F2·r
F1 F2
=r R
动力作用在轮上,轮轴是 一个省力杠杆,但费距离。
动力作用在轴上,轮轴又 将起到什么作用
轮轴实质可看做是一个可 以连续转动的杠杆
rR
F1 F2
用滑轮组提升重物,请在图中画出拉力F=G/3的绳子的绕 法. (不计动滑轮、绳重和摩擦)
若物体M重为200牛,当物体沿水平方向
匀速移动时,受到120牛的摩擦力,则拉
力F=
60牛。
练习1
F
G n=2
F
G n=2
F
n=3
G
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
2.若物重100N,一个滑轮重20N,求F
F
动滑轮、滑轮组平移物体
例:用如图所示动滑轮匀速水平拉动重为1000N 的重物,重物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为500N,不 计滑轮重与摩擦,所需拉力F=_____N。当物体 移动1m时,绳子自由端拉过的距离是多少
新课标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 第三讲 滑轮组、机械效率
第十二章第三讲滑轮组、机械效率基础过关一、滑轮组:1.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2.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3.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 1/ n G 。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 1/ n (G物+G动)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或v F)=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或v G)4.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物+G动) / F求出绳子的股数。
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
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例1.如图所示,用一根结实的绳子在两根光滑木棒上绕几圈,一小朋友用力一拉,两位大力士竟撞在一起了.这幅漫画说明了.例2.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600N的重物时,人手实际需提供的拉力应该( )A.小于200N B.等于200NC.大于200N D.大于300N例3.如图所示,每个钩码的质量是50g,滑块A在钩码的作用下恰能沿水平面匀速滑动,那么滑块A受到的摩擦力是 ( )A.2.94 N B.1.96 N C.0.98 N D.0.49 N二、机械效率: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公式:W额= 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3.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公式:W总=W有用+W额=FS= W有用/η4.机械效率:①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②公式:③ 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
通常用 百分数 表示。
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
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例4.两个完全相同的滑轮,其重力均为10牛。
分别用如图所示的两种方式,将重40牛的物体匀速提升0.5米。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不汁绳与滑轮的摩擦) ( ) A 、力F 1和F 2大小相等 B 、两机械做的有用功相等C 、两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相等D 、两装置的机械效率相等例5.计算题工人利用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400N 的物体向上匀速提起2m ,。
滑轮及滑轮组练习精选含答案(科组教研精品低碳排版)
八年级物理滑轮;滑轮组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 使用__________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__________滑轮能省一半力。
2. 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__________杠杆,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_________杠杆。
3. 如下图,滑轮A是__________滑轮,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滑轮B是__________滑轮,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
整个装置叫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假设G=200N,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__________N时可使重物G匀速上升。
4. 如下图,绳子与滑轮重不计,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如果m1=5kg,则m2应等于_____ kg。
5. 如下图,当弹簧测力计A的读数为5N时,弹簧测力计B的读数是N,滑轮和重物的总重为N。
6. 如下图,物体A重为20N,滑轮重为1N,绳子重不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5N,则物体B的重为N。
7. 如下图,物体重为40N,动滑轮、弹簧测力计和绳重不计,在滑轮组静止时,A、B、C三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N、N、N。
8. 如上图所示A物体重为20N,物体受到的水平面的摩擦力为A重的0.2倍,假设不计动滑轮的重及动滑轮与绳子之间的摩擦,拉力F=N。
9. 如下图重为30N的A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8N,则拉力F为N,A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N。
二、选择题10. 以下关于滑轮组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使用定滑轮能省力B.使用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C. 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省距离D.使用滑轮组既可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11. 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不考虑滑轮重和摩擦用这个滑轮组提起重物时〔〕A. 动滑轮半径越大越省力B. 动滑轮半径越小越省力C. 定滑轮半径越大越省力D. 用力的大小跟滑轮半径大小无关12. 如下图,用三个滑轮分别拉同一个物体,沿同一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拉力分别是F1、F2、F3,比拟它们的大小应是〔〕A. F1>F2>F3B. F1<F2<F3C. F2>F1>F3D. F2<F1<F313. 〔07〕同一物体沿一样水平地面被匀速移动〔如以下图〕,拉力分别为F甲、F乙、F丙,不计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比拟它们的大小,则A. F甲<F乙<F丙B. F甲>F乙>F丙C. F甲>F乙=F丙D. F甲=F乙>F丙14. 〔07〕如图是滑轮的两种用法,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甲是动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B. 乙是动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C. 甲是定滑轮,使用时可以省力D. 乙是定滑轮,使用时不能省力15. 学校国旗的旗杆下有一个滑轮,升旗时往下拉动绳子,国旗就会上升,对该滑轮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这是一个动滑轮,可省力B. 这是一个定滑轮,可省力C. 这是一个动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D. 这是一个定滑轮,可改变力的方向16. 利用两个定滑轮、两个动滑轮一根不易折断的绳子,组成滑轮组,如果所用的拉力是100N,用这个滑轮组在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力时,最多能吊起的物体的重力是〔〕A. 400NB. 100NC. 500ND. 800N17. 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当绳子的自由端拉下2m,物体升高的高度是0.5m,被提升的重物的质量20kg,假设不计动滑轮重和摩擦阻力,则拉绳子的力为〔〕A. 40NB.49NC.98ND.5N18. 假设要用30N的力刚好提起40N的物体,以下简单机械中可以采用的是〔不计机械本身重和摩擦〕A. 一个定滑轮B. 一个动滑轮C. 杠杆D. 一个滑轮组19. 如下图重为20N 的物体B ,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N ,则物体B 所受到的摩擦力为〔〕A. 6NB. 12NC. 0ND. 无法确定三、作图题20. 〔2分〕如下图,请你画出利用滑轮组向下用力提起木箱的绕绳方法。
人教版初二物理--滑轮(基础) 知识讲解+巩固练习
滑轮(基础)【学习目标】1、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特点、实质及其作用;2、理解滑轮组的作用及滑轮组的装配图。
【要点梳理】要点一、定滑轮和动滑轮(高清课堂《滑轮》392030定滑轮和动滑轮)周边有槽,中心有一转动轴的轮子叫滑轮,因为滑轮可以连续旋转,因此可看作是能够连续旋转的杠杆,仍可以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
在工作过程中,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在工作过程中,轴的位置随物体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要点诠释:1、定滑轮:如下图甲所示,我们可把一条直径看成杠杆,圆心就是杠杆的支点,因此,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
定滑轮的特点是它的转轴(支点)不随货物上下移动。
2、动滑轮,如下图乙所示,特点是它的转动轴会随物体上下移动,它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它的转动轴是阻力作用点。
3、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使用定滑轮虽然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方向,给工作带来方便。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要多移动距离。
要点二、滑轮组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
要点诠释:1、特点:既可省力,又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但费距离。
2、结论:在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动滑轮,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
如果考虑动滑轮的重力,则有n 动物G G F +=要点三、根据要求设计滑轮组1、根据要求确定动滑轮上绳的段数。
2、根据绳的段数,确定动滑轮的个数:一个动滑轮可拉2段绳,还能改变用力方向;但也可以拉三段绳,但就不能改变用力方向了。
设想如果需要n 段绳(n 为偶数)那么就需要n/2个动滑轮和n/2个定滑轮穿绳组装时,绳的固定端要固定在定滑轮下的挂钩上(这叫做“偶定”),若不改变力的方向,还可少用一个定滑轮,即12-n 个定滑轮。
如果n 为奇数,则需要21-n 个动滑轮和同样数目的定滑轮,穿绳时,绳的固定端要拴在动滑轮上方的挂钩上(这叫做“奇动”),这不能改变用力方向,如果还想改变用力方向,就应再加一个定滑轮,即21+n 个定滑轮。
滑轮及滑轮组物理知识点归纳
滑轮及滑轮组物理知识点归纳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滑轮及滑轮组物理知识点归纳》的内容,具体内容:滑轮组是由多个动滑轮、定滑轮组装而成的一种简单机械。
滑轮及滑轮组这一章节有什么重要知识点?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质量与密度初二物理知识点,希望能帮到你。
滑轮及滑轮组物理知识点:滑轮...滑轮组是由多个动滑轮、定滑轮组装而成的一种简单机械。
滑轮及滑轮组这一章节有什么重要知识点?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质量与密度初二物理知识点,希望能帮到你。
滑轮及滑轮组物理知识点:滑轮定义周边有槽,中心有一转动的轮子叫滑轮。
如右图所示。
因为滑轮可以连续旋转,因此可看作是能够连续旋转的杠杆,仍可以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
根据使用情况不同,滑轮可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滑轮及滑轮组物理知识点:三种滑轮定义及特点(1)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2)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
(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1/2)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G(物)+G(动))/2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3)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1、定义:由若干个定滑轮和动滑轮匹配而成。
2、特点: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中考物理培优(含解析)之滑轮及其滑轮组
滑轮及其滑轮组1、定滑轮:①定义:轴线固定,只有轮绕轴线转动,其轴不随物体一起移动。
②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的变形。
③特点:不省力也不费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④拉力端绳子伸长长度与物体上升高度关系:S=h。
⑤使用定滑轮时,不论向哪个方向拉弹簧秤的示数都不变。
2、动滑轮:①定义:轮绕轴线转动,轴线也同时随物体一起移动。
②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杠杆的变形。
③特点:能省一半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且多费距离。
④省力情况:F=1/2G物(不考虑动滑轮重和摩擦)F=1/2(G物+G动)(不考虑摩擦)⑤拉力端绳子伸长长度与物体上升高度关系:S绳=2h 。
⑥使用动滑轮时,如果跨过滑轮的两段绳子不平行,它们间的夹角越大,弹簧秤的示数越大。
3、滑轮组:①定义:由动滑轮和定滑轮组成的装置。
②特点:既能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
③省力情况:(其中n为跨在动滑轮上的绳子股数)(1)竖直提物:Ⅰ不考虑动滑轮重和摩擦:F=1/n×G 物Ⅱ不考虑摩擦,但计动滑轮重F=1/n(G物+G 动滑轮)Ⅲ拉力绳子自由端伸长的距离S与物体上升的距离h的关系:S=nh;Ⅳ物体移动的速度V物与绳子自由端绳子伸长的速度V 绳的关系:V绳=nV 物;典型例题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A、B分别系在两个墙面上,中间滑轮组绳端的拉力为F,则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是。
解析:以右侧滑轮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如下图所示,根据力的平衡知识可知:F B=2FFF F B答案:2F针对练习1小凡同学在“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中,装置图如下图所示.(1)在探究定滑轮时,照图乙操作,觉得读数不方便,于是把测力计倒过来,即测力计吊环系在拉绳上,用手拉挂钩,测力计的示数会___________ (“变大”、“变小”或“不变”),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动滑轮时,照图丙操作,记录数据如下表,分析数据发现,测力计的示数F大于物重G的一半,与课本结论存在差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给出一条减小此差异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7讲 滑轮及滑轮组 教师版
漫画释义7滑轮及滑轮组模块一滑轮的认知知识互联网知识导航初二物理竞赛班·第7 讲·教师版90起重设 备上的 滑轮组定滑轮特征:1、轮的边缘有槽;2、轮可以转动, 轴固定不动;3、利用绳索拉起重物;4、能改变用力的方向.受力分析:1、同一条绳索上任意一点受力大小是相同的;2、由于绳子能任意弯曲, 所以力方向可以改变;3、我们把动力作用在绳子上的一端叫做自由端, 实验表明, 在匀速或 静止状态下, 动力和阻力的大小是相同的.动滑轮特征:1、绳子的一端被固定, 滑轮是沿固定的绳子滚动, 所以滑轮与固定绳 端的接触点是支点;2、滑轮不仅转动, 而且还随着绳子一起上下移动;3、动力与克服阻力的方向一致, 所以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4、由于阻力 F 2 随滑轮一起移动, 所以滑轮受到的重力也是阻力的一部分. 受力分析:1、重物(阻力)是作用在滑轮轴上的; 所以阻力的力臂是轮半径 R ;2、动力作用在滑轮的绳子自由端, 动力的力臂为 2R ; 根据杠杆原理, 不计滑轮的重力时, 使用动滑轮最多省一半力.定滑轮 动滑轮 的杠杆 原理等臂杠杆: F = F , 即 F = G省力杠杆: F = 1 F , 即 F = 1G + G )( 12拉物12 2拉2 物轮滑轮组 特点:1、由几个滑轮组合起来使用的装置叫滑轮组;2、既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 又可以省力.滑轮组的受力分析:将重物与动滑轮看做一个整体, F = 1G + G ), n 为承重 拉 ( 物 轮n绳子的段数.【例1】升国旗时, 人站在地面拉动绳子, 能够让国旗升到旗杆的顶端, 旗杆顶端用到的简单机械是【答案】定滑轮【例2】如图所示, 通过定滑轮匀速提起重物G 时, 向三个方向拉动的力分别为F1、F2、F3, 则三个力大小关系是( )A. F1 最大B. F2 最大C. F3 最大D. 一样大【答案】D【例3】如图所示, 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为G, 系着它的一根轻绳竖直绕过转轴光滑的滑轮, 绳子的另一端受的拉力为F, 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为N. 下面关于这三个力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F = G【答案】DB.G = NC. F = ND. F + N = G【例4】如图所示, 用动滑轮拉着一个物块在水平方向运动. 当拉力F 为10N 时, 物块恰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N; 当F 增大到14N 时, 物块受到的合力大小为N .(忽略滑轮摩擦以及动滑轮和绳重)【答案】20 8【例5】如图所示, 物体受到的重力为20N , 用力F 将滑轮匀速提升, 重物随滑轮一起匀速上升(不计绳重、滑轮重及绳与轮之间的摩擦). 当重物上升1m 时, 关于滑轮上升的高度h 和拉力F 的说法正确的是( )ABCD 【答案】C F = 20N ,F = 40N ,F = 40N ,F = 10N ,h = 1mh = 2mh = 0.5mh = 2m使用这种动滑轮费力, 省距离, 动滑轮移动的距离是物体上升高度的一半;F = 2G = 2⨯ 20N=40N .h = 1h' =1⨯1m = 0.5m 2 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 若上题中计滑轮重力, 比如滑轮重力为5N, 那么拉力F 大小应为N, 物体上升1m , 拉力F 上升m.答案:45; 0.5初二物理竞赛班·第7 讲·教师版92模块二 滑轮组的受力分析知识导航初二物理竞赛班·第 7 讲·教师版93基本滑 轮模型 的解题 方法1.动滑轮与重物在一起的省力滑轮模型(整体法):F 支 =G 人 + F 拉F 支 =G 人 - F 拉2. 费力反拉滑轮模型(对动滑轮进行受力分析) 对动滑轮进行受力分析: F = 2F 1 + G 动费力模型省距离: 物体上升 h , 自由端(人的拉力)上升 s ,则: s = 1h2【例6】 如图所示的装置处于静止, 物重都是 G , 不计滑轮和绳重及摩擦, 使物体匀速上升, 拉力 F 最小的是( )AB C D【答案】B初二物理竞赛班·第 7 讲·教师版94【例7】 要用滑轮组将陷在泥中的汽车拉出来, 试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绳方法.【答案】如图所示.<解析> 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滑轮组, 可以绕成两根绳和三根绳承担拉 力, 其中三根绳为最省力.根据“奇拴动, 偶拴定”的原则, 绳的固定端接在动滑轮的钩 子上.【例8】 一个同学站在地面上, 要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已知物重 1000N , 而绳子最多只能承受 400N 的拉力.请你帮他在图中画出符合 要求的绳子绕法.【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先判断 n= G =1000N=2.5(段) .用“进一法”取 n = 3 .根据“奇拴动, 一动配一定, 变向F 400N加一定”原则, 绳子应固定在动滑轮的钩上, 由内向外绕.【例9】 如图所示, 体重为 500N 的人站在水平地面上拉绳子, 使重物以1m/ s 的速度匀速上升. 已知动滑轮重力为 50N, 被提升重物的重力为 300N. (不 计绳重及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则: (1) 此时自由端人的拉力大小为 N, 人对地的压力大小为 N. 人拉绳子的速度为 m/s .(2) 若此人竭尽全力拉绳子, 利用此装置最多能拉起 N 的重物.【答案】(1) 175 ; 325; 2 (2) 950初二物理竞赛班·第 7 讲·教师版9522 23 ( =【例10】如图所示, 体重为 500N 的人站在高台上提升重物, 使重物以1m/ s 的速度匀速上升. 已知动滑轮重力为 50N, 被提升重物的重力为 400N. (不计 绳重及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 则:人对地的压力大小为 N. 人拉绳子的速度为 m/s .【答案】650 ; 3【例11】如图所示, 吊篮的重力为 400N, 动滑轮的总重力为 50N, 定滑轮重力为40N, 人的重力为 600N, 人在吊篮里拉着绳子不动时需用力( ) (不计绳重及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 A 218N B 0N 【答案】CD 6N <解析> 设人对绳的拉力 F , 将人、吊篮和动滑轮视为一个整体, 此 时 整 体 处 于 静 止 状 态 , 整 体 重 力 由 5 段 绳 子 承担 , 所 以 有5F = G 人 + G 吊 + G 动 .G + G + G 600N + 400N + 50N 所以 F = 人 吊 动 = = 210N5 5【例12】体重为 500N 的工人利用此装置把自己和重为 100N 的涂料箱拉到高处. 已 知动滑轮重力为 50N, 筐重力为 130N . 不计绳重及轮与轴之间的摩擦. 求: 人的拉力为多少? 人此时对筐的压力为多少? 【答案】 F = 1(G + G+ G + G )= 1500N+100N+50N+130N)=260N 3人涂料 动 筐3F 压 = F 支 =G 人 - F 拉 = 500N - 260N = 240N【例13】如图所示, 物体 P 重 2400N, 用图示的装置起吊, 滑轮和 绳子的重力和摩擦力都可以不计. (1)若一人站在地面上负责向下拉绳, 以吊起重物 P, 此人 的体重至少为多大?(2)若此人改为站在重物 P 上, 仍由他向下拉绳, 匀速吊 起重物 P(包括自身), 如图中虚线所示, 已知此人的体重 为 800N, 他向下拉绳的力应是多大?【答案】(1)人站在地面上, 由图可知, 物体 P 由四根绳子吊起, 则每根绳子的拉力T = G P = 2 4 0 0 N 6 0 0 , 所以人的重力至少为 600N . 4 4(2)当人站在物体上, 由图可知, 物体和人共由 5 根绳子吊起, 所以每根绳子的拉力T ' =2400N + 800N = 640N5C 210NP模块三整体法及定滑轮上方受力分析【例14】如图所示, 质量为60kg 的工人在水平地面上,用滑轮组把货物运到高处. 第一次运送货物时,货物质量为130kg, 工人用力F1 匀速拉绳, 地面对工人的支持力为N1; 第二次运送货物时, 货物质量为90 kg, 工人用力F2 匀速拉绳, 货箱以0.1m/s 的速度匀速上升.已知G300 N. 则两次人的拉力之比为; 地面对人动的支持力之比为. (不计绳重及滑轮摩擦, g 取10N/kg)【答案】4:3 ; 2:3【例15】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中, 每个滑轮自重均为20N, 横杆的自重是10N, 摩擦和绳重不计, 现用此滑轮组匀速提起重G=750N 的物体, 那么需要施加的动力F 是( )A.200N B.180N C.190N D.170N【答案】A【例16】图中的每个滑轮重0.5N, 物体A 重6N, 托板重1N. 在2s 的时间内, 拉力F 的作用点沿竖直方向匀速升高了1.2m, 这个过程中, 不计滑轮轴摩擦和绳重, 则:(1) 拉力F 的大小为N.(2) 物体A 上升的速度为m/s.(3) 天花板对定滑轮拉力大小为N.【答案】2 ; 0.15 ; 4.5【例17】体重为480N 小钧同学站在地面上, 欲使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力为500N 的重物. 已知每个滑轮重力大小为60N. 第一次人用F1=100N 的力向下拉绳子, 物体没有被提起, 则此时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为多少?第二次人用更大的力向下拉绳子, 使物块匀速上升, 则此时人对地的压力大小为多少? 天花板对定滑轮的拉力大小为多少?(不计绳重及绳与轮之间的摩擦)【答案】360 ; 200; 900初二物理竞赛班·第7 讲·教师版96初二物理竞赛班·第 7 讲·教师版97模块四 综合应用问题【例18】如图是一种电梯结构 的示意图, 电梯厢在电梯井中沿竖直通道上下运行.钢链的两 端分别固定在电梯井顶部的 A 点和 B 点, 同时钢链绕过重 15000N 的电梯厢下的滑轮而托起整个厢体 E, 又跨过电梯井顶 部由电动机驱动带有齿轮的轮轴 C, 在 C 和 B 之间吊起与动滑 轮相连的配重 D .电梯载重量为10 人(1 人的质量按 60 kg 计算, 取 g = 10N/kg , 忽略摩擦及钢链的质量).请回答: (1)配重的功能是什么? 在已知电梯厢重和载重量的情况下, 配 重的质量最好是多大?(2)当电梯满载匀速上升时, A 、B 两点受到的拉力各是多大?【答案】(1)配重是一种平衡体.其质量应选择大约跟电梯厢(包括平均搭载的乘客)的质量相等.这样, 当开动电动机时, 它只需要供给提升多搭载的乘客上升或少搭载的乘客下降 的动力, 其余的重力由配重来平衡.所以, 最经济的配重所受重力 G D 应为箱体重 G E 与1承载人重 G 人 的一半之和, 即 G= G + G = 15000N+3000N =18000N ,DE2人所以配重的质量为 m D = 1800 k g .(2)A 点受力 F= 1 (G + G ) = 10500N ; B 点受力 F = 1G = 9000N .A2人 E B2 D【例19】电气化铁路的输电线常用图示的方式悬挂在钢缆上. 钢缆的 A 端固定在电杆上,B 端通过滑轮组连接在电杆 C 上. (1)配重 D 是 n 个混凝土圆盘(图中只画出 3 个), 每个盘的质量是 m . 按图示的配置,钢缆 在 B 端所受的拉力大约是多少? (2)如果只考虑 B 端的牢固性,本来可以把它直接固定在电杆 C 上, 也可以用一个很硬的 大弹簧连接 B 和 C. 实际上却用滑轮组来连接, 这样做的优点是什么?【答案】(1)F =3nmg ,因为动滑轮右侧的 1 条钢缆与它左侧的 3 条钢缆承受相同的力,而左侧每条 钢缆受的力是 nmg . (2)机车运行中,拾电器会把输电线向上托起.如果使用两端固定的钢缆,悬线会因此松弛, 输电线将左右摇摆,有可能脱离拾电器造成断电事故.使用滑轮组可以保证输电线的高度 变化时钢缆始终保持紧张状态. 如果用弹簧代替滑轮组,情况好于两端固定的钢缆,但钢 缆的紧张程度仍随弹簧的长度有较大的变化,而且不易确定钢缆的最佳长度.轮轴在不计绳重及摩擦的情况下,F1⋅ L1= F2⋅ L2, 即F ⋅ R = G ⋅ r省力, 费距离费力, 省距离【例20】轮轴, 顾名思义是由“轮”和“轴”组成的系统. 该系统能绕共轴线旋转, 相当于以轴心为支点, 半径为杆的杠杆系统. 所以, 轮轴能够改变扭力的力矩, 从而达到改变扭力的大小. 原理如右图所示. 在不计绳重及摩擦的情况下, F1⋅ L1= F2⋅ L2, 即F ⋅ R = G ⋅ r 请看一看下图中的装置有没有用到轮轴的原理, 并简要加以分析:【答案】略.☆教师分享:自行车上的轮轴中轴上的脚蹬和花盘齿轮:组成省力轮轴, 脚蹬半径大于花盘齿轮半径. 自行车手把与前叉轴:组成省力轮轴, 手握把外的半径大于前叉轴的半径. 后轴上的齿轮和后轮:组成费力轮轴、齿轮半径小于后轮半径. 自行车行驶速度与车轮直径的关系:常见的自行车轮的直径有559mm(22 英寸)、610mm(24 英寸)、660mm(26 英寸)、711mm(28 英寸)的, 有实际经验的同学知道, 骑28 车比24 车费力一些, 但速度快, 因为28 车轮的半径大, 轮子每转一圈走的距离长一些, 故速度快, 半径大使轮轴的轴半径大, 故费力轮轴更费力.模块五轮轴知识导航初二物理竞赛班·第7 讲·教师版98【例21】倒链(又称神仙葫芦)是一种简单的起重用具, 它由滑轮组组成(如图所示), A、B 为同轴并一起转动的定滑轮, 半径分别为R1 和R2, R1 稍大于R2; C 为动滑轮, 其半径为r. 它们之间用铁链按图中所示的方式联结起来. 当用力F 拉一侧铁链使定滑轮转动时, 套在A 上的铁链使挂在C 上的重物上升, 与此同时, 套在B 上的铁链被放下, 使重物下降(图中虚线箭头表示铁链运动方向). 转动一周时, 其总效果使重物上升的距离为多少? 若重物所受重力为G, 则使重物缓慢匀速上升时, 拉力F 的大小至少应为多少? (此题为理想情况下, 即不计铁链重力、滑轮C 重力及额外的摩擦力做功)【答案】(1)A、B 为同轴一起转动的定滑轮, 相当于轮轴, 当滑轮转动一周时, A 轮使铁链上升h 1= 2πR1, B 轮使铁链下降h2= 2πR2, 则重物上升的距离h = h1- h2 = π(R - R ) .2 1 2(2)求解拉力F 可以使用杠杆3 力平衡方程(如右图):F ⋅ R1 + F '⋅ R2= F '⋅ R1F = R1- R2 ⋅ G2R1其中2F ' = G , 最终解得:☆此题在以后学完功的知识后也可以从Fh1= Gh 解得同样的结果.初二物理竞赛班·第7 讲·教师版99初二物理竞赛班·第 7 讲·教师版100【练1】 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被匀速移动, 如下图所示, 拉力分别为 F 甲、F 乙、F 丙, 不计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 比较它们的大小, 则( )A. F 甲<F 乙<F 丙B. F 甲>F 乙>F 丙C. F 甲>F 乙=F 丙D. F 甲=F 乙>F 丙 【答案】B【练2】 如图所示, 人对绳子的自由端的拉力 F 都相等, 且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不计滑轮重和摩擦, 比较四个物体的重力, 最大的是( )A . G 1B . G 2C . G 3D . G 4【答案】C<解析> 图甲是一个定滑轮, 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即 G 1 = F ; 题图乙是一个动滑轮, 动滑轮的实质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 2 倍的杠杆, 使用 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 所以 F = G 2 /2 , 即 G 2 = 2F ; 题图丙的滑轮组中, 吊着重物的绳 子有 3 段, 所以 F = G 3 /3 , 即 G 3 = 3F ; 题图丁的滑轮组有 2 段绳子吊着重物, F = G 4 / 2 , 即 G 4 = 2F .实战演练【练3】如图所示是一个通过皮带传动的装置.A 为主动轮, B 为从动轮, A、B 两个轴用皮带传动, B 、C 两个轮固连绕同一个轴转动.已知R A : RB: RC2 :1:3 .试分析A、B、C 三个轮边缘点速度的比.【答案】1:1:3皮带或者齿轮传动时候, 边缘点的线速度相同; 共轴(同时围绕同一个轴)转动时候所有点的转速相同, 即相同时间内转过的角度或者相同时间内转过的圈数相同.类似应用题目:自行车问题初二物理竞赛班·第7 讲·教师版101102 初二物理竞赛班·第7 讲·教师版自行车中的物理知识1.摩擦方面(1)自行车轮胎、车把套、脚踏板以及刹车块处均刻有一些花纹, 并且使用摩擦大的材料, 增大摩擦力.(2)车轴处经常上一些润滑油, 以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 来减小摩擦力.(3)所有车轴处均有滚珠, 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 来减小摩擦.(4)刹车时, 用力捏紧车闸, 以增大刹车块与车圈之间的压力, 从而增大摩擦力.(5)紧蹬自行车前进时, 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前, 是自行车前进的动力, 前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后, 是自行车前进的阻力; 自行车靠惯性前进时, 前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均向后, 这两个力均是自行车前进的阻力.2.简单机械(1)自行车刹车手闸是一个省力杠杆, 车后坐的载物夹也是杠杆. 脚踏和中轴大齿轮组成一个省力轮轴, 后轮上小齿轮和后轮组成一个费力轮轴. 车把和前叉也构成省力轮轴.(2)自行车上坡走S 形路线, 相当于增加了斜面的长, 可以省力, 使上坡更容易. 3.压强方面(1)一般情况下, 充足气的自行车前、后轮胎着地总面积大约为S=100cm2, 当一普通的成年人骑自行车前进时, 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F=(600N+250N)=850N, 可以计算出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约为8.5×104Pa.(2)自行车的车座较宽大, 可以增大人与车座的接触面积, 减小对人的压强, 人骑座时感到舒服.初二物理竞赛班·第7 讲·教师版103。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2节滑轮第2课时滑轮组和其他简单机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210422
第2节滑轮第2课时滑轮组和其他简单机械【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滑轮组的结构、特点和应用,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2.了解其他简单机械如轮轴和斜面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二、过程与方法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组、斜面和轮轴的实际使用.2.具有对现实生活中简单机械的应用是否合理进行评价的意识.3.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重点】探究滑轮组的特点,会按要求组装.【教学难点】了解轮轴和斜面的工作原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定滑轮、动滑轮、钩码、细绳、弹簧测力计、扳手、水龙头、长木板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现实生活中我们除了应用定滑轮和动滑轮,还使用了其他简单机械,如我们可以将动滑轮和定滑轮组装起来,形成一种新的简单机械,并研究它的特点和组装方式,请同学们说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简单机械.生:扳手、水龙头等.教师提示: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常见的简单机械,比如汽车在蜿蜒盘旋的公路上行驶到山顶便是利用了斜面这种简单机械;而汽车使用方向盘改变方向、开门时使用门把手将门打开便是利用了轮轴这种简单机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滑轮组、斜面、轮轴这三种简单机械吧.【进行新课】知识点1 滑轮组师我们知道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那能否把二者的优点都利用起来,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新机械呢?生讨论、交流.师请同学们按你们的设想,将刚才的一个定滑轮、一个动滑轮组合起来,看哪一组做的又好又快,并且进行实验,来验证是否既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学生分组实验进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完成实验,交流实验结论.师像这样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就是滑轮组,当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拉力与物重之间有何关系?请大家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找出其关系.教师参与实验指导,并在黑板上画出甲、乙两组不同的滑轮组,并演示组装,然后请一名学生上台用甲、乙两个滑轮组将同一个钩码提起来.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说说甲、乙两个滑轮组中动滑轮的绕线方法有何不同.师两次示数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观察、讨论后回答:承担钩码的绳子段数不同.师你能数出有几段绳子吊着钩码吗?学生观察、讨论后进行回答:甲有2段,乙有3段.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数绳子段数的方法:数绕在动滑轮上和固定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有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拉力就是钩码重的几分之一.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动滑轮的重力不能忽略,所以在实验中得出的拉力并不是钩码重的几分之一,而是稍大于这个值.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股数分别是2、3、4、5的滑轮组的绕法图,如图所示,让学生数数是几段绳子吊着物体,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让学生体会相同数目的滑轮采用不同的绕线方式,承担重物的绳子段数不同,导致省力多少不同.)教师让学生观察四个不同的绕法图,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得出关于绳子绕法的结论:奇动偶定(绳子的固定端在动滑轮上,则为奇数段绳子;绳子的固定端在定滑轮上,则为偶数段绳子),并且进一步总结出绳子自由端拉力移动距离s 和物体移动距离h 之间的关系:s=nh.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滑轮组的组装”,并讲解.滑轮组的组装(多媒体课件)组装滑轮组需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1)确定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由滑轮组的省力情况1F G n =或1F G G n=+动(),可得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G G G n n F F+==动或,n 应取整数,且要采用进位法.也可以根据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与物体上升高度h 之间的关系确定,即s n h=. (2)确定滑轮个数.当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n 为偶数时,按照每个动滑轮有2段绳子承担,则动滑轮个数为n/2,定滑轮个数为12n -,即比动滑轮少1个,若要改变力的方向,则需要再加一个定滑轮,这时动滑轮和定滑轮个数相等.当n 为奇数时,如不需要改变力的方向,则动滑轮和定滑轮个数相等,均为12n -;若要改变力的方向,则需要再加1个定滑轮,即动滑轮个数为12n -,定滑轮个数为12n +.滑轮组中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个数可按“一动配一定,偶数减一定,变向加一定”的方法确定.(3)确定绳子的起点.当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 为偶数时,绳子的起点在定滑轮上;当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n 为奇数时,绳子的起点在动滑轮上.即按“奇动偶定”的方法确定.例题1(用多媒体展示)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做匀速移动,如图所示,拉力分别为F 甲、F 乙、F 丙,不计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比较它们的大小,则()A.F 甲<F 乙<F 丙B.F 甲>F 乙>F 丙C.F 甲>F 乙=F 丙D.F 甲=F 乙>F 丙解析:甲图为一个定滑轮,因为定滑轮不省力,故拉力大小等于阻力f ,即F 甲=f ;图乙是动滑轮,省一半的力,故拉力F 乙=1/2f ;图丙由一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有三段绳子承担,故拉力F 丙=1/3f.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是B 项.答案:B例题2(用多媒体展示)电气化铁路的高压输电线,无论严冬还是盛夏都要绷直,才能使高压线与列车的电极接触良好,这就必须对高压线施加恒定的拉力.为此,工程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恒定拉力系统,其简化原理图如图所示.实际测量得到每个水泥块的体积为1.5×10-2m 3,共悬挂20个水泥块.已知水泥块的密度为2.6×103kg/m 3,g 取10N/kg.(1)请指出图中的动滑轮、定滑轮;(2)每个水泥块的重力是多少?(3)滑轮组对高压线的拉力是多大?解:(1)图中C是动滑轮,A、B是定滑轮.(2)每个水泥块质量m1=ρV=2.6×103kg/m3×1.5×10-2m3=39kg.每个水泥块的重量为G1=m1g=39kg×10N/kg=390N.(3)水泥块对钢丝绳的拉力为F1=20G1=20×390N=7.8×103N.由图可知,动滑轮由3段绳子承担,所以滑轮组对高压输电线的拉力为F2=3F1=3×7.8×103N=2.34×104N.师我们通过学习杠杆,知道有的杠杆省力,有的杠杆省距离,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一半的力,但要费二倍的距离.大家思考,有没有一种机械既省力,又省距离呢?生思考、交流、讨论:省力的机械就必定费距离,省距离的机械必定费力,没有一种机械既省力又省距离.知识点2 轮轴和斜面1.轮轴师同学们通过阅读教材P83页《科学世界》及图12.2-5中实例,归纳它们的共同特征,总结出轮轴的概念.生1:由一个轴和一个大轮组成,并能绕共同的轴线转动的简单机械叫轮轴.生2:轮轴上中间靠近转动轴线半径较小的是轴,离轴线较远半径较大的是轮.生3:动力一般是作用在轮上,阻力作用在轴上,因此,轮轴是省力机械.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轮轴也相当于一个杠杆.(如图)轮和轴的中心O点是支点,作用在轮上的力F1是动力,作用在轴上的力F2为阻力,轮半径为R,轴半径为r,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F1R=F2r,R>r,F1<F2,所以轮轴省力.板书:轮轴:由一个轴和一个大轮组成能绕共同的轴线转动的简单机械,实质是一个可以连续转动的杠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注意:轮轴使用时,当轮半径是轴半径的n倍时,在不计摩擦情况下,作用在轮上的力的大小为作用在轴上的力的大小的n分之一.师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有很多,你发现周围还有哪些物体是轮轴?生1:用螺丝刀拧螺丝时,手抓的木柄较粗的部分是轮,金属杆部分较细的是轴,因此螺丝刀拧螺丝是轮轴.生2:拖拉机或汽车用人工发动时使用的摇把也是一个轮轴.生3:电视中见过以前农村常用的辘轳也是轮轴.生4:卷扬机的摇杆也是轮轴.2.斜面师了解了轮轴,再来讨论斜面为什么也是简单机械,这种简单机械对我们有什么用呢?请同学们想想骑自行车上坡直线行驶和弯曲行驶时的情景,然后按教材P84页图12-2-6的模拟实验做一做.(学生操作、讨论,然后交流)生1:使用斜面看起来是费了距离,但是省了力,如果从山下直通山顶需要很大的力,不容易爬下去,而沿着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行走就可以用较小的力爬上山顶.生2:我们常见的螺丝钉就可以认为是一种斜面.板书:斜面:是一个费了距离但能省力的简单机械.注意:斜面长是斜面高度的n倍时,在不计摩擦的情况下,所用的推力为物重的n分之一.师斜面在生活和生产中也有许多的应用,希望同学们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题3人们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表现出了非凡的创造性和聪明才智.如图甲是使用扳手拧螺母,它其实是一个_____,当作用在手柄上的力为F1时,则拧开螺母的力F2_____F1(选填“>”、“=”或“<”).如图乙是工人师傅将货物搬运到车上的情形,工人师傅这么做利用的科学知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图甲中的扳手可以看成是一个轮轴,当动力作用在轮上时可以省力,即在手柄处用一个较小的力可以在螺母处产生一个较大的力.图乙中的装置是一个斜面,使用它可以省力.答案:轮轴>斜面省力【教师结束语】通过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滑轮组的特点和组装;了解了轮轴和斜面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我们还知道省力的机械就必定费距离,省距离的机械必定费力,没有一种机械既省力又省距离.总之,使用机械给我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了方便.好,谢谢大家!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记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尤其是在进行探究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合理适时地引导学生,做到既要避免放羊式课堂,又要使每个学生参与教学中,动手探究,感受到自己在探究中求得知识,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体会到学习的轻松、快乐.总之,教师要想熟练地驾驭课堂教学非一日之功,要经常不断地积累和锤炼.2.对于阅读材料的教学把握,我认为应在完成本节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并且时间充裕的条件下,教师才适当进行教学,通常还是留给学生课后自学处理.1.滑轮组(1)定义:由两个以上的滑轮组合而成的装置叫滑轮组.(2)好处:既省力又改变用力的方向.(3)缺点:多移动距离;结构复杂,需要较多的滑轮.(4)滑轮组中拉力F、物重G与绳子股数n的关系:1.=F Gn.(5)物体移动的距离h、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与绳子股数n的关系:s nh2.轮轴和斜面(1)轮轴:由一个轴和一个大轮组成能绕共同的轴线转动的简单机械,实质是一个可以连续转动的杠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2)斜面:是一个费了距离但能省力的简单机械.。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二节滑轮
教学设计课题第十二章第2节滑轮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构造、特点及其作用;3. 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滑轮的应用,初步认识科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构造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会按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验、归纳、对比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滑轮、细绳、钩码、弹簧测力计、自制带刻度的铁架台教学过程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回顾提问:三类杠杆及特点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为本节学习变形的杠杆做准备引课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种简单的机械——滑轮定义:周边有槽,可以绕轴转动的轮子;滑轮在使用时根据轴位置是否移动可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举例生活中哪里用到了滑轮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分析,拉近物理与生活的关系,反映出物理是有用的。
展示目标多媒体展示学生认真阅读,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本节课内容新课学习观察和欣赏漫画一、定滑轮:1、定义:工作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2、特点:《演示实验一》:教师演示定滑轮试验结合实验,思考以下问题:1.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什么?2.使用定滑轮可以省力吗?3.使用定滑轮可以省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吗?总结: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理论分析》:1、L1=L2,F=G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认真看动画结合刚才的动画尝试理解这一概念观察实验,分析数据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
不能省力。
不能省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师生共同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数据思考和总结定滑轮的特点。
结合上节课的力臂画法得出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走进文本2、距离: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和物体升高的距离h关系:S=h;3、速度: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V绳=V物;二、动滑轮:1、定义:工作时,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作业课件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2节 滑轮 第2课时 滑轮组和其他简单机械
的四种方式(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其中所需
动力D 最小的是(
)
7.某人用100 N的力提起了350 N的重D 物,那么 他可能使用了( )
A.一个定滑轮 B.一个动滑轮 C.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D.一个杠杆
8.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A、B和滑轮组成的
装置中,若拉绳的力为F,则两弹簧测力计的示
省力
车上坡时能够__________。
5.如图所示,小轿车的方向盘相当于一个轮轴,
若F1=20 N,盘的半径为20 cm,轴的直径为4
cm,不计摩擦阻力,则F2=__________N。门
锁的把手相当于一个_______2_0_0 _(选填“省力”
省力
或“费力”)轮轴。
6.如图所示是使用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
【例】用如图所示的四种机械提起同一重物,不计机械自 重和摩擦,最省力的是( )
【点拨】A选项中提起重物的杠杆是费力杠杆, F>G;B选项是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省距 离,F= G;C选项滑轮组由2段绳子承担物 重,F=G;D选项滑轮组由3段绳子承担物重,
F= G。
【答案】D
滑轮组
1.滑轮组是把定滑轮和组动合滑轮__________使用。一般地, 使省力用滑轮组既可以改变__用_力__的_方_向___,又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如图所示的钥匙插入锁孔转动开锁时,钥匙 就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选填“斜面”“滑轮” 轮或轴 “轮轴”),属于__________(省选力填“省力”
或“费力”)机械。
4.在山区常见到如图所示的盘山公路。修建盘
山公路是利用我们学过的一种简单机械
____斜_面_____的原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使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2《滑轮》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2《滑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2.2节《滑轮》。
本节课主要介绍滑轮的类型、特点和应用,以及如何计算滑轮组的使用。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滑轮的定义和分类,包括动滑轮和定滑轮。
2. 掌握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如省力、改变力的方向等。
3. 学习滑轮组的计算方法,包括计算承担物重绳子的段数和承担的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识别和区分动滑轮和定滑轮,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2. 学会使用滑轮组,并能够计算滑轮组的使用效果。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 滑轮的定义和分类。
2. 滑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3. 滑轮组的计算方法。
难点:1. 滑轮组的使用效果计算。
2. 如何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滑轮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滑轮模型。
2. 绳子。
3. 重物。
学具:1. 滑轮组实验器材。
2. 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个滑轮组的使用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的作用和原理。
2. 讲解:介绍滑轮的定义、分类和特点,解释滑轮组的工作原理。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滑轮组实验,观察滑轮组的使用效果,并记录实验结果。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滑轮组的计算方法,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
5. 练习:教师给出几个滑轮组的实例,学生独立计算使用效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2.2 滑轮滑轮的定义:滑轮是一种能够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的装置。
滑轮的分类: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的特点: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组的计算方法:计算承担物重绳子的段数计算承担的力七、作业设计1. 请描述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区别,并说明它们的工作原理。
2. 给出一个滑轮组的实例,计算其使用效果。
3. 思考一下,滑轮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验和练习,学生是否掌握了滑轮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 学生是否能够正确使用滑轮组,并计算使用效果?3. 学生在实验和练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是否给予了及时的指导和帮助?拓展延伸:1. 研究一下,滑轮组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航空航天、建筑等。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滑轮(基础)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中物理重难点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滑轮(基础)【学习目标】1、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特点、实质及其作用;2、理解滑轮组的作用及滑轮组的装配图。
【要点梳理】要点一、定滑轮和动滑轮(《滑轮》392030定滑轮和动滑轮)周边有槽,中心有一转动轴的轮子叫滑轮,因为滑轮可以连续旋转,因此可看作是能够连续旋转的杠杆,仍可以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
在工作过程中,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在工作过程中,轴的位置随物体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要点诠释:1、定滑轮:如下图甲所示,我们可把一条直径看成杠杆,圆心就是杠杆的支点,因此,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
定滑轮的特点是它的转轴(支点)不随货物上下移动。
2、动滑轮,如下图乙所示,特点是它的转动轴会随物体上下移动,它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它的转动轴是阻力作用点。
3、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使用定滑轮虽然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用力方向,给工作带来方便。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要多移动距离。
要点二、滑轮组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
要点诠释:1、特点:既可省力,又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但费距离。
2、结论:在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动滑轮,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一。
如果考虑动滑轮的重力,则有n 动物GG F +=。
要点三、根据要求设计滑轮组1、根据要求确定动滑轮上绳的段数。
2、根据绳的段数,确定动滑轮的个数:一个动滑轮可拉2段绳,还能改变用力方向;但也可以拉三段绳,但就不能改变用力方向了。
设想如果需要n段绳(n为偶数),那么就需要n/2个动滑轮和n/2个定滑轮穿绳组装时,绳的固定端要固定在定滑轮下的挂钩上(这叫做“偶定”),若不改变力的方向,还可少用一个定滑轮,即12-n 个定滑轮。
如果n 为奇数,则需要21-n 个动滑轮和同样数目的定滑轮,穿绳时,绳的固定端要拴在动滑轮上方的挂钩上(这叫做“奇动”),这不能改变用力方向,如果还想改变用力方向,就应再加一个定滑轮,即21+n 个定滑轮。
初中物理滑轮滑轮组
图9-2第一章初中物理滑轮滑轮组*1.使用 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这种滑轮相当于一个 杠杆。
使用 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这种滑轮相当于一个 的杠杆。
*2.根据杠杆知识,费力杠杆省距离,省力杆费距离。
可见, 滑轮是费距离的,而 滑轮既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3.根据使用情况的不同,滑轮可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
从是否省力和是否改变用力方向的角度看:定滑轮的特点是 , ;动滑轮的特点是 , 。
*4.如图9-1所示,摩擦不计,物重为100N 。
(1)若动滑轮重不计,匀速提升重物时绳子的拉力为 N 。
(2)若动滑轮重为20N ,匀速提升重物时绳子的拉力为 N 。
(3)若将绳子向上拉动4m ,则物体向上移动 m 。
*5.如图9-2所示是一个简易的杠杆式起重机,F 是动力,物重为阻力。
(1)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
(2)试说明这个起重机是省力机械还是费力机械。
*6.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的装置叫 ,它既可以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7.定滑轮有这样的特点:拉动绳子时,物体移动,轮子也转,但它的轴的位置是不变的。
动滑轮有这样的特点:拉动绳子时,物体移动,轮子也转,并且它的轴的位置是移动的。
请在图9-34所示各滑轮旁边的括号内写上定滑轮或动滑轮。
*8.自行车是人们常用的交通工具,它应用了许多物理知识,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刹车传动系统应用了杠杆B.车把应用了杠杆C.链条和前后轮盘组成滑轮组D.轮胎制有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9.弹簧秤A 和B 及滑轮组均处于静止状态,F=10N ,若不考虑秤重,滑轮重及摩擦,弹簧秤A 和B 的示数分别为( )A 、30N 和30NB 、30N 和20NC 、20N 和20ND 、20N 和30N图9-34·图9-1*10.如图所示,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A 、B 、C 的示数分别为F A 、F B 、F C ,以下有关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F A =F B =F CB 、F A =F B =3F CC 、2F A =3F C =F BD 、3F A =6F C =2F B*11.(2010•三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提升同一物体,在滑轮重及摩擦不计的情况下最省力的是( )A 、B 、C 、D 、*12.将两个滑轮装配成图9-35的样子,用力F 拉动绳端时,物体会向 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滑轮及滑轮组-学科教师辅导教案学员编号:年级:初二课时数: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物理学科教师:授课类型T 滑轮T能力授课日期及时段教学内容第一部分同步:一、要点提纲:(1)以下几幅图中有滑轮装置的是哪些?(2)上述几幅图哪些是动滑轮,哪些是定滑轮?(3)请大家在图上画出滑轮的支点位置并标出动力端和阻力端的位置。
(4)请大家一起回顾总结下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特点?(5)使用滑轮拉动物体的过程中,动力端与阻力端运动的快慢是否相同?答案:(1)3幅图都有(2)第1幅图是定滑轮,第2幅图可以是定滑轮可以是动滑轮,第3幅图左边的是定滑轮,右边的动滑轮。
(3)略(4)定滑轮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改变力的大小;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可以省一半的力。
(5)使用定滑轮时动力端和阻力端运动一样快。
使用动滑轮时绳子自由端运动速度是滑轮的2倍。
知识梳理:一.滑轮1.定义:。
(周边有槽,能够绕轴转动的小轮)2.分类与区别:滑轮在工作时,根据轴的位置是否移动,又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种①,叫定滑轮。
(使用时,轴固定不动)②,叫动滑轮。
(使用时,轴和重物一起移动)问题:滑轮是不是杠杆?是什么样的杠杆?(是。
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动滑轮实质上是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杠杆)注:使用滑轮的条件是①有滑轮;②有绳子;③有重物(此处可以详细给学生描述一下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图,可以举例如升旗时候旗杆顶端有滑轮,滑轮上饶了一根绳子,绳子一端系着红旗即重物,绳子另一端拿在旗手的手中。
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模仿老师,再描述一个运用滑轮的生活实例)二.滑轮的使用特点1.支点、动力端与阻力端的判断:(1)定滑轮的支点、动力端与阻力端的判断①支点:②动力端:③阻力端:(O点;F段;G端)(2)动滑轮的支点、动力端与阻力端的判断①支点:②动力端:③阻力端:(O点;F端;G端)2. 定滑轮特点:。
(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它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相关结论:A、使用定滑轮不省力B、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C:使用定滑轮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D:使用定滑轮,改变拉力方向后,力不变(定滑轮是变形的等臂杠杆,所以只使用定滑轮,无论拉力方向怎么样,F=G)观察上面几幅图,还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结论:使用定滑轮不可能提起比自己体重大的重物。
3.动滑轮特点:。
(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相关结论:A: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B:使用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C:使用动滑轮费距离(当两股绳平行时费一半距离)(动滑轮在使用时,相当于一个动力臂二倍于阻力臂的省力杠杆。
因此拉力与物重的关系是:F=1/2G)三.滑轮动力端与阻力端运动速度1.定滑轮:因为使用定滑轮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所以动力端与阻力端产生的距离相同,即S动=S阻,经历的时间也相同,那么速度相同,即V动=V 阻;2. 动滑轮:因为使用动滑轮绳子自由端费一倍距离,所以绳子自由端产生的距离是滑轮端产生的距离的2倍,即S 自由端=2S 滑轮,经历的时间也相同,那么速度也是2倍关系,即V 自由端=2V 滑轮。
四.特殊(费力)动滑轮 如图所示是动滑轮还是定滑轮?分析:由滑轮的轴可以移动判断是动滑轮,A 是支点,F 是动力端,B 是阻力端,但是此图与常见动滑轮不同,动力作用在轴上,阻力作用在绳端,所以动力与阻力的大小关系也不同,F 动=2F 阻,S 动=21S 阻,V 动=21V 阻。
这类滑轮起个名字叫费力动滑轮。
特点是:A 、费力 B 、省距离 C 、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五.滑轮组的特点使用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那我们能不能把两者结合起来,组成滑轮组,使其又可以既改变力的方向,又能省力?把一个定滑轮与一个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讨论一下,你能设计出几种组合方式?方法要点:①数绳子股数,注意要记“有效的绳子股数”,如上图有每个图都有3股绳子,但是有效的股数即承担力的绳子股数是不同的,一个妙诀是注意前两个图的动力端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与阻力方向相反,是用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所以这股不算!第三幅图就是有效的。
②根据公式F阻=nF动(n为绳子有效股数)思考题:①如图有几股有效绳子?②绳子力是多大?(5股;2G=5F,所以F=0.4G,注意动滑轮有重力)二.题型分类题型一:滑轮使用特点例1 如图所示,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已知滑轮质量不计,若把同一货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A、第一幅图比第二幅图省力B、第一幅图比第二幅图省距离C、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一样省力D、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一样费距离【解析】第一幅图是定滑轮,定滑轮使用特点是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也不省距离,第二幅图是动滑轮,使用特点能改变力的方向,可以省力但费距离。
【答案】 B变式训练1 关于滑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方向B、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还能改变动力的方向C、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D、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杠杆【答案】B变式训练2 用如图所示的滑轮匀速提升重物,那么()A、a方向的拉力最小B、b方向的拉力最小C、c方向的拉力最小D、三个方向的拉力都一样大【答案】D变式训练3 如图所示,物体A重20牛,弹簧秤示数为26牛,则物体B重为牛;地面对物体A的支持力【解析】本题滑轮为费力动滑轮,动力端的力是阻力2倍,阻力端为B,所以B 的重力是13牛,然后可得绳子拉力是13牛,研究A 可知受到3个力:重力、支持力和拉力,三个力的合力为0,可得支持力为7牛。
【答案】13;7牛题型二:动力端与阻力端距离问题例2 图1中A是____滑轮。
利用这样的装置把物体举高,用力的方向应向____(选填“上”、“下”)。
如果A重2牛,要提起50牛的物体,至少要用____牛的拉力。
若要使物体上升2米,应将绳的自由端拉动____米。
【答案】动,上,25,4变式训练1 如图所示,某工人将重150牛的铁桶在10秒内竖直向上匀速拉起4米,A装置是(填“定”或“动”).上升过程工人拉绳子的拉力为牛,拉力移动的距离为米.(滑轮、绳的重力及摩擦不计).【答案】动,75,8变式训练2 如图所示,建筑工人用滑轮提升重为200牛的重物,不计滑轮的重和摩擦,若工人在5秒内将绳子匀速向下拉6米,手拉绳子的力为_____牛,物体在上升的高度为____米.【答案】200,6变式训练3 使用一个定滑轮将一重物提升2m ,则绳子自由端拉过的距离是 。
如果改用一个动滑轮来提升重物,且提升同样高度,则绳子自由端拉过的距离为 。
【答案】2m,4m题型三:动力端与阻力端速度问题例3如图所示,滑轮重和摩擦均不计,用10牛的水平拉力F拉着物体A 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A 与水平桌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牛,若物体A 在4秒内移动0.2米,绳子运动的速度是___米/秒。
【解析】动滑轮,F=21f ,V 绳=2V 物。
【答案】20,0.1变式训练1 如图所示,使用(a)图中滑轮的优点是可以 ;物体B 的重力为100牛,若不计滑轮重及摩擦,当用拉力F B 匀速提升物体B 时,力F B 的大小为 牛,A 、B 物体上升2米用时4秒,(a )图中绳子速度是 米/秒,(b )图中绳子速度是 米/秒。
【答案】改变施力方向,50;0.5;1变式训练2 如图滑轮A 上挂一重10牛的物体B ,C 为固定点(地面),当滑轮A 在力F 的作用下向上匀速上升时,滑轮A 的速度为重物B 上升时速度的_______倍,力F 应为______牛( 滑轮A 和绳重及摩擦均不计)。
【答案】0.5;20。
变式训练3 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牛,水平拉力F=牛,物体A 受到的摩擦力f = 牛。
若2秒内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6厘米,则物体A 以 cm/s 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不计滑轮重力以及轮与绳之间的摩擦)【答案】5;10,1.5。
题型四:滑轮使用特点实验探究题(b) F BB(a) AF AFA例1 如图是小海同学“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装置.他按图示提起钩码时注意保持测力计匀速移动,分别测得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钩码重G/N 钩码升高高度h/m测力计示数F/N测力计移动距离S/m甲0.98 0.2 0.98 0.2乙0.98 0.2 1.02 0.2丙0.98 0.2 0.55 0.4请你分析:(1)比较测力计示数的大小,可知: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__ _ ___;(2)比较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可知: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3)把钩码升高相同的高度,比较乙和丙实验测力计移动的距离,可知:使用动滑轮;(4)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如果要同时兼顾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则应选择。
【解析】(1)在丙中,拉力F=0.55N<G=0.98N,故使用动滑轮时省力;(2)在乙中,拉力F=0.98N=G=0.98N,但是向下用力,故使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3)乙的距离为0.2m,丙中的距离为0.4,故使用动滑轮费距离;(4)可以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滑轮组;【答案】(1)可得出拉力小于物重,即使用动滑轮时省力;(2)可得出拉力与物重相等,但改变了用力的方向,给做功带来了方便;(3)乙中测力计移动的距离小于丙中的距离,即使用动滑轮费距离;(4)计算出不用机械时的功和用机械时的功进行比较。
变式训练 1 在探究动滑轮使用特点的实验中,各小组按照图(a)中所示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每个小组的实验器材都相同(摩擦力可忽略不计)。
甲小组按照实验要求在滑轮上挂上钩码,竖直向上拉弹簧测力计,每次都匀速提起钩码,如图(a)所示。
乙、丙两个小组的同学实验时,没有注意按照要求规范操作,他们斜向上拉弹簧测力计,匀速提起钩码,实验情况分别如图(b)、(c)所示。
各小组的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表一(甲小组)表二(乙小组)表三(丙小组)实验物体弹簧测力实验物体弹簧测力实验物体弹簧测力①甲小组同学分析比较了实验序号1、2、3的数据和相关条件,得出动滑轮使用特点的初步结论是:使用动滑轮匀速提起重物, 。
②同学们查阅相关资料得知:若不计动滑轮自身的重力,使用动滑轮匀速提升重物时,可以省一半力……由此,他们分析了表一中的实验数据,求出滑轮的重力为 牛。
③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实验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初步分析甲小组、乙小组、丙小组的实验数据都不相同的原因是: 。
④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7(或2、5、8或3、6、9)的实验数据和相关条件,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答案】①可以省力,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序号 的重力(牛) 计的示数(牛)序号 的重力(牛)计的示数(牛)序号 的重力(牛)计的示数(牛)1 1.0 0.6 4 1.0 0.7 7 1.0 0.82 2.0 1.1 5 2.0 1.3 8 2.0 1.6 3 3.0 1.66 3.0 1.89 3.0 2.3②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