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合集下载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学设计3 人教课标版(新教案)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学设计3 人教课标版(新教案)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案年月日学生活动教学活动[新课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曲线运动的定义,性质及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先来回顾一下这几个问题:什么是曲线运动?生: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是曲线运动.师: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生: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师: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做曲线运动?生: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曲线运动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但我们还投有对曲线运动进行深入的研究.要研究曲线运动需要什么样的方法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新课教学]师:我们先来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研究直线运动的,同学们可以从如何确定质点运动的位移来考虑.生:可以沿着物体或质点运动的轨迹建立直线坐标系,通过物体或质点坐标的变化可以确定其位移,从而达到研究物体运动过程的目的.师:现在我们先看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例子。

生:物体运动轨迹是直线,位移增大的越来越快,初逮度为零,速度均匀增大,加速度保持不变,所以这种运动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师: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已经把这个物体的运动分解成了两个运动:其一是速度为的匀速直线运动:其二是同方向的初速度为、加速度为。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可以说这种方法可以将比较复杂的一个运动运动转化成两个或几个比较简单的运动.这种方法我们称为运动的分解.实际上运动的分解不仅能够应用在直线运动中,对于曲线运动它同样适用.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怎样应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来研究曲线运动。

(演示实验)如图.—所示,在一端封闭、长约的玻璃管内注满清水.水中放一红蜡做的小圆柱体,将玻璃管的开口端用胶塞塞紧.(图甲)将这个玻璃管倒置(图乙),蜡块就沿玻璃管上.如果旁边放一个米尺,可以看到蜡块上升的速度大致不变,即蜡块做匀连直线运动.再次将玻璃管上下颠倒,在蜡块上升的同时将玻璃管水平向右匀速移动,观察蜡块的运动.(图丙)师:在黑板的背景前观察由甲到乙的过程.可以发现蜡块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过程丙中蜡块微的是什么运动呢?生:有可能是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变不变化不能判断;有可能是曲线运动.师:也就是说,仅仅通过用眼睛观察我们并不能得到物体运动的准确信息,要精确地了解物体的运动过程,还需要我们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下面我们就通过运动的分解对该物体的运动过程进行分析.对于直线运动,很明显,其运动轨迹就是直线,直接建立直线坐标系就可以解决问题,但如果是一个运动轨迹不确定的运动还能这样处理吗?很显然是不能的,这时候我们可以选择平面内的坐标系了.比如选择我们最熟悉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怎样在乎面直角坐标系中研究物体的运动。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三章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三章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三章教案
教学内容:
1. 运动合成:平行运动的合成、垂直运动的合成、任意方向运动的合成
2. 运动分解:平行运动的分解、垂直运动的分解、任意方向运动的分解
教学目标:
1. 理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原理
2. 掌握各种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方法
3. 能够运用合成和分解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实验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原理
2.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方法及应用
教学方法:
1. 理论讲解
2. 实验演示
3. 讨论交流
4. 解题分析
教学过程:
第一节运动的合成
1. 引入:通过一段视频展示一辆汽车同时做直线行驶和曲线行驶的合成运动
2. 讲解:平行运动的合成、垂直运动的合成、任意方向运动的合成原理
3. 实验演示:利用滑轮组合实验演示平行运动的合成原理
第二节运动的分解
1. 引入:通过一个足球运动员在传球过程中的动作,引出运动的分解问题
2. 讲解:平行运动的分解、垂直运动的分解、任意方向运动的分解原理
3. 实验演示:利用小车在斜面上运动实验演示平行运动的分解原理
第三节综合应用
1. 练习:布置一些合成和分解的计算题,让学生通过计算求解
2. 拓展:讨论如何利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原理解决工程问题或运动问题
3.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系统地理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原理,掌握各种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方法,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实验演示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实验能力,加深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高中物理合成和分解教案

高中物理合成和分解教案

高中物理合成和分解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合成和分解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合成和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能够区分合成和分解反应并举例说明
【教学重点】
合成和分解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教学难点】
区分合成和分解反应并举例说明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入化学反应的概念,并通过实验现象引出合成和分解反应的概念。

二、讲解(15分钟)
1. 合成反应和分解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 合成反应和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合成反应和分解反应的区分和举例
三、实验(20分钟)
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合成和分解反应的实验现象,并总结实验结果。

四、讨论(10分钟)
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合成和分解反应的特点和区别,并讨论合成和分解反
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答合成和分解反应的定义、特点和区别,并列举几个生活中的合成
和分解反应的例子。

【板书设计】
合成反应:A+B→AB
分解反应:AB→A+B
【教后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对合成和分解反应的概念和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在区分合成和分解反应方面还有一些困难,需要继续加强练习和巩固。

同时,实验环节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方面还有待改进,可以增加更多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学案例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学案例

【 教材分析】
现行新课标人教版高 中物理教材与 旧 教 材 相 比 , 出 了 如 下特 点 : 突 () 1注重概念的形成, 培养分析能力和概 括 能力 ; () 重 以实 验 为 基 础 , 验 设 计 更 具 2注 实 科学性 ; () 3 突破传统知识结构 , 系统 地编排 更 知识点 ; () 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 4注 在教育部颁布的新课标 中提出教学要 求的三 维 目标 , “ 即 知识 与技 能” “ 、 过程 与 方法” 情 感 、 及“ 态度与价值观 ” 。其 中 ,知 “ 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和“ 的维度 目标 , 在
老 师 : 同 两 学 一 起 做 , 到 得 的其 实 是 这 两 个 运 动 的合 运 动 。所 以 , 斜 向 下 划 线 的 运 动 可 以 看 成 是 水 平 向 左 和 向 下 运 动 的合 运 动 。他 们 的
圈3
【 教学过程 】


教 学 设 计
第五章曲线运动第 2 《 节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是 本章的基 础 , 抛体运 动特别 是平抛运 动是 比较 复杂 的运动 , 只能采用运 动 的分解来 分析 。如 果这 节学 生没 有掌 握 好 , 生 在 学 习 平 抛 运 动 的时 候 就 会 觉 学 得很 吃力 , 反之 , 如果学 生很 好的掌握了运动的分解 原理 , 在学习平抛运 动的 时候 就能很 好 的理解 和接 受。而学生往往不 知道怎 么分 解运 动 , 理解 合运 不 动与分运 动的同时性和矢量性 , 本人在教学 中, 设计 了一个游戏 , 让学生 通过实践 去体验 运动 的合成 与 分解 , 体会分运动的独立性 , 体悟 合运 动与分运 动的 同 时性 、 效 性 和 矢 量 性 。该 游 戏 的教 学 片 段 如 下 : 等 老师 :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 , 同桌 的两位 同学 互相 配合 , 甲同学拿出一支笔和一把直尺 , 乙同学 拿 出一 张空 白作业纸 , 把纸放在桌上 , 直尺轻轻压在上

《第五章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19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19必修第二册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掌握其基本原理和规律。

2. 能够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掌握平行四边形法则。

2. 教学难点: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包括复杂的曲线运动。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投影仪、实验器材等。

2. 搜集相关案例和实际问题,以便学生实践操作。

3. 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

4. 安排实验或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法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首先,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理解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概念,例如两个分运动合成得到合运动,以及物体做斜上抛运动时,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运动分解等。

2. 讲解概念:让学生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解决复杂运动问题的重要方法,同时介绍平行四边形定则,即两个分运动合成时,其效果要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3. 分组实验:进行一次分组实验,让学生用简单的实验器材模拟两个分运动的合成,以直观的方式理解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和方法。

4. 深入探究:引导学生探究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分解方法,以及如何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分解方式。

同时,介绍运动的独立性原理,即一个分运动不会改变另一个分运动,每个分运动有自己的规律。

5. 案例分析: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检验他们的理解程度。

7. 总结回顾:在课程的最后,总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主要内容,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鼓励学生回顾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8. 布置作业: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必修2 5.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人教版必修2 5.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学生间的对蜡块的运动讨论,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以及谦虚好学的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点】对一个运动能正确地进行合成和分解【教学难点】具体问题中的合运动和分运动的判定。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对于直线运动中,建立一维坐标,据运动规律,就可以确定任意时刻的位置,进而知道它的运动轨迹。

出示图片:小车在一维坐标上的运动出示图片:小球的抛体运动如果研究复杂的运动,我们怎么办呢?本节所学的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方法。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如果研究复杂的运动,我们怎么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题讲授新课一、红蜡块在平面内的运动演示:观察蜡块的运动1.实验器材红蜡做的小圆柱体、一端封闭长约1m 的玻璃管、清水2.实验步骤(1)在一端封闭、长约1m的玻璃管内注满清水,水中放一个红蜡做的小圆柱体A,将玻璃管的开口端用橡胶塞塞紧。

(图甲)(2)把玻璃管倒置(图乙),蜡块A沿玻璃管上升,观察玻璃管上升的速度。

学生了解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学生观看视频总结实验结论学生阅读课文回答:如何建立坐标系?蜡块的位置P的坐标是通过对实验的仔细观察,了解蜡块的运动情况锻炼学生观察总结能力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理解蜡块的运动轨迹是直线的原因。

帮助学生(3)在蜡块匀速上升的同时,将玻璃管紧贴着黑板沿水平方向向右匀速移动(图丙),观察蜡块的运动情况。

说明:蜡的密度略小于水的密度。

在蜡块上升的初期,它做加速运动,随后由于受力平衡而做匀速运动。

出示蜡块运动的视频教师归纳实验结论3.实验结论(1)水平方向:蜡块随管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2)竖直方向:蜡块相对管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3)在黑板的背景前我们看到蜡块相对黑板是向右上方运动的。

那么,蜡块向右上方的这个运动是什么样的运动呢?要想定量地研究蜡块的运动,就要建立坐标系,具体分析。

高中物理分解与合成教案

高中物理分解与合成教案

高中物理分解与合成教案
教学内容:分解与合成反应
教学目标:
1. 了解分解与合成反应的概念;
2. 掌握常见的分解与合成反应;
3. 能够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分解与合成反应的概念和常见情况;
难点:分解与合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编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引出分解与合成反应的概念。

二、讲解分解与合成反应(10分钟)
1. 分解反应:A → B + C
2. 合成反应:B + C → A
三、举例说明(15分钟)
1. 分解反应的例子:2H2O → 2H2 + O2
2. 合成反应的例子:2H2 + O2 → 2H2O
四、化学方程式的编写(15分钟)
1.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写法
2. 平衡化学方程式
五、实例练习(15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让学生进行分解与合成反应的编写,并进行讨论。

六、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在课后需要进行复习。

七、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完成预习题目,并对分解与合成反应进行总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围绕分解与合成反应展开,通过理论讲解、例题演练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该概念,并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实践操作,加深他们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高中物理必修二5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原稿版)

高中物理必修二5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原稿版)

5.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理解合运动与分运动等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2.会确定互成角度的两分运动的合运动的运动性质.3.会分析小船渡河问题.【知识要点】一、位移和速度的合成与分解1.合运动和分运动:一个物体同时参与两种运动时,这两种运动是分运动,而物体的实际运动叫做合运动.2.位移的合成与分解:一个物体同时发生两个方向的分位移与这个物体的合位移的效果可以相互替代.由分位移求合位移叫做位移的合成;由合位移求分位移叫做位移的分解.位移的合成与分解遵循矢量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3.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物体同时发生的两个方向上的分速度与这个物体的合速度的效果也可以相互替代,速度的合成与分解也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注: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1)等时性:合运动与分运动经历的时间相等,即同时开始,同时进行,同时停止.(2)独立性:一个物体同时参与了几个分运动,各分运动独立进行、互不影响,因此在研究某个分运动时,就可以不考虑其他分运动,就像其他分运动不存在一样.(3)等效性:各分运动的相应参量叠加起来与合运动的参量相同.3.合运动性质的判断分析两个直线分运动的合运动的性质时,应先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运动的合初速度V0和合加速度a,然后进行判断.(1)判断是否做匀变速运动①若a=0时,物体沿合初速度v0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②若a≠0且a恒定时,做匀变速运动.③若a≠0且a变化时,做非匀变速运动.(2)判断轨迹的曲直①若a与速度共线,则做直线运动.②若a与速度不共线,则做曲线运动.二、小船渡河问题小船渡河问题一般有渡河时间最短和航程最短两类问题:图31.关于最短时间,可根据运动等时性原理由船对静水的分运动时间来求解,由于河宽一定,当船对静水速度v1垂直河岸时,如图3所示,垂直河岸方向的分速度最大,所以必有t min=d v1.图42.关于最短航程,一般考察水流速度v 2小于船对静水速度v 1的情况较多,此种情况船的最短航程就等于河宽d ,此时船头指向应与上游河岸成θ角,如图4所示,且cos θ=v 2v 1;若v 2>v 1,则最短航程s =v 2v 1d ,此时船头指向应与上游河岸成θ′角,且cos θ′=v 1v 2. 三、关联物体速度的分解绳、杆等连接的两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其速度通常是不一样的,但两者的速度是有联系的(一般两个物体沿绳或杆方向的速度大小相等),我们称之为“关联”速度.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步骤如下: 第一步:先确定合运动,物体的实际运动就是合运动.第二步:确定合运动的两个实际作用效果,一是沿牵引方向的平动效果,改变速度的大小;二是沿垂直于牵引方向的转动效果,改变速度的方向.第三步:按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分解,作好运动矢量图. 第四步:根据沿绳或杆牵引方向的速度相等列方程.例如,小车通过跨过滑轮的绳牵引小船B ,某一时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如图所示.小船速度v B 有两个效果(两个分运动):一是沿绳方向的平动,二是垂直绳方向的转动.将v B 沿着这两个方向分解,其中v 1=v B cos θ=v A ,v 2=v B sin θ. 【题型分类】题型一、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例1】质量m =2 kg 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其分速度v x 和v y 0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a)、(b)所示,求:(1)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2)物体的初速度; (3)t =8 s 时物体的速度; (4)t =4 s 内物体的位移. 【同类练习】1.在长约80cm-100cm 一段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满清水,水中放一个用红蜡做成的小圆柱体(小圆柱体恰能在管中匀速上浮),将玻璃管的开口端用胶塞塞紧,然后将玻璃管竖直倒置,在红蜡烛匀速上浮的同时使玻璃管紧贴黑板面在水平方向上匀加速移动,你正对黑板面将看到红蜡块相对于黑板面的移动轨迹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 )2.关于运动的合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B.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曲线运动C.两个互成角度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D.两个互成角度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匀加速直线运动题型二、小船渡河问题例2已知某船在静水中的速率为v1=4 m/s,现让船渡过某条河,假设这条河的两岸是理想的平行线,河宽为d=100 m,河水的流动速度为v2=3 m/s,方向与河岸平行.试分析:(1)欲使船以最短时间渡过河去,船的航向怎样?最短时间是多少?到达对岸的位置怎样?船发生的位移是多大?(2)欲使船渡河过程中的航行距离最短,船的航向又应怎样?渡河所用时间是多少?【同类练习】1.河宽为d,水流速度为v1,小汽艇在静水中航行的速度为v2,且v v12<,如果小汽艇航向与河岸成θ角,斜向上游航行,求:(1)它过河需要多少时间?(2)到达对岸的位置?(3)若以最短的时间渡河,航向应如何?(4)若要直达正对岸,航向又应怎样?题型三、关联物体的速度分解问题例3如图所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A通过一根绕过定滑轮的长绳吊起一重物B,设重物和汽车的速度的大小分别为v B、v A,则()A.v A=v B B.v A<v BC.v A>v B D.重物B的速度逐渐增大【同类练习】1.如图所示,中间有孔的物块A套在光滑的竖直杆上,通过滑轮用不可伸长的轻绳将物体拉着匀速向上运动.则关于拉力F及拉力作用点的移动速度v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不变、v不变B.F增大、v不变C.F增大、v增大D.F增大、v减小【成果巩固训练】1.关于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合运动的速度一定大于两个分运动的速度B.合运动的时间一定大于分运动的时间C.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D.两个匀速直线运动合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2.两个互相垂直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分别为V1和V2,加速度分别为a1和a2,它们的合运动轨迹().A.轨迹一定是直线B.如果V1=0,V2=0,那么轨迹一定是曲线C.轨迹一定是曲线D.如果,那么轨迹一定是直线3.如图所示,跳伞员在降落伞打开一段时间以后,在空中做匀速运动.若跳伞员在无风时竖直匀速下落,着地速度大小是4.0 m/s.当有正东方向吹来的风,风速大小是3.0m/s,则跳伞员着地时的速度()A.大小为5.0 m/s,方向偏西B.大小为5.0 m/s,方向偏东C.大小为7.0 m/s,方向偏西D.大小为7.0 m/s,方向偏东4.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通过定滑轮用绳子吊起一个物体,若汽车和被吊物体在同一时刻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做匀速运动,且v 2=v 1B .物体做加速运动,且v 2>v 1C .物体做加速运动,且v 2<v 1D .物体做减速运动,且v 2<v 15.在宽度为d 的河中,水流速度为v 2,船在静水中速度为v 1(且v 1<v 2),船头方向可以选择,现让该船开始渡河,则该船A .不管船头与河岸夹角是多少,渡河时间和水速均无关B .过河的最短渡河时间为1dv ,此时需船头垂直河岸,但不是垂直过河C .过河的最短位移是21v d vD .当最短位移过河时,船头与河岸夹角为α,12sin v v α=,船身斜向下游过河 6.一小船欲渡过宽为d 的河流,船头方向始终与河岸垂直,河水的流速1v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2v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设小船从t=0时开始出发,t=t 0时恰好到达河对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2vB 02vC 2dD .小船到达河对岸的过程中做匀变速运动7.质量为2kg 的物体在x-y 平面上作曲线运动,在x 方向的速度图象和y 方向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点初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垂直B .2s 末质点速度大小为6m/sC .质点的初速度为5m/sD .质点所受的合外力为3N8.如图所示,人在岸上拉船,已知船的质量为m ,水的阻力恒为f ,当轻绳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时,人的速度为v ,人的拉力为F (不计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船的速度为cos vθ B .船的速度为v sin θ C .船的加速度为cos F fmθ- D .船的加速度为F fm- 9.如图甲所示,在杂技表演中,猴子沿竖直杆向上运动,其v t -图像如图乙所示,同时人顶着杆沿水平地面运动的x t -图像如图丙所示。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诚西郊市崇武区沿街学校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一、教材分析:“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是高中物理第一册〔必修〕第五章“曲线运动〞的第二节内容。

在这一章中,教材的安排是第一节先讲述曲线运动的概念及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本节讲述曲线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研究较复杂运动的一种方法,即复杂的运动可以看作是几个较简单运动的合运动。

这既是方法介绍又是研究平抛运动的预备知识。

从整个高中物理教材的编排看,第一章中介绍了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平行四边形定那么,这一节是平行四边形定那么在第二个矢量运算中的应用。

学好这一节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平行四边形定那么这一矢量运算法那么,并且能很容易的推广到其它的矢量运算。

矢量运算始终贯穿在高中物理知识内容的全过程中,因此无论从这一章看还是从整个教材看这一节是承上启下的重要知识。

学好这节内容,一方面可以深化前面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又为后续学习打好必要的根底。

本节内容可分为四部分:演示实验、例题、对运动合成和分解轨迹的分析、考虑与讨论,但都是围绕演示实验而展开的,层层深化,由提出问题到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致最后对运动合成和分解问题的进一步讨论。

二、知识准备:学生道了什么是曲线运动;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定那么在力的运算中的应用已有深化的认识;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才能。

三、教学目的:知识目的:1、通过对多个详细运动的演示及分析,使学生明确什么是合运动,什么是分运动;合、分运动是同时发生的,并且不互相影响。

2、知道什么是运动的合成,什么是运动的分解。

理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那么。

3、利用矢量合成的原理,解决运动合成和分解的详细情况,会用作图法、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有关位移、速度合成和分解的问题。

才能目的: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才能。

情感目的:通过对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练习和理解,发挥学生空间想象才能,进步对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才能。

四、教学重点:对一个运动能正确地进展合成和分解。

高中物理-高三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物理-高三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物理-高三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法则。

2. 学会运用向量的概念,运用向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法则进行物理问题的分析和求解,能够画出运动矢量图、定向运动图和粒子图。

3. 掌握运动合成和分解原理,学会运用三角函数完成运动分解和合成问题的求解。

4. 提高思维逻辑能力和物理问题分析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 向量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2. 定向运动图的画法。

3. 运动合成和分解原理。

【教学难点】1. 运动合成和分解三角函数的运用。

2. 运动合成过程中,加速度和力的合成问题。

【教法与教具】1. 演示法─ 通过PPT展示向量a+b的几何意义,向量a-b的几何意义。

2. 实验法─ 通过瞬间运动观察运动速度的分解。

3. 讲解法─ 讲解运动分解原理和运动合成原理,以及三角函数在运动分解和合成中的应用。

4. 练习法─ 通过运动分解和合成的习题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三角函数的运用,并加深对合力、速度等概念的理解。

5. 教具─ 计算器、三角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师生互动,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 展示向量的定义及加法运算法则。

二、讲解向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法则(15分钟)1. 向量的概念;2. 向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法则。

三、画出运动矢量图、粒子图和定向运动图(15分钟)1. 了解矢量的表示,画出运动矢量图和粒子图;2. 了解定向运动图的画法。

四、讲解运动合成和分解原理(20分钟)1. 运动合成的原理;2. 运动分解的原理;3. 运用三角函数完成运动分解和合成问题的求解。

五、练习(25分钟)1. 运用运动合成原理解决运动问题;2. 运用运动分解原理解决运动问题。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 提醒学生复习。

【板书设计】1. 向量的概念2. 向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法则3. 运动矢量图、粒子图和定向运动图4. 运动合成和分解原理【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向量的概念及加法和减法运算法则。

高中物理 第5章 曲线运动 5.2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教案

高中物理 第5章 曲线运动 5.2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教案

5.2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曲线运动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但我们还投有对曲线运动进行深入的研究,要研究曲线运动需要什么样的方法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我们先来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研究直线运动的,同学们可以从如何确定质点运动的位移来考虑。

可以沿着物体或质点运动的轨迹建立直线坐标系,通过物体或质点坐标的变化可以确定其位移,从而达到研究物体运动过程的目的。

现在我们先看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例子。

物体运动轨迹是直线,位移增大的越来越快,初逮度为零,速度均匀增大,加速度保持不变,所以这种运动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已经把这个物体的运动分解成了两个运动:其一是速度为v O的匀速直线运动:其二是同方向的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可以说这种方法可以将比较复杂的一个运动运动转化成两个或几个比较简单的运动,这种方法我们称为运动的分解。

实际上运动的分解不仅能够应用在直线运动中,对于曲线运动它同样适用。

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怎样应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来研究曲线运动。

演示实验:如图6.2—l所示,在一端封闭、长约l m的玻璃管内注满清水,水中放一红蜡做的小圆柱体R,将玻璃管的开口端用胶塞塞紧。

(图甲)将这个玻璃管倒置(图乙),蜡块R就沿玻璃管上,如果旁边放一个米尺,可以看到蜡块上升的速度大致不变,即蜡块做匀连直线运动。

再次将玻璃管上下颠倒,在蜡块上升的同时将玻璃管水平向右匀速移动,观察蜡块的运动。

(图丙)在黑板的背景前观察由甲到乙的过程,可以发现蜡块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过程丙中蜡块微的是什么运动呢?有可能是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变不变化不能判断,有可能是曲线运动。

也就是说,仅仅通过用眼睛观察我们并不能得到物体运动的准确信息,要精确地了解物体的运动过程,还需要我们进行理论上的分析。

下面我们就通过运动的分解对该物体的运动过程进行分析。

高中物理合成运动教案全套

高中物理合成运动教案全套

高中物理合成运动教案全套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合成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2.能够根据合成运动的情况,分解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并应用相关知识进行练习;
3.掌握合成运动的运动方程和相关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合成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2.难点:根据合成运动的情况,分解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并应用相关知识进行练习。

三、教学准备:
1.教学PPT;
2.合成运动的实验器材;
3.白板、笔。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介绍物体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并引出合成运动的概念。

2.讲解(10分钟)
讲解合成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并分析合成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

3.示范实验(15分钟)
利用实验器材展示合成运动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合成运动的运动规律。

4.练习(15分钟)
让学生进行合成运动相关的练习,包括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

5.总结(5分钟)
总结合成运动的特点和运动方程,并进行小结。

六、作业布置:
1.课后阅读相关理论知识;
2.完成合成运动的作业练习。

七、教学评价:
1.课堂互动表现;
2.作业完成情况。

八、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在理解合成运动概念和运动规律方面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更多的练习和实验来加深理解。

下一次教学可以增加更多的实验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合成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运动合成与分解实验教案

运动合成与分解实验教案

运动合成与分解实验教案。

我们可以先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流程,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运动合成的原则。

该实验可分三个步骤:第一步:向学生提供不同数量的葡萄糖。

让学生了解葡萄糖在身体中转化为能量,并突出副产物——乳酸。

第二步:通过让学生进行简短但较为剧烈的运动,引导学生感受人体在运动时产生的乳酸积累。

第三步:让学生对不同的色拉油进行比较,强化身体需要为长时间运动制备足够的能量的事实。

在以上三个步骤中,学生将逐步发现运动与能量合成最重要的前提。

那就是应该有足够的能量和合适的载体来支持人体在运动时产生足够的能量。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关注运动分解的实验,以此帮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人体在运动时如何分解能量流以及如何使用这些能量。

下面是一个运动分解的实验流程,该实验可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通过给学生准备一份工作表,让他们跑步四圈,并询问他们体验到的任何变化。

同时,让他们记录自己的跑步时间和每圈运动时间的变化。

第二步:让学生测量他们跑步前和跑步后的口气气味,强化副产物,例如乳酸产生。

第三步:观测学生的新陈代谢后在进行创意设计,以此建造一个像样的新陈代谢模型。

让学生从中了解可以发现的新陈代谢被发掘出的方法。

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识别生物新陈代谢中使用的化合物。

第四步:任由学生发挥想象力并设计出需要多少氧气从空气中吸入空气才能满足每分钟的能量需求,最终运用到已知的新陈代谢模型上。

帮助学生理解能量需要的量和体内产生的产物。

此外,学生还应该了解什么是氧气且明白在合成素材期间使用这种元素的必要性。

同样的,由于这个实验中运动节奏更快,学生们也可能因乳酸的积累而感到疲惫。

因此,在实验过程种要注意学生们的身体反应及时调整,安排合理的休息时间及保证学生安全。

运动合成与分解实验的教案设计需要注重实用性,即学生学习这些知识后如何能够将其应用于他们的实际生活中。

教学时应该将知识和讨论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并鼓励学生研究有关自己的身体和生活习惯的有效方法以及如何使用运动来维持和促进身体健康。

高中物理《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教学设计2020-12-09高中物理《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教学设计【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1、理解合运动和分运动的概念;2、知道运动的合成、分解,理解运动合成和分解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3、理解互成角度的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简单问题与复杂问题的辨证关系;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讲授知识的同时,渗透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物理思想和方法是本节核心内容;2、本节的另一个重点是进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应用;3、合运动和分运动概念的理解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演示分析、讲解、练习、讨论、【教学器材】:计算机多媒体展示台、及相关课件【主要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前面的教学中,我们研究了两种简单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绝大数运动都是较为复杂的。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就能够利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及学过的动力学知识来分析一些基本的复杂运动。

提问1、什么是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是一种轨迹为曲线的运动、提问2、曲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条件:合力的方向跟速度的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而是成一角度,产生的加速度的方向也跟速度的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即:合外力与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二、讲授新课1、合运动和分运动的概念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3页的实验部分内容,并提出相关的问题。

先在电脑上模拟实验分析,再在讲台上演示并投影到屏幕。

归纳:师生共同得出物体的复杂运动可以看成同时参与了两种简单运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是研究复杂运动的工具。

归纳合运动、分运动的概念。

利用前面所做的实验分析。

让学生理解由两个简单运动可以合成一个复杂的运动,加深对“同时参与”的意义:①物体同时参与了两个分运动;②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等时性。

合运动、分运动的几个概念①合位移、分位移:②合速度、分速度:③合加速度、分加速度:2、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利用前面所做的实验分析合运动、分运动中位移、速度、加速度各个物理量的关系。

高中物理 人教版学案: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高中物理 人教版学案: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2.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课标解读】1.通过蜡块在平面内运动的实验探究过程总结出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规律。

2.掌握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规律。

3.并且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规律来解决速度关联、小船渡河等实际问题。

【核心素养】物理观念:掌握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规律,并且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规律来解决速度关联、小船渡河等实际问题,形成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观念。

科学思维:通过探究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得到结论的科学方法:归纳法。

科学探究:通过蜡块在平面内运动的实验探究过程总结出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规律。

科学态度与责任:能领略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一、一个平面运动的实例在蜡块匀速上升的同时,将玻璃管紧贴着黑板沿水平方向向右匀速移动。

1.建立坐标系:以蜡块开始匀速运动的位置为原点O,以水平向右的方向和竖直向上的方向分别为x轴和y轴的方向,建立□01平面直角坐标系。

2.蜡块运动的轨迹:若以v x表示玻璃管向右移动的速度,以v y表示蜡块沿玻璃管上升的速度,则有x=□02v x t,y=□03v y t。

消去t,得到y=□04v yv x x,可知蜡块的运动轨迹是□05直线。

3.蜡块运动的速度:v=□06v2x+v2y,方向满足tan θ=□07v y v x 。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合运动与分运动:如果一个物体同时参与□01几个运动,那么物体实际发生的运动就叫作那几个运动的□02合运动。

那几个运动就叫作这个实际运动的□03分运动。

2.运动的合成:由分运动求□04合运动的过程。

3.运动的分解:由合运动求□05分运动的过程。

4.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实质是对物体的□06速度、加速度、位移等物理量进行合成与分解。

5.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从□07矢量运算法则。

判一判(1)合速度等于两个分速度的代数和。

()(2)合速度不一定大于任一分速度。

()(3)合位移一定大于任意一个分位移。

()(4)运动的合成就是把两个分运动加起来。

高中物理运动合成法则教案

高中物理运动合成法则教案

高中物理运动合成法则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运动合成法则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能够运用合成法则解决相关物理问题;
3. 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运动合成法则的理解;
2. 合成法则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运动合成法则的灵活运用;
2. 解决复杂问题时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 课件或者黑板、彩笔等教学工具;
2. 相关实验器材;
3. 课堂练习题。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入合成法则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合成法则的作用和意义。

2. 理论讲解(15分钟):讲解合成法则的定义、原理和应用范围,让学生掌握其基本概念。

3. 实验演示(10分钟):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器材,观察运动合成的过程,加深他们对合成法则的理解。

4. 课堂练习(15分钟):布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拓展应用(10分钟):介绍合成法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让学生思考如何将其运用到更复杂的问题中。

6.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合成法则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初步掌握运动合成法则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能够运用合成法则解决简单问题,并且提高物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多举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合成法则。

同时,要鼓励学生多进行思考和实践,提高其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公开课)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l、在一个具体问题中知道什么是合运动,什么是分运动;知道合运动和分运动是同时发生的,并且互相不影响。

2、知道什么是运动的合成,什么是运动的分解,理解运动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3、会用作图法和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有关位移和速度的合成、分解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红蜡块的运动的实验,观察分析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具有团体精神。

二、教学重点
1、明确一个复杂的运动可以等效为两个简单的运动的合成或等效分解为两个简单的运动。

2、理解运动合成、分解的意义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
1、分运动和合运动的等时性和独立性。

2、应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
关于合成和分解的问题我们已经学过,是什么的合成与分解呢?
学生回答:力的合成与分解。

教师活动:继续提问:
进行力的合成和分解时遵循什么规律?
学生回答:平行四边形定则
教师活动: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关于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又是如何
进行的呢?为什么要学习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呢?
(二)进行新课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
在物理1的学习中,我们是如何定量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的?如研究物
体运动的时间和时刻、位置和位移速度的变化等情况。

学生活动:思考、回顾学过的知识,讨论并回答。

在参考系中建立坐标系,用坐标和坐标的变化来研究。

教师活动:继续提出问题:
如果物体的运动轨迹不是直线,应该建立怎样的坐标系?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回答。

平面直角坐标系。

教师活动:实验演示(演示两次):红蜡块的运动。

1、管不动,红蜡块在注满水的长直玻璃管中匀速上浮。

2、红蜡块上升的同时将管子匀速右移,观察蜡块的运动。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
1、注意观察小蜡块的运动情况。

2、注意实验时强调的问题。

3、在观察完成以后讨论思考下面思考题。

上述三个运动哪一个的效果和另外两个依次进行的效果相同?
教师活动:听取学生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点评总结。

教师活动:点拨归纳
1、[课件演示]模拟提升重物的运动过程,重点突出等效性、等时性。

2、[结论]重物向右上方的运动与先向上再向右依次进行的运动效果相
同。

这也说明重物的运动可看做是相同时间内向上和向右两个运动的合
运动。

[概念介绍]
板书1、合运动是实际发生的运动,其余具有某一方面效果的运动则为分运动。

2、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等时性,即同时开始,同时结束。

3、各个分运动具有独立性.即各个分运动互不影响。

提出问题:蜡块向上的运动是匀速运动,向右随着玻璃管的运动也是匀
速运动,那么蜡块向右上方的合运动也是匀速运动吗?合运动的轨迹是
直线吗?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得出结论。

单凭观察不能确定以上问题。

要确定合运动的性质需要进一步的定量研究。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建立直角坐标系,推导出任意时刻t时蜡块的位置坐标。

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建立坐标系独立推导蜡块的位置坐标.
教师活动:如何得到蜡块运动的轨迹方程?
指导学生推导出蜡块运动的轨迹方程,从轨迹方程看,蜡块的轨迹是直
线还是曲线?
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独立推导蜡块的轨迹过程。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计算出从开始到时刻t,蜡块运动的位移。

位移是矢量,计算矢量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独立推导蜡块运动的位移。

位移是矢量,计算时要注意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可以用位移与x轴的夹角表示位移的方向。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计算出从开始到时刻t,蜡块运动的速度。

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独立推导蜡块运动的速度。

教师活动:点评总结。

板书:①已知分运动求合运动叫运动的合成;
②已知合运动求分运动叫运动的分解。

教师活动:投影教材36页例题,引导学生独立分析,建立直角坐标系求解。

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建立直角坐标系写出求解过程。

教师活动: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点评。

等学生完成例题的求解过程后,投影学生求解过程,和其他同学一起点评。

(三)课堂总结、点评
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

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

学生活动: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五、课余作业
1、课后讨论P37“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

2、完成P37“问题与练习”中的题目。

教学建议
生活和生产中遇到的运动都是比较复杂的运动,直接研究复杂的运动有一定困难,所以研究复杂运动时,人为地把它分解为几个简单的运动来研究,这是一种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中一定要做好实验,通过实验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总结出: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等时性。

并初步向学生揭示两个分运动之间互不影响、各自独立进行——运动的独立性原理(该原理下节课教学中结合平抛运动的分解加以强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