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单元: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合集下载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合成的概念,掌握合成运动的方法和条件。

2. 让学生理解运动分解的概念,掌握分解运动的方法和条件。

3. 培养学生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运动合成的概念及其方法2. 运动分解的概念及其方法3.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条件4.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合成的方法,运动分解的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条件。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和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思路和经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运动合成与分解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

2. 新课导入:介绍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定义、方法和条件。

3. 案例分析:分析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中的应用,如物体抛掷、碰撞等。

4.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思路和经验。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运动合成与分解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通过实时解答和反馈,评估学生对运动合成与分解概念和方法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以及运用运动合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物理学家或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讲座,分享运动合成与分解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的案例。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科研机构,直观感受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实际应用。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教案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教案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

2.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原理和方法。

3.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原理和方法。

2. 教学难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计算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原理和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和掌握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运动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

2. 讲解:讲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原理和方法,结合实例进行解释。

3.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目的方式,巩固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理解和运用。

4.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在实际中的应用。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解题方法和经验,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和应用。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目:布置一些有关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练习题目,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和图片等形式,直观地展示运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

2. 练习题目:提供一些有关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练习题目,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3. 实际案例:收集一些与运动合成和分解相关的实际案例,用于课堂讲解和分析。

物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教案

物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教案

物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理运动的概念,掌握物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理运动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原理3. 平行四边形法则4.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5. 练习与拓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理运动的概念,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原理,平行四边形法则。

2. 教学难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物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

3.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体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物理运动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物理运动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3. 理论讲解:讲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原理,重点讲解平行四边形法则。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展示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见解和思考。

6. 练习与拓展: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拓展训练。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10.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物理运动概念的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原理的掌握,以及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应用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练习题、小组讨论参与度、课后作业。

3. 评价标准:能准确描述物理运动,理解合成与分解的概念,运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解决问题,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教案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教案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定义。

2.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原理。

3.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

4.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教学难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原理和方法。

2. 利用多媒体演示和实物演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3. 进行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

2. 理论讲解:讲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定义、原理和方法。

3. 演示与练习:利用多媒体演示和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进行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分组讨论与实验:让学生分组讨论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应用,并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过程。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给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练习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和实验报告的质量。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演示:制作一些关于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演示文稿,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演示。

2. 实物演示:准备一些实物的模型或器材,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实物演示。

3. 练习题库:整理一些关于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练习题,以便进行课后练习和测试。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导入和理论讲解。

2. 第2周:演示与练习。

3. 第3周:分组讨论与实验。

运动合成与分解实验教案

运动合成与分解实验教案

这是一篇介绍运动合成与分解实验教案的文章,通过介绍这个实验的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等方面来说明这个实验对学生学习的意义和帮助。

一、实验目的运动是力学中比较基本的概念之一,在物理学中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

本实验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物体的运动合成与分解。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清晰而深入地了解这个概念,提高其对力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从而使其更好地应对相关考试等。

二、实验原理这个实验的原理很简单,即将一个运动的物体进行合成和分解,通过这个实验来看清楚运动的本质。

具体来说,就是将物体的运动分解为横向和纵向两个分量,并且通过实验操作来证明横向和纵向的分量之间是独立的。

实验的对象非常重要,在这里我们选用的是运动的小球。

三、实验步骤第一步:准备实验器材。

实验需要用到导轨、杠杆、定滑轮等器材,还需准备小球。

第二步:测定小球的自由落体加速度,用皮尺测量两个定点间的距离,再将小球从定点A释放,计时测量小球运动到B点的时间,并利用物理公式算出小球的自由落体加速度。

第三步:进行小球的横向实验。

将导轨设置在水平面上,将小球平放于导轨上,把小球从导轨上方以斜向下的角度释放,观察小球的运动轨迹,测量轨迹的长度,记录实验数据。

第四步:进行小球的纵向实验。

将导轨设置成倾斜的状态,将小球放在导轨顶端,施加以一定斜率向下的初速度,观察小球的运动轨迹并记录实验数据。

第五步:分析实验数据。

根据实验数据来计算横向和纵向运动的分量,并比较实际数据和理论数据的差异分析小球运动的规律。

四、实验结果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运动的物体的运动是可以分解为横向和纵向两个分量的。

同时,横向和纵向的分量之间是独立的,每个方向的运动都具有自己的规律和性质。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精确的计算公式,更深入地认识物体的运动学规律,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与总结这个实验虽然简单,但它非常具有教学意义。

它可以通过实际经验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同时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运动的合成分解综合教案

运动的合成分解综合教案

运动的合成分解综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2.了解运动的综合应用。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2.运动的综合应用。

三、教学难点1.运动合成和分解的理论知识。

2.运动综合应用的实际操作。

四、教学过程1.知识导入法拉利赛车从200多公里的时速直接刹车到零,需要5秒钟,这个过程是在运动学中叫做急停。

如果在急停的过程中,赛车汽车需要前进10米,需要多长时间完成?运动是物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而速度、加速度等是描述物体变化程度的物理量。

在运动学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关于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问题。

而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以及运动的综合应用。

2.知识讲解(1)运动的合成和分解运动的合成、分解在运动学中是一种重要的概念。

它可以将一个物体的运动特征分解成两个或多个单独的、平面或空间的运动,从而更好地分析、描述和计算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如,一个行人向东跑步,速度是5米/秒;同时,有一个人向北走,速度是3米/秒。

则这两人的速度合成后,以东北为方向,大小约为6.16米/秒。

这是因为它们的速度相加,形成了一个速度合成。

如果我们考虑到他们的速度方向是90度相差的,那么它们的速度量就是4米/秒。

这叫做速度的分解。

(2)运动的综合应用上面的例子展示了如何合成和分解速度。

然而,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合成和分解运动,比如运动员在运动中变换方向,汽车在走弯路时也要进行运动合成和分解,也就是在直行和曲行之间转换。

同时,了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原理,也能帮助我们更有效地解决运动中的一些问题,比如如何使物体到达目标点的最短时间、如何使一个物体在最短时间内抛出最远的距离等。

3.案例解析案例一:从邻居家出发向东走50米,然后向北走50米,最后向西走50米,问你是否到原点?答案:否。

在这个过程中,你视线的角度旋转了270度,而且你离原点还有约70.7米的距离。

案例二:风速5米/秒,船速25米/秒,船头指向正东,问船的速度向量,航向以及舯骨偏角大约是多少?答案:船的速度向量是26.25米/秒;航向为南18.43度东;舯骨偏角大约是10.57度。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学参考教案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学参考教案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学参考教案该课为交互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例运用。

交互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共究,交换信息,最终达到构建学生新的认知心理结构和培养创新精神的目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只能培养,不能教(即传授)。

创造*就像种子,它需要的是适合孕育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环境。

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设法创设适合培养学生创造*的环境。

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为线索,它的运行是从提问开始,分析和探究问题为主要核心,归纳、总结为高潮,最后解决和提出新问题四个阶段为一个循环,是不断探索,螺旋上升,从较低级走向更高级的过程。

而配合以交互这种形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实时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通过不断地参与、引导和修正,使探究始终围绕主题展开,并逐步深入。

师生交互共究这一形式,创建了培养创新*的良好环境。

一、本节课综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研究复杂的多运动因素共同参与时的运动规律(教材仅研究两个分运动的参与),以及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为以后学习平抛运动乃至研究一般曲线运动打下基础。

基于这一原因,该节课应更多地研究矢量分析的共*。

问题的提出和探究,虽然是以运动量(位移S和速度V)为核心,但应注重与力学量(力F和对应的加速度a)进行类比,在方法上要重视图象法在矢量分析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教学,不仅要达到加深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更应拓展该定则在矢量分析中的普遍意义,使学生掌握矢量合成与分解的一般原理,学会运用作图这一最直观和最简洁的分析矢量问题的方法。

考虑到探究该问题还刚刚开始,所以,我把重点放在运动的合成上。

二、模式运用和流程由于平行四边形定则已经在力的合成与分解中学过,所以新课的引入可以从复习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入手。

力和运动从矢量分析的角度看虽然相似,但总还有不同的地方,故初级探究应建立在实验和事实的基础上,我在教学中采用新教材中的红蜡小圆柱体上浮演示实验来展示运动合成的情景。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定义。

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

3.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方法。

4.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练习。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2. 准备练习题和案例分析题。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运动员在比赛中进行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引发学生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思考。

2. 讲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和原理。

3. 讲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方法。

4. 分析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进行课堂练习和案例分析。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学生掌握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

2.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和引导,确保学生能够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作业1. 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

2. 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进行分析和解答。

九、课程拓展1. 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物理学、工程学等。

2. 引导学生探索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现代科技中的作用,如无人驾驶、卫星导航等。

十、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练习题完成情况和实际问题分析,评价学生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掌握程度。

高三物理下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教学设计

高三物理下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观点,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氛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通过生动的案例、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拓展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科学问题的习惯。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认识到物理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2.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演示、模拟软件等,提高学生对运动合成与分解过程的理解。
-利用动画、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运动合成与分解概念。
-引导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模拟实验,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设计小组讨论题目,要求学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共享研究成果。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针对一个具体的运动合成与分解问题进行讨论。我会提供一些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思考:
1.合运动与分运动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如何利用向量法解决运动合成与分解问题?
3.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运动可以看作是合成运动或分解运动?
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补充或提问。我会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并给予鼓励和指导。
-通过案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析和问题解决,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和能力提升。
2.教学方法:
-探究式学习:设计一系列由简到繁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集体智慧。
-个性化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教案标题: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学目标:1. 理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

2. 能够运用合成和分解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运动的合成a. 合成运动的定义和特点b. 合成运动的图示和分解c. 合成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计算d. 合成运动的实例分析2. 运动的分解a. 分解运动的定义和特点b. 分解运动的图示和合成c. 分解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计算d. 分解运动的实例分析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运动基础知识,例如速度、加速度等。

2. 提出问题:当一个物体同时具有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我们如何描述它的运动状态?探究活动: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合成运动的概念和特点,并给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

4.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合成运动的图示,解释如何通过分解来分析合成运动。

5. 学生进行小组实验:选择一个合成运动的实例,通过观察和测量,分析其合成运动的特点和分解过程。

6. 学生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合成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总结巩固:7.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合成运动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并提供额外的实例进行分析。

8. 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解决一些合成运动相关的问题。

9. 教师进行梳理和解答,帮助学生巩固理解。

拓展应用:10.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实际生活中的合成运动问题,并进行解答和讨论。

11. 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分享自己的设计和解答过程。

评价反馈:12.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13.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所学内容和不足之处。

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实验器材和材料3. 相关教材和练习册教学扩展:1.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更复杂的合成运动,如曲线运动和平面运动。

2.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分解运动的其他应用领域,如力学、机械等。

教学提示:1. 在引入活动中,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教案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教案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原理和技巧。

3. 培养学生运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定义。

2.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原理。

3.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技巧。

4.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原理和技巧。

2. 教学难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原理和技巧。

2. 利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解决实际问题。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两个运动合成或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原理和技巧,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基础知识。

3. 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原理和技巧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分享解题经验和技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运动合成和分解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 问题解答评估:评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检查学生是否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思考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反思教学内容:思考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3. 反思学生表现:思考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八、课后作业2. 设计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知识解决。

3. 收集有关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实例,进行分析和解题,增强实践能力。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合成的概念,掌握合成运动的方法和条件。

2. 让学生理解运动分解的概念,掌握分解运动的方法和条件。

3. 培养学生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的合成(1)概念:运动的合成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两个或多个运动进行,形成一个新的运动。

(2)合成运动的方法和条件:①保持运动方向不变,改变运动速度;②改变运动方向,改变运动速度;③改变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

2. 运动的分解(1)概念:运动的分解是指将一个运动分解为两个或多个相互独立的部分,分别研究其运动特点。

(2)分解运动的方法和条件:①保持原运动方向,改变分解速度;②改变原运动方向,改变分解速度;③改变原运动方向和分解速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2)合成运动和分解运动的方法和条件。

2. 教学难点:(1)运动合成与分解过程中速度的计算;(2)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规律。

2. 利用多媒体演示,直观展示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

3.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两个人向前走,讨论他们合成的运动是什么,引出运动的合成概念。

2. 探究运动的合成:(1)让学生尝试画出两个相互垂直的匀速直线运动合成的运动轨迹;(2)引导学生发现合成的运动速度和方向的变化规律。

3. 探究运动的分解:(1)让学生尝试将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分解为两个相互垂直的运动;(2)引导学生发现分解的运动速度和方向的变化规律。

4. 巩固知识:通过多媒体演示,展示一些实际例子,如物体在平面内的运动,让学生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进行分析。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方法和条件。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定义及意义。

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数学表达式。

3.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及数学表达式。

2. 教学难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2. 利用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物体进行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引发学生对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及意义。

3. 知识讲解:讲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数学表达式。

4.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展示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中的应用。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理解和应用。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实例分析中的表现,检查学生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七、作业布置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相关知识。

八、课后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评估教学效果。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3. 收集学生作业,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九、拓展与延伸1. 介绍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卫星导航、激光技术等。

2. 引导学生关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如生物学、化学等。

运动合成与分解实验教案

运动合成与分解实验教案

运动合成与分解实验教案。

我们可以先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流程,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运动合成的原则。

该实验可分三个步骤:第一步:向学生提供不同数量的葡萄糖。

让学生了解葡萄糖在身体中转化为能量,并突出副产物——乳酸。

第二步:通过让学生进行简短但较为剧烈的运动,引导学生感受人体在运动时产生的乳酸积累。

第三步:让学生对不同的色拉油进行比较,强化身体需要为长时间运动制备足够的能量的事实。

在以上三个步骤中,学生将逐步发现运动与能量合成最重要的前提。

那就是应该有足够的能量和合适的载体来支持人体在运动时产生足够的能量。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关注运动分解的实验,以此帮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人体在运动时如何分解能量流以及如何使用这些能量。

下面是一个运动分解的实验流程,该实验可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通过给学生准备一份工作表,让他们跑步四圈,并询问他们体验到的任何变化。

同时,让他们记录自己的跑步时间和每圈运动时间的变化。

第二步:让学生测量他们跑步前和跑步后的口气气味,强化副产物,例如乳酸产生。

第三步:观测学生的新陈代谢后在进行创意设计,以此建造一个像样的新陈代谢模型。

让学生从中了解可以发现的新陈代谢被发掘出的方法。

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识别生物新陈代谢中使用的化合物。

第四步:任由学生发挥想象力并设计出需要多少氧气从空气中吸入空气才能满足每分钟的能量需求,最终运用到已知的新陈代谢模型上。

帮助学生理解能量需要的量和体内产生的产物。

此外,学生还应该了解什么是氧气且明白在合成素材期间使用这种元素的必要性。

同样的,由于这个实验中运动节奏更快,学生们也可能因乳酸的积累而感到疲惫。

因此,在实验过程种要注意学生们的身体反应及时调整,安排合理的休息时间及保证学生安全。

运动合成与分解实验的教案设计需要注重实用性,即学生学习这些知识后如何能够将其应用于他们的实际生活中。

教学时应该将知识和讨论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并鼓励学生研究有关自己的身体和生活习惯的有效方法以及如何使用运动来维持和促进身体健康。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教案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教案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教案第一篇: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教案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具体情景中,知道合运动、分运动分别是什么,知道其同时性和独立性;(2)知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3)会用作图和计算的方法,求解位移和速度的合成与分解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抛体运动的观察和思考,了解一个运动可以与几个不同的运动效果相同,体会等效替代的方法;(2)通过观察和思考演示实验,知道运动独立性.学习化繁为筒的研究方法;(3)掌握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处理简单的矢量运算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培养观察能力;(2)通过讨论与交流,培养勇于表达的习惯和用科学语言严谨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1)明确一个复杂的运动可以等效为两个简单的运动的合成或等效分解为两个简单的运动;(2)理解运动合成、分解的意义和方法。

2.难点:分运动和合运动的等时性和独立性;应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学用具:演示红蜡烛运动的有关装置。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曲线运动?2.曲线运动的特点是什么?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二、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曲线运动的定义,性质及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先来回顾一下这几个问题:什么是曲线运动?(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是曲线运动。

)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做曲线运动?(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曲线运动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但我们还投有对曲线运动进行深入的研究,要研究曲线运动需要什么样的方法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新课教学我们先来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研究直线运动的,同学们可以从如何确定质点运动的位移来考虑。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运动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意义1.2 教学内容运动的定义与分类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讨论法1.4 教学步骤引入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的分类讲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第二章:运动的合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运动的合成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运用运动的合成解决实际问题2.2 教学内容运动的合成的原理运动的合成的方法与步骤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讨论法2.4 教学步骤讲解运动的合成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运动的合成的意义讲解运动的合成的方法与步骤,通过示例让学生掌握运动的合成的方法第三章:运动的分解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运动的分解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运用运动的分解解决实际问题3.2 教学内容运动的分解的原理运动的分解的方法与步骤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讨论法3.4 教学步骤讲解运动的分解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运动的分解的意义讲解运动的分解的方法与步骤,通过示例让学生掌握运动的分解的方法第四章: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生活中的应用4.2 教学内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讨论法4.4 教学步骤讲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实际意义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解决实例中的问题,并展示解题过程与结果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拓展知识5.2 教学内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拓展知识介绍5.3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讨论法5.4 教学步骤介绍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拓展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六章:运动的合成案例分析6.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深化对运动合成方法的理解。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教材分析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是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方法,即较复杂的运动可以看作是几个简单运动的合运动,即化曲为直的思想。

这既是方法介绍,又是研究平抛运动的预备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确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能要运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将复杂的曲线问题化解为简单的直线问题。

2、掌握合运动和分运动的特征和相互关系,能够判断实际问题中那些是合运动,哪些是分运动.3、熟练掌握渡河问题的解题方法,判断不能情形下的合运动性质和轨迹.过程与方法1 、通过对力的合成与分解知识的回顾,进一步加深对矢量合成法则的理解2、在课堂活动中得出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化曲为直这一物理思想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根据实际效果对不同问题下的运动进行分解或合成;渡河问题的特殊情况的解决方法和如何判断合运动性质难点:如何根据实际效果对合运动进行合适的分解,怎样判断合运动性质与轨迹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曲线运动,这样的运动该怎样研究呢,在直线运动中成立的规律在曲线运动中还是否成立?这些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知识回顾师:谈到合成与分解,就会想到力的合成与分解,在进行新课之前我们先通过两道例题来回顾一下就知识(ppt 展示)师:第一道题很多种分解方法,我要求大家根据实际运动情况来分解。

请两位同学上黑板来做。

师:很好。

由于物块要沿斜面下滑,因此沿斜面和垂直于斜面进行分解,做平行四边形。

第二题只有一种情况,直接以两分力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为合力。

我们知道合成与分解是互逆的过程,并且我们一直强调所有矢量都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师:我们研究运动就是研究运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显然我们要学习的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就是这些量按平行四边行定则的合成与分解。

但是在曲线运动中具体要如何研究呢?(PPT)新课教学师:我们先来看生活中的这个物理问题,小船渡河,假如发动机不工作,船就会在水流带动下向下游运动;假如河水静止,发动机工作,小船会沿直线垂直岸运动到对面。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及教学反思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及教学反思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及教学反思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对多个具体运动的演示及分析,使学生明确什么是合运动,什么是分运动;合、分运动是同时发生的,并且不互相影响.2、利用矢量合成的原理,解决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具体情况,会用作图法、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有关位移、速度合成和分解的问题.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对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练习和理解,发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对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可分为四部分:演示实验、例题、对运动合成和分解轨迹的分析、思考与讨论,但都是围绕演示实验而展开的,层层深入,由提出问题到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至最后对运动合成和分解问题的进一步讨论.教法建议关于演示实验所用的器材、材料都比较容易得到,实验也容易成功.此实验是本节的重点.一些重要的结论规律都是由演示实验分析得出的.观察红蜡块的实际运动引出合运动,并分析红蜡块的运动可看成沿玻璃管竖直方向的运动,和随管一起沿水平方向的运动,从而得出分运动的概念.着重分析蜡块的合运动和分运动是同时进行的,并且两个分运动之间是不相干的.合运动和分运动的位移关系,在演示中比较直观.而明确了它们的同时性,就容易得出合运动和分运动的速度关系.因此,课本在这里同时讲述了合运动和分运动的位移及速度的关系.即找到了解决运动合成和分解的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它是解决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工具,所以在处理一个复杂的运动时,首先明确哪个是合运动,哪个是分运动,才能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求某一时刻的合速度、分速度、加速度,某一过程的合位移、分位移.课本中合运动的定义是:红蜡块实际发生的运动,(由 )通常叫合运动,即实际发生的运动,也理解为研究对象以地面为参照物的运动,再给学生举几个实例来说明如何确定合运动.如:1、风中雨点下落表示风速,表示没风时雨滴下落速度,v表示雨滴合速度.2、关于小船渡河(如图):表示船在静水中的运动速度,方向由船头指向确定. 表示水的流速,v表示雨滴合速度.在研究雨滴和船的运动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先确定雨滴、小船实际运动(合运动).注意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时,合矢量在对角线上,问题马上得到解决.关于例题:例1:将演示实验过程定量讨论.给出两个分运动、及合、分运动的时间,求合速度 .法一;先求出两个分速度再利用矢量合成求v.法二:先利用矢量合成求出s,再由求出v.例2:飞机飞行给出及与某一分速度角度,来求另外两个分速度.其思路先由平行四边形法则画出几何关系,再利用数学计算解决分速度问题.两道例题很简单,但合、分运动关系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充分体现出来.通过练习使学生们加深了对合、分运动的理解.关于分运动的性质决定合运动的性质和轨迹:课本以蜡块的运动说明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不一定都是直线运动.为了搞清楚蜡块哪种情况下做直线运动,哪种情况下做曲线运动.这里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究,得出结论:两个直线的合运动也可以是曲线运动.研究复杂的运动,可以根据不同方向分运动来研究复杂运动情况.关于思考与讨论:本节只研究了互成角度的运动,其合成和分解遵从矢量合成规律——平行四边形定则.那么初速度为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可以看作同一直线上哪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引导学生对同一直线上的运动合成和分解问题进行讨论,得出该运动也满足矢量合成规律(注意正方向),使我们对矢量合成与分解的规律有了更深的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学反思上周的教学内容主要为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两节,这两节是理学部分的核心内容,要求学生能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合成力的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物理第13单元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案一、内容黄金组1.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2.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3.知道什么是合运动,什么是分运动.知道合运动和分运动是同时发生的,并且不互相影响.4.知道什么是运动的合成,什么是运动的分解.理解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5.会用作图法和直角三角形知识解有关位移和速度的合成、分解问题.二、要点大揭秘1.曲线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对曲线运动的了解,先应知道三个基本点:(1)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在改变,它是一个变速运动。

(2)做曲线运动的质点在轨迹上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的方向,就在曲线这一点切线方向上。

对此除可通过实验观察外,还可用到在瞬时速度中讲到的“无限分割逐渐逼近”的思想方法。

如图所示,运动质点做曲线运动在时间t内从A到B,这段时间内平均速度的方向就是割线AB的方向,如果t取得越小,平均速度的方向便依次变为割线AC、AD。

的方向逐渐逼近A处切线方向,当t= 0时,这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为A点的瞬时速度v A,它的方向在过A点的切线方向上。

(3)做曲线运动有一定条件,这就是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F与它的速度v夹成一定的角度,如图所示,只有这样,才可能出现垂直于速度v的合外力的一个分力,这个分力不能改变v的大小,但它改变v的方向,从而使物体做曲线运动。

2.运动的合成和分解(1)运动的合成首先是一个实际问题,例如轮船渡河的运动就是由两个运动组合成的,另外,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种研究复杂运动的基本方法――将复杂运动分解为两个方向上的直线运动,而这两个直线运动的规律又是我们所熟悉的,从而我们通过运动合成求得复杂运动的情况。

(2)运动合成的目的是掌握运动,即了解运动各有关物理量的细节,所以运动的合成在实际问题中体现为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物理量的合成。

由于这三个基本量都是矢量,它们的运算服从矢量运算法则,故在一般情况下,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都服从平行四边形定则,当分运动都在同一直线上时,在选定一个正方向后,矢量运算可简化为代数运算。

(3)运动的合成要注意同一性和同时性。

只有同一个物体的两个分运动才能合成。

此时,以两个分运动作邻边画出的平行四边形,夹在其中的对角线表示真实意义上的合运动,不同物体的运动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的“合运动”没有物理意义。

只有同时进行的两个运动才能合成,分运动和合运动同时发生,同时结束。

(4) 互成角度的两个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合运动也是匀速直线运动。

但在其它情况中,两个互成角度的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是不是直线运动,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只有两个分运动合速度和合加速度在同一直线上时,合运动才是直线运动。

3. 轮船渡河问题:轮船渡河是典型的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同。

轮船的渡河运动可看成水不动时轮船的运动及般不动时被流水带动的轮船的运动的合运动。

常见的有三种问题。

(1) 位移最小河宽一定时,轮船垂直河岸渡河位移最小(如下图所示,图中v 1表示水不动时的船速,v 2表示水速)。

此时船头斜指向上游,合速度v 垂直河岸,渡河时间θsin 1v d v d t == 另外,从图中可知12cos v v =θ 因为1cos 0<<θ,所以只有12v v <时才有此情况。

(2) 渡河时间最少 在河宽、船速一定时,在一般情况下,渡河时间1v OB v OA t == ,因为θsin ∙=OB d 所以θsin 1v d t = 显然,当︒=90θ时,渡河时间最小为vd ,此时,对应的渡河如图,即船头的指向与河岸垂直,合运动沿v 的方向进行。

(3) 船速最小 在这种情况下,讨论在船的航向确定时,船头如何指向,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最小。

三、 好题解给你1. 本课预习题(1) 关于运动的性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B.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C.曲线运动一定是变加速运动D.物体加速度数值、速度数值都不变的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2) 关于力和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恒力作用下可能做曲线运动B.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不可能做直线运动C.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做曲线运动D.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不可能保持速率不变(3) 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只撤掉其中的一个力,其它力保持不变,它可能做( )A.匀速直线运动B.匀加速直线运动C.匀减速直线运动D.曲线运动(4) 关于互成角度(不为零度和180°)的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是直线运动B.一定是曲线运动C.可能是直线,也可能是曲线运动D.以上答案都不对(5) 小船在流速恒定的河中沿河岸往返一段距离所需时间t 1,跟它在静水中往返同样距离所需时间t 2相比较,其结果是( )A .t 1=t 2B .t 1>t 2C .t 1<t 2D .无法比较本课预习题参考答案:(1)A (2)、A (3)、BCD (4)、B(5)分析与解:设水速为u ,船速为v ,沿河岸顺流而下时小船的合速度为v+u ,逆流而上时小船的合速度为v —u .令往返两地间距为s ,则沿河往返的时间船在静水中往返同样距离的时间因为要求船能逆流而上,必须满足条件V>U,因此1)(12<-v u ,所以 t 1>t 2. 故选 B .小结:本题很容易想当然地错选为A .以为一次顺水、一次逆水,一来一去,流速的作用恰好抵消,相当于在静水中往返一样.由上面的计算可知,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我们可以作这样的设想:如果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正好跟水速相等,那么顺流而下时,船航行的速度比静水中快一倍,但逆流航行时却永远无法前进.可见,水速的大小对往返航行是有影响的,不会在往返过程中彼此抵消.2. 基础题(1) 关于曲线运动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方向一定不变B.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始终保持垂直C.加速度方向跟所受的合外力方向始终一致D.加速度方向总是指向圆形轨迹的圆心(2) 飞机做俯冲飞行时速度是600m/s ,跟水平方向的夹角是60°,此时,飞机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各以多大的速度在移动?(3) 河宽L=300m ,河水流速u=1m/s ,船在静水中的速度v=3m/s .欲按下列要求过河时,船的航向应与河岸成多大角度?过河时间为多少?①以最短的时间过河;②以最小的位移过河;基础题参考答案:(1)C (2)519.6m/s(3)分析与解:①过河时间取决于河宽和垂直河岸的横渡速度.当航向垂直河岸时,垂直河岸的速度最大,过河时间最短.②船沿垂直河岸方向横渡,即v 合垂直河岸,过河位移最小.③要求到达上游确定的某处,应使船的合速度始终指向该处.①最短过河时间为船的航向与河岸成90°角.船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船到达下游某处C .②以最小位移过河时船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设船的航向(船速)逆向上游与河岸成α角.由vcos α=u ,过河时间3. 应用题(1) 如图所示为工厂中使用行车搬运重物的示意图,如果行车以v 1=0.4m/s 的速度匀速向移动,重物G 则以v=0.5m/s 的速度匀速向右上方运动,那么,行车电动机正以多大的速度收缩钢丝绳吊起重物?(2) 以速度v 匀速航行的舰艇准备射击与垂直于舰身方向的水面上的一个目标,炮弹发射速度为v 0(看做水平方向上的匀速运动),则发射方向与舰身的夹角为多大?(3) 如图所示,在离水面高为H 的岸边,有人以v 0的匀速率收绳使船靠岸,当船与岸上的定滑轮水平距离为s 时,航速是多大?应用题参考答案:(1)0.3m/s (2)0cos v v =α (3)分析与解:收绳使船靠岸,船是水平向左运动的,θ角增大,船的水平向左运动可以看作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如图所示,一个分运动是沿着绳以v 0上升(收绳所致);另一分运动是在垂直,v 0的方向向下摆动,(即可看成以滑轮轴O 点为圆心沿顺时针方向做圆周运动),使θ角增大,这个分速度v 1就是圆运动的切线速度,船对地的速度v 是v 0和v 1的合速度。

根据矢量合成遵循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从图可见小结:本题的解题思路是从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入手,关键是分清船与绳的运动,哪个是合运动,哪个是分运动,若把绳子的运动看成是合运动则船的运动是它的一个分运动,如图所示,结果夹角将逐渐变小,事实不符,这是错误的。

由此可见,在分析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时,应抓住两点:一是否符合平等四边形定则;二、是否符合实际,这是判断正确与否的依据。

4. 提高题(1) 如图所示,A 、B 以相同的速率v 下降,C 以速率v x 上升,绳与竖直方向夹角α已知,则v x =______v 。

(2) 如图所示,玻璃板生产线上宽9m 的成型玻璃板以2m/s的速度连续不断地向前行进,在切割工序A 处金刚钻的刀速度是10m/s ,为了使割下的玻璃板都成规定尺寸的矩形,金刚钻头实际运行事轨道是怎样的?每切割1次的时间为多长?(3) 如图所示,A 物块以速度v 沿竖直杆匀速下滑,经细绳通过定滑轮拉动物体B 在水平方向上运动.当细绳与水平面成夹角为θ时,求物体B 运动的速度.提高题参考答案:(1)αcos 1 (2)与玻璃板前行方向夹角为8276'︒,0.92s(3)分析与解:A 物块沿竖直杆下滑至细绳与水平方向成夹角θ时,滑块竖直向下运动速度为实际运动速度,即合速度.将v 分解,如图所示.∴ v B =v ·sin θ即物块B 沿水平面向右运动,其速度大小为v B =v ·sin θ.说明:我们可以将细绳拉A 物体的拉力T 分解为如图所示,T在水平方向上产生了实际效果,使A 物体紧紧地与杆接触;T 在竖直方向也产生了实际效果,使物块沿竖直杆在竖直方向上产生运动状态的变化.但是应该注意到,将滑块A 速度在水平方向分解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滑块只沿杆在竖直方向运动,并没有在水平方向运动;应该紧紧抓住,绳与A 滑块连接点的实际运动是竖直向下时,我们将v 分解为沿细绳方向向下的分速度v B和垂直于绳的速度v⊥是正确的,有些同学极容易将细绳与滑块连接点沿细绳方向认为是合速度方向.因此,速度的合成与分解一定要依据其实际情况进行,合运动一定是物体的实际运动.四、课后演武场1.一个质点受到两个互成锐角的力F1和F2的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若运动中保持两个力的方向不变,但F1突然增大△F,则质点此后()A.一定做匀变速曲线运动B.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C.可能做变加速曲线运动D.一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关于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合运动的速度大小等于分运动的速度大小之和B.物体的两个分运动若是直线运动,则它的合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C.合运动和分运动具有同时性D.若合运动是曲线运动,则其分运动中至少有一个是曲线运动3.某质点在恒力F作用下从A点沿图中曲线运动到B点,到达B点后,质点受到的力大小仍为F,但方向相反,则它从B点开始的运动轨迹可能是图中的()A.曲线aB.曲线bC.曲线CD.以上三条曲线都不可能4.某人以一定速率垂直河岸向对岸游去,当水流运动是匀速时,他所游过的路程、过河所用的时间与水速的关系是()A.水速大时,路程长,时间长B.水速大时,路程长,时间短C.水速大时,路程长,时间不变D.路程、时间与水速无关5.河边有M、N两个码头,一艘轮船的航行速度恒为v1,水流速度恒为v2,若轮船在静水中航行2MN的时间是t,则()A.轮船在M、N之间往返一次的时间大于tB.轮船在M、N之间往返一次的时间小于tC.若v2越小,往返一次的时间越短D.若v2越小,往返一次的时间越长6.船在静水中的航速是1 m/s,河岸笔直,河宽恒定,河水靠近岸边的流速为2 m/s,河中间的流速为3 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