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源评价与总量控制

合集下载

第九章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第九章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第九章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9.1总量控制指标的确定原则在确定拟建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时,遵循以下原则:1、各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排放速率,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污染物达标排放标准。

2、各污染源所排污染物,其贡献浓度与环境背景值叠加后,应符合即定的环境质量标准。

3、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削减污染物的排放量,使排污处于较低的水平。

4、各污染源所排放污染物以采取治理措施后实际所能达到的排放水平为基准,确定总量控制指标。

9.2 水环境容量与总量控制9.2.1水污染物环境容量及削减量水质监测表明,目前大门口水道的水质较差,污染物超标较严重,已没有水环境容量。

需要对沿岸排入水道的污染物进行大力消减。

一、三灶阳光嘴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可截引流入南、北排河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污水经污水处理厂达标处理后在排入大门口水道,这样可大大减少污染物入河量,净化河流水质。

在阳光嘴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营前,首先要消减进入大门口水道的污染物量,才能允许本项目的污水达标排放。

做到“增产不增污,增产减污”。

要使处理达标后的废污水排入大门口水道,必须首先削减排入大门口水道的污染物量。

经预测计算,水污染物削减量分别为CODcr1.07t/d(321t/a)、BOD0.13t/d(39t/a)。

59.2.2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目前大门口水道水质严重超标,若要使今后大门口水道保持二类水质功能目标,必排入该河段的污染物的量,尤其在项目建成运行前必须大量削减须削减CODcr和BOD5的排放量。

根据区域发展必须留有余地的原则以及按国家“增产不增污”CODcr和BOD5的排放的原则,三灶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可以削减当前排入大门口水道CODcr和BOD5量。

根据估算,当进入大门口水道的污染物CODcr、BOD分别消减 1.07t/d(321t/a)、50.13t/d(39t/a),则大门口水道的水质可满足《海水水质标准》(GB3079-1997)二类标准要求。

污染防治措施分析及总量控制指标

污染防治措施分析及总量控制指标

洛钢集团一轧有限公司(钢铁有限公司)40万t/a生铁异地配套技改工程环境影响整改计划我公司遵守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自觉接受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督管理,自觉承担企业应尽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

40万t/a生铁异地配套工程将于2004年年底建成投产。

我公司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认真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污染控制措施、建议以及省环保局提出的整改计划要求。

现对我公司投产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防治措施,列整改计划如下:一、废气污染防治整改计划废气为钢铁行业的主要污染源,其废气的排放可分为三类:一为烧结、冶炼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二为燃料在炉、窑中燃烧产生的烟气;三是原料、燃料运输、装卸、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并具有以下特征:3。

m 万1)烟气量大,吨钢废气产生量约2~3((2)烟尘颗粒细,冶炼过程中排放的多为氧化铁烟尘,多数粒径小于10um。

(3)烟气温度高,约1/3为高温烟气(400~1000℃),治理难度大。

(4)烟气多为阵发性,且随冶炼过程的不同,其烟气的散发量波动较大。

)氧化铁尘粒、高炉转炉煤气具有较高的回收价值。

5(.因此采用先进可靠、经济可行的废气治理措施,是工程营运后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的关键,本公司对其污染防治措施如下:(一)原料运输、贮料场扬尘大宗原料、燃料及成品由铁路运输,其它辅助材料由汽车运输。

为防止运输及卸载时产生扬尘,我们将对可能散发粉尘的物料采取覆盖或洒水等防护措施,并避免野蛮装卸,尽量降低高度,以减少粉尘的散发。

原料准备系统的贮料场,堆取料机为露天作业,难以密闭集气,采用喷雾洒水抑尘措施。

(二)烧结烟气烧结机在抽风烧结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含有烟尘和SO的烟233),目前5~气,烟气含尘浓度高(机头2~6g/m15g/m、机尾国内外对烧结机烟气治理常用旋风除尘器和电除尘器,旋风除尘器具有结构简单、设备造价低、耐高温等优点,缺点为除尘效率低(80~90%)、难以捕集微细粉尘(5um以下),不能满足排放标准要求。

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

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

10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10.1总量控制基本原则、规划和对象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我国环境保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考核各级政府和企业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重要指标,也是改善环境质量的具体措施之一。

其原则是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某一限度之内。

总量控制方案的确定,应在考虑区域总量控制目标及当地环境质量、环境功能和环境管理要求的基础上,结合项目的实际条件和污染控制措施的经济技术可行性进行。

目前,国家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基本程序是:由各级政府层层分解、下达区域控制指标,各级政府再根据辖区内企业发展状况和污染防治规划情况,给企业分解、下达具体控制指标。

“十三五”期间国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规定,“十三五”期间国家对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四种主要污染物实行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管理。

本项目无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废气排放,因此无需申请总量。

废水经过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需申请总量:C0D:0.61t/a;氨氮:0.029t/ao10.L2总量控制的目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已成为中国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举措,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将有利于对区域污染综合防治进行总体优化,有利于推动区域污染源合理布局,从而有计划、有目标地控制环境污染。

总量控制注重环境质量与排放量之间的科学关系,个别污染源的削减与环境质量的关系,因此总量控制的最终目的是实现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保护目标。

总量控制分析应以当地环境容量为基础,以增加的污染物排放量不影响当地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不对周围地区环境造成有害影响为原则。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第三条明确规定:建设产生污染的建设项目,必须遵守污染物排放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在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区域内,还必须符合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

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影响环境变化的项目,确保环境保护预防性措施的统一性,在影响环境变化的项目实施前,充分调查、描述和评价其对环境的影响。

污染物浓度与总量控制管理

污染物浓度与总量控制管理

污染物浓度与总量控制管理1 定义1.1浓度控制的含义浓度控制是指以控制污染源排放口排出污染物的浓度为核心的环境管理的方法体系。

其核心内容为国家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

此外,还有不同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省级污染物排放标准。

中国以往的环境管理政策一直是以浓度控制为核心的,至今仍然是中国污染控制的基础与主要方面。

例如,中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之一)))/排污收费是依据污染物浓度排放标准来进行收费的,/三同时和环境影响评价等制度也都是以浓度排放标准为主要评价标准。

1.2 总量控制的含义总量控制是指以控制一定时段内一定区域内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总量为核心的环境管理方法体系.它包含了三个方而的内容:一是排放污染物的总量;二是排放污染物总量的地域范围;三是排放污染物的时间跨度.通常有三种类型:目标总量控制、容量总量控制和行业总量控制.目前我国的总量控制基本上是目标总量控制。

这里的时段可以是10年、5年、1年、1季或者1月;区域可以是全国、大区或流域、省,也可以是城市或城市内划定的区域,但一般为地理上的连续区域。

因此,以下两个总量控制的定义属于规划或技术层次。

(1)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就是针对某一划定的控制区域,为实现某一给定的大气环境质量目标,计算出该区域所有污染源的允许排放总量,并将其合理地分配到各个现有污染源;然后通过控制这个总量,也就是每一个污染源所分配到的允许排放量,来达到该区域预期的大气环境质量目标。

(2)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就是根据水环境或区域环境目标的要求,预先推算出达到该环境目标所允许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然后再通过优化计算将允许排放的污染物指标分配到各个区域,再根据区域中各个工厂不同的地理位置、技术水平和承受能力协调分担治理污染物的责任。

目标总量控制是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历史统计资料、根据环保目标要求和技术经济水平,确定各地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一种总量控制方法,即主要是根据环境目标来确定总量控制指标。

总量控制指标的确定

总量控制指标的确定

一般规划环评里,污染源源强怎么确定?总量控制指标又怎么确定?
对于一个较大的区域环评或者规划中,污染源强我们一般是根据当地的产业规划的规模及布局,参考类似规模的企业的排污量作为规划的污染源强
要准确点的话,可以做情景分析,多给出几种污染布局。

然后预测就按各情景分析方案进行。

对现有污染源要考虑污染源的消减。

总量控制指标可以参考环境容量的测算来确定。

但环境容量的区域面积怎么确定?是以工业区的面积还是以一个大区域的面积。

如果环保局已经对工业区分配了总量,是不是就以分配的总量为执行指标?
如果环保局已经对工业区分配了总量,就应该执行分配的总量。

除非是环保局委托你做总量核算。

因为环评单位没有制定总量指标的权利。

计算环境容量的面积怎么取?
一般取规划的面积,同时考虑周边以外重大污染源对本地区的影响。

但对于区域面积太小,直接计算不是很科学。

_________________
我这个规划面积就比较小,所以觉得如果用容量来作为总量好像不太合适。

A-P值法是基于箱模式理论计算的,本身没有考虑污染源的布局、排放量和排放方式,只能粗略地估算指定区域的大气环境容量,适用于开发区规划阶段的环境条件的分析。

如果你有更高的追求,就用高级些的方法,比如:模拟法或单纯形法。

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是指采取总量控制措施用以限制或消除污染源对环境所造
成影响的指标。

它是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承诺完成污染物控制的重要依据。

以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多种监管机制结合,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指标有:
一是政府对污染物总量进行管控,包括对重点污染源实施排放标准,或者统一
设定上限排放量的政策;二是企业实施基准管理,即电厂、水厂等行业必须按规定的排放基准来管理其工业污染物;三是发起事业单位或个体实施水源保护责任,通过采取技术措施对周边水体、地表水进行保护;四是政府出台总量控制专项计划,政府根据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做好全社会的调控,以限制污染物排放。

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有助于减少污染物排放,从而改善环境质量。

但如果想要
取得最佳效果,必须定期监测、评估和修正,以便防范和纠正可能引起环境污染的因素,进而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此外,国家实施监管整治,企业及个体积极参与共同守则,才能达到以污染物总量控制为工具,衡量污染物排放效果的目的。

环评大气总量控制指标

环评大气总量控制指标

环评大气总量控制指标随着全球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大气污染已经成为我们无法忽视的问题。

而环评大气总量控制指标作为控制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深入探讨环评大气总量控制指标的重要性,并分享一些实际应用经验。

一、环评大气总量控制指标的理论基础环评大气总量控制指标,即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大气总量控制指标,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通过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这一指标的设定基于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排放源。

常见的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排放源包括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生活燃煤等。

通过对这些污染物排放量的控制,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从而降低其对环境的危害。

其次,我们需要根据区域环境状况、污染物种类和排放源特性等因素,科学地设定环评大气总量控制指标。

指标的设定既要考虑当前的环境状况,又要考虑未来的发展趋势,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又要考虑环境效益。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环评大气总量控制指标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二、环评大气总量控制指标的实际应用在实际应用中,环评大气总量控制指标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首先,它为政府部门提供了明确的环保目标,有利于政府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环保政策。

其次,它为企业的生产活动提供了约束条件,有利于企业降低污染排放,提高环保水平。

1. 政府部门的应用政府部门在应用环评大气总量控制指标时,通常会将其纳入环保规划、环保政策、环保考核等体系中。

通过制定科学的环保规划,政府部门可以明确未来一段时间内环保工作的重点和方向;通过制定合理的环保政策,政府部门可以引导企业降低污染排放,提高环保水平;通过开展环保考核,政府部门可以监督环保政策的执行情况,确保环保目标的实现。

2. 企业部门的应用对于企业而言,环评大气总量控制指标不仅是一种约束条件,更是一种机遇。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分析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分析

8.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分析8.1.总量控制原则总量控制是我国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

而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要求,它不仅是促进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有力措施,同时也是促进工业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做到环保与经济的相互促进。

根据环境保护的要求,因地制宜,以区域环境容量为基础,目标总量为手段,实施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严格控制排放标准,规范化设置排污口,达到环境功能标准要求。

此外,根据本项目性质、周边环境质量要求、环境目标及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的要求,本项目总量控制既要为城市和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可利用的环境容量,又要保证环境质量要求,进而实现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

8.2.总量控制因子根据新颁布的《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4]197号),结合本项目污染物排放特征,确定本项目总量控制因子为:废水:COD、氨氮;废气:SO2、NOx、烟粉尘、TVOC(苯酚+VOC+甲醇);8.3.拟建项目污染物总量指标核算8.3.1.本环评核算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本项目所需蒸汽来自天华公司动力车间,根据天华及富邦公司目前实际蒸汽消耗量(约为204t/h),目前天华动力车间仅开了1台220t/h燃煤锅炉和一台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

待本项目建成投产后,天华动力车间需同时启动原环评批复的2台220t/h燃煤锅炉,可满足本项目所用蒸汽(218t/h)的需要。

鉴于本项目启用的1台220t/h燃煤锅炉产生的SO2和烟尘排放量已在《四川天华股份有限公司利用清洁生产技术3×220t/h 锅炉节能扩产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见附件21)中下达了污染物总量指标,故本次环评不考虑锅炉SO2和烟尘排放总量,仅将锅炉NOx的排放量纳入本项目环评进行核算。

本所排SO2和烟尘来自加热炉、焚烧炉和模头清理炉;NOx来自加热炉、焚烧炉、模头清理炉和依托天华公司220t/h锅炉;粉尘来自添加剂配制工序和模头;TVOC主要来自DPC生产装置区、PC生产装置区和罐区。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总量控制是指以控制一定时段内一定区域内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总量为核心的环境管理方法体系。

它包含了三个方而的内容:一是排放污染物的总量;二是排放污染物总量的地域范围;三是排放污染物的时间跨度。

通常有三种类型:目标总量控制、容量总量控制和行业总量控制。

目前我国的总量控制基本上是目标总量控制。

“总量控制”是相对于“浓度控制”而言的。

浓度控制是指以控制污染源排放口排出污染物的浓度为核心的环境管理方法体系。

其核心内容为国家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主要是浓度排放)标准。

我国的“排污收费”、“三同时”、“环境影响评价”等都是以浓度排放标准为主要评价标准。

总量控制的对象
主要是指国家“九五”期间重点污染控制的地区和流域,包括:酸雨控制区和SO2控制区;淮河、海河、辽河流域;太湖、滇池、巢湖流域。

十一五国家总量控制指标为COD和二氧化硫。

2.总量控制的实施程序
1)国家环境管理机关在各盛自治区、直辖市申报的基础上,经全国综合平衡,编制全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解到各盛自治区、直辖市,作为国家控制计划指标。

2)各盛自治区、直辖市把省级控制计划指标分解下达,逐级实施总量控制计划管理。

3)编制年度污染物削减计划。

4)年度检查、考核。

“十二五”国家总量控制指标为二氧化硫(SO2)、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和氮氧化物(NOX)。

污水达标排放与污染物总量控制

污水达标排放与污染物总量控制

污水达标排放与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了总量控制和渡度控制的概念,着重阐述了机械行业某企业污水污染源现状、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要求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应对挑战的对策措施。

1引言浓度控制是指以控制污染源排放口排出污染物的浓度为核心的环境管理方法体系。

总量控制是指以控制一定时段内一定区域内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总量为核心的环境管理方法体系。

污染源达标排放属于浓度控制范畴;污染物总量控制属于总量控制范畴。

2000年之前我国的“排污收费”、“三同时”、“环境影响评价”等都是以浓度排放标准为主要评价标准,2000年以后,特别是进入“十一五”以后,环境管理是以浓度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为评价标准的,并且要求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减少。

对于存在环保欠账的机械行业某老企业来说,污染源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总量减排控制要求给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

对于污水国控企业而言,实现污水达标排放和重点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2实现污水达标排放和重点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内涵2.1有助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环境保护责任是企业的重要社会责任。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从各个方面着手保护环境。

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理应担负起相应的环境保护责任。

这一责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产品绿色化,二是保护和治理环境。

而水污染防治法明确规定,排放水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这也是为企业开展污水治理工作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因此,企业对污水开展治理,实现污水达标排放和重点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是对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非常重要的。

2.2有助于企业防范环境法律风险国家在环境保护法和水污染防治法对水污染物超标排放或超过水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法律责任都开展了明确规定,上级部门和母公司也将水重点污染物如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排放总量作为绩效考核指标。

环境保护法规定了对企业违法排放污染物的,按照原处分数额按日处分外,还规定了对超过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污染物的,可以责令其采取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措施;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关闭。

污染物总量控制种类

污染物总量控制种类

污染物总量控制种类
目前实施的污染物总量控制种类有:
1、容量总量控制:从受纳水体容许纳污量出发,制定排放口总量控制负荷指标。

容量总量控制以水质标准为控制基点,从污染源可控性、环境目标可达性两个方面进行总量控制负荷分配。

2、目标总量控制;从控制区域容许排污量控制目标出发,制定排放口总量控制负荷指标。

目标总量控制以排放限制为控制基点,从污染源可控性研究入手,进行总量控制负荷分配。

3、行业总量控制:从总量控制方案技术、经济评价出发,制定排放口总量控制负荷指标。

行业总量控制以能源、资源合理利用为控制基点,从最佳生产工艺和实用处理技术两方面进行总量控制负荷分配。

实施总量控制的优点:实施总量控制将环境目标与污染源控制直接联系,有利于环境目标的实现,并听过充分利用环境容量,以及污染源内部的优化管理,减小区域污染治理费用,同时也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污染源监测与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

污染源监测与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

污染源监测与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一、污染源监测污染源监测是指对工业企业、城市污水处理厂、农业养殖场、道路交通等污染源进行监测,获取污染物的排放量、排放浓度等数据,用于评估污染源对环境的影响、制定污染控制措施、监督管理等。

污染源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1.实地调查:了解污染源分布情况、企业生产工艺流程、排放口位置及排放方式等。

2.在线监测: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对污染物进行实时监测,提供数据支持。

3.定点抽样:采集污染物排放样品,进行分析测试得到污染物排放量和浓度等数据。

二、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是指对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进行控制和管理,达到减少、消除、治理污染物排放的目的。

以下是常见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1.生产工艺调整:对企业生产流程进行优化改造,减少污染物排放。

2.废气治理:采用除尘、脱硫、脱硝等技术对废气进行处理,达到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目的。

3.废水处理:采用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等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减少有害物质排放。

4.垃圾处理:采用垃圾焚烧、填埋等技术,减少垃圾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5.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污染源监测和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的应用1.污染源监测和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常常会产生废弃物和污染物,而工业领域又是污染源比较集中的领域。

因此,对工业企业的污染物排放进行监测和控制技术尤为重要。

以发电行业为例,采用在线监测设备多数为烟气排放实时监测系统,可对烟气进行实时监测,例如对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进行监测,在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时,需要借助于采集定点抽样样品进行分析测试。

2.污染源监测和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在城市环保领域的应用城市污染主要源自于机动车辆排放、人群生活用水和垃圾等方面。

污染源监测的目的是为了评估污染源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在城市环保领域中,对机动车辆的污染物排放进行监测和控制技术已发展成熟,车辆尾气排放浓度的监控设备可在行驶过程中进行车尾排放物的实时监测和记录,监管部门可以根据监测数据,指导车主进行排放治理措施。

总量控制与污染源控制技术

总量控制与污染源控制技术

总量控制与污染源控制技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

为了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污染进行控制。

总量控制和污染源控制技术是两种比较常用的污染控制方法。

一、总量控制总量控制是一种以污染物总量控制为目标的污染控制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设定排放总量的限制,来控制污染物总量的排放。

总量控制主要包括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水环境容量控制。

污染物总量控制是对某种污染物在一定时间内的总排放量进行控制,通常以区域或流域为单位进行控制。

比如,在伦敦运用污水质量总量控制时,得出污水总量为51,000吨的控制目标,由此控制市区排污口中污染物总量的排放速率。

水环境容量控制是对某区域水体受到的各种污染物负荷总和进行限制。

通常它是以某条河流或水库为目标,控制其所受到的总污染物浓度与数量,目的是掌握水体的承载能力,防止污染物超载,影响水质。

二、污染源控制技术污染源控制技术是采取某种控制措施来减少或排除特定污染源中的污染物,旨在降低特定污染源的排放浓度和总量。

污染源控制技术包括了生产过程控制、废气净化、废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等。

1.生产过程控制生产过程控制技术主要是通过调整生产工艺或改进生产设备来减少排放的污染物,防止造成污染。

生产过程控制技术是经济有效的污染控制方法,它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同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废气净化废气净化技术是将含有污染物的气体通过特殊装置处理,除去其中的污染物,并使气体达到国家标准排放。

废气净化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种。

物理方法是通过物理原理除去废气中的污染物,如静电除尘、激光净化、液滴沉积、光催化氧化等。

化学方法利用氧化、还原、催化等化学反应原理将废气中的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物质,如催化燃烧、湿式氧化、吸附等。

3.废水处理废水处理技术是对工业生产废水进行处理以达到排放标准。

废水处理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

物理方法包括沉淀、过滤、蒸发、浮选等;化学方法包括中和、氧化、还原等;生物方法是利用微生物生理或生化作用完成废水中污染物的降解。

环评表总量控制原则及总量计算

环评表总量控制原则及总量计算

1 总量控制原则
据《关于“十二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及《关于进一步建立完善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污染物排放总量消减替代区域限批等制度的通知》(浙环发[2009]77号),建设项目若需新增污染物排放量(主要是COD Cr、SO2、氨氮和氮氧化物指标),必须削减一定比例的同类污染物排放量。

其替代比例为:环境功能区达标较好地区可按新增量与削减量1∶1比例替代;其他地区新增量与削减量不得低于1∶1.2。

化工、医药、制革、印染、造纸等重点水污染行业削减COD Cr总量比例不得低于1∶1.5,火电、热电、冶金、钢铁等重点大气污染行业削减SO2总量比例不得低于1∶1.5。

建设项目不排放生产废水,只排放生活污水的,其新增生活污水排放量可以不需区域替代削减。

但建设项目同时排放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应将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全部核算为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需新增污染物排放量的,必须按新增污染物排放量的削减替代要求执行。

建设项目不排放生产废水,只排放生活污水的,其新增生活污水排放量可以不需区域替代削减。

2总量控制建议值
结合“十二五”总量控制规划和浙环发〔2009〕77号文件要求,确定本项目的总量控制因子为COD Cr和氨氮,原有项目COD Cr排放量为0.2525t/a,NH3-N排放量为0.03367t/a,本项目新增污染物COD Cr排放量为0.0172t/a,NH3-N排放量为0.0023t/a,因此总体项目COD Cr排放量为0.2697t/a,NH3-N排放量为0.03597t/a,以此作为总量建议值。

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

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

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尤其是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已经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民的健康,各国纷纷实施了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以限制和减少排放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总量控制原则1.科学合理性:制定总量控制方案必须依据科学数据和研究成果,确保控制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区域分区: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划定不同的总量控制区域,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政策和措施。

3.精细管理:通过精确的监测和管理手段,实施对关键污染物的总量控制,确保其排放量不超过规定的限值。

4.集约利用: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优化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三、总量控制政策和措施1.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限制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的发展,推动绿色、低碳的产业发展。

2.技术创新支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环保技术水平,推广应用清洁生产技术,降低污染物排放水平。

3.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惩罚环境违法行为,保证总量控制方案的有效执行。

4.激励政策引导:采取经济手段,建立环境奖惩机制,鼓励企业实施总量控制措施,降低排污成本。

5.监测和评估体系: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和评估体系,定期监测和评估总量控制方案的实施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控制措施。

四、实施总量控制方案的效果1.减少污染物排放:通过总量控制方案的实施,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大气、水体和土壤的质量得到改善。

2.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3.促进可持续发展:总量控制方案的实施促进了绿色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

4.改善人民健康:控制污染物总量有助于改善空气、水质等环境问题,为人民创造一个更健康的生活环境。

5.提高国际形象:积极推进总量控制方案的实施,彰显了国家的环保责任感,提高了国际间的声誉和形象。

谈如何做好环境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

谈如何做好环境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

谈如何做好环境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治理措施,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步增强,环境也得到了一定改善。

但是丛总的情况来看,污染物排放仍然很严重,控制只是暂时性的降低污染浓度,但是源头上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成效甚微。

因此,必须加强污染物的总量控制,并作为环保工作的关键任务,采取积极的对策予以解决。

标签:环境;污染;控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在进步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和产生的污染物日益严重,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密切关注。

为此,国家、省、市县环保部门先后出台有关污染物控制策略,并实施积极有效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污染物肆意排放,污染源日益增多的现状,初步制止了环境日益恶化的趋势,环境得到了一定改善。

但是丛总的情况来看,污染物排放仍然很严重,控制只是暂时性的降低污染浓度,但是源头上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成效甚微,有的地区污染物总量严重超标。

因此,必须加强污染物的总量控制,并作为环保工作的关键任务,采取积极的对策予以解决。

一、正确认识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意义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指在一定范围和区域内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将这一区域范围内的污染物总量,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控制在一定数量内,已达到环保要求,保证生产生活健康有序。

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主要是对化工企业等产生污染源的地方对污染源就行有效控制,从源头上解决和控制污染问题。

比如严格要求企业污染排放标准达标,查处违法排放污染物行为,以此约束和控制污染物产生总量。

通过制定和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对企业污染物达标才可以进行工作和排放,否则不予开工生产,这样更有利于各污染企业按照标准进行排放,便于管理,企业也好执行,从而有利于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

二、当下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现状经济的进步,促进了工业的迅猛发展,工业的快速膨胀发展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

污染物排放主要分为空气污染物排放,水污染物排放、固体废物与城市垃圾的排放和噪声、振动与其他公害的排放四大类。

总量控制指标解释

总量控制指标解释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简介水环境一、水污染指标1、理化指标:水温、色度、臭、浊度、透明度、PH值、残渣、矿化度、电导率、酸度、碱度和二氧化碳。

2、无机阴离子:硫化物、氰化物、硫酸盐、硼、游离氯和总氯、氯化物、氟化物、碘化物。

3、营养盐及有机污染综合指标:溶解氧、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总有机碳、磷、凯氏氮、总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氨氮。

4、金属及其化合物:银、铝、砷、钡、铍、铋、镉、钴、铬、铜、汞、铁、锰、镍、钼、铅、锑、硒、锌、钒、钾和钠及钙、镁。

5、有机污染物:挥发性酚、苯胺、可吸附有机卤素、总有机卤素、石油类、有机质和特定有机物(笨系物、甲醛、有机磷农药和阴离子洗涤剂等)。

二、水污染总量指标1、现已实施的:COD2、十二五期间:COD 氨氮三、COD1、COD的意思⑴字面意思:即Chemical Oxygen Demand 化学需氧量⑵广义的:是指水体中易被强氧化剂氧化的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结果折算成氧的量(以mg/L计)。

COD 的测定方法主要以氧化剂的类型来分类,最常见的是重铬酸钾法(Dichromate Method)和高锰酸钾法(Dermanganate Method),前者在欧美国家多为采用,后者在日本广为采用。

国外也有用高锰酸钾、臭氧、羟基作为氧化剂的方法体系。

COD的定量方法因氧化剂的种类和浓度、氧化酸度、反应温度及时间等条件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结果。

另一方面,在同样条件下也会因水体中还原性物质的种类与浓度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氧化程度。

因此,对于COD来说,它并不是单一含义的指标,随着测定方法的不同,测定值也不同,它是水体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综合性指标,主要是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综合性指标。

⑶我国的规定:是指在强酸并加热条件下,用重铬酸钾作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来表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GB3838—88)。

(以高锰酸钾为氧化剂的,称为高锰酸盐指数)2、化学需氧量是表征水体中还原性物质的综合性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农业污染源调查
(5)生产发展情况调查
4.2 污染物排放量的确定
• 4.2.1 物料衡算法 • 用质量平衡法建立污染物发生模型,是物质不灭定律在污染源评价中的应用,该模型的推导来自于 物质总体的质量平衡。 • 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物料量,等于产品所含这种物料的量与这种物料流失量的总和。
• 4.2.2 经验系数法 • 4.2.3 实测计算法
4.4 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
1. 环境容量是一种功能性资源
2. 一控双达标
“一控双达标”
“一控”指的是污染物总量控制,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总量指标内。
“双达标”指的是:工业污染源要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空气和地面水按功能区 达到国家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
3.
排污许可证制度
800 400 (1 ) 20102000
解出: β= 0.072
(5)由弹性系数ξ和β求出预测基准年与预测目标年
之间的α值
M

275 (1 0.023) α=ξβ=0.023
20102000
(6)求出预测目标年 COD 的年排放总量
345
(t
)
4.2.3 实测计算法
• 1.排污系数法 • 计算公式为
• M (kg污染物/年)=K (kg污染物/吨产品)×W(吨产品 /年)
• 根据生产过程中,单位产品的经验排污系数进行计算,求得污 染物排放量的计算方法称为排放系数或排污系数法。
• 2。单产平均减污法
• 计算公式为
•M = m G

式 产
中 排
污Gm系是数预mm计0的是(1产一量个k;变)m化t t的是0 量目;标认年为的随单着产技产术生进的步排和污管量理;水单
4.1 污染源调查
1.工业污染源调查内容:
(① ② ③ ④(12)概工能生)企企源产况艺业业、布调环基水 局查境本源 调:状情、 查况况原辅材料2城城民城情.市市用市况生居居燃垃活民民料圾污人用调及染口水查处源调 和 置调查 排 方查: 水 法调 调查 查
⑤ 管理调查:
(3)污染物排放及治理 (4)污染危害调查
• 污染源评价的目的是要确定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提供环 境质量水平的成因,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基础数据,为污染源 治理和区域治理规划提供依据。污染源评价要确定等标污染指 数、等标污染负荷、污染负荷比等特征数。在此基础上,可进 一步确定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 练习用Excel模板计算等标污染指数、等标污染负荷、污染负 荷比。
1995 年2000 年和2010年。
((ξ=23α))/2β求5=计出00算.预32弹测52性参7照系5年数与(1预测基准)1年99之5间20的00α和β的解数出值::β=α=00.0.05199
(4)30根0据(440-05)式(1求出预)1测99基52准00年0 与预测目标年之间的β值
• 废水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
体积流量(m3/h)= 质量流量(1000kg/h)/密度(1000kg/ m3);
• 体积流量(m3/h)= 平均流速 (m/h)×过流面积 (m2)
• M =C Q
• 废气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
• 与废水相比,废气污染物的排放测量要特别注意3个方面:
1. 浓度的数量级小,一般使用mg/m3为单位,而废水通常是 mg/L。
2. 烟气量的测量,按照不同断面采样点布设原则布点采样监 测。
3. 由于烟气在体积、压强和温度上的依赖关系,检测时需要 同步进行温度、压力的测量,计算时需要将烟气流量和浓
度折算到标准状态下,写作NM3/s和 mg/NM3。
4.3 污染源评价
• 4.3.1 污染源评价的概念和目的 • 4.3.2 等标污染指数 • 4.3.3 等标污染负荷 • 4.3.4 污染负荷比 • 4.4 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
4.3 污染源评价
• 4.3.2 等标污染指数
N ij

Cij C0i
K P 4污 以污一于.3染用个 其染式污种标.负来4中染污准4污所源.污荷确指 染 。,3染排的N.染比定数 物3源各等ij , 的负是污是等种标(一 排第荷一染序标污污个 放比个 源j号污染染无浓个无 和为染物负因度污量 各次,负等荷染j 纲 种量C)荷源标0污数的。i的为污染,等第第C染ij物可标iP是i负i种j种污该荷污污污染C染C之j染K染0负i物ji和物源iQ荷的的.中ij排,等等第jPP放标ii P 的排序。
例4-3 已知某县 1995 年工农业生产的总产值是 300 万元,COD 排放总量是 250吨,2000 年工农业生产的总产值是 400 万元,COD 排放总量是 275 吨;若到 2010年工农业生产的总产值实现翻一番,用弹性系数法求那时
COD 的年排放总量是多少吨? 解,(1)按题意,预测参照年、预测基准年、预测目标年分别确定为
第四章污染源评价与总量控制学习要点

污染 方式
源调 、途
查要 径及
了解、 污染源
掌握 的类
污染 型和
源排放 位置,
污染 它关
物质 系到
的危 种害 类的重、对点数象
量、 、范
围和程度。分类包括:工业污染源调查、生活污染源调查、农
业污染源调查。
• 掌握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总量控制的概念,以污染物排放量计算 作为总量控制的技术支撑。排放量的确定有:物料衡算法、经 验系数法和实测计算法等方法。
平的提高,单产排污量逐步下降k 是。单产排污量的年削减率
3.弹性系数法
• 在进行城市和区域规划时,仍然使用预测基准年、预测目标年、预测参照年这三个时
G G0 (1 )tt0

排污量, 工农业生产 的产值, 弹性系数 。
环境质量评价与系统分析
湖南环境生物学院环科系
彭亮
4. 污染源评价与总量控制
4.1 污染源调查
4.1.1 污染源及污染物 4.1.2 污染源调查
4.2 污染物排放量的确定
4.2.1 物料衡算法 4.2.2 经验系数法 4.2.3 实测计算法
4.3 污染源评价
4.3.1 污染源评价的概念和目的 4.3.2 等标污染指数 4.3.3 等标污染负荷 4.3.4 污染负荷比 4.4 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