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251)[16页]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100)[6页]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100)[6页]](https://img.taocdn.com/s3/m/7905baf2f18583d048645910.png)
( 2 )怨女诗
• 怨女诗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宫怨,一是 闺怨。
3. 王昌龄诗歌的艺术特色:
( 1 )擅长七绝,被誉为七绝圣手。他传世 的七绝有 70 余首,几乎是首首堪称名篇。
( 2 )善于典型概括,意象深远而表达又极 为流畅。
( 3 )风格刚健。他无论写什么题材,表达 什么样的思情,格调无论是清刚苍凉、雄 浑跌宕,还是高昂开阔,爽丽自然,均有 一股刚健之气。
忽见陌头扬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此诗即细腻描写出了少妇婉约的思念,他如 《春怨》、《青楼怨》等亦颇为有名。
• 另外,王昌龄还有一些描写妇女生活的清新可 爱的小诗。如《采莲曲》其二云:“荷叶罗裙 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清丽自然,有民歌味道。
( 3 )赠别诗
• 其赠别诗构思委婉,托物托景,饱注深情 ,如《芙蓉楼送辛渐》借送友人以自写胸 臆,用“冰心在玉壶”自喻高洁,意蕴含 蓄而风调清刚。
王昌龄
1. 生平:
王昌龄,字少伯。京兆万年(今西安)人。 开元十五年( 727 )年登进士第,补秘书 省 校书郎,七年后中博学宏词科,授汜水 尉。 后被贬岭南,旋即北归,任江宁丞。 天宝初 年又被贬龙标尉。安史之乱时,被 毫州刺史 闾丘晓所杀,颇为悲惨。全唐诗 收诗 180 余 首。
2. 王昌龄诗歌内容:
• ① 宫怨诗。我们将宫怨诗定义为主要描写 帝王后宫的与世隔绝的大量女性的地域困 境和精神困境的诗歌。王昌龄的宫怨诗有 《长信秋词》,《西宫春怨》,《西宫秋 怨》,《春宫曲》等。
陕西师范大考研真题整理之中国古代文学史
![陕西师范大考研真题整理之中国古代文学史](https://img.taocdn.com/s3/m/7ea0025b7fd5360cba1adb29.png)
中国古代文学史2013年2012年2012年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楚辞昭明文选郊寒岛瘦花间词人铁崖体格调说简答1.《孟子》艺术特色2.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成就3.《琵琶记》的悲剧意蕴2011年古代文学(75分):一、名词解释(5分*6=30分)四家诗、玄言诗、吴中四杰、永嘉四灵、台阁体、神韵说二、简答题(15分*3=45分)1、简述《史记》的叙事成就。
2、试论杜甫的沉郁顿挫风格。
3、简述《金瓶梅》在中国白话长篇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
现当代文学(75分):一、名词解释(5分*5=25分):《论小说与群治关系》、《敬告青年》、学衡派、孤岛文学、朦胧诗二、问答题(50分):1、简述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
(10分)2、以作品为例,试论小说对中国现代小说的贡献。
(10分)3、分析老舍《茶馆》戏剧结构特点。
(10分)4、试围绕你熟悉的本专业某代表性学术观点或著作,作简要阐述并评判之。
(20分)2010年名词解释:春秋三传、边塞诗派、花间派、建安风骨、诸宫调问答题:周邦彦词的艺术特征、陶渊明诗的艺术特征、元杂剧兴盛的原因、分析《登高》2009年2008年一.名词解释1元杂剧四大家2永嘉四灵3文章四友4乾隆三大家5台阁体6四家诗二.分析杜甫的《登高》三.论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征2007年二.古代文学(60分)1.名词解释(25分,5个)江西诗派前七子桐城派四大谴责小说初唐四杰....2.叙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10分)简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内容??3.《史记》的叙事艺术。
(25分)论述《史记》的艺术特色。
??2006年一名词解释赋比兴永明体南戏后七子元丰类稿桐城派常州派江西诗派初唐四杰四省六部制二简答1 《离骚》的艺术特色2 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严羽《沧浪诗话》,中高适、岑参、二者“诗歌悲壮”结合高适的生平及创作说明你的看法。
4 试述苏轼对词体的创新。
5 “三言”、“二拍”对商人形象与传统文人有何不同?指出其对后世小说创作的影响。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253)[21页]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253)[21页]](https://img.taocdn.com/s3/m/36d283b9561252d381eb6e0b.png)
明初传奇的道学气、 八股化
• 朱元璋云:“ 五经四书如五谷,家 家不可缺;高明《琵琶记》如珍 馐 百味,富贵家岂可缺耶!”( 明黄 溥《闲中今古录》)
明中期“三大传奇”
• 李开先( 1502-1568),字伯华, 号中麓,山东章丘人。嘉靖八年 ( 1529 )进士,“嘉靖八才子”之 一。与王九思、康海等前辈士人缔 交不浅。曾押饷银至宁夏边防,深 感外患之重;对朝政之非也深有感 触,后自请还乡。
• 这些剧作尽管也有瑕疵,但形象鲜 明生动,情之深与义之正得到了 明 显结合。
明中期“三大传奇”
• 明嘉靖后, 伴随日益激烈的内忧外 患斗争,传奇创作一般都能正视 现 实,表现现实斗争,其间寄予 着强 烈的战斗精神。
• “ 三大传奇”是明中期传奇创作成 就的集中体现,这三部作品分别是 李开先的《 宝剑记》、 梁辰鱼的 《浣纱记》、 署名王世贞等人的 《鸣凤记》。
“ 传奇”概念的发展变化
• 明嘉靖后,一方面由于杂剧创作成 就总体衰微,一方面由于传奇类 戏 曲创作兴盛,特别是宋元南戏 在明 代经过规格化、文雅化、声 腔化和 全国化之后,“传奇”成 为专指明 代戏曲创作中以南曲为 主谱成的中 长篇戏曲。
明“传奇”的形成
• 明传奇直接发源于宋元南戏。 • 宋元南戏本是在村坊小曲、里巷歌
• 在高压专制文化政策下,明初传奇 呈现出道学气和八股化的创作特征 。
明初传奇的道学气、 八股化
• 邱濬《五伦全备记》是在“ 备他时 世曲,寓我圣贤言”、“若于伦 理 不关紧,纵是新奇不足传”的 思想 观念指导下创作的。
师大文学院课表2015-2016秋
![师大文学院课表2015-2016秋](https://img.taocdn.com/s3/m/4c36fbb20029bd64783e2cf1.png)
02
逻辑学
赵颖
汉语 1401 考试 ,汉 121 语 1403 汉语 1402 考试 ,汉 120 语 1404 考试 汉语 1401 汉语 1402 汉语 1403 汉语 1404 秘书 1401 汉语 1401 61
18
2
18
0
0221004
03
逻辑学
赵颖
18
2
18
0
0222005
01
语言学概论
李虹
36
2
36
0
1-2
0222005
02
语言学概论
李虹
考试
60
36
2
36
0
3-4
0222005
03
语言学概论
惠红军
考试
60
36
2
36
0
0222005
04
语言学概论
李琼
考试
60
36
2
36
0
0222005
07
语言学概论
考试
33
36
2
36
0
0222006
01
古代汉语(一)
胡安顺
考试
61
54
4
54
0
3-4
0222006
04
西方文学(二)
杨宁
考试
60
36
2
36
0
0241039
07
西方文学(二)
于雯
考试
33
36
2
36
0
9-10
0241061
01
现代文学(一)
考试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162)[7页]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162)[7页]](https://img.taocdn.com/s3/m/4e568962e53a580217fcfe2a.png)
1.4 西昆体的盛衰
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以 《西昆酬唱集》而得名。宋初馆阁文臣的唱 和风气到真宗朝而臻于极盛,到了大中祥符 元年( 1008 ),杨亿将包括他在内的 17 位 馆阁文士平日相互唱和的诗作编成一集,题 作《西昆酬唱集》,收录了 247 首诗。《西 昆酬唱集》行世后,西昆体风行一时,时人 竞相仿效,成为当时诗坛上独领风骚的诗歌 流派。
1.2 宋初白体诗人和王禹偁
“ 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诗风的一批诗人 ,代表作家前期有李昉、徐铉等人。他们的诗歌主 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 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 雅。这种诗风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模仿了白居易诗风的一个方面, 而且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
白体诗人中,王禹偁成就最高。其诗平易流畅,简 雅古淡,在宋初白体诗中独树一帜,初步表现出对 于平淡美的追求。他的长篇诗歌叙事简直,议论畅 达,已开宋诗散文化、议论化的风气。
王禹偁( 954-1001 ),字元之,济州钜野( 今山东钜野)人,出身农家,自幼好学能文。太宗 太平兴国八年( 983 ),进士及第。曾为太宗赏识 ,授任左司谏、知制诰。后因触怒权贵, “八年三 黜”。首次被黜是淳化二年( 991 )被贬为商州团 练副使。后召还京师,为翰林学士。再次于太宗至 道元年( 995 ),因“谤讪”罪被贬知滁州。真宗 即位后召还,预修《太祖实录》。因秉笔直书,在 咸平元年( 998 )遭第三次罢黜,出知黄州,后世 因称王黄州。曾作《三黜赋》,表示“屈于身分不 屈其道,任百谪而何亏!”。现存《小畜集》三十 卷,《小畜外集》十三卷(残存卷七至十三),存 诗共五百多首,文二百余篇。
1.4 西昆体的盛衰
西昆体代表诗人有杨亿、刘筠与钱惟演。主 要作品有三类题材:一是怀古咏史,二是咏 物,三是描写流连光景的生活内容。在艺术 方面推崇并效仿李商隐。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273)[12页]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273)[12页]](https://img.taocdn.com/s3/m/b81af8e4e87101f69f319547.png)
二、钱谦益和虞山诗
派
“ 江左三大家”:清初的诗坛上
,钱谦益、吴伟业是在明末就有
诗名、入清后继续保持着相当
影 响的诗人,他们和龚鼎孳被
称 为“江左三大家”。他们的
人生 经历颇为相似,但诗歌的
作风和 对诗歌的看法却有显
著的区别。 在明末清初之际诗
钱谦益代表作是晚年仿照杜甫七律组诗《秋兴八首》并 步其韵写作的《后秋兴》大型抒情组诗,全诗有七律 13 组 ,每组 8 首,共 104 首,命题为《 金陵秋兴八首次草堂 韵》,简称《后秋兴》,编入《投笔集》。
这些诗内容大都与抗清斗争有联系, 寄托作者的故国之 思。作者经历故国沧桑,中原板荡和身世荣辱的巨变后, 感 慨万千, 凝结为诗, 感情强烈而真实。
4 .吴嘉纪( 1618—1684 )
字宾贤,号野人,江苏泰州人。 明灭时 27 岁,吴嘉纪亲眼看到清兵南下沿海居民遭屠 杀的情景,于是绝意仕进, 隐居东淘,布衣终身。 诗歌极写兵燹灾荒和民生疾苦,《 临场歌》 描写淮南产盐 地区的阶级压迫,对封建官吏鱼肉盐民的情况加以揭露, 对 广大盐民的悲惨生活表示同情。
《初学集》、《 有学集》、《 投笔集》等。
其自觉地致力于清诗建设,对明之复古派与反复古 派进行尖锐批评,也各有所取。性情、 世运、学养三者并举 ,他主张转益多师,兼采唐宋,广收博取,推陈出新,以补 救“七子”公安、竟陵之弊, 确立清朝一代诗风。
其诗将唐诗华美之修辞, 严整之格律,与宋诗之重 理智结合,主张写诗要“有本”即有性情,又有学问。
一、遗民诗人: 用血泪写成的诗篇,或悲思故国,
或讴歌贞烈,或谴责清兵, 或表白气节,具有抒发家国 之悲和同情民生疾苦的共同主题。
陕师大古代文学考研真题
![陕师大古代文学考研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fbc32756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56.png)
陕师大古代文学考研真题陕西师范大学(陕师大)是中国一所著名的师范大学,以培养优秀教师和研究教育问题而闻名。
在陕师大的考研真题中,古代文学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本文将从古代文学的重要性、考研真题的特点以及备考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古代文学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和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陕师大的考研中,古代文学是一个必考的科目。
通过考察古代文学,考生需要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思想、艺术特点等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
这不仅需要考生对文学史和文学批评有一定的掌握,还需要考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陕师大的古代文学考研真题通常包括选择题和论述题两部分。
选择题主要考察考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基本知识和理解能力。
论述题则要求考生对一个特定的文学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论证。
这种考题形式要求考生既要掌握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又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备考古代文学的关键是系统学习和深入理解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作品。
首先,考生需要学习文学史,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重要作家及其作品。
其次,考生需要学习文学批评理论,掌握不同的文学批评方法和理论,以便能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最后,考生需要选择一些重要的古代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研究,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还可以参考一些考研真题和模拟试题,了解考点和考题的出题方式。
通过做题,考生可以熟悉考试的形式和要求,并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此外,考生还可以参加一些文学研讨会和学术讲座,与其他考生和专家进行交流和讨论,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
在考试中,考生需要注意答题的技巧和方法。
首先,考生需要认真审题,理解题目的要求和限制。
其次,考生需要合理安排时间,根据题目的分值和难度进行答题顺序的安排。
在回答论述题时,考生需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和论证思路,结构清晰,逻辑严密。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263)[16页]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263)[16页]](https://img.taocdn.com/s3/m/654b7eed0912a21615792907.png)
宋濂的散文创作
• 创作实践上,宋濂的散文创作多道 学气。不过由于作者深邃的思想 修 养和博深的文学功底,他的散 文作 品不但富于思想性,而且富 于文学 性,不同于苍白迂腐的说 教文字。
“ 茶陵诗派”的诗歌创作
• 李东阳强调诗歌创作表现真情。在 创作实践上,他们的诗歌创作也反 映了一定的现实内容,部分作品还 写得相当不错,如李东阳的《茶陵 竹枝歌》。
• “ 茶陵诗派”对“台阁体” 诗风产 生了一定冲击,但同时又保留了某 些痕迹。
明初散文创作
• 一方面继承元散文“宗经载道”创 作观念的遗绪,一方面受元明交 替 之际社会动荡局势的影响,人 心思 治,另一方面也与明初政府 对程朱 理学的强调有关,明初的 散文创作 呈现出鲜明的“经世致 用”色彩。 在明初散文创作中, 宋濂与刘基是 两个最值得注意的 作家。
“ 台阁体”诗风倾向
• “ 台阁体”诗风盛行的原因: 一是作家地位高,生活处境优越
。 二是社会政治安定、经济逐渐
恢 复,人民生存处境有所改善。 三是统治阶级在思想文化上的
高 压政策。
“ 茶陵诗派”的诗歌创作
• “ 茶陵诗派”,是明代成化至弘治年间 以文坛领袖李东阳为代表形成的一个诗 歌创作流派。李东阳,字西涯,湖南茶 陵人。十八岁进士及第,选翰林庶吉士 ,后历任左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 部 尚书、华盖殿大学士等职。由于政 治地 位显赫,又注意提携后进,一时 被诗人 奉为正宗,由此形成以他为首 的“茶陵 诗派”。成员主要有谢铎、 张泰、邵宝 、鲁铎、石瑶等人。
宋濂的散文创作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2)[9页]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2)[9页]](https://img.taocdn.com/s3/m/9cbb7defba1aa8114531d957.png)
(一)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线索 (二)本课程的学习内容:文学 史和文学作品 (三)本课程学习应做到四个结 合
1、课内讲授和课外阅读相结合。 2、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3、讲和练相结合。 4、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本课程网站: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概 述
先秦文学是我国文学史上光辉灿 烂的第一页,它包括秦代以前各个历 史时期的文学。这一时期的文学,是 中国文学基础的基础,源头的源头。
一、先秦文学的发展及主要成就
1.没有文字以前,产生了口头文学,也是集 体文学,如口头歌谣,神话传说。
2.文字的产生,表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中 国最早的文字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多是求 卦问神,很少文学色彩。商代真正的历史文 献是《尚书》中的几篇诰、誓。略具文学意 味,如《汤誓》、《盘庚篇 》。还有金文 (钟鼎文),比甲骨文略有文学色彩。
2.多社会形态文学,原始社会,奴 隶社会,初期封建社会。
3.文学史上最早的多民族融合的文 学。
4.民间创作占主要地位。 5.随着创作实践发展,出现了最早的
创作方法。
6.随着文学实践发展,文学理论思想 已经萌芽、逐渐产生。
7.文史哲结合。
5.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的 出现,使中国文学又出现了一个新的 高峰,与《诗经》相比,浪漫色彩浓 厚。屈原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当时 楚国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忧国忧民的 无限情感。楚辞另一代表人物是宋玉。
二,从夏开始 至秦统一,二千多年,从秦统一至 鸦片战争二千多年,先秦文学相当 于秦统一后历代文学时间的总和。
3.西周和春秋时代的诗歌已有 了 很高的成就,产生了一部 伟大的
诗歌总集《诗经》,给后代文学 产生深远影响。是现实主义文学 的代表。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123)[5页]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123)[5页]](https://img.taocdn.com/s3/m/a018f5c0482fb4daa48d4b20.png)
• 3 )批判“急敛暴征”,反对各种弊政
• 中唐的弊政有两税法、宫市、进奉等,在 白居易诗歌中均有所反映。
• 两税法:如《赠友》、《重赋》。 • 宫市:如《卖炭翁》。 • 进奉:如《红线毯》。
• ( 4 )反对穷兵黩武,表达爱国情感
这又和中唐时代唐王朝国运衰颓和边境不 安的军事形势密切相关。如《西凉伎》、 《城盐州》、《缚戎人》。在这些交织着 同情和痛恨的诗句中,也充分表现了作者 的爱国精神。 • 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他也是反对的,如《新 丰折臂翁》
白居易的讽喻诗
• ( 1 )“惟歌生民病”是讽谕诗的突出主 题
• 白居易的讽谕诗的广泛地反映下层百姓 的痛苦,并表示极大的同情,深刻揭露统 治者的横征暴敛,反映人民生活的极端困 苦。如《观刈麦》、《采地黄者》、《村 居苦寒》、《杜陵叟》等等。
• ( 2 )批判统治者“轻裘肥马”的骄奢生 活
• 对贵族阶层的荒淫无度的糜烂生活,白 居易有着深刻的认识,他在《八骏图(戒 奇物、惩佚游也)》中说:“白云黄竹歌 声动,一人荒乐万人愁。”如《轻肥》、 《买花》。
• ( 5 )反映妇女痛苦,关心妇女命运。
在专制社会,不只是农民,妇女的命运同 样是悲惨的。对此,白居易也有多方面的 反映,如《井底引银瓶》、《母别子》等 。宫词》、《七德舞》 、《过昭君村》等,这其中的代表作就是 《上阳白发人》。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295)[21页]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295)[21页]](https://img.taocdn.com/s3/m/7c55db1fda38376bae1fae0d.png)
其次是嘉庆二十一年的清江浦注礼 阁本 (简称清本 )和艺古堂本 (简称艺 本 ),国家图书馆等处有收藏。清本和 艺本的版框、行格、文字都与卧本完全 相同,连卷首闲斋老人序的字迹、行款 也一模一样,仅仅是内封上的版主和刊 行年代经过挖补作了更动,实际上都是 卧本的覆印本。
(二)抄本和苏本 苏州潘氏抄本 (简称抄本 )是今仅
申二本直承申一本,而申—本是以 苏本为直接底本的。申一本校正了卧本 、苏本的许多讹误。申二本在申一本基 础上又做了一番校订,订正了过去各本 的许多讹误,但又不像齐本那样以己意 大删大改,它在校勘上给我们提供了许 多独有的依据。
从好斋辑校本也是以苏本为底本, 并附有徐允临、王承基、华约渔的题跋 、书信多则。光绪甲申徐允临写于从好 斋的跋语说他的这个本子辑录了天目山 樵等的评语后,王承基借阅,对正文的 讹误“随手改正,十得八九。”
功名富贵是封建文士围绕着旋转的轴心。“功名”的概念在 科举时代常用以指称科第及由科第取得官职。“功名富贵”作为 集 体概念,它的核心是做官,有官就有权势和钱财,就又贵又 富。对 待功名富贵的态度是对明清文士的试金石,也是烛照他 们灵魂的最 佳处,由此烛幽索隐,足以使其灵魂最深处的纹理都 纤毫毕露,无 所遁形。
(四)齐本 齐省堂增订本 (简称齐本 )是巾箱本,半页 9 行,行
1 8 字,文旁时有圈点。卷首有同治甲戊十月惺园退士手 书的序言、闲斋老人序 (经过改动 )和“齐省堂增订儒林 外史例言” 5 则。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275)[7页]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275)[7页]](https://img.taocdn.com/s3/m/3954611a0242a8956aece458.png)
吴伟业( 1609——167 1 )字骏公,号梅村,江苏太 仓人。 崇祯四年( 1631 )进士 ,授翰林院编修, 官左庶子, 为复社成员。著有《梅村集》 。
吴伟业以唐诗为宗,五 七言律 具有声律妍秀, 华艳动 人之风格, 而最大贡献在七言 歌行。
“ 梅村体”叙事诗
清初诗坛,吴钱并称,吴才华出众,“梅村体”风 行 一代。
真州绝句 江干多是钓 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 好是日斜 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尽的特点,要求“清幽淡远,风致清新,语言含蓄。”
王士禛成名作是 24 岁在济南大明湖所赋《秋柳四首》在 大江南北传诵。其在南京作《秦淮杂诗》 20 首(之一), 较有影响:
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
十日雨丝风片里,浓春烟景似残秋。 王士禛之“神韵”使诗人脱离现实, 缺少深刻社会内容, 模山范水,咏古吟物。艺术上往往融情于景, 意味悠长, 如 《真州绝句》。其也有一些反映现实的诗,如《 春不雨》、 《养马行》、《蚕租行》对人民疾苦有所反映。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说: “其中歌行一体,尤所擅长。格律本乎 四杰,而情韵为深;
叙述类乎香山,而风华为胜。韵协宫商,感均顽艳,一时尤称绝 调”。
他在继承元、白诗歌的基础上,自成一种具有艺术 个性的“ 梅村体”,吸取白之《长恨歌》、《 琵琶行》, 元 稹《 连昌宫词》 等歌行写法,重在叙事,铺以四杰、温、 李 之情韵, 融之明传奇之戏剧性,形成其叙事诗之独特风格,
晚年又编选《唐贤三昧集》在序文中云 :
严沧浪论诗云:“盛唐诸人唯在兴趣 ,羚羊挂角,无迹可求,透彻玲珑, 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 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 穷。”司空表圣论诗亦云“味在酸咸之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138)[5页]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138)[5页]](https://img.taocdn.com/s3/m/ebd3ce89561252d381eb6e18.png)
《无题》二首(其一) 昨夜星
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
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此诗也存在争论。但我们一般仍将其认为是 爱情诗作。抒写对昨夜一夕相值、旋成间隔 的意中人的深切怀想。在“身”不由主的情 况下,那种灵犀一点的心心相印,该是多么 珍贵。“身无”、“心有”相互映照,在心 虽相通而身不能接的苦闷中,突出了间隔中 的契合、苦闷中的欣喜、寂寞中的慰藉。
无题诗的特点
1. 刻意求深,用典过多,且喜用生僻 典故,造成诗意晦涩,则是明显缺 点;
2. 诗情多缠绵靡弱,语言多绮丽华艳 ,少质朴清新,也给后来诗歌以不 好影响。
李商隐的无题 无题诗: 诗
(1 )无题为名, 15-16 首 (2 )拈出篇中数字为题, 30 首 (3 )概括题旨所形成题名的诗歌
写作动机:李商隐爱情上和政治上的忧郁情 结让其不愿明说,不可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 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最初时有人认为是咏物诗,但后来许多学者 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他是歌咏爱情之作, 还有人认为是感慨自身遭遇之作。一般以为 ,此诗是一首感怀诗。是以锦瑟起兴,思忆 华年,以庄生梦蝶,望帝杜鹃的典故喻已年 华已逝,生如梦幻;又以沦海遗珠,蓝田蕴 玉喻已怀才不遇,有志难酬;因而怀念哀伤 ,怅惘无已。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 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亦有恋怀身世说和爱情之争,但我们 一般认为是爱情诗。如后一首一开头就说尽 了离情别恨。颔联春蚕蜡炬,到死成灰。比 喻中寓象征,至情至性,已经超越爱情而具 有执著人生的永恒意义。颈联于细意体贴关 注中见两心眷眷,两情依依。末联是近乎无 望中的希望,更见情之深挚。他把爱情纯化 、升华得如此明净而又缠绵悱恻,在古代诗 歌中是罕见的,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148)[9页]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148)[9页]](https://img.taocdn.com/s3/m/07c4dffda76e58fafbb0031a.png)
柳永 词
• 柳永( 987 ?— 1053 ?),原名三变,字耆 卿,生于世代儒学的官宦家庭,官至屯田 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 仕途失意而情场得意的浪子形象(杨海明)
• 仁宗: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奉旨填词柳三变
• —— 贤俊作曲子么? —— 亦如相公亦作曲子 —— 殊虽作曲子,未曾道“彩线慵拈伴伊坐”
• 5 ,后天形成的用世之志与先天浪漫情调的 矛盾
帝里,帝京,都门——才子佳人,白衣卿相,浅 斟低唱
• 6 ,诗词观念的矛盾
诗:《煮海歌》 词:离愁别恨
• 7 ,求仕愿望与宦游之苦的矛盾
题材内 容
• 都市生活的体验、与歌妓的交往、自身怀 才不遇等三方面对题材内容的影响:
• 1 ,多方面地描绘了北宋城市的繁华和都市 风光,展示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欧阳修对词的贡献
• 把人生的感慨有意无意地融入词中
• 咏史
浪淘沙 五岭麦秋残。
荔子初丹。绛纱囊里水
晶丸。可惜天教生处远,不近长安。 往 事 忆开元。妃子偏怜。一从魂散马嵬关。只 有红尘无驿使,满眼骊山。
• 慢词创制的尝试
• 俗词、艳词
欧阳修对词的贡献
• 欧阳修对词的贡献表现在: 身 份影响:朝廷名臣兼文坛领袖 创作成就影响:词作艺术成就
• 2 ,真实展示了市井女性的内心世界。 • 3 ,成功地表现了羁旅行役的感受。
漫游——游宦
赏 析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 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 画桥,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 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千 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 景,归去凤池夸。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159)[8页]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159)[8页]](https://img.taocdn.com/s3/m/265735c2af45b307e9719727.png)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 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 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 ,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 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 成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 。昨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 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写呈取笑。
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讴,因问:“ 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 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 晓 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 板, 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 俞文豹《吹剑续录》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 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 苏轼《与鲜于子骏书》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 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 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 ,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 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 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 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 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 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 婵娟。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 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水调歌头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出,余词 尽废。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165)[6页]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165)[6页]](https://img.taocdn.com/s3/m/2e24d08548d7c1c709a14526.png)
3.2 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的诗歌
三、与苏舜钦
苏舜钦( 1008-1049 ),祖籍绵州,徙籍开封,祖 父苏易简、父苏耆为宋初名臣。景祐元年( 103 4 )进士及第,曾参与范仲淹主持的庆历革新,任 集贤殿校理,后触犯权贵,退居苏州。有《苏学士 文集》。
苏舜钦“状貌怪伟”(《宋史》本传),以诗和梅 尧臣齐名,时称“苏梅”,宋诗至“苏梅”渐渐走 出唐人窠臼。叶燮《原诗》:“开宋诗一代之面目 者,始于梅尧臣、苏舜钦二人”。苏舜钦诗风奔放 雄伟,粗犷豪迈。
3.4 王安石的诗歌
王令( 1032-1059 ),字逢原,广陵 (今江苏省扬州市)人。以教授生徒为业, 是一位具有远大抱负的青年诗人。受知于王 安石,作诗则深受韩愈、卢仝、李贺的影响 ,风格浪漫,想象奇特,气魄雄伟,如《暑 旱苦热》。
本章参考书目
《欧阳修集编年笺注》,李之亮笺注,巴蜀 书社 2007 年版。
3.2 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的诗歌
二、梅尧臣
梅尧臣( 1002-1060 ),字圣俞,宣州宣城 人,宣城古称宛陵,因而世称“宛陵先生”。 出身农家,科场失意,以叔父梅询门荫入仕 ,长期位居下僚。存诗 2800 余首,有《宛 陵先生集》。
梅诗善写日常生活琐事,为宋诗开辟了更加 贴近日常生活的题材走向。与题材内容趋于 平凡化相应的是,梅诗在艺术风格上追求 “平淡”。
3.3 王安石等人的散文
王安石( 1021 - 1086 )把文学创作和政治 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其诗文都具有浓厚的 政治色彩,风格简洁峻切,代表作《答司马 谏议书》。
曾巩( 1019-1083 )与王安石同时,他是欧 阳修的学生,作文遵循欧阳修的指点。曾文 议论委曲周,文字简练平正,结构严谨而 舒缓,风格平稳古雅。代表作《墨池记》。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176)[5页]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176)[5页]](https://img.taocdn.com/s3/m/5e69fec9cfc789eb162dc848.png)
9.1 辛弃疾的创作道路
辛弃疾出生于北方,起义南归。既有词 人气质,又有豪侠之情,他的人生理想本来 是做统兵将领,在战场上博取功名,但由于 历史的错位,使他英雄失路,转而在词坛上 开疆拓土,成为两宋词史上作品数量最多, 成就、地位也最高的词人。
辛弃疾 64 岁时,被重新启用。先任浙江东路 安抚使,第二年任镇江知府,次年罢职。开 禧二年五月,朝廷北伐失败。三年,启用辛 弃疾支撑危局,担任枢密院都承旨。他期盼 着自己能像廉颇那样,东山再起。但他这时 已经重病在身,不幸九月辞世。这四年,仅 存留了 20 多首词。在这 20 多首词中,《永 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成为千古绝唱。
9.1 辛弃疾的创作道路
第三期、赋闲时期( 1181-1203 年)孝 宗淳熙八年,辛弃疾被罢官,到宁宗嘉泰三 年被重新启用,共 22 年。先后退居带湖和隐 居瓢泉。但这二十多年,却是词人创作最旺 盛的时期。此期为田园山水词的丰收期,
9.1 辛弃疾的创作道路
第四路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 (今山东济南)人。一生可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期( 1140-1162 ),在北方参加抗金 农民起义时期 。此期曾有夜袭敌营,活捉叛 徒的壮举。
9.1 辛弃疾的创作道路
第二期( 1162-1181 ),南归初期 20 年宦 海沉浮。南归之初,辛弃疾被剥夺兵权,转 辗下僚,曾任江阴签判、建康府通判,乾道 二年( 1168 年)以后,先后任滁州知州、江 东安抚使参议官、江西提点刑狱、知江陵府 兼湖北安抚使、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 使, 1178 年后,任湖北转运副使、湖南转运 副使,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此期辛弃疾从 一个抗金志士,到沉沦下僚的失意文人,身 存报国之志,却无施展才能的机会。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219)[12页]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219)[12页]](https://img.taocdn.com/s3/m/c76fa5e5eff9aef8951e063e.png)
杨维桢及其作品
• 杨维桢( 1296—1370 )字廉夫,号有铁崖 、铁笛道人等十数个。诸暨(今浙江)人。 泰定四年( 1327 )中榜进士,授天台县尹 ,降为钱清盐场司令,后为江西等处儒学 提举。晚年隐居松江。明初应诏至南京, 纂修礼乐书,不久归里。有《铁崖古乐 府》、《东维子文集》。
杨维桢的铁崖体
后期作家作品
• 王冕( 1300——1359 )字元章,号煮石山农, 诸暨(浙江诸暨县)人。出身农家,自学成大儒。 性情孤傲,鄙视权贵,应试不中后漫游吴楚。晚 年移家会稽九里山。著《竹斋集》。诗画皆负盛 名。
• 王冕写下大量同情人民疾苦,反映社会现实的诗 篇,如《悲苦行》写一户农家连遭兵役,官税的 摧残打击,被迫卖儿卖女。衣食无着的悲惨景观 ,《江南民》,《伤亭户》(写盐亭工人的悲 剧),《虾蟆山》等都是此类作品。
元代诗文分期
• 作品的数量尚未有明确统什,顾嗣立编 《元诗选》和席世臣、顾果庭续编《元诗 选 ·癸集》中收录 2600 多人。
• 顾嗣立把元诗分为三个阶段,前期(从蒙 王朝入主中原到南北统一,十三世纪末) ;中期(十四世纪始至三十年代末,后期 (至正年间)后二十年。
前期作家群体
• 前期作家由北方作家和南方作家两个群体 构成。
元代诗文概述
• 元诗文作家大都是封建士大夫 , 其与戏曲作 家创作之路不同,诗文受程朱理学影响较 重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160)[3页]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160)[3页]](https://img.taocdn.com/s3/m/4e228962e53a580217fcfe26.png)
4.4 苏轼的文
一、古文
苏轼古文的成就,前人有“韩潮苏海”之称 ,主要分为三大类。
一是政论与史论,如《留侯论》。
二是记传与书序以叙事为主,更见艺术匠 心,如《超然台记》《石钟山记》
三是随笔小品,可谓“纯艺术”散文,苏文 小品文笔法灵动,随意挥洒,更见作者性情 ,如《记承天寺夜游》。
4.4 苏轼的文
一、古文
唐宋八大家中,苏轼的散文是北宋初期穆 修、柳开的复古运动和欧阳修、梅尧臣、苏 舜钦的诗文革新运动的集大成者。欧阳修所 倡导的诗文革新运动,就散文而言,只有到 了苏轼主盟文坛时才真正取得了成功。
4.4 苏轼的文
一、古文
苏文气势雄放,语言却平易自然,这正是宋 文异于唐文的特征之一。苏辙在《东坡先生 墓志铭》中说:苏轼散文的最大特点是“意 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这里的 “意”,就是苏轼自己所说的“吾心”。他 得于庄、禅的联想和顿悟。即可于物外得之 ,又可于物内得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这些作品主要歌颂婚恋自主,也间或 暴 露社会黑暗。
明代文言小说创作
• 随着人欲的张扬及世风的浇漓,明嘉靖年 间出现色情小说的兴盛。这充分暴露欲望 膨胀所导致的人性扭曲。
• 随着晚明时期社会危机的出现,作品创作 出现了对“情”的纠偏,体现出对社会正 常秩序的尊重。
明初宫廷派杂剧作家杂剧创作
• 据顾起元《客座赘语》载,当时朝 廷还曾颁发榜文明令:“但有亵 渎 帝王圣贤之词曲、 驾头杂剧非 律所 该载者,敢有收藏、传诵 、印卖, 一时拿送法司究治。 ”“敢有收藏 的,全家杀了!”
明初宫廷派杂剧作家杂剧创作
• 戏剧作家大多与朝廷存在千丝万缕 联系。
• 杂剧创作进一步坚持了元末杂剧伦 理教化、神仙道化以及风化雪月 的 题材内容,并且表现更为强烈 。
• 戏剧创作流露出粉饰太平的浓厚倾 向。
明初宫廷派杂剧作家杂剧创作
• 与元杂剧语言质朴本色相比,此时 杂剧语言更趋雅致华丽。
• 杂剧创作不仅突破了元杂剧一人主 唱的僵化格局,而且南北曲融合 的 趋势更为明显。
明初宫廷派杂剧作家杂剧创作
• 朱权( 1378—1448 )是明太祖的第 十七子,初封大宁,卒谥献王,世 称宁献王。号大明奇士、臞仙、涵 虚子、丹丘先生。
• 朱权认为戏曲乃盛世之声、太平之 象
明初宫廷派杂剧作家杂剧创作
• 朱有燉( 1379—1439 ),是明太祖 第五子的长子。号诚斋、锦窠老人。 袭封周王,谥宪,世称周宪王。
• 朱有燉是明代杂剧史上创作杂剧较 多的作家,作有杂剧 31 种,总称 《诚斋传奇》。 另有散曲集《 诚斋 乐府》、诗文集《 诚斋新录》等。
• 文言小说为白话小说和戏曲创作、发 展 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创作了良好的 条件 。
• 在世界文坛上也有影响。
明初宫廷派杂剧作家杂剧创作
• 《御制大明律》专设《禁止搬做杂 剧律令》条目,规定:“凡乐人 搬 做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 王后 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贤神 像,违 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令 妆扮者与 同罪。”
• 朱权作有杂剧 12 种,今流传下来两 种:《冲漠子独步大罗天》、《 卓 文君私奔相如》。
明初宫廷派杂剧作家杂剧创作
• 朱权的《太和正音谱》兼戏曲体式 论和曲谱为一体,该书分戏曲体式 15 种,杂剧 12 科,收录、品评了 金代董解元以下、元与明初杂剧与 散曲作家 203 人作品,对近人研究 元及明初杂剧及散曲创作有重要 参 考价值。
明初宫廷派杂剧作家杂剧创作
• 刘东生名兑,浙江绍兴人。作有杂 剧《月下老定世间配偶》、《 金童 玉女娇红记》两种,今存后一种。 《娇红记》杂剧两本 8 折,它以细 腻婉转的艺术风格将申生与娇娘 的 爱情表现了出来,为孟称舜《 娇红 记》传奇创作奠定了基础。
明初宫廷派杂剧作家杂剧创作
• 朱有燉杂剧从题材内容来分,可分 为四类,一类是歌舞升平的喜庆 剧 ;二是度脱入道的神仙剧;三是宣 扬节义道德的伦理剧;四是表现起 义英雄的历史剧。
• 朱有燉杂剧语言质朴、音律谐和。 《仗义疏财》在演唱方式上突破了 元杂剧一人主唱的限制。
明初宫廷派杂剧作家杂剧创作
• 贾仲明号云水散人,淄川人。所作 杂剧 16 种,今存 5 种,分别是《对 玉梳》、《萧淑兰》、《 金童玉 女 》、《 玉壶春》、《 升仙梦》。
明代文言小说创作
• 《剪灯新话》有明显模仿前人名篇 痕迹,诗词穿插也显得较多,但 “造意之奇,措词之妙,粲然自 成 一家言”。
• 《剪灯新话》后,明代不断有传奇 小说集问世,如有李昌祺《剪灯 馀 话》、邵景詹《觅灯因话》、 宋懋 澄《九籥集》等。
明代文言小说创作
• 明代出现中篇传奇小说创作,作品都 以 爱情为表现对象,字数突破万字。
明代文言小说创作
• 志怪类:《志怪录》、《高坡异纂》、 《谐史》等。
• 志人类:《菽园杂记》、《语林》、 《古今谭概》等。
• 收集、汇刊各类文言小说蔚然成风。如 《情史》、《艳异编》、《古今说海》 等。
明代文言小说创作
• 对于清代的文言小说,起了一种承上 启 下的作用。
• 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发展各取所长,各 补所短。
• 杂剧《 裴度还带》和戏曲作家论 《录鬼薄续编》也疑为他所作。
• 贾仲明杂剧与朱有燉相近,文采华 丽,南北曲可以同折对唱。Βιβλιοθήκη 明初宫廷派杂剧作家杂剧创作
• 杨讷,字景贤(一作景言),号汝 斋,蒙古族人。作杂剧 18 种,今存 《西游记》、《 刘行首》 2 种。 《西游记》杂剧共 6 本 24 折,根据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民间传说 改编而成。首次出现了猪八戒形象 ,孙悟空既光辉又有道德缺陷。对 吴承恩《西游记》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