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炎的治疗原则
腹膜炎怎样治疗?
腹膜炎怎样治疗?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腹膜炎的治疗方法,治疗腹膜炎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腹膜炎应该吃什么药。
*腹膜炎怎么治疗?
*一、西医
治疗原则上是极积消除引起腹膜炎之病因,并彻底清洗吸尽腹腔内存在之脓液和渗出液,或促使渗出液尽快吸收、局限。
总的来说,急性腹膜炎的治疗可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1、非手术治疗方法
1、体位:在无休克时,病人应取半卧位,经常活动两下肢,改换受压部位,以防发生静脉血栓形成和褥疮。
2、禁食:对胃肠道穿孔病人必须绝对禁食,以减少胃肠道内容物继续漏出。
3、胃肠减压:可以减轻胃肠道膨胀,改善胃肠壁血运,是腹膜炎病人不可少的治疗。
4、静脉输液:腹膜炎禁食患者必须通过输液以纠正水电解复和酸硷失调。
5、补充热量与营养:急性腹膜炎须要大量的热量与营养以补其需要。
6、抗菌素的应用:早期即应选用大量广谱抗生素,之后再
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加以调整,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较好。
7、镇痛:对于诊断已经明确,治疗方法已经决定的病人,
为减轻病人痛苦适当地应用镇静止痛剂是必要的。
*2、手术治疗
1、病灶处理:清除腹膜炎之病因是手术治疗之主要目的。
2、清理腹腔:在消除病因后,应尽可能的吸尽腹腔内脓汁、清除腹腔内之食物和残渣、粪便、异物等。
3、引流:以便残存的炎症得到控制,局限和消失。
*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腹膜炎怎么治疗,腹膜炎中西医
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腹膜炎方面的知识,请关注疾病库,也可以在站内搜索“腹膜炎”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急性腹膜炎的护理
急性腹膜炎的护理一、概述(一)解剖生理概要腹膜是一层很薄的浆膜,分为相互连续的壁层和脏层腹膜两部分。
壁层腹膜贴附于腹壁,横隔脏面和盆壁内面;脏层腹膜覆盖于内脏表面,成为其浆膜层。
腹膜腔是壁层和脏层腹膜之间的潜在腔隙,是人体最大的体腔。
正常腹膜腔内有75----100ml黄色澄清液体,起润滑作用;病变时,腹膜腔可容纳数升液体或气体。
腹膜腔分为大、小两部分,即腹腔和网膜囊,经由网膜孔相通。
壁层腹膜主要受体神经支配,对各种刺激敏感,痛觉定位准确。
因此,腹前壁腹膜在炎症时,可引起局部疼痛、压痛及反射性腹肌紧张,是诊断腹膜炎度的主要临床依据。
膈肌中心部分的腹膜受刺激后,通过膈神经反射引起肩部反射性疼痛或呃逆。
脏层腹膜的神经支配属于自主神经,来自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末梢,对牵拉、胃肠腔内压力增高及炎症、压迫等刺激较为敏感,性质常为钝痛,定位较差,多集中于脐周腹中部;严重刺激常可引起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和肠麻痹等。
腹膜具有润滑、吸收和渗出、防御和修复等生理功能,能减少胃肠道蠕动时或与其他内脏器官接触时的摩擦,可吸收大量积液、血液、空气和毒素,严重腹膜炎时,大量毒性物质的吸收可引起感染性休克。
腹膜也能渗出大量液体以稀释毒素和减少刺激,渗出液中的巨噬细胞能吞噬细菌、异物渗出液中的纤维蛋白沉积在病灶周围,可产生粘连,使炎症局限并修复受损组织;但亦可因此形成腹腔内广泛的纤维性粘连,影响内脏器官功能,如肠梗阻。
腹膜炎是发生于腹膜腔壁腹膜与脏腹膜的炎症,可由细菌、化学性(如胃液、胆汁、血液)或物理性等因素引起.。
(二)分类按发病机制腹膜炎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按病因分为细菌性与非细菌性两类;按临床过程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按累及范围分为弥漫性与局限性两类;各类型间可以转化。
临床所称急性腹膜炎多指继发性的化脓性腹膜炎,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是由化脓性细菌包括需氧菌和厌氧菌或两者混合引起的腹膜的急性炎症,累及整个腹膜腔时称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结核性腹膜炎教案
结核性腹膜炎教案章节一: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结核性腹膜炎的定义、病因及临床表现。
2. 掌握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3. 了解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原则及预后。
教学内容:1. 结核性腹膜炎的定义及病因。
2. 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症状、体征。
3. 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4. 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原则及预后。
章节二:临床表现教学目标:1. 掌握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症状。
2. 学会识别结核性腹膜炎的体征。
教学内容:1. 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症状:发热、盗汗、体重减轻、腹痛等。
2. 结核性腹膜炎的体征:腹部压痛、反跳痛、腹水、腹部包块等。
章节三:诊断与鉴别诊断教学目标:1. 学会进行结核性腹膜炎的辅助检查。
2. 掌握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标准。
3. 了解结核性腹膜炎的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1. 结核性腹膜炎的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腹腔穿刺等。
2. 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标准。
3. 结核性腹膜炎的鉴别诊断:其他原因引起的腹膜炎、腹部肿瘤等。
章节四:治疗原则教学目标:1. 了解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原则。
2. 学会制定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方案。
教学内容:1. 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原则:抗结核治疗、对症治疗、手术治疗等。
2. 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方案:药物治疗、腹腔穿刺抽液、外科手术等。
章节五:预后与预防教学目标:1. 了解结核性腹膜炎的预后。
2. 掌握结核性腹膜炎的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1. 结核性腹膜炎的预后:病死率、复发率等。
2. 结核性腹膜炎的预防措施:健康教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等。
章节六:抗结核药物治疗教学目标:1. 了解结核性腹膜炎的抗结核治疗原则。
2. 掌握常用抗结核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用药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1. 抗结核治疗原则:早期、联合、规律、全程、个体化。
2. 常用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等。
3. 药物副作用及用药注意事项:肝功能损害、视力下降、过敏反应等。
章节七:腹腔穿刺抽液教学目标:1. 学会进行结核性腹膜炎的腹腔穿刺抽液操作。
腹膜炎的早期诊断与综合治疗
腹膜炎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常由腹腔内感染引起,如阑尾炎、胃 肠道穿孔等。其症状包括严重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及休克等,需要尽早诊 断和综合治疗以避免严重并发症。合理的抗感染治疗和手术干预是治疗腹 膜炎的关键。
sa by s s
腹膜炎的病因分析
内源性因素
腹膜炎的病因可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大类。 内源性因素包括肿瘤、梗阻、穿孔、损伤等导 致细菌、胆汁或胃肠道内容物外漏进入腹腔, 引发腹膜炎。
手术治疗
结核性腹膜炎患者如出现并发 症,如肠梗阻、肠穿孔等,需行 紧急手术治疗。手术应及时清 除坏死组织,重建肠道通畅。
营养支持
合理膳食搭配,提供足够的蛋 白质、热量和维生素。必要时 可采取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
良性阻塞性腹膜炎的诊断
临床表现
良性阻塞性腹膜炎患者常表现 为腹痛、腹胀、排便困难等症 状,伴有恶心呕吐、肠鸣音减 弱等表现。
外源性因素
外源性因素如手术操作、外伤等可直接破坏腹 膜屏障,或导致局部缺血缺氧,从而使细菌和毒 素进入腹腔造成感染性炎症。
腹膜炎的临床表现
剧烈腹痛
腹膜炎患者常出现突发性或持 续性的剧烈腹痛,疼痛常很快 扩散至全腹。
发热
多数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 ,温度可达38-40℃。
呕吐
腹膜刺激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大多数患者出现恶心呕吐。
随着内镜技术和机 器人手术的不断进 步,微创治疗已经成 为腹膜炎手术的主 流方式。这些技术 可以最大限度地减 少患者创伤,并且能 够更精准地定位和 清除感染源。
影像学检查的应用
CT、MRI和超声等新 型影像学检查手段 能够更清晰地显示 腹腔内的病变情况, 有助于制定更精准 的诊疗方案。同时 还可通过影像引导 进行微创手术操作 。
腹膜炎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王渊璟
急性腹膜炎
【概念】 急性腹膜炎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 分类:发病机制——原发性和继发性 病因——细菌性和非细菌性 累及范围——弥漫性和局限性
临床上所称的急性腹膜炎多为继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约
占总发病率的98%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涉及整个腹腔称 之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常见而危险性大是其特点。原 发性腹膜炎很少见。
。腹腔内积液多时,可叩出移动性浊音。
(四)听诊 痹所致。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系肠麻
(五)直肠指诊 如直肠前窝饱满及有触 痛,则表示盆腔已有感染或脓肿。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
比例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可达85~
95% 。涂片可发现很多中性粒细胞含有中
少量淡黄色清晰稀薄液体,润滑腹腔,可
减少胃肠道蠕动时或其他脏器移动时接触
面的摩擦作用。
(2)吸收作用:腹腔为一潜在空腔能容纳
大量液体,但在正常情况下,腹腔可吸收
大量等渗液、血液或空气。
(3)防御作用:颗粒异物或细菌侵入腹腔,
腹膜立即渗出吞噬细胞,进行围剿歼灭,
故腹膜对于感染具有强大的防御作用。大
脾破裂及子宫外孕破裂可抽出血液。
【诊断】
一、辨病要点
(一)持续性腹痛。
(二)恶心呕吐。 (三)腹部体征 腹式呼吸运动减弱或消失; 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肌肉紧张,最典型者 呈“板状腹”;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或 有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四)感染中毒症状 高热、大汗、口干、 脉速及呼吸浅快等。 (五)血、尿常规 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 粒细胞增高,尿常规浓缩,比重增加,并 可出现蛋白及管型,尿酮阳性。
腹膜炎的鉴别诊断与治疗原则
腹膜炎的鉴别诊断与治疗原则腹膜炎是指腹腔内炎症累及了腹膜,并伴随着相应的临床表现。
腹膜炎的鉴别诊断与治疗原则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腹膜炎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进行探讨。
一、腹膜炎的鉴别诊断腹膜炎的鉴别诊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详细的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发病情况、疼痛部位和性质、伴随症状等信息。
2. 体格检查:重点观察患者的腹部情况,包括压痛位置、反跳痛等。
3. 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和血培养等。
这些检查可以提供关于炎症的程度和病原菌的信息。
4. 影像学检查:可选择腹部X线片、腹部超声检查、CT扫描等。
这些检查可以提供有关腹腔内炎症的具体位置和范围。
5. 腹腔穿刺:腹部积液的穿刺诊断是腹膜炎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分析积液的细胞、化验和细菌培养等结果,可以获得确诊的信息。
二、腹膜炎的治疗原则腹膜炎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 控制感染:通过使用抗生素来消除病原菌,阻止感染的蔓延。
具体的抗生素选择需要根据病原体敏感性测试结果来决定。
2. 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严重的腹膜炎患者可能伴有水电解质紊乱,需要及时补充液体和纠正电解质异常。
3. 疼痛管理:对于剧烈的腹痛,可以使用镇痛药物来缓解患者的症状。
4. 腹腔引流:对于合并有腹腔积液的患者,可以采取腹腔引流来排除积液,减轻炎症刺激。
5. 手术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如腹腔内脓肿的形成、脏器穿孔等,需要进行紧急手术治疗。
6. 并发症处理:及时处理腹腔脏器穿孔、腹腔脓肿等并发症,以防止病情恶化。
综上所述,腹膜炎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是临床医生在处理这一疾病时需要注意的关键点。
通过详细的。
从中华中医角度谈腹膜炎的诊治
从中华中医角度谈腹膜炎的诊治目前原发性腹膜炎在临床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为保守治疗,但是继发性腹膜炎则大部分采用手术治疗。
但临床很多继发性腹膜炎患者并不鞥承受或者不适合实施都是治疗。
近年来中医药对腹膜炎的治疗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适合于不适于手术的继发性腹膜炎患者。
本文对中医对腹膜炎的诊治进行总结,以期为提高中医诊治腹膜炎的水平提供参考,同时扩大中医药治疗腹膜炎的临床应用范围。
1中医对腹膜炎的认知我们翻阅医古文献,腹膜炎并未作为专篇加以论著,但可在“肠痈”、“腹痛”、“心腹痛”、“厥逆”、“厥心痛”门类中有和该疾病类似的论述[1]。
腹膜炎患者的腹部相关脏腑气机不畅、郁滞、通降不畅,病情继续则可发生气滞、久郁则化热而致里实热症,最终导致热、结、瘀集聚不散,久之则导致脏腑的血肉腐败成脓,热毒深入营血[2]。
2中医对腹膜炎的辩证分类中医辩证结果显示,腹膜炎患者的六腑多有实热征象。
根据疾病的演变规律,腹膜炎可分为郁、热、结、厥四类基本症候[3]。
21郁滞型:患者气血瘀滞、久瘀则化热,正盛邪轻,临床出现口干、发热、尿少、便秘、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腹胀、腹痛、腹部拒按等血热症状。
根据其发病机制,可采用行气清理治则,行理气开郁的功效[4]。
22湿热型:病邪发展,以致热腐成脓,并可移热于胃肠,呈腑实之症。
此时正盛邪实,一般相当于急性腹膜炎的化脓期。
临床表现为腹胀加重,高热、汗出、舌红绎、苔黄燥、脉洪数等全身中毒现象。
并常出现阳明腑实症,以攻下实热为治则,配以清法,清除热邪[5]。
23毒热型:病情继续发展,热毒炽盛,热盛化火、侵入营血,甚至发生“热厥”、热极伤阴,导致气阴两虚:此时正虚邪实,相当于毒血症及感染性休克。
病人正气已衰,精神萎靡,口干舌燥,手足不温,甚至四肢厥冷,体温不升,脉沉细无力。
至于腹膜炎的转归,一是疾病早期,正盛邪轻,毒解热退而病愈;二是疾病中期,正邪相接或正盛邪实,热郁内腐,形成内痈(局限性脓肿)或热结阳明,腑气不通,导致肠结(麻痹性肠梗阻);在是疾病晚期,正虚邪陷,阴阳不相顺接,产生“真热假寒”、“热深厥深”等厥症候(中毒性休克)[6]。
抗生素与腹膜炎腹膜炎的抗生素治疗指南
抗生素与腹膜炎腹膜炎的抗生素治疗指南腹膜炎是一种严重的炎症性疾病,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
抗生素是腹膜炎治疗的主要药物,但在选择抗生素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本篇文章将指导您了解抗生素治疗时需要考虑的关键要点。
一、腹膜炎的致病菌腹膜炎的致病菌多样,其中包括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厌氧菌等。
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了解病原菌的种类和药物敏感性是选择合适抗生素的基础。
二、抗生素的选择原则1. 覆盖广谱抗生素:鉴于腹膜炎的致病菌多样,治疗时应选择覆盖广谱的抗生素,以确保有效抑制各类病原体。
2. 药物敏感性:根据病原菌的耐药性情况,选择对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
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有助于确定适合的药物。
3. 医院和患者因素:抗生素的选择还需要考虑医院的药物政策和患者的过敏史、药物耐受性等特殊因素。
三、常用的抗生素根据临床经验和指南,以下是常用于腹膜炎治疗的抗生素:1. 第一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如头孢唑林、头孢氨苄等。
这些抗生素覆盖革兰阳性菌和部分革兰阴性菌,是腹膜炎的首选治疗药物。
2. 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
这些抗生素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感染,包括腹膜炎。
但近年来青霉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有所增加,需谨慎使用。
3.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
这些抗生素广谱覆盖多种革兰阴性菌和部分革兰阳性菌,尤其适用于耐药菌感染的治疗。
4.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如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
这些抗生素对革兰阴性菌有强效杀菌作用,可作为治疗腹膜炎的选择之一。
5. 其他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万古霉素、特布他林等。
在特定情况下,这些抗生素可能被用于治疗耐药细菌感染。
四、联合治疗与单一治疗对于严重、复杂的腹膜炎,常规建议联合使用不同机制的抗生素以提高疗效。
例如,联合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和氟喹诺酮类药物,以期通过不同途径抵达病原体并提高杀菌效果。
但并非所有情况都需要联合治疗,单一药物治疗也可以达到满意的疗效。
腹膜与腹腔疾病-结核性腹膜炎的发病特征及治疗原则
腹膜与腹腔疾病-结核性腹膜炎的发病特征及治疗原则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是儿童腹腔结核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小儿结核性腹膜炎早期临床表现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而且其实验室检查没有明显特异性,常易误诊为其他疾病。
过去曾为我国小儿常见病,死亡率很高。
随着社会上结核病得到控制,小儿结核也日趋罕见。
结核性腹膜炎多见于3岁以上儿童。
学龄前儿童及学龄儿童占80%以上,其中以学龄前儿童为常见。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结核性腹膜炎可能是全身血型播散的一部分,如肺部和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内的结核分枝杆菌入血液后,经血行播散,引起结核性腹膜炎。
但更多见的是由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核或泌尿生殖系统结核直接蔓延到浆膜或因肠系膜溃疡穿孔而引起的,多是局限性腹膜炎,但如干酪化的肠系膜淋巴结破溃,大量结核菌散布于腹腔,则可发生弥漫性腹膜炎。
此外,腹膜炎偶可引起结核性输卵管炎,但较少见。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一)临床表现1.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因病理类型及机体反应性的不同而异。
临床上可分为3型:①渗出型(腹水型);②粘连型;③干酪溃疡型。
以主要表现定型,但渗出型可有部分粘连,粘连型亦可有少量积液,各型间可有过渡形式,难以截然划分。
结核性腹膜炎发病缓慢,有慢性结核中毒症状,包括不规则低热、消瘦、面色苍白、容易疲乏、食欲不好、盗汗等。
此外,由于各型病理形态的不同,症状互有差别。
(1)渗出型:表现为全身消瘦,腹部逐渐膨大,脐窝变平,腹壁静脉显露,腹水多时,腹壁皮肤发亮,叩诊有移动性浊音,肝上界上移,横膈抬高。
大量腹水时,影响胸廓的活动度。
呼吸变得浅表,甚至呼吸困难。
下肢可因腹腔受压而水肿。
渗出型腹膜炎大多数单独存在,亦可同时伴有胸膜炎。
(2)粘连型:一般体征不明显。
腹膜因炎症而增厚,所以在扪诊时可有特殊柔韧感,并可触及大小不等的肿块,全腹有程度不等的压痛。
有时在上腹部可扪及边缘不整齐的横形块状物,此为粘连收缩的大网膜。
急性腹膜炎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急性腹膜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2. 掌握急性腹膜炎的诊断方法。
3. 掌握急性腹膜炎的治疗原则。
二、实验内容1. 病例介绍患者,男,30岁,因“腹痛、发热、恶心、呕吐3天”入院。
患者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呈持续性,位于脐周,逐渐加重,伴发热、恶心、呕吐。
查体:体温38.5℃,脉搏11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mmHg。
腹平软,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
辅助检查:白细胞计数12.0×10^9/L,中性粒细胞0.85。
2. 病因分析根据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初步诊断为急性腹膜炎。
病因分析如下:(1)继发性腹膜炎:患者可能因空腔脏器穿孔、坏死、破裂等引起腹膜炎。
(2)感染:患者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可能存在感染。
3. 诊断方法(1)临床表现:腹痛、发热、恶心、呕吐,腹膜炎三联征(腹部压痛、腹肌紧张和反跳痛)。
(2)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3)影像学检查:B超、CT等可显示腹膜炎病灶。
4. 治疗原则(1)抗感染治疗:选用广谱抗生素,根据药敏试验调整药物。
(2)支持治疗: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补充营养。
(3)手术探查:根据病情,决定是否进行手术探查。
三、实验结果1. 病例介绍患者经抗感染治疗,症状逐渐缓解。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中性粒细胞比例正常。
2. 诊断结果急性腹膜炎。
3. 治疗结果患者经抗感染治疗,症状缓解,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正常。
四、实验总结1. 急性腹膜炎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
2. 急性腹膜炎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
3. 急性腹膜炎的治疗原则包括抗感染、支持治疗和手术探查。
4. 在临床工作中,应提高对急性腹膜炎的认识,及时诊断和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五、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实验操作应规范,避免交叉感染。
急性腹膜炎的临床诊治体会
急性腹膜炎的临床诊治体会发表时间:2013-11-05T13:39:28.623Z 来源:《医学与法学》2013年第2期供稿作者:叶克[导读] 及时确诊以及接受科学的手术治疗比较有效的治疗手段。
叶克(乐清人民医院胃肠外科325600)【摘要】目的:根据本文选取的资料探讨急性腹膜炎的治疗方法和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从2009年11月到2012年11月接收的120例急性腹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这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判定穿刺诊断方法以及修补手术、端端吻合手术的治疗效果。
结果:本院接收的120例患者经过详细的诊断之后都确诊为急性腹膜炎,不存在漏诊以及误诊的情况,治愈116例,死亡4例,死亡原因是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
手术并发症情况:有18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经过切口敞开换药及抗感染治疗之后,患者康复出院。
结论:急性腹膜炎患者要及时接受正确的诊断并及时接受手术治疗,并发症的防治尤为重要。
【关键词】急性腹膜炎;诊治;手术治疗急性腹膜炎一般是由感染引起的,主要是人体内的化学物质(胃液、肠液以及胆汁等)或者是由损伤引起的腹膜急性炎症病变[1],细菌感染的比例非常大。
这种疾病的临床征兆主要表现为急性腹痛。
这种疾病具有很大的突发性,疼痛感持续时间比较长。
外科急性腹膜炎多由空腔脏器穿孔所致。
剖腹探查术为急性腹膜炎常用的治疗方式,根据术中所见决定具体手术方案。
急性腹膜炎由于发病比较突然,疼痛以及恶心等症状比较多,患者要承受巨大的身体折磨。
加强对这种疾病的研究已经成为相关医疗机构的研究重点。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从2009年11月到2012年11月间接收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这些患者中男性患者有70例,女性患者有50例;年龄在20到56岁之间,平均年龄是39.56岁;60例患者属于阑尾穿孔,40例患者属于上消化道穿孔患者,20例患者属于腹部外伤所致的肠破裂。
患者的临床表现比如急性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部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符合急性腹膜炎。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张波;周总光
【期刊名称】《腹部外科》
【年(卷),期】2009(22)1
【摘要】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是指腹膜的壁层和脏层受到细菌感染而发生的急性炎
症反应,是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腹膜炎在腹腔内无原发性病灶,常因细菌血行播散或上行感染所引起,相对较少,症状较轻。
临床上所称的腹膜炎多系继发性腹膜炎,腹腔内器官穿孔、内脏破裂、手术污染或吻合口漏等是其最常见的原因,病情多危重复杂,外科医生应及时作出诊断,明确病因,把握手术指征,以挽救病人生命。
【总页数】2页(P12-13)
【作者】张波;周总光
【作者单位】610041,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610041,成都,四川大学华
西医院胃肠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基层医院急性化脓性腹膜炎58例的诊断和治疗体会 [J], 李夏荼
2.腹腔镜技术在急性化脓性腹膜炎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J], 姜海平;洪晓涛;陈影波
3.急性化脓性胃炎的临床特征及处理原则 [J], 付培权
4.腹腔镜技术在急性化脓性腹膜炎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J], 姜海平; 洪晓涛; 陈影波
5.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冲洗治疗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伴腹膜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陈建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结核性腹膜炎教案
结核性腹膜炎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结核性腹膜炎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2. 掌握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
3. 提高对结核性腹膜炎的预防和控制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结核性腹膜炎的定义和病因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弥漫性腹膜炎症。
病因主要是结核杆菌通过血液循环或直接蔓延至腹膜。
2. 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持续性腹痛、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
发热、盗汗、乏力、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可伴有腹水、腹部包块等特殊表现。
3. 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方法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液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清蛋白等。
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CT扫描等。
腹水检查:常规、生化、细菌培养等。
组织病理学检查:腹膜活检。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结核性腹膜炎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诊断和治疗。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结核性腹膜炎的护理措施和预防控制方法。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结核性腹膜炎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能力。
3.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护理措施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结核性腹膜炎相关章节。
2. 病例:典型结核性腹膜炎病例。
3. 投影仪:用于展示PPT和病例图片。
4. 网络资源:用于查找相关文献和最新研究动态。
六、治疗原则1. 抗结核药物治疗:遵循标准化治疗方案,使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等药物联合应用,持续治疗至少6个月。
2. 支持治疗:补充营养、纠正电解质失衡、维持水盐平衡。
3. 对症治疗:控制发热、腹痛、腹胀等症状。
4.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药物难以控制或合并其他并发症的患者,可采取手术治疗。
七、护理措施2. 病情观察: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腹痛、腹胀、发热等症状的变化。
3. 药物护理:指导患者正确服用抗结核药物,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急性腹膜炎Acute_Peritonitis
染或消化道吻合口瘘是另一常见原因。 腹膜炎的分类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不 断地变化着。
17/45
病理生理
细菌或胃肠内容物进入腹腔→腹膜充血、水
肿→浆液性渗出:稀释、中和毒素→减轻对腹 膜的刺激。 渗出液中大量吞噬细胞(含多种炎性介质)→ 吞噬、包围:细菌、异物、破碎组织。 渗出液中纤维蛋白→产生粘连→防止感染扩 散和修复受损的组织。 渗出液的中性粒细胞死亡、组织坏死,细菌 和纤维蛋白凝固→渗出液由清变浊为脓性。
50/45
腹腔脓肿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或腹腔手术后常继发腹腔脓肿
膈下脓肿
盆腔脓肿 肠间脓肿
51/45
膈下脓肿
急性腹膜炎脓液积聚或细菌经门静脉和淋巴系
统到达膈下发生脓肿。 小脓肿非手术治疗可吸收 大脓肿长期消耗、衰竭死亡。 反应性胸腔积液、胸膜炎,穿破膈肌引起脓胸, 穿透消化道致出血、肠或胃瘘,可并发脓毒症。
13/45
原因:
腹腔内器官穿孔、外伤性腹壁或内脏 破裂是最常见的原因。腹腔脏器炎症 扩散为多见原因,手术污染,腹前、 后壁的严重感染等。
14/45
细菌:
胃肠常驻菌,其中大肠杆菌最多见,其 次为厌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产气 荚膜杆菌 多为混合感染、毒性剧烈。
15/45
急性腹膜炎常见病因
B超 腹腔液体的部位和量
引导腹穿或灌洗
33/45
辅助检查
CT 明确实质脏器炎症及脏器损伤
急性胰腺炎、肝、脾、肾损伤
34/45
辅助检查
化验
WBC ↑、N↑
出现明显核左移或有中毒颗粒,说
明抵抗力低下,病情危重,预后不良
35/45
辅助检查
消化内科学(医学高级):腹膜炎试卷(强化练习)
消化内科学(医学高级):腹膜炎试卷(强化练习)1、判断题治疗急性腹膜炎的基本原则是控制与清除已存在的感染,不使其扩散,以及纠正腹膜炎引起的病理生理方面紊乱正确答案:对2、单选下列哪项不是继发性腹膜炎常见的病因()A(江南博哥).急性化脓性胆囊炎B.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C.急性阑尾炎合并穿孔D.肝脓肿E.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正确答案:D3、单选结核性腹膜炎腹水检查中,不正确的是()A.偶见乳糜样腹水B.比重一般超过1.018,蛋白含量在30g/L以上C.合并肝硬化时其腹水性质接近漏出液。
D.白细胞计数超过500×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E.腹水浓缩后作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较高正确答案:E4、问答?45岁,女性,腹水患者,腹水常规示:Rivaltatest(+),比重1.020,WBC680×106/L,分类N0.35,10.62,间皮细胞0.03,RBC300×106/L,谈谈该患者的诊断思路。
正确答案:(1)腹水检查对鉴别良、恶性腹水,明确腹水原因及有无感染等有很大帮助。
依腹水性质可分为渗出性和漏出性两大类。
渗出性腹水常为炎症性(普通细菌性炎症、结核性炎症、化学性炎症)或肿瘤性;漏出性腹水常由肝脏疾病(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心衰、肾病等引起。
腹水的细胞学分类中,若以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为主,多提示普通细菌感染;而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见于结核或肿瘤。
(2)该患者腹水检查为渗出性腹水(Rivaltatdst(+),比重>1.108,WBC>500×10/L),且细胞学分类以淋巴细胞比例增高为主,提示腹水为结核性或肿瘤性可能性更大。
(3)结核性腹膜炎在中青年女性多见,该患者年龄较大,可能性有所降低。
应详细询问有无结核病史结核接触史,结合胸片、腹部B超、血常规、血沉、结核菌素试验寻找结核证据。
同时可加作腹水pH、葡萄糖、腺苷脱氨酶活性检测(若腺苷脱氨酶活性增高,提示结核可能性大。
真菌性腹膜炎的诊治及护理
真菌性腹膜炎的诊治及护理一、诊断1.临床表现:真菌性腹膜炎的症状常常非特异性,常见的表现有发热、腹痛、腹胀、腹泻等。
但这些症状也与其他疾病相似,因此很难准确诊断。
2.实验室检查:通过在腹腔积液中检测真菌标志物,如(1→3)-β-D-葡聚糖,可帮助确认诊断。
此外,还可以进行细菌和真菌培养,帮助确定真菌的种类。
3.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CT或MRI检查可以帮助鉴别真菌性腹膜炎与其他腹膜疾病的区别,如阑尾炎、胆囊炎等。
二、治疗1.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腹膜炎的治疗原则是给予有效的抗真菌药物。
根据真菌的种类和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包括氟康唑、伊曲康唑、卡泊芬净等。
2.推荐联合治疗:真菌性腹膜炎常常与细菌感染同时存在,因此推荐使用广谱抗生素进行联合治疗,以防止细菌感染的发生和进一步恶化。
3.外科干预:对于严重的真菌性腹膜炎,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
手术的目的是清除腹腔中的真菌和感染灶,减轻病情并改善预后。
三、护理1.病室环境的控制:对于真菌感染的患者,应保持病室内干燥、通风良好,并定期进行消毒。
2.血管通路护理:减少血管通路的使用次数和时间,定期更换输液管和袋,并保持通路通畅,预防血源性感染的发生。
3.个人护理:患者应保持皮肤清洁,勤换衣服,定期更换床单和毛巾,预防真菌的感染和传播。
4.营养支持:加强营养支持,增加蛋白质摄入,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5.监测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
6.心理支持:真菌性腹膜炎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可能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支持,帮助其积极面对疾病。
总之,真菌性腹膜炎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医护人员综合运用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手段进行综合判断。
在治疗过程中,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外科干预,并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和心理支持,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小儿继发性腹膜炎怎样治疗?
小儿继发性腹膜炎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小儿继发性腹膜炎的治疗方法,治疗小儿继发性腹膜炎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小儿继发性腹膜炎应该吃什么药。
*小儿继发性腹膜炎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急性继发性腹膜炎的治疗,原则上应尽早施行手术,处理病灶,切除坏死组织或修补穿孔,吸出并引流腹腔内脓液。
蔓延性腹膜炎已经局限,病情趋向好转应行保守治疗。
手术前要做好充分准备,高热者应降温。
具体安排要根据原发病情况而定。
急性继发性腹膜炎的治疗,原则上应尽早施行手术,只有在少数情况下,允许采用非手术疗法,如有恶化则迅速转为手术治疗。
治疗目的是积极消除引起腹膜炎之病因,并彻底清洗吸尽腹腔内存在之脓液和渗出液,或促使渗出液尽快吸收、局限,或通过引流而消失。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要根据不同的病因,不同的病变阶段,不同的病人体质,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1.一般支持疗法(1)纠正低血容量、休克,维持充足的组织灌注及供氧。
(2)有效的抗生素:继发性腹膜炎多为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故宜采用广谱抗生素或使用数种抗生素联合治疗。
如能获得病原菌,则依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更佳。
(3)器官功能支持。
(4)补充足够营养。
(5)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2.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原则如下:(1)引流脓液,消除中毒及休克的来源。
(2)找到原发灶,并予以处理,如切除已穿孔阑尾、胆囊,引流坏死穿孔的胆道,切除坏死的肠道,切除坏死的胰腺组织,切除坏死的胃肠道肿瘤,修补十二指肠穿孔等。
(3)预防合并症,冲洗腹腔,引流易于形成脓肿的膈下、肝下、小网膜囊及盆腔等处。
(4)减压造瘘,或为今后胃肠营养而做空肠造瘘。
(5)明确诊断。
*2、预后由于诊断和治疗水平的进步,急性腹膜炎的预后已较过去改善。
但病死率仍在5%~10%。
发生在肝硬化腹水基础上的原发性腹膜炎甚至高达40%。
延误诊断而治疗较晚,及伴心、肺、肾疾病与糖尿病者预后差。
持续的腹膜感染是由于有残留感染灶或有缝线裂口或有末被察觉的穿孔所致,常见的是脓肿和偶然为门静脉炎。
腹腔感染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
腹腔感染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本组疾病包括急性细菌性腹膜炎、腹腔脏器感染以及腹腔脓肿。
通常为肠杆菌科细菌、肠球菌属和拟杆菌属等厌氧菌的混合感染。
【治疗原则】1.在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应尽可能留取相关标本送病原学检查。
2.一旦确诊应尽早开始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应选用能覆盖革兰阴性肠杆菌和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的药物。
获病原学检测结果后应根据治疗反应和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3.初始治疗时需静脉给药;病情好转后可改为口服或肌内注射。
4.应重视感染病灶的引流,有手术指征者应进行外科处理。
手术过程中应采集感染部位标本送病原学检查。
5.急性胰腺炎早期为化学性炎症,但常易继发细菌感染。
【经验治疗】见表4-20。
表4-20 腹腔感染的经验治疗轻中度感染重度感染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厄他培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帕尼培南头孢唑林或头孢呋辛+甲硝唑第三代或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甲硝唑环丙沙星或左氧氟沙星+甲硝唑,莫西沙星环丙沙星+甲硝唑氨曲南+甲硝唑替加环素(可用于中重度有耐药危险因素的腹腔感染)【病原治疗】见表4-21。
表4-21 腹腔感染的病原治疗病原宜选药物可选药物备注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属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第二代、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菌株之间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差异大,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药;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者多见克雷伯菌属第二代、第三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肠杆菌属头孢吡肟或氟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同上肠球菌属氨苄西林或阿莫西林或青霉素+庆大霉素糖肽类拟杆菌属等厌氧菌甲硝唑克林霉素,β-内酰胺类/β- 内酰胺酶抑制剂,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注: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产生碳青霉烯酶时,可选替加环素。
谈谈腹膜炎
谈谈腹膜炎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中医医院四川省宜宾市 644400腹膜炎是由细菌感染、化学刺激或损伤所引起的外科常见的一种严重疾病。
临床症状腹痛、腹肌紧张、恶心、呕吐、发热,重者全身中毒性反应。
它的危害有很多,腹膜炎会造成腹腔内脓肿、肠梗阻等,重症者还可引起肠、肝、肾等多器官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它还有一些并发症,例如盆腔脓肿、膈下脓肿、粘连性肠梗阻等。
腹膜炎通过一些检查可以诊断出来,例如血常规检查、生化检查、腹部X线拍片、尿常规检查、血气分析、淀粉酶测定、腹膜穿刺液测定等。
腹部X光线检查在诊断上有重要的意义。
腹膜炎患者建议在必要时进行禁食,并且进行静脉补液。
1腹膜炎的治疗原则:以抗感染、手术、支持性等方法进行综合性治疗2腹膜炎的病因:2.1原发性腹膜炎临床上较少见,多为病原菌经由血液循环、淋巴循环途径或女性生殖系等途径感染腹腔所致。
2.2继发性腹膜炎临床上最常见,常继发于腹腔内的脏器穿孔、脏器的损伤破裂、炎症和手术污染。
主要病因是因出现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急性胆囊炎透壁性感染或穿孔、阑尾炎穿孔、急性胰腺炎、女性生殖器官化脓性炎症、产后感染等,含有细菌之渗出液进入腹腔引起腹膜炎3腹膜炎的典型症状3.1腹痛:是腹膜炎最主要的症状。
但一般都很剧烈,且呈持续性。
深呼吸、咳嗽,转动身体时都可加剧疼痛。
炎症扩散后漫延及全腹,但仍以原发病变部位最为显著。
3.2恶心、呕吐:为早期出现的常见症状。
开始时因腹膜受刺激引起反射性的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后期出现麻痹性肠梗阻时,呕吐物转为黄绿色,甚至为棕褐色粪样肠内容物。
3.3发热:突然发病的腹膜炎开始时体温可以正常,之后逐渐升高。
脉搏通常随体温的升高而加快。
3.4中毒症状:当腹膜炎进入严重阶段时,常出现高热、口干、脉快、呼吸浅促等全身中毒表现。
后期由于大量毒素吸收,病人则处于表情淡漠、面容憔悴、眼窝凹陷、口唇发绀、肢体冰冷、舌黄干裂、皮肤干燥、呼吸急促、脉搏细弱,体温剧升或下降,血压下降休克,酸中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膜炎的治疗原则
……
由于继发性腹膜炎大多为多菌怀混合感染,故应联合应用对需氧菌和厌氧菌有效的抗生素。
常用的方法是氨基甙类抗生素或氨苄青霉素与甲硝哒唑联合应用。
或应用对上述两种细菌都有治疗作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吩和头孢羟羧氧酰胺。
继发性腹膜性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需手术治疗,去除病灶、修补穿孔、吸去脓液,必要时引流腹腔。
腹部切口和麻醉方式依原发病灶的部位而定。
如病因不明确,则可作剖腹探查切口,即右中腹膜直肌切口。
必要时切口可向上或向下延长。
关于腹腔冲洗问题。
原则上局限性腹膜炎不行腹腔冲洗,以免感染扩散。
弥漫性腹膜炎,腹腔污染严重,或有胃肠内容物等异物,病人情况又许可时,可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
吸尽冲洗液后,必要时可用1%新霉素溶液500ml冲洗腹腔,但应注意病人的呼吸是否受到抑制。
或将1%碘伏用生理盐水稀释10倍,用1000ml 稀释的碘伏冲洗腹腔,但患甲状腺机能亢进、肾功能不全或对碘过敏者禁用。
有时尚可应用腹腔连续灌注。
关于腹腔引流问题,应视病变的性质和手术处理的方式百定。
弥漫性腹膜炎,病灶已彻底清除,腹腔清洗干净者,原则上不放置引流。
病灶处有感染坏死组织,或虽经处理但很难保证不发生胃肠道瘘,则应放置引流物,如烟卷引流、硅胶管、或双套管。
腹膜炎病人的手术切口大多有一期缝合,如切口污染较严重,可用可吸收肠线缝合腹膜,切口全层置数根尼龙张力缝线,而切口内堵塞盐水纱布,外盖消毒敷料,每天更换纱布,4~5天后,待分泌物减少及有健康的肉芽组织生长,再行切口延期缝合,常可避免切口的严重感染。
术后应取半坐卧位,使脓液流向盆腔。
由于盆腔腹膜吸收能力较上腹部差,可减少毒素吸收。
即使形成脓肿,也可经直肠或阴道后穹窿引流。
原发性腹膜炎经抗生素治疗,常能得到控制。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如难以与继发性腹膜炎相鉴别,仍宜行剖腹探查。
如为原发性膜炎,可吸出脓液,腹腔不谢引流,並可同时切除阑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