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ppt课件
三、商与西周
(一)商朝的兴亡
4.制度:
(1)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尹及
为什么推行内外服制?
各类事务官; (2)内外服制: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
商 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社会组
织中的血缘关系未被完全打破,没有能力直
仰韶文化
生活状态
①大量用陶 ②原始农业 ③驯养家畜 ④聚落而居
碳化的粟 (半坡遗址)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
碳 化 稻 谷
骨耜
河姆渡文化
大汶口文化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二)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 2、新石器时代晚期 代表遗址
良渚古城遗址地图
玉琮
良渚文化
分布状态:从满天星斗向多元一体,中原核心方向发展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 早期国家
石器时代中国境 内代表性的文化 遗存
中华文明起源 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
① 何为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哪些代表性的文化遗存?
② 何为“文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应如何追溯?文化遗址能否体现私有制、 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这些要素与文明起源有何关系?
是生产力发展和阶级对立的产 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王位 继承制以其鲜明的私有化体现了社 会的进步,但无法保证继承人的才 能和品德。
思考:关于启的继位,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同说法?
①说明古人对启继位方式有不同意见 ②说明传位制度在变革时可能存在斗争
二、从部落到国家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社会
父系氏族社会
夏朝
何尊
何尊上的青铜铭文
“何以为尊,唯有中国”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三商和西周
(一)商朝统治 1.建立:1600BC,汤 2.文化遗存:①殷墟遗址(河南安阳) ②甲骨文(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 ③青铜器(后母戊大方鼎) 3.政治表现——国家机构更加完善: (1)中央:①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尹及各类事务官 (2)地方:②内外服制;③政治与文化影响…… 4.灭亡:1046BC,武王伐纣(牧野之战)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列宁
?
皋 陶
伯 益
2、从部落到国家——早期国家的特征
②家天下是怎么建立的? 据司马迁《史记·夏本纪》记载: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启
尧
舜
禹
早期国家最高权 力继承制度变化:
世袭制
禅让制
公天下——“家天下”
二、从部落到国家
中国新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以黄河、长江流域为主干,周围环绕多 个文化圈,创造了多元一体、中原核心 的文明模式
思考2:根据考古发现的文化遗存所体现的文明的发展,分析私 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分化
奴隶
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早期
下层 平民
阶级 加剧
贫富 分化 出现
知识提醒:夏朝之所以是国家是因为出现了更完备的国家机器。
夏商时期的历法 1.夏朝:《夏小正》 2.商朝:①殷历 ②干支纪日法 (最大成就,世界延续最长)
二里头文化遗址
二里头出土的青铜爵 目前中国最早的青铜器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 镶嵌绿松石铜牌饰
▲ 打制石器
▲ 磨制石器
▲ 北京人头盖骨
(二)新石器时代(1万年前)
1.特征:①磨制石器 ②陶器、农业、畜牧业、定居 ③分布广泛,奠定多元一体
高中历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原始社会1.旧石器时代: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1)代表性遗址: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
(2)生活状况:他们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已经学会用火。
(3)文化遗存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黄河和长江流域。
2.新石器时代: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距今约1万年(1)代表性遗址(分早期和晚期)①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7000~5000年前。
仰韶文化的基本特征:彩绘陶器,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
河姆渡文化的基本特征:种植水稻,并且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②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5000年。
龙山文化的基本特征:代表器物是黑陶,胎壁薄如蛋壳,被称为“蛋壳陶”。
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的基本特征:它们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2)生活状况: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修建村落,生活逐渐稳定。
(3)文化遗存分布特点:分布广泛,并逐渐朝着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
3.原始社会组织和生活特点(1)原始社会组织: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
(2)生活特点①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母系氏族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②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父系氏族社会:父权制取代母权制,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的萌芽开始出现,氏族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3)禅让制:尧—舜—禹时期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4)“万邦时代”:中国历史上的“万邦时代”大约是指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期。
奴隶社会一、夏、商1.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禹传位于启,标志着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2.商朝(1)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掉夏桀;盘庚迁都于殷。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28张PPT)
“國,邦也,从口从或” “或,邦也,从口,戈以守其一。一,地也”
——《说文解字》 国:原为执戈以保卫城邑 防御性城址:战争对抗 防洪性城址:治水社会
二、从部落到国家
2.国家——文明起源的标志
(2)国家产生的条件
山西陶寺遗址的实景图
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祭坛、积石冢
三、商和西周
3、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6)礼乐制
三、商和西周
3、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7)井田制
02
04
01
03
井田制是商周时期的 土地制度,起源于商, 兴盛于西周。
商周时期的农业生产, 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 主要使用木、石、骨、 中的主要部门,青铜器 蚌等材质的工具,青 种类较多,技艺精湛 铜农具极少。
原始社会
母系氏 父系:贫富私
族
有阶级
世袭制
甲骨文(商朝的历史 是“信史”);阴历;
奴隶社会
过渡社会
内外服制
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 礼崩乐坏
三皇五帝 启;桀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打磨)
元谋人 北京人山顶洞人
龙山 河姆渡 红山 大汶口 良渚
夏(二里头)
汤;纣(炮烙之刑)
武王;厉王;幽王 平王
青铜器时代
铁器时代
城邑、祭坛等公共空间需要公共权力,蟠龙纹是王权代行公共权力的象征
公共权力的设立:军事民主制——内部分化与外部战争的加剧 阶级分化的出现:私有制产生——墓葬规模与居住规格等差异
山西陶寺遗址出土彩绘蟠龙纹陶盆
二、从部落到国家
2.国家——文明起源的标志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礼记·礼运》
高一历史上第1单元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5/9
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诸多特征,这些特 征又都具有浓厚深刻的宗法色彩。中国封建的等级制度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 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 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的反智主义倾向,即反 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政治又一特色。
3/9
中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
(2)手工业:①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
②绢帛是商周贵族普遍的衣着材料
文化
(1)文字:商朝形成成熟的文字——甲骨文,西周使用金文或铭文; (2)青铜文化:商周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
(二)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表 3)
1.农业:井田制、农业生产工具; 2.手工业:青铜铸造、养蚕缫丝。
(三)商周时期的文化
1.文字:甲骨文和金文; 2.灿烂的青铜文化
注:“▲”为教材主干或重点知识,是涵育学科核心素养与培养学科核心能
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各种命题(尤其是高考选拔性考试)中的常考点;“△”为
较重点知识,其知识地位和考试地位仅次于“▲”。
早期(距今 7 000—5 000 年) 晚期(距今 5 000 年)
(1)中上游地区:仰韶文化,基
本特征是:彩绘陶器,以粟为主 龙山文化,基本特征是:以黑陶为代表器
黄河流域
要栽培作物;
物
(2)下游地区: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基本特征是:种植
长江下游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 三皇五帝 三皇传说是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五帝传说是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 相传皇帝是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他与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
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 尧在年老时,根据各部落首领的推举和考察,让舜继承其位。夏部族
新石器时代
河姆渡、半坡等居 民生活在新石器时 代,他们懂得制造 磨制石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 种植水稻和粟的国 家之一。
含义:新石器时代是指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如 石斧、石锛、石凿等。
时期 时间
代表
生活特点
早期 距今约1
/
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
万年
家畜,生活逐渐稳定
中期
距今约 7000至 5000年
港澳台同胞回乡建设家乡经济,促进家乡的繁荣富足。 • (3)重修家谱、祠堂有助于维护和延续中国传统姓氏文化。
谢谢观看
典型代表: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 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
生活习性:使用打制石器;从事渔 猎和采集;已经学会用火;过着群 居生活;晚期发展到母系氏族社会。
恩格斯说:就世界性 的解放而言,人工取 火的进步超过了蒸汽 机。 学会用火第一次使人 学会了支配自然力, 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 开,是人类进化史上 的里程碑。
➢制 度 : 分 封 制 与 宗 法 制 , 史 称 “ 封 建 亲 戚 , 以 藩 屏 周 ”
①周王将王畿之外的广大地区,封授给王族子弟、功臣和前朝贵族,在地方 建立世袭的诸侯国。②诸侯在国内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分 给士。③统治集团内部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形的等级 结构。
【学习笔记】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线索栏Cues
笔记栏Notes
一、石器时代
1、旧石器时代(远古~距今约1万年)
(1)生产工具:打制石器
(2)代表文化遗存
·早期:元谋人、北京人——猿人时期、原始群(社会组织)
·中期:丁村人、大荔人、许家窑人、长阳人——古人时期
·晚期:山顶洞人、河套人——新人、母系氏社(社会组织)
评价:积极——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天下共主”局面
消极——诸侯较强的独立性,易形成割据
·宗法制
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
特点:等级森严、兄弟相宗
评价:解决了贵族集团内部土地、财产和权力继承的斗争问题,
保证了贵族集团在政治上的垄断特权
3、商与西周的社会经济
(1)农业
·生产工具:石器、骨器、蚌器与木器为主,少量青铜农具
·土地制度:井田制
·耕作方式:石器锄耕(集体劳作)
(2)工商业:冶铜业发达,“工商食官”,货币出现
4、商与西周的社会文化
(1)文字:甲骨文
5、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
配政治权力,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总 结与使用、养蚕缫丝技术出现
(4)私有制产生和发展(私有观念、私有制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产物)
·产生时间:母系氏族晚期
·原因: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和交换的扩大
·私有财产:生活用品、生产工具、武器、装修品、牲畜、房屋
劳动产品、土地
·表现:随葬品多寡不均,贫富悬殊
3、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起源早,分布广泛,多元一体,以中原为核心
二、从部落到国家(距今约四五千年,向国家过渡阶段)
1、代表性部落联盟:炎黄、东夷和苗蛮部落联盟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29张)
二、青铜时代的中华文明
(三)商周的社会经济
手工业:青铜铸造
手工业:养蚕缫丝
商业:贝币
绢帛是贵族的主要衣料
财、贷、贵、贱、贫、 赌、账、赊、购……
课堂小结
石器时代的文明曙光
旧石器时代 约300万年前-约1万年前
打制石器 原始人群 元谋人、北京人
新石器时代 约1万年前-约前2070年
打磨石器 母系氏族、父系氏族 仰韶文化、良渚文化
在世界范围内,关于文明的定义有上百种之多,具体到社会发展 史角度,就是指人类社会何时进入到国家形态。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集萃》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 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 的关系;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 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
二、青铜时代的中华文明 (二)商和西周的统治 西周:宗法制 宗:家族、祖宗、宗庙
周天子的继承人? 大儿子——夫人所生
二儿子——王后所生 ✔
三女儿(最聪明)——王后所生 四儿子(最疼爱)——王后所生
嫡长子继承制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官制:世卿世禄制
二、青铜时代的中华文明 (二)商和西周的统治
夏 约前2070-前1600 世袭制取代禅让
制 二里头遗址
商 前1600-前1046
商汤灭夏 内外服制 青铜文化 神权色彩
西周 前1046-前771
武王伐纣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井田制 国人暴动、共和行政
犬戎灭西周
青铜时代的中华文明
陶器的发明与应用
浅谈中华文明发展史
浅谈中华文明发展史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之一。
它起源于黄河流域,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今天的世界级文化。
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重要的历史阶段和特点。
一、起源与早期发展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2070年的夏朝。
夏朝是中国第一个世袭制朝代,标志着中华文明的开始。
然而,中华文明的起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数千年的演化和发展。
在此期间,农业、手工业、商业等领域逐渐发展起来,形成了早期的华夏文明。
二、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中华文明迎来了第一个高峰。
这一时期,各诸侯国相互竞争,学术思想空前繁荣。
孔子、老子、墨子等伟大的思想家,分别代表了儒家、道家、墨家等不同的学派。
他们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中华文化的基本框架。
三、秦汉时期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中华文明逐渐走向统一。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建立了强大的秦朝。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政治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这一时期,儒家思想成为了正统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科学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如造纸术、印刷术等。
四、唐宋时期唐宋时期(公元618年-公元1279年),中华文明达到了巅峰。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朝代之一,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多元。
宋朝则是在科技和文化方面有着巨大的进步,出现了诸如《清明上河图》等珍贵的文化艺术品。
唐宋时期也是中华文化向外传播的重要时期,对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公元1271年-公元1912年),中华文明逐渐进入衰落阶段。
虽然元朝在军事和领土方面有着巨大的成就,但明朝和清朝则在政治和文化方面趋于保守和封闭。
这一时期,儒家思想逐渐僵化,八股文和文字狱等政策压制了思想和文化的自由发展。
同时,西方文化和科技的传入也对中华文化产生了冲击和影响。
六、近代以后近代以后(公元1912年至今),中华文明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转型。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人类的文明起源可以追溯到数以万年计的历史长河之中,而中华文明则是其中之一的亮点。
中华文明以其独特的特点和卓越的成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介绍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从而揭示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中华文明的初现距今约7000年前,我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相继出现了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这两种文化可以视为中华文明的初现。
大汶口文化是我国最早的农业文化之一,标志着人类从游牧生活向农业生活的转变。
在大汶口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农具,显示出远古人类在农业、手工业和社会组织等方面已经取得了较高水平。
仰韶文化则展示了丰富多样的陶器和石器制作技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黄河流域的典型文化:夏、商、周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中夏、商、周是该地区的典型文化。
夏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开端。
传说中的大禹,为夏代的开国君主,他治理水患、开展农业等一系列举措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商代则是以殷墟遗址为代表的文化,商代人民善于冶铸、制瓷等手工艺,强大的商朝政权更是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商代的出现标志着中华文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周代,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它建立了封建制度,这种制度体系影响了后来数千年的中国社会。
三、中华文明的特点与贡献中华文明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注重礼仪、儒家思想的倡导、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首先,中华文明注重礼仪,儒家思想强调了人伦关系的重要性,推崇五常的价值观培养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基础。
其次,中华文明中的科学技术成就丰富多样,包括历法、水利、农业、造纸等方面的发展,为世界科技史做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中华文明的艺术成就也是其他文明难以媲美的,例如中国古代建筑、绘画、音乐等领域的杰出表现。
综上所述,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发展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第0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考古发现,人类最早制造的工具就是石器。
原始社会因石器制作技术不同而被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1.旧石器时代(中华先民出现)(1)概念:距今约300万年—1万年,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文化遗存: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
(3)社会生活: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
元谋人和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
2.新石器时代(中华文明的奠基)(1)概念: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
从距今约1万年前开始,以打磨结合的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我国原始农业出现,开始饲养家畜,早期先民走向定居。
(2)文化遗存:①分布特点:文化遗存数量多,且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②主要代表:这些文化遗址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A.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黄河中游地区进入仰韶文化时期,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
黄河下游出现了大汶口文化,私有制。
长江下游有河姆渡文化,居民种植水稻,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B.距今约5000年:黄河流域进入龙山文化时期,代表器物是黑陶(蛋壳陶)。
辽河上游有红山文化。
长江下游有良渚文化。
3.社会特征(1)原始社会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
(2)母系氏族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生产力水平低下,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3)父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氏族间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
二、从部落到国家(中华文明的形成)1.部落联盟(1)三皇时代:时代较早,名称众说不一,神话色彩浓重。
(2)五帝时代:①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黄帝联合另一部落首领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被后世尊为华夏始祖。
②禅让制:根据推举和考察,由舜继承尧的地位,这种做法称为“禅让”。
③夏部族的禹因治水有功,接受舜的禅让,成为联盟首领。
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而璀璨的文明之一。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中华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发展历程。
炎黄时代是中华文明的开端。
根据《史记》记载,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每个时期都被称为“时期”。
炎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时期之一,它在公元前2697年之前。
这个时期的主要事件是黄帝与炎帝之间的战争,黄帝最后胜利并综合了各部族,成为中华文明的奠基者。
炎黄时代的实际历史是否有此存在是未知数,史上确有的是中华文明已经形成。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夏朝的王朝开创了中华文明最早的统一国家。
它的文化有相当高的发展水平,如夏朝楚(《易传》)、夏朝时期早期的《乐经》、《鼓声》、《司汤》、《大典》、《儒疏》诸书皆有提及。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也是中华文明的发展时期之一。
商朝的国家政权逐渐形成,文章等文化事业也得以发展。
商代文化的主要特点是青铜器的制作和使用,如商代的青铜器有两神爵、人面鼎、尊、葱颈杯等。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朝代(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
周朝时期是中华文明历史上最为辉煌的阶段之一。
周初,周文王以智慧和武力打败了商朝,其子周武王继续扩大了周朝的领土。
周朝时期的文化成就主要体现在各个领域中,如文化、音乐、哲学、农业、科学技术等。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年至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次大发展,也是中华文明辉煌的时代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以各州霸主为中心的割据小国现象十分普遍,但是这种裂痕居然成就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朝(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汉朝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得到改革和完善,统一的国家政权在经济方面得以复苏。
西汉时期的文化成就十分丰富,如对《春秋》等古书的整理研究,汉朝的佛教、道教的发展和巨大的贡献等。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目标要求1、早期中华文明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及特征。
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社会及思想变动。
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3、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
※坐标图示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宗法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郡国并行制刀耕火种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小农经济形成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原始时期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约公元前约公元前公元前公元前公元前公元前25年2070年1600年年202年金文百家争鸣焚书坑儒《诗经》楚辞小篆汉赋造纸术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知识目标1、了解新旧石器时代的含义、代表性遗址及各遗存的特征。
2、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
3、了解夏商西周的建立、政治统治及社会经济。
※素养能力1、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2、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3、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在研究早期国家起源中的作用。
4、了解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等概念,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政治特点。
※教材梳理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1、旧石器时代(1)含义:指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2)代表遗址: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
(3)特点:从事采集和渔猎,过着群居生活。
元谋人、北京人已学会用火。
中华文明发展史梳理
中华文明发展史梳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它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下面是对中华文明发展史的梳理。
一、起源与早期文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学会耕种、畜牧,并逐渐形成了定居的村落。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逐渐出现了分工和私有制,出现了早期的国家和社会制度。
二、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初步形成时期。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它奠定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商朝则是一个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出现了甲骨文等重要的文化遗产。
周朝则进一步巩固了政治制度,并形成了周礼等重要的文化传统。
三、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频繁进行战争,社会动荡不安。
同时,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也在这个时期出现,各种学派思想交锋激烈。
这些思想争鸣为后来的中国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统一时期。
秦朝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为后来的中国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汉朝则进一步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并发展了儒家文化,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框架。
五、唐宋元明清时期唐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繁荣时期。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高峰,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宋朝则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文化,并出现了理学等重要的哲学思想。
元朝则是一个多元文化的时期,蒙古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
明清时期则进一步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并发展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
六、近现代时期近现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型时期。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开始进行现代化改革。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都为中国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也在这个时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
总之,中华文明发展史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夏商周时期:早期的中华文明”教案
“夏商周时期:早期的中华文明”教案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夏、商、周三朝的基本史实,包括它们的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以及重要事件。
帮助学生理解夏、商、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并能够通过史料和推理,分析其间的关联和影响。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责任感,让学生认识到早期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
教学内容:夏朝的建立:讲述夏朝的建立背景、时间、都城及建立者,禹死后传位给启的意义。
商朝的兴起:介绍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的历史事件,包括商朝的建立、纣王的残暴统治以及周武王继位后牧野之战的经过。
西周的分封制:阐述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意义和目的,以及该制度的基本内容和运作方式。
夏、商、周的政治与文化:概述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包括统治方式、法律观念、宗教信仰等。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夏、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差异和演变。
重点:掌握夏、商、周的建立时间、都城和重要事件,理解西周分封制的意义和运作方式。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投影仪和PPT:展示历史图片和资料,辅助讲解。
历史坐标图:展示夏、商、周的时空关系。
史料阅读:引导学生阅读《史记》等古籍中关于夏、商、周的记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前期所学的历史知识和兴趣点。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演示、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和制度。
学生活动:设计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有关夏、商、周的历史视频或展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讲授新课:首先介绍夏朝的建立,包括时间、都城和建立者等;接着讲述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的历史事件;最后介绍西周的分封制及其意义和运作方式。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夏、商、周基本史实的填空题或选择题,让学生回答,以检验他们的掌握情况。
归纳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对夏、商、周时期的基本认识和理解。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区实行间接的统治。周天子有权对诸侯邦国进行巡狩、赏罚;诸侯国有义务
向周天子述职,并向周天子缴纳贡赋;当诸侯邦国受到外来侵略或发生内讧
时,周天子要给予保护或调解。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分封的对象:姬姓贵族(鲁、晋、卫) 先代贵族(宋) 异姓功臣(齐)
分封的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家国同构
井田制(土地国有,集体劳作,不得随意买卖)
历史纵横 商周时期的奴隶买卖 据《周礼·地官·质人》记载,商周奴隶制国家设有专门 掌管奴隶和牲畜买卖的官吏,可见当时奴隶买卖的普 遍。曶鼎铭文记载了有关奴隶买卖的价格,五名奴隶 的身价相当于一匹马加一束丝。
问题探究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尚书·酒诰》
小结:结合夏商周时早期国家的表现,概括早 期国家的特点。
政治 经济 文化
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家国同构 ③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奴隶制经济、井田制,土地国有集体耕作、 青铜铸造发达。
早期民本思想
仰韶文化(彩绘陶器、粟) 大汶口口文化(即将迈入阶级社会) 河姆渡文化(水稻、养蚕缫丝)
农业、畜牧业、制陶、 纺织业(社会分工) 私有制、阶级分化
距今约 5000 年
龙山文化(蛋壳陶)、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玉器、祭坛神庙)、陶寺(国 家初始形态)
二、从多重证据看早期国家
(一)部落到国家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 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 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蜯蛤, 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 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说之,使王天下,号 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 决渎;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
从殷墟遗址,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看中华早期文明成就
从殷墟遗址,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看中华早期文明成就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殷墟遗址都是中华早期的遗址。
通过运用对比和举例的方法,我得到了以下几点:1、建筑体现了人类的早期智慧。
2、农作物呈现了多样性,同时人们的生活习性已经打下了基础。
3、工具的变化体现了人类早期文明发展发展和进步。
4、中华文明早期成就发展的速度由慢到快。
具体说明:1、建筑体现了人类的早期智慧。
在最早的河姆渡遗址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人已经有了建造房屋的意识,这就是一个极大的进步。
当时的人们的建筑干栏式房屋,而半坡遗址的建筑则是半地穴式。
这两种建筑都不是随意造出来的,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建筑的不同是由当地的气候而改变的。
因为半坡遗址位于黄河流域,属于一种气候干燥河流少的环境,适合打洞。
图1 河姆渡遗址而河姆渡遗址的话主要是处于一个长江流域,整体呈现出来一个气候相对较为湿润以及河网密布的样貌,长江经常涨水,所以当地人才会采用这种干栏式房屋。
并且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在干栏处看到一些类似榫卯结构的连接方式。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早期的人为此是动了脑子的,并且还会根据自然环境来设计适合自己的房屋。
到了公元前1300年,都城已经出现了。
更加体现了人类的早期智慧。
所以我得出结论,建筑体现了人类的早期智慧。
2、农作物呈现了多样性,人们的生活习性已经打下了基础。
在河姆渡遗址中人们出土了稻谷,在半坡遗址中出土的则是粟,殷墟遗址也是稻谷。
我们可以参考他们的地理位置来分析。
半坡遗址在黄河流域,在中国的北方,殷墟遗址和河姆渡则在长江流域,在中国的南方。
参考现在,我们的饮食习惯依然如此,南方吃大米,北方吃小米。
从此处我们可以分析出早在中华早期就已经为现在的生活习惯打下了基础。
而各方有各方的农作物,我们可以知道早在早期文明就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农作物,体现了农作物的多样性。
图2 半坡遗址所以我得出结论,农作物呈现了多样性,同时人们的生活习性已经打下了基础。
3、工具的变化体现了人类早期文明发展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3、宗法制的内容如何?
1、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2、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关系)
小 宗
大 宗
西 周 宗 法 制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 相对的
问题4、宗法制的作用如何?
1)保证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2)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 权 3)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
分封制作用:
①西周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②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地位 ③形成森严等级序列
三)、周朝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2、宗法制
1)目的: 2)核心: 3)大小宗关系 4)影响:
3、礼乐制度
●西周宗法制
问题1:什么是宗法制?
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 的一种制度。
问题2:为什么要实行宗法制? 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
通过以上三段材料结合教材分析商周时期土地制度的 性质、特点并分析井田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三、商周时期的经济
3.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青铜铸造是商和西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 由此夏、商、周三代被称为我国的‚(青铜 时代)‛。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 (2)丝织业方面,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 出多种丝织品。 (3)商朝时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已经 产生。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商周时 期,国家对商业采取一定的鼓励政策。
二、西周的封邦建国
1、西周建国: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都镐京
西周建立者
周武王
2、西周的制度: (1)分封制:
含义:封邦建国 目的:巩固王室 内容: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划定疆域、广建封国 影响:①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西周成为
疆域广大的国家
②形成森严等级序列 ③周王确立的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原始社会
原始人群 氏族公社
河姆渡遗址(长江)
母系氏族
半坡遗址(黄河)
父系氏族: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开端: 夏朝 发展: 商朝 奴隶社会 高潮: 西周 瓦解: 春秋 战国 封建社会: 隋唐 秦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明清
社会形态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第一篇中国古代史
第一章 先秦时期 第二章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第三章 隋唐两宋时期 第四章 元明清时期
这是在河姆渡遗址发现的 已经炭化了的稻谷。它说 明河姆渡人已经学会种植 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 种植水稻的国家。
双 齿 木 耒 复 原 及 使 用 方 法 示 意 图
刀耕火种
石器伐树、火烧、最后播种
海南岛黎族人火耕Biblioteka 后进行播种的情景三、商周时期的经济 (自主学习三)
1、商周时期的农业 1)生产工具:青铜器很少使用,木制的耒耜和石 锄和石犁,仍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2)经营方式:农具原始,多采用大规模的简单协作
现实意义:重视家庭建设,尊老爱幼, 增强民族凝聚力
礼乐制度
问题1、什么是礼?
周礼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 和礼仪规定。
问题2、周礼的实质是什么?
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 则,是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工具。
材料: 根据礼书记载,西周时凡使用鼎,天子和诸侯 用九鼎,卿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凡使用乐 器,天子用编钟四套,诸侯三套,大夫二套,士 一套。 到春秋后期,就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一些卿大夫在夺取国君用诸侯之礼,甚至僭(jià n) 用天子之礼。按礼,天子的舞用‚八佾(yì)”(‚佾‛ 是‚乐舞行列‛的意思,每列八人,八佾六十四 人),这时季孙氏也用‚八佾舞于庭‛,孔丘斥 责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公共权力:公共权力一般指由立法、行政、
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
力。包括武装、官职、监狱、刑法等。
材料:及禹崩,虽受益……诸侯皆去 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 是启随即天子位,是为夏后帝启。
思考:从上面材料中我们能得到关于夏的
什么信息? ‚公天下‛变为‚家天下‛,(世袭制)
共有四类:一是同姓亲族,二是功臣,三是 殷商的降族,四是原被商灭掉的古国后裔。(三、 四也可合称为先代贵族。) 目的是:①广建诸侯,拱卫王室;②进一步 扩大西周的统治;③对殷商降族的分封可以减少 抵抗,便于监督管理;④诸侯承担各种义务,有 利于加强周王室的共主地位。
燕
齐
晋
周
卫 宋
鲁
西 周 疆 域 及 主 要 诸 侯 国
一、夏商周社会的政治制度 (一)夏朝 (二)商朝
1、建立时间: 约公元前1600年 2、政治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 3、政权特点: (1)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 (2)商朝弥漫着神权色彩,商王通过垄断神权 以强化王权
三)、周朝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1)含义:又称 2)对象: 3)内容: 4)影响: 5)主要诸侯国 6)王室与诸侯关系
分封制内容:
①最高统治者—周王 ②分封对象—同姓、异姓(功臣、 先代贵族、姻亲、降族) ③分封内容—土地、物资、武装、人口
④与周王关系—权力、义务
1.阅读下列材料: 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 封诸侯……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 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 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 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 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 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摘自《史记·周本纪》 请分析,上述西周分封的诸侯共有哪几类?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
2.商周时期的井田制 (1)出现:商周时期,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 遭到破坏,井田制出现。 (2)性质: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3)内容: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公田‛为 贵族占有,‚私田‛是村社成员的份田。
2.商周时期的井田制 1).原始社会: 土地公有制 2).奴隶社会: 井田制 材料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 小雅· 北山》 材料二: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 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下》 材料三:井田的土地名义上为国家所有,由周王将全国 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
一)、原始农业
时间:一万年前至夏朝建立前 起源: 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 地点: 黄河流域:半坡遗址 长江流域:河姆渡遗址 格局: 南稻北粟 产业结构: 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生产工具: 石器、木器、骨器 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 生产经营方式: 简单协作的集体劳动
半坡遗址出土的窑 穴和陶罐中发现了 大量炭化了的粟和 菜籽。它说明,我 国是世界上最早发 展农业和最早种植 粟的国家之一。
第1课 早期中华文明
课标要求: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2、认识早期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3、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夏商周早期的政治制度
(一)夏朝
1、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2、地位:古代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
3、特点:①出现公共权力 ②出现王位世袭制度
河南二里头文化遗址已被证明是夏文化
材料涉及到中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夏商周三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有哪些?
牢固的宗法血缘与政治制度 结合,带有浓厚部族色彩 (家国一体)
自学指导二
二、远古时代农业的出现 1.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形式是(刀耕火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2.伴随着农业的发展,家畜饲养业也逐渐发展 起来。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3、手工业:先民们已经学会了养蚕和缫丝等技 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