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硝化反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3)浓硫酸介质中的均相硝化 被硝化物或硝化产物是固态(反应温度下),被硝化物常 常溶解于大量的浓硫酸中,然后滴加硝酸或混酸进行硝化,硝 酸过量少,应用广泛。 (4)非均相混酸硝化 当被硝化物和硝化产物在反应温度下都是液态,且难溶于 混酸中,需剧烈搅拌,有机相被分散到酸相完成反应。工业上 最常用、最重要的硝化方法。硝化能力强,反应速率快,生产 能力高。 (5)有机溶剂中硝化 可避免使用大量硫酸作溶剂,减少废液量,形成均相硝化 反应,常用的溶剂有:乙酸、乙酐、二氯甲烷、二氯乙烷等, 其缺点为溶剂价格高。
25
3.4.5 硝化产物的分离 混酸硝化后可分层分离,或加适量水稀释分离,废 酸层用被硝化物或有机溶剂萃取回收硝化产物。 在连续分离器中加入叔辛胺,可以加速硝化产物 与废酸的分离。叔辛胺的用量仅为硝化产物重量的 0.0015—0.0025%。
26
3.4.6 废酸处理 萃取过的废酸如有可能应浓缩、回收循环利用。
3
3.2 硝化理论
3.2.1
4
• 硝化是亲电取代反应,首先NO2+进攻芳环生成л 络合物,然 后转变为б 络合物,最后脱质子生成硝基化合物。
• 在稀硝酸中,硝化活性质点不是NO2+,而是硝酸中所含微量 HNO2离解生成的NO+(亲电性弱)。对于活泼的酚类、芳胺类, 则采用<50%的稀硝酸进行硝化(在浓硝酸中易被氧化)。
第三章 硝化及亚硝化
3.1硝化概述 3.2硝化理论 3.3影响因素 3.4混酸硝化 3.5产物的分离 3.6生产实例 3.7其他硝化方法 3.8亚硝化
第三章 硝化及亚硝化
3.1 硝化概述
• 向有机物分子的碳原于上引入硝基,生成C-NO2键的 反应称 硝化反应。 ArH + HNO3 → ArNO2 + H2O 引入硝基的主要目的 (1)制备氨基(-NH2)化合物― 一些染料、药物、聚合 物单体 (2)利用硝基的强吸电性使亲核置换活化
在浓硫酸介质中的硝化 硝基苯与蒽醌的硝化速度服从二级动力学方程式:
实验表明:硫酸浓度在90%左右时,硝化反应速率常数 有最大值,因为浓度再大时, NO2+逐渐被硫酸分子包围, 形成了溶剂壳的缘故。
6
非均相硝化动力学 被硝化物与硝化剂介质互不相溶的液相硝化反应,称为非 均相硝化反应。例如,苯或甲苯等的混酸硝化就是典型的非均 相硝化反应。
33
重氮基的取代硝化 用于特殊位置硝基化合物合成:
NH2
N2
NO2
NaNO2 H2SO4
NO2 NO2
NaNO2 CuSO4
NO2百度文库
34
3.8 亚硝化
向有机物分子的碳原子上引入亚硝基,生成C—NO键的反 应称亚硝化反应。亚硝化也是双分子亲电取代反应。亚硝酸在 亚硝化反应中的活性质点是亚硝基阳离子NO+,其亲电能力比 NO+2弱得多,故主要与酚类、芳香胺、富π电子杂环和含有活 泼氢的脂肪族化合物反应。 一般用理论量的亚硝酸钠,在水介质中、在过量的盐酸或 硫酸存在下,在0℃左右进行。
当硝酸用量=理论量,φ=1
16
废酸计算浓度(硝化活性因素),简称F.N.A. 设硝酸比φ=1,则:
将100-5/7N=100S/FNA 代入DVS公式得:
17
总之,为了保证硝化过程的顺利进行,每个硝化工艺都有适 宜的DVS、FNA、相比、硝酸比与混酸组成。
18
3.4.2 混酸配制
配酸计算
HNO2
OH + NO+ HO
NO+ + OHNO HNO3
HO
NO2 + HNO2
若反应前用尿素除去HNO2 ,则反应难引发。再过一段时间又 可发生硝化反应。?
•在乙酐或乙酸中硝化是NO2+— CH3COOH或NO2+。
5
3.2.2 均相硝化动力学 在浓硝酸中的硝化 硝基苯、对氯硝基苯、硝基蒽醌在大大过量的浓硝酸 中的硝化速度服从一级动力学方程式:?
10
硝化剂 只有浓酸硝化时,硝酸的用量要超过理论量许多倍,故极少 采用。最常用的硝化剂是硝酸-硫酸混合物。硝化剂会影响所生成 硝基异构体的比例。硝酸加乙酐是没有氧化作用的硝化剂,但乙 酐价格贵。
11
同样混酸的组成不同,硝化能力不同,含硫酸越多,硝化 能力越强,同时邻、对、间位的选择性也差。如向混酸中加入 适量的磷酸,可增加对位异构体的收率(为什么?)。
14
3.4 混酸硝化
优点如下:(1)硝化能力强,反应速度快,生产能力高;(2) 硝酸用量可接近理论量,硝化后废酸可设法回收利用;(3)硫 酸的热容量大,可使硝化反应比较平稳地进行;(4)通常可以 采用普通碳钢、不锈钢或铸铁设备作硝化器。
15
3.4.1 混酸的硝化能力 对于每个具体反应都要求有适当的硝化能力,太强,反应 虽快,但副产物多,太弱,反应缓慢,甚至硝化不完全。工 业上常采用硫酸脱水值与废酸计算浓度来表示混酸的硝化能 力。只适宜于混酸硝化,不能用于硫酸介质的硝化。 硫酸脱水值(D.V.S.简称脱水值)
19
20
配酸工艺 通常应在有效地混合与冷却下,将浓硫酸先缓慢后渐快地 加入水或废稀酸中(禁止将水突然加入的浓硫酸中),在 40℃以下,最后先慢后快地加入硝酸。在连续式配酸时也应 遵循这一原则。
3.4.3 硝化操作
21
22
23
3.4.4 硝化设备
24
硝化锅的结构形式很多,有环式、管式、塔式等。
35
Cl Cl OH HAc, NaNO2, Cu
2+
O NO Cu O ON Cl
36
37
38
12
温度 温度对硝化反应的影响十分重要,于非均相硝化体系中,温 度升高,混合物粘度降低,界面张力减少,扩散系数增高,被 硝化物与产物在酸相中的溶解度增大,硝酸离解为硝基阳离子 的浓度增大,同时速度常数也增大。 硝化是强烈放热反应(126KJ/mol),虽说与氯化、磺化相当, 但其速度快,如不及时移出,会温度过高,引起多硝化、氧化 以及其他副反应,也可造成硝酸的大量分解,甚至发生事故。 为提高硝化器的生产能力,应采取措施,加强热效应的移出。 搅拌 硝化常是非均相反应,应加强搅拌,有利于传质和传热。
其动力学可分为三种类型:缓慢型、快速型、瞬间型。 (1)缓慢型:
7
(2)快速型:
(3)瞬间型:
8
3.3 硝化影响因素
•(1)硝化物的性质 •(2)硝化剂 •(3)温度 •(4)搅拌 •(5)相比与硝酸比 •(6)硝化副反应
9
被硝化物的性质 苯环上有强吸电基时,硝化反应速度明显减慢,硝化产物 以间位为主。苯环上有供电基时,硝化反应速度明显变快,硝 化产物以邻、对位为主。苯环上有羟基、烷氧基、酰氨基时, 可用稀硝酸硝化。 萘环的α位比β位活泼,主要生成α-硝基萘,吡咯、呋喃和噻 吩在混酸中易被破坏,要在乙酐中硝化。
27
3.5 硝化异构产物的分离
3.5.1 化学法 利用不同异构体在某一反应中的不同化学性质而达到分离 的目的。(如硝基苯的硝化)
3.5.2 物理法 常用蒸馏法和结晶法。
28
3.6 生产工艺实例 硝基苯的生产
29
1-硝基蒽醌
30
31
给电子取代基苯的硝化
32
3.7 其他硝化方法 磺酸基的取代硝化
13
相比和硝酸比 相比(酸油比):指混酸与被硝化物的重量比。增加相比, 可加快硝化速度,但相比过大,会使生产设备能力下降。工业 通常加入循环废酸增加酸油比有利于传热,提高反应速度。 硝酸比:硝酸和被硝化物的摩尔比。理论上是等当量的, 实际生产中,往往高于理论量,易硝化的物质硝酸过量1-5% 难硝化的物质硝酸过量10-20% 。 硝化副反应 主要是多硝化和氧化。减少多硝化副反应的方法是控制混 酸的硝化能力、相比、硝酸比、循环废酸用量、适宜的反应温 度和两相混合分散的搅拌效率等;采用加入适量尿素的措施, 将二氧化氮破坏掉,抑制氧化副反应的发生。一般多硝基酚的 制备采用相应的硝基氯苯进行水解得到。 另外,一些硝基物的制备采用以下方法:
(3)利用硝基的强极性而赋予有机物新的功能
1
N
N
NH2染料-黄色
H3C O 2N
NO2
O2N
N
N
染料-红色 NH2
NO2
炸药-TNT 硝化反应的特点 (1)反应不可逆 (2)反应速率快,放热量大 (3) 互溶性差,硝基化合物在反应体系中的溶解度 小(搅拌特别重要) (4)亲电反应,反应的质点为硝鎓离子NO2+ 工业硝化方法 (1)稀硝酸硝化 是一种弱的硝化剂,用于易硝化的芳环化合物,如:酚类、 芳胺类等。 (2)浓硝酸硝化 目前只用于少数化合物的制备,由于反应中有水生成,需过 量很多倍的酸,如:蒽醌的硝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