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转向系设计课程设计
转向系设计课程设计
转向系设计课程设计转向系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课程设计的目的、内容和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转向系是汽车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设计涉及到多个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因此,课程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转向系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其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课程设计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转向系统的结构设计:包括转向机构、转向节和转向器等部分的设计。
2. 转向系统的性能设计:包括转向阻力、转向灵敏度、转向稳定性和转向轻重等性能的设计。
3. 转向系统的材料选择:根据不同的工作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转向系统的设计。
4. 转向系统的动态分析:运用计算机仿真软件,对转向系统进行动态分析,预测其工作状态和性能。
5. 转向系统的试验验证:对转向系统进行试验验证,检验其设计是否合理和可行。
三、课程设计的实施方法1. 教师讲解和指导:教师应该对转向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和指导,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实践操作:学生应该通过实践操作,熟悉转向系统的各个部分和组成,掌握转向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工作原理。
3. 计算机仿真:运用计算机仿真软件,对转向系统进行动态分析和模拟试验,检验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4. 课程设计报告:学生应该编写课程设计报告,详细记录设计过程和结果,包括设计方案、分析结果、试验数据和结论等。
四、总结转向系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转向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培养其实践操作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应该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探索和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汽车设计第七章转向系设计
齿 条 助 力
主 动 齿 轮 助 力
第七章
转向系设计
第一节 概述
三、分类
2. 转向梯形
断开式 非断开式
第七章
转向系设计
1、齿轮齿条式
第七章
转向系设计
2、循环球式
第七章
转向系设计
蜗杆滚轮
第七章
转向系设计
蜗杆指销式
第七章
转向系设计
第二节 机械式转向器方案分析
一、机械式转向器方案分析
形式 特点
一、机械式转向器方案 分析
1.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
3)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 的布臵形式
(1) 转向器在前轴后方, 后臵梯形 (2) 转向器在前轴后方, 前臵梯形 (3) 转向器在前轴前方, 前臵梯形 (4) 转向器在前轴前方, 后臵梯形
第七章
转向系设计
第二节 机械式转向器方案分析
二、防伤安全机构方案分析
+
齿轮齿条式 循环球式 蜗杆指销式 蜗杆滚轮式 固定销 55% 针 55% 螺杆螺母 指销式 旋转销 75% 珠 75% 齿条齿扇式 75—85%
斜齿齿条 90%
锥 70%
η
+
第七章
转向系设计
第三节 转向系主要性能参数
一、转向器的效率
2.正效率η+
转向器结构参数与η+
tg 0 tg ( 0 )
齿 轮 齿 循环球式 蜗杆滚轮 蜗杆指销式 条式 式 死销 旋转销
高(90%) 高(60%~ 70%) 可变 高(75%~ 85%) 高 低 低 较高
正效率 η η
+
逆效率
-
低
较高
较高
汽车转向系设计
商用车:转动圈数小于3、最大手力200N
第一节 概述
3.转向系的主要设计要求 转向轮碰撞到障碍物以后,传给转向盘的反
冲力要尽可能小。 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的球头处有间隙调整
当双横臂互相平行时,AB 的瞬时中心P 在无穷远处,从P 点引 出的直线都变成了平行线。其中,过点A、S 的两条平行线之间 的距离与过点QAB、QBS 的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第七节 转向梯形设计
利用上下止点法确定横拉杆断开点位置
第七节 转向梯形设计
二、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的设计、校核 (转向力特性)
时的传递特性
(P1 P2 ) / P1 (P3 P2 ) / P3
第三节 转向系主要性能参数
1.转向器的效率
可逆式、不可逆式、极限可逆式
tan 0 tan( 0 )
tan( 0 ) tan 0
第三节 转向系主要性能参数
2.转向系传动比的变化特性 转向系角传动比 。 转向系力传动比 。 转向器角传动比的变化规律 。 齿轮齿条式变速比转向器 循环球齿条齿扇式变速比转向器
第七章 转向系设计
第一节 概述
1.转向系的作用 保持或改变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 在汽车转向行驶时,保证各转向轮之
间有协调的转角关系 2.转向系的组成
第一节 概述
3.转向系的主要设计要求 转弯行驶时,车轮绕一个瞬时转向中心旋转,车轮
不应有侧滑。 自动回正,并保持稳定的直线行驶状态。 转向轮不得产生自激振动,转向盘没有摆动。 悬架导向机构和转向传动机构共同工作时,由于运动
汽车转向系统课程设计
摘要本课题的题目是转向系的设计。
以齿轮齿条转向器的设计为中心,一是汽车总体构架参数对汽车转向的影响;二是机械转向器的选择;三是齿轮和齿条的合理匹配,以满足转向器的正确传动比和强度要求;四是动力转向机构设计;五是梯形结构设计。
因此本课题在考虑上述要求和因素的基础上研究利用转向盘的旋转带动传动机构的齿轮齿条转向轴转向,通过万向节带动转向齿轮轴旋转,转向齿轮轴与转向齿条啮合,从而促使转向齿条直线运动,实现转向。
实现了转向器结构简单紧凑,轴向尺寸短,且零件数目少的优点又能增加助力,从而实现了汽车转向的稳定性和灵敏性。
在本文中主要进行了转向器齿轮齿条的设计和对转向齿轮轴的校核,主要方法和理论采用汽车设计的经验参数和大学所学机械设计的课程内容进行设计,其结果满足强度要求,安全可靠。
关键词:转向系;机械型转向器;齿轮齿条;液压式助力转向器1.绪论1.1汽车转向系统概述转向系统是汽车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向系统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汽车行驶的安全性、操纵稳定性和驾驶舒适性,它对于确保车辆的行驶安全、减少交通事故以及保护驾驶员的人身安全、改善驾驶员的工作条件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现代汽车技术的迅速发展,汽车转向系统已从纯机械式转向系统、液压助力转向系(HPS)、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EHPS),发展到利用现代电子和控制技术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及线控转向系统(SBW)。
按转向力能源的不同,可将转向系分为机械转向系和动力转向系。
机械转向系的能量来源是人力,所有传力件都是机械的,由转向操纵机构(方向盘)、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三大部分组成。
其中转向器是将操纵机构的旋转运动转变为传动机构的直线运动(严格讲是近似直线运动)的机构,是转向系的核心部件[2]。
动力转向系除具有以上三大部件外,其最主要的动力来源是转向助力装置。
由于转向助力装置最常用的是一套液压系统,因此也就离不开泵、油管、阀、活塞和储油罐,它们分别相当于电路系统中的电池、导线、开关、电机和地线的作用。
第七章 汽车转向系统设计
马 天
力矩反算载荷,动力缸以前零件的计算载荷应取驾驶员作用在转向
飞
盘轮缘上的最大瞬时力(700N)。
29
二、齿轮齿条转向器的设计
汽
车
模数 压力角 齿数 螺旋角 材料
设
齿轮 2~3mm 20º
5~7
9º~15º 16MnCr5
计
15CrNi6
教
齿条 保证啮 12º~35º 保证齿 保证布 45,淬火
逆效率为
马
tg(0 ) tg 0
天
飞
➢导程角必须大于摩擦角,通常0 5°~10°。
18
二、传动比的变化特性
汽
车 转向系统的传动比
设
➢力传动比ip
计
•从轮胎接地面中心作用在两个转向轮上的合力2Fw与作用在
教
转向盘上的手力Fh之比
案
➢转向系角传动比 iω0
•转向盘角速度ωw与同侧转向节偏转角速度ωk之比
21
二、传动比的变化特性
汽 转向器角传动比的变化规律
车
➢由于转向传动机构角传动比近似为1,因此转向器的角传动比变化
设
规律就代表了转向系统传动比特性。
计
➢由于转向阻力矩与车轮偏转角度大致成正比变化,则
教
➢汽车低速急转弯行驶时,转向阻力矩大,应选用大些的转向器
案
角传动比;
➢汽车以较高车速转向行驶时,转向轮转角较小,转向阻力矩也
案
2.分类
➢机械转向系统
➢依靠驾驶员的手力转动转向盘
➢包括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
马
天 ➢动力转向系统
飞
➢利用动力系统减轻驾驶员的手力
2
第一节 概述
汽车设计-转向系设计
(可取Fx=9000N)
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应注意弹性垫片的存在 会降低扭转刚度
中北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 车辆与动力工程系 《汽车设计》 第七章 转向系设计
第二节
机械式转向器方案分析
二、防伤安全机构方案分析计算
• 吸能转向管柱
套管间的过盈量
w n 4πE h h nFj
轿车转向盘从中间位置转到第一端的圈数不得超过2圈,货 车则要求不超过3圈。 近年来,电动、电控动力转向器已有逐步取代传统液压动 力转向器,快速转入商品装车使用。
中北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 车辆与动力工程系
《汽车设计》
第七章 转向系设计
第二节
机械式转向器方案分析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
一、机械式转向器方案分析
循环球式转向器
(濒临淘汰)
蜗杆指销式转向器有固定销式和旋转销式两种形式。根据销子 数量不同,又有单销和双销之分。
中北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 车辆与动力工程系
《汽车设计》
第七章 转向系设计
第二节
比较 内容
机械式转向器方案分析
蜗杆滚轮 蜗杆指销式 死销 高 低 低 活销 较高 高 齿轮齿条式
一、机械式转向器方案分析
循环球式
按机械式转向器 结构特点分类
蜗杆滚轮式转向器
蜗杆指销式转向器
二、防伤安全机构方案分析计算 三、转向盘的尺寸及布置
中北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 车辆与动力工程系
《汽车设计》
第七章 转向系设计
第二节 机械式转向器方案分析
一、机械式转向器方案分析
1.齿轮齿条式
主要优点:结构简单、 紧凑、体积小、质量轻; 传动效率高达90%; 可自动消除齿间间隙(图7-1所示); 没有转向摇臂和直拉杆, 转向轮转角可以增大;制造成本低。 主要缺点:逆效率高(60%~70%)。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 转向轮与路面之间的冲击力,大部分能传至转向盘(反冲)。 应用:微型、普通级、中级和中高级轿车上; 装载量不大、前轮采用独立悬架的货车和客车。
汽车设计 第九章 转向系设计
(1) 汽车转弯行驶时,全部车轮应绕一个瞬时转向中心旋转,任何车轮不应有侧滑。 (2) 保证汽车有较高的机动性(转弯半径小)。 (3) 转向轮碰撞到障碍物以后,传给转向盘的反冲力要尽可能小。 (4) 汽车在任何行驶状态下,转向轮都不得产生自激振动,转向盘没有摆动。 (5) 悬架导向机构和转向传动机构共同工作时,由于运动不协调使车轮产生的摆动应尽 可能小。 (6) 操纵轻便,转向时,施加在转向盘上的切向力,对乘用车不应超过150~200N,对商 用车不应超过500N。 (7) 转向后,转向盘应自动回正,并应使汽车保持在稳定的直线行驶状态。 (8) 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的球头处,有消除因磨损而产生间隙的调整机构。 (9) 在车祸中,当转向盘和转向轴由于车架或车身变形而后移时,转向系应有能使驾驶 员免遭或减轻伤害的防伤装置。 (10) 进行运动校核,保证转向轮与转向盘转动方向一致。
cot 3 K 4L
m0.11~0.15K
23
《汽车设计》电子教案
9.6.2 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的设计
初选了 和m以后,还需要校核这个梯形是否能满足 要求,可以应用作图法进行校核。具体的作法如下: (1) 首先按式(9-54)初选转向梯形臂长m;按式(9-53) 初选底角 ,画出中间位置时的转向梯形图,如图 9.26所示; (2) 再给出一系列内轮转角,通过作图求得对应的外轮 转角。 (3) 分别以A和B为原点, i 把 和 o 画在图上,如图 9.26所示。每对射线有一个交点,把这些交点连接起 来,就得到在选定的梯形底角下的实际特性曲线。
24
《汽车设计》电子教案
9.6.3 断开式转向梯形机构的设计
1.双横臂独立悬架横拉杆断开点位置确定
1) 三心定理法
轿车转向系统课程设计
轿车转向系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轿车转向系统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轿车转向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2)了解轿车转向系统的各种类型及其工作原理;(3)熟悉轿车转向系统的性能指标及其检测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正确描述轿车转向系统的结构和工作过程;(2)具备分析轿车转向系统故障的能力;(3)掌握轿车转向系统的维修和保养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汽车行业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轿车转向系统重要性的认识;(2)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探讨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轿车转向系统的概述:介绍轿车转向系统的定义、作用及其在汽车中的地位;2.轿车转向系统的组成:详细讲解转向系统各部件的结构、功能和作用;3.轿车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各种类型转向系统的工作过程,让学生理解其运作机制;4.轿车转向系统的性能指标:介绍转向系统的性能指标及其检测方法;5.轿车转向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讲解转向系统故障的常见原因、诊断方法及维修保养技巧。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轿车转向系统的相关理论知识;2.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轿车转向系统的工作过程;4.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轿车转向系统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实验设备:准备轿车转向系统的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汽车设计 转向系设计说明书
课程汽车设计题目电动助力转向系设计说明书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日期 2016年6月15日目录一. 轿车转向系设计方案的选择................................. - 2 -1.轿车参数的确定 (2)2.对转向系的要求 (2)3.转向系结构设计 (2)1)转向操纵机构 ......................................................................................- 2 -2)转向传动机构 ......................................................................................- 3 -3)机械转向器 ..........................................................................................- 3 -二. 转向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 - 4 -1.转向系的效率 (4)1)转向系的正效率...................................................................................- 4 -2)转向系的逆效率...................................................................................- 5 - 2.转向系传动比的确定. (5)1)转向系统传动比的组成........................................................................- 5 -2)转向系统的力传动比和角传动比的关系..............................................- 6 -3)传动系传动比的计算 ...........................................................................- 7 - 3.转向系传动副的啮合间隙 .. (7)1)转向器的啮合特征 ...............................................................................- 7 -2)转向盘的自由行程 ...............................................................................- 8 - 4.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设计和计算 (8)1)转向轮侧偏角的计算 ...........................................................................- 8 -2)转向器参数的选取 ...............................................................................- 9 -3)选择齿轮齿条材料 ............................................................................. - 10 -4)轴承的选择 ........................................................................................ - 10 -5.转向盘的转动的总圈数 (10)三.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设计.................................... - 10 -1.转矩传感器 (10)2.减速机构 (11)3.电磁离合器 (11)4.电动机 (11)5.车速传感器 (11)6.电子控制单元 (12)四. 转向梯形机构的设计...................................... - 12 -1.转向梯形理论特性 (12)2.转向梯形的布置 (13)3.转向梯形机构尺寸的初步确定 (13)4.梯形校核 (14)一. 轿车转向系设计方案的选择1.轿车参数的确定本次轿车转向系设计的整车相关参数如下:表1 整车相关参数2.对转向系的要求1)汽车转弯行驶时,全部车轮应绕瞬时转向中心旋转;2)操纵轻便,作用于转向盘上的转向力小于200N;3)转向系的角传动比在15~20之间,正效率在60%以上,逆效率在50%以上;4)转向灵敏;5)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中应有间隙调整机构;6)转向系应有能使驾驶员免遭或减轻伤害的防伤装置3.转向系结构设计1)转向操纵机构转向操纵机构包括转向盘,转向轴,转向管柱。
jiaoche转向系课程设计
jiaoche转向系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轿车转向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功能。
2. 学生能掌握转向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3. 学生能了解转向系统在汽车安全行驶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正确判断转向系统常见故障及其原因。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简单的转向系统维护和保养。
3. 学生能运用工具和设备,参与转向系统的拆装和检查工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转向系统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汽车专业知识的兴趣。
2. 学生能在团队协作中发挥个人优势,培养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3. 学生能关注汽车行业的发展,提高对汽车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认识。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汽车专业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紧密结合。
课程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转向系统相关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需求。
二、教学内容1. 转向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组成- 转向系统的定义与功能- 转向系统的基本组成(转向器、转向柱、转向机、转向助力装置等)2. 转向系统工作原理及类型- 转向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常见转向系统类型(齿轮齿条式、蜗轮蜗杆式、电动助力式等)3. 转向系统主要部件结构与作用- 转向器的结构与作用- 转向柱的结构与作用- 转向机的结构与作用- 转向助力装置的结构与作用4. 转向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 转向系统常见故障现象及原因- 故障诊断方法与步骤- 转向系统维修工艺及注意事项5. 转向系统维护与保养- 转向系统日常检查与维护- 转向系统定期保养内容和方法- 保养周期及注意事项6. 转向系统拆装与检查- 转向系统拆装工具和设备- 拆装步骤及注意事项- 检查转向系统各部件的方法和技巧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组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汽车转向系教案
职业学校教案
第 1 至 6 页
1、组成:
转向操纵机构:方向盘、转向轴、转向柱管、万向节、传动轴等;
机械转向器:循环球式转向器、齿轮齿条转向器、蜗杆曲柄指销式转向器、蜗杆滚轮式转向器等
转向传动机构:转向摇臂、转向直拉杆、转向节臂、转向梯形臂等.
2、机械式转向系的工作过程
转向操作机构
一、转向操作机构的功用与组成:
1、功用:将驾驶员的操纵力传给转向器
2、组成:转向盘、转向轴、转向管柱等
(1)、转向盘:
(2)、转向管柱
二、缓冲吸能式转向操作机构的作用与分类
1、作用:转向轴与转向柱管受到冲击后,轴向收缩变形并吸收冲击能量,从而有效缓和转向盘对驾驶员的冲击,减轻其免受伤害的程度。
2、类型:
(1)、可分离式安全操作机构
(2)、网状管柱吸能式安全操作机构
(3)、钢球滚压吸能式安全操作机构(4)、波形管吸能式安全操作机构(5)、U型板吸能式安全操作机构。
转向系课程设计
转向系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转向系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功能,理解其在汽车行驶中的重要性。
2. 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转向系的特点,如机械转向、液压助力转向、电动助力转向等。
3. 让学生掌握转向系的检查与维护方法,了解常见故障及其原因。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工具、设备对转向系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换零部件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分析转向系故障原因、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学会转向系的拆装与调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汽车维修专业的热爱,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2. 培养学生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3. 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养成遵守操作规程的好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汽车维修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汽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转向系基本概念与组成- 汽车转向系的定义、功能及分类- 转向系的组成及其作用2. 转向系工作原理与类型- 机械转向系工作原理及特点- 液压助力转向系工作原理及特点- 电动助力转向系工作原理及特点3. 转向系检查与维护- 转向系的常规检查方法- 转向系的维护与保养- 常见转向系故障诊断与排除4. 转向系拆装与调试- 转向系的拆装步骤及注意事项- 转向系的调试方法与技巧- 转向系拆装与调试的安全操作规范5.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转向系零部件的识别与拆装- 转向系故障案例分析及解决方案- 转向系实操考核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转向系基本概念与组成第二周:转向系工作原理与类型第三周:转向系检查与维护第四周:转向系拆装与调试第五周: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教材章节:第一章:汽车转向系概述第二章:转向系的类型与工作原理第三章:转向系的检查与维护第四章:转向系的拆装与调试第五章:转向系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转向系相关知识。
转向系统设计任务书(长城汽车)
转向系统设计任务书1 概述2 主要设计参数序号参 数1210028703624412952206150738081389313100.81122129513120152001618171218210192202030621 1.62246123 2.573 转向梯形机构校核3.1 阿克曼理论临界应力大于材料极限时,与材料有关常数a(Mpa)材料有关常数b(Mpa)转向拉杆材料的比例极限δp(Mpa)转向拉杆材料的屈服极限δs(Mpa)手动转向盘最大频率nh(s-1)转向拉杆的截面外直径d1(mm)转向拉杆的截面内直径d2(mm)转向拉杆材料弹性模量E(Gpa)转向节臂长度Li(mm)转向节臂与拉杆夹角α(°)转向拉杆长度L(mm)前轴满载质量G1(Kg)轮胎与路面间的滑动摩擦系数f 转向机齿条杆直径d(mm)轮胎气压 p(Kpa)方向盘直径 Dsw(mm)转向机齿条全行程S(mm)主销延长线与地面交点间的距离 K(mm)主销偏距 a(mm)车轮滚动半径 R0(mm)采用齿轮齿条式转向器,转向器形式为中间输入、两端输出,转向器位于前轴前方,为前项 目轴距 L(mm)前轮距 B(mm)汽车转向时,车轮的理想状态为全部车轮围绕同一瞬时转向中心做纯滚动。
在不考虑车轮弹性和汽车高速行驶的情况下,内、外侧转向轮转角关系的理想状态,应符合阿克曼理论,即当内、外轮转角在满足θo =θi 的条件时,转向梯形为平行四边形,称为平行几何学。
a-mm L-mm B-mm 1292100870θi cotθi0002.6621.52428926 3.055.869.743320881 6.24齿条位移510内轮转角(°)实际外轮转角(°)θo 0(18开始)3.2 实际内、外轮转角关系曲线(整备状态)内外轮转角关系计算结果据绘出内、外轮阿克曼理论关系曲线和外轮实际转角关系曲线4、性能参数计算4.1最小转弯半径Dmin 按内轮最大转角计算按外轮最大转角计算θ0 max20.32Dmin=式中L=轴距mm θ0 max=外轮最大转角°a=主销偏距mm结果=#REF!式中θs转向盘总旋转角度1080°θi max 内轮最大转#REF!°θ0 max 外轮最大转20.32°5、主要总成的强度校核计算4.2转向器线角传动比iow iow=θs/(θi max+θ0 max)5.1转向盘操作力计算5.1.1汽车在沥青和混凝土路面上的原地转向阻力矩Mr约为半经验公f G(kg)P(kpa)式0.8313150结果=120.5700967N.m通常通过半经验公式求得的阻力矩要比试验所得的阻力矩要小,所以应乘以1.5-2的安全系数,取安全系数则Mr=204.9691643N.mG1-前轴313重量5.1.2静态原地转向无助力时方向盘受力Mr-静态原地转204.9691643向阻力矩N.mMS-车轮回正阻#REF!力矩N.miw0-转向系角#REF!传动比η-转向器的效85率%Dsw-方向盘直380径mm结果=#REF!N 原地转向所需的力矩要比行驶中转向所需的力矩大2~3倍,所以实际行驶中转向所需的力约为根据 GB17675-1999《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中 3.9条规定,汽车以 10km/h车速、24m 转弯直径前行转弯时,不带助力时转向力应小于 245N,带助力转向但助力转向失效时,其转向力应小于588 N。
转向系设计课程设计
转向系设计课程设计一、前言转向系设计是汽车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它对于汽车的操控性和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汽车工程专业中,转向系设计课程是必修课程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转向系设计课程的设计。
二、课程目标1.了解转向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掌握转向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3.能够使用相关软件进行转向系统的仿真分析;4.具备独立完成小型转向系统设计任务的能力。
三、课程大纲1. 转向系统概述1.1 转向系统定义1.2 转向系统分类1.3 转向系统发展历史2. 转向系统基础知识2.1 前轮悬挂形式及其特点2.2 前轮定位角及其调整方法2.3 前轮自动回正机构原理和作用3. 转向器件设计与计算3.1 齿轮齿条传动机构设计与计算3.2 摆臂式转向机构设计与计算4. 车辆稳定性分析4.1 车辆稳定性概述4.2 转向系统对车辆稳定性的影响4.3 转向系统仿真分析软件使用方法四、教学方法1. 理论课程1.1 讲授转向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1.2 分析转向系统设计的方法和步骤;1.3 演示转向系统仿真分析软件的使用方法。
2. 实践课程2.1 学生独立完成小型转向系统设计任务;2.2 学生进行转向系统仿真分析实验。
五、教学手段1. 讲授课件:使用PPT讲解理论知识;2. 实验平台:使用汽车仿真软件进行实践操作;3. 设计软件:使用CAD等相关软件进行设计。
六、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等;2. 实践成绩:包括小型转向系统设计任务及其报告、仿真分析实验报告等;3. 考试成绩:期末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于转向系统设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总结通过本文对于转向系设计课程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该课程的目标、大纲、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在学习该课程时,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也需要注重软件的应用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转向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具备独立完成小型转向系统设计任务的能力。
汽车转向系教案范文
汽车转向系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了解汽车转向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汽车转向系统的组成部件及其作用;3.能够正确诊断和排除汽车转向系统故障。
教学重难点:1.汽车转向系统的组成部件及其作用;2.如何正确诊断和排除汽车转向系统故障。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汽车转向系统的图纸和示意图;3.汽车转向系统实物或模型;4.汽车转向系统的常见故障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引出“汽车转向”话题,了解学生对汽车转向的基本认识和相关问题。
二、概念和原理介绍(10分钟)1.汽车转向的定义:汽车行驶方向的改变是通过转向系统来实现的;2.汽车转向的原理:利用转向系统将驾驶员的操纵动作传递给车轮,通过对车轮进行控制来改变汽车的行驶方向。
三、转向系统的组成部件及其作用(30分钟)1.方向盘:驾驶员通过方向盘来操控汽车的行驶方向;2.轴承和传动装置:将方向盘的转动传递给车轮;3.转向机构:根据驾驶员的操纵动作将方向盘的转动放大,并传递给车轮;4.前悬挂系统:支撑车轮并减震,使转向更为平稳;5.车轮和轮胎:改变汽车的行驶方向。
四、转向系统的故障诊断和排除(35分钟)1.转向阻力过大:可能的原因包括转向机构激活力过大、转向机构零件损坏等;2.方向盘异响:可能的原因包括转向机构传动装置噪音、球头松动等;3.方向盘偏斜:可能的原因包括方向机座椅损坏、传动装置松动等;4.方向盘不归位:可能的原因包括方向机传动装置松动、转向机构损坏等。
五、答疑讲解(10分钟)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六、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汽车转向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以理论讲解和实物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汽车转向系统的组成部件和作用。
通过常见故障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诊断和排除转向系统故障的能力。
汽车转向课程设计
汽车转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汽车转向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类型。
2. 学生能掌握转向系统中齿轮比、转向比、转向梯形等基本概念。
3. 学生了解转向系统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安全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分析汽车转向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 学生能运用比例、计算等手段,解决转向系统相关的问题。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汽车转向系统进行设计与改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汽车转向系统及其相关领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2. 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在汽车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科技创新意识。
3.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4. 学生意识到安全驾驶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驾驶观念。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汽车转向系统的基本知识,培养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安全意识。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汽车转向系统概述- 转向系统的定义、作用及发展历程- 转向系统的基本组成及类型2. 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 转向齿轮比、转向比、转向梯形等概念- 转向系统的力学分析- 不同类型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3. 汽车转向系统的结构与部件- 转向柱、转向机、转向器、转向节等部件的作用及结构- 齿轮齿条转向系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等结构特点4. 汽车转向系统的设计与改进- 转向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转向系统性能评价指标- 简单汽车转向系统的设计与改进实例5. 汽车转向系统与安全- 转向系统故障分析- 转向系统维护与保养- 安全驾驶与转向系统的关系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制定,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结合教材章节,确保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汽车转向系统的相关知识。
轿车转向系设计课程设计
轿车转向系设计此次设计的是与非独立悬架相匹配的整体式两轮转向机构.利用相关汽车设计和连杆机构运动学的知识,首先对给定的汽车总体参数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转向器、转向系统进行选择,接着对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主要是转向梯形)进行设计,再对动力转向机构进行设计。
转向器在设计中选用的是循环球式齿条齿扇转向器,转向梯形的设计选用的是整体式转向梯形,通过对转向内轮实际达到的最大偏转角时与转向外轮理想最大偏转角度的差值的检验和对其最小传动角的检验,来判定转向梯形的设计是否符合基本要求。
一、整车参数1、汽车总体参数的确定本设计中给定参数为:二、转向系设计概述汽车转向系统是用来改变汽车行驶方向的专设机构的总称.汽车转向系统的功用是保证汽车能按驾驶员的意愿进行直线或转向行驶.对转向系提出的要求有:1) 汽车转向行驶时,全部车轮绕瞬时转向中心转动;2)操纵轻便,方向盘手作用力小于200N;3)转向系角传动比15~20;正效率高于60%,逆效率高于50%;4)转向灵敏;5)转向器与转向传动装置有间隙调整机构;6) 配备驾驶员防伤害装置;三、机械式转向器方案分析机械转向器是将司机对转向盘的转动变为转向摇臂的摆动(或齿条沿转向车轴轴向的移动),并按一定的角转动比和力转动比进行传递的机构。
机械转向器与动力系统相结合,构成动力转向系统。
高级轿车和重型载货汽车为了使转向轻便,多采用这种动力转向系统。
采用液力式动力转向时,由于液体的阻尼作用,吸收了路面上的冲击载荷,故可采用可逆程度大、正效率又高的转向器结构。
1、机械式转向器方案选取选取循环球式转向器循环球式转向器有螺杆和螺母共同形成的落选槽内装钢球构成的传动副,以及螺母上齿条与摇臂轴上齿扇构成的传动副组成,如图所示。
循环球式转向器示意图循环球式转向器的优点是:在螺杆和螺母之间因为有可以循环流动的钢球,将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因而传动效率可以达到75%~85%;在结构和工艺上采取措施后,包括提高制造精度,改善工作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和螺杆、螺母上的螺旋槽经淬火和磨削加工,使之有足够的使用寿命;转向器的传动比可以变化;工作平稳可靠;齿条和齿扇之间的间隙调整工作容易进行,适合用来做整体式动力转向器。
《(汽车底盘)“正确引领方向”的转向系统》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正确引领方向”的转向系统》“课程思政”教案课程名称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编号xx-xx本节内容“正确引领方向”的转向系统系部车辆工程系授课班级xxx授课时间第x周星期x节次xx-xx 学情分析学生基础薄弱,对图片、视频知识易接受,动手操作能力较强。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说出机械转向系统的功能。
学生能够列出机械转向系统的基本组成。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识别转向系统类型。
学生能够总结机械转向系统的工作过程。
素质目标引发学生勤思考,多问“为什么”。
培养小组合作、团结互助的职业素养。
思政育人目标1、提高学生辩证思考,综合分析能力。
2、达到专业知识和思想觉悟同步发展。
教学重点机械转向系统的基本组成。
机械转向系统的功用和类型。
教学难点机械转向系统的工作过程。
教学内容知识要点思政元素1、功用和类型2、基本组成3、工作过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温习的重要性。
“围绕中心、明确方向”,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在党中央周围,凝心聚力,明确方向,勇往直前。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前辈们是根基,后辈们是希望,代代传承,发展创新。
把好用权“方向盘”,系好廉洁“安全带”。
经典语录“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引用,说明实践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课程采用问题教学法、讲授法、类比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手段教学条件:黑板、多媒体、课件、实物。
课程资源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动画、实物等。
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育人层面复习导入复习:1、如何正确操纵方向盘?2、你会调整方向盘位置吗?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问题引入:驾驶员是如何改变汽车行驶方向的呢?学而不思则罔强调温习的重要性。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新课讲授一、转向系统的功用和类型功用:使汽车按驾驶员的意愿进行直线或转向行驶。
类型:机械转向系统+动力转向系统“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前辈们是根基,后辈们是希望,代代传承,发展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轿车转向系设计此次设计的是与非独立悬架相匹配的整体式两轮转向机构;利用相关汽车设计和连杆机构运动学的知识,首先对给定的汽车总体参数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转向器、转向系统进行选择,接着对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主要是转向梯形进行设计,再对动力转向机构进行设计;转向器在设计中选用的是循环球式齿条齿扇转向器,转向梯形的设计选用的是整体式转向梯形,通过对转向内轮实际达到的最大偏转角时与转向外轮理想最大偏转角度的差值的检验和对其最小传动角的检验,来判定转向梯形的设计是否符合基本要求;一、整车参数1、汽车总体参数的确定本设计中给定参数为:二、转向系设计概述汽车转向系统是用来改变汽车行驶方向的专设机构的总称;汽车转向系统的功用是保证汽车能按驾驶员的意愿进行直线或转向行驶;对转向系提出的要求有:1 汽车转向行驶时,全部车轮绕瞬时转向中心转动;2 操纵轻便,方向盘手作用力小于200N;3 转向系角传动比15~20;正效率高于60%,逆效率高于50%;4 转向灵敏;5 转向器与转向传动装置有间隙调整机构;6 配备驾驶员防伤害装置;三、机械式转向器方案分析机械转向器是将司机对转向盘的转动变为转向摇臂的摆动或齿条沿转向车轴轴向的移动,并按一定的角转动比和力转动比进行传递的机构;机械转向器与动力系统相结合,构成动力转向系统;高级轿车和重型载货汽车为了使转向轻便,多采用这种动力转向系统;采用液力式动力转向时,由于液体的阻尼作用,吸收了路面上的冲击载荷,故可采用可逆程度大、正效率又高的转向器结构;1、机械式转向器方案选取选取循环球式转向器循环球式转向器有螺杆和螺母共同形成的落选槽内装钢球构成的传动副,以及螺母上齿条与摇臂轴上齿扇构成的传动副组成,如图所示;循环球式转向器示意图循环球式转向器的优点是:在螺杆和螺母之间因为有可以循环流动的钢球,将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因而传动效率可以达到75%~85%;在结构和工艺上采取措施后,包括提高制造精度,改善工作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和螺杆、螺母上的螺旋槽经淬火和磨削加工,使之有足够的使用寿命;转向器的传动比可以变化;工作平稳可靠;齿条和齿扇之间的间隙调整工作容易进行,适合用来做整体式动力转向器;循环球式转向器的间隙调整机构循环球式转向器的主要缺点是:逆效率高,结构复杂,制造困难,制造精度要求高;2、防伤安全机构分析汽车发生正面冲撞时,轴向力达到一定值以后,塑料销钉2被剪断,套管与轴产生相对移动,存在其间的塑料能增大摩擦阻力吸收冲击能量;此外,转向传动轴长度缩短,减小了转向盘向驾驶员一侧的移动量,起到保护驾驶员的作用;安全联轴套管1—套管 2—塑料销钉 3—轴这种防伤机构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只要合理选取销钉数量与直径,便能保证它可靠地工作和吸收冲击能量;四、转向系性能参数1、传动比变化特性转向器角传动比可以设计成减小、增大或保持不变的;影响选取角传动比变化规律的主要因素是转向轴负荷大小和对汽车机动能力的要求;若转向轴负荷小或采用动力转向的汽车,不存在转向沉重问题,应取较小的转向器角传动比,以提高汽车的机动能力;若转向轴负荷大,汽车低速急转弯时的操纵轻便性问题突出,应选用大些的转向器角传动比;转向器角传动比变化曲线应选用大致呈中间小两端大些的下凹形曲线,如图所示;转向器角传动比变化特性曲线2、转向器传动副的传动间隙传动间隙是指各种转向器中传动副之间的间隙;该间隙随转向盘转角的大小不同而改变,并把这种变化关系称为转向器传动副传动间隙特性;传动副的传动间隙在转向盘处于中间及其附近位置时要极小,最好无间隙;若转向器传动副存在传动间隙,一旦转向轮受到侧向力作用,车轮将偏离原行驶位置,使汽车失去稳定;传动副在中间及其附近位置因使用频繁,磨损速度要比两端快;在中间附近位置因磨损造成的间隙过大时,必须经调整消除该处间隙;为此,传动副传动间隙特性应当设计成下所示的逐渐加大的形状;转向器传动副传动间隙特性转向器传动副传动间隙特性图中曲线1表明转向器在磨损前的间隙变化特性;曲线2表明使用并磨损后的间隙变化特性,并且在中间位置处已出现较大间隙;曲线3表明调整后并消除中间位置处间隙的转向器传动间隙变化特性;五、动力转向机构设计计算1、对动力转向机构的要求1运动学上应保持转向轮转角和驾驶员转动转向盘的转角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2随着转向轮阻力的增大或减小,作用在转向盘上的手力必须增大或减小,称之为“路感”;3当作用在转向盘上的切向力F h ≥~时,动力转向器就应开始工作;4转向后,转向盘应自动回正,并使汽车保持在稳定的直线行驶状态;5工作灵敏,即转向盘转动后,系统内压力能很快增长到最大值; 6动力转向失灵时,仍能用机械系统操纵车轮转向; 7密封性能好,内、外泄漏少;2、液压式动力转向机构的计算1动力缸尺寸计算动力缸的主要尺寸有动力缸内径、活塞行程、活塞杆直径和动力缸体壁厚;动力缸产生的推力F 为LF LF 11式中,L 1为转向摇臂长度;L 为转向摇臂轴到动力缸活塞之间的距离;推力F 与工作油液压力p 和动力缸截面面积S 之间有如下关系 pLS L F 11=因为动力缸活塞两侧的工作面积不同,应按较小一侧的工作面积来计算,即)(422d D p S -=π式中,D 为动力缸内径;d p 为活塞杆直径,初选d p =,压力p =; 联立后得到 d L F p pLD 2114+=π=63 mm 所以d=22mm活塞行程是车轮转制最大转角时,由直拉杆的的移动量换算到活塞杆处的移动量得到的; 活塞厚度可取为B=;动力缸的最大长度s为s D D s 13.0)6.0~5.0(10+++==130mm动力缸壳体壁厚t,根据计算轴向平面拉应力σz 来确定,即n Dt p s z t Dσσ≤+=])(4[22式中,p 为油液压力;D 为动力缸内径;t 为动力缸壳体壁厚;n 为安全系数,n=~;σs 为壳体材料的屈服点;壳体材料用铸造铝合金采用ZL105,抗拉强度为160-240MPa;t=5mm活塞杆用45刚制造,为提高可靠性和寿命,要求表面镀铬并磨光;2分配阀的参数选择与设计计算分配阀的要参数有:滑阀直径d 、预开隙e 1密封长度e 2、滑阀总移动量e 、滑阀在中间位置时的液流速度v 、局部压力降和泄漏量等;分配阀的泄漏量Q ∆e pp Q 2312μπδ•∆•=∆ =2.261010-⨯cm/s局部压力降p ∆当汽车宜行时,滑阀处于中间位置,油液流经滑阀后再回到油箱;油液流经滑阀时产生的局部压力降p ∆MPa 为vvp 242108.132-⨯==∆ρξ式中 ρ—油液密度,kg/m 3 ;ξ—局部阻力系数,通常取ξ=; v —油液的流速,m/s;p ∆的允许值为~;3动力转向的评价指标1动力转向器的作用效能用效能指标'=FF hhs 来评价动力转向器的作用效能;现有动力转向器的效能指标s=1~15;2.路感驾驶员的路感来自于转动转向盘时,所要克服的液压阻力;液压阻力等于反作用阀面积与工作液压压强的乘积;在最大工作压力时,轿车:换算以转向盘上的力增加约30~50N;3.转向灵敏度转向灵敏度可以用转向盘行程与滑阀行程的比值i 来评价δϕ2Dswi =比值i 越小,则动力转向作用的灵敏度越高;;4.动力转向器的静特性动力转向器的静特性是指输入转矩与输出转矩之间的变化关系曲线,是用来评价动力转向器的主要特性指标;因输出转矩等于油压压力乘以动力缸工作面积和作用力臂,对于已确定的结构,后两项是常量,所以可以用输入转矩M φ与输出油压p 之间的变化关系曲线来表示动力转向的静特性,如图; 常将静特性曲线划分为四个区段;在输入转矩不大的时候,相当于图中A 段;汽车原地转向或调头时,输入转矩进入最大区段图中C 段;B 区段属常用快速转向行驶区段;D 区段曲线就表明是一个较宽的平滑过渡区间;要求动力转向器向右转和向左转的静特性曲线应对称;对称性可以评价滑阀的加工和装配质量;要求对称性大于;静特性曲线分段示意图六、转向梯形的选择转向梯形有整体式和断开式两种,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案,都必须正确选择转向梯形参数,做到汽车转弯时,保证全部车轮绕一个瞬时转向中心行驶,使在不同圆周上运动的车轮,作无滑动的纯滚动运动;同时,为达到总体布置要求的最小转弯直径值,转向轮应有足够大的转角;本设计中由于采用的是非独立式悬架,应当选用与之配用的整体式转向梯形;1、整体式转向梯形整体式转向梯形是由转向横拉杆1、转向梯形臂2和汽车前轴3组成,如下图所示;其中梯形臂呈收缩状向后延伸;这种方案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调整前束容易,制造成本低;主要缺点是一侧转向轮上、下跳动时,会影响另一侧转向轮;当汽车前悬架采用非独立式悬架时,应当采用整体式转向梯形;整体式转向梯形的横拉杆可位于前轴后或者前轴前称为前置梯形;对于发动机位置整体式转向梯形1—转向横拉杆 2—转向梯形臂 3—前轴低或前轮驱动汽车,常采用前置梯形;前置梯形的梯形臂必须向前外侧方向延伸,因而会与车轮或制动底版发生干涉,所以在布置上有困难;为了保护横拉杆免遭路面不平物的损伤,横拉杆的位置应尽可能布置得高些,至少不低于前轴高度;2、转向梯形优化两轴汽车在转向时,若不考虑轮胎的侧向偏离,则为了满足对转向系的要求,其内、外转向轮理想的转角关系如图所示,由下式决定:L K BD CO DO i o =-=-θθcot cot 式中:θo —外转向轮转角;θi —内转向轮转角;K —两转向主销中心线与地面交点间的距离;L —轴距内、外转向轮转角的合理匹配是由转向梯形来保证;理想的内、外转向轮转角间的关系在忽略侧偏角影响的条件下,两转向前轮轴线的延长线交在后轴延长线上,如图4-7所示;设θi 、θo 分别为内、外转向车轮转角,L 为汽车轴距,K 为两主销中心线延长线到地面交点之间的距离;若要保证全部车轮绕一个瞬时转向中心行驶,则梯形机构应保证内、外转向车轮的转角有如下关系cot cot o i K L θθ-=若自变角为θo,则因变角θi 的期望值为 0()cot(cot /)i o f arc K L θθθ==-理想的内外轮转角关系简图现有转向梯形机构仅能近似满足上式关系;由机械原理得知,四连杆机构的传动角δ不宜过小,通常取min 40δδ≥=°;如图所示,转向梯形机构在汽车向右转弯至极限位置时达到最小值,故只考虑右转弯时min δδ≥即可;利用该图所作的辅助用虚线及余弦定理,可推出最小传动角约束条件为 min max min cos 2cos cos()20(cos cos )cos o m K δγγθδγγ-++-≥-式中,min δ为最小传动角;转向梯形机构优化设计的可行域所以可列出转向梯形的各个参数如下:杆件设计结果转向摇臂/mm 140转向纵拉杆/mm 240转向节臂/mm 140转向梯形臂/mm 200转向横拉杆/mm 600轿车动力转向系统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