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梯形机构设计报告
工程机械梯形转向机构最优设计
35° 291080 291006 01073 291114 01035
40° 321632 321026 01606 321157 01457
41° 331334 321588 01747 321723 01611
42° 341035 331134 01901 331274 01761
在程序中对 Η、K 作一些限制条件, 其计算方 法、优化思想是相同的。
在图2所示梯形机构中建立直角坐标系, 当 内轮转过 Βp 角时, 外轮实际转过 Αp1角。设 Υ= Η
《建筑机械》1996年 (11)
- Βp , <= Η+ Αp , 此时 A ’、B ’坐标分别为 A ’ 根据
(N co sΥ, N sinΥ) , B ’(M - N co s<, N sin<)。
(5)
图3 转向梯形实际特性曲线
解三角方程 (5) 得
<= a rcco s〔2x z - 4x 2z 2+ 4 (x 2+ y 2) (z 2- y 2) 2 (x 2+ y 2) 〕
(6)
则 Αp1= <- Η
312 理论转向角的确定
利 用方程 (1) 不难计算出当内轮转过 Βp 时, 外轮的理论要求转向角 Αp2为
关键词: 工程机械 梯形 转向装置 优选设计
1 前言 轮式底盘工程机械其转向通常采用三种方
式: 偏转车轮转向、铰接转向和滑移转向。对载 重汽车、汽车吊等行驶速度较快的机种大多采 用第一种转向方式。在偏转车轮转向系设计中, 最为重要的是连杆转向机构参数的确定。如图1 所示, 理想的转向机构应能保证车辆转向时, 内 外两侧转向轮无侧滑, 即内、外转向轮的转向角 Βp , Αp1能够满足理论特性方程 (1) :
转向梯形驱动机构的运动分析及优化设计
V ol 121 N o 18公 路 交 通 科 技2004年8月JOURNA 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 ATION RESEARCH AND DEVE LOPMENT文章编号:1002Ο0268(2004)08Ο0124Ο05收稿日期:2003Ο07Ο03作者简介:李玉民(1969-),男,河南南阳人,东南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载运工具运用工程1转向梯形驱动机构的运动分析及优化设计李玉民1,李旭宏1,过学迅2(11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6;21武汉理工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摘要:转向梯形驱动机构的空间布置对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影响很大。
本文以常见的非独立悬架结构为例,建立空间几何模型进行运动分析,提出同时满足“与前悬架运动协调”和“左右转向力均匀”两方面要求的转向梯形驱动机构优化设计方法。
实践应用表明该方法可行。
关键词:汽车转向;空间连杆机构;运动分析;优化设计中图分类号:U46312 文献标识码:AK inematics Analysis and Optimal De sign of Driving Mechanismsof Ackerman Steering LinkageLI Yu Οmin 1,LI Xu Οhong 1,G UO Xue Οxun2(11T ransportation C ollege ,S outheast University ,Jiangsu Nanjing 210096,China ;21Wuhan University of T echnology ,Hubei Wuhan 430070,China )Abstract :The spatial position of driving mechanisms of Ackerman steering linkage quite in fluences the stability of vehicle maneuvering characteristics 1T aking non Οindependent suspensio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stablishes spatial geometric analysis m odel ,then puts forward an optimal design method which meets the coordinated m otion of steering driving linkage and front suspension ,at the same time meets the uniformity of left Οand Οright steering force 1Application shows that the method is feasible 1K ey words :Autom otive steering ;S patial linkage mechanisms ;K inematics analysis ;Optimal design 如图1示,汽车转向传动机构包括转向梯形和转向梯形驱动机构,其中转向梯形驱动机构是指由转向摇臂OA 、直拉杆AB 和转向节臂BC 等组成的驱动转向梯形完成转向任务的连杆机构。
赛车转向梯形优化设计
曼警 ●1
! 』 量 童圣
l¨ l
!
I f rc i n c c q =  ̄c r g u ̄t o i . e ] l a t ) y ( i2一 x I0 . . ̄ = 0s a= 2 O 18f f  ̄ . x 2 . m m
} |3一 c s f 1 卜 c 0 m n 驰 “j o , c ,扭( , t+蠊 l , 缸
3 外观 结构 设计
在设 计汽油发电机组的外观结构时 ,我们 充分考虑和 追 求产品的差异化 。产 品差异化 , 是增强产 品竞争 力、 占领市 场
L 5 0 Y单相 汽油发 电机 组在与 同类 发电机组相 比 ,具有 W5 0 C
性 能优越 、 外观精美等 优点 , 是一款具有相 当市场竞争力 的汽 油发 电机组 产品。该款发 电机组 自上市 以来 , 深受客户欢迎 ,
式中 , 为最小传 动角 , 6 为设计变量 /及 7的函数1 7 / , " 2 1 。
在 M TA A L B软件上 编辑 目标 函数 的优化 约束 条件 的 M 7 2
赛 车优化前后理 想和实际 的汽车左 右车轮转角 的关 系 曲 线如 图 6所示 , 当外轮转 角为虽大 2 。时 。 2 出现最大理论 与实 际 A k r n转角偏差 , 38 , eema 为 .。 存在轮胎 的磨 损 , 但是在外 轮
( 下转 第 8 0页 )
Eq ime t up n Ma ua t n e h oo yNo6,01 n fcr gT c n lg . 2 0 i
到 2 0h 0 。
襄 3 可 靠性、 耐久性试验表
的一种有效方式 。朗沃德 L 5 0 Y单相汽油发电机组 由汽 W5 0 C 油发动机 、 单相发 电机 、 框架 、 面板 、 电器 仪表 、 隔热板 、 减震软 垫等零部 件组成 , 减震 性能和发 电机隔热效果非常好 , 而且采 用 目前市场上 少有的圆弧 面板 设计 ,把一些影 响外 观的螺栓 紧固件完全 隐藏起来 , 工精细 , 做 外型饱满 、 圆滑 , 获得中华 并 人 民共和 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两项专利保护 。
汽车转向梯形机构最佳方案的设计
K 0 —主动转臂两球头销中心的距离 Η与 Ε—任意位置专线梯形的底角 Η0 与 Ε0—中间位置转向梯形的底角 Α—内轮转角 Β—外轮转角 ΒL —理论外轮转角 ΒS—实际外轮转角 ∆—转向偏差
3 最佳方案的设计
最佳方案的设计用两步完成, 第一步: 用计算机 采用优选法确定最优区间。 第二步: 用计算机采用 公式法在最优区间内确定最佳方案。 如果只用公式 法, 计算太繁琐, 时间化费太长, 有的复杂问题要花 几十个小时, 才能出结果, 所以要用优选法确定最优 区间。 如果只采用优选法, 在变量多时有漏点的缺 点。优选法的结果并不是峰值、顶点。为了进一步提
x
3 i
x
y
2 i
i
i=
1至n
使实际特征线的斜率与理论特征线的斜率相差
最小,
即: ∆k= K (实) - K (理)
在偏差 ∆k 给定一个计算精度, 即可利用计算机 进行优化, 求出转向梯形机构各杠杆的尺寸和相应
的底角的数值系列, 从中选出最优杆件尺寸和底角
区间。
(汽车行业)汽车转向梯形机构设计
(汽车行业)汽车转向梯形机构设计汽车转向梯形机构是汽车行业中非常重要的部件之一。
它将驾驶员的转向操作转换成前轮方向的运动,使车辆能够按照驾驶员的意愿进行转向。
因此,汽车转向梯形机构的设计非常重要,不仅需要考虑其机械结构的合理性,还需要考虑其动态特性和安全性能。
汽车转向梯形机构的设计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机构的传动比和传动精度问题。
传动比指的是驾驶员转动方向盘所能使车辆前轮转向的程度,而传动精度则是指机构传动过程中的误差大小。
通常情况下,传动比需要保证较大的转角与较小的转动力之间的关系,以提供足够的转向力,并使驾驶员的操作更为轻松顺畅。
传动精度则需要尽可能小,以确保转向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汽车转向梯形机构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部件的合理组合和配置。
其中最主要的部件包括转向节、拉杆、摇臂、拉杆座等。
转向节是转向梯形机构的核心部件,它连接前轮和拉杆,并将前轮转向运动传递到拉杆上。
拉杆是连接前轮和转向节的杆状部件,摇臂则是连接转向节和转向柱的中间件。
拉杆座则是固定拉杆和转向柱的底座。
在设计汽车转向梯形机构时,还需要考虑到动态特性和安全性能。
动态特性主要指机构的响应速度、稳定性以及阻尼。
为了保证机构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一般需要提高机构的阻尼系数。
同时,还需要考虑防震和抗干扰能力,以确保机构在恶劣路况和异常干扰情况下能够正常运行。
安全性能则是汽车转向梯形机构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机构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抵御较大的转向力和扭矩。
此外,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转向梯形机构也需要能够提供足够的承载能力,以避免驾驶员和车辆受到过大的损伤。
在实际应用中,汽车转向梯形机构的设计需要满足多种使用条件和环境要求。
例如,机构必须在各种温度、湿度和油渍等环境下都能够正常工作,同时还要满足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要求,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总之,汽车转向梯形机构的设计是汽车工程中至关重要的部分。
要实现合理的设计,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和要求,包括传动比、传动精度、机构的动态特性、安全性能、使用条件和环境要求等。
汽车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优化设计
AU T0 瓶0 BI L E AI PLI ED TE C f { N OL OG Y
2 0 l 4 第3 期
2Ol4 N0.3
汽 车整体 式转 向梯 形机构 优化设计
刘旋 ,李腾 飞 ,郑帅广
( 长 安大 学 ,陕 西 西 安 7 1 0 0 6 4 )
Li u Xu a n , Li Te n gf e i , Zhe n g S h u a i g ua n g
( C h a n g ’ a n Un i v e r s i t y , S h a a n x i Xi ’ a n 7 1 0 0 6 4 1
上应始终交于一点 ( 即瞬时转 向中心) ,使各车轮在 侧转 向车轮转角, 为汽车轴距, 为两主销中心
作者简介: 刘旋 ,车辆工程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纯电动
客车。
2 9
汽车实用技术
2 0 1 4年第 3期
夹 角 ;称 的余角 为梯 形底角 ; m 为转 向梯 形臂 在 水平 面 的投 影长 度 ,即转 向梯形 的腰 长 ; b为转 向横 拉杆 长度 。由几何关 系得
转 向过程 中始 终处 于 纯滚 动状 态 ,从 而提 高 轮胎 使
引言
整 体 式转 向梯 形 是 由转 向横 拉 杆 、两 个 转 向梯 形 臂 和汽 车前 轴 组成 。其主 要 缺 点是 一侧 转 向轮 向 上 下 跳动 时 ,会 影 响到 另 一侧 转 向轮 的运 动 。这种
用寿 命 ,保 证汽 车操 纵 的轻便 性和 稳 定性 卜 。
Abs t r a c t : Th e pa p e r s t ud i e d o v e r a l l c a r s t e e r i n g t r a p e z o i d wi t h M TALAB t o h a v e a o p t i ma l d e s i g n whi c h e ns u r e d a l l t h e wh e e l s we r e t u ni r n g ro a u n d t h e s a me i n s t a n t a ne o u s c e n t e r a s s o o n a s p os s i b l e nd a a l s o t he wh e e l o f d i fe r e n t c i r c u mf e r e n c e we r e t u ni r ng ro a u n d a s a p u r e r o l l i n g mo t i o n wi t h o u t s l i d i n g .
汽车断开式转向梯形机构的优化设计
1.断开式转向梯形数学模型推导理想的左右转向轮转角关系图1为汽车前轮转向示意图。
为了避免在汽车转向时产生的路而对汽车行驶的附加阻力和轮胎磨损过快,要求转向系统即可能保证在汽车转向时,所有的车轮均作纯滚动。
显然,这只有在所有车轮的轴线都相交于一点时方能实现。
此交点被称为转向中心。
如图所示,汽车左转弯时.内侧转向轮转角a应大于外侧车轮的转角庆当车轮被视为绝对刚体的假设条件下,左右转向轮转角a和卩应满足Ackermann 转向几何学要求,如式(1)所示。
c Bcottz = cot/7 ------ (1)其中:«一内侧转向轮转角;B—外侧转向轮转角;B-两侧主销轴线与地而相交点之间的距离:L 一汽车前后轴距:R—转弯半径。
根据式(1)可得理想的右轮转角,如式(2)otana (2) =arctan1 + — x tana L同理,当汽车右转向时,Ackermann转角关系如式(3)所示。
(3)cot a =cot/7 + —根据式(3)可得理想的右轮转角,如式4所示。
tana(4)=circtan1 - — x tan aL实际的左右转向轮转角关系图2是一种含有驱动滑块的常用断开式转向梯形机构。
轮齿条转向机构将方向盘的旋转运动转化成齿条(滑块)的直线运动,继而驱动转向梯形机构实现左右前轮转向。
图中:厶一转向机齿条左右球较中心的距离;L 2 一左右横拉杆的长度;厶一左右转向节臂的长度:厶•一车轮中心至转向主销的距离:S] —转向齿条从中心位置向左的位移量: s 2 一转向齿条从中心位宜向左的位移量:y —转向齿条左右球狡中心连线与左右转向主销中心连线之偏距,图示位置取正值,反之取负值: S 。
一直线行驶时,转向齿条左球钱中心和左转向主销的水平距离:一转向节骨与汽车纵轴线的夹角。
运用余弦泄理和三角函数变换公式,经推导可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Cv - S xcos a = cos (ZAOB + Z.BOY )= 一;----- - ------------2厶(丁 +尸)A 点的坐标值为:v CxS-yx>jA 2 + B 2-C 2B2x (/+r )2*…Cxy + SxyjA 2 + B 2-C 2 沧=_ ------------- —zn ----------2x (/+S') 其中:A = -2LyxS,B = _2厶xy,C = 15,-1^-y 2-~s\ F —表示转向齿条弐球钱中心和左转向主销中心的实际距藹,对于直线行驶时,g = S 。
转向梯形分析
第六节转向梯形转向梯形有整体式和断开式两种,选择整体式或断开式转向梯形方案与悬架采用何种方案有联系。
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案,必须正确选择转向梯形参数,做到汽车转弯时,保证全部车轮绕一个瞬时转向中心行驶,使在不同圆周上运动的车轮,作无滑动的纯滚动运动。
同时,为达到总体布置要求的最小转弯直径值,转向轮应有足够大的转角。
一、转向梯形结构方案分析1、整体式转向梯形整体式转向梯形是由转向横拉杆l,转向梯形臂2和汽车前轴3组成,如图7-30所示。
其中梯形臂呈收缩状向后延伸。
这种方案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调整前束容易,制造成本低;主要缺点是一侧转向轮上、下跳动时,会影响图7—30 整体式转向梯形1—转向横拉杆 2—转向梯形臂 3—前轴另一侧转向轮。
当汽车前悬架采用非独立悬架时,应当采用整体式转向梯形。
整体式转向梯形的横拉杆可位于前轴后或前轴前(称为前置梯形)。
对于发动机位置低或前轮驱动汽车,常采用前置梯形。
前置梯形的梯形臂必须向前外侧方向延伸,因而会与车轮或制动底板发生干涉,所以在布置上有困难。
为了保护横拉杆免遭路面不平物的损伤,横拉杆的位置应尽可能布置得高些,至少不低于前轴高度。
2、断开式转向梯形转向梯形的横拉杆做成断开的,称之为断开式转向梯形。
断开式转向梯形方案之一如图7-31所示。
断开式转向梯形的主要优点是它与前轮采用独立悬架相配合,能够保证一侧车轮上、下跳动时,不会影响另一侧车轮;与整体式转向梯形比较,由于杆系、球头增多,所以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并且调整前束比较困难。
图7—31 断开式转向梯形横拉杆上断开点的位置与独立悬架形式有关。
采用双横臂独立悬架,常用图解法(基于三心定理)确定断开点的位置。
其求法如下(图7-32b):1)延长B K B 与A K A ,交于立柱AB 的瞬心P 点,由P 点作直线PS 。
S 点为转向节臂球销中心在悬架杆件(双横臂)所在平面上的投影。
当悬架摇臂的轴线斜置时,应以垂直于摇臂轴的平面作为当量平面进行投影和运动分析。
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优化设计-2014
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优化设计SGA3550型自卸式非公路用汽车采用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如图1所示) ,由转向横拉杆、转向梯形臂和汽车前轴组成。
图中,为K主销中心距,L为轴距,为转向梯形底角, W为转向臂长,为内侧车轮转角,为外侧车轮转角(以下符号意义相同) 。
这种方案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调整容易,制造成本低;主要缺点是一侧转向轮上、下跳动时,会影响另一侧转向轮。
车辆转向时,内侧车轮被迫沿着比外侧车轮小的弧线行进,因此,转向梯形应使汽车在转向时两前轮产生不同的转向角,并沿着各自的弧线滚动,同时前后四个车轮又绕着同一圆心滚动 ,从而消除轮胎的滑动。
若忽略车轮的侧偏角,车辆转向时内外轮理想转角应保持以下关系:若忽略车轮的侧偏角,车辆转向时内外轮理想转角应保持以下关系:cot-cot=K/L (1)若自变角为,则因变角的期望值为=arccot(cot-K/L) (2)现有转向梯形机构仅能近似满足上式关系。
利用余弦定理可推得转向梯形的实际因变角如下:图2(3)(4)(5)(6)由(4)(5)(6)式得出(7)(8)由(3)(7)(8)式得出:实际因变角要求:(1) 列出转向机构的优化数学模型(2) 已知轮距2900mm;轴距L= 3800 mm;主销中心距K= 2100 mm;用Matlab中lsqcurvefit(……)函数或lsqnonlin(……)函数进行优化,求取设计变量梯形底角的值(要求底角范围在60-90度之间),转向梯形臂长度的值(要求在250-450mm之间)以满足设计需求。
该优化问题可以看作是将理想的内外转向轮曲线同待优化的内外转向轮角度关系进行拟合,MATLAB优化工具箱中提供了几种可供选择的优化函数:(1) [x,resnorm]=lsqcurvefit(fun,x0,xdata,ydata,lb,ub),该函数是进行非线性曲线的二次拟合。
其中F(x)为待优化的函数,数学模型为:(2) [x,resnorm]=lsqnonlin(……),该函数求解非线性最小二乘问题,包括非线性数据拟合问题。
汽车转向梯形机构设计
汽车转向梯形机构设计及matlab/simMechanics 仿真汽车转向梯形机构设计及matlab/simMechanics 仿真Trapezoidal steering mechanism design matlab simMechanics Simulation 一、汽车转向梯形机构设计1.设计模型与要求:已知汽车梯形转向机构如下图所示。
该车车型为沃尔沃,转向节跨距M 为1305mm ,前轮距D 为1535mm ,轴距L 为2640mm 。
该车最小的转弯半径R 为5300mm ,并且具有良好的传力性能。
2.结构概述与条件分析根据题目条件,转向节跨距M ,前轮距D ,轴距L 均已知,则设计梯形转向机构只需要确定连架杆a ,连杆b 和轮与连架杆之间的夹角0α即可。
由于aM b 2cos 0-=α 根据最小转弯半径R=11000,以及公式:)(21sin max M D R L--=α求出m ax α=30.61313.两侧转向轮偏转角之间的理想关系式为了避免在汽车转向时产生的路面对汽车行驶的附加阻力和轮胎过快磨损,要求车轮作纯滚动。
显然只有在车轮轴线交于O 点才能实现。
此时的α和β满足以下关系式:LM +=βαcot cot 为此要精心地确定转向梯形机构的参数。
实际设计中,所有汽车的转向梯形都只能设计得再一定的车轮偏转角范围内,使两侧车轮偏转角的关系大体上接近于理想关系。
4.转向传动机构的优化设计4.1 传动机构连架杆与车轮轴线夹角0α的确定根据经验公式:︒±=5)34arctan(0ML α 带入数据得 0α=67.4161︒~77.4161︒,初步设计取的是72︒。
4.2 理论曲线与实际曲线焦点位置的确定以及连架杆a 的确定根据经验得交点一般发生在0.8m ax α~0.95m ax α=24.49°~29.0824°之间,实验中取α=26︒。
此时实际理论ββ==)tan tan arctan(ααM L L -=32.728°,带入实际公式,则可以确定连架杆a 值。
汽车转向梯形的优化设计
齿轮齿条式转向梯形的优化设计学院:车辆与能源学院专业:2012级车辆工程学号:S12085234009姓名:刘建霞日期:2014年4月15日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如图1)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制造工艺简便等优点,不仅适用于整体式前轴也适用于前轮采用独立悬架的断开式前轴,目前被广泛地用于轿车、轻型客货车、微型汽车等车辆上。
与该转向器相匹配的转向梯形机构与传统的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相比有其特殊之处,下面举一实例加以说明.图1 齿轮齿条式转向梯形机构运动实体模型题目:已知某微型汽车(如图2所示)各参数如下:1274.24K mm =,0()=2.5β主销后倾角,L(轴距)=2340mm ,=mm r (车轮滚动半径)266,=oy B y 梯形臂球头销中心的()42坐标.12mm ,由最小转弯半径得最大外轮转角为28o ,许用齿条行程[]62.3S mm =,选用参数624M mm =,试设计转向传动机构。
要求:(1)用优化方法设计此转向梯形传动机构。
(2)优化后校验,压力角40o α≤。
(3)计算出l 1长度,齿条左右移动最大距离。
图2 齿轮齿条转向梯形机构一 建模由转向基本要求可知,在不计轮胎侧偏时,实现转向轮纯滚动、无侧滑转向的条件是内、外轮转角符合Arckerman 理想转角关系:cot cot /O i k L θθ-=,如图3所示.图3 理想的内外轮转角关系(1)设计变量:选取变量 1(,,)X l h γ=图4 外轮一侧杆系运动情况由图4内外轮转角的关系得:221o 21o l cos(r )l [sin()h]2K M S l r θθ-=-+-+-(1) S M K h 22arctan +-=ϕ (2)221222221)2(2)2(arccos h S M K l l h S M K l ++--++-+=γ (3) i r θφγ=-- (4)联立上式可得o ()i g θθ=的函数关系式.对于给定的汽车和选定的转向器,转向梯形机构有横拉杆长l 1和梯形臂长m 两个设计变量。
基于Matlab的转向梯形机构优化设计
基于Matlab的转向梯形机构优化设计摘要:通过分析转向梯形机构的运动特性,建立数学模型,确定以误差平方和的平方根最小为目标的优化目标函数。
并结合实例,应用Matlab优化工具箱进行优化分析,通过优化前后的误差对比可以看出优化效果明显。
车辆的转向机构对车辆操纵的稳定性、行驶的安全性、以及轮胎的寿命有着直接的影响。
而四连杆转向梯形机构因其结构简单,加工制造方便而被广泛用于车辆转向机构中。
本文从车辆行驶要求入手,通过对转向梯形机构进行运动特性分析,以Matlab软件为优化工具,对车辆转向梯形机构进行优化设计,尽可能保证车辆在转向过程中各车轮的轴线终交于瞬时转向中心。
1转向梯形机构的基本特性为了避免在车辆转向时产生路面对车辆行驶的附加阻力和轮胎过快磨损,要求转向机构能保证在车辆转向时所有车轮均作纯滚动。
由机械原理可知,只有所有车轮的轴线都交于一点时才能实现。
此交点称为转向中心。
由此可得内外轮转向角的理论关系为:式中:M为两侧主销轴线与地面相交点之间的距离;L为车辆轴距。
为了得到实际的内外轮转角关系,建立了图1所示坐标系,当内轮转过角时,外轮实际转过角。
则此时、两点的的坐标为。
转向梯形机构由原始位置转到图示位置时由于杆AB的长度不变所以有:2转向梯形机构的优化设计3Matlab优化工具箱简介及实例分析Matlab的优化工具箱提供了对各种优化问题的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
涵盖了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二次规划、最小二乘问题、非线性方程求解、多目标决策、最小最大问题等优化设计计算方法。
具有函数表达简洁、多种优化算法可任意选择、对算法参数可自由设置等一系列的优点,可使用户方便灵活地使用优化函数进行优化设计。
其中的fmincon函数专门是求解多维约束优化问题的优化函数,它的语法如下:输入参数:fun是调用目标函数的函数文件名;x0是初始点;设计变量X的下界向量Lb和上界向量Ub;‘Nlc’是定义非线性约束条件的函数名;options是设置优化选项参数;P1,P2等是传递给的fun附加参数。
转向梯形机构设计报告
采用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转向梯形机构优化设计报告指导老师:***学生:黄志宇学号:********专业班级:车辆工程04班重庆大学方程式赛车创新实践班二〇一七年二月赛车转向系统是关系到赛车性能的主要系统,它是用来改变或恢复汽车行驶方向的系统的总称,通常,车手通过转向系统使转向轮偏转一定角度实现行驶方向改变。
赛车转向系统一股由方向盘、快拆、转向轴、转向柱、万向节、转向器、转向拉杆、梯形臂等部分组成。
其中,方向盘用于输入转向角度,快拆用于快速分离方向盘与转向柱,转向柱、转向轴、万向节共同将方向盘输入角度传递到转向器,转向器通过内部传动副机构将旋转运动转化为转向拉杆的直线运动,转向拉杆与梯形臂作用于转向节,实现车轮转向。
图1展示了转向系梯形结构,图2展示了赛车转向系统构成。
图1转向梯形机构图2赛车转向系统构成由于大赛组委会规则里面明确规定不允许使用线控或者电动转向,考虑到在赛车转向系统布置空间有限,且有严格的成本限制,以及轻量化的赛车设计目标,将赛车转向器范围限定机械式转向器。
目前,国内外的大多数方程式赛车采用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和断开式转向梯形结构。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传动副为齿轮齿条,其中,齿轮多与转向柱做成一体,齿条多与转向横拉杆直接连接,连接点即为断开点位置。
根据输出位置不同,分为两端输出式和中间输出式。
其主要优点是:结构简单,体积小,易于设计制作;转向器可选材料多样,壳体可选用招合金,质量轻;传动效率较高;容易实现调隙,当齿轮齿条或者齿条与壳体之间产生间隙时,可以通过安装在齿条背部的挤压力可调的弹簧来消除间隙;转向角度大,制造成本低。
其主要缺点是:传动副釆用齿轮齿条,正效率非常髙的同时,逆效率非常高,可以到达当汽车在颠簸路面上行驶时,路感反馈强烈,来自路面的反冲力很容易传递到方向盘;转向力矩大,驾驶员操纵费力,对方向盘的反冲容易造成驾驶员精神紧张,过度疲劳。
●断开式转向梯形结构根据转向器和梯形的布置位置的不同,断开式转向梯形又分为四类,分别为:转向器前置梯形前置,转向器后置梯形后置,转向器前置梯形后置,转向节后置梯形前置。
转向梯形机构设计报告
转向梯形机构设计报告一、引言梯形机构是一种常用于机械设计中的传动机构,可以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被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中各种机械装置中。
本报告主要介绍了梯形机构的设计原理、结构特点、选择和使用要点等内容。
二、设计原理梯形机构基本原理是通过两个或多个滚轮和一个传动带或链条来实现转动轴的运动。
其中,滚轮被安装在不同的位置,并用传动带或链条连接。
当驱动滚轮旋转时,传动带或链条会从一个滚轮滑落到另一个滚轮上,从而产生直线运动。
三、结构特点1.简单稳定:梯形机构结构简单,同时能够提供稳定的直线运动。
2.传动效率高:梯形机构传动效率较高,可满足大部分机械装置的需求。
3.负载能力强:梯形机构具有较高的负载能力,能够承担一定程度的重量。
4.调节方便:梯形机构可以通过调整滚轮的位置和传动带或链条的张紧度来实现不同的运动需求。
四、选择和使用要点1.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滚轮:在梯形机构设计中,滚轮的选择非常重要。
滚轮的尺寸、材质和表面处理等因素直接影响着梯形机构的运行效果和寿命。
2.合理布置滚轮位置:滚轮应该根据具体要求合理布置,保证滚轮之间的转动配合准确,同时还需要考虑机械装置的空间布局和传动路径等因素。
3.选择合适的传动带或链条:传动带或链条的选择应该符合工作环境的要求,能够承受工作负载和运动速度,同时还要考虑传动带或链条的寿命和维护成本等因素。
4.保持传动带或链条的张紧度:传动带或链条的张紧度对梯形机构的运行效果和寿命影响很大,应该定期检查和调整传动带或链条的张紧度,确保其正常工作。
五、案例分析以自动贩卖机中的货物下降装置为例,使用梯形机构实现货物从上方下降到出货口的运动。
在该案例中,根据贩卖机的设计要求,选择合适尺寸和负载能力的滚轮,并合理布置滚轮的位置。
通过调整传动带的张紧度,确保货物的平稳下降和定位准确。
六、结论梯形机构作为一种常用的传动机构,具有简单稳定、传动效率高、负载能力强等特点,在机械设计中应用广泛。
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的优化设计
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的优化设计随着机械设备的不断发展,对于机构的优化设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其中,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是一种常见的机构类型,它在工业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探讨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的优化设计。
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是一种通过摆动约束框架来实现转向功能的机构。
目前,其主要应用领域为车辆转向系统。
通常情况下,该机构由主动轮、从动轮、转向架以及梯形连杆等部件组成。
其中,主动轮和从动轮通过梯形连杆相互连接,转向架则通过约束框架连接至主动轮和从动轮上,以实现车轮的转向功能。
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的优化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对于梯形连杆的设计要求。
梯形连杆是整个机构的核心部件,其尺寸和形状对机构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进行设计时,应根据机构的具体使用环境和转向要求,合理确定梯形连杆的尺寸和形状,以保证机构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次,对于转向架的设计要求。
转向架主要起到连接主动轮和从动轮的作用。
在优化设计中,应考虑到转向架的稳定性、刚度以及连接方式等因素,以确保转向架的性能达到要求。
再次,对于摆动约束框架的设计要求。
摆动约束框架用于约束转向架的转向运动,使车轮能够良好的适应路面的起伏和承受各种路况下的压力。
因此,在设计时,应考虑到摆动约束框架所承受的载荷和力矩的大小,以提高机构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最后,对于轮胎的选择要求。
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的性能也受到轮胎的影响,因此,在进行优化设计时,应选择具有优良性能的轮胎,以提高车辆的使用寿命和行驶安全性。
综上所述,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的优化设计应从多个方面展开,在具体应用中,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调整优化方案。
相信通过更加精细的优化,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将能更好地满足工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推动机械设备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数据分析是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以发现潜在的模式、预测趋势或寻找关联性。
在现代社会,数据分析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重要部分。
车辆转向梯形优化设计研究
致
谢
s.t.
2 0.135 cos2 74 2 cos74 cos(74 ) g1 ( x) cos 140 0 1 2 0.135cos74
1
g2 ( x) 0.135 0.15 0
4 g 4 ( x) 74 tan1 1.89 5 0 3 4 g 5 ( x) 74 tan1 1.89 5 0 3
35 数据采样点 理论期望外角β 车 轮 实 际 外 角 β'
30
25
车轮外角(因变角)β
20
15Leabharlann 10500
5
10
15 20 25 车轮内角(自变角)α
30
35
40
结
论
• (1) 本文用复合形法计算出来的梯形臂长 和转角偏差数值准确,因此能提高轮胎的 使用寿命。 • (2) 无论在转向梯形的设计还是改进过程 中,都有必要对转向梯形进行运动分析,使实 际梯形特性和理论转向特性近似程度最大, 设计结果最优。 • (3) 本文进行运动分析和优化设计所使用 的方法,适合于所有采用整体式转向梯形机 构的车辆,如汽车、农用运输车、拖拉机、 工程机械等。
车辆转向示意图
转向梯形示意图
1)通过车辆转向示意图导出转向梯形理想外 导向轮转角函数 2)通过转向梯形示意图导出转向梯形实际外 导向轮转角函数 3)转向梯形的目标函数 4)设计变量 5)约束条件 • 由以上条件可以导出转向梯形机构优化设 计的数学模型
转向梯形机构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为:
( i ) ( i ) min f ( x) ( i ) 100% ( i ) 1
车辆转向梯形优化设计研究
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的优化设计
、
愚 架 侧 倾和
,
,
前轮 定 位 等 主
建 立 了汽 车 整 体 式转 向 梯 形 机 构 的 优 化 数 学 模 型
。
从 四 个 方 面 对梯 形
机 构 进 行 优 化 设计
通 过时这 些 结 果 的 分析 对比
,
得 出 了具 有实 用 价 值 的 结
论
关健 词
. 脚润 卜
-
悬 架侧倾
前轮定位
E ` x 一 “一
`
’ “` x
,
。
“一 `
,
’
“
c
`
“`
,
“’
“
,
`
,
,
“,
” ,
,
( x c ,
。
“一 `
,
’
。
”`
,
玩
, ,
“一 “ ’ 夕。
,
通(x
夕
。
,
:
)
丑
(二
:
。
)
{ 左右梯 形臂 旋转 坐标 { 左右梯 形臂 与横拉 杆联 接的球 头 销中 1 1 车轮 中 旋转 中心 坐标 点
的 中。
占,
:
一
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代弃共华占 干 (
山 十
毛g 八 七
K t g (a
,
一
:
一
。: 一
)〕 叻
a :
:
一t-g
)
+
一
-
(占
.
1
+
一
。
一
-
,
协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用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转向梯形机构优化设计报告指导老师:***学生:黄志宇学号:********专业班级:车辆工程04班重庆大学方程式赛车创新实践班二〇一七年二月赛车转向系统是关系到赛车性能的主要系统,它是用来改变或恢复汽车行驶方向的系统的总称,通常,车手通过转向系统使转向轮偏转一定角度实现行驶方向改变。
赛车转向系统一股由方向盘、快拆、转向轴、转向柱、万向节、转向器、转向拉杆、梯形臂等部分组成。
其中,方向盘用于输入转向角度,快拆用于快速分离方向盘与转向柱,转向柱、转向轴、万向节共同将方向盘输入角度传递到转向器,转向器通过内部传动副机构将旋转运动转化为转向拉杆的直线运动,转向拉杆与梯形臂作用于转向节,实现车轮转向。
图1展示了转向系梯形结构,图2展示了赛车转向系统构成。
图1转向梯形机构图2赛车转向系统构成由于大赛组委会规则里面明确规定不允许使用线控或者电动转向,考虑到在赛车转向系统布置空间有限,且有严格的成本限制,以及轻量化的赛车设计目标,将赛车转向器范围限定机械式转向器。
目前,国内外的大多数方程式赛车采用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和断开式转向梯形结构。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传动副为齿轮齿条,其中,齿轮多与转向柱做成一体,齿条多与转向横拉杆直接连接,连接点即为断开点位置。
根据输出位置不同,分为两端输出式和中间输出式。
其主要优点是:结构简单,体积小,易于设计制作;转向器可选材料多样,壳体可选用招合金,质量轻;传动效率较高;容易实现调隙,当齿轮齿条或者齿条与壳体之间产生间隙时,可以通过安装在齿条背部的挤压力可调的弹簧来消除间隙;转向角度大,制造成本低。
其主要缺点是:传动副釆用齿轮齿条,正效率非常髙的同时,逆效率非常高,可以到达当汽车在颠簸路面上行驶时,路感反馈强烈,来自路面的反冲力很容易传递到方向盘;转向力矩大,驾驶员操纵费力,对方向盘的反冲容易造成驾驶员精神紧张,过度疲劳。
●断开式转向梯形结构根据转向器和梯形的布置位置的不同,断开式转向梯形又分为四类,分别为:转向器前置梯形前置,转向器后置梯形后置,转向器前置梯形后置,转向节后置梯形前置。
区分前后的分界线是赛车前轴。
当转向器和梯形分置于前轴两侧时,各杆件压力角较大,不利于提高转向效率,转向费力的同时增加了各杆件的长度;转向梯形前置还是后置主要取决于空间布置关系,本车队赛车前轮制动卡钳布置在卡盘后侧,如果将转向梯形布置在后面,会与卡钳、轮辋等部件干涉。
综上所述,本文以齿轮齿条式转向器作为转向器和断开式转向梯形结构,布置形式为转向器前置转向梯形前置对赛车的转向系统进行研究和优化。
3.1 断开式转向梯形参数的确定确定断开点的基本理念是:根据前悬架的结构特点和运动轨迹,找到梯形臂与转向拉杆连接处的运动轨迹的瞬时运动中心,断开点的位置与之重合。
图3利用三心定理确定断开点位置本文根据三心定理,确定断开点。
如图3所示,、分别是上下控制臂与转向节的铰点;和分别是等效上下控制臂的摆动铰点;点是梯形臂与横拉杆的铰点。
1)延长K B B与K A A,交于立柱AB的瞬心P点,由P点作直线PS。
S点为转向节臂球销中心在悬架杆件(双横臂)所在平面上的投影。
当悬架摇臂的轴线斜置时,应以垂直于摇臂轴的平面作为当量平面进行投影和运动分析。
2) 延长直线AB与K A K B,交于Q AB点,连PQ AB直线。
3)连接S和B点,延长直线SB。
4)作直线PQ BS,使直线PQ AB与PQ BS间夹角等于直线PK A与PS间的夹角。
当S点低于A点时,PQ BS线应低于PQ AB线。
5)延长PS与Q BS K B,相交于D点,此D点便是横拉杆铰接点(断开点)的理想位置。
以上是在前轮没有转向的情况下,确定断开点D的位置的方法。
此外,还要对车轮向左转和向右转的几种不同工况进行校核。
图解方法同上,但S点的位置变了;当车轮转向时,可以认为S点沿垂直于主销中心线AB的平面上画弧(不计主销后倾角)。
如果这种方法所得到的横拉杆长度在不同转角下都相同或十分接近,则不仅在汽车直线行驶是,而且在转向时,车轮的跳动都不会对转向产生影响。
双横臂互相平行的悬架能满足此要求。
3.2 转向系内外轮转角的关系的确定齿轮齿条式转向系的结构如图4所示,转向轴1的末端与转向器的齿轮轴2直接相连或通过万向节轴相连,齿轮2与装于同一壳体的齿条3啮合,外壳则固定于车身或车架上。
齿条通过两端的球铰接头与两根分开的横拉杆4、7相连,两横拉杆又通过球头销与左右车轮上的梯形臂5、6相连。
因此,齿条3既是转向器的传动件又是转向梯形机构中三段式横拉杆的一部分。
图4 转向系统结构简图1、转向轴2、齿轮3、齿条4、左横拉杆5、左梯形臂6、右梯形臂7、右横拉杆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布置在前轴后方,安装时,齿条轴线与汽车纵向对称轴垂直,而且当转向器处于中立位置时,齿条两端球铰中心应对称的处于汽车纵向对称轴的两侧。
赛车的轴距L 、主销后倾角β以及左右两主销轴线延长线与地面交点之间的距离K ,齿条两端球铰中心距M ,梯形底角γ,梯形臂长L 1以及齿条轴线到梯形底边的安装距离h 。
则横拉杆长度L 2由下式计算: 转动转向盘时,齿条便向左或向右移动,使左右两边的杆系产生不同的运动,从而使左右车轮分别获得一个转角。
以汽车左转弯为例,此时右轮为外轮,外轮一侧的杆系运动如图5所示。
设齿条向右移动某一行程S ,通过右横拉杆推动右梯形臂,使之转角为o θ。
取梯形右底角顶点O 为坐标原点,X 、Y 轴方向如图5所示,则可导出齿条行程S 与外轮转角0θ的关系:()()()22121K M cos L -L sin 2i i S L h γθγθ-=+++--图5 外轮一侧杆系运动情况 图6 内轮一侧杆系运动情况 另外,由图5可知:0θϕγ=ψ+-而 ()22211cos sin 2K M L L L h γγ-⎛⎫=-+- ⎪⎝⎭2arctan 2h K M Sϕ=-- 222112211arccos 2*L OE L L OE +-ψ=1OE =22221202arctan 2K M L S h L h K M S θγ-⎛⎫+-+- ⎪⎛⎫=+ ⎪--⎝⎭ 而内轮一侧的运动则如图6所示,齿条右移了相同的行程S ,通过左横拉杆拉动右梯形臂转过i θ,取梯形左底角顶点1O 为坐标原点,X 、Y 轴方向如图5所示,则同样可导出齿条行程S 与内轮转角i θ的关系,即:()1K M cos 2i S L γθ-=++22221222arctan arcsin 22i K M L S h L h K M S L θγ-⎛⎫+-+- ⎪⎛⎫⎝⎭=-+ ⎪--⎝⎭ 通过以上公式计算得:3.3 标准阿克曼转向几何关系如图7所示,在不考虑侧偏角的影响时,根据阿克曼转向理论,()222112arctan cos arccosi o l K M l h l θγγθ=--⎛+--+-+-为了使赛车转向时各个轮胎只作纯滚动而没有滑动,转向中心应位于赛车后轴线的延长线上,此时内外侧车轮转角大小应符合:cot cot i o K Lθθ=- 上式表示标准阿克曼转向关系,其中:o θ为外轮转角;i θ为内轮转角;B 为主销后倾角为0°时,两侧车轮主销与地面交点之间的距离,mm ;L 为轴距,mm 。
由上式得,在给定的外轮转角下,内轮转角为:tan arccot tan o i oL L K θθθ=-图7 标准阿克曼转向关系示意图 3.4 目标转向关系普通乘用车使用的是理论阿克曼转向,而对于方程式赛车而言,赛车在高速行驶中,轮胎存在侧偏角且车身存在侧倾,四轮载荷重新分配对轮胎刚度存在影响且高速过弯时外侧车轮载荷更大,外轮转角逐步增大,这时转向关系趋向于平行转向。
平行转向是一种内外轮转角相同的转向几何关系。
为了保证轮胎做纯滚动,减少轮胎的偏磨,在考虑轮胎侧偏角对转向关系的影响,同时引入赛车高速过弯垂直载荷重新分配对侧偏刚度的影响时,最佳阿克曼校正系数为43%,目标转向关系为:tan 0.43arctan0.57tan o i o o L L K θθθθ=+-式中,i θ为实际内轮转角,o θ为实际外轮转角。
3.5 转向梯形参数优化设计实际转角关系根据赛车内部空间设计前置断开式转向梯形的结构如图8所示。
其中:M 为断开点,在实际结构中为两转向横拉杆内端之间距离;N 为两侧车轮主销延长线在地面上交点之间的距离;h 为前置转向器与前轴之间的距离,该距离用于定位转向器位置;L 为梯形臂长度;λ为梯形底角。
图8 转向梯形整体结构图为了更清楚的描述转向时左右轮的转角关系,绘制当车轮向左转动时,左右车轮运动简图,如图9所示。
图9 转向轮实际转角关系示意图车轮左转,外轮转向角度为o θ,根据几何关系可知2N M A -=2l =1cos()o s l A λθ=-+arccot ir o B Lθθ=-2222arctan i h A s θ=+- 其中:A 为计算算子;2l 为拉杆长度,mm ;s 为齿条行程,mm ;i θ为内轮转角;or θ为符合标准阿克曼关系的外轮转角;o θ为实际外轮转角。
通过以上式子进行数学运算,即可得到按照图8所示转向梯形设计时内外轮的实际转角关系。
转向梯形参数优化目标函数转向梯形设计参数优化的目的是使左右轮实际转角关系尽可能的接近目标转向关系式。
前面用阿克曼校正系数描述赛车转向梯形由标准阿克曼转向关系向平行转向过渡的程度,并引入侧偏角对转向关系的影响,计算得到阿克曼校正系数为43%。
由上一节的推导可知当给定外轮转角o θ时,实际内轮转角ir θ为arctanarccosir h θλ=+- 设计要求i θ与ir θ要尽可能接近,同样引入加权因子构成目标函数如下3020()()m i ir G x θθωθθ===-∑其中加权因子的取值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