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小池滨江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2024-2025学年湖北省高三上学期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2025学年湖北省语文高三上学期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智慧和审美情趣。
其中,诗词曲赋等文学作品尤为引人注目。
诗词曲赋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域风格。
它以简洁的语言、优美的韵律、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情感。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描绘了安史之乱后的荒凉景象,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则展现了元宵节的繁华景象,抒发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曲赋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它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将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使读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开篇,用形象的比喻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乙】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然而,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对于诗词曲赋的欣赏和传承却逐渐变得淡漠。
很多人认为,这些文学作品已经过时,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
其实,诗词曲赋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具有很高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诗词曲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还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和精神追求。
通过学习和欣赏诗词曲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其次,诗词曲赋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它以简洁的语言、优美的韵律、丰富的意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欣赏诗词曲赋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再次,诗词曲赋对现代人的心灵成长具有积极影响。
它可以帮助人们培养情感,提高道德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湖北省语文高三上学期期末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年)
2024年湖北省语文高三上学期期末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朝花夕拾鲁迅第一章独在异乡为异客 Predicate:现代散文的奠基之作,反映了作者童年生活、家庭背景和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
“独在异乡为异客”,这是杜甫名诗中的名句。
我在故乡绍兴,虽然不是什么都会,但的确是个很小的镇了。
我在那里住惯了,觉得那里的一切都很熟悉、亲切,对于生活,对于饮食,对于人物,对于自然,都成了习以为常的对象,离开了自然都难以活。
后来,到了北京,眼中所见的都是陌生的人物,所的都是陌生的言语,所走的都是陌生的路面,所吃的是陌生的食品,所读的是陌生的书籍,所做的一切都是陌生的。
这是我初次离开故乡到北京来的时候,一种寂寞之感油然而生,尤其是对于我那热心的母亲和弟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我怎么能不思念故乡呢?然而,我并不悲伤,因为对于故乡的感情并不危险,也不是心灵的负担。
我常常回想起故乡的许多生活小事,如 ancestors,my mother,我的老师,还有那座小小的书院。
我怀念在那书店里第一个买的书,虽然时间已经隔了很久,但我仍然清晰地记得那些书的封面、书名和作者。
我怀念那些书伴随着我度过了漫长的岁月,我怀念那些读书的日子,那些快乐的时光。
第二章 my mother回忆 Predicate:记录了“我”与母亲共度的温馨生活,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情和怀念。
“母亲”,这是一个神圣的名字。
在我的心中,母亲是伟大的,是崇高的。
她是我生命中的第一位老师,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亲人。
我想,我的一生中,没有母亲就没有我。
然而,母亲已经去世多年,我再也没有机会见到她,再也没有机会听到她的声音。
每当我回忆起与母亲共度的时光,我总会深深地怀念她,想念她的每一个细节。
我的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但她却有着一颗善良、坚强、勤劳的心。
我小时候,她每天早起晚睡,为我们做家务,照顾我们的生活。
她总是那么温柔地对待我,让我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
2024年1月湖北省部分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1月湖北省部分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卷2024.1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53年,新中国年轻的桥梁设计师、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者之一唐寰澄在《清明上河图》里发现了汴河上结构特殊的木拱桥,正应《东京梦华录》所载“虹桥”之称。
这一发现曾轰动一时,引发了世界桥梁史学界对木拱桥的研究兴趣。
唐寰澄和当时的很多技术史学者都曾经认为,《清明上河图》中的木构拱桥在历史上早已被更为坚固耐用的石拱桥取代,在世界各地都绝迹了。
但之后在闽浙等省的深山地区相继发现了各种形式的木结构桥梁,不但有古代建造的木拱桥在持续使用,还有世代相传的工匠在继续建造这种桥梁。
唐寰澄根据其构造原理,名之曰“编木拱”桥。
2009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亟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1年,新一代建筑史学者刘妍的《编木拱桥——技术与社会史》一书出版。
他没有像常规的技术史写作那样,直接从传世文物和图像资料出发进行类型学分析,而是通过复原古罗马现实场景下的实际需求和技术条件,对恺撒在《高卢战记》中以文字形式记载的菜茵桥进行推测和复原,指出恺撒的莱茵桥正是一种编木拱桥。
更进一步,刘妍回到中国的闽浙山区,考察在真正的生产生活中持续使用至今的中国木拱桥。
除了完成对大量文字和图像资料的爬梳工作,他还在山涧之间、急流之上,实地测绘了一座又一座古代和现代用相同技术建造的编木拱桥;在工作室内完成了模型制作;更带着人类学者的眼界和历史学者的深思,深入当地社会生活的历史与现实,不止一次地全程参与造桥匠人的实际营造工作。
他得以完成这样一部从外部和内,.从历史和当下的各个立足点出发,深入探究“编木拱桥这个不断闪现在人类历史的各个时间、不同角落的奇特、罕见现象”的“特殊的技术史与社会史”。
如此高超、有效的站艺何以罕见?刘妍通过对比东西方木作传统在应对跨度问题时所使用的“编木拱”和“桁想”这两种选择之间的差异,回答了这个问题:“桁架与编木拱,均是将较短的杆件组合起来以形成较大跨度”;“针对桁架结构力学特征的科学研究,是现代结构科学的基础,理想’桁架拉、压分明的受力特征,可以方便地简化为抽象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因此桁架理论是结构科学的理论基石之一”;与之相对,“编木拱虽然为拱形结构,却兼具拱与梁的结构特征,并会随边界条件的变化而在两者之间转化”,其“力学特征复杂而不明朗”。
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很多地方凡是有地位的人是不愿做保长的,传统的绅士为了他在政治结构中的特殊作用不能进入行政机构。
他一旦走了进去,唯一的自下而上的轨道就淤塞了。
保长对于县长是下属对上司,他的责任是执行命令,不能讨价还价。
为了维持这传统方式,当保长的常是社会没有声望的人,等于以前的乡约。
可是事实上保长和乡约是不同的,乡约是没有权力的,而保长却有权力。
以并不代表地方利益的人来握住地方的权力,而且他是合法的地方公务执行者,他有权来管理地方的公款,这变化在地方上引起的迷惑是深刻的。
结果是地方上有地位的人和保长处在对立的地位而没有桥梁可通。
乡村里有声望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放弃地方立场加入行政系统,较为合算。
他当了保长之后还是可以支配地方自治事务。
但是事实上,他的地位改变了,因为他不能拒绝上级命令,不能动用自下而上的政治轨道,这类地方也就完全成了下情不能上达的政治死角。
保甲制度不但在区位上破坏了原有的社区单位,使许多民生所关的事无法进行,而且在政治结构上破坏了传统的专制安全阀,把基层的社会逼入了政治死角。
而事实上新的机构并不能有效地去接收原有的自治机构来推行地方公务,旧的机构却失去了合法地位,无从正式活动。
基层政务就这样僵持了,表现出来的是基层行政的没有效率。
中央延长自上而下的政治轨道,目的是在有效促进政令。
中央的政令是容易下达了,可是地方的公务却僵持了。
中央下达的政令中,除了要钱要人之外,凡是要在地方上建设的事,好比增产等等,却因为地方社会结构的紊乱和机构的僵持,公文停留在保公所里,走不出来。
在这种情形下,不论才能有多高,绝没有施展的机会。
材料二:改朝换代之际,地方纷乱,士家大族败亡,盗贼横行,灾害频发,传统的儒家纲常伦理和礼治秩序遭到破坏,张履祥的家乡也在所难免。
张履祥以士人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一直以儒者肩负的时代使命来思考民生,关注社会问题,将学问与乡土社会生活相联系。
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评分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讲究“兴寄”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特点之一,它原是诗歌创作的要求,但“兴寄”的深浅有无,古人不仅常用于诗歌评论,且注重“兴寄”的诗,作者往往有意让它的意味“使人思而得之”,或“以俟人之自得”,而不正言直述。
所谓“兴”,原是赋比兴的“兴”。
“兴”的写法就是“托事于物”,或“托物兴词”。
寄托于某种事物以表达感情的“兴”,也就是“兴寄”。
“兴”字的含意是“起”,诗人所兴起的是情,所以,《文心雕龙·比兴篇》说:“兴者,起也。
起情,故兴体以立。
”只是这种情是诗人触发外物而兴起,又寄托于物而表达出来的。
由此可见,古典诗歌的所谓“兴寄”,主要就是通过具体事物的描写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唐代,“兴寄”逐渐形成和“彩丽竞繁”“其体华艳”相对的概念,用以指诗歌应具有充实而有意义的思想内容的要求。
如白居易《与元九书》所论:“诗之豪者,世称李、杜。
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过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
杜诗最多……然撮其《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塞芦子》《留花门》之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亦不过三四十首。
”从白居易在同文中称自己有关“美刺兴比”的诗为“新乐府”,元稹在《进诗状》中称自己的乐府诗“稍存寄兴”,可知“比兴”和“兴寄”的要求是相近的。
这种“比兴”或“兴寄”,就是要求诗歌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了。
用这样的要求来衡量齐梁时期的诗作,自然是“兴寄都绝”。
唐宋以后,诗词的“兴寄”受到诗人们更大的重视。
明人胡应麟、许学夷等多次用“兴寄”的深浅来评论诗歌优劣,到了清代,甚至认为“文无比兴,非诗之体也”(冯班《钝吟杂录》);“伊古词章,不外比兴”(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自序》)。
没有比兴就不成其为诗,以至一切文学作品,无不是用比兴写成的,这就把比兴的地位提得更高了。
2025届湖北省小池滨江高级中学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届湖北省小池滨江高级中学高三最后一卷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不论鲁迅、周作人,还是胡适、陈寅恪、钱钟书、林语堂,无一不经过西式教育的严格____________,他们都不是传统文人,而都是现代学者,所谓学术规范,对他们来说,都是____________的东西,他们写文章并不____________规范,毋宁说已将这些规范化有为无,达到了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地步。
A.磨练驾轻就熟违反B.训练驾轻就熟违犯C.磨练滚瓜烂熟违犯D.训练滚瓜烂熟违反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强调刚健进取的精神,下列句子中最符合此种精神的一项是A.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溥冰。
B.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C.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
D.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3、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民歌,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属于口头艺术,具有简明朴实、平易近人,生动灵活的特点。
民歌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经过长期的广泛传唱,充满艺术的感染力和强大的生命力,让人。
A.结晶薪火相传焕然一新B.结晶口耳相传耳目一新C.积淀薪火相传耳目一新D.积淀口耳相传焕然一新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所谓诗话,就是评述有关诗歌问题所写的随笔式著作。
诗话体著作于欧阳修的《六一诗话》,此后,诗话体著作久盛不衰,说明其自有文体传承的价值。
诗话中常以诗歌作品作为切入点,从审美的视角深入细致地探讨诗歌创作的艺术性问题,精辟之见,能起到以小见大、举一反三、闻一见十的作用。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检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检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文学价值中的“真”为艺术真实,是创作者主观想法与客观生活真实的辩证统一成果。
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较为不同的是,前者主要将实际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人与事作为直接参照,而后者产生于内蕴自我人格与情感评价的客观对象,是创作者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进行真实面貌的“诗意揭示”。
“合情”意味着文学作品必须反映人们真实、诚挚的感情及意向。
如李白所作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此句以极其夸张的手法,化沉重的忧愁为三千丈的白发,将其壮志难酬的暮年之悲抒发得淋漓尽致。
“合理”一是指文学作品要符合现实世界的本质性和规定性东西,或是恩格斯所言的人类社会真实的“现实关系”。
例如小说《机器岛》,凡尔纳设想了一个名为“标准岛”的人工世界,但在这虚构的岛屿中却蕴含着“合理”的现实性因素: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纠纷、人类面对利益时的信仰沉沦、资本家内部不断尖锐化的矛盾斗争……作品中诸如此类的“诗意揭示”与客观存在的“现实关系”紧密相连,凝结了创作者对工业社会的批判与反思。
除此之外,“合理”还意味着与人类积极健康的理想相符合,通过虚构的方式可以表达人在社会规律下的美好心愿。
《格列佛游记》通过虚构的幻想展开荒诞离奇的情节叙述,真实地表达了殖民地人民反抗统治者的迫切愿望等现实世界问题的否定性评价,赋予了真实以艺术的表现力。
值得强调的是,这里的“理”不一定达到与现实社会的本质或物理规律完全相合的要求,更多合乎的是人们共通的逻辑与理性能力。
换而言之,不是合乎一种既存的事实之理,而是合乎一种人们将如何存在于世的“未来之维”。
如米兰·昆德拉的作品,集中探求“人之存在”的问题,蕴涵着人文主义关怀以及对生命存在本质的索解。
他运用更加真实并且贴合生活的视角,看待人的精神及行为的存在方式,将存在的真实指向“未来的真实”,而这指向未来的维度即是“理”的所在。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新高考高三上学期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由于有机体的全部基因都遗传自祖先,而非祖先那些未能成功繁衍后代的同辈,因此所有有机体都倾向于拥有那些自带成功特质的基因。
这些有机体天生便拥有成为祖先的本事,也就是说,它们善于生存繁衍。
这也是为什么有机体倾向于遗传的那些基因,都有能力构建出一部设计精良的“机器”——一具积极工作、不停努力成为后代祖先的躯体。
这就是鸟儿如此善于飞翔,鱼儿如此善于游动,猴子如此善于攀爬,病毒如此善于散播的原因。
这就是我们热爱生命、热爱孩子的原因。
因为所有人继承的所有基因,都来自从未中断过的一连串的成功祖先,毫无例外。
这个世界充满了有能力成为后代祖先的有机体。
关于上一段落,有一种貌似合理、实则错误的理解方式。
有人认为,当祖先成功繁衍,它们传递给儿孙的基因便由此获得了升级,超越了它们从父母处获得的基因。
它们的成功对基因发挥了某些作用,而这就是为什么它们的后代如此善于飞翔、遨游、求偶。
错了。
基因不会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它们只是得到了继承,除了某些非常罕见的随机错误之外,基因根本不会发生变化。
并不是成功塑造了优秀的基因,而是优秀的基因造就了成功。
个体终其一生做过的所有事情,都不会对其基因产生丝毫的影响。
生而具有优秀基因的个体,是最有可能成长为后代的成功祖先的。
因此,优秀的基因更有可能被继承到未来。
每一代都是一道过滤、一个筛子:优秀的基因容易穿过筛子,进入下一代;拙劣的基因容易留存在早年离世的个体身上,或是那些没有繁殖的个体身上。
拙劣的基因也许会因为运气好,与优秀的基因共存于同一个躯体之内,闯过一两个世代的过滤。
但是,若想成功闯过数千道连续不断的过滤,不能只靠运气。
在数千个连续的世代之后,依然存在的基因大概率是优秀的基因。
《基因之河》中谈到的“河”,是一条DNA之河。
这条河在沿着时间之岸缓缓流淌。
这是一条信息之河,而非血肉之河,是一条充满关于躯体构造的抽象指示的河流,而非由肉身构成的河流。
2024届湖北省第五届语文高三上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4届湖北省第五届语文高三上期末监测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今天,对中国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或多或少地知道中国有书法这种独特的艺术。
书法艺术与写字有关,但不等于说,将字写得好看一些,就是书法艺术了。
汉字书写的形式有很多种,早期刻在龟甲等上的叫甲骨文,后来镌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叫金文,又叫大篆。
秦始皇统一中国,文字也随之统一,那叫小篆。
汉代以后又有隶书,后来在隶书的基础上产生了楷书、行书、草书。
行书和草书是书写的(甲),(乙)强,又有流畅的节奏,是人们平时很喜欢的书法形式。
中国有书法艺术,得力于两方面的因素。
一是汉字,汉字是以象形为基础的方块文字,它具有独特的优美形式,为书法艺术的(丙)提供了条件。
一是毛笔。
毛笔的发明,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它不仅是书法艺术产生的基础,中国绘画的独特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来自于毛笔。
由兔毫、羊毫、狼毫等做成的毛笔,柔软而富有弹性,可以产生丰富的变化,为书法艺术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
当代中国台湾舞蹈家林怀民领衔的“云门舞集”舞蹈团,曾创作《行草》组舞,享誉世界。
他的灵感来自中国书法。
它活化了中国书法的精神,其中《行草贰》最为典型。
在舞蹈过程中,舞者如同一个即兴创作的书法家,挥毫泼墨,时而停顿,时而激越,时而流动婉转,时而迟缓柔媚。
虽然布景上没有书法,舞台上没有字迹,但使人感受到书法的气脉在流动。
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大书法家张旭整天沉浸在他的行草世界中,他日日临摹前代大师的书迹,但进步不大。
一日,他到长安街头,看到人头攒动,凑前一看,见一位女舞蹈家,姿容曼妙,身材纤秀,挥舞着长剑,凌空飞舞,柔美的身躯,飘拂的衣带,随着剑起伏。
2024届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语文高三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4届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语文高三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家(节选)巴金祖父在床上呻吟着,奇怪的药和药引煎在药罐里,成了一碗碗浓黑的苦水。
然而祖父服了药,病反而加重起来。
祖父的病并没有给这家庭带来大的骚乱,人们依然在笑,在哭,在争闹,在争斗。
医药不能够有大的效力,于是人们便开始求助于迷信。
这全是由贫弱的脑筋里想出来,可如今却由陈姨太发起而为那几个所谓“熟读圣贤书”的人所主持而奉行了。
一个无知识的妇人居然成了一种支配的势力,其结果便是一个鬼的世界代替了人的世界。
最初是几个道士在大厅上作法念咒。
到了夜深人静时,便由陈姨太一个人在天井里拜菩萨。
“见鬼!”觉慧骂着。
“你只配干这些事!”然而另一个花样来了,这就是克明、克安、克定三弟兄的祭天。
三人过于严肃以至成了滑稽的样子。
觉慧的批评也是同样的:“见鬼!”几个钟头以前,克安和克定还在打牌,喝酒,和女人调笑,现在却跪在这里诵读那愿意代替祖父死的祷告辞。
在觉慧想着“你们的手段不过如此”的时候,新的花样又来了。
这一次不是“见鬼”,却是“捉鬼”。
傍晚,每个房间的门都紧闭着,霎时间全公馆变成一个静寂的世界,显得很凄惨。
不知从什么地方请来了一个尖脸的巫师,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做出种种凄惨骇人的怪叫和姿势,把病人骇得用被盖蒙了头而惊叫起来。
满屋是浓黑的烟,爆发的火光和松香的气味,地板也烧焦了两处。
然而花样又来了,据说这公馆里到处都布满着鬼。
这说法也有些人不相信,可是没有一个人敢出来反对。
觉慧虽然有这勇气,然而没有人听他的话。
于是决定在第二天晚上举行大扫除,要捉尽每个房间里的鬼,说是这样祖父的病才可以痊愈。
于是第二次的滑稽剧又在预定的时间开演了。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部编版)高三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部编版)高三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遒劲(qiú)峥嵘(zhēng)潺湲(chán yuán)漫溯(sù)B. 慰藉(jiè)斑斓(lán)摇曳(yè)寂寥(liáo)C. 踟蹰(chíchú)荡漾(yàng)青荇(xìng)笙箫(xiāo)D. 彷徨(páng)忸怩(niǔní)颓圮(pǐ)佝偻(gōu lóu)答案:C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 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扑在坐位上。
B.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C. 父亲本已该悠闲地在屋里歇着,可是他却愿意把这头黄牛借给我,看我在青草地上把牛牵得团团转,独自乐着。
D.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答案:B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桂林的山水真是神奇秀丽,青青的山,绿绿的水,栩栩如生,令人陶醉。
B. 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C. 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D. 在“学雷锋,讲文明”活动中,学校涌现出了一大批感人肺腑的好人好事。
答案:C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经典咏流传》将经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相结合,为现代文明追本溯源,叩问初心,让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得到了广泛传播。
湖北省第五届2025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湖北省第五届2025届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书生,如今立于皇帝身旁。
他铿锵有力的奏折,直言不讳的进谏,妙语连珠的回答,令皇帝,令天下为之一振。
迎来皇帝的宠爱,百姓的辉煌仕途的苏轼,是的一代豪杰。
他胸怀抱负,心似江涛澎湃,欲大有作为。
于是,那时的他便成为“弄潮儿”,光环围绕。
但当苏轼遇到小人,当他的“出言不逊”遇上奸佞的巧言令色,他被抛弃了。
“乌台诗案”之后,他被一贬再贬,如离群的鸿雁,甚至感到了死亡的威胁。
苏轼惊恐不安,心如死水,那时苦闷的苏轼留给世人的是灰黑的模糊的身影。
如果苏轼仅是仕途顺畅,那么,他也许只能成为一名历史政客。
如果苏轼被贬后就一直苦闷,那世间也只多了一只蜉蝣而已。
,苏轼却以其豁达成了后世的楷模。
这时的苏轼应该想通了一个问题:快乐之道,不在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而在于喜欢自己不得不做的事。
于是,便有了泽被后世的苏堤,有了被人津津乐道的东坡肉,他以“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自勉,尽己所能造福百姓。
那穿芒鞋、执竹杖、戴蓑笠的老翁将文学史开辟了新天地,摇身一变成为经典,这实是“文学之大幸”。
这时的苏轼,轻装上阵,( )。
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耳目一新爱戴当之无愧然而B.焕然一新爱护当之无愧固然C.耳目一新爱戴当仁不让固然D.焕然一新爱护当仁不让然而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那穿芒鞋、执竹杖、戴蓑笠的老翁将文学史开辟了新天地,让其诗文摇身一变成为经典,这实是“文学之大幸”。
B.那穿芒鞋、执竹杖、戴蓑笠的老翁在文学史上开拓了新天地,摇身一变成为经典,这实是“文学之大幸”。
2024届湖北武汉市语文高三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4届湖北武汉市语文高三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开篇《学而》中提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此句“弟”通“悌”,指出了孝与悌是为人的根本。
“本立而道生”,生生不息的人道,其根源在于孝悌。
孟子则进一步提出“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
从人伦关系和人伦次序来说,“孝”一般是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孝敬,指的是上下两代人的纵向人伦关系,“悌”指的则是兄弟姐妹间的横向人伦关系,“一纵一横”所形成的“十字形”的人伦构造,无疑是中国人伦关系的重要构造,悌文化在其中的作用与重要性,具体体现为三个“有利于”:其一,有利于个人的修养成才:悌作为对兄长的敬爱,与孝具有天然的联系性。
将对兄长的敬顺扩大至父母便成了孝。
同时,维持兄弟姐妹关系的和睦本身也是孝的一个方面,“兄弟睦,孝在中”。
义与悌更是紧密联系。
“义之实,从兄是也。
”义为行事得宜,分寸得当之意。
幼弟对长兄的得当行为正反映了义的内容和要求。
孝悌作为个人修养的核心,做好它,仁义礼智便能顺其自然,唾手可得,故孟子说“尧舜之道,孝悌者也”。
其二,有利于家庭的和睦与团结:悌对于“先生为兄,后生为弟”的强调,在家庭内部确立了普遍认同的同辈兄长核心和井然秩序。
弟弟要时刻为兄长考虑,日常中尊敬顺从兄长。
兄姐要用“友”回报“悌”,关心爱护弟妹。
在孝悌思想的指导下,古人崇尚同居共财,甚者有十世同居,几千人吃一口大锅饭,而不闻争吵之声。
即便兄弟成年后分家,悌友的思想也为财产划分添上了温情脉脉的色彩。
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9分)(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至5题。
中晚唐时期的儒学复兴运动影响深远,其代表人物是韩愈、柳宗元和刘禹锡。
此时,一种理性的态度正在酝酿成型。
比如柳宗元“疑《国语》”“辩《论语》”。
历史上一般都讲《论语》是孔子弟子所作,柳宗元对此就提出了明确的怀疑:《论语》里面清楚记录:了曾参临终前的遗言,而曾子在孔子晚期弟子中也算比较年轻的,既然记录了曾子的临终遗言,怎么可能是孔子的弟子所作呢?这样的话当然是曾子的弟子记录下来的。
如这与我们今天的观点就非常接近了。
柳宗元他们对所有问题都抱有一种特别有意思的怀疑精神,与之相伴随的是一种理性探索的态度。
这种理性的态度,在一组有趣的文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这组文章源自韩愈、柳宗元、刘禹锡他们几个围绕天人问题的一场思想对话。
韩愈先写了一篇文章叫《天说》,柳宗元在韩愈《天说》的基础上又写了一篇《天说》,这篇文章在完整引用了韩愈的《天说》之后,对《天说》里面的思想做了全面的反驳。
而刘禹锡读到柳宗元的《天说》以后,觉得柳宗元说得也不好,就又写了一篇《天论》。
这组文章都收在《柳宗元集》里。
韩愈这篇文章非常有意思。
文章主要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人们一般都质问,老天为什么不保佑善人呢?为什么好人不长寿,坏人活千年呢?为什么一个个坏人都活得那么好,而正直的人却活得那么委屈?韩愈在这里提出了一个特别有趣的论辩,他说你看,人与元气(天地就是元气)的关系就像虫子跟树的关系。
树坏了就生虫,虫对树是一种伤害;元气坏了就生人,人对元气也是一种伤害。
那你就能理解为什么上天总是保佑恶人了。
因为恶人帮天地元气杀灭人,相当于我们人为树杀灭害虫。
所以凡是能够为树杀灭害虫的,树会感谢他;凡为天地杀灭人的,正如恶人所做的,天地也会感谢他。
我很想知道韩愈到底是在什么背景下写这篇文章的?柳宗元读到这篇文章后,就说:“子诚有激而为是耶?”你韩愈大概是受了什么刺激才故意这么说的吧,这跟你平时倡导的东西可不太一样。
2025届湖北省四校语文高三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5届湖北省四校语文高三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我喜欢过桥,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
①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②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③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④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⑤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⑥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A.⑤④③②⑥①B.③②⑥①④⑤C.⑤④③②①⑥D.③②①⑥④⑤2.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阅读是一项几乎没有门槛的活动,人人都可文字之美;阅读又是一项由浅入深的精神,需要持之以恒才能、窥其堂奥。
这个世界需要书籍的火种来点亮,而一个追求内心丰富的人,也总有赖于阅读带来的精神刷新。
A.领略历练登堂入室B.领略砺炼登峰造极C.领悟历练登峰造极D.领悟砺炼登堂入室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网络的百舸争流中,网红的草根气息非常浓郁,区别于精英文化、庙堂文化的“高大上”,网红浑身上下充满着草根色彩,让大众一下子引为“知己”。
(),可以说,“成也网络,败也网络”。
网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放大,与网民的审美、欲望、审丑、娱乐、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如今的文化圈,特别是大众文化圈,已经不再单纯。
电影、电视、文学、音乐、传统艺术等,这些领域需要综合性的文化沉淀,而平民狂欢造就的网红更多地被许多人视为“一种喧嚣的泡沫”。
2023—2024学年湖北省部分学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2023—2024学年湖北省部分学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乡土社会可以说这是个“无法”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让我先说明,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一般的社会。
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
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
譬如在印度有些地方,丈夫死了,妻子得在葬礼里被别人烧死,这是礼。
又好像在缅甸有些地方,一个人成年时,一定要去杀几个人头回来,才能完成为成年礼而举行的仪式。
我们在旧小说里也常读到杀了人来祭旗,那是军礼。
——礼的内容在现代标准看去,可能是很残酷的。
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
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恻隐之心并没有使孔子同意于取消相当残忍的行为。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
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
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
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
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
“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
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
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
行为规范的目的是在配合人们的行为以完成社会的任务,社会的任务是在满足社会中各分子的生活需要。
人们要满足需要必须相互合作,并且采取有效技术,向环境获取资源。
这套方法并不是由每个人自行设计,或临时聚集了若干人加以规划的。
人们有学习的能力,上一代所试验出来有效的结果,可以教给下一代。
这样一代一代地累积出一套帮助人们生活的方法。
从每个人说,在他出生之前,已经有人替他准备下怎样去应付人生道上所可能发生的问题了。
他只要“学而时习之”就可以享受满足需要的愉快了。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小池滨江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刘醒龙①过年回家,有一种东西总在堵着我的喉咙。
②我们是在黄昏时刻到家的。
从车窗里望见系着旧抹腰的母亲,孤单地等候在院门外的那一刻,我第一次发觉,一生中最先学会、叫得最多、最了不起的称谓,竟然无法叫出声来。
最后还是女儿趴在怀里,冲着奶奶,响亮而又深情地替我叫了一声生命中最爱的母亲。
母亲灿烂的笑容,分明是冬日苍茫中最美丽的景致。
我的心却紧得很,阵阵酸楚直往眼底涌:国庆节放长假我们曾经回来过,才3个月时间,母亲又老了,并且老得格外厉害,许多次,我在电话中一边同母亲说话,一边想象母亲苍老的模样,眼见为实的母亲让我惊讶不已。
在一段时间里,我一直不去看女儿绕在奶奶膝前撒娇并撒欢的模样,只用耳朵去听她们一声声“好奶奶——好孙女”地相互叫着,并相互说着:我好想你呀!在听来的这些动静中,让我略感宽慰的是母亲的笑声,在女儿的亲昵下,其至还透露出一丝逝去多年的娇媚。
③这么多年,记忆中惟一没变的是系在母亲身上的抹腰。
母亲四十几岁时就病退在家,此后的三十年中,一件又一件的抹腰,也就是别处称之为的围裙,就成了她日常生中主要的时装。
回家之前,妻子拉着我特意去商场为母亲买了一件枣红色绣花中长棉外套,我们非常满意,拿给母亲试穿,母亲也非常满意。
初一早上,母亲在穿上新衣服的同时,亦随手系上那件沾着油腻、补有补丁的抹腰。
④母亲过分的苍老,主要原因在于父亲。
八十一岁的父亲在所有事情上越来越任性而为,完全是母亲宠坏的。
父亲将自己可以有些作为的岁月,全部献给了他曾百般信任的乡村政治。
如今回过头去看,父亲这辈子从未弄懂得过什么是政治。
于是,已到了“现在的事记不得、过去的事记得清”阶段的父亲,就用那貌似清醒明白的糊涂,开始了对母亲仿佛不近情理的导演。
譬如他不让母亲洗被子,母亲没有听信,父亲便夺过被子,放到砧板上,用菜刀剁得稀烂。
⑤母亲是天下最常见的那种任劳但不一定任怨的妻子,心里有委屈,就会在儿女的面前一一数落。
吃着母亲亲手做的饺子,心中塞满了母亲这辈子太多的辛苦、辛劳和辛酸。
不由得,我们也会跟着母亲抱怨父亲几句。
然而,母亲往往不给我们哪怕一丁点的过渡,只要父亲那里有任何动静,她便即刻赶过去,那种敏捷与由衷,让满屋子的晚辈每每自叹弗如。
⑥我想起前年母亲在武汉过年。
因为母亲当时那一身折磨她多年的疾病实在不能再拖下去,答应我们年后上同济医院彻底治一治。
为了陪伴母亲,我们要了一间温馨病房。
母亲住院的那半个月,是迄今为止,我对她最为孝顺的日子。
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坐长途客车来看望的大姐, 捧着母亲的手说,真像是姑娘的手。
那一刻,母亲笑得十分满足。
⑦到家的第二天,我抢先起床,打算做一顿早饭给母亲吃。
正在忙碌,母亲出现了。
母亲一边和我说着话,一边随手将我正在做的各种事顺手接了过去。
而我也像以往每次回家那样,不自主地就顺从了母亲。
直到这顿早饭做好后端上桌子,我才重复着从前,在心里责备自己,怎么连这么小的一点事情也替不了母亲哩!无论我如何告诫自己,到头来一切如故,母亲轻轻地走近来,不用费力争夺,只需稍一抬手,我就放弃了为母亲分担点什么的诺言。
⑧在家的那几天,母亲曾问她的孙女:“我到你家去住好吗?”女儿想了想才回答:“我家住7楼,奶奶你上得去吗?”女儿没有笑,我也没有笑,惟有母亲在那里开心地笑着,一切答案仿佛都与己无关,就像母亲这辈子所走过的,70岁、80岁和100岁都不是目的,真正属于她的只有这些日复一日,让我这做儿子的想得心疼的实在小事。
那一天,我将女儿叫到身边,故作神秘地问,将你的奶奶借给我当母亲好不好。
女儿很快就明白我在逗乐,一边说奶奶本来就是你的母亲,一边像小猫小狗一样快乐地跑开了。
所有的青春都是在快乐中渐行渐远,直到无影无踪,留下来陪伴终生的都是不再将爱字说出口来的老母,那才是每一个人的至亲。
1.阅读文章第①段,联系全文,分析“堵着我的喉咙”所包含的情感。
2.第②段的两个画线句都是描写母亲的笑,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3.第③④⑥段都运用插叙,举例分析它们在构思中的作用。
4.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现有的认知中,科学与艺术相去甚远。
科学属于理工科,艺术属于人文学科;科学家往往被想象为一丝不苟、衣着整洁,艺术家则是不修边幅的形象;科学研究是集体协作、分工明确,艺术创作是内心独白;科研成果通常表现为公式、符号,高深莫测,艺术作品则非常亲和,大家都懂。
概括来说,科学和艺术最大的不同是:科学求真,艺术求美。
但是,一些科学家并不认同科学和艺术的分歧。
物理学家李政道认为:“科学和艺术的共同基础都是创造力,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所以科学、艺术之间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不同。
”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表示:“让一个方程具有美感,比使它去符合实验更重要。
”数学家外尔甚至说:“我一辈子就是想把真和美结合在一起,如果实在结合不了,我就选择美。
科学理论的成就在于美学价值,缺陷的地方恰恰就是艺术上不足的地方。
”顶级科学家高调宣传“美高于真”,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其实,science(科学)这个词来自拉丁文scientia(科学),表达的是希腊文episteme(知识)的意思。
而艺术、技术等词统统来自希腊文techne(艺术)一词。
古希腊人认为,艺术、技术是比科学“低等”的存在。
为什么?因为在他们看来,自然高于人工,越是没用的东西越高级,越是自由的事物越是无功利。
科学研究自然的奥秘,崇尚科学就是遵循自然;而艺术、技术的产生,本质上都是造出了自然界本来没有的东西,是违背自然的。
科学重要而艺术不重要,是因为艺术有实用价值,有功利目的,在“自然”的层面比较低级。
科学和艺术的分化并不是古以有之,启蒙运动的时期,科学、艺术才正式成为两个门类,至今不过二三百年。
近代以来,科学处于下行的过程,从高高在上的地位慢慢跌落到工匠层面,由纯粹科学变成技术科、技艺科,由求真的科学变成求力的科学。
与此同时艺术不断上升,从低级的实用之学慢慢演变为具有纯粹审美性质的自由之艺,这个时候它才获得高雅的境界,具有陶冶心灵的力量。
但无论如何,“自由”是它们共同的源头。
因此,一旦涉及自由,科学和艺术就认出了彼此,顶级的科学家和顶级的艺术家就产生了“美就是真”的认同感。
现在时常有人说,“生活很枯燥,学一点艺术。
”如果把艺术看作“放松、消遣”的手段,那是在贬低艺术,科学也是一样。
只有进入自由境界中,科学才能呈现为艺术,人们才能真正领悟什么是科学精神。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与艺术》)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科学与艺术的区分是显著的,但是也有许多顶级的科学家、艺术家强调科学与艺术之间的相似性。
B.物理学家李政道认为,科学与艺术有许多相同之处,创造普遍的真理,是艺术和科学的共同特征。
C.希腊人曾尊科学贬艺术,今人则尊艺术贬科学,因为艺术演变为了纯粹审美,而科学多追求实用。
D.作者认为,科学与艺术从近代社会以来开始分化,但他们都有共同的起源,头脱胎于希腊母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段从多个层面论述科学与艺术的不同,作者认为求真与求美四科学与艺术的最大区别。
B.文章引用三位科学家的话进行道理论证,把科学与艺术相联系,强调科学发现中的审美因素。
C.文章论证思路清晰,用每段首句概括引出下文,围绕科学与艺术的异质性与关联性进行论述。
D.文章追根溯源,帮助读者了解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剖古析今,阐明自由是艺术和科学的共同源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数学家外尔一辈子就想把真和美结合,结合不了,他就选择美,可见他认为艺术比科学更重要。
B.古希腊人认为,科学研究自然的奥秘,艺术创造自然没有的东西,科学高于艺术,所以自然高于人工。
C.一旦科学与艺术都涉及到它们共同的源头自由时,科学家和艺术家们就会认同“美就是真”。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将科学与技术相提并论为生产力,体现出近代科学对实用价值的追求。
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艺术家在艺术形象中表现出来的感觉不同于科学家的感觉,科学家的感觉是冷静客观的,追求的是普遍的共同性,艺术家则恰恰相反。
艺术感觉之所以艺术,就是因为它是经过艺术家个人主观情感或智性的“歪曲”,这种表面上看来是表层的感觉成了深层情感乃至情结的一种可靠索引。
②“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好在什么地方?它并没有明确的感知变异,它的变异在它的情感逻辑之中。
在白居易看来,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是绝对的,在诗的浪漫逻辑中,爱情是无条件的,甚至可以超越主体的生死界限。
这种逻辑的特点是绝对化的,是一种情感逻辑,它不合客观的理性,却恰恰充分符合人的情感激动的特点,清代诗话家吴乔把这叫做“无理而妙”。
③情感逻辑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不像理性逻辑那样统一,它可以自相矛盾,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神化诸葛亮不满,而对关云长的形象特别称赞,这是因为,关云长在理智上不是那么强大,时常感情用事。
他的理智时时与感情矛盾,而且经常被感情所败。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经特别引用关公在华容道释放曹操那一段。
④本来,从理性逻辑来说,放走了曹操(刘备的主要政治、军事敌手),是不忠于刘备事业的表现,其后果是危及事业和自身的生命。
因为在这以前,他在诸葛亮面前签下了“军令状”,完不成任务是要掉脑袋的;而俘虏了曹操则是忠于刘备事业的表现,肯定能得到升迁和厚赏。
然而按关公的情感逻辑,曹操当年俘虏了他,不但不杀他,反而抬举他,还请傀儡皇帝汉献帝封他为“寿亭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确于他有厚恩。
关公此人十分重视“有恩必报”的原则。
曹操很懂得关公的这种感情用事的性格,就提起往事,要关公放自己过关以报当年的厚恩。
关公按自己的情感逻辑思忖,感到自己的确还欠着曹操的一份恩情,只好今天放过曹操的残兵败将求得恩义的平衡了。
⑤关公的这种行为,并不是没有逻辑,只是不是军事斗争中你死我活的理性,而是他独特的情感逻辑。
这种逻辑明明是违反理性逻辑的,仍然要贯彻到底,哪怕个人、事业受到严重的危害,也要“恩怨分明”以求得“信义素著”之名。
如果罗贯中的笔下,关公的“义”的逻辑遇到理性逻辑就不中用了,那么关公的性格就显得软弱而苍白了,关公的形象之所以动人,就在于这种奇怪的不合理性的情感逻辑一贯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