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移动PCS技术研究与实现

合集下载

过程控制系统PCSProcessControlSystem的介绍及应用

过程控制系统PCSProcessControlSystem的介绍及应用

过程控制系统PCS(ProcessContro1System)的介绍及应用过程控制系统(ProcessContro1System,PCS)是在自动化技术的支持下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测、控制和优化的一种系统。

PCS通过传感器、执行器、计算机和网络等技术手段,对现场各种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和控制,以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以下是PCS的介绍及应用。

1.过程控制系统的基础功能核心模块:输入模块、控制模块和输出模块这三个模块是过程控制系统的基础。

其中输入模块主要负责采集现场的数据,如温度、压力、流量等;控制模块则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输出模块则将控制信号传送给执行器,如阀门、电机等,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控制。

2.过程控制系统的应用2.1化工行业化工行业中存在许多高危作业环节,PCS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生产事故风险。

例如,作为一个严格遵循生产规范要求的工业领域,PCS能够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确保反应的安全性,从而防止不必要的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3.2石油行业在石油工业中,过程控制系统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石油生产环境复杂,PCS可以通过对石油采集、加工、储存等环节的实时监测,精准掌握各个环节的生产数据,提高生产效率和节约成本。

4.3电力行业电力行业是一个需要高度自动化技术支持的领域,PCS通常被用来监测、控制和优化发电机组的运行状态。

例如,在燃气发电机组中,使用PCS能够实现自动控制温度、压力和电压等参数,以提高发电效率和减少排放。

5.4制药行业制药行业需要严格遵守安全、卫生、环保等法规标准,PCS在制药过程中的应用非常重要。

例如,通过对药品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PCS能够确保药品的生产量和质量达到最佳效果,同时满足药品的安全标准。

6.5食品行业食品行业也是PCS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在生产食品过程中,PCS可以对温度、湿度、氧气等多项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提高食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并且确保生产过程符合卫生安全标准。

智能油田关键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智能油田关键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29卷第3期油气地质与采收率Vol.29,No.32022年5月Petroleum Geology and Recovery EfficiencyMay 2022—————————————收稿日期:2022-03-24。

作者简介:聂晓炜(1974—),男,山东临沂人,高级工程师,硕士,从事油田勘探开发、生产运营管理工作。

E-mail :niexiaowei.slyt@ 。

基金项目:中国石化“十三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勘探开发智能化关键技术及应用”(P14130)。

文章编号:1009-9603(2022)03-0068-12DOI :10.13673/37-1359/te.202203035智能油田关键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聂晓炜(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山东东营257001)摘要:油田企业要应对高质量发展需求与外部严峻挑战,智能油田建设成为必然的发展方向。

总结分析了中外油田企业在智能化建设中的先进实践,认为智能油田要具备全面感知、集成协同、预警预测、分析优化四项能力。

在物联网建设全面推进的基础上,中国油气行业依托逐渐积累起的海量数据资源,结合智能化的技术手段在提高油气田勘探开发、生产运行的质量与效率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在储层预测、油藏描述、工况诊断等业务场景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为全面实现油田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下步需要在生产现场动态自动监测与智能控制技术、新一代油田工业大数据智能化技术、油藏开发智能优化技术、油田数字孪生与智能运营指挥技术等方面深化攻关研究,形成具有领先水平的智能采集、全面感知、智能控制、预警预测等智能油田基础关键技术系列,支撑油田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关键词:智能油田;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勘探开发;智能生产运行中图分类号:TE34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core technologies of intelligent oilfieldsNIE Xiaowei(Shengli Oilfield Company ,SINOPEC ,Dongyi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57001,China )Abstract :For oilfield enterprises ,constructing intelligent oilfields is an inevitable development direction to meet the needs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d severe external challenges.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advanced practice of oilfield enter⁃prises in China and abroad in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and concludes that intelligent oilfields should have four abilities :com⁃prehensive perception ,integration and coordination ,early warning and prediction ,and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China ’s oil and gas industry has conducted a se⁃ries of explorations and practice by leveraging the massive data resources accumulated gradually and resorting to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operation of oilfields and gasfields.Favorable application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in business scenarios of reservoir prediction ,reservoir de⁃scription ,and working condition diagnosis.For the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intelligent development of oilfield enterprises ,key research problems need to be further tackled for the technology of dynamic automat⁃ic monitoring and intelligent control on the production site ,new-generation intelligent oilfield technology based on industri⁃al big data ,intelligent optimization technology for oil reservoir development ,and digital twin and intelligent operation com⁃mand technology for oilfields.The objective is to develop a leading series of basic key technologies of intelligent acquisi⁃tion ,comprehensive percepti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early warning and prediction for intelligent oilfields and thereby support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oilfields and ensure national energy security.Key words :intelligent oilfield ;big data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telligent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telligent produc⁃tion operation第29卷第3期聂晓炜.智能油田关键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69·受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和市场博弈等因素影响,油气能源行业震荡加剧,石油产业格局发生显著变化。

PCS移动应用App应用培训

PCS移动应用App应用培训
总部考核
中原考核 设备状态
重点监控
视频监控 重点井
油井 水井 气井
考核指标
作业指标
重点站库
计量站 配水间 注水站
注水指标
采气指标
钻井指标
集输指标
联合站 接转站
集气站
三、使用说明
功能介绍
首页 在首页面集中展示重点事件, 以及采油、注水、采气、作业、钻 井、集输、 PCS 考核等重点指标数 据,使用户能够随时随地掌握全局重 点指标数据,并能够按层级穿透查
看。
采油指标:默认展示全局数 据,可以穿透查看各采油厂的数据与
曲线。
三、使用说明
功能介绍
首页 在首页面集中展示重点事件, 以及采油、注水、采气、作业、钻 井、集输、 PCS 考核等重点指标数 据,使用户能够随时随地掌握全局重 点指标数据,并能够按层级穿透查
管理层PCS移动应用-分公司
看。
注水指标:默认展示全局数 据,可以穿透查看各采油厂的数据与
三、使用说明
功能介绍
首页 在首页面集中展示重点事件, 以及采油、注水、采气、作业、钻 井、集输、 PCS 考核等重点指标数 据,使用户能够随时随地掌握全局重 点指标数据,并能够按层级穿透查
管理层PCS移动应用-分公司
看。
作业指标: 默认展示全局作业 井数据,可穿透查看明细。
三、使用说明
功能介绍
首页 在首页面集中展示重点事件, 以及采油、注水、采气、作业、钻 井、集输、 PCS 考核等重点指标数 据,使用户能够随时随地掌握全局重 点指标数据,并能够按层级穿透查
三、使用说明
功能介绍
首页 在首页面集中展示重点事件, 以及采油、注水、采气、作业、钻 井、集输、 PCS 考核等重点指标数 据,使用户能够随时随地掌握全局重 点指标数据,并能够按层级穿透查

pcs储能协议

pcs储能协议

pcs储能协议
PCS储能协议是一种用于能源存储和管理的协议,它的出现为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通过将储能设备与电力系统相连接,PCS储能协议可以实现能源的高效转化和灵活调度,为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供了有力支持。

PCS储能协议的核心是能量的存储和释放。

储能设备可以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化学能、动能等,并在需要时将其重新转化为电能释放出来。

这种能量转化的过程需要通过储能设备内部的电池或超级电容器等来完成,而PCS储能协议则负责管理和控制这些储能设备的运行。

PCS储能协议还可以实现能量的灵活调度。

通过与电力系统的连接,储能设备可以根据系统的需求进行能量的供给和调节。

在电力系统负荷高峰期,储能设备可以释放储存的能量来满足用户的需求;而在负荷低谷期,储能设备可以吸收多余的能量进行储存,以便在需要时再次释放。

这种能量调度的方式可以有效平衡电力系统的供需关系,提高系统的能源利用率。

PCS储能协议还可以实现电力系统的备用供电功能。

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停电时,储能设备可以迅速投入运行,为用户提供备用供电,保证其正常用电。

这种备用供电的功能对于一些关键设施和重要场所来说尤为重要,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总结起来,PCS储能协议是一种能源存储和管理的协议,通过将储能设备与电力系统相连接,实现能量的高效转化和灵活调度,为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它的出现为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对于推动能源转型和建设智能电网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石油移动应用安全技术取得新突破

中国石油移动应用安全技术取得新突破

中国石油移动应用安全技术取得新突破 中国石油网消息 10月中旬,中国石油移动应用安全解决方案在东方物探信息技术中心内部成功试运行。

这一方案得到国资委信息中心、总参三部、公安部、国家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等多位专家的认可。

这标志着由东方物探信息技术中心研发的中国石油移动应用安全技术取得了新的突破。

今后,借助3G无线网络和各种移动智能终端设备,以移动OA、移动ERP、移动CRM、移动BI等为代表的移动应用,将更加广泛地渗透到中国石油企业信息化的各个领域,应用到不同层级的员工手中。

数字化中国石油步伐稳健炼化企业将实现环境在线监控 应急通信指挥天网全面建立 中国石油网消息 10月16日,笔者从位于吉林石化研究院的中国石油炼油与化工公司环境在线监控中心获悉,这个中心平稳运行一年来,炼化板块上线企业数量达到81.8%,上传监测点位达到88%,预计今年年底炼化企业将全部达到上线要求,中国石油炼化板块将全面实现数字化环境在线实时监控。

跨区域、大规模环境在线监控技术是互联网技术与检测技术的高度融合。

中国石油炼化板块数字化环境在线监控,实现将炼化板块各下属分公司众多的环境监控仪表由点穿成线,由线连成面,真正发挥环境监控的整体效能,达到数据采集的及时性、准确性,实现三级防控系统的自动控制。

同时,也为中国石油在安全环保生产实行统一和高效管理创造了必要条件。

环境在线监控中心运行一年来,运行平稳,监控准确,跟踪及时,数据传输顺畅,并在设备维护和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为满足环境治理和国家监管需要、推动节能减排、实现中国石油炼化板块统一监管打下坚实基础。

(通讯员杨春雨 记者姜振国) 10月17日,华北油田应急通信系统与中国石油应急通信系统实现直连,信号稳定、声像清晰、数据准确,标志着中国石油应急通信调度指挥能力进一步提升。

这次直连,华北油田通信公司以企业自建应急通信系统为有效接入形式,纳入中国石油应急通信车统一调度管理,使中国石油形成以总部为一级指挥中心,各油田为二级指挥中心,应急通信车为接入手段的两级三层战略架构。

SIMATICPCS7系统在石化炼油项目中的应用

SIMATICPCS7系统在石化炼油项目中的应用

集成控制系统,具有分散控制、集中管理、控制装置和现场仪表全数字化、安装方便、成本低和维护管理智能化等特点,它代表了当今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

1.2 系统结构在西门子实施的中石化青岛大炼油项目中,结构如下:共有2.5万点硬件点,41个SIEMENS工业级以太网交换机SCALANCE X414-3E,43对417-4H控制器,分为1个中央控制间CCR和15个现场控制间,如图1所示。

(1)在CCR中有8对冗余服务器,60台DCS客户机操作站,6台全厂调度站,2个工程师站,1个资产管理站,一个OPC服务器,一个中央归档服务器,一个防病毒服务器,10台打印机。

(2)在CCR中由3个SCALANCE X414-3E构成环形系统网络,6个SCALANCE X414-3E构成环形终端网络。

环形网络数据传输速率为1Gbit/s,在网络的某一个节点出现故障时,环形网络会在0.3s内重建通讯通道。

(3)在各个FCR中均有1个工程师站,1个操作员单站。

(4)在各个FCR中由2个SCALANCE X414-3E构成环形现场系统总线,数据传输速率为1Gbit/s。

(5)动力中心FCR10中除了系统总线外,还有2个SCALANCE X414-3E构成环形现场终端总线,1对冗余服务器,8台DCS客户机操作站,1个中央归档服务器。

网络连接原理图如图2所示。

现场系统总线与C C R系统总线之间通过冗余SIMATIC PCS7 系统在石化炼油项目中的应用SIMATIC PCS7 Application in the Petrochemical& Oil Refi nery Industry1 石化炼油项目的PCS7标准系统结构1.1 概述西门子公司SIMATIC PCS7集散控制系统是集DCS、SIS、AMS、PLC以及远程I/O为一体的新型全光缆连接,通讯速率为100M bit /s 。

一个为St a ndby Master, 一个为Standby Slave 。

储能PCS行业研究报告

储能PCS行业研究报告

储能PCS行业研究报告储能PCS(Power Conversion System)是指能够将电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装置。

它在储能系统中起到关键的作用,负责将储存的能量从电池或其他储能设备中释放出来,向电网或其他电源供给电能。

储能PCS行业的发展与能源存储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需求密切相关。

近年来,随着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的迅猛发展,储能PCS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另外,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大规模能源储备项目的实施,储能PCS行业也面临着更大的市场机遇和挑战。

1.多功能一体化:储能PCS在过去主要是单一功能的产品,如电能转换和调节,但现在市场对于多功能一体化的需求越来越高。

例如,储能PCS可以集成能效管理、能量储存和电网互联等功能,从而实现对电能的更加高效和智能的管理。

2.智能化控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储能PCS也应用越来越多的智能控制技术。

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储能PCS可以实现对电能的自动监测和调节,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系统的安全性。

此外,智能控制还可以实现对储能系统的远程监控和管理,提高运维效率和降低成本。

3.高效节能:储能PCS在能源转换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能量损耗,因此提高能量转换效率对于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行业在电能转换器拓扑结构优化、控制算法改进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力求提高储能PCS的能效性能。

4.规模化和模块化设计:储能PCS行业正向规模化和模块化设计方向发展,以满足不同规模和应用场景的需求。

通过模块化设计,可以实现储能PCS的系统集成和组合,提供更加灵活和可扩展的解决方案。

此外,规模化设计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供应能力。

5.国际化竞争:储能PCS行业是一个全球性的竞争行业,国际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储能PCS市场之一,其在该行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已经引起了国际产业界的关注。

同时,国内企业也在积极寻求国际市场的拓展,通过合作和自主创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PCS系统在油气管道站场应用的技术及意义

PCS系统在油气管道站场应用的技术及意义

3.3 主要功能特点一体化的集成服务平台、开放的集成服务总线、标准化的数据访问接口、灵活的应用扩展机制、图模库一体化技术、人机客户端跨系统访问、分布式部署、一主多备冗余、安全访问控制机制、支持跨平台应用、可伸缩、可裁剪、可扩展。

3.4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评测情况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从软件功能、性能和通信协议一致性等多个方面,在实验室环境下对PCS V1.0软件进行了全面的第三方评测。

经过多轮测试消缺后,一般及以上缺陷修复率达到100%,PCS V1.0软件满足软件需求定义的功能与性能要求,通过测试。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对PCS V1.0软件进行了“数据采集→实时数据处理→历史存储→人机界面展示”的全业务流程性能测试,主要性能指标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指标测试结果2实时/历史库更新速度247,524点/秒3冗余服务器的平均切换时间1.812秒4从数据采集到人机界面显示的平均响应时间0.697秒5从产生开关量报警到人机界面显示的平均响应时间 1.031秒6从产生模拟量报警到人机界面显示的平均响应时间1.448秒7人机界面下发命令的平均响应时间0.344秒8画面浏览器切换画面平均响应时间1.743秒9可靠性(100万数据点, 20万点/秒数据采集, 100个/秒报警, 5000条/秒历史存储, 10个客户端连接)7× 24小时无故障运行3.5 关键技术及创新[1-8](1)集成服务总线技术。

集成服务总线用以支撑服务间的实时通信, 提供了标准的访问接口,屏蔽了服务实现、分布的信息,支持服务分布式部署和动态接入,并有较高通信效率。

(2)实时数据库技术。

实时数据库采用共享内存技术实现存储管理,同时采用高速数据索引、线程池和双队列缓存等技术,提高数据处理、存储和查询的并发能力与执行效率,可满足100万点数据管理、20万点/秒数据更新。

(3)历史数据库技术。

历史数据库可分为数据存储层、通用接口层和历史服务层。

基于PCS的油气管道站控SCADA系统应用

基于PCS的油气管道站控SCADA系统应用

基于PCS的油气管道站控SCADA系统应用作者:尤冬青李国栋刘芸戚菁菁戚麟杨国锋朱博来源:《工业技术创新》2017年第03期摘要:为了使PCS软件能够更好地满足油气管道站控SCADA系统的应用需求,通过分析SCADA系统部署典型需求与方式,研究PCS软件在SCADA系统应用中的工程开发方法,形成了集图模一体化技术、模型二次开发、模型组态于一身的应用体系。

通过报警分级管理,解决了模拟量变化率现场监测困难的问题。

开发完成的工程使用简单、可复用性强,提高了实施效率,能够在其他站控系统中快速应用。

关键词:SCADA系统;PCS软件;油气管道站控系统中图分类号:TE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412 (2017) 03-102-04工业技术创新 URL: http: // DOI: 10.14103/j.issn.2095-8412.2017.03.028引言PCS(Pipeline Control System)为中国石油自主研发的国产油气管道SCADA系统,具备数据管理规模大、数据并发处理能力强、架构先进、可靠性高的特点,主要是为满足大型调控中心级别的应用而开发的[1-10]。

为了能够在油气管道站控级别也更好地应用该软件,需要开展基于PCS的油气管道站控SCADA系统应用研究。

为此,在深入分析站控SCADA系统业务需求的基础上,结合PCS基本功能,形成了系统部署、设备模型应用、报警功能应用的典型工程开发方法。

1 系统部署1.1 部署需求大型调控中心SCADA系统,硬件通常采用独立的冗余实时服务器、冗余历史服务器、磁盘阵列,软件通常采用UNIX操作系统、大型商用关系数据库。

但站控SCADA系统,考虑到成本因素,硬件通常采用共用的冗余服务器,软件通常采用Linux或Windows操作系统、开源关系数据库。

1.2 部署方式为了满足站控SCADA系统的需求,开展了PCS软件基于Linux系统、PostgreSQL开源数据库的部署研究,形成了Linux系统安装部署和配置方案、PostgreSQL开源数据库部署和配置方案。

一种油田移动管理终端系统研发

一种油田移动管理终端系统研发

理体 系 : 数据安全 、 软件安全 、 网 络安 全 、 物力安全 、 用户安全 、 应
用安全 、 管 理 安 全 。其 中 各个 部分 可根 据 防护 措 施 的 侧 重 点 不 同 来 采 用 相 对 应 的技 术 措 施 . 各 自建 立 起 独 立 的子 系 统 。 3 . 2 技 术 措 施
业务 . 延 伸 了管 理 人 员有 效 工作 时 间 和 空 间 , 提 高 了企 业 总 体 办公 效 率 , 可 供 其 他 企 业提 升 管理 手段 参 考 。
[ 关键词 ]移 动 管 理 终 端 ; 高效管理; 现 代 化
d o i : 1 0. 3 9 6 9 / i . i s s n . 1 6 7 3—0 1 9 4 . 2 0 1 5. 1 9 . 0 4 8
[ 收稿 日期 ] 2 0 1 5 — 0 7 — 2 2 移动管理终端系统基于 A n d r o i d平 台 . 从 数 据 库 服 务 器 上读
例如 . 安全防护技 术主要包 括数据加 密 、 防病毒反入 侵 、 访 问 限
防辐 射 设 备 . 避 免 机 房设 备受 到 电磁 辐 射 的干 扰
3 . 2 . 1 保 证 系 统 软 件 的 安 全 性
备 上 的 加 密 文件 另外 . 要在安全防护客户端进行 U S B端 口的 安 全 管 理 设 置 。将 没 有 进 行 内 部 统 一 认 证 识 别 的移 动 存 储 设 备 位 置 成 只 读 状 态 或 者 完 全对 其 禁 止 .而 对 外 交 流 的数 据 信 息 在 进



随 着 企 业 自动 化 与 信 息 化 的融 合 .提 出 智 能 油 田的 建 设 目

基于PCS系统油井机采效率测试数据应用分析

基于PCS系统油井机采效率测试数据应用分析

Z1 2017-05~16T9:03 3.6 0.5 3.7 0. 98 35 109. 9
4. 1现场应用情况
与局计量监督站测试数据(简称局测)对比,标定 局测数据为标准值。因输入功率与无功功率、视在功
率存在功率三角形关系,因此仅对比输入功率(表2)。 测试27井次,除标号为Z5的1井次差异特别大外,两 种方法得出的输入功率差值均在±2. IkW波动,误差 率在士 10%的有20井次,误差率在士(10%〜20%)的 6井次,数据符合率96.3%。分析认为,仅Z5井属于 钟112井区,该区块油井为普通稠油,由于该井的胶质 含量高达到46.4%,因而粘度高,密度大,流动性差,井 筒举升和管线输送较困难。从现场经验来看,生产过 程中胶质聚集较多时,油井负荷增加,电机输入功率增 加。查询Z5井每小时的输入功率,发现也呈锯齿状波 动(图2),说明生产中油井出胶质的不均性。
第32卷第2期2019年03月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journalofjianghanpetroleumuniversityofstaffandworkers基于pcs系统油井机采效率测试数据应用分析罗园园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江汉采油厂湖北潜江433123摘要抽油机井机采效率测试主要包括电参数测试和示功图测试因传统测试方法受限于仪器数量和人工效率低江汉采油厂提出了利用生产运行指挥系统中油井生产数据进行机采效率测试的设想
NP = 36OOW/T
(2)
式中:W为累计有功电量,kW • h;T为测试时间,s。
示功图测试是利用回声仪及示功仪测量抽油机井
的动液面和示功图,用来反映井下流体的供液情况和
抽油泵的工作状态。而电参数测试所需的效能测试仪
全厂仅5台,需8个下属单位轮换使用。随着测试井
数逐年攀升,测试时需要电工、测试工、工程技术员在

应用pcs智能预警模型进行油水井关联分析

应用pcs智能预警模型进行油水井关联分析

2019年第12期【摘要】注采井组动态分析是生产动态分析和油藏动态分析的基础。

注采井组管理是地质开发人员的一项主要工作,传统管理模式下,油水井生产数据人工采集,动态分析工作存在耗时、滞后等问题,新型采油管理区模式下,PCS 系统中采集了海量油水井实时数据,为地质开发人员转变井组动态分析模式提供了数据基础。

本文立足PCS 智能预警模型,通过压扁管理层级、精简人员,保证了油水井动态分析的频次、效率,有效地提高了注采井组管理水平。

【关键词】注采井组;PCS 智能预警模型;油水井;关联分析一、目的和背景注采井组是以油水井单井为核心建立的最小分析单元,注采井组动态分析是生产动态分析和油藏动态分析的基础。

注采井组管理是地质开发人员的一项主要工作,在分析时需收集大量生产数据,进行日观察、旬分析。

但是注采井组动态分析还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动态分析缺少针对性,摸排井组耗费精力,事倍功半;二是动态分析具有滞后性,生产出现异常情况,亡羊补牢;三是动态分析的频次、效率无法满足实际生产需求。

目前PCS 系统中采集了海量油水井实时数据,为地质开发人员转变传统井组动态分析模式提供了数据基础。

面对管理层级压扁、人员精简的情况,技术人员应用PCS 智能预警模型进行油水井关联分析,实现了产动态实时感知、调控效果实时跟踪、异常变化的精准管控。

二、解决方案及主要措施为了使大数据更好地服务于油藏开发管理,技术人员通过对2018年不同类型油藏的28个注采井组注水见效、水窜时油水井单井数据变化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注水见效、水窜情况下油水井实时数据变化趋势,确定重要的指标项,设置以水井油压、油井动液面、最大载荷、载荷差值等为主要参数的油水关联智能预警模型,实时跟踪井组油水井生产动态,对注水见效及水窜井组提前预警、及时调整,夯实稳产基础,力争实现技术人员压减的同时,动态分析的频次、质量不降。

(一)模型的建立过程油水在油层中的运动是驱动力、重力、毛管力和粘滞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油井产量、水井注水量都与压力密切相关。

石油石化企业信息化的先进控制与实时优化

石油石化企业信息化的先进控制与实时优化

石油石化企业信息化的先进操纵与实时优化来源:[互联网] 作者:[樊少明江鹰] 公布日期:[2021-12-814:09:20]1引言“十五〞以来,国内炼化行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ERP、MES、PIMS/APS等信息系统在炼化企业得到了应用,估计到“十一五〞末,这些系统将全面覆盖各要紧炼化企业。

另外,炼化企业在操纵系统配套、先进操纵(advancedprocesscontrol,APC)技术、在线优化(realtimeoptimization,RTO)技术、实时数据库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展。

多年来,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科研院所的学者们越来越感受企业信息化不单单信息处理,更应该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决策效率,并将决策信息快速用于生产干预,解决企业快速响应市场咨询题。

特殊是近年提供链技术研究的不断深进,先进操纵和实时优化这种治理目标与生产技术指标综合操纵的手段是其他方式不能替代的。

这类手段与其他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是国外信息化工作的热点,也是企业信息化的较高时期。

通过对先进操纵和实时优化开展趋势以及企业信息化模型构架分析和研究,以及对行业专家经验和瞧点的回纳总结,我们认为先进操纵和实时优化不仅是生产过程的最高层面,更是企业信息化的最根底工作,应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中加以统筹,实现与MES、APS、ERP等信息系统及DCS、PLC等操纵系统的有机整合,做好在炼化企业的应用,从而促进自动化和信息化融合。

2先进操纵与实时优化全然概念和开展趋势在典型的炼化装置生产操作过程中,存在着动态响应时刻滞后、变量未能在线测量、动态响应非线性、干扰相互偶合、约束、大的外部干扰等特性,从而导致传统的PID操纵效果不佳。

20世纪70年代初,学术界提出以多变量预估操纵为核心的先进操纵(advancedprocesscontrol,APC)理论,依据装置运行的实时数据,采纳多变量模型预估技术,计算出最正确的设定值,送往操纵器执行。

多变量预估操纵范围不再只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工艺测量值或与之有关的变量,而是依据1组相关的测量值乃至整个装置的所有变量。

中石化pcs培训目标

中石化pcs培训目标

中石化pcs培训目标中石化PCS(石油化工销售有限公司)致力于提供石油化工产品及相关服务,并为员工提供全面的培训机会,以促进个人和组织的发展。

PCS的培训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升产品知识与专业能力:作为中国石化行业的领军企业,中石化PCS注重为员工提供深入的产品知识培训。

通过学习石油化工产品的特性、应用领域和市场需求,员工将能够更好地了解公司的产品线,并能够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此外,公司还鼓励员工通过参与行业交流活动和学习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以提升业务水平。

2. 培养销售技能和服务意识:中石化PCS重视销售团队的培养,帮助员工提升销售技能和服务水平。

通过销售技巧培训,员工将学习如何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如何进行有效的销售沟通以及如何进行销售谈判等技能。

此外,公司还强调服务意识的培养,鼓励员工始终将客户需求放在首位,通过高质量的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从而提升客户满意度和业务成果。

3. 培养团队合作和领导力:中石化PCS认识到团队合作和领导力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因此,公司通过开展团队建设和领导力培训,帮助员工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力素养。

培训内容包括团队沟通、冲突解决、协作能力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旨在通过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的提升,推动整个组织的发展和成长。

4. 促进持续学习和个人成长:中石化PCS鼓励员工进行持续学习,并为员工提供广泛的学习资源和培训机会。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培训体系,包括内部培训、外部培训和在线学习等多种形式,以满足员工不同的学习需求。

此外,公司还建立了职业发展规划体系,为员工提供个人成长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员工实现自身职业目标。

总之,中石化PCS的培训目标旨在提升员工的产品知识与专业能力,培养销售技能和服务意识,培养团队合作和领导力,促进持续学习和个人成长。

通过这些培训,中石化PCS希望能够塑造具备行业专业素养、销售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优秀员工,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

中国石化移动PCS技术研究与实现

中国石化移动PCS技术研究与实现

中国石化移动PCS技术研究与实现
鲁玉庆;匡波;刘骏;周涛
【期刊名称】《数字技术与应用》
【年(卷),期】2018(036)009
【摘要】本文通过中国石化移动PCS的建设,对前端生产数据、现场视频的集成应用,实现对油气生产全过程的实时监控、远程管控、协同管理.
【总页数】3页(P59-61)
【作者】鲁玉庆;匡波;刘骏;周涛
【作者单位】胜利油田\"四化\"建设项目部,山东东营 257000;胜利油田\"四化\"建设项目部,山东东营 257000;胜利油田\"四化\"建设项目部,山东东营 257000;胜利油田\"四化\"建设项目部,山东东营 25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1
【相关文献】
1.中国石化HSE监督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 [J], 张亚丽;牟善军;王秀香
2.OPC UA信息建模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J], 翁自觉;江城
3.基于FPGA的PCM/FM遥测系统MSD与TPC技术研究与实现 [J], 李湘鲁;邝文;黄强;姚远程
4.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 [J], 郑君
5.中国石化移动PCS技术研究与实现 [J], 鲁玉庆[1];匡波[1];刘骏[1];周涛[1]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PCS7 在油田海上中心平台的应用

PCS7 在油田海上中心平台的应用

PCS7在油田海上中心平台的应用PCS7 Application in Central Platforms of Offshore Oil Field陈志平(西门子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工程部,上海 200030)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油田海上中心平台自动化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

简要说明了中心平台的工艺要求,系统主要可分为中心平台站控、井组平台监控、电视监控及数据通信4部分。

由此SCADA系统配置为调度控制中心、CB30A中心平台PCS系统、井组平台RTU、工业数字电视监视系统、CB30A中心平台ESD系统,并介绍了系统的基本功能。

采用具有过程控制简单、信息网络安全方便及系统集成扩展性强等特点的PCS7和WinCC,较好地完成了整个平台的控制。

此方案对海上平台的组志和控制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关键词:全集成自动化管控一体化现场总线1 工艺流程与系统构成胜利油田埕岛的CB30A中心平台的SCADA系统是由中心平台的站控系统和所属井组平台的(一期7座,将来扩展到20座)远程控制站(RTU)组成,完成CB30A中心平台和所属井组平台的生产监视及控制,并将数据通过扩频微波系统传往原有的陆地中心站。

CB30A中心平台和所属井组平台采用主、备数据通信方案,主、备数据通信可自动切换,主数据通信采用海底光缆(光缆与动力电缆在同一根电缆内),备数据通信采用数传电台。

系统结构为“两级控制、三级网络”。

两级控制即为井组平台的遥测遥控和中心平台的控制;三级网络指的是自动化系统网络结构延伸到海洋石油开发公司和管理局的综合信息网。

中心平台为有人值守站,井组平台为无人值守站。

将SCADA系统和工业数字电视监视系统融为一个监控系统,实现CB30A中心平台和所属井组平台的工业电视监视;在SCADA系统操作控制时,电视监视到相应的部位,达到操作直观方便;同时,电视监视井组平台安全运行和防止人为的破坏及盗窃。

埕岛油田的CB30A中心平台的SCADA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基于PCS系统的组合预警与深化应用

基于PCS系统的组合预警与深化应用

基于PCS系统的组合预警与深化应用摘要:在油田生产已实现了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监控、远程管控、信息平台转储的基础上,为充分发挥这些实时采集的大数据的价值,建立多参数组合预警系统,挖掘这些海量的实时数据以解决油田生产实际问题。

关键词:油田信息化; 预警系统; 大数据; 生产管理1.背景自无棣管理区自2018年完成信息化建设,先后经历了指标提升阶段、规范应用阶段,目前进入全面深化应用阶段。

管理区依托现有的信息化条件,挖掘信息化数据价值,促进生产组织形式升级,充分释放油公司体制机制活力。

管理区生产数据通过井场仪表进行监测,RTU进行采集,利用无线网桥点对点传输,最后汇聚到管理区基站,利用光缆接入服务器,在SCADA系统进行数据展示并转储至PCS系统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应用。

PCS系统以时效性为先通过数字化、模型化、定量化的有效监控,以预警机制为体系通过提前预防,有效干预,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损失、节能降耗、降低成本,为管理区提质提效贡献力量。

2.组合预警模型与典型案例2.1 组合预警模型的分类共设置3大类、10种组合预警模型,井筒工况类有油井结蜡预警,油管漏失预警,油杆断脱预警,应急管理类有机械传动失效预警,加热炉油温预警,管线压力异常预警,供电线路故障预警,油藏动态类有注水井压力预警,流量预警,压驱受效预警。

2.2 组合预警模型设立依据(1)结蜡组合预警模型特征参数变化:根据经验发现油井结蜡存在通性(结蜡阶段变化不明显,蜡卡阶段很迅速)。

结蜡过程中,最大载荷↑、最小载荷↓,因此载荷差↑;上冲程中所需消耗能量↑,即上行功率↑、电流↑,因此周期总有功的平均值↑。

阈值设定:选择了载荷差值和周期总有功的平均值,观察油井45天内各项阈值变化以及上次洗井恢复后标准生产的各项参数,一井一策,每两周调整一次参数。

为排除停井造成的影响,添加运行状态参数。

管输压力异常组合预警模型无棣采油管理区共有三条主输油管线,分别是去往车44联合站的407管输和44-31管输,还有去往车1接转站的车1管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石化移动PCS技术研究与实现
摘要:PCS系统由中国石化统筹考虑上游板块采油气生产管理需求,在胜利油田
已有系统基础上统一设计、研发形成的。

通过对前端生产数据、现场视频的集成
应用,实现对油气生产全过程的实时监控、远程管控、协同管理。

关键字:PCS、生产指挥、系统、实时监控
PCS是油气生产指挥系统(Production Control System)的简称,为充分发挥
生产信息化, PCS系统形成了3个层级、6个模块、1个平台的“361”体系架构,
实现了分公司、采油厂、管理区三个管理层级的实时联动、上下贯通、层层穿透,对油公司体制机制建设起到了核心支撑作用。

1 移动PCS建设构想
PCS的推广已初步取得了规模化应用效果,油公司新型管理区建设对指挥中
心与生产现场之间的实时互动和高效协同提出了更高要求。

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的要求,需在中国石化总部层面开展移动PCS建设,以满足以
下几方面需求:
一是生产动态及时推送,满足在线监控的需要。

采油厂生产办和管理区采油
注水管控、综合运行、地面工程等岗位人员可通过移动端随时随地掌握生产现场
动态,监控重点生产环节,保持全天候在岗,实现实时监控和在线运行。

二是工作信息随时共享,满足协同运行的需要。

面向指挥中心、技术管理、
专业班组、市场队伍,实现作业指令、操作规范、技术要求等信息的随时共享,
针对现场操作可以实时监督和及时互动,实现异地协同运行,提高工程质量。

三是生产指令直达单兵,满足高效指挥的需要。

面向运维班组和现场巡检人员,通过移动端将巡检问题、设备故障、整改情况等文字、图像、视频及时反馈
到指挥中心,生产指令直达生产前端实现高效互动与共享。

四是应急事件及时处置,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

面向综治管理和应急决策人员,实现全面掌握事件动态、应急指令“一键”群发,针对现场反馈的动态信息、
照片、视频及时进行应急指挥,实现安全生产运行,提高综治防范能力。

2要解决的问题
2.1系统架构
移动PCS是中国石化PCS系统体系架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系统架构
设计要满足:
1)满足中国石化信息系统集成整合的要求,要按照“一切系统皆上云,一切开发上
平台”的要求,避免重复建设和新的信息孤岛;
2)要符合PCS系统“361”体系架构,即:3个层级、6个模块、1个平台,实现三
级联动、上下贯通、层层穿透。

2.2内外网访问
移动PCS所涉及的报警处置、掌握指标运行情况、监控油气生产状态、日常
工作安排、调度运行、各层级即时沟通等业务活动的业务数据都在中国石化内网
中的PCS系统里进行采集、处理、应用,而移动PCS用户所使用的移动终端一般
在智能通过4G网络接入公网,因此需要解决移动PCS的内外网访问与网络安全
问题:
1)需要实现通过4G网络接入公网的移动终端访问部署在中国石化内网中的PCS
数据服务;
2)在实现内外网访问的同时,需要有效的保护中国石化内部网络。

2.3即时通讯
移动PCS要满足“工作信息随时共享、生产指令直达单兵、应急事件及时处置”的应用需求,就需要实现用户之间的即时通讯,建立一个涵盖各种通讯手段的交
流平台:
1)需要实现即时通讯的基本功能:允许两人或多人使用网路即时的传递文字讯息、档案、语音与视频交流;
2)移动PCS的即时通讯需要是企业级的即时通讯,以高效、稳定和安全作为其研
发的重点,尤其是对于企业生产信息的保密性、安全性要求;
3)需要实现移动PCS与PCS系统之间的即时通讯。

2.4消息推送
移动PCS要满足“生产动态及时推送、生产指令直达单兵、应急事件及时处置”的应用需求,就需要实现生产信息、生产指令、报警信息的及时推送,同时要充
分考虑信息的安全性、保密性:
(1)实现PCS系统中生产信息、生产指令、报警信息得及时推送;
(2)需要保证推送信息得安全性、保密性。

1.技术解决方案
3.1系统架构技术方案
按照“一切系统皆上云,一切开发上平台”和PCS系统“361”体系架构的要求,
经过细致的研究分析后,确定移动PCS的系统架构为:在PCS体系架构的基础上,基于微服务架构理念,基于元数据、组件化技术构建分布式应用服务。

通过实现移动PCS的微服务化,可以通过建立面对大用户量访问时的弹性扩
充能力提高应用性能,建立支持应用功能和应用需求的不断扩充的支撑能力。


于微服务架构的公共服务设计,与油田统一云平台对接:其中用户中心、资源中心、流程中心、消息中心等公共服务建立在油田统一的云平台之上,并提供服务。

3.2内外网访问技术方案
移动PCS既要实现内外网的数据交互,又要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及中国石化关
于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相关制度规定,经过充分的研究与分析,确定采用中国石化
云DMZ区来实现内外网的网络访问。

中国石化云DMZ区提供了三种应用资源部
署架构:第一种是应用(应用发布服务+数据库服务)全部对外应用发布区;第
二种是对外应用发布区只部署应用发布服务,数据库在企业内网部署;第三种是
应用在对外应用发布区和企业内网各部署一套应用服务和数据库服务,两套数据
库间相互同步。

根据移动PCS的需求,确定采用第二种:对外应用发布区只部署应用发布服务,数据库在企业内网部署。

3.3即时通讯技术方案
移动PCS需要建设高效、稳定和安全的企业级即时通讯,以满足“工作信息随
时共享、生产指令直达单兵、应急事件及时处置”的应用需求。

移动PCS即时通讯的实现方案是通过在服务端建立一个一直在启动状态的线程,不断的从客户端(App)获取消息,收到消息后,进行类型和发送目标判断,以发送到群组或者单聊的方式,客户端收到消息后进行界面的展示。

移动PCS即时通讯实现的功能包含:
1)消息类型:文字、语音、图片、地理位置、文件、自定义消息等;
2)聊天方式:单聊、群聊;
3)平台支持:Android, Web 多平台互通;
4)用户维护:注册、登录、头像、用户其他信息;
5)群组维护:创建群组、加群、退群;
6)离线消息:可选择是否需要保存离线消息;
7)关系模式:有好友模式和无好友模式。

3.4消息推送技术方案
移动PCS需要实现具有高安全性、保密性的消息推送功能,实现PCS系统中
生产信息、生产指令、报警信息得及时推送。

实现消息推送的主流方案有C2DM、轮询、SMS信令推送、MQTT协议、XMPP协议、使用第三方平台、自主搭建平
台等,移动PCS的消息推送具备较高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同时对安全性要求非常高,因此选择自主搭建平台的方案。

移动PCS消息推送平台具有以下功能特点:
1)安全性高,基于RSA精简的加密握手协议,简单,高效,安全;
2)支持断线重连,及弱网下的快速重连,无网络下自动休眠节省电量和资源;
3)协议简洁,接口流畅,支持数据压缩,更加节省流量;
4)支持集群部署,支持负载均衡,基于成熟的zookeeper实现;
5)用户路由使用Redis集群,支持单写,双写,集群分组,性能好,可用性高;
6)支持http代理,一根TCP链接接管应用大部分请求,让http请求更加及时。

结论
通过中国石化移动PCS的建设,将原有构建在“服务器+工作站”模式的信息系
统迁移到“云+端”模式的移动版信息系统,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传统工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高度融合,对整个石油系统实现智能化开采管理起到示范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