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土地治理措施
陕西省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及对策研究
陕西省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及对策研究摘要:本文针对陕西省特殊的地形地貌,根据陕西省的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状况与近年来土地利用的现状,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揭示了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不良后果,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念出发,提出可行性措施和建议,进而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土地资源、土地利用、对策、陕西省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shaanxi special landform, according to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f shaanxi province factors, social economic condition in recent years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land utilization, analyze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variation of land use, and reveals the land us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adverse consequences, from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 based on feasibility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 to raise the level of.Keywords: land resources, land use, countermeasures, shaanxi province中图分类号:DF45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土地资源面积是有限的,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再生资源且其利用具有不可逆转性。
浅析陕北地区小煤矿开采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资 源与环 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浅析 陕北地 区小煤矿开采引起 的生态环境 问题及治理措施
张 涛
( 中煤科 工集 团西安研 究院有 限公 司, 陕西 西安 7 1 0 0 5 4 )
摘 要: 陕 北地 区蕴藏 着丰 富的煤 炭 资 源 , 煤 炭 资 源 的开发 一 方 面 带 来 了 巨大 的社 会 效 益和 经济 效 益 , 一 方 面又 对 当地 的 生 态环 境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文章总结了该地 区小煤矿开采后引起的各种 生态环境 问题 , 最后提 出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 小煤 矿 ; 生 态环境 ; 治理
污染、 谁负责 、 谁开发 、 谁保护” ,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 加强环境管理。 3 . 2治 理 目标 陕北是我国最重要 的煤炭资源产地之一 , 煤炭资源 的开发一方 面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一方面又对当地 的生态环境 陕北地 区小煤矿生态治理 目标为 :开采区沉陷土地治理率 ≥ 产生 了不利 的影响。 随着煤炭资源的大开发以及煤炭资源整合政策 8 5 %; 林草植被恢 复率 ≥9 7 %; 地表裂缝 、 沉陷 台阶治理率 ≥1 0 0 %; 的实施 , 陕北 地区涌现 出大批私 营小煤矿 , 这些小煤矿普遍具有 矿 林 草 覆盖 率 ≥5 5 %。 区 面积 小 , 服务 年 限短 、 开 采 水 平 较低 的特 点 , 因此 , 加 强该 地 区小 3 - 3治 理 措施 煤矿开采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 , 对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的可持续发 ( 1 ) 保 护 植被 及 自然 景 观措 施 加强 对 煤炭 开 采 区 内 的 自然植 被保 护 , 对 由于 煤 矿开 采 引起 的 展具 有 重要 的意义 。 1当地 生态 环 境 概况 土地 退 化 和 植 被破 坏 较 严 重 区域采 用 生 物 工 程 治 理 方 式 ,即采 用 陕北地区小煤矿普遍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端与黄土高原北部 之 乔、 灌、 草和林 、 田、 草治理模式 , 采用封山育林、 恢复植被 、 建立防护 间, 地 表 多被 第 四系 松散 沉 积 物所 覆 盖 , 属 干旱 、 半 干 旱 大 陆性 气 候 林体系 ; 对草场沙化、 退化地 区, 实行以牧为主 , 封禁沙化退化土地 ; 区, 平均降水量为 4 1 5 . 7 7 m m, 平均蒸发量 为 2 0 4 8 . 5 8 a r m, 水 资 源 贫 对风沙危害严重的干旱耕地 , 推广免耕法 , 即“ 把根 留住” 耕作法 ; 对 乏, 植被稀疏 , 生态环境十分脆 弱I l 】 , 也是我国沙漠化危害严重 的地 沙化 耕 地 实行 退耕 还 林还 草 。 区之 一 。 ( 2 ) 水土保持措施 2煤 炭 开采 引起 的生态 环 境 问题 水土保持结合 主体工程设计 , 主要布设 防护工程 、 排水工程、 厂 煤矿在开采过程中 , 不可避免地会影响 当地的生态环境 , 造成 区绿化美化措施 , 施工期采取相应临时防护措施( 包括临时土袋挡 植被破坏 、 地表沉陷 、 水土流失 、 地下水位下 降、 生物资源破坏等诸 墙 、 临 时排 水 沟 、 沉 沙池 、 料 场 临 时遮 护 等 ) , 施 工 场地 完 工后 清 理 整 多生态环境问题。 理、 硬化或绿化措施。 采取植物措施( 包括在公路两旁采取乔灌草结 合绿化防护措施 , 乔木树种选择杨树和旱柳 , 灌木选择耐旱、 耐寒 的 2 . 1破 坏植 被 及 自然景 观 煤矿建设期场地 的开挖和压占, 必然对原有地表形态 、 植被等 水土保持树种如柠条、 沙棘等 ) 和工程措施相结合 , 路基两侧设 置排 并 采 取 护坡 措 施 。开 采沉 陷防 治 区 以预 防保 护 为 产生直接 的破坏 , 植被被侵 占、 破坏后 , 地表裸露 , 表土的湿 度变 幅 水 沟 并进 行 绿化 , 增加 , 土壤理化性质劣化 , 有机质分解作用加强 , 使土壤内有机质含 主 , 重 点监 测 , 加 强对 塌 陷 区进 行土 地整 治 。 量降低 , 不利于重新栽培其它植被。 煤矿开采营运期 , 地表沉 陷引起 ( 3 ) 地下水资源防治措施 地下水位下降 , 地表植被的正常生长受到影响 , 特别是在采区边界 地下水资源 防治主要采取 以下措施 : 加强污水资源化 , 大力开 区域影响更大 。建设期工程开挖 , 形成裸露 的边坡 、 取土坑 、 弃土场 展 植 树 种 草 活 动 , 尽 量 扩 大井 田 内植 被覆 盖 面积 , 以 加快 地 下 水 位 等 一些 人 为 的劣 质景 观 , 造 成 与周 围景 观不 协 调 。 。 的回升。 控制地表污水渗入地下, 提高污废水 回用率 , 减少废水排放 2 - 2加 剧水 土 流 失 量; 加强管理 , 确保污水处理设施运行 良好 , 制定应急预案 ; 加强地 陕北地区属于晋陕蒙接壤煤炭开发监督区, 按照陕西省人 民政 表的填 、 堵、 塞和平整工作 , 阻断渗透途径 ; 及时处置煤矸石 , 禁止随 府水土流失“ 三 区划分公告 ” , 该地区既是水土流失重点监督 区、 也 地堆放 , 防止矸石淋溶水渗入地下。 是重点治理区。 冬春季以风蚀为主 , 夏秋季 以水蚀为主。 项 目区土壤 ( 4 ) 地 表沉 陷 防治 、 减 缓 与恢 复措 施 风蚀 、 水 蚀综 合侵 蚀 模 数在 5 0 0 0 — 2 1 0 0 0 t / k m 2 . a 。 针 对 采煤 出现 的地 表沉 陷 , 对 地 面建 ( 构) 筑物、 天然 气 管 道 、 高 小煤矿工业场地 、 风井场地建设期开挖 、 设施 新建 等活 动造成 压线等 留设保护煤柱, 保证其不受开采影 响; 对井 田内乡村道路 , 采 施工 区域 内地表破坏 , 新增一定量 的土壤侵蚀 ; 临时性 占地也将不 取 “ 采后修复 、 维护和重修相结合 ” 的防治措施加以治理 , 加强对沉 可避免地破坏 自然植被和扰动原来相对稳定 的地表, 使土壤变得疏 陷 区土地 的 整治 和 复垦 , 保 证老 百 姓生 产 不受 影 响 。 松, 产生一定面积的裸露地面, 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 煤矿建设和生产 4 结 束语 过程 中产 生 的 煤矸 石 会带 来新 的水 土 流失 ; 井下 开 采 活动 造 成 地 表 陕北 地 区位 于农 牧 交 错 带 , 生态系统十分脆弱 , 只有 加 强 生 态 才能实现该区域 的可持续发展 , 通过加强综合治理 , 使 区 沉陷, 岩层和土体扰动将使 土壤结构 、 组成及理化性质等发生变化 , 环境保护 , 进 而影 响 土壤 的侵 蚀 状况 。 域 生 态环 境 不 断得 到改 善 , 最 终 取得 良好 的生 态 环境 效 益 和经 济 效 2 . 3破 坏含 水层 益。 采煤产生的导水裂隙带对含水层造成了破坏 。 含煤地层地下水 参 考文 献 会沿导水裂 隙带泄漏于井下 , 并以井下排水的方式排往地面 , 该岩 [ 1 ] 魏 引尚 , 韩 国锋 , 袁珍 . 陕北矿 区水环境安全 评价 煤矿安 全 , 层内的地下水位将 明显下降 , 水 质也发生变化 , 增加了水体 的 s s 和 2 0 1 1 , 4 2 ( 3 ) : 1 2 5 — 1 3 1 . 。 C O D的含量。 采煤过程中在煤层较厚 的地方导水裂隙带还会导通上 『 2 1 张健 , 浅谈 煤 矿 地 下 开采 对 地 质 环境 的影 响及 灾 害 治理 [ J ] , 四川 覆潜水含水层甚至沟通地表 ,导致具有供水意义 的含水层遭到破 地 质 学报 , 2 0 0 9 , 2 9 ( 6 ) : 2 1 9 — 2 2 1 坏, 可能会造成矿 区区域性地下水水位下降, 造成大面积疏干漏斗、 f 3 1 齐贺停, 李宏颖, 石旭 东. 陕北煤矿生态环境现状及 其治理方案浅 泉水干枯等问题 , 甚至会引发安全事故。 析一 以府谷县红草沟煤矿为例 四川环境,2 0 1 2 , 3 1 ( 6 ) : 6 4 — 6 9 . 2 . 4 改变 地形 地 貌 煤矿开采对地表形态和地形标高产生影响 , 对区内地表土层结 构造成一定损坏 , 煤矿开采 区与周边未开采 区域相比地表会产生一 定量沉陷 , 在地形相对平坦 的地方沉陷盆地 明显 , 引起局部地形地 貌变化 , 并造成水土流失 、 土地荒漠化等问题。
陕北地区盐碱地现状及改良措施
陕北地区盐碱地现状及改良措施摘要: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均耕地面积逐渐减少,盐碱地作为重要的土地资源,改良和利用盐碱地已成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文总结了盐碱地的成因,概述了各种改良措施的研究进展,对未来盐碱地改良措施的优化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陕北地区;盐碱地;现状;改良措施盐碱地是各种盐土、碱土及不同程度盐碱化土壤的总称。
盐碱地中含有K、Na、Ca、Mg等氯化物和硫酸盐等成分,具有不良的物理化学性质导致大多数作物的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作物主要是通过细胞的渗透压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盐碱化土壤中盐分增加,浓度和渗透压增加,使作物细胞很难吸收到水分,导致叶片变厚,气孔的孔径减小,不利于作物生长。
土壤盐碱化是全球旱作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在人口不断增长,耕地逐渐减少的情况下改良利用盐碱地对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发现,土地盐碱化不仅会造成资源的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危害生态环境[1]。
一些环境问题的出现,进一步加重了土地盐碱化问题,例如,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出现干旱现象,海平面上升,加剧了土地积盐过程和盐碱化问题。
1盐碱地的成因陕北地区属于大陆性半干旱气候,日照充足,气候干燥,温差较大,地下水位高的地方土壤盐分随毛管水上升到地面后,强烈的蒸发导致盐分聚集,逐渐形成盐碱土。
土壤质地决定了土壤孔隙度的大小,影响盐分的积累。
陕北地区土壤多为砂壤土,结构松散,透水性强,地下水借毛管上升速度快,土壤易产生盐渍化。
陕北地区发生次生盐碱化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灌溉不当,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普遍采用灌溉的方式来提高农作物产量。
一般情况下,如果灌溉方式和用水量适宜,土壤地下水和土壤表层水维持一定的动态平衡,不会对土壤地下水位产生影响。
当气候干旱时采用大水漫灌,水分长时间覆盖在土壤表层,土壤毛细管被水分填充,地下水和土壤表层水连通,地下水位提高,土壤蒸发量增大时,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下降,导致地下水沿土壤毛细管上移,土壤中的盐分也随着水分上移。
陕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办法
陕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结合陕西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陕西省行政区域内省、市、县、乡四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管理工作。
第三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导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据。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经批准,具有法定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规划从事土地利用管理活动。
第四条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统筹城乡土地利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管理工作,并对本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执行情况负总责。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六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与同期编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衔接,各地区、部门、行业编制城乡建设、区域发展、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相关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各类专项规划安排的土地用途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利用主导方向相一致。
第二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编制和严格执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依据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严格建设用地审批。
第八条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根据有关规定对建设项目用地进行预审,并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审查。
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需建设的项目,应当按照规定程序修改规划。
第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选址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允许建设区范围内的建设项目。
(二)已列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图件)的交通、水利、军事等单独选址项目。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规划研究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规划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是我国典型的旱涝互现区域,近年来受到极端气候和土地过度开发等因素的影响,土地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农田退化、水土流失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有效保护和恢复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已成为当地政府的重要举措。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加强土地综合整治,提升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对于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对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规划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通过对项目的研究和规划,可以为区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支持,促进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局面。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规划研究的深入探讨,旨在提高该地区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具体目的包括:1.明确项目地理位置及概况,为后续的规划与实施提供基础数据支持;2.探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主要内容,为制定具体的整治方案提供参考依据;3.提出项目规划与实施方案,包括项目的实施步骤、时间安排和资源投入等,以确保项目顺利进行;4.评估项目进展及效果,检验项目实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5.识别存在的问题及提出解决对策,为项目的持续推进提供保障。
通过上述目标的实现,本研究旨在为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推动该地区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1.3 研究意义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规划研究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对这一地区的土地资源进行综合整治,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稳定增长。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是我国贫困地区之一,土地贫瘠、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劣,农业生产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陕北地区水土流失原因分析及治理策略
陕北地区水土流失原因分析及治理策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本文主要结合陕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分析了陕北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进而探讨了陕北地区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措施,从而减少水土流失现象,保持水土。
标签:水土流失;原因;治理策略我国陕北地区地势东高西低,地处黄土高原,位于温带和半温带地区,气候特征是干旱少雨,该地区大部分的地貌特征是沟壑区、塬梁峁遍布,而且陕北地区是我国煤、油、气资源蕴含丰富的地区,也是陕西省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然而该地区水资源紧缺,且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制约了陕北地区的生态平衡和环境,因而,为了促进陕北地区经济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分析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综合治理,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缓解缺水问题,减少水土流失现象。
1 陕北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1.1 人为原因首先,由于陕北地区的地、矿产业的发展不平衡,尤其是榆林地区在煤矿开采过程中没有重视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破坏了周边地区的山体和植被,煤坑几乎挖到可以触及的任何地方,已经触及到山腰、山梁、山沟,甚至挖到河道附近,这不仅造成了陕北地区山体和植被的破坏,引发或加剧水土流失,而且还造成了河道的堵塞问题,反过来也不利于陕北地区煤矿的运输,另外,在煤矿开采之后矿土层和尾矿乱推放现象使地表形成几百米高的土丘,然而这种土丘没有任何植被覆盖,在降雨时期水流的冲蚀作用更为明显,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同时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破坏了原本的土体和生态平衡,一旦遇到地震、沙风暴和雨水等自然灾害,就极易引发山体滑坡的塌陷现象,不仅加剧了水土流失,而且还会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其次,陕北地区交通事业发展的同时也破坏了原本的土体结构,在修路过程中土方开挖使本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层在打开后,新的土层裸露地表,或者破坏了原本植被覆盖较少的土层,甚至造成植被不能恢复的严重问题,使土层变得疏松,一旦遇到雨水的冲蚀就会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和山体塌陷灾害;此外,由于人们放牧畜牧养殖的发展也减少了地表的植被,造成土层疏松,加剧水土流失。
陕北黄土地区地质灾害的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
陕北黄土地区地质灾害的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摘要:陕北黄土高原地区黄土发育,沟壑纵横,地形切割强烈,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特殊的地形、地貌及人类工程活动,造成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本文通过对地质灾害调查及资料分析,综合研究区域内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对策,对防灾减灾,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陕北地区,黄土高原,地质灾害,滑坡,崩塌,防治对策引言地质灾害是我国影响范围最广、造成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地质灾害亦呈上升趋势,陕北黄土高原是我国典型的地质环境脆弱区,地质灾害易发,其中以滑坡、崩塌灾害最为突出,严重制约着该地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1-2]。
以往工作成果尤其是地质灾害调查与研究工作程度相对滞后,已不能满足当地防灾减灾的需要,因此需要对该区的地质灾害成因和防止措施进行总结分析。
一、区域概况陕北北部位于黄土高原北部、吕梁山南端的边缘地带,行政隶属于延安市、榆林市地区,境内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砂、泥岩互层,晚更新世上更新统黄土和中更新世离石黄土在中生代三叠系基岩所构成的古地形基础上,覆盖侏罗系及新生界红土和黄土层,流水切割和土壤侵蚀造成沟壑纵横的地形地貌。
该区域地质灾害发育频繁;其中滑坡灾害与地层岩性有直接关系,崩塌发生的位置多分布在公路两侧和村庄房屋附近,这两类地质灾害都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
二、地质灾害种类特征(一)地质灾害类型本文中陕北黄土地区的地质灾害指的是引起灾害或具有潜在危害的滑坡、崩塌、泥石流三类。
1.滑坡按照物质组成、滑体厚度、滑体体积、运动形式、发生原因、稳定状态、发生年代等方面分类,区内滑坡主要是由前缘牵引作用下,在自然环境和人类工程活动共同影响下形成的浅层小型土质滑坡,大部分滑坡处在基本稳定状态、其次为不稳定。
1.崩塌按照物质组成、崩塌体体积、稳定性等方面对崩塌进行了分类。
陕西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
陕西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发布部门】陕西省人大(含常委会)【公布日期】1987.09.29【实施日期】1987.09.29【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陕西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1987年9月29日陕西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1987年9月29日陕西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号公告公布试行)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土地利用和保护第三章国家建设用地第四章乡(镇)村建设用地第五章奖惩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一切土地依法属于国家所有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
国家建设所征用的集体所有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用地单位只有使用权。
农村居民的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饲料地,所有权属于集体,个人只有使用权。
第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第四条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各级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要全面规划,加强管理,切实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坚决制止乱占耕地和滥用土地的行为。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负责全省土地的统一管理工作。
市、县(含市、区,下同)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土地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统一管理工作。
机构设置由省人民政府确定。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管理工作。
第二章土地利用和保护第六条国家建设和乡(镇)村建设用地,必须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尽量利用荒地、劣地、坡地,不占或少占耕地。
第七条国家建设和乡(镇)村建设用地,实行计划管理。
县土地管理部门提出年度用地控制指标,计划部门综合平衡,逐级上报,经省人民政府审核,列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八条使用国有土地,用地单位已经撤销或者迁移的;未经原批准机关同意,连续2年未使用的;不按批准用途使用的;公路、铁路、机场、矿场等核准报废的,由土地管理部门报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注销土地使用证。
陕北林区干旱造林方法
作者 简介 : 霍九龙( 1 9 6 2 , 8 -) , 毕业 于榆林市林业学校 , 毕业时间 8 8 年 7月, 参加工作 1 9 7 9 年1 0月, 现在上榆林电大。
3 . 1 营养 袋 的使 用
4 结语
樟 子松 育 苗技 术 的提 升 ,加强 了樟 子 松 的种 植力 度 , 随 着 樟子 松 造林 的发 展 , 对 于 我 国 的生态 环境 以及 林 木产 业 都
个时候蒸发下降 , 能够有效 的保证樟子松的成活率 , 在陕北 地 区秋季造林最佳 。最后注意立地条件的选择 , 覆沙地为最 佳选择 , 尽可能地避免黄土地以及固定沙地 。由于覆沙地有 着充足的水分 , 并且植被也相对较少 , 这样 的话 , 就能够让樟
为 了提升土地利用率 , 通常使用 营养袋造林 , 这样能够 有效地提升樟子松树苗的存活率 , 并且能极大地提升造林数
量, 将有机肥 、 泥土 、 沙 子按 照 一定 比例进 行 搅 拌 放 入 营养 袋 。选 择春 节 或者 秋季 , 樟子 松 树苗 根 系较 为发 达 时候 进行 装袋 , 同时应 该 注意 苗木 保 湿工 作 , 确 保苗 木 不失 水 , 保 证 其
苗木 质 量 的好 坏 直 接 关 系 到造 林 后 苗木 生 长 的速 度 和
在气候干旱 、 土壤含水量低 的情况下, 必须采取挖大坑 、
挖深坑 、 多蓄水 的办法 。可 以根 据 苗 木大小 , 选择 不 同规格 。 胸径 2 . 5 e m 以上 大 苗, 整 地规 格 为 8 0 e m×8 0 e m×8 0 e m ; 胸 径 1 . 5 e m左 右苗 木 , 整 地规 格 为 6 0 e m× 6 0 e m× 6 0 e m。株 行 距可 根据 需要 采用 2 m× 3 m、 3 m X 3 m或 3 m× 4 m 。
陕北地区水土流失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陕北地区水土流失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作者:袁刚堂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35期摘要: 探讨陕北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 研究其改善与治理措施. 陕北地区形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是当地植被的破坏以及降雨量和蒸发量的不均衡, 使得植被难于生长恢复. 提出了采用以小流域治理为起点, 应用农用纺织品的力学特性和水力学特性发挥其物理固沙保土和吸湿保水特性培育永久的生态植被, 由点带面直至全面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案.关键词:陕北地区水土流失原因分析治理措施中图分类号: S15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陕北地区水土流失现状1. 1水土状况延安以北地面切割严重, 是峁、梁、沟壑丘陵区, 绥德、米脂、佳县一带最为典型; 以梁为主的梁峁沟壑丘陵区, 以宝塔区、延长、延川为最明显. 西部有较大河流的分水岭, 多梁状丘陵. 延安以南是以塬为主的塬梁沟壑区, 络川塬是保存较完整、面积较大的黄土塬. 宜川一带因沟谷蚕食, 形成了破碎塬.神木—榆林—横山—靖边—定边一线是风沙滩地, 著名的毛乌素沙漠的东边缘地带. 从定边到窟野河东西长约420 km, 南北宽12~120 km, 主要是植被破坏后就地起沙和风沙从毛乌素沙漠中部搬沙有关.冬、春季多发强劲的西北风, 使沙丘不断向东南移动, 对我省中部造成较大的威胁.陕北主要河流窟野河、秃尾河、无定河、延河、洛河均是黄河的重要支流. 其上中游有较宽的河川, 是主要的产粮地, 下游主要形成悬崖峡谷和沙状河滩.1.2延安各地区状况地面切割严重, 是峁、梁、沟壑丘陵区, 绥德、米脂、佳县一带最为典型; 以梁为主的梁峁沟壑丘陵区, 以宝塔区、延长、延川为最明显. 西部有较大河流的分水岭, 梁状丘陵. 延安以南是以塬为主的塬梁沟壑区, 络川塬是保存较完整、面积较大的黄土塬. 宜川一带因沟谷蚕食, 形成了破碎塬.1. 2植被情况延安地区惟一残存的原始林区——以南泥湾镇为中心, 延伸到延川的部分地区, 植被较好, 称为延安的“肺”。
陕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办法【最新范本模板】
陕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结合陕西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陕西省行政区域内省、市、县、乡四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管理工作。
第三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导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据。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经批准,具有法定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规划从事土地利用管理活动。
第四条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统筹城乡土地利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管理工作,并对本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执行情况负总责。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六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与同期编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衔接,各地区、部门、行业编制城乡建设、区域发展、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相关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各类专项规划安排的土地用途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利用主导方向相一致。
第二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编制和严格执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依据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严格建设用地审批。
第八条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根据有关规定对建设项目用地进行预审,并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审查。
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需建设的项目,应当按照规定程序修改规划。
第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选址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允许建设区范围内的建设项目。
(二)已列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图件)的交通、水利、军事等单独选址项目。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12.23•【字号】陕政发〔2016〕52号•【施行日期】2016.12.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壤环境保护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陕政发〔2016〕52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陕西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陕西省人民政府2016年12月23日陕西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自然资源。
保护土壤环境是推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
为切实加强全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根据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6〕31号),制订本方案。
总体要求: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的原则,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环境保障。
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省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
到2030年,全省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
到本世纪中叶,全省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主要指标: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2%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土壤环境质量点位达标率不低于82%;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点位达标率不低于81%。
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土壤环境质量点位达标率不低于88%;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点位达标率不低于90%。
新形势下耕地保护工作所面临的风险及对策分析--以陕西省延安市为例
2021.2新形势下耕地保护工作所面临的风险及对策分析——以陕西省延安市为例李海斌(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延安分公司,陕西 延安 716099)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耕地保护工作方面越来越投入更大力度的关注,城市的发展必然会带来一些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而耕地的保护工作也成为了现阶段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尤其重视的一个环节。
为了确保经济与自然能够相辅相成,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强的动力,做好耕地保护工作能够有效地避免一些潜在问题爆发。
作为红色旅游胜地的延安市,地处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耕地资源短缺,人地矛盾更加紧张,该地区耕地保护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事关民生问题,要求相关部门能够以过往的案例为借鉴,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
关键词:耕地保护;风险;延安市;城市建设目前,随着城市发展的进度变快,我国三四线城市也开始对城市建设投入更多资金、人力方面的支持,加上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对于土地的需求逐渐增加。
延安地区一直以来受到绿化率过低,城市建设困难的影响,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但近年来开始响应国家的号召,将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紧密联系起来,美丽延安建设成为主旋律。
本篇文章将以陕西省延安市为例,探讨新形势下耕地保护工作所面临的风险,同时试图给予相应的解决对策。
1 当前耕地保护工作存在的风险1.1 耕地大面积减少目前,我国各大城市在耕地保护方面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在于受到城市建设的直接影响,耕地的面积在逐渐减小,城市建设对于土地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之前的城市建设仅仅关注楼盘建设,而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一些城市大面积的公园和游乐设施、商场等都需要一定面积的耕地予以提供。
因此,在这样的发展大背景下,传统耕地被用作其他建设。
例如像延安地区,尽管地处黄土高原,在以往看来发展前景并无优势,但随着经济能力的提高,延安市政府也开始关注城市的多样化建设,为了能够为延安市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一些市内或周边的耕地需要被征用。
陕北沙漠治理措施
陕北沙漠治理措施1. 简介陕北地区是中国北方的沙漠化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沙尘暴频发、荒漠化加剧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农田产出造成了重大威胁。
为了保护陕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农田,采取一系列沙漠治理措施非常必要。
本文将介绍陕北沙漠治理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
2. 农田保护沙漠化严重的地区,常常面临农田的被沙漠侵蚀和退化。
为了保护农田,陕北地区采取了以下措施:•林木种植:在陕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林木种植,通过种植适应性强的树种,防止沙漠的进一步蔓延,有效保护了农田。
•架设风网:在沙漠边缘地带,通过架设风网,阻止沙尘暴的侵扰,保护了农田和当地居民生活环境。
•建设灌溉系统:加强对农田的灌溉,确保农作物能够获得足够的水源,提高农田的抗旱能力,降低沙漠化的风险。
3. 生态恢复除了保护农田,也需要进行沙漠地区的生态恢复工作,以促进当地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以下是陕北沙漠治理中采取的生态恢复措施:•植被恢复:通过大面积的植被修复工程,重新引入适应陕北地区气候条件的植物物种,帮助恢复土壤的肥力和水源的保持。
这也有助于抑制沙漠化的发展。
•水土保持工程:在沙漠边缘地区进行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采用梯田、梯级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地利用率,并为生态环境的恢复提供支撑。
•采石场治理:对陕北地区存在的废弃采石场进行治理和修复工作,防止火灾和沙尘暴等灾害发生,并恢复场地的生态功能。
4. 社会参与沙漠治理不仅需要政府的投入和相关部门的协助,也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陕北地区在沙漠治理中注重社会参与,采取以下措施:•举办宣传活动: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向当地居民普及沙漠治理知识,增强社会对沙漠治理工作的认识和重视。
•培训农民:开展培训活动,提高农民的科学种植技术水平和环境保护意识,鼓励他们参与到沙漠治理工作中。
•建立沙漠治理志愿者队伍:组织志愿者参与沙漠治理工作,通过志愿者队伍的共同努力,加强治理的效果。
5. 治理效果评估陕北沙漠治理的效果需要进行定期的评估,以了解治理工作的进展和改进方向。
陕北工矿废弃地土地复垦现状及生态治理措施研究
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是在新形势下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严格保护耕地基本国策,统筹保障发展与保护耕地的重大举措。
近年来,为缓解日益紧张的用地矛盾,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对矿区废弃地治理逐渐引起社会的重视。
通过采取复垦措施,将废弃地变更为可耕地,以保证区域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态势,有效降低水土流失面积,使工矿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促进耕地保护和节约、合理利用土地,改善生态环境,增加耕地面积,保障土地可持续利用。
此外,通过对废弃工矿复垦研究,也是与新增建设用地相挂钩,盘活和合理调整建设用地,确保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的措施,节约集约用地的途径。
近年来,工矿废弃地复垦成为国内外专家研究的热点与难点。
为了保证矿山废弃地生态环境恢复的工作顺利进行,许多国家如美国、加拿大一些北美国家、日本等亚洲一些国家都先后制定了有关法律、规章制度等来约束采矿工业对土地的破坏,以法律形式要求对采矿占用、破坏的土地生态环境进行恢复。
20世纪 50-80 年代,许多矿区都已经相继开展了一些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作,并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东部平原煤矿矿区零星地开展了沉陷地的生态恢复工作,生态恢复后的土地和水面用于建筑、种植水稻和小麦、栽藕或养鱼等。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文件。
《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45〕号)、《关于印发陕西省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管理办法(试行) 的通知》(陕国土资发〔2014〕3 号)、国务院《关于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 ] 47 号)和中办、国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以及《陕西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暂行办法》(陕国土资办发〔2009]96号)等相关文件都为工矿废弃地复垦指明了方向。
1 神木市工矿废弃地土地复垦现状神木县地处神府-东胜煤田腹地,境内煤炭储量丰富,产煤区地质构造简单,产出平缓,层位稳定,顶底板岩石坚硬,开采条件优越,所产煤炭为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中高发热量的优质动力用煤和化工用煤。
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措施有哪些
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措施有哪些1.亲水绿化:通过种植适应性强、水需求低的树木、草本植物和地被植物,恢复和改善植被覆盖。
亲水绿化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防止侵蚀和固定沙丘,从而改善土壤质量,促进土地复垦。
2.水土保持措施:在农田、山地和人工建筑环境中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包括建设梯田、坎留地、陡坡细槽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坡面径流速率,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湿度和养分,提高土壤质量。
3.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节约水资源是治理土地荒漠化必不可少的一环。
通过改善灌溉技术,优化农田排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还可以通过水库蓄水和修建雨水收集设施来增加灌溉水源,确保植被的正常生长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4.合理农业管理: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改变以过度的自然资源利用和体制不完善为特点的传统农业模式。
通过合理轮作制度、高效施肥、农田均衡施水等方式,减少农化物质的使用,提高农田生产力,并减少对土地的压力。
5.生态修复和重建:在已经荒漠化的地区,可以实施生态修复和重建工程。
这包括土地复垦、荒漠改造、人工深松等,以增加土地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通过合适的技术手段,可以恢复植被和生物多样性,促进土地的生态恢复和稳定。
6.政策支持和社区参与:土地荒漠化的治理需要政府、社区和相关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
政府应推出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鼓励土地荒漠化治理的项目开展。
同时,加强社区居民和当地农民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土地荒漠化治理的认识和意识。
综上所述,治理土地荒漠化需要综合多种措施。
亲水绿化、水土保持、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农业管理、生态修复和重建以及政策支持和社区参与等措施可以协同推进,取得良好的效果。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减缓土地荒漠化的进程,恢复土地的生态功能,推动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陕西省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1)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的原则
与地方政府确定的重点治理、扶贫开发、移民安置、美丽乡村等区域相结合,优先选择社会经济活跃、坡耕地面积大、水土流失严重的“沿城、沿路、沿水”地区。
2)规模治理的原则
优先选择坡耕地集中连片、资源充足的地区,便于规模治理,便于促进土地流转和产业结构调整。关中项目区尽量整片推进,陕北项目区尽量整梁、整峁推进。陕南项目区尽量集中在一个流域或川道内,结合农田堤防,先沟后坡,集中连片治理.
梯田工程:
1)要求相对集中连片。治理区坡度控制在15°以内的缓坡区,以道路为骨架划分耕作区。关中、陕北采用土坎;陕南以石坎(含预制件、土石复合、砍预制块等)为主,石坎比例60%以上,对土质较好,适宜修土坎或采用活立木等植物措施筑坎的区域应减少石坎比例。对治理区内镶嵌的少量旧式台田进行修复,或窄台改宽台适应机械化耕作要求,并提高配套措施标准,与整个治理区形成整体。
(2)陕西省水利厅、发展改革委《陕西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陕水发[2016]35号)
(3)《陕西省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4)《?地区实用水文手册》
(5)相关资料来源于土地详查资料、统计年鉴及相关区划规划资料。
……
3.1 项目区选择
说明项目区选择的原则,说明项目区选取理由,简要说明选定项目区位置、范围等情况。
3)投资协调原则
按现行投资标准,优先选择坡度较缓、交通便利、资源集中、易于实施的区域。治理区坡度宜控制在 15°以内,陕北地区 15°以上面积不应超过 10%。陕南严格控制在 15°以内,以 10°以内为主,以石坎为主(占比60%以上),宜石则石,宜土则土,土石坎结合;为利于排水和合理降低造价,石坎田面不统一要求水平,可保留 3°左右坡度;项目区内适宜修建土坎梯田的坡耕地资源量不得少于 50%。
陕北地区坡耕地综合治理的可拓决策研究
陕北地区坡耕地综合治理的可拓决策研究摘要:陕北地区土地资源十分辽阔, 但是该地区大量存在的坡耕地极大地阻碍了陕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近几年来, 国家十分重视三农问题,陕北各级政府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作为加快该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笔者以可拓学为理论基础, 可拓分析方法为研究工具,陕北地区坡耕地的现有种植结构为研究对象, 优化种植结构并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通过建立可拓模型,运用相应的矛盾问题的分析获得最优的种植结构策略。
中图分类号: s34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坡耕地现状坡耕地是森林群落体系统在强烈的人为干扰作用下极端退化的结果,其本身就是一种退化生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毁林开垦所造成的森林景观破碎化是引起坡耕地退化的主要因素。
其退化结果主要表现在:系统结构简单化、土壤退化、系统结构和功能衰退。
一般来说,坡耕地的退化方式有两种:突变式退化和渐变式退化。
前者指森林被一次性皆伐,并开垦成耕地。
后者指林份在自然和人为干扰下,原有的群落组成和结构被简化,逐渐退化成疏林、灌木和荒山荒坡岸后,再被开垦成坡耕地的过程。
在重力和水力双重影响下,坡耕地表现出严重的土壤侵蚀现象。
其一为了使农作物能正常生长,常常需要全面清除坡耕地的杂草,植被覆盖率低,地表大量裸露,加上顺坡开沟,致使水土流失加剧,泥沙大量流入河湖水库,使得水库淤塞,河床抬高,加大水患灾害。
其二随着地表土壤的流失,使得相应地块的养分大量流失,土地质量下降。
且坡度越陡,养分流失越严重。
土壤稀薄,产出肥力低,有效养分缺乏。
其三粮食产量逐年下降,土地生产力低,投入产出率低。
由于坡耕地保肥固土能力差,种植品种有限,且种不保收,土地生产力极为低下。
特别是陡坡地由于水土流失导致土地贫痔,单产仅为1095kg/hm²,仅为耕地单产的14.9%。
坡耕地的分布情况陕北地区总土地面积8.05万平方公里,占陕西省总面积的39.1%。
陕北地区水土流失原因及其治理
陕北地区水土流失原因及其治理冯晓琳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无定河流域治理服务中心DOI:10.32629/hwr.v3i3.1953[摘 要] 本文针对陕北地区水土流失原因及其治理,结合理论实践,在分析水土流失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引发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和危害,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得出合理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对保证陕北地区水土资源的丰富性及物种多样化有重要意义的结论。
[关键词] 陕北地区;水土流失;机理;治理措施引言水土流失是目前影响自然生态环境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从而目前水土流失发展趋势的角度而言,诱发水土流的原因比较多,既包括人为因素,也包括自然因素。
陕北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灾区,已经影响到陕西地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也是陕北地区频繁发生沙尘暴的主要原因。
针对陕北地区水土流失治理方面,不同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方法,有的专家进行了沙化成因时空方面的研究,而有的专家则提出采用薄膜覆盖滴灌培育植被的方法,来解决水土流失问题。
在纺织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研究出了很多专用于植被培育的农用纺织品,被广泛应用在水土流失治理中,取得良好效果,为陕北地区水土流失的治理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材料,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1 陕北地区水土流失的机理从地质结构的角度而言,陕北地区岩层大多数为沉积岩,从而地理位置上而言,地处温带和半温带干旱区。
陕北地区土地面积大约为80290km2,多为丘陵沟壑区域,降雨量比较少,气候干旱,土地、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比较丰富,是陕西省经济发展的主要区域。
但陕北地区水资源比较短缺,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陕北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机理为:在人类活动不断增加、岩石风化程度愈发严重,干旱少雨的背景下,多数植被难以形成有效的防护,致使地表行形成了细微的沙粒和沙粉,沙化现象比较严重。
当下雨量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在沙粒和沙粉的影响下,雨水难以渗透到内层中,就会在表面形成地表径流,形成了沙水混合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北土地治理措施
引言
陕北地区位于中国陕西省北部,是一个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
长期
以来,陕北地区土地资源管理不善,导致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等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土地治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陕北土地治理的主要措施,包括土地整治、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等
方面。
一、土地整治
1.土地整理
–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灌溉设施的覆盖率和效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同时,加大道路和交通网络建设力度,提高
农产品运输效率。
–土地调整:通过土地征收、交换等手段,合理调整农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土地复垦:对废弃农田、矿山和采石场进行治理,恢复可持续利用状态,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
2.土地扶贫
–确定土地贫困户:通过调查了解土地资源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
–经济扶贫: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土地资源整合、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等措施,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
–生态扶贫:通过推广生态保护型农业、发展生态旅游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水土保持
1.水土保持规划
–制定水土保持规划:根据陕北地区的地质、气候、植被等特点,制定具体的水土保持规划,明确治理目标和措施。
–划定水土流失风险区:根据水土流失的风险程度,划定不同级别的风险区,有针对性地实施治理措施。
2.林草覆盖
–加强植被恢复:通过植树造林、草种播种等手段,加强植被恢复,减少水土流失。
–草地管理:加强草地的管理工作,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地资源,提高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3.沟道治理
–河道治理:对河道进行清淤疏导、堤坝加固等工作,减少水流冲击,防止河道堤坝决口。
–土坡治理:对水土流失严重的土坡进行固坡、整治,减少土壤流失。
三、生态修复
1.湿地保护与修复
–湿地保护:加强湿地保护工作,建立湿地保护区,严禁湿地开发和破坏行为。
–湿地修复:对已受损的湿地进行修复,恢复湿地生态功能。
2.生态景观建设
–自然景观保护:对自然景观进行保护,尽量减少人为干扰,维护其原始状态。
–人工景观建设:通过绿化、景观设计等手段,营造良好的人工景观,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3.物种保护
–保护重点物种: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重点物种的保护,防止物种灭绝。
–防治外来物种入侵:加强外来物种的防治工作,防止外来物种对原有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结论
通过土地整治、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等措施,可以有效改善陕北地区的土地资源状况,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
但需要注意的是,土地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广大农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