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柳永词两首》教案
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何日去来此宿舍?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常恐秋节至,为谁添恨瑶琴声。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又何必见闻多,惆怅南山有松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闲时到庐喜相见,长相知。
【教案】一、阅读理解1. 课文中的第一首词是一首怎样的描述?2. 你认为柳永为什么“常恐秋节至,为谁添恨瑶琴声”?3. 第二首词的主人公是谁?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这句话表现了什么?二、思考讨论1. 柳永作为一位著名词人,你认为他的词与他的生活有什么关系?2. 课文中的柳永遗产是什么?你认为柳永为什么成为千古流传的文化名人?3. 你对于柳永的词作有什么感受?三、写作练习以“我眼中的柳永”为题,写一篇文章阐述你对于这位词人的认识,并谈谈你的感受。
【例子】1. 柳永生活在一个充满动荡的时代,他亲历了许多的变迁和战乱,这些都反映在他的词作中。
像他时常表现出的忧愁、惆怅和离愁别绪,这些在他的词作里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2. 柳永的词作中对于爱情的表现深刻而丰富,他表达了对于真爱的追求、对于爱人的追思和对于生命的珍视,这些对于当时的文化环境,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突破。
3. 柳永的词作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他的词风朴实而优美,令人叹服不已。
他的词作是一个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过程,它不仅仅是一个个鲜明的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承载着民族文化和情感的历史文献。
4. 我对于柳永的词作深深地被其所感染,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动人的意境,我对于其中对于爱情、对于生命和对于历史的探讨非常喜爱。
他的词作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文化的价值和人类的情感。
5. 柳永的作品不但在当时风靡一时,就连在现代,他的词依然流传。
他的词作中所体现出的思想、情感和人生观念,让我们走进了那个时代,感受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风貌,体悟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生活。
《柳永词二首》教案设计
《柳永词二首》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柳永词二首》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宋词”。
本课所选的两首词为《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和《雨霖铃》(寒蝉凄切)。
通过对这两首词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柳永词的艺术特色,感受词人的情感世界。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两首词,理解词中的意象、意境及表现手法。
2. 通过对词作的分析,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感受柳永词中的忧愁情绪,理解词人的人生境遇和内心世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两首词的意象、意境及表现手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柳永词中的忧愁情绪,体会词人的内心世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柳永的生平及其词作风格。
(2)学生分享预习中对两首词的初步了解。
2. 诗词朗读(1)教师示范朗读两首词。
(2)学生跟读、自读,体会词的韵律美。
3. 精讲课文(1)分析《八声甘州》的意象、意境及表现手法。
(2)分析《雨霖铃》的意象、意境及表现手法。
4. 例题讲解(1)比较两首词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2)分析词作中体现的词人情感。
5. 随堂练习(1)完成课后练习题。
(2)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学生谈学习体会,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八声甘州》意象:潇潇暮雨、江天、芳草等。
意境:凄美、忧愁。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
2. 《雨霖铃》意象:寒蝉、长亭、骤雨等。
意境:悲凉、离愁。
表现手法: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比较《八声甘州》和《雨霖铃》的意象、意境及表现手法,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2)结合两首词,谈谈你对柳永词人情感的理解。
2. 答案示例(1)比较短文示例:《八声甘州》和《雨霖铃》都是柳永的代表作,两首词在意象、意境及表现手法上各有特点。
柳永词两首教案
柳永词两首教案下面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柳永词两首教案,欢迎阅读与借鉴。
更多相关高二语文教案,关注实用资料栏目。
柳永词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词的章法和句法特点。
2、了解柳永的生平简介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感受、品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
4、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二、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初步掌握读词诵词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赏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背诵这两首词。
三、德育目标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1、从词的章法入手,了解词的内容;2、抓词眼,详细分析名句,有助学生深入词中境界。
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教学课时三课教学步骤一、词的有关知识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二、柳永的生平简介:(投影)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
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
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
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
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
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
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
《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
《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第一篇:《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柳永词两首》教学目标:1、识记作家作品,了解柳永词的写作背景及其艺术风格。
2、品味语言,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美。
3、领略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培养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鉴赏词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写作手法。
2、准确把握作者情感,培养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感悟词的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美。
2、词鉴赏能力的提升。
教学设想:1、反复吟咏,整体把握词的内容,感受词的音律美。
2、合作探究,分析比较。
3、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简介相关知识了解词的发展史(起源、发展、风格、流派),了解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风格,掌握词这种文学样式的基本特点。
1、词,是诗歌的一种。
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
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与燕乐的盛行有关(一说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
另有诗余(餘)、乐府、琴趣、乐章等别称。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倚声填词” 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高峰。
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以清丽婉约见长,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大气磅礴,飘逸洒脱,代表作者有苏轼、辛弃疾等。
2、词的分类按结构分为:按字数分为:单调——一片小令——58字以内双调——两片(阕)中调——59~90字三叠——三片长调——90字以上四叠——四片二、导入新课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西湖以其湖光山色之美令古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千古传颂的名篇,读后令人心旷神怡。
今天,让我们走进柳永的《望海潮》,感受词人笔下杭州的美好景色。
三、走进作者――柳永柳永(约987-约1053),字耆卿,原名三变,崇安(今福建崇安)人。
北宋词人,在家中排行第七,所以后世也有人称他为“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亦被称作“柳屯田”。
《柳永词两首》教案文档
《柳永词两首》教案文档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柳永词的基本特点和风格。
(2)能够分析并解读《雨霖铃》和《夜雪临砌》两首词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柳永的词,使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柳永词的特点和风格。
(2)解读《雨霖铃》和《夜雪临砌》两首词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2.2 教学难点(1)柳永词中的意境和情感的把握。
(2)对古代文学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柳永词的特点和风格,解读《雨霖铃》和《夜雪临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3.2 互动法:小组讨论,分享对词的理解和感悟。
3.3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理解词的意境。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1)播放柳永词的音频,引导学生感受其音韵美。
(2)简要介绍柳永的生平背景及其在词坛的地位。
4.2 知识讲解(1)讲解柳永词的特点和风格,如婉约、柔情、意境等。
(2)解读《雨霖铃》和《夜雪临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4.3 小组讨论(1)学生分小组,讨论对两首词的理解和感悟。
(2)每组选取代表进行分享。
4.4 情境体验(1)展示与词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理解词的意境。
(2)邀请学生进行朗诵或表演,增强对词的感悟。
五、课后作业(1)复习课堂内容,整理学习笔记。
(2)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柳永词,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表演等,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6.2 作业评估:通过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3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交流能力和思考深度。
《柳永词两首》教案文档
《柳永词两首》教案文档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柳永的两首词《夜雨寄北》和《雨霖铃·寒蝉凄切》。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朗读和分析,学生能够理解词牌的特点,掌握柳永词的风格和情感表达。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柳永的词,学生能够了解宋代词人的生活背景,感受词中的情感美,培养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柳永的两首词《夜雨寄北》和《雨霖铃·寒蝉凄切》。
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分析并理解词牌的特点,掌握柳永词的风格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熟悉柳永的词作品,准备好相关的注释和解释资料。
3.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柳永的词作品,了解词牌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柳永的生活背景和词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柳永词的兴趣。
4.2 朗读与分析:4.3 讨论与思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词中情感的理解,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思考词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4.4 背诵与默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背诵和默写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记忆,提高对柳永词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五、作业布置:学生需要完成对柳永的两首词《夜雨寄北》和《雨霖铃·寒蝉凄切》的背诵,并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词中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需要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6.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柳永词的理解和兴趣程度。
七、教学反思:7.1 教学内容:回顾教学内容,检查是否全面覆盖了柳永词的特点和情感表达。
7.2 教学方法:思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7.3 学生学习效果: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确定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或提供额外的辅导。
柳永词两首(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柳永词两首(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柳永词两首(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柳永的词的兴趣和审美能力;2. 帮助学生了解柳永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3. 引导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朗读柳永的词。
二、教学内容1. 柳永简介2.《雨霖铃》3.《小重山》三、教学过程1. 柳永简介柳永是南唐时期著名的词人,人称“柳三变”。
他的词风格清新婉约,具有浓郁的南国风情。
他的代表作品有《雨霖铃》、《小重山》、《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2.《雨霖铃》《雨霖铃》是柳永的代表作品之一,描写了作者在雨夜听到的风铃声,引发了他对故乡的懷念之情。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朗读、分析该词的字音、词调、情感表达等方面,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欣赏该词,同时也可以通过背景音乐等方式加强学生对词中情感的感受。
3.《小重山》《小重山》是柳永的另一首代表作品,描写了作者对故乡山水的钟爱,同时也表现了乡愁之情。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朗读、分析该词的字音、词调、表现手法等方面,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欣赏该词,同时也可以通过展示相关的山水画作品等方式,加强学生对词中意境的感受。
四、课堂讲解1. 柳永的简介和生平背景2. 《雨霖铃》的分析和欣赏3. 《小重山》的分析和欣赏五、作业布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取柳永的其他作品,进行朗读、分析和欣赏。
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特定需求,安排相关的背景知识学习和文献阅读任务。
六、教学反思本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如朗读、分析、欣赏、展示等方式,提升了学生对柳永词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同时,本堂课也注重在与学生的互动和助力,和学生一起探讨词句的意义和表现手法,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和欣赏柳永词的韵味通过柳永词的教学,学生对古代文学的认识和欣赏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对自己的文学素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本堂课,学生不仅学会了欣赏柳永词这一艺术形式,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其中所包含的意境和情感,也培养了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独立思考和评价能力。
柳永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可编辑】
柳永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可编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柳永的词作品,所选章节为《乐章集》中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与《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详细内容涉及两首词的背景、词牌知识、韵律特点、意象分析及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柳永词的背景知识,掌握两首词的基本词牌结构。
2. 分析两首词的意象、用词特点,领会柳永词的情感内涵。
3. 提升学生对古典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柳永词中特有的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两首词的词牌结构分析,以及其历史背景与文学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乐章集》选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柳永的生平简介,引入宋代词人及其作品的学习。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闭眼想象古代离别的场景。
2. 新课内容讲解(20分钟)《雨霖铃·寒蝉凄切》词牌结构分析,解读其离别主题。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意象的运用及其传达的意境。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两首词中的经典句子进行分析,讲解用词之妙。
对比分析两首词的情感差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自主分析两首词的词牌结构,进行小组讨论。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解读,分享感受。
5. 互动环节(5分钟)学生模拟古人吟诵,体验词的韵律美。
教师点评并指导,强调词的节奏与情感表达。
六、板书设计板书左侧:柳永词两首作品板书中间:两首词的词牌结构图解板书右侧:关键词汇、意象及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雨霖铃·寒蝉凄切》与《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的意象,探讨柳永如何通过意象传达情感。
以柳永词为蓝本,创作一首反映现代生活的词。
2. 答案示例意象分析:以《雨霖铃·寒蝉凄切》中的“寒蝉凄切”为例,寒蝉寓意凄凉,传达了词人的离别之痛。
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雨霖铃·寒蝉凄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江神子·题柏舟壁》登快艇,依山行,望五湖,宫阙寥落。
水波生处是有人家,黄鹤楼,细柳庵,竹枝寺,远近闻名争拜。
两岸烟树何处。
定风波,浩气长存,易水寒,洞庭秋思。
清洛渐行渐远,万里层云,千帆过尽,何日才休?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掌握词句的意思和表达方式。
2.理解柳永词的特点和特色,掌握柳永词的创作历程和主题。
3.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掌握《雨霖铃·寒蝉凄切》与《江神子·题柏舟壁》的词意和创作特点。
2.提高学生对于柳永词的欣赏和理解。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一些意象和形象。
2.鉴赏柳永词的艺术特色和风格。
教学过程导入(5min)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唐诗、宋词,对其创作背景和主题进行简要介绍。
阅读(20min)1.师生一同朗读柳永词,并解读其中的生动意象和抒情方式。
2.小组讨论,总结柳永词的创作手法和语言特色。
3.再次朗读,体味其音韵和情感。
分析(20min)1.让学生分析《雨霖铃·寒蝉凄切》和《江神子·题柏舟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从词的结构、词牌和词调等方面,让学生掌握其创作特点。
鉴赏(20min)1.让学生认真品读两篇词的选段,体验其中的意境和音美。
2.带领学生回顾柳永词的创作历程和发展趋势。
3.让学生讨论柳永词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总结(10min)1.学生就鉴赏的过程进行总结和反馈。
2.师生一起回顾课堂内容,强化学习效果。
作业1.撰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柳永词欣赏体会。
2.准备下节课主题为“花”的相关材料和文章。
结束语通过总体学习《柳永词两首》,学生们了解了柳永词的特点和创作例子,提高了对诗词鉴赏能力和美学审美水平,欣赏优美的文学作品。
《柳永词两首》教案
《柳永词两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词赋》中的《柳永词两首》,包括《望海潮》和《雨霖铃》两首词。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望海潮》:了解柳永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品味词中的意象、意境,分析其表现手法。
2. 《雨霖铃》:深入解读词中的情感表达,探讨词人如何运用声律、对仗等技巧抒发感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望海潮》和《雨霖铃》两首词的基本内容、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柳永词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望海潮》中的意象、意境分析,《雨霖铃》中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柳永词的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1)介绍柳永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解读《望海潮》:分析词中的意象、意境,探讨其表现手法。
(3)解读《雨霖铃》:分析词中的情感表达,探讨其声律、对仗等技巧。
3. 例题讲解:(1)分析《望海潮》中的意象及其作用。
(2)阐述《雨霖铃》中的情感变化及其原因。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两首词的异同,并进行交流讨论。
六、板书设计1. 《望海潮》:意象、意境、表现手法2. 《雨霖铃》:情感、声律、对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望海潮》中的意象,并说明其作用。
(2)谈谈《雨霖铃》中的情感变化及其原因。
2. 答案:(1)意象:《望海潮》中的意象有潮水、长云、孤鹜等。
作用:通过意象描绘出一幅壮丽的画面,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情感变化:《雨霖铃》中的情感变化从离愁别绪到思念之情。
2024版第13课柳永词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2024版第13课柳永词二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第13课《柳永词二首》。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夜雪临砌》两首词。
其中,《雨霖铃·寒蝉凄切》通过描绘寒蝉、骤雨等意象,表达了词人离别的愁绪;《夜雪临砌》则以夜雪为背景,展现了词人在异乡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二、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柳永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提高学生对古代词人的认识。
2. 分析词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对比阅读,引导学生探讨不同词人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并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情感,探讨词人的生活背景对创作风格的影响。
2. 重点:朗读、背诵词作,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教学PPT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寒蝉凄切的景象引入本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柳永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柳永的生平、创作背景,分析词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4. 对比阅读:学生对比阅读《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夜雪临砌》,探讨不同词人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6. 课堂展示:各小组代表进行课堂展示,分享讨论成果。
7. 朗读、背诵:学生朗读、背诵词作,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柳永词二首2. 板书内容:《雨霖铃·寒蝉凄切》:意象(寒蝉、骤雨)、情感(离别愁绪)《夜雪临砌》:意象(夜雪)、情感(孤独、思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离别和思乡的文章。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柳永的词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对比阅读方面还需加强。
《柳永词两首》教案文档
《柳永词两首》教案文档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夜雪临砌》两首词;(2)理解并掌握两首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3)分析并概括柳永词的风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两首词的意境和情感;(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柳永词的优美语言和深刻情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2)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好,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两首词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与把握;2. 柳永词的风格特点的分析与概括。
三、教学难点1. 词中关键词语和典故的解释与理解;2. 古典诗词的欣赏与鉴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柳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词的形式和特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两首词,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两首词的意境和情感;(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2)分析柳永词的风格特点;(3)引导学生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2)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小词,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经典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夜雪临砌》两首词;2. 分析并总结柳永词的风格特点,写在日记中;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词,进行欣赏和鉴赏,写下心得体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熟读背诵、词的分析总结和欣赏鉴赏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能力。
《柳永词两首》教案.docx
《柳永词两首》教案课题《柳永词两首》1•知识目标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了解词人柳永及其语言特色、创作风格。
2•能力目标理解作品情感,把握作品意境;学会借景抒情的手法;学会从情感、格调上鉴赏同一题材的不同诗词作品,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3•德育目标理解抒情主人公的离情。
重点:理解作品情感,把握作品意境;体会柳永词的语言特色及创作风格。
难点:比较同一题材诗词作品的异同。
教学流程: (包括:1、设疑自探;2、解疑合探;3、质疑再探;4、运用拓展。
)一、导入新课这个单元我们来学习宋词。
词是在我国文学史上继唐诗之后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一种诗歌体裁。
而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格各异。
他们的作品兼顾了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作品《望海潮》和《雨霖铃》,来体会柳永词的语言特色及其创作风格。
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么,杭州城到底有怎样的迷人景色能令我们的古人发出如此的感慨呢?今天我们就跟随词人柳永一起来学习他的《望海潮》,来领略一下这人间天堂的美丽景色。
词的有关知识: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下词的有关知识。
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因词是诗的变体,故又称“诗余”;因词“合乐可歌”,故又称“乐府” “曲子词”;因此往往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
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 —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 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作者简介:柳永(约987—105 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
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也称他为柳屯田。
因其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
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仕途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
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
柳永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柳永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柳永的《雨霖铃》和《夜雪》。
(2)理解并掌握两首词的背景知识,了解柳永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3)分析并欣赏柳永词的语言特色和艺术魅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两首词的意象和情感。
(2)学会比较分析两首词的异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词中的意境,提升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柳永词的真挚情感,理解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民族自豪感。
(3)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感悟美,提升个人素养。
二、教学重点:1. 两首词的意象分析,理解其意境。
3. 情感主旨的把握,体会柳永词的情感魅力。
三、教学难点:1. 柳永词中的古代文化常识,如词牌、典故等。
2. 两首词的异同比较,提高鉴赏能力。
3. 情感主旨的深入理解,感悟柳永词的情感内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简要介绍柳永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提问:同学们对柳永词有哪些了解?2. 自主学习,了解内容(1)让学生自主朗读两首词,感受其韵律美。
(2)结合注释,理解词意,体会意象。
3. 合作探讨,深入解读(1)分组讨论,分析两首词的异同。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欣赏魅力(1)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词中的意境。
5. 总结提升,感悟情感(1)总结两首词的意象、语言特色和情感主旨。
(2)引导学生感悟柳永词的情感魅力,体会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五、课后作业:1. 背诵两首词。
2. 写一篇短文,谈谈对柳永词的感悟。
3. 推荐阅读其他柳永的词作,下节课分享阅读心得。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
2. 运用比较分析法,帮助学生发现两首词的异同。
3. 利用情感教学法,让学生体验柳永词的情感魅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柳永词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柳永词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柳永词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柳永词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能够理解《江城子》和《雨霖铃》的基本内涵,并进行文学鉴赏。
了解柳永的生平和代表作。
1.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自己的文学素养进行文学鉴赏和思考。
1.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柳永的词作,体味人间疾苦,感悟爱情的美好,培养情感上的共鸣和情感交流。
2. 教学重点难点2.1 理解《江城子》和《雨霖铃》的内涵和词法韵律。
2.2 分析柳永的词作特点。
3. 教学内容3.1 课文分析3.1.1 《江城子》《江城子》是柳永创作的一篇婉约词,通篇佳句锦簇,妙语连珠,融诗、曲、文于一体。
全词歌颂爱情的美好,反映出柳永深厚的人生感悟。
3.1.2 《雨霖铃》《雨霖铃》是柳永创作的一首抒发时局苦闷、表达深情愁思的长词,是柳词中的代表作之一。
全词感伤而又深情,诗意渲染,更是用色彩和音乐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词人深深的哀思。
3.2 诗词鉴赏选取柳永的其他代表作,进行鉴赏和分析。
通过学习和分析柳永的词作,了解他的文学特点和时代背景,领悟文学的深刻内涵。
4. 教学方法4.1 阅读分析法通过让学生先自主阅读并分析课文,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和总结汇报的方式,促进多角度、深层次地理解和领悟课文的内涵。
4.2 视听感受法通过现代艺术形式的视听观赏方式,如动漫、音乐MV等方式,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思考,更好地体验、感受文学的艺术魅力。
4.3 学案研究法通过构建综合性学案,引导学生采取问题情境式的学习方式进行研究,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5. 教学过程安排5.1 自主阅读课文让学生先自主阅读所分配的词作,然后思考、理解、探究课文的内涵。
5.2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让小组成员展开讨论并得出结论。
5.3 总结交流让小组进行汇报和分享,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点评。
5.4 学案研究让学生阅读学案,进行问题情境式学习,加深对柳永的词作和文学鉴赏的理解。
高中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高中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高二下册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3学习诗词中铺陈的表现手法(二)过程与方法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学习炼字方法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感受词的意境情韵;学习诗中铺陈的表现手法学习方法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反复诵读,感悟体会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江南胜景自古令人魂牵梦绕,展开柳永的望海潮满眼一派商似繁盛的承平气象,富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有天赐美景,八月钱塘西湖秀色,钱塘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卷霜雪的黄钟大吕,西湖美景则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丝竹管弦,美的景致,美的画面,美的笔调,美的神韵,美的音律,柳永在这里告诉我们什么叫真正的美,脱俗的美。
二知识积累1词牌介绍2作者介绍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是我国历第一个专业词人,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3背景介绍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
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柳永词两首》的课文,了解柳永的生平、艺术成就以及花间派别,了解当时社会历史背景,掌握词的基本形式和数种常用表现手法,能够鉴赏柳永词的艺术价值和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1、教学准备本节课需要准备一些PPT课件及其他教学辅助材料,包括柳永的简介、词形式、表现手法、两首词的注释及鉴赏等,辅助教师讲解和学生听课。
2、自读、共读、导读首先,可以让学生自己先默读一遍《柳永词两首》的文本,然后分小组共读课文,齐声朗读,然后导读,加深对词文内容的理解和对柳永个人和当时社会背景的了解。
3、了解词的形式和表现手法在了解柳永的生平和词文语言形式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探讨词的形式和表现手法。
教师可以利用PPT课件展示图片、图表等来阐明词的构造和表现,可以与学生讨论。
4、详细注释词文在了解了柳永的生平和词文表现手法后,可以对词文进行详细的注释,解释你除柳永的隐喻和词文典故,让学生弄清楚每一个词的含义和所表达的情感。
5、鉴赏词文的艺术价值在掌握了柳永生平和词文形式、表现手法、注释等之后,可以引导学生一起鉴赏词文的艺术价值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柳永词两首》对词文、文学和艺术的贡献和地位。
可以运用学生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让课堂充满思考和探究的气氛。
三、教学反思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表达,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同时也要注意每个学生是否学有所获。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材料,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课堂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和提高本教案以《柳永词两首》为例,通过了解柳永的生平、掌握词的形式和表现手法、详细注释词文、鉴赏词文的艺术价值等步骤,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柳永的词作,提高学生对文学的鉴赏能力和文字表达的技能,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
柳永词两首教案4篇
柳永词教案柳永词两首教案4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柳永词两首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柳永词两首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2、了解作者柳永以及其词婉约派的风格;3、反复诵读,流畅背诵,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优美的意境;4、学习柳词中善于点染、铺叙、融情于景、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1、品悟词的意境,体味其中情感。
2、学习解读词的意境、情感的简单方法,会解读词的意境,情感。
教学方法自读预习与课堂学习相结合;诵读体味和鉴赏分析相结合;学生探究和教师点拨相结。
第一课时《望海潮》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
2、了解作者柳永以及其词婉约派的风格。
3、深入《望海潮》描绘的情景,体察作者的情感。
4、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一、导入:根据课前预习相关知识二、检查课前预习了解作者以及相关的词的知识(可要求学生朗读)1、柳永,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2、词的有关知识(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此的标题是次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次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3、关于《望海潮》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径钱塘(今浙江杭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霖铃【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2)深刻体会《雨霖铃》的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体会欣赏景中见情,情景交融,尽情铺写的表现手法。
2、难点:词中所体现的离别情绪。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一、简介引入柳永(约987--约1053年),北宋婉约词代表。
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柳永在北宋词坛上是一个很重要的作家。
他少年时代到汴京应试,流连于秦楼楚馆,常为歌伎填词作曲。
由于流传的轶事和词中所表现的内容,人们都把他看作是一个风流浪子,以致不为时人所重,潦倒一生,功名不扬。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时,才改名柳永,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有《乐章集》问世。
由于他遭遇坎坷,较多地同中下层市民接触,因此他的词语言比较朴素,接近口语,音律和谐,美妙动听,他是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人,扩充了词的体制容量,对词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
在表现手法上,他善于铺叙,尽情描绘,把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在内容上,大都反映大都市中的繁华风光,体现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抒发离愁别恨的痛苦,表现妇女不幸的遭遇和自身沉沦的哀怨,但也曲折地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因而他的词曾传唱一时,甚至“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深受当时市民的欢迎。
二、朗读并赏析1、这首词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写他要离开汴京(今开封)去各地飘泊时和他的心爱的人难舍难分的离愁别恨。
2、逐句赏析上片(学生朗读、体会、讨论后分组发言,教师纠正)(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寒蝉凄凉急促地叫着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的时候急雨刚刚停歇对:面对。
分析:起笔用融情入景,以景衬情的手法不仅捕捉了晚秋景物特色,写出所见所闻所感,而且酿造出足以触动离愁别恨的气氛和情调。
试想:在树上寒蝉凄切的叫声里,在暮色苍茫而又冷清的景象中,送别时面对长亭,该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啊!就在这个时候,阵阵骤雨,刚刚收住了雨脚,好朋友啊,就要走了!这时节,动人的愁思将怎样地抒发出来呢?(2)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在京城门外设帐饯别没有心思喝酒留恋时候(船家却)催着船儿出发分析:接着写“帐饮无绪”,写“兰舟催发”,就在汴京城外,送别筵上,依依惜别,心绪不宁的场合里,“骤雨”是“留恋”的短暂时机;而“初歇”是“催发”的缘由;同时,“留恋”表明不得不别,一个“处”字既点明关节,又揭示出比较微妙的心理活动。
于是这主观和客观之间的矛盾,使“无绪”铺写到一定的深度。
下面作者又是怎样进一步地抒发情怀呢?(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拉着手互相看着饱含泪水的双眼竟哽噎着(连半句话也)没有说噎:阻塞。
话:动词,说。
分析:既然欲饮无绪,欲留不能,这时,纵有千言万语也说不出口,只有泪眼相对,执手告别罢了,满腹哀伤情,尽在不言中。
这是柔情蜜意的流露,是情感集中的表现。
以上是实写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
(4)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想(我)走了又走(一路上)看尽千里烟波傍晚,空阔的天地间云气沉沉烟雾笼罩千里:极言路途之远。
烟波:水波渺茫,看远处有如烟雾笼罩。
分析:结句望空凝思,情意绵绵。
这里,一个“急”字,紧扣上文的“无绪”,同时领起结句,把近景和远景连成一片;另一方面,这个“念”字贯注到下阙的描述,在手法上以情带景,在结构上有结有领。
小结:写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
分析:从抒情的重点和层次上看,上阙扣住“别”字,由出行到“帐饮”,到“催发”,到“执手”,到“遥念”,突出了惜别的深情,离别的痛苦。
板书:上片,离别中悲痛:饯别景----饯别宴---饯别情----饯别景寒蝉、长亭、骤雨---帐饮---泪眼、凝噎--烟波、暮霭3、逐句赏析下片(5)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叫人)怎能忍受这冷落的清秋时节伤:动词,忧愁、忧思,这里作意动,以……为伤。
更:复,又。
那:何、怎。
堪:承当、忍受。
清秋:凄凉清苦的秋天。
分析:起笔紧承上阙的“念”字推展开去,泛论离愁别恨,自古如此。
再用“更那堪”翻进一层,突出当秋而悲。
这样,作者把自己的感受作为普遍意义提了出来,丰富了主题,同时也呼应上文,点明“冷落清秋”,再次以情景交融来渲染,情意更浓。
作者驰骋想象,并运用以情带景的写法,唱出了传诵一时的名句。
(6)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今夜酒醒时(身在)哪里,(也许在)杨柳岸边(面对那)晨风和残月晓:早晨。
分析:从呼应上阙来看,“酒醒”遥接“帐饮”,尽管“帐饮无绪”然而借酒浇愁,依然酒醉,于是借“酒醒”而设问,倍增惆怅。
从以情带景来看,顶承“念去去千里烟波”,景色原本暗淡,悲凉的心情随着星斗的推移而加深,倍觉孤寂;从意境上看,推想与好朋友分手后,在今夜酒醒的时候,扁舟空空,情景凄清,只看见岸边的杨柳随着晓风在飘拂,一弯残月,孤零零地挂在梢头。
此情此景,妙在寓情于景,意在言外。
“杨柳”、“风”“月”这些本是自然界的景物,不少文人曾予以特殊意义,“杨柳”就成了送别的象征;古代行人的于黎明时分踏上征程,送别也在这个时刻,因而“晓风残月”更见依依惜别之情。
作者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酿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展现微妙的心理活动,挑动读者的心弦。
作品铺写到这里,似乎已经词绝意尽,然而作者却宕开一笔,思绪又转入新的境(7)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这一去,一年又一年(即使是)良辰好景(也该是)形同虚设应:该。
良辰:美好的时辰。
(8)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就算是有多少深情密意又(能)跟什么人诉说千种:极言其多。
风情:深情密意。
分析:作者进一步推想到离别之后惨不成欢的情景,深沉地感到“相见时难别亦难”,如此离别,即使有良辰好景值得欣赏流连,可也等于“虚设”,而千种情,万种意又能向谁倾诉呢?然后以“此去经年”的孤寂冷寞来收束整首词,既突出了前景渺茫,又表露出余恨无穷的哀怨。
小结:写想象中的别后情景。
板书:下片,离别后悲愁:虚写离情-----实写离景--------虚写离思伤、那堪---杨柳、晓风、残月---虚设、与何人说三、写作特色:1、这首词以冷落的秋景作衬托,精心刻画难分难舍的惜别场景,进而想象别后的离愁别恨,层层铺写,情景相生。
作为封建时代的文人,自伤身世,慨叹自己不能作生活的主人,抒情尽管真实,而情调未免凄怆;对现实尽管忧愤,而意志未免消沉,这是受时代局限的反映。
2、上阙重点在记别,下阙重点在怀人,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作者善于运用铺叙手法在前后呼应对照中逐步深入。
下阙想象部分与上阙的写实部分有一定内在联系。
由“寒蝉凄切”想到“酒醒何处”,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暮霭沉沉”想到“晓风残月”,由“无语凝噎”想到“更与何人说”,表现了双方深挚的感情。
四、总结:作者在词中写了自己的真情实感,通篇层层铺叙,写景、抒情都用白描,形容细致,让双方的内心感情都尽情表露,不同于含蓄取胜的手法。
这是适合多数市民欣赏趣味的,他们一听就“入耳酸心”,以获得感情上的充分满足。
全词以“离情”为线索来贯穿全篇。
以时间而论,先点出“秋天”,后点出“傍晚”,再想到“今宵”,又遥想到“经年”,不管时间怎样变化,处处都是只写“离情”。
以空间而论,从送别都门的“长亭”,到暮霭沉沉的“江上”,到“晓风残月”的远方,空间转换,仍然不离写“别情”,从而使全篇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主题突出。
五、作业背诵望海潮(一)【教学目标】1、掌握词的基本知识。
2、了解柳永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鉴赏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
4、反复诵读,背诵这首词。
【教学重、难点】1、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2、赏读名句。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么,杭州城到底有怎样的迷人景色能令我们的古人发出如此的感慨呢?今天我们就跟随词人柳永一起来学习一下他的《望海潮》,来领略一下这人间天堂的美丽景色。
(板书课题)二、走进宋词词的有关知识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
(词的段落叫:阕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
(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三、作者简介柳永,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有《乐章集》。
四、写作背景《望海潮》这首词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他从家乡福建崇安前往开封应试,路过杭州,拜谒世交前辈两浙转运使孙何,于是写此词投赠他。
这首词里,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写景多于投赠之意。
五、欣赏杭州西湖传统景观(幻灯片展示)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曲苑风荷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南屏晚钟三潭印月六、朗读欣赏(flash动画)七、内容分析思考: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环境美丽、经济繁荣、生活安定的都市生活图景。
(总括钱塘繁华)(居民区繁华)(钱塘湖雄伟壮丽)(人民富有)(总括湖山之美)(民众悠闲的生活)(钱塘长官休闲生活)(歌颂地方官政绩)1、从地理位置上看2、从历史传统上看3、从自然景观上看4、从市井面貌上看5、从百姓生活上看描写钱塘的繁华,展现国泰民安风貌,借以歌颂地方长官政绩显著。
八、手法探究⑴思考: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点染”艺术鉴赏“点染”是诗词的一种艺术手法。
“点”:抽象的评点(总写)“染”:具体的描述(分述)二者紧密相连,表达共同的意境。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染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点⑵分析《望海潮》中哪些是“点”,哪些是“染”,具体描述了钱塘一派怎样的景象?点东南形胜自然风光之美三吴都会都市繁华之美染钱塘自古繁华民生安乐之美⑶除了点染,这首词在写景上还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工于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
铺叙: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