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两首导学案(附答案)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
柳永词两首★★学习目标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几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了解柳永及其婉约词的特点。
2.反复吟诵诗词,品味语言,发挥想象,理解意境,准确把握作者情(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此的标题是次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次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3)词的分类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学习过程第一课时《望海潮》这首词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他从家乡福建崇安前往开封应试,路过杭州,拜谒世交前辈两浙转运使孙何,于是写此词投赠。
在这首词里.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写景多于写投赠之意。
我们也不妨把它作为写杭州风景的作品。
北宋初期,历经五代战乱.城市人口均不多,而杭州能有十万人家,可与北宋都城汴京媲美.所以柳永便铺陈其繁华富庶。
《望海潮》是柳永创制的新词牌.钱塘江是天下景观。
调名当取其意。
一、☆★品味语言,探究鉴赏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历史沿革、城市规模、市容市貌、特色景观、生活图景。
】上阙主要描写杭州山水之美丽,城市之繁荣:写法上层层铺叙.由概括到具体,逐次展开步步深入。
各句均有不同侧面:东南形胜——从地理角度;三吴都会——从都市角度;钱塘自古——从历史角度。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写“都会”;“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天涯”侧重刻画“形胜”;“市列珠玑.户盈罗绮”侧重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华.这几句具体描写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第13课 柳永词二首 学案(含答案)
第13课柳永词二首学案(含答案)宋词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中继唐诗之后又一座高峰,是一个蕴藏极其丰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宝库。
宋词艺术多姿多彩,艺术风格多种多样。
阅读鉴赏时应从文本精美的语言入手,把握作品的表达技巧,联系作者的人生际遇,体会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来的思想情感,感悟词的美妙,接受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对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
第第13课课柳永词二首柳永词二首学习目标1.了解柳永的生平及其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2.认识并体会柳永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及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
3.学习柳永写景抒情真挚感人,构思巧妙,千回百折的艺术特色。
浣溪沙秦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诗意解读秦观常用凝练的语言,谐婉的音节,描写淡雅凄迷的景物,表达哀怨的情绪。
这首词是写春愁的。
词中描写了一个细致幽微的感觉中的世界。
开篇“漠漠”二字一语双关一方面是写广漠的空间,四面八方都被“轻寒”包围封闭着,春寒料峭,乍暖还寒,“最难将息”;另一方面,这笼罩天际的寒意,使人感到有一种难以排遣的凄清冷漠。
在词人眼中,这“漠漠轻寒”犹如深秋般肃杀萧瑟。
所以说“晓阴无赖似穷秋”,“无赖”者,无奈也,既可理解它指“晓阴”,又可把它理解为上楼人的感受。
这两句是写楼外之景的。
“淡烟流水画屏幽”则宕开一笔转写楼内那画着淡烟流水的屏风。
无论是楼外的“轻寒”.“晓阴”还是楼内那烟雨迷蒙.流水淙淙的画屏,它们所传递的感觉都是清冷.沉寂和凄凉的。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这是传诵千古的一联名句,“自在飞花”.“无边丝雨”似乎都是写景状物之语,可是“梦”与“愁”却是言情写意之词。
情与景互相交融,心和物浑然一体,这与其说是重在刻画春雨的形态,莫如说意在传达出诗人惆怅忧伤的主观情愫。
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梦”又到底为何而“愁”词至结尾也没有回答,作者只以闲雅恬淡的笔调写道“宝帘闲挂小银钩”。
他是用一种漫不经心的无聊之感,来欣赏这“宝帘”随意闲挂在美丽小巧银钩之上的那份富丽精美.雍容闲雅的姿态,同时也是以一种淡淡的哀伤,欣赏玩味这“宝帘”内外浑然一片的“轻似梦”.“细如愁”的意趣境界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柳永词两首导学案及答案
5 柳永词两首 2《柳永词两首》导学案﹙一﹚望海潮【学习目标】1、知识和能力:了解柳永词的特点,感受评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学习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手法;2、过程和方法:反复吟咏,感受两首词的节奏美、音韵美;感受柳永慢词的意境美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会作者的真挚感情和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难点】领悟作者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感受词的意境,情韵;学习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学法指导】诵读法,鉴赏法,探究法【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为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崇安(今属福建)人。
景佑进士。
官屯田员外郎。
世称柳屯田。
他一生在仕途上抑郁不得志,独以词著称于世。
他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生活的繁华,歌妓悲欢、愿望及男女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有《乐章集》。
2 历来认为,这首《望海潮》是作者献给两浙转运使孙何的。
孙何是柳永的友人,当时驻节杭州。
文中表现杭州繁华富庶的题旨,是为了称颂祝愿。
来日升迁到朝廷做官,虽然杭州城无法带去,但把这西湖美景绘成图画,可带回京城去欣赏。
相传,后来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更加强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
为此,宋人谢驿还写了一首诗:“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
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见罗大经《鹤林玉露》)说金主亮因受一首词的影响而萌发南侵之心,原不可信。
但是,产生这一传说,却可以印证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是很强的。
3知识概述词始于唐代,鼎盛于宋代。
它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词牌)而改变,句子长短不一,所以有“长短句”之称;又有“诗余”“倚声”“填词”之谓。
词依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58字以内称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称长调。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6.doc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感受词的感情,提髙审美能力。
(重点)2、仔细品味词的语言。
(重点)3、学习分析词的表现手法。
(难点)【自主学习】一、知识链接1、词调简介“雨霖铃” 一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入蜀,到斜口,霖雨连日,他经过栈道耳闻铃声勾起往事,于是创作此曲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
大家可以想见这一词调悲怆低冋、凄楚欲绝的情味。
2、写作背景当时柳永由于仕途失意,心情郁闷,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于是与恋人痛别。
本词正是他当吋心境的体现。
3、有感情的朗读本首词。
用心体会词川主人公情感。
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4、词的上阕写:词的下阕写:【合作探究】(一)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答:2、“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表现了人物何种心态?答:3、“念”字在全词中起何作用?答:(二)、鉴赏语言(仔细品味,咬文嚼字)鉴赏1: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鉴赏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达标反馈】1、体会本词的表现手法。
2、背诵全词【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词的文体知识及词的几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
2、反复吟咏,感受词的咅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3、学习诗中点染、铺叙的表现手法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4、背诵整首词。
【自主学习】(一)、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了解作者作品1、关于“词”:(1)词,是诗歌的一种。
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与燕乐的盛行有关,形成于、盛行于。
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
另有诗余、乐府、琴趣、乐章等别称。
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高峰。
(2)宋词风格上分为和两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以清丽婉约见长,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大气磅礴,飘逸洒脱,代表作者有、等。
(3)词的分类:按结构分为:按字数分为:单调一一一片(阕)小令-(58字以内)双调——两片(阕)屮调一- -(59—90字)三叠__ 三片长调- -一(91字以一四叠__ 四片2、作者:柳永(约987—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河南省博爱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四:4柳永词两首导学案含答案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了解作者柳永。
2、反复诵读,流畅背诵,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优美的意境。
3、学习柳词中善于点染、铺叙、融情于景、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
第一课时《望海潮》【知识链接】1、词是诗歌的一种。
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故名“长短句",又都合乐歌唱,又叫“曲子词”,还有诗余、乐府等别称。
词按风格大致可分为两派,一为婉约,二为豪放。
明张蜒说:“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本课两首词均属婉约派作品。
2、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本热心功名事业,但仕途坎坷,中进士,历余杭令、盐场大使,终于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柳永目睹都市繁华,熟悉偎红倚翠生活,颇多描绘太平、歌功颂德之作,但因长期接触下层,身世穷愁,饱尝羁旅况味,身世之叹与对现实的不满亦每融入词中,故作品也有一定现实意义。
精通音律,善以口语、俗语入词,且工于铺叙,通过大量制作慢词而推动了词的发展,影响广泛,甚至在西夏亦云“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他是宋词的第一位变革者。
他的创作广泛地反映了社会人生.除了男女恋情,还有都市生活的某些侧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
在艺术形式上,柳永采用民间曲调入词,大量创作慢词,有效地扩大了词的体制,对宋词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
3、解题(1)《望海潮》:《望海潮》词调,首见于柳永集中。
词咏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调名当是以钱塘作为观潮胜地取意.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载:“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
此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说金主亮受一词的影响而发动南侵,原不足信;但于此可以说明这首词描绘之工,流传之广,艺术感染力甚强。
(2)《雨霖铃》:唐玄宗时教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
霖,一作“淋”.王灼《碧难漫志》卷五《雨霖铃》条:“《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云:‘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弥旬。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编写:审核:包科领导:【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利用早自习熟读,利用自习课独立完成预习案,把不懂的问题写在“我的疑问”处。
2、分层达标:标★题要求A、 B层同学完成,C层同学尽量完成;表★★题要求A层同学完成,B、C层同学争取完成。
A层背诵两首词,赏析名句,总结方法;B层熟读,争取背诵两首词,做好方法规律的总结;C层熟读,记住名句。
完成规定任务,落实好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1、知识和能力:了解词的相关知识;了解作者柳永,初步了解柳永词的艺术风格,领悟词人工于铺叙的手法。
2、过程和方法: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情投入,仰慕柳永卓著的才情。
【预习案】教材助读:一、词的相关知识: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
(词的段落叫:阕或片)二、知人论世: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是婉约风格最重要的代表作家之一。
柳永出身于仕宦书香门第。
年轻时热衷于功名,但却屡试不中,仕途很是坎坷。
初试落榜曾填了一首《鹤冲天》,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其实这只是一时的抒怀之作,但当时的皇帝宋仁宗却对此词一直耿耿于怀。
后柳永再次应试,本已中榜,但在放榜时宋仁宗却特意将他黜落,并说“且去填词”。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包括词的起源与名称、词的分类、词牌与标题等)2、了解《雨霖铃》、《望海潮》填词背景。
3、依据课本注解、借助工具书,读懂两首词的内容并声情并茂地吟诵。
【重难点】1、理解这两首词的感情与意境;2、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3、体会婉约派词的语言风格。
【知人论世】1.【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本热心功名事业,但仕途坎坷,47岁才中进士,做过几任小官,终官于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中寻求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心作词的词人,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
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写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内容上,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女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愁思。
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柳永词作流传极广,时人云“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2.【背景介绍】《望海潮》: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
柳永与此时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是布衣之交,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
柳永就写下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雨霖铃》:柳永大部分生活在城市,经常出入倡馆酒楼间,因而他深深了解歌妓们的生活,深切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在柳永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歌妓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
《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3、【词的基本常识】(1)词的起源: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高中语文必修四《柳永词两首:望海潮 雨霖铃》导学案两套附答案
概述:上阙,开头概述“钱塘自古繁华”,接着从美景和居民方面详细描绘。这样来写,从结构上来看,乍看有点像我们说的写文章时的“总分方式”,其实,这种描写手法,叫“点染”。
“点”,抽象的评点;“染”,具体的描述。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表现鲜明的情志。
B.“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远望去,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似画,真是画中才有的好景致啊。这一处人烟阜盛,各式建筑,各抱地势,鳞次栉比,檐牙错落;走近了看,微风过处,千门万户帘幕轻摆,显得怡然安详,真是一派“都会”景象。
C.“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湖外有湖,山外有山,西湖的锦山秀水实在是清丽可嘉;更美的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称千古丽句。“
凄切初歇无绪留恋兰舟催发凝噎暮霭沉沉 那堪今宵良辰
形胜风帘翠幕参差天堑无涯珠玑罗绮豪奢叠巘清嘉羌管
菱歌泛夜钓叟
3.解释词语
(1)骤雨:(2)无绪;
(3)凝噎:(4)去去:
(5).暮霭:(6)沈沈:
(7).楚天:(8)经年:
(9.)形胜:(10)参差:
(11)天堑:(12)叠巘:
(13)高牙:(14)图将:
高一语文必修四导学案
会昌中学2014高一语文备课组
课题:《望海潮》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3、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
一、课前预习:
1、词是_____时兴起、_____代盛行的一种_______。由于它可以配乐歌唱,亦称_______、_______;而且它句式长短不齐,故称_______。2、词的分类: 按照字数多少,词可分为、中调、长调,_____字以内是_______;_____字至_____字是中调;_____字以上是长调,按词作风格可把词分为派和派。3、 柳永是北宋派词人,字______,世称_______。他创作之词形式上大量为慢词,扩充了词体的容量。内容上以写男女相思之情、羁旅行役之苦、都市生活为主。后人评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柳永词两首》导学案及答案
5 柳永词两首 2 六中王秋岩《柳永词两首》导学案﹙一﹚望海潮高一语文编写人:巩义六中王秋岩审核人:杨保卿【学习目标】1、知识和能力:了解柳永词的特点,感受评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学习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手法;2、过程和方法:反复吟咏,感受两首词的节奏美、音韵美;感受柳永慢词的意境美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会作者的真挚感情和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难点】领悟作者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感受词的意境,情韵;学习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学法指导】诵读法,鉴赏法,探究法【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为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崇安(今属福建)人。
景佑进士。
官屯田员外郎。
世称柳屯田。
他一生在仕途上抑郁不得志,独以词著称于世。
他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生活的繁华,歌妓悲欢、愿望及男女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有《乐章集》。
2 历来认为,这首《望海潮》是作者献给两浙转运使孙何的。
孙何是柳永的友人,当时驻节杭州。
文中表现杭州繁华富庶的题旨,是为了称颂祝愿。
来日升迁到朝廷做官,虽然杭州城无法带去,但把这西湖美景绘成图画,可带回京城去欣赏。
相传,后来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更加强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
为此,宋人谢驿还写了一首诗:“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
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见罗大经《鹤林玉露》)说金主亮因受一首词的影响而萌发南侵之心,原不可信。
但是,产生这一传说,却可以印证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是很强的。
3知识概述词始于唐代,鼎盛于宋代。
它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词牌)而改变,句子长短不一,所以有“长短句”之称;又有“诗余”“倚声”“填词”之谓。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二)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二)《柳永词两首》导学案(二)【目标定向】1、理解这两首词的感情与意境;2、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3、体会婉约派词的语言风格。
【预习提示】1、文学常识柳永(约971—1053),字耆卿,初名三变,字景庄,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
著名词人。
官至屯田员外郎,故又世称柳屯田,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他精通音律,善于铺叙和使用俚语,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和自己的穷愁之感,大量制作慢词,对词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著有《乐章集》。
2.《望海潮》写作背景这是一首投赠之作。
作者路经杭州,想要谒见当时出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就写了这首词进献,以求得孙的赏识。
正因为是写给镇守一方的官员的,所以词的上阙极力赞扬杭州湖山之美,城市经济之繁荣;词的下阙,写杭州居民之安居乐业。
最后直接称美孙何的执政能力和与民同乐的作风。
3.词的知识: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巨钻,历来与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
词萌芽于隋唐之际,兴于晚唐五代而极盛于宋,是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句有,字有”(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
词又称“ ”、“乐府”、“诗余”、“ ”等;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或,分两片的最为常见,称作双调,三片的称作三叠,本课的两首词均为双调。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和长调三种。
【课堂活动】活动一积累整合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参差参天沙堤提防天堑珠玑罗绮叠巘嬉笑箫鼓坐骑骑兵骤雨凝噎暮ǎi 和ǎi 夜x iāo 云xiāo甘lín2.“杨柳岸,晓风残月”,用白描的手法描写景物,塑造了优美凄凉的意境。
试从学过的诗词中举两例加以说明。
(1)(2 )3.名句默写。
(1),,骤雨初歇。
(2)执手相看泪眼,。
念去去,千里烟波,。
(3)多情自古伤离别,,!今宵酒醒何处?,。
(4)重湖叠巘清嘉,有,。
(5),,吟赏烟霞。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学生)
第【学习目标】 1.了解词的发展、分类宋词的贡献;2.了解柳永的生平及《望海潮》《雨霖铃》的创作背景;3.体会柳永长调铺叙手法及虚实相济、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
【重点难点】体会柳词的意境和情景交融的手法1.柳词所运用的点染(也叫铺叙)和虚实相济的表现手法;2.把握柳词的特点。
【学法指导】自读预习与课堂学习相结合;诵读体味和鉴赏分析相结合;学生探究和教师点拨相结合。
自主学习—台前幕后,先睹为快一、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 柳永(约987~约1053),字 ,原名 ,北宋福建崇安人,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 ,排行第七,也称 。
多次应进士试不第,与歌伎们相处密切,靠为他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
他的词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而且制作了大量的 (也称 ),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 的词人,他的词发展了 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形成了 “ ”的局面。
柳永是北宋 派词人的代表。
作品有词集《乐章集》,词作《 》《 》《 》等。
2.词的有关知识:(1)词的起源:兴起于 ,盛行于 ,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 “ ”、“ ”、“ ”、“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 (58字以内)、中调(59—90字)、 (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
(词的段落叫:阕或片)(4)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 和 派( 派的主要作 家有苏轼、辛弃疾、岳飞等; 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 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5)风格比较A.婉约派: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
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
阴柔之美:如升初日、如云如霞、如烟如清风、如幽林曲涧、如珠玉之辉,秀雅恬静、安适柔媚,,给人心旷神怡、轻松愉悦之感。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3.doc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了解柳永生平及写作背景2•分析诗歌内容,理解诗歌蕴含的感情。
3•学习铺叙的表现手法。
【重点难点】1 •分析诗歌内容,理解诗歌蕴含的感情。
2. 铺叙于•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杲。
【课前预习】1. 课内词汇(1)注音:(2)解释以下词语:天堑:天然的壕沟,此处形容钱塘江的壮阔。
堑,qian o高牙:原指军前大旗,因旗杆以彖牙为饰而得名。
词中代指高官孙何。
2•每H 成语新愁旧恨:指新近的和旧有的各种忧愁、怨恨,也指长期积在心头的很多愁恨。
浆盈路:浆,古时一种带酸味的饮料。
成语指古代老白姓用壶装着酒夹道欢迎他们所 拥护的军队。
千愁万绪:“绪”:情绪,思绪千”、“万”:指数不清。
浅斟低唱:指浅浅地向杯中倒酒,慢慢地喝着,低声地唱着歌曲。
形容封建士大夫消 闲享乐的生活情态。
都(du )会参(cOn )差 云树绕堤(dT )沙 天堑(qian) 珠m (ji )罗绮(qi ) 豪奢(she 叠® (yan )羌(qiang )管 菱(ling )歌 钓叟(s6u )千骑(jl )吟(如)赏图将(jiang)(1) 形胜:地理形势重要。
⑵参差:形容楼阁高低不齐。
(2) (3) 重湖叠螺清嘉:螺,山峰。
清嘉,秀丽。
(4) (5) 异FI 图将好景:画下来。
将,助词,无实义。
黯然销魂:“销魂”:因受刺激而神思茫然,好像灵魂离开了躯体。
海誓山盟:也作“海约山盟”。
古代在神前立誓缔约,引申为誓约。
指着山海立誓订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3.文学常识(1)柳永(约980~约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
仁宗景佑元年仃034)进士,官至屯皿员外郎,世称柳屯皿。
早年屡试不第,一生仕途很不得意, 生活穷愁潦倒,处事方面抱着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
他在城市生活的时间很长,经常出入倡馆酒楼间,与教坊乐工和歌伎们交往,因而熟悉士民、歌伎的生活,并通哓乐律。
4.《柳永词两首》导学案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柳永及其作品,了解有关词的文学常识。
2、理解这两首词的感情与意境;3、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4、体会婉约派词的语言风格。
【知识链接】1、柳永(约971—1053),字耆卿,初名三变,字景庄,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著名词人。
官至屯田员外郎,故又世称柳屯田,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他精通音律,善于铺叙和使用俚语,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和自己的穷愁之感,大量制作慢词,对词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著有《乐章集》。
2、有关词的知识:(1)词,是诗歌的一种。
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
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与燕乐的盛行有关,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
另有诗余、乐府、琴趣、乐章等别称。
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高峰。
(2)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以清丽婉约见长,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大气磅礴,飘逸洒脱,代表作者有苏轼、辛弃疾等。
(3)词的分类:按结构分为:按字数分为:单调——一片小令——(58字以内)双调——两片(阕)中调——(59—90字)三叠——三片长调——(90字以上)四叠——四片3、写作背景:(1)《望海潮》是柳永创制的新词牌,钱塘江是天下景观,调名当取其意。
这首词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他从家乡福建崇安前往开封应试,路过杭州,拜谒世交前辈两浙转运使孙何,于是写此词投赠他。
这首词里,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写景多于投赠之意。
(2)《雨霖铃》是北宋婉约词中的一件精品,是描写爱情,描写离别的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柳永大部分生活在城市,经常出入倡馆酒楼间,因而他深深了解歌妓们的生活,深切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在柳永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歌妓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
《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柳永词二首》精品导学案(含答案解析)
处事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朱子大全》用赞美“教训”你在非洲的巴贝姆巴族中, 至今依然保持着一种古老的生活仪式。
当族里的某个人因为行为有失检点而犯了错误的时候, 族长便会让犯了错误的人站在村落的中央, 公开亮相,以示 惩戒。
每当这时,整个部落的人都会放下手中的工作,从四面八方赶来,将这个犯错的人团 团围住,用赞美来 “教训”他。
然后从最年长的人开始发言, 依次告诉这个犯错的人,美。
整个赞美的仪式,要持续到所有族人都将正面的评语说完为止。
巴贝姆巴族人是智慧的, 他们对待犯错人的态度是 “尽管你犯了错,有了缺点, 但我们 依然爱护你,关心你,接纳你。
既然你曾为整个部落做过那么多的好事、善事,有着那么多 的优点,那么,请你认真地反思,然后心悦诚服地改正自己的错误。
我们整个部落的人都坚 信:你一定具备改过向善的信心与能力。
微感言:•佳句咀华赏读:一个国家只崇尚农业(囿于小农经济)就必然守旧、不开化;如果一个国家提倡工业(重视现代化科学技术),就会天天创新,天天增加智慧。
立德、立功、立言、立节,谓之四不朽。
一一《魏源集》赏读:(一个人一生中应该)树立德行,立下功劳,说出名言,树立高洁的节操。
这就叫做 四项不朽的事。
须是表里皆实,无毫虚伪,然后有以为进德之地,德方日新矣。
赏读:(一个人)必须里面(心中)和外面(形象)都实实在在,没有丝毫虚伪,然后才能有不断 培养自己良好道德的基础,自己的道德水平才能天天提高。
THE THIRD UNIT第三单元 漫步宋词♦ 13柳永词二首鸡声茅店月.人迹扳桥ffl•哲思品悟围上来的人们,会自动分出长幼, 他今生曾经为整个部落做过哪些好事。
每个族人都必须将犯错人的优点和善行,用真诚的语言叙述一遍。
叙述时既不能夸大事实,也不允许出言不逊,而且不能重复别人已经说过的赞国尚农,则守旧日愚;国尚工,则日新日智。
康有为《朱子语类》赏读:处理事情的要点是:端正正确的主张,不谋私利;阐明其中的道理,而不要多想什么功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附答案)[学习目标]1.理解这两首词的感情与意境;2.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3.体会婉约派词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难点]1.鉴赏词,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2.品味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感情。
第一课时[学习要点]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与作家作品。
2.学习鉴赏《望海潮》。
[预习自测]结合《绿色通道》中本课的《基础知识归纳》预习掌握相关字音字形、文体常识、作家作品等。
1、字音、字形参差参天沙堤提防天堑珠玑罗绮叠巘嬉笑箫鼓坐骑骑兵骤雨凝噎暮ǎi 和ǎi 夜xiāo 云xiāo 甘lín〖参考答案:1.cēn cān dīdīqiàn jīqǐyǎn xīxiāo qíqízhòu yē霭蔼宵霖〗2、词的知识: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巨钻,历来与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
词萌芽于隋唐之际,兴于晚唐五代而极盛于宋,是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句有(),字有()”(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
词又称(“”)、“乐府”、“诗余”、(“”)等;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或(),分两片的最为常见,称作双调,三片的称作三叠,本课的两首词均为双调。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和长调三种。
〖参考答案:唐诗定格定数定声曲子词长短句片阕小令中调〗3、《望海潮》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
在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远,上片写,下片写,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
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去不远。
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等在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词风。
〖参考答案:杭州西湖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豪放〗4、名句默写。
(1),,骤雨初歇。
(2)执手相看泪眼,。
念去去,千里烟波,。
(3)多情自古伤离别,,!今宵酒醒何处?,。
(4)重湖叠巘清嘉,有,。
(5),,吟赏烟霞。
[诵读鉴赏]1、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理解词中点染、铺陈的表现手法。
[质疑探究]1、诵读指导《望海潮》词“音律谐婉,词意妥贴,承平气象,形容尽致”(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
所以,朗读时应该注意音律的和谐,语势的激越。
开篇“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一句有总起夺势之妙,朗读要在“繁华”处升调且停顿,为下文的朗读蓄势。
下文从三方面铺叙,朗读由三个层次推进,逐一昂扬,至“竞豪奢”到高潮。
下片描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朗读语气平缓和乐,“有三秋桂子”中的“有”是领字,朗读要作较长停顿。
最后两句是祝愿之辞,朗读时语气诚恳,节奏和缓。
2、欣赏“文字图画”。
(1)哪些词语最能概括体现出杭州的特征?(2)作者具体写了哪些景物或场面表现这些特征?(3)这些景物给你什么印象?生活场面呢?一个词(字)概括。
3、结尾的几句写了什么内容呢?①问:最后两句是写给谁的?从哪里看出来的?②这样的奉承之辞,有些评论家说,它是完全游离于主题之外的,它跟本文无关,你认为呢?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由。
4、体会该词的艺术特色。
作者为什么把这首词写得这么美?同学分析探讨,在课文中找到依据并分析。
5、总结这首词着力描写了钱塘江的繁华,展现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借以歌颂此地的长官治理有方,政绩卓著。
第二课时[学习要点]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
2.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理解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
[分析鉴赏]一、诵读探究:1、通过了解柳永生平以及这首词创作的背景,结合同学们读这首词的第一感觉,我们朗读这首词,应该如何正确把握呢?换句话说,这首词的基调应该是怎样的?2、思考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同桌讨论,回答)3、“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思考:“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这时应有千言万语,为何却无言了呢?5、“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三种景物与词人的愁绪有何联系?6、“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历来为人传诵,甚至有人拿它来代表柳词。
这两句词中的典型景物在我国民族文化传统中有何特殊意义?词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感情?7、连绵不断的愁包围着词人,词人日后的生活将是“此去经年,应试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两句历来被评为“余恨无穷,余味不尽”,你有没有体会到这不尽的余味?请谈谈你的感受。
(1)作者设想了以后什么样的情景?(2)为什么会是这样一幅图景呢?二、归纳写作特色:1、融情于景的写法2、虚实相济三、布置作业:1、完成《绿色通道》第四课的作业。
2、准备默写。
[瞭望高考]2010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Ⅰ)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地毯生活。
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C.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
D.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没关打气,还可附庸风雅。
〖参考答案:B 审题提示A项“始作俑者”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错在贬义褒用。
B 项“移樽就教”指端着酒杯到别人跟前一起饮酒,以便求教,泛指主动前去请教别人。
C项“声情并茂”指(演唱、朗诵等)声音优美,感情丰富。
“剧本”只是文学作品,不可能有声音,因而错误。
D项“附庸风雅”指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
错在贬义褒用。
〗[课后延伸]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问题。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①,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②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注:①“颙望”即仰望。
②“争”同“怎”。
1.对该词词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
一个“对”字就写出登临纵目、望尽天涯的境界。
B.“苒苒物华休”指美好的景物逐渐凋残。
C.“何事苦淹留”:不知道什么原因流连于此,不忍离去。
D.“正恁凝愁”:许多愁绪凝结,如此难以刹瞬排解。
2.对该词词句所作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与《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两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是相同的。
B.“红衰翠减”一句与李清照《如梦令》中“绿肥红瘦”一句从炼字、修辞的角度来看,有相同的妙处。
C.“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与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同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D.“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与辛弃疾《永遇乐》中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描写的都是山河破败之景象。
3.对该词有关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该词上阕写景。
特别是“是处”与“惟有”两句动静结合,衰荣相对,又蕴含作者优愁。
B.下阕抒情。
“想佳人”与“争知我”两句对照呼应,刻画出天各一方的一对恋人的相思苦。
C.本词情景交融。
景是萧条破败之景,与姜夔《扬州慢》中所写之景几近相同;情是离别相思之情,与《雨霖铃》中所抒之情别无二致。
D.词中“对”“渐”“望”“叹”“争”等字都一字领起,然后下接几个字或一句。
〖参考答案:1.C (不是“不忍”,而是不能回家)2.D (不是山河破败)3.C〗附:【赏析】此词抒写羁旅悲秋,相思愁恨,大约作于游宦江浙时。
上片写景。
以暮雨、霜风、江流描绘了一幅风雨急骤的秋江雨景:“潇潇”状其雨势之狂猛;“洒江天”状暮雨铺天漫地之浩大,洗出一派清爽秋景。
“霜风凄紧”以下写雨后景象:以关河、夕阳之冷落、残照展现骤雨冲洗后苍茫浩阔、清寂高远的江天境象,内蕴了萧瑟、峻肃的悲秋气韵。
而“残照当楼”则暗示出此楼即词人登临之地。
“是处”二句写“红衰翠减”的近景细节,词人情思转入深致低回,以“物华休”隐喻青春年华的消逝。
“长江水”视野转远,景中见情,暗示词人内心惆怅、悲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为由景入情的过渡,引发下片抒情。
“不忍登高”乃是对登楼临远的反应,词人便层层揭示“不忍”的原因:一是遥望故乡,触发“归思难收”;二是羁旅萍踪,深感游宦淹留;三是怜惜“佳人凝望”,相思太苦。
层层剖述,婉转深曲,特别是“想佳人”,揭示出“不忍”之根,更悬想佳人痴望江天,误认归舟的相思苦况;不仅如此,还转进一层反照自身,哀怜佳人怎知我此刻也在倚栏凝望!这篇《八声甘州》,早被苏东坡巨眼识得,说其间佳句“不减唐人高处”。
须知这样的赞语,是极高的评价,东坡不曾以此许人的。
注释:潇潇:雨声急骤;凄紧:形容秋风寒冷萧瑟;关河:江山河流;残阳:夕阳;是处红翠衰减:是处:到处;红翠衰减:花朵调零,绿叶枯萎。
李商隐《赠荷枪实弹花》的“此荷此叶常相映,红衰翠减愁煞人”句。
苒苒:渐渐地;物华休:美好的景致已不复存在;淹留:久留;顒:抬头;天际识归舟:谢眺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诗:“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误回天际识归舟指多少次将远处来的船误认作是丈夫的归舟,极写思情之深。
争知:怎知;恁:如此,这样。
凝愁:愁思凝结难解。
[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