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四课柳永词两首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柳永词两首》教案 (1)(精品教学设计)
柳永词两首核心目标:把握词的内容,品味词的语言,学习表现手法。
辅助目标: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柳永及其婉约词的特点。
导入:这个单元我们来学习宋词。
词是在我国文学史上继唐诗之后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一种诗歌体裁。
而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格各异。
他们的作品兼顾了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作品《望海潮》和《雨霖铃》,来体会柳永词的语言特色及其创作风格。
词的相关知识介绍:词,是歌词的意思,一种按乐谱的曲调和节拍来填写、歌唱的文学。
它与音乐有极密切的关系。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相当于宋代的“流行歌曲“。
“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自序》)词有它独特的体制特点,从三个方面来介绍。
1、词调与词题词调指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乐调。
每个词调都有个名字,即词牌。
如本词的词牌是《望海潮》,《望海潮》是柳永创制的新词牌,钱塘江是天下雄伟景观,调名当取其意。
其他常见的如《菩萨蛮》、《如梦令》、《水调歌头》等等。
但要注意的是,词牌不像我们平常写作文的题目一样,它与词的内容是不一致的。
比如说《相见欢》、《龟虽寿》,听起来好象是写欢喜、高兴的气氛,但其实是描述悲凉、凄惨的曲调。
总之,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2、词体根据乐调的变化,发展出长短不同的篇章,一般来说,分为三类:小令:58个字以内;中调:59——90个字;长调;91个字以上最短的小令只有14个字,最长的长调有200个字以上,可见悬殊是很大的。
每首词中有分段:单调:不分段,往往就是一首小令,篇幅较短。
双调:两段,也叫片或阕或遍,上片下片,前阕后阕三叠、四叠:即三段四段,较少见,尤其四叠极少见。
3、词句与词韵词句是长短不一、参差不齐的,从一字句到十一字句都有。
高中语文 第4课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望海潮》
、了解词的相关知识;了解作者柳永。
、学习柳词中善于点染、铺叙、融情于景、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
你了解词人及其作品吗?
、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内)
(词的段落
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
“柳
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③抒发
、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①工于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
②巧用点染。
安乐之美。
,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
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
学做思三:
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第4课《柳永词二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学案
第二单元第4课《柳永词二首》学案姓名:一、学习目标定位1、初步了解词的章法和句法特点。
2、了解柳永的生平简介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感受、品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
4、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5、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
自学小问题1:你了解词的哪些有关知识?1、词的起源:2、关于词牌和标题:3、词的分类小问题2、请同学介绍《望海潮》和《雨霖铃》的相关背景二、问题与例题问题一:关于柳永你知道些什么?问题1:你知道柳永的生平吗?问题2 :如何评价作者?大问题二、诵读诗歌,用现代汉语理解《望海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小问题1、怎样读准节奏,读出情感?小问题2、学生朗读体味。
说说《望海潮》的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问题三:诗歌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小问题1:本词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钱塘”的繁华?小问题2、品味本词的语言,分析诗歌的意境有何特色?(1).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3)、“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小问题3、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1)解释何为“点染手法”。
(2)《望海潮》运用了点染手法,请加以说明。
小问题4、《望海潮》的主旨是什么?大问题四、诵读诗歌,用现代汉语理解《雨霖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小问题1、怎样读准节奏,读出情感?小问题2、学生朗读体味。
说说《雨霖铃》的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大问题五、如何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及营造的意境是怎样的?作者的情感有哪些变化?小问题1、找意象,说作用。
(2)找出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说表达的情感。
小问题2、意象分析:“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三种景物与词人的愁绪有何联系?小问题3、《雨霖铃》词自上片“念去去”一句之后是写对别后情形的设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述自己今后的生活情境和内心情感的?小问题4、【提问】这首词的上、下片是怎样巧妙过渡的?小问题5、【提问】“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为什么特别动人?大问题六、《雨霖铃》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探究作者的思想情感。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4课《柳永词两首》教案
四、《柳永词两首》教案汪凯内容感知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从唐代开始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城市,到了宋代又有进一步的发展。
柳永在杭州生活过一段时期,对杭州的山水名胜、风土人情有着亲身的体验和深厚的感情。
在《望海潮》这首词里,作者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
西湖的美景,钱塘江潮的壮观,杭州市区的繁华富庶,当地上层人物的享乐,下层人民的劳动生活,都一一注于笔下,描绘出一幅幅优美壮丽、生动活泼的画面。
这画面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描画出了杭州的锦山秀水,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刻画出了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
上阕主要描写杭州山水的美丽,城市之繁荣。
下阕写西湖山水、人民欢乐、盛赞孙何的声势和高雅。
《雨霖铃》这首写离情的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
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
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上写尽离情别绪,可令人叹为观止。
上阕描写深秋的傍晚一对男女话别的场面。
选取典型的情景和动作,把离情别绪渲染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下阕主要写别后的痛苦。
冷落清秋的时节,扁舟夜发,愁醉迷蒙,忽然醒来,想必已是拂晓。
惊起忙寻觅,情人在何处?唯有杨柳岸上晓风残月!还虚写了别后的情景。
作者离开情人,寂寞凄凉,孤独万分,从今以后即使有良辰美景,也只形同虚设,然而越是有良辰美景,就越发使人念情伤神。
恐怕今后只能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中虚度余日了。
【教学目标】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作品情感,把握作品意境,体会柳永词的语言特色及创作风格学会从情感、格调上鉴赏同一题材的不同诗词作品,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作品情感,把握作品意境,体会柳永词的语言特色及创作风格难点:比较同一题材诗词作品的异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词,认识作者。
2.整体感知,疏通词句。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这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宋词。
宋词是在我国诗史上继唐诗之后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一种诗歌体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4课:《柳永词》教案
课题《柳永词两首》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了解词人柳永及其语言特色、创作风格。
2.能力目标理解作品情感,把握作品意境;学会借景抒情的手法;学会从情感、格调上鉴赏同一题材的不同诗词作品,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3.德育目标理解抒情主人公的离情。
重点:理解作品情感,把握作品意境;体会柳永词的语言特色及创作风格。
难点:比较同一题材诗词作品的异同。
教学流程:(包括:1、设疑自探;2、解疑合探;3、质疑再探;4、运用拓展。
)一、导入新课这个单元我们来学习宋词。
词是在我国文学史上继唐诗之后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一种诗歌体裁。
而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格各异。
他们的作品兼顾了豪放和婉约两种风格。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作品《望海潮》和《雨霖铃》,来体会柳永词的语言特色及其创作风格。
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么,杭州城到底有怎样的迷人景色能令我们的古人发出如此的感慨呢?今天我们就跟随词人柳永一起来学习他的《望海潮》,来领略一下这人间天堂的美丽景色。
词的有关知识: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下词的有关知识。
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是一种可以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因词是诗的变体,故又称“诗余”;因词“合乐可歌”,故又称“乐府” “曲子词”;因此往往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
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作者简介:柳永(约987—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
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也称他为柳屯田。
因其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
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仕途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
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
高中语文第4课柳永词两首——望海潮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4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教学目标】1.了解宋词的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2.了解作者。
3.学习诗中点染、铺陈的表现手法【教学重难点】1。
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2。
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正确评价作者的写作目的。
【道具准备】多媒体、幻灯片、投影仪【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词的常识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2。
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
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
二、作者介绍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有《乐章集》。
解说: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
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
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
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
高中语文必修四《柳永词二首》教案(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四《柳永词二首》教案(人教版)推荐文章高中语文必修三课内作文素材汇总热度:高中语文必修3课内作文素材大盘点热度:高二语文必修三作文素材梳理热度:高二语文必修三课本作文素材整理热度: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课文解读热度: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四《柳永词二首》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语文必修四《柳永词二首》教案教学目标:1、欣赏本词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2、积累古人用来描写离情别绪的诗歌意象。
3、体会宋词婉约的风格。
教学重难点: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2、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方法:分析法、诵读法第一课时一、导入。
清末最后一位学术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首句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次句出自柳永的《蝶恋花》,王国维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今天我们就从这位衣带渐宽终不悔的词人说起。
二、知人论词。
柳永,是我们的同乡,福建崇安人,也就是现在的武夷山市。
北宋婉约派创始人。
原名柳三变,字景庄。
高中语文 第4课《柳永词两首》(讲)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二必修4语文教案
[讲]人教必修4第4课《柳永词两首》教学资料[教学目标]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几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了解柳永及其婉约词的特点。
2.反复吟诵诗词,品味语言,发挥想象,理解意境,准确把握作者情感。
3.学习作者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写作手法;学习“点染〞的表现手法。
4.明确鉴赏古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技巧。
5.通过对两首词的学习,领悟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从而陶冶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反复吟诵诗词,品味语言,发挥想象,理解意境,准确把握作者情感.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2..学习作者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写作手法;学习“点染〞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写作手法;学习“点染〞的表现手法。
2.通过对两首词的学习,领悟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从而陶冶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法指导]自主学习〔诵读、研读、赏析〕、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
[课时安排]2课时[使用说明]阅读诗词的前提是理解,理解的前提是读懂。
要反复吟诵词作,准确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作品的不同风格。
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词作,通过相关链接,全面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及所处环境,探究他们的人生历程,准确而全面地把握作者寄寓在词作中的感情,准确理解词作的主旨。
意境的欣赏是属于文学鉴赏较高层次的一种学习活动。
所谓“意境〞,就是作品所描绘的自然、生活图景和所表现的主观思想感情融会一致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在鉴赏诗词时,要运用联想和想象,透过字句和画面,去细心体会、感受作者的情怀,从而领会意境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学习诗词要注意方法技巧的学习揣摩,要学会品味语言、把握意象、理解意境、鉴赏表达技巧,从而提高阅读鉴赏诗词的能力。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案[教学要点]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写作背景。
2.扫清文字障碍,掌握诵读要领,熟读成诵。
一、知识链接1、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宋工部侍郎柳宜的幼子。
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柳永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四
柳永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必修四,具体内容包括《柳永词两首》:《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这两首词是柳永的代表作,既展现了柳永的才华,又体现了宋代词人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柳永词两首》的基本内容、词牌特点以及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了解柳永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柳永词两首》的基本内容、词牌特点及艺术特色。
难点:对诗词意境的深入理解和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随后,提出问题:“你们对柳永了解多少?”引发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介绍柳永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让学生对柳永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 诗词朗读:让学生朗读《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4. 诗词解析:详细讲解两首词的基本内容、词牌特点及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意境。
5.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柳永的其他作品,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另一首柳永的词,巩固课堂知识。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词中的意象、情感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六、板书设计1. 《柳永词两首》2. 内容:(1)《雨霖铃·寒蝉凄切》(2)《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3)柳永词牌特点(4)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的意象、情感。
(2)比较柳永与其他词人的创作风格,谈谈你的看法。
2. 答案:(1)意象:《雨霖铃·寒蝉凄切》中的意象有寒蝉、长亭、骤雨等;《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的意象有潇潇暮雨、江天、芳草等。
《柳永词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柳永词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柳永词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柳永词两首》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能够理解《江城子》和《雨霖铃》的基本内涵,并进行文学鉴赏。
了解柳永的生平和代表作。
1.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自己的文学素养进行文学鉴赏和思考。
1.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柳永的词作,体味人间疾苦,感悟爱情的美好,培养情感上的共鸣和情感交流。
2. 教学重点难点2.1 理解《江城子》和《雨霖铃》的内涵和词法韵律。
2.2 分析柳永的词作特点。
3. 教学内容3.1 课文分析3.1.1 《江城子》《江城子》是柳永创作的一篇婉约词,通篇佳句锦簇,妙语连珠,融诗、曲、文于一体。
全词歌颂爱情的美好,反映出柳永深厚的人生感悟。
3.1.2 《雨霖铃》《雨霖铃》是柳永创作的一首抒发时局苦闷、表达深情愁思的长词,是柳词中的代表作之一。
全词感伤而又深情,诗意渲染,更是用色彩和音乐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词人深深的哀思。
3.2 诗词鉴赏选取柳永的其他代表作,进行鉴赏和分析。
通过学习和分析柳永的词作,了解他的文学特点和时代背景,领悟文学的深刻内涵。
4. 教学方法4.1 阅读分析法通过让学生先自主阅读并分析课文,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和总结汇报的方式,促进多角度、深层次地理解和领悟课文的内涵。
4.2 视听感受法通过现代艺术形式的视听观赏方式,如动漫、音乐MV等方式,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思考,更好地体验、感受文学的艺术魅力。
4.3 学案研究法通过构建综合性学案,引导学生采取问题情境式的学习方式进行研究,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5. 教学过程安排5.1 自主阅读课文让学生先自主阅读所分配的词作,然后思考、理解、探究课文的内涵。
5.2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让小组成员展开讨论并得出结论。
5.3 总结交流让小组进行汇报和分享,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点评。
5.4 学案研究让学生阅读学案,进行问题情境式学习,加深对柳永的词作和文学鉴赏的理解。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柳永词两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柳永词两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柳永的生平和词作风格,掌握《望海潮》和《雨霖铃》的词牌名、写作背景、内容和意境,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诗词朗诵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柳永词作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理解其艺术特色和人文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望海潮》和《雨霖铃》的词牌名、写作背景、内容和意境,理解柳永的词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理解柳永在词作中表达的复杂情感和思想内涵,掌握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望海潮》和《雨霖铃》的配乐朗诵,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介绍柳永的生平和词作风格。
2.背景介绍:分别介绍《望海潮》和《雨霖铃》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词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思想状况。
3.文本阅读: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阅读《望海潮》和《雨霖铃》的文本内容,尝试理解词牌名、写作背景、内容和意境。
4.意象分析: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分析《望海潮》中的“市列珠玑,户盈罗绮”和《雨霖铃》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意象,引导学生理解柳永词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5.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柳永词作的艺术特色和人文精神。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课堂讲解、角色扮演、讨论探究等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等辅助工具,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3.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柳永词作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柳永的词作进行赏析,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分析其艺术特色和人文精神。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新4教学案:第二单元第四课柳永词两首含答案
第二单元第四课柳永词两首[新课入门须知][知目标][知作者]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崇安)人.仁宗景祐元年(1034)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早年屡试不第,经常出入于歌楼舞馆,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时人将其推荐给宋仁宗,却得四字批语:且去填词。
于是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通晓音律,他成为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的代表词人。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
他制作了大量的慢词长调,使词从小令为主过渡到慢词占优势,为词容纳更多的内容提供了相应的表现形式.他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善于铺叙,善于运用白描,写景抒情密切结合,语言通俗易懂,音律和谐优美。
柳永的词在宋元时期流传甚广,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说法。
他对秦观等人都有影响。
有词集《乐章集》。
[知背景]1.《望海潮》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为了谒见两浙转运使孙何,柳永写了这首词投赠他。
2.《雨霖铃》这是作者离开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作者当时由于仕途失意,不得不离开京师而远行,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觉得痛苦万状,他这种抑郁的心情和失去爱情慰藉的痛苦交织在一起,本词就集中反映了他这种复杂而痛苦的心情.[知常识]1.词与诗的异同同:严格的格式要求,如字数、句数固定,平仄规定严格等。
异:词有词牌;每句字数多数不相等(句子长短不齐,故称“长短句”);多数分段(小令不分段),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用韵较自由,可一韵到底,也可中间换几次韵。
诗无词牌;字数、句数固定,不分段,不换韵。
2.慢词和小令宋初的词主要是小令。
在柳永以后,长篇的慢词才开始流行。
慢词是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它与小令一起成为宋代词人最为常用的曲调样式。
慢词的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
高中语文 2.4《柳永词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2.4《柳永词两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一、整体把握望海潮读《望海潮》应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
这是一首投赠之作。
作者路经杭州,想要谒见当时出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就写了这一首词进献。
因为是写给镇守一方的官员的,所以在词的上片极力赞扬杭州自然环境之秀美、城市经济之繁荣。
词人先对杭州作了总体介绍:“东南形胜”,地理位置重要;“三吴都会”,社会条件优越;“钱塘自古繁华”,有着长期繁盛的历史。
下面就是对“形胜”“都会”“繁华”这三个方面的铺叙。
在“烟柳画桥”之中,家家户户安居乐业,人烟十分稠密。
钱塘江岸,绿树如云,钱塘江水,汹涌壮观,不愧为自然“形胜”之地。
市场上陈列着各种珠宝,普通人家也披罗着锦,满目奢华景象。
下片极写杭州黎民百姓之安居乐业。
在“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四季皆美的西湖上,从早到晚都有游兴颇浓的人群,他们或“羌管弄晴”,或“菱歌泛夜”,无不祥和欢乐。
词作最后直接称美孙何的执政能力和与民同乐的作风,并预祝他能早日被召回京城。
词的最后两句虽然有粉饰升平的味道,却也部分程度地反映了北宋初年繁荣奢靡的社会现实。
陈振孙评柳词:“音律婉谐,语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从这个角度看,这首词是最具代表性的。
雨霖铃这首词是写作者离开京城时,与情人在长亭话别的情景。
笔调恣意渲染,声情哀怨缠绵,可以从中看到柳永慢词的艺术特色。
词中首先交代了离别的季节、时间和地点。
“寒蝉凄切”,点明节令;“对长亭晚”,点明时间和地点;“骤雨初歇”,点明气候。
这是秋天骤雨刚停的黄昏,是舟楫齐备、急待出发的时刻。
对这些景物的描写都是为抒发离情别绪服务的。
词人巧妙地把自己忧伤的感情融入对景物的描摹中,以“寒蝉”“长亭”“骤雨”这一系列形象烘托出一种凄冷沉郁的气氛。
正当离人依依难舍时,船夫偏又催促起航了,他们只有泪眼相向,“无语凝噎”,万千话语只能堵在心里!“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作者用一个“念”字引出了对别后情境的设想:行人消逝在烟雾弥漫的江面上,傍晚时分,浓重的雾气使人透不过气来,极目南望,令人不胜伤感。
2017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1
山东省郯城第三中学高中语文第5课《柳永词两首之望海潮》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一、体会词的音律美,感受词的意境美。
二、探讨学习这首词的艺术手法。
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朗诵、讨论、分析、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宋朝杭州的繁华富裕,增强民族自豪感,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教学进程:一、导入课文一、同窗们去过杭州吗?(我也没有去过.)我这里预备了两幅杭州风景的图片,大家欣赏一下。
(展示课件)一千年前的杭州是什么样的?我这里没有图片了,我给大家预备了一幅“文字图画”,这就是咱们今天要一路探讨的《望海潮》,作者是北宋的柳永。
(展示课件,板书课题、作者)二、明确探讨学习的目标。
(展示课件)3、介绍作者、背景,温习关于词的知识,(展示课件)。
二、朗诵课文,感知内容,体会意境。
一、初读讲义,扫除字音障碍,词义、词的活用,分小组进行,小组成员彼此核查。
二、再读课文,体会词的音韵美。
(本词押“a”韵)。
(指导学生齐读)3、欣赏“文字图画”。
(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能说出大体意思就要热情鼓励)(1)哪些词语最能归纳表现出杭州的特征?形胜、繁华(板书)(2)作者具体写了哪些景物或场面表现这些特征?(同窗找出具体景物和场面,并作简要分析)景物场面(3)这些景物给你什么印象?一个词(字)归纳(美)景------美(板书)(有类似的词语就可以够)(4)生活场面呢?民------乐官------愉(板书)(5)一个词归纳“人世天堂”(板书)(6)探讨最后一句,帮助加深理解全词情感,照顾投赠之作,“好景”值得夸耀----祝愿早日回到京城。
惊叹、赞美、羡慕的情感。
(板书)(7)带着情感再次朗诵课文小结文字图画:这些景物和场面,就是诗词当中的意象,本词借助意象所给人的美的情趣,所表现出来的欢乐愉快的情调,就是本词的意境。
嗅觉们再来吟诵一遍这首词,虽不必然“摇头晃脑”,心里必然要倾情投入,把词所表现的情调读出来,感受词的意境美。
(先自由读,再找一个同窗范读)。
第4课 柳永词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柳永词两首》解读与探究预习提示本课学习柳永词两首。
柳永(约985-1059),宋真宗、仁宗时一位杰出的词人,能自制新曲,音律谐婉。
他的词,铺叙展衍,不事雕饰,在宋词的发展中,有开疆拓土之功。
《望海潮》这首词写于1053年,柳永来到杭州,传说是他拜访当时杭州知府孙沔时写成的。
词描写了北宋时杭州的景象。
上片从“形胜”“都会”“繁华”三方面,赞美杭州自然环境之秀美、城市经济之繁荣。
下片以西湖为中心,从景及人,从平民百姓及达官贵人,展示了一幅太平盛世的景象。
这虽是一首投赠之作,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北宋初年繁荣安定的社会现实。
《雨霖铃》是柳永离汴京、前往浙江时“留别所欢”的作品。
柳永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
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因柳永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及临轩放榜,特落之,曰:“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
”柳永在受了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以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种流浪生活。
这首词可能是柳永失意离开京都告别妓女时写的。
词以悲秋景色为衬托,抒写与所欢难以割舍的离情。
上片写送别的情景,深刻而细致地表现话别的场面。
下片设想别后情景,表现了双方深挚的感情。
全词如行云流水,写尽了人间离愁别恨。
词人以白描手法写景、状物、叙事、抒情。
感情真挚,词风哀婉。
学习这两首词可采用下面的方法:(1)重视诵读。
柳永词,音乐感很强,当时可以和乐而歌,现在朗诵也依然悦耳动听。
因此,要反复朗读,体会其语言特色。
(2)揣摩意象。
柳永这两首词,都采用了意象叠加的方法抒写情感。
学习时要仔细揣摩这些意象,体会其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3)把握特征。
这两首词在表现技巧上的突出特征就是点染手法的运用。
通过对这一手法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匠心。
课文解读望海潮东南形胜①,三吴②都会③,钱塘④自古繁华。
柳永词两首(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柳永词两首(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柳永词两首(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柳永的词的兴趣和审美能力;2. 帮助学生了解柳永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3. 引导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朗读柳永的词。
二、教学内容1. 柳永简介2.《雨霖铃》3.《小重山》三、教学过程1. 柳永简介柳永是南唐时期著名的词人,人称“柳三变”。
他的词风格清新婉约,具有浓郁的南国风情。
他的代表作品有《雨霖铃》、《小重山》、《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2.《雨霖铃》《雨霖铃》是柳永的代表作品之一,描写了作者在雨夜听到的风铃声,引发了他对故乡的懷念之情。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朗读、分析该词的字音、词调、情感表达等方面,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欣赏该词,同时也可以通过背景音乐等方式加强学生对词中情感的感受。
3.《小重山》《小重山》是柳永的另一首代表作品,描写了作者对故乡山水的钟爱,同时也表现了乡愁之情。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朗读、分析该词的字音、词调、表现手法等方面,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欣赏该词,同时也可以通过展示相关的山水画作品等方式,加强学生对词中意境的感受。
四、课堂讲解1. 柳永的简介和生平背景2. 《雨霖铃》的分析和欣赏3. 《小重山》的分析和欣赏五、作业布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取柳永的其他作品,进行朗读、分析和欣赏。
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特定需求,安排相关的背景知识学习和文献阅读任务。
六、教学反思本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如朗读、分析、欣赏、展示等方式,提升了学生对柳永词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同时,本堂课也注重在与学生的互动和助力,和学生一起探讨词句的意义和表现手法,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和欣赏柳永词的韵味通过柳永词的教学,学生对古代文学的认识和欣赏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对自己的文学素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本堂课,学生不仅学会了欣赏柳永词这一艺术形式,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其中所包含的意境和情感,也培养了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独立思考和评价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第四课柳永词两首[新课入门须知][知目标]学习目标考点提炼知识目标1.背诵两首词作2.赏析柳词语言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炼句能力目标1.体会柳词“景中之情,缘情设景”的艺术魅力2.品味作者的情感3.鉴赏虚实结合及白描的手法情感目标体悟古今离愁别恨;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崇安)人。
仁宗景祐元年(1034)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早年屡试不第,经常出入于歌楼舞馆,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时人将其推荐给宋仁宗,却得四字批语:且去填词。
于是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通晓音律,他成为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的代表词人。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
他制作了大量的慢词长调,使词从小令为主过渡到慢词占优势,为词容纳更多的内容提供了相应的表现形式。
他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善于铺叙,善于运用白描,写景抒情密切结合,语言通俗易懂,音律和谐优美。
柳永的词在宋元时期流传甚广,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说法。
他对秦观等人都有影响。
有词集《乐章集》。
[知背景]1.《望海潮》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为了谒见两浙转运使孙何,柳永写了这首词投赠他。
2.《雨霖铃》这是作者离开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作者当时由于仕途失意,不得不离开京师而远行,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觉得痛苦万状,他这种抑郁的心情和失去爱情慰藉的痛苦交织在一起,本词就集中反映了他这种复杂而痛苦的心情。
[知常识]1.词与诗的异同同:严格的格式要求,如字数、句数固定,平仄规定严格等。
异:词有词牌;每句字数多数不相等(句子长短不齐,故称“长短句”);多数分段(小令不分段),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用韵较自由,可一韵到底,也可中间换几次韵。
诗无词牌;字数、句数固定,不分段,不换韵。
2.慢词和小令宋初的词主要是小令。
在柳永以后,长篇的慢词才开始流行。
慢词是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它与小令一起成为宋代词人最为常用的曲调样式。
慢词的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
《词谱》卷十慢词“盖调长拍缓,即古曼声之意也。
”“慢曲子”是相对于“急曲子”而言的,慢与急是按照乐曲的节奏来区别的。
慢词一般都比较长,最短的是《卜算子》,八十九字,最长的是《莺啼序》,二百四十字。
一般来说,凡是和律诗的字数差不多的词,都可以称为小令,字数在六十二字以内。
唐和五代的词大致在这个范围。
一、字音识记1.珠玑.(jī) 2.罗绮.(qǐ) 3.骤.雨(zhòu) 4.叠·(yǎn) 5.凝噎.(yē) 6 .天堑.(qiàn) 二、词语解释1.东南形胜. 胜:优越 2.烟柳画.桥 画:雕饰华丽 3.风帘翠幕.幕:帏幕 4.参差..十万人家 参差: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 5.云树..绕堤沙 云树:茂密如云的林木 6.天堑.无涯 堑:壕沟 7.市列珠玑..珠玑:泛指大小不同的各种珠宝 8.有三秋..桂子 三秋:秋季 9.菱歌泛.夜 泛:唱起 10.千骑拥高牙..高牙:古代行军有牙旗在前导引,旗很高,故称“高牙” 11.吟赏烟霞..烟霞:美丽的自然风景 12.异日图将.好景 将: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 13.归去凤池..夸 凤池:凤凰池,对中书省的美称,这里代指朝廷 14.都门帐.饮 帐:篷帐 15.冷落清.秋节 清:凄清 16.此去经年..经年:年复一年 17.留恋..处,兰舟催发 留恋:心存依恋而不忍离去 兰舟:木兰木做的船,这是对船的美称18.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良辰好景:美好的时光,宜人的景色 一、了解行文脉络1.《望海潮》望海潮⎩⎪⎨⎪⎧⎭⎪⎬⎪⎫杭州——繁华⎩⎪⎨⎪⎧⎭⎪⎬⎪⎫烟柳画桥 十万人家云树堤沙 怒涛霜雪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景美民乐西湖——清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羌管菱歌 钓叟莲娃醉听箫鼓 吟赏烟霞官治归去凤池夸 2.《雨霖铃》 雨霖铃⎩⎪⎨⎪⎧⎭⎪⎬⎪⎫景——寒蝉、烟波、暮霭、杨柳、晓风、残月事——帐饮无绪、执手相看、无语凝噎、别 后设想情——依依不舍、离别之苦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二、把握文章主旨1.《望海潮》《望海潮》描写了西湖景色的秀美和杭州城市的繁华,展现了北宋富裕的都市生活和多彩的市井风情。
2.《雨霖铃》这首词以缠绵凄恻的感情、冷寂清幽的景色、铺叙白描的手法,把离别的情、景、事织成了一片秀淡清幽的词境,通过对将别、临别、别后的种种情景的描绘,述说了羁旅行役之人的悲凉心情。
一、阅读《望海潮》,思考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1.相传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加强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
请你分析一下这两句有着怎样的艺术表现力?答:提示:这两句对仗工整,以高度凝练的语言,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了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读了这两句词,不由得会使人对杭州心向往之。
2.简述开端三句在全篇内容与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答:提示:从“形胜”与“繁华”两个侧面概括了钱塘自然环境的秀丽与社会的富庶、承平景象。
3.词的收尾处用了“好景”二字,联系全篇及作词缘由思考,这两个字反映出作者怎样的独特匠心?答:提示:(1)“好景”指杭州的美好景色,这里回应“赠送”之意,暗指孙何的“政绩”,表颂扬之意。
(2)呼应开篇,使首尾相合;总结全篇,突出赞美的题旨。
4.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提示:(1)写杭州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从地理位置上说,它是东西重镇;从历史传统上说,它自古以来就是繁华都市;从自然景观看,这里有著名的钱塘江,有秀丽的西湖;从市井面貌看,其建筑、设施极其美观,人口密集;从百姓生活看,人们安居乐业,笙歌处处,老老少少都心情愉悦。
(2)作者在词中描绘了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二、阅读《雨霖铃》,思考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5.曾有人评论《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意境宏阔”,请你具体分析其“宏阔”在哪里?答:提示:这一句以“念”字领起,表明是设想后的道路辽阔,“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天空,全是写景,实际上含的全是情,衬托出旅人前途茫茫,情人相见无期,景无边而情无限。
“念去去”以后之言,大气包举,一泻千里,似江流出峡,直驰平川,可谓“宏阔”之致。
6.“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历来被推崇的名句,它高明在何处?答:提示:(1)它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个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集中为一幅鲜明的画面,整个画面充满了一种凄清的气氛,勾起离人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再次团聚,言外之意无穷。
(2)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一个特定的时刻里——“酒醒”之后。
离人饮酒,为的是借酒浇愁,然而“愁更愁”,更何况是“酒醒”之后呢?试想,此时不过是柳永离开心爱的人的第二天早晨,“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地留在心头,而面对眼前的凄清景象,他还要继续前行,离自己心爱的人更远,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啊!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炼句知识解读高考对“炼句”题的考查,一般涉及赏析诗句的意蕴,表达效果等,要求写出语句的含意,使用的手法,描写的画面、刻画的人物、营造的氛围及表达的情感等。
鉴赏时既要弄清诗句的表面意思,指出其在构思、炼字、结构表达技巧等方面的特点,又要把握诗句蕴含的情感,点出其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
解答炼句题一定要从内容、形式两方面作答。
答题步骤(1)解释该句的含意、表达的情感。
(2)指出它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尤其是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
(3)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置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
(4)点出其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
诗句内容+表达技巧+作用(结构和主旨)。
7.本词描写了哪些离别情景?词的上阕和下阕所描写的景色有何不同?整首词具有怎样的意境?答:提示:离别时的情感离别时的景色饯别时心境黯淡低落寒蝉凄切、骤雨初歇船要出发时难舍难分、痛苦异常千里烟波,暮霭沉沉设想今宵酒醒后凄凉惆怅,“良辰好景”不再的极度孤独、无聊杨柳岸,晓风残月小结词的上阕主要实写离别时的情景,下阕则是对别后的设想,是虚写。
整首词虚实结合,意境缠绵悱恻,凄凉清丽。
这一写作目的对于它的内容和表现手法都产生了一些不好的影响。
请探究一下,谈谈你的看法。
观点1:观点2:观点3:答案:(观点1)我感觉柳永在词中描绘的真实很有局限性,恐怕不那么坦荡。
柳永的这首词是歌功颂德之作,因为他的写作目的是求得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因而要对对方加以赞扬甚至奉承,使得这首词在最后出现了一个格调不高的结尾。
(观点2)我觉得词中所描写的山水之美和都市的生活景象,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北宋前期的社会历史面貌。
虽为赠献之作,却不能说是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作品。
(观点3)柳永词中的确有一些显而易见的阿谀奉承之语,却并不被人们过多计较。
他的词善于铺叙,一气贯注,首尾完整;即使表达曲折复杂的情景,也自然流转,毫不呆滞,深入细致,清晰明朗,好像说出了人们的眼前景和心中语。
这就使得他的作品在当时即“传播四方”。
融情入景,虚实结合的手法《望海潮》1.工于铺叙,善用白描起首三句,一说地理,二说都会,三说历史,俯仰古今,洞察全局,统领全篇,为下文张目。
“烟柳”两句,前定环境,后写住宅,继以“参差”一句总括。
词中接着写江,对“东南形胜”做进一步的交代;接着又写市场、住宅,对“繁华”做进一步的白描。
下片转写西湖,从环境写到生活,最后称颂孙何,在应酬祝颂中不离杭州,呼应开头。
2.景物描写富有层次感词中画面迭出,但由于作者处理得极富层次感,所以并无堆砌之感。
如开头先从大景写起,范围逐渐缩小,直至突出重点(东南——都会——钱塘);写湖光山色,先写岸上,后写水面;每一片的内容,先写自然景观,后写人文景观,处处都体现出极强的层次感。
《雨霖铃》1.融情入景《雨霖铃》将“多情”与凄凉的清秋傍晚景色融为一体,创造了一种诗意的境界,从而表达了作者缠绵悱恻的离愁别绪。
如词开头不仅写出了离别的时间、地点、更重要的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做到了字字含情。
2.虚实结合上片写眼前的实景实事,突出词人和他心爱的人不忍分离却不得不分别的心情。
下片是对别后生活的设想,着意描绘的是词人孤单寂寞的心情。
连“良辰好景”也不能为他排遣痛苦,以虚写为主。
素材主题逆境与成长柳永一生落魄,屡试不第,考中进士时年近半百,可是仕途坎坷,他并没有得到重用,甚至因作词而得罪皇帝,被弃之不用。
他怀揣一颗破碎的心,混迹于瓦肆勾栏,艰难而丰富的生活体验使他的才华得以萌发和生长,使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永不消逝的一座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