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部分古诗赏析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赏析《式微》等课外古诗赏析
八下课外古诗赏析一.《式微》1、诗意: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君主的缘故,为什么会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为什么会在泥浆中!2、主题:描写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
二.《子衿》1.诗意:青青的是你的衣襟,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衣佩,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我来回踱着步子呵,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2.主题: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表现了这位热恋中的女子焦急不安、情深意切的真挚感情。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背诵赏析)1.诗意: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州。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沉浮。
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邻。
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多情的少年男女那样悲伤地挥泪告别。
2.感情:表现诗人与朋友的惜别之情,也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赏析:①“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首联点明送别之地和友人的赴任之地,并勾勒出两处的地理形势。
“辅”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突出长安城雄浑阔大的气势。
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望”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州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风烟”突出友人去处的偏僻荒远、上任路途的艰险。
“城阙”和“五津”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
②“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颔联从正面写离情而话语急转,变为劝勉。
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途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惜别之中显现诗人胸襟的阔达。
③“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赏析:意思是朋友只要心灵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如近邻。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这两句诗不同于以往送别诗的伤感情绪,既表现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说明了真正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四首赏析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四首赏析(一)《式微》1、“式微,胡不归?”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采用设问的修辞手法,使诗篇显得宛转面有情致,同时引人注意,发人深思,达到“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旨。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的同情,以及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
(二)《子衿》1、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全诗采用倒叙手法。
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
可望穿秋水,不见人影。
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
3、“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赏析。
末尾的内心独白,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表达了女主人公对心上人强烈的思念之情。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首联中的“五津”是指蜀州岷江的五个渡口,诗人在长安是无法望见五津的,这里却说“风烟望五津”,为什么?一个“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充满深情厚意。
2、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中诗人是怎样劝慰友人的?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减轻友人的悲凉和孤独之感。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什么能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这两句诗表现出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
一改送别诗的悲戚情调,写得昂扬乐观、积极向上,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八月秋高,湖水涨满,与堤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景象极其壮阔。
2、请自选角度,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①这一联从视觉、听觉、触觉几方面描绘了洞庭湖博大的气势,写得雄浑壮阔,极富艺术感染力。
②一个“蒸”字显示出了洞庭湖丰富的积蓄,一个“撼”字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译文: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难点化解,美点追踪:全诗只有短短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代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
然而,《式微》诗上下二章只变换了两处文字,但就在这巧妙的变换中,体现出了作者用词的独具匠心。
在艺术上,这首诗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
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
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婉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正是因为这些修辞手法的巧妙使用,才使《式微》一诗“境界具于词语之外,愈反复看去,愈觉其含义无穷”。
【理解记忆】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正如诗中所言: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子衿《诗经·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译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思念。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把音信传?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城楼上。
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有三月那样长!难点化解,美点追踪: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一、原文。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二、解析与赏析。
1. 整体感知。
- 这诗啊,就是诗人刘桢写给他堂弟的。
你看啊,他写的是山上的松树。
开头就说“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亭亭”这词儿啊,就把松树那种挺拔的样子给写出来了,像个小帅哥似的站在山上。
“瑟瑟”呢,是风声,谷中的风呼呼地吹着,这就像给松树设置了一个挺艰难的环境。
2. 诗句赏析。
-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这里用了个“一何”,就是特别强调的意思。
风的声音是多么大呀,就像有人在你耳边大喊大叫一样。
可是松树的枝条呢,是多么刚劲有力啊,它可不会被这大风给吹得东倒西歪的。
这就像一个硬汉,不管别人怎么吓唬他,他都站得直直的。
-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到了冬天,冰霜那叫一个冷酷无情啊,到处都是白茫茫、冷飕飕的。
可是松树呢,一年到头都是那么端正,就像个守纪律的好学生,不管什么时候都坐得端端正正的。
这松树啊,面对这么恶劣的环境,一点都不害怕。
- 最后“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这两句就更厉害了。
“罹”就是遭受的意思,难道松树就不会遭受严寒吗?当然会啦。
但是松柏它有自己的本性啊,就像有些人天生就很坚强一样。
这诗人其实就是在借松树来告诉他堂弟,做人呢,就要像松树一样,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守自己的本性,不能轻易就被打倒了。
一、原文。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二、解析与赏析。
1. 首联解读。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这开头啊,写的是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
“城阙”就是长安城,周围有三秦大地拱卫着,看起来很雄伟。
“风烟望五津”呢,诗人在这儿遥望杜少府要去的蜀地的五个渡口,那地方烟雾缭绕的。
这就像我们现在送朋友去远方,看着他要去的方向,心里有点惆怅呢。
2. 颔联分析。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后附录古诗词理解赏析
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后附录古诗词理解赏析八年级下册课后附录古诗词理解赏析1赠从弟(其二)刘桢(汉末诗人)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意】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注释】①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卷三。
刘桢(?--217),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
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
这是第二首。
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从(zòng)弟,堂弟。
全诗文字平实,风格古朴。
②亭亭:高耸的样子。
③瑟瑟:形容风声。
④一何:多么。
⑤罹(lí)凝寒:遭受严寒。
罹,遭受。
凝寒,严寒。
【赏析】本诗以松来比喻堂弟的品性,有赞美和勉励两重意思,希望堂弟在政治上能坚持理想,不同于流俗,实在也是自况。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墨客赞美了松柏的凛然正气,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并勉励弟弟要有松柏一样坚忍的品质。
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简洁生动的言语,描绘“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所展示的画面。
隆冬季节,那凛冽的风霜冰雪一齐向轻松袭来,轻松巍然挺立,绝不动摇。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初墨客)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1之:到,去。
2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3悠悠:渺远的模样。
3怆然:悲伤苍凉。
4泪:眼泪。
5“初唐四杰”:五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诗意】三秦之地拱卫着都城长安,弥漫的雾中怎么也望不到想象中的五津。
我与你都充溢着离别愁意,(因为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外出仕进的人。
只要四海之中有相识自己的人,天涯天涯好似亲密近邻。
八下课内古诗名句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中心: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也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精神。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运用“闻笛赋”和“烂柯人”的典故,表达了老友已逝,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的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本句情感从伤感低沉转向慷慨激昂。
运用对偶,并以沉舟、病树自喻,借自然景物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深刻哲理:新事物总会代替旧事物,社会总会向前发展。
《赤壁》
中心:借周瑜与曹操的故事,表现自己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本句运用典故,借周瑜与曹操的故事,表现自己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八下课内古诗词赏析十首
八下古诗词赏析课内十首25 《诗词曲五首》【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本诗的作者是(朝代)著名的诗人。
2. 分析本诗的主旨。
3.分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表达效果。
4.分析“暂凭杯酒长精神”中“长”字刻画了诗人怎样的精神风貌?5.分析“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一句所运用的典故,以及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本诗的作者是(朝代)著名的诗人。
2.杜牧在《赤壁》中借物抒怀有何用意?3.《赤壁》这首绝句,立意新奇,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3】《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本诗的作者是(朝代)著名的诗人。
2. 分析本诗的主旨。
3. 赏析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的表达效果。
4.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被誉为“诗史上的绝唱”,试对该句进行赏析。
5.赏析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表达效果。
【4】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本词的作者是(朝代)著名的派词人。
2.分析本词的主旨。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请分析一下这句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5】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本曲的作者是(朝代)著名的散曲作家。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与名著导读(整理版)
情感提升
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可谓 不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 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 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 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这首诗描写的,就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 适情趣。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品味名句
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 看近却无”了。诗人象一位高明的水 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 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 春的草色。远远望去,隐有绿意;可 走近了,反倒看不出。这句“草色遥 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 传神。
情感提升
《赠从弟》是一首咏物诗。诗人把 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中来刻画,是通过 典型环境来刻画典型性格,风霜逼迫愈 严,愈能体现松柏坚贞挺拔的本性。诗 人告诉我们,必须像松柏那样永远保持 坚贞自强的个性,才不愧为一个顶天立 地的人。
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千古名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走近作者
王勃(650—676) ,字子安,绛 (jiàng)州龙门人。有《王子安集》。与 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 唐四杰”,一起倡导文学革新,其中王勃成 就最大。
走近作者
这首诗是王勃初仕于长安时期的作品, 格调高昂,情感浓烈,充满着青春勃发的 活力。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 种主题。由于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离, 再会难期,所以在诗中,难免染上凄凉、 伤感的色彩。本诗虽为送别诗,但全诗却 无伤感之情,诗人的胸襟开朗,语句豪放 清新,委婉亲切,表现了友人间真挚深厚 的友情。
八年级下学期必背古诗词40首
八年级下学期必背古诗词40首1.忆江南(其二)唐白居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赏析:古神话中有月中桂树的传说,运用这一传说,意在表达杭州的非同凡俗,表现了诗人浪漫的想像,我们眼前仿佛现出怒放的丹桂,闻到桂子浓郁的芳香。
“郡亭枕上看潮头”描绘了杭州浙江入海的奇观。
诗人通过对当年山寺寻桂和钱塘观潮两个代表性的生活画面的描写,使人想见到杭州之多彩多姿。
2.忆江南(其三)唐白居易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赏析:最后一首是描绘苏州之美。
苏州有当年吴王夫差为美人西施修建的馆娃宫等风景名胜古迹,有名叫“竹叶春”的美酒佳酿,苏州的女子也更美丽多姿,能歌善舞,她们的舞姿,令人联想到那在风中沉醉的荷花。
诗人以美妙的诗笔,简洁地勾勒出苏州的旖旎风情,令人无比神往。
3.邯郸冬至夜思家唐代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赏析:此诗描写了冬至夜晚作者在邯郸驿舍的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
全诗语言质朴无华而韵味含蓄,构思精巧别致,运用想象等手法,表现出淡淡的思乡之愁以及浓浓的怀亲之意。
4.浪淘沙唐白居易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赏析:这首词指出了潮汐涨落的规律和巨大力量,潮汐不断冲击着海岸,使海岸不断发生变迁。
尽管这种变化不易测量,但洪涛变平野,绿岛成桑田在不知不觉地发生着。
这首词圆熟流丽、挥洒曲折,富于独创性的表现方式,使得这篇抒情之作成为唐朝诗苑中的一颗明珠。
5.兰溪棹歌唐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赏析:此诗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美景和渔民的欢乐心情。
前两句是写月光下的月、树、河湾和倒映在水中的山,诗句写得纤丽、秀气;后两句给人的感觉则全然不同,像是引用了民间流传的物候语,朗朗上口,朴实无华,又令人置信地叙述一个事实:春雨一下,兰溪江的鱼就多起来了。
八年级(初二)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含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八年级(初二)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含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要点梳理(一)古诗词目录1.《诗经·蒹葭》《国风·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
全诗三章,每章八句。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全诗三章,重章叠唱,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歌赏析:东周时的秦地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大部及甘肃东部。
其地“迫近戎狄”,这样的环境迫使秦人“修习战备,高尚气力”(《汉书·地理志》),而他们的情感也是激昂粗豪的。
保存在《秦风》里的十首诗多写征战猎伐、痛悼讽劝一类的事,似《蒹葭》《晨风》这种凄婉缠绵的情致却更像郑卫之音的风格。
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
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只知道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河水的另外一边。
从下文看,这不是一个确定性的存在,诗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处,还是伊人像“东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的“南国佳人”(曹植《杂诗七首》之四)一样迁徙无定,也无从知晓。
这种也许是毫无希望但却充满诱惑的追寻在诗人脚下和笔下展开。
把“溯洄”“溯游”理解成逆流而上和顺流而下或者沿着弯曲的水道和沿着直流的水道,都不会影响到对诗意的理解。
在《蒹葭》中,诗人一番艰劳的上下追寻后,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周围流淌着波光,依旧无法接近。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鉴赏
第六单元古诗鉴赏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评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诗人那种超然世外、了无牵挂、淡泊名利、自得其乐的处世态度与志向情趣。
诗人居住在人多的地方,却不感到喧哗嘈杂,原因是“心远”,心中没有任何牵挂,所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美景,生活中有酒即醉,采菊花、看飞鸟、望南山,悠闲自在,与世无争。
“忘言”二字是贪图“真意”的表现。
【练习】1.体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心远。
2.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诗人悠然淡泊的心情。
3.请发挥你的想象与联想,描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呼朋引伴飞回山中,打破了山林的幽静。
渲染隐居之所的宁静和诗人悠然的心境。
4.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答案:“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与惬意。
5.“真意”指的是人生真正的道理和自然之趣。
6.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你同意这种观点么?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不同意,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
7.“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改为“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答案:“见”是无意中看见,把人与物融为一体;而“看”或“望”是有意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
用“见”追求的是一种人与自然合一、物我合一的意境。
8.如何理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答案:只有舍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才有采菊的悠然;只有采菊的悠然,才会见到南山的悠然;南山的悠然,正是自己超凡脱俗的天真自然的意趣。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翻译及赏析
赠从弟(其二)——【东汉】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译文: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
风声是多么强大,松枝有是多么劲挺!冰与霜正下得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年长久端正挺立。
难道不怕遭受严寒吗?松柏有不惧严寒的本性!赏析:开头第一句描写出全诗的主体——松数的形象:亭亭立与山上。
第二句采取对立的方式写亭亭之松所处的环境(背景):瑟瑟谷中风。
在瑟瑟的山谷风声中,松树高耸的立在山上,这一形象,可以称得上“雄伟”。
三、四两句对风声与松树都予以展开描写,描写它们在对立中所展现的情状。
以上写的是“亭亭山上松”在风中的形象,以下四句写松树在冰霜严寒中的形象。
“冰霜正惨凄”,先渲染环境的严酷,再写松树的表现:“终岁常端正”。
为什么松树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能够“终岁常端正”?诗人先以反诘句写出疑问:“岂不罹凝寒”,然后从容回答:“松柏有本性”。
如果说前面四句主要写松上形象的话,那么后面四句则主要写松树的品质。
它雄伟挺拔,不惧怕任何恶劣严酷的环境。
这样,松树的形象才得到完整的表现。
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劲挺的风格写出了松树的鲜明形象,其实是以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的性格与抱负,诗中因此融入了对松树赞颂的深厚感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三秦之地拱卫着都城长安,弥漫的雾中怎么也望不到想象中的五津。
我与你都充满着离别愁意,(因为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外出做官的人。
只要四海之中有了解自己的人,天涯海角也好似亲密近邻。
(我们)不要在分手的路口,像青年男女那样(让泪水)沾湿佩巾。
鉴赏:该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
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千古传诵,有口皆碑。
部编版八下期末考试课外古诗词鉴赏
八下期末考试课外古诗词鉴赏(一)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三、四句写出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怎样的特点:清幽(或清静、幽静)。
第五、六句表现了作者欢悦(或宁静、安详)的心情。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抒发的是寄情山水的隐逸之情。
(3)“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是否前后矛盾。
为什么?答:不矛盾,因为这是反衬,以声衬静。
以钟磐音衬环境的清幽。
(4)请用形象的语言描述第三联的内容:山间风光宜人,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歌唱;潭水倒映着云影、树影、山影、人影,使人心中顿时摆脱一切烦恼。
(5)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借景抒情、以声衬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了诗人:对尘世喧嚣的厌烦,对隐居林泉寄情山水的向往之情。
(6)诗歌尾联后来演变为成语“万籁俱寂”,颔联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曲径通幽”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答: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7)颈联中“悦”和“空”字写得极好,为什么?答:“悦”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快乐,实际上,鸟的快乐也是诗人愉悦心情的反映;“空”字生动地表现了诗人身处幽静自由的禅院,一下子把种种烦恼除去,变得宁静、平和、心胸开阔。
(二)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诗意:青山横亘在城郭的北侧,明净的河水环绕在城郭的东方。
我们即将在这里离别,你就要像孤飞的蓬草一样踏上万里征程。
空中的白云飘浮不定,像你从此游荡各地,我无法与你重逢;即将落山的太阳不忍沉没,亦似我对你的依恋之情。
我们挥手告别,从这里各奔前程,友人骑的那匹载他远离的马,好像不忍离去,萧萧的嘶叫着,增加了我的离愁别绪。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首联所展现的画面。
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
《八下古诗》
★《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窃窕淑女,君子好逮。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窃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荐菜,左右笔之。
窃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地。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
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主旨]《关雎》是《诗经》中的第一首诗,它讲的是一位“君子”(就是个青年男于) 思念仰墓追求一位"窈窕淑女”的故事。
真切地表达了率真、淳朴、健康的情感,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上的精神。
[赏析]1、开头两句作用:用关睢和鸣于河洲上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咏叹。
用雎鸠起兴,生动形象地表明他的爱情纯洁而又真诚,也暗示了淑女具有贞洁的品德。
2、“窃窕”直接赞扬了嫂子的文静美丽和善良,交代了男子追求的根本原因。
3、“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作用。
既进一步刻画姑娘窈窕之色,又突出赞美她的勤劳。
“流”形象写出少女顺着水流一会侧身向左,一会侧身向右的采摘荇菜的忙碌和姿态的优美,使全篇充满了动感和生机。
增加了对姑娘的思慕和爱恋。
4.品析“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心理活动。
“悠哉”叠用,表达了男子每夜不寐,绵绵不断的忧思,充分地表达了他彻夜难眠,思绪万千的相思之苦。
5、“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
”描写了君子想象和淑女结婚时载歌载舞的、尽兴欢乐的场面。
又表现了青年人愿望实现后相片和谐、相亲相爱的欢乐情感。
[中考链接] :1、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主要表现为比兴和重章叠句,在情感特质上主要表现为以礼节情,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一、原文呈现。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二、解析。
1. 字词解释。
- “式微”:式,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微,昏暗。
这里指国家或世族衰落。
- “胡”:为什么。
- “微君”:如果不是君主。
“微”在这里有“非、不是”的意思。
- “中露”:露中,在露水里。
- “躬”:身体。
2. 诗句翻译与赏析。
- 诗的开头反复说“式微,式微,胡不归?”就像是在不断地抱怨或者是无奈地叹息:“天黑啦,天黑啦,为什么还不回家呢?”这种反复的手法很有趣,就像一个人在碎碎念一样。
- 然后回答说“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意思是要不是为了君主啊,我怎么会在露水里呢!这就像是一个打工人,心里想着要不是为了老板的那些事儿,我才不愿意大晚上还在外面加班,在露水地里受这个苦呢。
- 下一章又重复前面的问句,再回答“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要不是为了君主您的贵体啊,我怎么会在泥地里呢!这里把那种为君主奔波,又满心抱怨的情绪表现得很生动。
整体上这首诗表达了对统治者的不满,劳动者辛苦劳作却不得归家的哀怨情绪。
一、原文呈现。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二、解析。
1. 字词解释。
- “子衿”:你的衣领。
衿,衣领。
- “悠悠”:形容思念的悠长。
- “宁”:难道。
- “嗣音”:传音讯。
嗣,继续,这里指传递。
- “挑兮达兮”:形容走来走去的样子。
- “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
2. 诗句翻译与赏析。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让我心里思念悠长。
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你难道就不能给我传个音信吗?这里用“青青子衿”来代指那个思念的对象,很含蓄又很形象。
就好像是看到对方衣服的某个部分,就满脑子都是他了。
而且这个姑娘很有个性呢,她觉得就算自己没主动去找对方,对方也应该主动联系自己呀。
八下课外古诗词赏析
八下课外古诗词赏析一、《赠从弟(其二)》1、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首联中松树的形象。
答:高高的山上,苍翠的轻松傲然挺立,迎着山谷中瑟瑟的寒风,毫不动摇。
这首诗通篇赞美松树不畏风霜冰雪、傲然挺立的高贵品格,来劝勉从弟勇敢面对一切困难,坚忍不拔,保持自己的操守。
这里,松树实际上也是作者自况。
(诗人希望堂弟能向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也有自况自勉的含义)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答:这首诗通篇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调;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对从弟的劝勉。
3、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答: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
4、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象征手法。
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6、这首诗运用哪些技巧来写松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对比、反衬,把青松与寒风放在一起对比,以寒风的凛冽反衬出青松的坚韧不拔。
二、《送杜少府之任力蜀州》1.感悟诗人的情怀,说出这首诗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是别具一格的?答:摆脱了其他送别诗伤感、低沉的情调,表现了开朗、乐观、豪迈的情怀,在劝慰和鼓励之中用充满了真挚而深沉的友谊。
2.体会“风烟望五津”中望的含义。
答:望,远远地看见。
表明诗人时刻关注着友人所达的目的地,说明诗人对友人极为关切。
3.这首诗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诗全无伤悲之情,写得昂扬乐观,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
4、诗中表达诗人旷达胸襟,起画龙点睛作用的诗句:海内存己知,天涯若比邻。
三、登幽州台歌1、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
八下古诗词赏析_人教版
八下古诗词赏析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评析】前四句,写诗人因被贬23年,受沉重打击,内心愤愤不平、凄凉伤感。
后四句情调变高昂,一方面讽刺了那些善于见风使舵往上爬的人,另一方面又表示不能如此消沉还得挺起腰板来。
颈联:本意是比喻在自己被贬谪边地好像沉舟病树般奄奄一息之时,有多少人却飞黄腾达爬了上去。
后来引申出“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和真理。
【练习】1.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图画?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有千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一派生机景象。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作者对老友的怀念以及岁月流逝、人事全非的感慨之情3.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后人将之引申为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这一自然规律,表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2、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评析】本篇是一首咏史之作。
开篇以一件古战场遗物来兴起对前朝英雄人物和战事结果的慨叹。
后两句是诗人的议论,也是一种假设,如果天不作美,没有东风相助,那么周瑜就不会战败曹操,“二乔”就会成为曹操的战利品,深锁铜雀楼,供曹操享用。
换言之,就是说当时从军事实力方面看,周瑜根本就不是曹操的敌手,之所以胜了曹操,那是因为老天作美,为周瑜提供了风向之便。
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练习】1、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路难·李白(八下)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主题】见练习1【练习】1.本诗的中心句是哪句?结合全诗谈谈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但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对未来仍怀有希望。
2.请从一个角度鉴赏“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答:借用典故表达思想感情。
现实之路虽然坎坷险阻,但理想还在。
诗人多么希望像姜太公一样,八十岁遇周文王,一展宏才;像伊尹那样,梦见自己乘舟到“日边”,有为于当世。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希望重获重用、一展宏图的愿望。
3.陶渊明的《饮酒》诗序中说:“偶有名酒,无夕不饮。
顾影独尽,忽然复醉。
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
”而李白这首《行路难》却写了对酒停杯的情境。
一个是“既饮”之作,一个是“未饮”之歌,试比较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答:《饮酒》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写的抒情小诗,是他的“酒后真言”。
他满意于自己的隐居生活,在诗中借饮酒表现了一种悠闲自得、宁静安详的的心境,抒发了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鄙弃和厌恶。
《行路难》是李白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之情的诗篇。
面对美酒佳肴,他与陶渊明正好相反,因为他辅佐明君、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无从实现,忿忿不平之气溢于言表,酒再美诗人也无饮酒的兴致。
但诗人最终没有丧失积极进取之心,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希望。
4.鉴赏“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一句答:这句诗以形象的语言写出了世途的艰难,蕴含无限悲慨之情。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八下)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诗意】舍我而去的,昨日的时光已不可挽留;搅乱我心的,今日的时光令人多烦恼忧愁。
长风万里呀,送来了一队队秋雁,面对这美景啊,正好在高楼之上举杯酣饮。
从蓬莱文章到建安风骨,中间还有谢朓的文章,诗风清新秀丽。
都有满怀的豪壮放逸的心态,神思遨游,想要飞上青天,揽持明月的风流。
抽出宝刀想要砍断水流,水波却被激得更高,想要举杯饮酒解愁,却更添几分忧愁。
人生在世不能称心如意,倒不如披散头发,乘小舟四处漂泊。
【主题】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
【练习】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
2、谈谈对“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理解。
答:这句用比喻手法,抽刀难以斩断愁思,举杯痛饮又难以消愁,虽然不能摆脱愁思羁绊,但以抽刀断水之喻又显其刚强自振,不甘自颓,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压抑人才、摧残个性的强烈愤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下)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这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写出一句和它表达情感想相同的诗句。
答:表现了诗人博大宽广的胸怀。
抒发了一种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张养浩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八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内容】上片写作者在“天上”与“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最终以积极乐观的旷达胸襟作结。
【练习】1.词中的“婵娟”指的是月亮。
后人常引用上阕中“高处不胜寒”一句表达人身居高位往往容易遭到周围人的非议、攻击/一个人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造诣而产生曲高和寡的寂寞的意思。
2.品读全词,说说在中秋佳节,词人咏月抒怀,内心经历了怎样的感情变化过程?答:中秋之夜,皓月当空。
诗人赞美明月、向往明月,但经历了在“人间”“天上”的几度徘徊、矛盾之后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万家团圆之时诗人与亲人不能相聚心中充满对亲人的思念和不得团聚的惆怅,但是诗人能够自我排解,心情由郁结到心胸开阔变得积极乐观,最后归结为相隔千里而共赏明月的美好的愿望。
3.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词中脍炙人口的名句颇多,请你就其中一个佳句选择一个角度来赏析。
答:“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一句表现了诗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同时,这句诗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别离;这正与月亮有圆有缺一样,原是自然界的规律。
4.读了本词你还想到哪些咏月或者咏中秋的名句?请各写出一句并注明作者。
答:咏月: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中秋:中庭白地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诗意】边塞的冬天早早的来临。
北风呼啸,吹刮着地面,摧折了枯草。
漫天雪花飘舞,天地间是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
大雪压枝头,却好像是一夜春风吹绽了千树万树的梨花,那么洁白,那么晶莹。
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
将军的弓都拉不开,都护的铁衣冷得难以穿上。
茫茫戈壁上纵横的是百丈的坚冰,一片冰雪的世界。
远望天穹,惨淡的愁云布满天空,一直延伸到辽远的天边。
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
傍晚时分,辕门外大雪纷飞,一面鲜红的旗帜被冰雪冻结,一任狂风吹卷也难以翻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
山势回环,道路曲折蜿蜒,友人已渐行渐远,直至连模糊的背影也消失在苍茫的天地间。
雪地上只剩下点点的马蹄印记一直延伸到远方。
【内容】此诗分“咏雪”和“送别”两部分,“咏雪”部分描写边塞奇丽的自然风光,突出边塞气候的寒冷,表现作者的乐观豪迈的情怀。
“送别”部分以景物渲染离别气氛,描写送别的场面,抒发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练习】1.展现画面(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答:边塞的冬天早早的来临。
北风呼啸,吹刮着地面,摧折了枯草。
漫天雪花飘舞,天地间是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
大雪压枝头,却好像是一夜春风吹绽了千树万树的梨花,那么洁白,那么晶莹。
(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答:茫茫戈壁上纵横的是百丈的坚冰,一片冰雪的世界。
远望天穹,惨淡的愁云布满天空,一直延伸到辽远的天边。
(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答:傍晚时分,辕门外大雪纷飞,一面鲜红的旗帜被冰雪冻结,一任狂风吹卷也难以翻动。
(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答:山势回环,道路曲折蜿蜒,友人已渐行渐远,直至连模糊的背影也消失在苍茫的天地间。
雪地上只剩下点点的马蹄印记一直延伸到远方。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历来被人传颂,请鉴赏本句诗。
答:作者发挥神奇的想象,运用比喻,将北风看作春风、将雪花比作梨花描绘了奇丽壮观的边塞雪景,而且给人以春天的温暖之感。
抒发了作者的欣喜之情和乐观豪迈的情怀。
比喻新奇,格调豪壮。
3.请分析“瀚海阑千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这句诗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答:这两句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将视线又转向“外景”,以百丈坚冰、万里愁云渲染送别的悲凉气氛,引出下文的送别场面。
4.请从词语运用和写法角度鉴赏“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答:这两句中“掣”字用得十分精确,“掣”本意是拉、扯的意思,在这里真实地描绘出红旗冻住了,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
本句从视觉角度描写,色彩鲜明,红白映衬,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描绘出一幅奇异的画面:在暮雪纷飞的背景上,一面鲜红的旗帜凝住不动。
整句突出天气的寒冷,为送别的场面涂抹上一层雄浑悲壮的色彩。
5.本诗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结尾,意犹未尽,含意深长。
请谈谈它的妙处。
请写出和它具有相同情感的送别诗句。
答: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空旷的寂寥的雪中送别图景,未提送别二字却满含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雪满天山”令人凄迷,“山回路转”使人愁怅,而雪地上的马蹄印记又把送别的思念延伸到远方。
全诗以此结尾表达了诗人绵绵无尽的惜别之情,给人以无穷的遐思。
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本诗属于一首送别诗。
古代送别诗可分为“惜别”和“壮别”两大类,前者主要表达作者对所送别之人的依依惜别、不舍之情,后者却把送别写的气势豪迈、意境开阔,表现作者积极乐观的态度和豁达的胸襟。
本诗中最后两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属于“惜别”,请再各举出两例。
答:“惜别”: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壮别”: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