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鉴赏篇目及题目及答案人教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含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
本诗围绕一个“”字,写。
诗中思念情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通过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且细心呵护的短语是: 。
诗中描写感情波澜的诗句是:。
2,《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3,《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4,诗中写河洲的水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5,谈谈你对“琴瑟友之”中“友”字的理解。
6,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3分)7,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8,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2分)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2分)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2分)4,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5,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
(1分)6,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7,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8,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检测试题带答案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检测试题带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解释以下词语:涵虚,端居。
(2)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2.拓展阅读静女其姝《诗经·国风》静女其姝①,俟我于城隅②。
爱③而不见,搔首踟蹰④。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⑤。
彤管有炜⑥,说怿⑦女美。
自牧归荑⑧,洵⑨美且异⑩。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________________【注释】①姝:美丽。
②城隅:城角。
③爱:同“薆”,隐藏。
④踟蹰:犹豫徘徊。
⑤彤管:红色的管子,或谓红色箫笛一类管乐器。
⑥炜:鲜明有光的样子。
⑦说怿(yuè yì):喜爱。
⑧牧:郊外田野。
归:赠送。
荑:初生的细嫩茅草。
⑨洵:诚然,确实。
⑩异:特殊。
(1)“搔首踟蹰”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2)“说怿女美”是单纯表达男主人公对彤管的喜爱吗?3.古诗阅读山雨[清]何绍基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注。
新睛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注释】离披:分散下垂、纷纷下落的样子。
(1)本诗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写到了暴雨突袭后的情形,所流露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4.古诗阅读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②。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③。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④。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选自《诗经·魏风》)【注释】①硕:大。
黍:黏米。
②三岁:多年。
贯:供养。
女,同“汝”,你。
③逝:誓。
适彼:到那个。
爰:哪里。
④德:感德。
(1)《诗经》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赋、比、兴三种。
语文初二下学期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语文初二下学期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词欣赏(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这两首诗都注重炼字。
甲诗首联中的“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景象雄伟;乙诗首联中的“________”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________”字描画出白水的动态,共同构成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
(2)甲诗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乙诗中“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各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2.愉悦闲适(悠闲、自在等)(2)【示例1】微风吹来,池水波光晃动,把蔷薇香气吹满院子。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微风吹动倒映楼台的池塘比作微风吹动水晶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亭环境的幽静和美好,表现了诗人的高兴心情和闲适自在。
【示例2】微风吹来,池水波光晃动,把蔷薇香气吹满院子。
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写,写了作者看到眼前微风吹动的池塘,闻到了风吹满院的蔷薇香,生动细腻地写出了山亭小院的幽静和美好,表现了诗人的高兴心情和闲适自在。
【点评】(1)此题考查理解古诗意象的能力。
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牢记常见意象的含义,如: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等等。
做题时,还要在理解诗意、把握诗歌感情的基础上分析、理解古诗的意象。
(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
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等特点。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品读诗歌的语言意蕴,体味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
古诗词语言鉴赏部分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涉及遣词造句、语体色彩、语言风格等方面。
从考查的方向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品评古诗中的炼字艺术或“诗眼”,③结合词语对诗中名句的含意、色彩、情味以及表达效果的理解分析,②总体上对古诗语言特色、风格的概括评析。
(完整版)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
1.阅读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悲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天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人在第二联中引用了两个典故,有何意图?对友人逝去的,人事全非的难过;对被贬时间之长,世事变迁之大的无奈和感慨。
(2)联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的理解。
刘禹锡以“沉舟”“病树”自喻。
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逢春。
诗人借自然光景的变化,示意社会发展,包含深刻的哲理:个人的沦落算不了什么,社会总会是向前发展的,将来一定比现在好。
2.阅读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东风不与周郎便’ ’句中的“东风’’,不只是指自然界的风,而且含有机会之意。
(2)领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在写法上的特点。
“以小见大” 的写法。
以历史上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应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局势的重要影响。
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的代表了东吴的命运。
(3)诗人这样谈论周瑜的成功的目的?这样谈论周瑜的成功,实际上是抒发了自己深知兵法,却无用武之地,所以壮志难酬的情怀。
(4)《赤壁》立意奇特,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历史上的英豪都有某种机会,不以成败论英豪。
3.阅读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遇起一经,兵戈零落周围星。
河山破裂风飘絮,出身浮沉雨打萍。
惊恐滩头说惊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过零丁洋》表现了诗人如何的精神?表现了诗人崇敬的民族时令和杀身成仁的存亡观。
表现了以死明志,杀身成仁的大义大勇的精神。
(2)第二联中,诗人为何写到“絮’’“萍”?谈谈你的理解。
诗人用被风吹散的飞絮来比喻祖国的河山破裂,用雨打浮萍来比喻自己动乱的一世,生动形象的表达了对国运衰微,个人命运多舛的悲痛之情。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训练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期语文古诗词赏析第25课诗词曲五首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评析】前四句,写诗人因被贬23年,受沉重打击,内心愤愤不平、凄凉伤感。
后四句情调变高昂,一方面讽刺了那些善于见风使舵往上爬的人,另一方面又表示不能如此消沉还得挺起腰板来。
颈联:本意是比喻在自己被贬谪边地好像沉舟病树般奄奄一息之时,有多少人却飞黄腾达爬了上去。
后来引申出“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和真理。
1、诗中蕴涵哲理,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并揭示了新陈代谢自然规律且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2、诗中“,。
”一句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胸襟,揭示了的哲理。
(即含义)3、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后四句,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4、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5、诗中含典故的诗句是:,。
6、“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8、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什么样的遭遇?9、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
请结合“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诗句,作简要品析。
10、第一联作者通过“”和“”这些富有色彩字句的渲染,表达出自己之情。
11、第三联作者以“沉舟”“病树”自比,虽然有对身世不幸的感叹,但又相当达观,后人读它,更是赋予了它深刻的哲理。
其哲理是什么?12、诗的颔联中借用“①闻笛赋”“②烂柯人”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3、对该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惆怅之情。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鉴赏(附答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鉴赏(附答案)第一篇: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鉴赏(附答案)古诗鉴赏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C)(2分)A.首联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B.颔联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惆怅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C.颈联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
D.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
表现出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2、诗中借用典故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分)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也借这个典故表达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分)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3、诗人在颔联中表达怎样的人生哲理?两句诗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二、《无题》(李商隐)1、描写了坚贞不渝的爱情,至死不变的思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第二篇: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整理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整理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窹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鸣叫的雎鸠鸟,站在水中的沙洲上。
姑娘美丽又善良,她真是我的好配偶。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取。
八下诗歌赏析(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诗歌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本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由低沉愤懑到高昂乐观。
2、诗的第一联作者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表达出诗人被贬后的愤懑不平之情。
3、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凄凉地”、“二十三年”等词可以看出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的现实。
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一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典故抒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亲朋好友的无限思念和对物是人非的感慨。
5、诗的第二联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闻笛赋:怀念故友。
(2)烂柯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6、①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并说说该诗句揭示的自然规律(或蕴含的生活哲理)?大江之上,沉舟之侧,千帆竞发;自然中,枯树前头,万木争春,一片春色。
这两句诗作者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暗示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或:“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
)(1)大江之上,沉舟之侧,千帆竞发;自然中,枯树前头,万木争春,一片春色。
“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包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虽身经危难,但仍保持坚定意志的积极乐观、豁达豪迈的胸襟。
(2)这两句诗作者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暗示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统编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专项复习十一 古诗词鉴赏专题及答案解析
八年级下册期中专项复习十一古诗词鉴赏专题及答案解析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3.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4.诗中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①?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②,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诗经·郑风》) [注]①嗣音:传音讯。
②挑兮达兮:形容独自来回走动的样子。
5.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怎样的特点?6.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桃夭《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 ①归:出嫁。
②(fén):草木果实累累的样子。
③蓁(zhēn)蓁:叶子茂盛的样子。
7.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____________的形式。
8.请从比兴手法的角度赏析全诗。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溪。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八年级(初二)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含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八年级(初二)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含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要点梳理(一)古诗词目录1.《诗经·蒹葭》《国风·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
全诗三章,每章八句。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全诗三章,重章叠唱,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歌赏析:东周时的秦地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大部及甘肃东部。
其地“迫近戎狄”,这样的环境迫使秦人“修习战备,高尚气力”(《汉书·地理志》),而他们的情感也是激昂粗豪的。
保存在《秦风》里的十首诗多写征战猎伐、痛悼讽劝一类的事,似《蒹葭》《晨风》这种凄婉缠绵的情致却更像郑卫之音的风格。
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
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只知道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河水的另外一边。
从下文看,这不是一个确定性的存在,诗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处,还是伊人像“东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的“南国佳人”(曹植《杂诗七首》之四)一样迁徙无定,也无从知晓。
这种也许是毫无希望但却充满诱惑的追寻在诗人脚下和笔下展开。
把“溯洄”“溯游”理解成逆流而上和顺流而下或者沿着弯曲的水道和沿着直流的水道,都不会影响到对诗意的理解。
在《蒹葭》中,诗人一番艰劳的上下追寻后,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周围流淌着波光,依旧无法接近。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鉴赏
第六单元古诗鉴赏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评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诗人那种超然世外、了无牵挂、淡泊名利、自得其乐的处世态度与志向情趣。
诗人居住在人多的地方,却不感到喧哗嘈杂,原因是“心远”,心中没有任何牵挂,所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美景,生活中有酒即醉,采菊花、看飞鸟、望南山,悠闲自在,与世无争。
“忘言”二字是贪图“真意”的表现。
【练习】1.体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心远。
2.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诗人悠然淡泊的心情。
3.请发挥你的想象与联想,描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呼朋引伴飞回山中,打破了山林的幽静。
渲染隐居之所的宁静和诗人悠然的心境。
4.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答案:“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与惬意。
5.“真意”指的是人生真正的道理和自然之趣。
6.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你同意这种观点么?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不同意,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
7.“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改为“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答案:“见”是无意中看见,把人与物融为一体;而“看”或“望”是有意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
用“见”追求的是一种人与自然合一、物我合一的意境。
8.如何理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答案:只有舍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才有采菊的悠然;只有采菊的悠然,才会见到南山的悠然;南山的悠然,正是自己超凡脱俗的天真自然的意趣。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诗歌鉴赏综合试题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诗歌鉴赏综合试题附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浦途中①杜牧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注)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
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一、二句中的“萧萧”“淅淅”有何表达效果?(2)“为问寒沙新到雁”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2.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秋兴八首(其一)①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1)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在兼苍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
B.全诗共三章,每章都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借景抒情,把水乡清秋的景物同诗中的主人公的相思感情交融在一起,渲染气氛。
C.诗中虚实结合,把实际情景同想象幻想交织在一起,加强了艺术感染力,深刻地描绘出了一个痴情者对恋人的强烈感情。
D.《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兼苠、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动态写照。
(2)这首诗歌的语言很有特色,请任选个角度进行赏析。
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综合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综合试题含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草宫①怀古(唐)刘长卿君王不可见,芳草旧宫春。
犹带罗裙色②,青青向楚人。
【注】①春草宫是隋炀帝所建的离宫。
此地春色芳草浓盛,故而命名。
②罗裙色:古代宫妃罗裙的颜色。
(1)自然的规律是严峻无情的,历史的法则也是严峻无情的,曾不可一世的隋炀帝终被人民前进的激浪吞没。
面对久已消沉的隋宫废殿遗墟,诗人发出“________”(用诗中的原句回答)的感慨,这既是对历史法则的深刻揭示,也同时深含着对暴君隋炀帝的鞭笞。
(2)请你说一说诗中“犹带罗裙色”一句的作用。
2.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解释以下词语:涵虚,端居。
(2)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3.古诗阅读遣意①〔唐〕杜甫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②,细雨更移橙③。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释】①选自《杜诗详注》。
遣,抒发。
②酿黍:酿酒。
③移橙:栽橙。
(1)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
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________”字看出。
颔联中的“________ ”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2)《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4.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柳梢青青·蒋春霖芳草闲门,清明过了,酒滞香尘。
白楝花开,海棠花落,容易黄昏。
东风阵阵斜曛°,任倚遍,红阑“未温。
一片春愁,渐吹渐起,恰似春云【注释】①柳梢青:词牌名。
②楝:暮春开花的一种树。
③斜曛:夕阳斜照。
④阑:栏杆。
(1)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白楝花开,海棠花落,容易黄昏”的面面。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一片春愁,渐吹渐起,恰似春云”一句的妙处。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古诗词鉴赏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外古诗词鉴赏练习题汇编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答:①托物起兴(比兴手法)。
②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2)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答:①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去寻找意中人。
②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
(3)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答: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谐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
【考题回放】1、成语“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的诗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3、描写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的诗句是;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4、表现他虽望穿秋水但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宛在水中央。
宛在水中坻。
宛在水中沚。
15、《诗经·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鉴赏篇目及题目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鉴赏篇目及题目及答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古诗鉴赏篇目、题目及答案鹿柴(王维) 江南春(杜牧)春望(杜甫)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次北固山下(王湾) 咏柳(贺知章)山行(杜牧) 过香积寺(王维)夜雨寄北(李商隐) 将进酒(李白)泊秦淮(杜牧)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诗歌前两句所描绘的意境有什么特点?正面描写了空山的杳无人迹,突出了山的空寂清冷,渲染了一种静的气氛.2这首诗使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描绘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夕阳返照下的幽静景色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全诗描绘了色调不同的两幅画面,请用三字句概括这两幅画面. “春”、“绿”、“雨”2有人认为首句“千里”一词用得不妥,千里之声无人能听到,千里之景无人能见,应改为“十里”才妥当,你赞同这个观点吗?为什么?参考: 明杨慎《升庵诗话》云: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驳曰: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
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诗中用“碧玉”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以“绿丝绦”比喻随风飘拂的柳枝 ;以“剪刀”比喻春风 .2这首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景象,通过早春的风和柳,把早春的气息生动传神地传达给我们.请你结合这首诗说说早春的两个典型的季节特征.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第二句中的“生”和第三句中的“晚”分别蕴涵着什么意思?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人教版八年级下《诗五首》课后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诗五首》课后题及答案一、陶渊明的《饮酒》诗序中说:“偶有名酒,无夕不饮。
顾影独尽,忽然复醉。
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
”而李白这首《行路难》却写了对酒停杯的情境。
一个是“既饮”之作,一个是“未饮”之歌,试比较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设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比较这两首诗的写作背景和主旨,把握两位诗人各自抒发的思想感情。
《饮酒》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写的抒情小诗,是他的“酒后真言”。
他对自己的隐居生活表示满意,也能从心灵安逸、远离世俗烦恼的高度来认识。
唯其具有宁静安详的心态,才能有“采菊东篱”的闲适,“悠然见南山”的自得,以及看山雾飞鸟的真趣。
《行路难》是李白借乐府古题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诗篇。
面对美酒佳肴,他与陶渊明正好相反,“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高呼“行路难”,因为他辅佐明君、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无从实现,忿忿不平之气溢于言表。
这两位诗人抒发的情感不同,除了他们的身世、追求不同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大的社会背景问题。
陶渊明身处晋宋易代之际,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虽有济世情怀不能施展;李白身处大唐盛世,社会相对稳定,士人学子人人自奋,期望为国为民有所作为,故仍存积极进取之心。
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歌行体”诗,形式自由,语言流利,格调奔放。
请从句式、叙事、抒情等方面说说这两首诗的异同。
设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比较这两首诗在形式和写法上的异同,加深对诗的理解。
这两首诗的相同之处是:都不拘固定的格式,篇无定句,诗句多少依所要表达的内容而定;都以写气候景物开篇,都将景物描写与叙事融为一体;都抒发了诗人独特的情怀。
不同之处在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七字句为主,间有九字句和二字句,句式杂错;叙事故事性强;抒情强烈而深沉。
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七字句,句式整齐;叙事点到为止;抒情含蓄而典雅。
三、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中你联想到什么?与同学交流。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试题及答案《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既指自然界的东风,又指促人成功的机遇,诗中的周郎指周瑜。
2、这首诗是咏史诗,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议论感慨。
3、请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锅二乔”: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的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此句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以小见大,深刻警醒。
也表达了这样的感慨: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4、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表达了自身感慨: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胸怀大志而不被重用的抑郁不平之气。
二、《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的上片描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
下片对月抒怀,结尾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2、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婵娟”指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这两句表明了情意的相通不受空间的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美好祝福,表达了词人乐观旷达的情怀,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3、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词的上片叙述了词人的身世之感和思想矛盾,下片抒发对兄弟的怀念之情。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情感,一方面都对现实的不满,另一方面又对理想充满信心。
不过贯穿始终的是词人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三、《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chú)。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初二下册诗歌鉴赏语文试题附答案
初二下册诗歌鉴赏语文试题附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解释以下词语:涵虚,端居。
(2)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2.阅读《关雎》,回答下列小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楼之。
(1)诗中划线的四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2)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请你结合本诗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分析它好在哪里。
4.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这首诗一洗大多数送别诗的悲苦缠绵之态,请从画线诗句中任选一联具体分析。
5.诗词赏析:诗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八月十二日夜诚斋①望月(南宋)杨万里才近中秋月已清,鸦青幕挂一团冰。
忽然觉得今宵月,元②不黏天独自行。
【注】①诚斋:作者的书斋名。
②元:即“原”。
(1)“鸦青幕挂一团冰”一句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________的特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训练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训练有答案前言语文学习中,古诗词的学习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通过赏析经典作品,既可以启迪思维,提高审美能力,还可以增强语文素养。
因此,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训练,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欣赏古诗词。
训练题目及答案第一篇:《登高》–杜甫原文风急北还南,年华共此时。
万里清江浸结,一时归梦里。
九峰插雪万披岚,千嶂掩云半蔽天。
空蒙芦雁冰已断,巫山巾褐霍将军。
题目1.“年华共此时”中“年华”的意思是什么?2.“九峰插雪万披岚,千嶂掩云半蔽天。
”这句话写了哪两座山脉?3.“空蒙芦雁冰已断”中“空蒙”的意思是什么?4.“霍将军”出自哪个故事?答案1.“年华”指年龄,表示光阴如梭。
整句的意思是“时间飞逝,我们的年龄也在此时一同向前”。
2.“九峰插雪”指靠近成都的青城山,而“千嶂掩云”则是庐山,两者的景色都非常美丽。
3.“空蒙”表示湖泊、河流等水面被冰封,而且没有人、车,非常空旷。
4.“霍将军”出自《三国演义》,是蜀国的将领,与刘备结义。
他为人谨慎,不轻易说话,但非常果断坚决,且谋略超群。
第二篇:《渡汉江》–宋之问原文岸阔水深波浪阔,不过风波两三点。
夜来江水如有意,借问向谁澄潺湲。
题目1.“岸阔水深波浪阔”中的“阔”字是什么意思?2.“不过风波两三点”中的“点”指的是什么?3.“澄潺湲”三个词的意思分别是什么?4.这首诗中有哪些特别的意象?答案1.“阔”这个字表示广大、辽阔,用在这里表示岸阔水深,波浪也很大。
2.“点”指波峰,表示风浪并不十分严重。
3.“澄”表示清澈、明净,“潺”表示潺潺流动,而“湲”则表示江水有如溪水般清澈的状态。
4.这首诗中特别的意象有岸阔水深的大江、稳定的船只和清澈的江水,这些意象都表现出作者对夜晚渡江的平静和安全感的感觉。
第三篇:《游山西村》–杜甫原文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古诗鉴赏篇目、题目及答案
鹿柴(王维)江南春(杜牧)
春望(杜甫)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次北固山下(王湾)咏柳(贺知章)
山行(杜牧) 过香积寺(王维)
夜雨寄北(李商隐)将进酒(李白)
泊秦淮(杜牧)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诗歌前两句所描绘的意境有什么特点?
正面描写了空山的杳无人迹,突出了山的空寂清冷,渲染了一种静的气氛.
2这首诗使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
描绘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夕阳返照下的幽静景色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全诗描绘了色调不同的两幅画面,请用三字句概括这两幅画面.
“春”、“绿”、“雨”
2有人认为首句“千里”一词用得不妥,千里之声无人能听到,千里之景无人能见,应改为“十里”才妥当,你赞同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参考:明杨慎《升庵诗话》云: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驳曰: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
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
2请你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
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这诗中的一个“僵”字,写出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凄凉(悲凉) .
2诗的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岌岌可危,全诗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或抗金保疆)情怀。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某某边。
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颔联以“一帆悬”之小景, 衬托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之大景,极富神韵.从全诗看,作者通过描写日落的景色,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2请你展开想象,用简明的语言描绘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句诗所表达的图景,并分析此句所流露出来的诗人的情感.
“海日”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
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
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诗中用“碧玉”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以“绿丝绦”比喻随风飘拂的柳枝;以“剪刀”比喻春风.
2这首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景象,通过早春的风和柳,把早春的气息生动传神地传达给我们.请你结合这首诗说说早春的两个典型的季节特征.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第二句中的“生”和第三句中的“晚”分别蕴涵着什么意思?
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2末句中,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
“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首句君“问”问的是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回答?用自己的话回答.
问诗人何时回来。
回答是遥遥无期。
2诗中两次写到“巴山夜雨”,这两者有什么不同?
前者是景物,雨纷纷的样子,体现心中愁绪入于水一般越积越多。
后者是时间,通过雨夜体现诗人孤独、惆怅的心情。
情景交融。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1诗题“过香积寺”中的“过”意思是什么?
诗题《过香积寺》的“过”,与孟浩然《过故人庄》的“过”相同,意谓“访问”、“探望”。
诗题《过香积寺》,是访问,探望香积寺。
既是去访香积寺,却有着一“不知”,表现了诗人
寄情山水的情趣。
正因“不知”,所以要去寻找,行不数里,便来到云雾缭绕的山峰之下。
诗人表面写云峰,实则映衬香积寺的幽邃深远。
2颈联两句都采用倒装句,除考虑押韵外,其他还有什么作用? “日色冷青松”中的“冷”有人认为不妥,你认为呢?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意在表现环境的幽冷。
这里诗人以倒装句,写泉声,写日色。
原句的意思是,危石间泉水呜咽,青松上日色清冷。
很显然,“咽”字和“冷”字都注入了作者的感情,即所谓移情于景,于是纯粹的自然景物自然现象就显得有情有意,更摄人心魄了。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①“烟笼寒水月笼沙”这一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②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