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四首赏析
人教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课外古诗四首《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译文
人教部编本八年级下课外古诗四首译文、背景、主旨、练习题及答案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译文:庭院里一株珍稀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只是痴痴地手执著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著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背景:《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无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主旨:这首诗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
1、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进”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
(2分)2、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6分)1、【答案和解析】答案:卒章显志,点明诗旨;(1分)升华情感(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情感逆转,眼前物不再是那么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别离那么久的时间,至此全诗的情感突然得到升华)。
(1分)2、【答案和解析】答案:①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荣),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2分)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2分)③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
(2分)龟虽寿曹操译文: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
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赏析《式微》等课外古诗赏析
八下课外古诗赏析一.《式微》1、诗意: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君主的缘故,为什么会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为什么会在泥浆中!2、主题:描写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
二.《子衿》1.诗意:青青的是你的衣襟,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衣佩,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我来回踱着步子呵,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2.主题: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表现了这位热恋中的女子焦急不安、情深意切的真挚感情。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背诵赏析)1.诗意: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州。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沉浮。
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邻。
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多情的少年男女那样悲伤地挥泪告别。
2.感情:表现诗人与朋友的惜别之情,也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赏析:①“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首联点明送别之地和友人的赴任之地,并勾勒出两处的地理形势。
“辅”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突出长安城雄浑阔大的气势。
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望”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州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风烟”突出友人去处的偏僻荒远、上任路途的艰险。
“城阙”和“五津”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
②“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颔联从正面写离情而话语急转,变为劝勉。
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途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惜别之中显现诗人胸襟的阔达。
③“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赏析:意思是朋友只要心灵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如近邻。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这两句诗不同于以往送别诗的伤感情绪,既表现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说明了真正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充满了丰富的情感、深沉的哲理和精妙的艺术表达。
通过对古诗词的鉴赏,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文化,还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八年级下册的语文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和欣赏许多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作品,下面我将带领大家一起进行古诗词鉴赏。
一、《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被广泛传诵和赞美。
诗人在一个静谧的夜晚,看到明亮的月光洒在自己的床前,心生思乡之情。
这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对故乡的深情怀念。
二、《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色和人生的追求。
诗人通过描绘白日西下,黄河奔流入海的景象,表达了他追求进步和上进的愿望。
三、《登高》-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内心憔悴的状态和对时代动荡的感受。
诗人通过形容风劲和天高,猿猴悲鸣,来展现自己在动荡年代中的艰难困苦和悲凉情感。
四、《梦游天姥吟留别》- 杜牧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谢公,襄阳向襄阳,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凌云壮志当年欺,烈士暮年无惧颜。
壮志竟付东流水,百年一觉南柯梦。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和对人生的深思。
诗人通过描绘天姥山巍峨的景象,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遗憾和对逝去时光的懊悔。
综上所述,古诗词是我国文化传统中的瑰宝,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对八年级下册语文课程中的古诗词进行鉴赏,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艺术表达,还能够提升自己的诗词审美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评析篇目(最新)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评析篇目(最新)1.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之一。
该诗描述了作者登上鹳雀楼后所见所想,展现了雄伟壮丽的景色和作者的豪情壮志。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描写,如“白云千载空悠悠”,“长风万里送秋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感受。
此外,诗中运用了排比句和修辞手法,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等,使整首诗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2. 《静夜思》 - 李白李白的《静夜思》是一首古朴、简洁而又深情的诗。
诗人在深夜思绪万千之时,突然产生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通过描写月色和作者单独思考的情景,传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诗中运用了对仗和押韵,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使整首诗音韵和谐,语言简练。
3. 《望月怀远》 - 张九龄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表达了对家园的思念和对人生的追求。
诗人通过描绘夜空中的明月和自己离乡背井的情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诗中运用了形象化的描写手法,如“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慨。
此外,诗人还运用了对仗和押韵的手法,使整首诗音韵和谐,意境深远。
4. 《登高》 - 杜甫杜甫的《登高》是一首具有浓厚忧国忧民情怀的诗。
诗人以登高为背景,表达了对国家动荡和社会不公的忧虑之情。
诗中引用了很多现象和景点,如“萧萧班马鸣”,“长江长江,天上飞”,通过形象描写,使整首诗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此外,诗中还运用了对仗和排比句的修辞手法,使整首诗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5. 《白日依山尽》 - 王之涣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人生哲理的诗。
诗人通过描绘太阳西沉和山峦起伏的景象,表达了散文《山行》中“登高必自卑”的哲理。
诗中运用了象征化的表达手法,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慨。
此外,诗中还运用了对仗和押韵的手法,使整首诗音韵和谐,意境深远。
八年级必背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必背古诗词赏析八年级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古诗词的背诵与赏析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诗词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素养,还能让我们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以下是一些八年级必背的古诗词及其赏析: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这首诗以明月为引,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简洁的语言,深邃的情感,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2.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杜甫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泰山的赞美和对自然景观的敬畏。
诗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更是表达了诗人的壮志与胸怀。
3. 《泊船瓜洲》 -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赏析:王安石在这首诗中描绘了江南春景,同时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4. 《春望》 -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战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
5. 《赤壁》 - 苏轼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苏轼在这首诗中回顾了赤壁之战的历史,通过对战争遗迹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6.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赏析:苏轼在这首词中表达了对明月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留恋。
词中的“起舞弄清影”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月光下起舞的情景,充满了诗意。
7.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八年级下课外古诗词赏析
一、《赠从弟》(其二)魏晋●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特色探究】这是一首咏物诗。
【名句研读】1、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这两句继承了孔子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的这种思想,勉励他的弟弟要学习松柏,越是风声凄惨,那么越是要挺立风中。
2、岂不罹霜雪,松柏有本性。
——这里用“松柏有本性”,实际上是一种“比德”之说。
所谓“比德”就是用自然界的事物来比喻人的道德境界,从而进一步唤起人们的人格境界的自我提升。
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梅、菊来比喻人格。
在这里,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号召人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二、《苏幕遮》(北宋·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译文】蔚蓝的天空下,黄叶铺满了大地。
一望无边的秋色与湖水、远天相连,水上泛起迷茫苍翠的雾气。
在水天相连的地方,远山衔着夕阳。
无情的芳草,一直伸展到了斜阳之外的天边。
思念故乡的忧伤,追忆旅途的愁苦,彻夜难眠,除非夜夜做一宿好梦,才能使人安睡。
月儿高高的挂在天上,映照这高楼,(我)独自倚在栏杆上。
想喝杯酒儿解解愁,酒入愁肠,都化为点点相思泪。
【赏析】这首词通过对深秋景色的描绘,抒写了词人离乡去国的忧思。
上片写深秋景色。
起二句“碧云天,黄叶地”写深秋天空和大地的景色。
秋高气爽,在晴空万里的天幕上飘荡着薄如蝉翼的云彩,那云彩被碧蓝的天色映衬着,看去也是淡淡的碧色;金风阵阵,枯叶飘落,大地铺满了金黄色的树叶。
廖廖六个字为读者勾画出一个色彩鲜明的碧天、黄地,静中有动,云飘叶坠、空旷辽阔的境界。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写秋水。
这充满秋意的天地与江水连接汇合在一起,碧翠的秋水,在金风的吹拂下,泛起层层的涟漪,远远望去不甚清晰,似有烟雾笼罩。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1.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
[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直译】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意译】回头看看哪有古代贤明君主的踪影,放眼望去也不见一个礼贤下士的君主,回头看看哪有古代贤明君主的踪影,放眼望去也不见一个礼贤下士的君主,我真是生不逢时啊。
生不逢时啊。
想到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想到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面沾湿了衣襟!4.终南别业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
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
兴致来了,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快意的事只能自得其乐。
兴致来了,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快意的事只能自得其乐。
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是索性就地坐下来,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整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鉴赏整理古诗词鉴赏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古代文化的了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以下是八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些古诗词及其鉴赏:1. 《宿建德江》--王之涣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
这首诗描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晚景象。
王之涣通过细腻的描写,打造了一个幽美的意境。
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神秘。
2.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登高望远”为题材,通过描绘山川河流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卓越、不断超越的精神追求。
3.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是王维写给自己在外地闯荡的兄弟的,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通过描写诗人在节日时怀念家乡和兄弟的情感,突出了家国情怀。
4.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通过描绘大自然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壮丽景色的向往和对人生追求的呼唤。
5.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时分的自然景色,通过诗人敏锐的观察和抒写,将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脆弱结合起来,给人以深深的启示。
以上是八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些古诗词鉴赏内容,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诗词,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感和思维方式。
八年级下册语文必背诗词赏析
八年级下册语文必背诗词赏析古人云:“诗歌之美,在于能够凝练情感,表达思想,感人心魄。
”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必背古代诗词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八年级下册语文课程中,有许多经典的古代诗词需要同学们进行深入的学习和赏析。
本文将选取其中的几首诗词,进行详细解读,为同学们揭示其深层意义和艺术特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诗词。
一、《赤壁赋·乙卯八月望日》苏轼的《赤壁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以写黄河和长江的壮美景色为起点,通过讲述历史故事以及描绘当时的政治形势,表达了作者对友谊和忠诚的追求。
词中诗句“抚今追昔,覆盆之冤,质疑之难,谖慎之间”用来形容历史的衍变和政治的动荡。
此词赋将历史的复杂性和时代的变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揭示动态与静态的对比,让读者感受到了历史变迁的悲欢离合,对作者深沉的思考和激情的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二、《李白集李太白集》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文常常充满激情和豪迈。
《李白集李太白集》以李白自称为“白居易的集子”形式出现,通过写李白的性格和成就来表达自己的追求和想法。
其中的《将进酒》以“欲饮琵琶马上催”的开头,展示了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用几个嗓音描述了欢乐、兴奋的场景。
这首诗以其雄奇明快的词句和激情豪放的气势,给人以无穷的遐想空间。
三、《雨霖铃》柳宗元的《雨霖铃》是一首描绘悲凉离愁的咏史佳作。
诗人通过雨露,流水,铃声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友的思念和对政治的失望。
其中“如何两地书断肠”一句,写出了诗人对友情的哀伤以及对政治局势的愤慨。
这首诗通过独特的抒情手法,传达了人们对于友情和真诚的渴望。
四、《登鹳雀楼》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一首写景而抒怀的诗。
通过描绘京城的繁华以及自己遇到的官场浮躁现象,表达了王之涣的追求高洁情怀的渴望。
其中“青春如水,易逝如筝弦”的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人生短暂的哲理和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词句和深远的思想内涵,给人以强烈的共鸣和警示。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品味名句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 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 “弃”字,刻划出过去岁月对诗 人的冷酷无情;“留”字,又显示出 诗人对往昔时光流连不舍的矛盾心情。 李白曾经身怀报国大志,但现实无情 地粉碎了他的幻想。唐玄宗将他召入 长安并非是让他 施展其政治抱负,而 只不过是将他看作御用文人而已。
品味名句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 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但是,象燕昭王 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 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 不逢时。 “前贤”已远,“后贤”未 来,其生不逢 时、怀才不遇的愁怅跃 然纸上!
品味名句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一个“念”字,表现了诗人包括 宇宙古今、宽广无垠 的精神境界;一 个“独”字,又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 名状的孤独悲凉,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须,不必。 歧路:告别的地方。 沾巾:挥泪告别。
【导读】 一位朋友要远去四川做官,诗 人作此诗相赠。全诗先收后放,先说同是 宦游之人,同有惜别之意,然后陡然一转 ,说哪里没有朋友呢,男儿分别,何必哭 哭啼啼做女儿态呢?气势豪迈,意境开阔 ,尤其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 成为千古名句。这首诗应当说是送别诗的 精品。
注释: ①宣州:今安徽宣城县一带。谢朓楼,又名谢 公楼,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校书:官名,即校书郎, 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②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③.蓬莱:此指东汉 时藏书之东观。《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 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李贤注:" 言东观经籍多也。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 皆在也"。 ④建安骨:建安风骨,指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和“建 安七子”的诗文创作风格为代表的文学风格。建安,为汉 献帝(196-220)的年号。 ⑤小谢:指谢朓。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举,称为大谢 、小谢。这里用以自喻。 ⑥清发:指清新秀发的诗风。发,秀发,诗文俊逸。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与欣赏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与欣赏在八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中,我们将接触到许多古代文人的诗词作品。
这些古诗词不仅在文化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我们了解古代文化的一扇窗口。
本文将对其中几首古诗词进行赏析与欣赏。
一、《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景写情,娓娓道出了作者登上鹳雀楼后美丽壮观的自然景色。
首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的宏伟景色,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作者的豪情壮志。
末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揭示出作者追求更高境界的不懈追求。
整首诗结构简练,辞藻优美,在几个短短的句子中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索。
二、《渔歌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首古诗词写景婉约,意境深远。
通过描绘山水自然景色和舞动的渔歌,表达了作者离群索居、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其中“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形象生动地刻画了自然的美景和生机盎然的春天。
青箬笠和绿蓑衣都是渔民的特征,象征着纯朴和宁静。
末句“斜风细雨不须归”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对自由的向往。
整首诗以简洁的文字勾勒出了一幅宜人宁静的田园画卷。
三、《夜泊牛渚怀古》——杨万里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有断肠人。
这是一首表达作者对故乡乡愁的古诗。
诗中以牛渚西江夜景为背景,借景抒怀,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相结合。
开头的“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通过对夜晚的描摹,将寂静而美丽的夜晚景色展现出来。
接下来的“登舟望秋月,空有断肠人”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蕴深远,通过写景叙情的手法,使人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希冀。
通过以上三首古诗的赏析与欣赏,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自然与人情的细腻描绘,以及他们对人生的思索和感悟。
这些古诗词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也对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所启迪。
读诗赏词,不仅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还可以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39页课外四首诗歌鉴赏知识点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39页课外四首诗歌鉴赏知识点这份文档旨在提供对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39页的课外四首诗歌鉴赏知识点的解析和总结。
1. 诗歌一: [题水仙](#题水仙)- 作者:南宋 - 辛弃疾- 内容:描绘了作者对花的热爱和感叹人生短暂的情感。
2. 诗歌二: [白日依山尽](#白日依山尽)- 作者:唐代 - 王之涣- 内容:通过描绘山水景色,抒发了对时间流逝不可挽回的感慨。
3. 诗歌三: [赤壁](#赤壁)- 作者:唐代 - 杜牧- 内容:描绘了作者对赤壁之战的感叹和对荆州的怀念之情。
4. 诗歌四: [登鹳雀楼](#登鹳雀楼)- 作者:唐代 - 王之涣- 内容:通过描绘楼阁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名胜遗迹的赞美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
详细解析题水仙辛弃疾的《题水仙》是一首表达了作者对花的热爱和对人生短暂的感叹的诗。
诗中描绘了水仙花的美丽和香气,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同时,通过对水仙花的生命短暂和易逝的描写,作者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白日依山尽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是一首抒发了对时间流逝不可挽回的感慨的诗。
诗中通过描绘山水景色,表现了人生短暂的感觉。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寄托了人们对时间的无奈和对生命的短暂的认知。
赤壁杜牧的《赤壁》是一首抒发了对赤壁之战和对荆州的怀念之情的诗。
诗中通过描绘赤壁之战的壮丽场面,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感叹和对那段时代的向往。
同时,对荆州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登鹳雀楼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一首表达了对名胜遗迹的赞美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的诗。
诗中通过描绘楼阁的壮丽景色,展示了作者的骄傲和对历史的敬仰。
同时,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人事如梦的思考。
以上就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39页课外四首诗歌的鉴赏知识点的解析和总结。
希望对您有帮助!。
八年级下册必背诗词赏析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一、参考译文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在河心小洲上。
文静美好的女子,是男子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捞。
文静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
追求不可得,日日夜夜思念她。
思念之情绵绵不绝,竟翻来覆去难以入睡。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采。
文静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挑。
文静美好的女子,敲击钟鼓使她快乐。
二、赏析1.开篇用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开篇起兴,在河心小洲上“关关”鸣叫的雎鸠鸟,情谊深挚、互相唱和的样子,与君子淑女的恭敬相处非常相似。
写雎鸠鸟是为了引起读者的联想,酝酿气氛。
然后进入正题,抒写自己的倾心所思和强烈向往,提出文静美好的女子才是小伙子的理想配偶。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全诗的纲目,统领全篇。
2.“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这里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以景物为出发点,借景抒情,用时而向左,时而向右采摘荇菜的动作,隐喻这个男子对淑女锲而不舍的追求。
3. 如何理解诗歌中渗透的感情?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它既写了思慕追求,又深刻细微,止当所止,虽然有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也不陷于难以自拔的境地。
此诗的感情率真、淳朴、健康。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一、参考译文芦苇很茂盛,白色露水凝结成霜。
(我)所爱的那个人,在水的另一边。
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艰难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寻她,(她)恍若站在水中央。
初中八年级下古诗词赏析必背
初中八年级下古诗词赏析必背初中八年级下册的古诗词赏析,通常包括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些经典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内容。
以下是一些必背的古诗词及其赏析要点:1.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赏析要点: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壮丽山河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2. 《江雪》 - 柳宗元- 赏析要点:这首诗通过对雪景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孤寂、清冷的心境,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3. 《望岳》 - 杜甫- 赏析要点:诗人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4. 《春望》 - 杜甫- 赏析要点:这首诗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描绘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
5. 《游山西村》 - 陆游- 赏析要点:诗人通过对乡村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6. 《赤壁》 - 苏轼- 赏析要点:这首诗以赤壁之战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哲思。
7.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 赏析要点:这是一首著名的词,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8.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 赏析要点:这首词以赤壁之战为背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9. 《滕王阁序》 - 王勃- 赏析要点:这是一篇骈文,通过对滕王阁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文采和对历史人物的赞美。
10. 《醉翁亭记》 - 欧阳修- 赏析要点:这篇散文通过对醉翁亭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乐趣的追求。
这些古诗词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而且在思想内容上也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这些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鉴赏
⼈教版语⽂⼋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鉴赏 ⼋年级语⽂下册课外古诗词鉴赏都有哪些呢?下⾯是店铺为⼤家带来的关于⼈教版语⽂⼋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鉴赏,供⼤家参考。
⼈教版语⽂⼋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鉴赏(⼀) 赠从弟其⼆ 刘桢 亭亭⼭上松,瑟瑟⾕中风。
风声⼀何盛,松枝⼀何劲! 冰霜正惨悽,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评析】 这是⼀⾸咏物诗。
⽤松树⽐喻坚贞⾼洁的性格,既是对其从弟的赞美,也是诗⼈的⾃我写照。
写得豪迈凌厉,颇有“挺⽴⾃持”、“⾼风跨俗”的⽓概。
⾯对动乱的社会,遭遇坎坷的⼈⽣,刘桢更多地是表现个⼈愤慨不平的情感,因此作品中总是充盈着慷慨磊落之⽓。
其诗有俊逸⽽奇丽的风格。
⾸联描写出松柏树的整体形象:⾼耸挺拔,⽴与⼭上,笑迎“瑟瑟”寒风,不像严寒低头,不在恶势⼒下弯腰,⾼俊雄伟,傲⾻铮铮。
颔联意思是风声是多么的凶猛,松枝在风中⼜是多么的刚劲。
是对风声与松树都予以展开描写,描写松柏与寒风在对⽴中所展现的情状,突出了松的可贵品格。
颈联意思是正当严冰寒霜带来⼀⽚悲惨凄凉景象之时,松树却总是那么挺拔美好。
通过冰霜的残酷再⼀次反衬松树的不畏严寒与⾼洁傲⾻。
尾联意思是难道松柏就不遭受寒冷吗?但是松柏原本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
直接写松品格,点明主题。
前⾯四句主要写松树的形象,后⾯四句则主要写松树的品格。
松树雄伟挺拔,不惧怕任何恶劣严酷的环境。
【练习】 1.赏析名句:风声⼀何盛,松枝⼀何劲。
这两句继承了孔⼦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的这种思想,勉励他的弟弟要学习松柏,越是风声凄惨,那么越是要挺⽴风中。
2.赏析名句:岂不罹霜雪,松柏有本性。
这⾥⽤ “松柏有本性”,实际上是⼀种“⽐德”之说。
所谓“⽐德”就是⽤⾃然界的事物来⽐喻⼈的道德境界,从⽽进⼀步唤起⼈们的⼈格境界的⾃我提升。
中国古代的⼠⼤夫喜欢⽤松、⽵、梅、菊来⽐喻⼈格。
在这⾥,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守,不因外⼒压迫⽽改变本性,号召⼈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种坚定的⼈格追求。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四首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四首1. 原文。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2. 解析。
- 这首诗啊,一上来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山上松树的画面。
你看那松树高高地挺立在山上,山谷里呢,吹着瑟瑟的寒风。
这“亭亭”啊,就把松树那种挺拔的样子写出来了,像个小战士一样站得笔直。
- 然后说那风声是多么的猛烈啊,“一何盛”,就像有人在你耳边大喊一样。
可是那松枝呢,却更加的刚劲有力。
这就像是在困难面前,松树一点都不害怕,反而更坚强了。
- 到了冬天,冰霜那叫一个残酷啊,到处都是冰天雪地的,可这松树呢,一年到头都保持着端正的姿态。
就好像不管外界环境怎么恶劣,它都坚守自己的原则。
- 最后诗人就问了,难道松树就不会遭受严寒吗?当然不是啦,只不过松柏它天生就有这种坚贞的本性。
这诗其实是诗人用松树来比喻他的堂弟,告诉他堂弟啊,要像松树一样,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守自己的操守,可不能轻易就被外界影响了。
1. 原文。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 解析。
- 开头啊,诗人站在长安城的城墙上,看着远处的蜀州方向。
“城阙辅三秦”,这长安城就像是被三秦大地拱卫着一样,很是雄伟。
而“风烟望五津”呢,在那风烟迷蒙之中,能看到蜀州的那些渡口。
这一远一近的描写,就把离别的场景给勾勒出来了。
- 然后诗人就说,我和你离别的心情啊,那是一样的,因为咱们都是在官场里漂泊的人。
这就像是两个同病相怜的小伙伴,要分开了,心里肯定不好受。
- 可是呢,王勃这家伙很豁达啊,他说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心的朋友,就算远在天涯海角,也像近邻一样。
这就好比现在我们说的,真正的朋友不管距离多远,心里总是想着对方的。
- 最后他还劝他朋友呢,不要在分手的路口,像小儿女那样哭哭啼啼地让眼泪沾湿了手帕。
这就是告诉朋友,咱们要洒脱一点,离别没什么大不了的。
1. 原文。
八下后四首诗赏析
八下后四首诗赏析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诗歌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而在当代的中学课程中,也会学习到一些古代诗歌,比如《八下后四首诗》。
这四首诗分别是《题都城南庄》、《赠汪伦》、《登鹳雀楼》和《早发白帝城》。
这些诗歌不仅在语言上有着深厚的文学价值,更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对这四首诗进行赏析,探讨其内涵和艺术价值。
首先是《题都城南庄》。
这首诗是王安石写给他的好友范文正的一首诗。
诗中通过描写南庄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怀念之情。
诗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展现了南庄的壮美景色,而“谁家新燕啄春泥”则表现了友情的深厚。
整首诗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谁家新燕啄春泥”等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南庄的美景和友情的真挚,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怀念之情。
接下来是《赠汪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给他的好友汪伦的一首诗。
诗中以“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开篇,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友情的深厚。
诗中“闻道龙标过五溪”一句,表现了友情的深厚和诗人对友情的怀念之情。
整首诗用“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等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友情的深厚,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怀念之情。
然后是《登鹳雀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写给他的朋友的一首诗。
诗中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开篇,描绘了壮美的自然景色。
诗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句,表现了自然的壮美和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整首诗用“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的壮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最后是《早发白帝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给他的朋友的一首诗。
诗中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开篇,描绘了壮美的自然景色和友情的深厚。
诗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一句,表现了自然的壮美和友情的深厚。
整首诗用“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等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的壮美和友情的深厚,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友情的赞美之情。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课外古诗四首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课外古诗四首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译文: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难点化解,美点追踪:全诗只有短短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代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
然而,《式微》诗上下二章只变换了两处文字,但就在这巧妙的变换中,体现出了作者用词的独具匠心。
在艺术上,这首诗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
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
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婉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正是因为这些修辞手法的巧妙使用,才使《式微》一诗“境界具于词语之外,愈反复看去,愈觉其含义无穷”。
【理解记忆】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正如诗中所言: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子衿《诗经·郑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译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思念。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把音信传?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城楼上。
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有三月那样长!难点化解,美点追踪: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四首赏析
(一)《式微》
1、“式微,胡不归?”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采用设问的修辞手法,使诗篇显得宛转面有情致,同时引人注意,发人深思,达到“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旨。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的同情,以及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
(二)《子衿》
1、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
全诗采用倒叙手法。
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
可望穿秋水,不见人影。
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
3、“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赏析。
末尾的内心独白,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表达了女主人公对心上人强烈的思念之情。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首联中的“五津”是指蜀州岷江的五个渡口,诗人在长安是无法望见五津的,这里却说“风烟望五津”,为什么?
一个“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充满深情厚意。
2、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中诗人是怎样劝慰友人的?
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减轻友人的悲凉和孤独之感。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什么能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这两句诗表现出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
一改送别诗的悲戚情调,写得昂扬乐观、积极向上,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八月秋高,湖水涨满,与堤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景象极其壮阔。
2、请自选角度,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①这一联从视觉、听觉、触觉几方面描绘了洞庭湖博大的气势,写得雄浑壮阔,极富艺术感染力。
②一个“蒸”字显示出了洞庭湖丰富的积蓄,一个“撼”字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
3、说说“涵虚混太清”中“混”字的表达效果。
“混”字形象贴切的描摹了洞庭湖水势浩渺、与天相接的壮阔气象。
4、结合诗歌尾联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人想做官却没有途径,希望能得到张丞相引荐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
5、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①写景从大处落笔,把洞庭湖的秋色描绘得气势磅礴,雄浑壮阔。
②表意委婉含蓄。
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自然过渡,再以“垂钓者”“羡鱼情”设喻作结,委婉地表达希望张九龄引荐出仕,一展才华做番事业。
(五)《题破山寺后禅院》
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写出了禅院怎样的特点?请作简要分析,这两句包含了什么情感?
写出了禅院“静”的特点;“曲径”暗含“静”的意思,“禅房”在花木丛林深处,幽深静谧;包含了诗人惊叹、陶醉之情。
2、既然“山光悦鸟性”还有“钟磬音”,为何又说“万籁此都寂”,这是否矛盾?
这是以动衬静,用鸟叫声,钟磬声衬托后禅院的幽静;突出诗人的心境空灵,并非真的万籁俱寂,是“我”没有感知,是“我”心中只有佛音、禅意。
3、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的“空”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空”字写出了诗人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写出了人的心境与山光水色相应。
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闲适恬淡心境和隐逸情怀。
(六)《送友人》
1、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首联展现的画面。
远远望去,青翠的山峦静静地横卧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缓缓流过,好一副动静相生、寥廓秀丽的图景。
2、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中的“横”和“绕”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出白水的动态,一静一动,相映成趣,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画。
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是千古名句,请作简要赏析。
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情景交融。
巧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
浮云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4、简要分析尾联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离别时挥手告别的动作表现了依依惜别的心情;马鸣萧萧犹作离别之声,衬托离情别绪。
(七)《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1、从内容上看,上片用缺月挂疏桐,路断人初静来烘托“孤鸿”的孤独形象,下片用它拣尽寒枝不肯栖的行为来表现它的卓尔不群。
2、词的开头两句通过“缺月、硫桐、漏断”三个意象描绘出寄居地的环境,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
3、简要赏析“缥缈孤鸿影”的意境。
孤鸿若有若无,也许就是词人心灵的投影,与词人合二为一。
写鸿“有恨”惊起”“不肯栖”,表现了作者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
4、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的思想感情?
词人用象征手法,通过写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心情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追求。
(八)、《卜算子.咏梅》
1、从内容上看,上片写梅花艰难、恶劣的处境,下片写梅花高洁坚贞的品质。
2、词的上片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一种凄清落寞的意境?
断桥、黄昏、风雨
3、词的最后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以梅自喻,表达了作者虽历经艰辛,但仍会坚守节操,立志报国的决心。
4、“已是黄昏独自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的“碾”字有何表达效果?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碾”原指将东西压碎,在这里指梅花落地与泥土混合之后的情景。
表现出推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描绘出梅花悲惨至极的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