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诗词曲十首古诗鉴赏
八年级下册课内诗词曲十首古诗鉴赏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刘禹锡年代:唐主题:这首诗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名句赏析:(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意思是: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争春。
原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
哲理是: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表现了诗人心胸豁达,乐观的境界。
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这两句诗运用典故(闻笛赋、烂柯人),写自己归来的感触。
前句是说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后句是说归来后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油然而生无限悲痛怅惘之意。
2、《赤壁》作者:杜牧年代:唐主题: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名句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作者运用了“东风”“铜雀(台)”这样形象性的语言,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3、《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年代:南宋大臣、文学家,著名的民族英雄。
主题:《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名句赏析:(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意思是: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颔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其中对偶的句式,既抒发了作者对自己身世的伤感之情,又表现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意。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意思是: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身取义,一片丹心将永垂史册,映照千古。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充满了丰富的情感、深沉的哲理和精妙的艺术表达。
通过对古诗词的鉴赏,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文化,还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八年级下册的语文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和欣赏许多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作品,下面我将带领大家一起进行古诗词鉴赏。
一、《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被广泛传诵和赞美。
诗人在一个静谧的夜晚,看到明亮的月光洒在自己的床前,心生思乡之情。
这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对故乡的深情怀念。
二、《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展现了壮阔的自然景色和人生的追求。
诗人通过描绘白日西下,黄河奔流入海的景象,表达了他追求进步和上进的愿望。
三、《登高》-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内心憔悴的状态和对时代动荡的感受。
诗人通过形容风劲和天高,猿猴悲鸣,来展现自己在动荡年代中的艰难困苦和悲凉情感。
四、《梦游天姥吟留别》- 杜牧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谢公,襄阳向襄阳,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凌云壮志当年欺,烈士暮年无惧颜。
壮志竟付东流水,百年一觉南柯梦。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和对人生的深思。
诗人通过描绘天姥山巍峨的景象,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遗憾和对逝去时光的懊悔。
综上所述,古诗词是我国文化传统中的瑰宝,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对八年级下册语文课程中的古诗词进行鉴赏,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艺术表达,还能够提升自己的诗词审美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欣赏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欣赏
本文档旨在提供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程中有关古代诗歌欣赏的相关信息。
概述
在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有一部分内容专门介绍了古代诗歌欣赏。
通过研究古代诗歌,同学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培养语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研究目标
在研究古代诗歌欣赏的过程中,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
1. 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构成要素;
2. 学会分析古代诗歌的意境、意象和修辞手法;
3. 了解不同时期、不同诗人的古代诗歌代表作品;
4. 培养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培养对美的感知和表达。
研究内容
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古代诗歌的分类和发展历程;
2. 古代诗歌的基本结构和形式;
3. 古代诗歌的意境、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与欣赏;
4. 选读和欣赏一些著名的古代诗人的作品。
研究方法与策略
在研究古代诗歌欣赏时,同学们可以采用以下研究方法与策略:
1. 仔细阅读教材中的诗歌,理解诗歌的含义和传达的情感;
2. 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和修辞手法,思考诗人想要表达的主
题和意境;
3. 反复朗读和背诵诗歌,培养对诗歌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4. 培养敏感的语感,感受古代诗歌所传递的美和情感;
5. 多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
通过研究古代诗歌欣赏,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培养自己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用心去体会古代诗人们的心境和意境,从中汲取灵感,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
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欣赏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诗词鉴赏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诗词鉴赏《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诗词鉴赏》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在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我们学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古代诗词,如《杜甫》、《白居易》等作家的作品。
下面,让我们一起品味这些经典的诗词鉴赏。
一、杜甫的诗歌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充满了激情和对社会的关注。
在教材中,我们学习了《登高》一诗,它描述了作者登上高山时的壮丽景色。
《登高》中,杜甫以雄浑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观,让读者感受到登山的艰辛和壮美。
他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使整篇诗充满了激情和震撼力。
这首诗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人生的道路充满了坎坷和挑战,但只有克服困难,才能达到事业的巅峰。
二、白居易的诗歌白居易是唐代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作品充满了人情味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教材中,我们学习了《问刘十九》这首诗,它展示了友情的真挚和对生活的思考。
《问刘十九》中,白居易通过问答的方式呈现了两位好友之间的对话,体现了朋友间的互相关心和倾诉。
诗中的对话生动有趣,表达了人们对友情的珍视和依赖。
白居易通过这首诗,教会了我们友情的真谛,让我们明白友情是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三、其他诗词的鉴赏除了杜甫和白居易的诗词,教材中也收录了其他许多名家的作品。
例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
这些作品都有着各自独特的风格和主题,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四、如何鉴赏诗词在鉴赏诗词时,我们需要学会欣赏其语言之美和情感之深。
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古代文化知识,理解诗词中的典故和隐喻;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品味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深入体会诗词所传达的情感和寓意。
只有多读多思,我们才能更好地欣赏诗词的美妙之处。
结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诗词鉴赏》是一本充满诗意和思考的教材。
通过学习其中的诗词,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还可以培养对美的感知和思辨能力。
所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经典的诗词中,感受文字的魅力吧!。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代文学名篇赏析与解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代文学名篇赏析与解读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与情感。
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古代文学名篇,接下来将对其中几篇进行赏析与解读。
一、《牛郎织女》《牛郎织女》是我国古代文学中脍炙人口的爱情传说,通过“天河”、“牵牛星”和“织女星”的设定,表达了深沉的爱情之情。
它讲述了牛郎和织女相爱,却被天界禁止相会的故事。
这篇古代诗词是一首七言绝句,抒发了人们对纯洁真挚爱情的向往。
其实,《牛郎织女》中,不仅仅表达了爱情这一主题,更蕴含了古人对人道之间隔、天人之隔的反思。
通过这个故事,让人们思考人性中的善良与悲情,同时也带领读者思考命运对于爱情的阻挠,并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真挚爱情的向往。
二、《预备履约书》《预备履约书》是元稹的作品,通过这篇诗歌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美好未来的企盼。
这篇作品运用了典故和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意境和感染力。
诗中作者用“花自飘零水自流”来描写岁月无情的流转和人生短暂的无常。
通过描写四季的景色和人们的生活,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热爱。
三、《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文天祥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是一首英勇激昂的抗争诗篇。
诗中作者通过描绘登上黄鹤楼的场景,表达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对故土深深的眷恋。
文天祥借用“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离去的愁绪。
同时,他以“时维乾坤将荡平”的风云变幻,表达了他对国家形势的忧虑和对沉重责任的担当。
四、《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作品,它是一篇景观说明文。
作者以岳阳楼为背景,通过豪迈的笔墨,赞美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并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这篇文章以“辙乱旅愁”的开头,以豪壮的词句描绘了雄姿英发的楼阁和险峻的山势,展现了壮观的景色与气势。
通过描写每个景点的人文与自然特色,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以上只是一些古代文学名篇的赏析与解读,希望能够引发读者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并进一步探究其中的深意。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全部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古诗全部解析与赏析:- 陶渊明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美好世界——桃花源。
那里的人们“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意思就是老人小孩都过得很快乐。
这在当时那个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的时代,简直就是理想国。
- 从“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开始,就像带着读者开启了一场神秘的冒险之旅。
渔人一不小心就发现了这个隐藏在世间的仙境。
而这个桃花源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还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一切都是那么井井有条,自给自足。
- 但是呢,当渔人离开后再去寻找,却“不复得路”。
这就很奇妙了,给这个地方增添了更多神秘色彩,也让我们感受到这个理想世界似乎只可远观,不可亵玩,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却又难以真正触及的无奈。
解析与赏析:-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写了这篇游记。
文章一开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就像一个探险者,听到了美妙的声音,心里可高兴了。
- 当看到小石潭的时候,“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把小石潭底部的石头形状描写得特别细致。
潭中的鱼“皆若空游无所依”,这鱼就像在空中游一样,可见潭水是多么清澈透明啊。
- 可是呢,这篇文章整体的氛围是有点忧伤的。
柳宗元写着写着就“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为啥呢?因为他自己被贬官了,心情本来就不好,这小石潭虽然美,但是那种寂静幽深的感觉,就像他自己孤独的心境,周围环境越美,他可能就越觉得自己的遭遇凄凉。
解析与赏析:- 这篇文章主要是在讲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那雕刻技术简直绝了。
你看那船上的人物,“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把苏轼、佛印和黄庭坚三个人的神态、动作都刻画得栩栩如生。
- 苏轼和黄鲁直“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就好像这两个人就在我们眼前讨论书卷上的内容呢。
而佛印呢,“袒胸露乳,矫首昂视”,形象特别有趣。
- 这个小小的核舟,却能容纳这么多精细的雕刻内容,从人物到窗户、对联,都清清楚楚,这就显示出古代艺人技艺的高超,也让我们惊叹于中国传统工艺的神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古代赏赐诗中的一首名诗。
它不仅表现了作者对被贬谪、被遗弃的无限怨恨,也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首联抒情: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的遭遇,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
秦联:怀旧,空喊,闻笛子赋,在乡间像一个腐烂的柯曼。
(典故)一个是“文帝赋”,另一个是“烂柯人”通过哀悼受伤的战友和他们返乡的场景,进一步加深了他们的愤怒。
颈联承颔联比喻: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对偶)。
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尾联:今天听你的歌。
让我们喝杯酒来提神吧。
指出“赏”的含义不仅是对朋友的关怀的感恩,也是与朋友的相互鼓励,体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赤壁(唐独木)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如果戟坏了,铁不卖了,经过打磨和洗涤,他会认出上一个王朝。
”两句话写下了兴趣感的原因,“东风不与周朗,铜麻雀春锁二乔深。
”做出评论和遗憾。
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这首诗也曲折地反映了他的沮丧、不公和直率。
哀叹历史上的英雄需要成名的机会。
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诗人通过回忆自己反抗元朝的艰辛经历,表现出忧国忧民的痛苦和为国而死的志向。
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记叙)。
秦联:“山河断,风飘柳絮,人生经历起伏,雨打屏。
”(比喻、反义词)自言自语地描述国家事务的艰难。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作业课件 专题十 古诗词鉴赏
25.“家田输税尽”中的“尽”字有何作用?
一个“尽”字写出贫妇人因租税繁重而卖光土地,被迫捡麦穗为 生的悲惨情景,从而揭示繁重的租税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 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D ) A.“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描绘了丰收的景象,“覆”字 准确地写出了小麦成熟后压盖田垄的情形。 B.“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与《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 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有异曲同工之妙。 C.诗人“不事农桑”却“岁晏有余粮”,这与贫妇人的处境形 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的愧疚之情。 D.以前的割麦者,成了如今的拾穗者,如今的割麦者却享受着 悠闲的生活,诗人对此表现出了愤怒之情。
这一句运用了心理描写,细致刻画了卖炭翁在寒冷的天气中穿着 单薄的衣服却希望天气更寒冷的矛盾心理,表现了诗人对卖炭翁 的同情。
14.(贵州遵义中考)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 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诗的前六句,点出了劳动场所,刻画了卖炭翁艰辛衰老的形象。 也为后文写宫使的掠夺罪行做铺垫。 C.诗中老人驾着炭车在冰天雪地里赶往集市,清晨就在市南门外 的泥泞中歇息。 D.“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 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
即的绝望情绪。
“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 是正确的,但并没有体现主人公绝望的情绪
4.诗中的“蒹葭”这一意象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①托物起兴,引出对“伊人”的描写和追寻;②通过描写蒹葭 营造苍茫凄迷的意境,烘托诗中主人公的心情;③通过描写蒹 葭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推移,表现寻求伊人的不易。
“作者其实在借酒消愁”表述有误,从“草草”“细细” 来看,写出了诗人随意摆弄酒杯,细细品美酒的动作情 态,表现了诗人疏神达思、怡然自乐的生活情趣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代文学名篇赏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代文学名篇赏析古代文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凝聚着古人智慧与情感的结晶。
在八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古代文学名篇,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学习和阅读体验。
以下是其中几篇我认为最有代表性和魅力的作品的赏析。
《木兰诗》是一首具有时代特点的古人民歌谣,作者是不详。
它通过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表达了女性的坚强和无畏精神,激励人们要勇敢面对困难和不公平。
诗中描述了木兰装扮成男子,从行军到战斗,直至最终归家,既赞扬了木兰的勇敢和善战,也展现了她为家国忘我、孝义精神的高尚情操。
这首诗在形式上简练明快,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给人一种力量和鼓舞,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思考。
《孔雀东南飞》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作品,以描写壮丽景色和抒发离愁别绪为主题。
诗中以孔雀为形象,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带领读者进入了一幅美丽而辽阔的画卷。
同时,诗人借用孔雀的翱翔表达了自己远离故土、寻求发展的心情。
这首诗在语言表达上富有音乐感和艺术想象力,诗情画意,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体验。
《月下独酌》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该词通过描绘一个人独自在月光下享受美酒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思索。
词中以“对影成三人”展示了诗人对自我和世界的独立思考,以及人生的孤独和无奈。
苏轼的词语优美流畅,意境深远,通过对酒的描写,诗人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不仅让人感受到了诗人的思想深度,而且给人以舒缓和慰藉。
《观书有感》是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作品,通过对阅读这一行为的思考,以及对读书人和书籍价值的探讨,抒发了作者对传统文化和知识的尊重。
诗中描绘了一个读书人心境的变化,始于对书籍和知识的迷恋,终于体会到人生真谛的觉悟。
冯梦龙的语言清新明快,行文流畅,通过对读书的感悟,引人深思,让人对书籍和文化价值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以上只是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部分古代文学名篇的赏析,每一篇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意义。
八年级(初二)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含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八年级(初二)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含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要点梳理(一)古诗词目录1.《诗经·蒹葭》《国风·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
全诗三章,每章八句。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全诗三章,重章叠唱,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歌赏析:东周时的秦地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大部及甘肃东部。
其地“迫近戎狄”,这样的环境迫使秦人“修习战备,高尚气力”(《汉书·地理志》),而他们的情感也是激昂粗豪的。
保存在《秦风》里的十首诗多写征战猎伐、痛悼讽劝一类的事,似《蒹葭》《晨风》这种凄婉缠绵的情致却更像郑卫之音的风格。
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
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只知道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河水的另外一边。
从下文看,这不是一个确定性的存在,诗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处,还是伊人像“东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的“南国佳人”(曹植《杂诗七首》之四)一样迁徙无定,也无从知晓。
这种也许是毫无希望但却充满诱惑的追寻在诗人脚下和笔下展开。
把“溯洄”“溯游”理解成逆流而上和顺流而下或者沿着弯曲的水道和沿着直流的水道,都不会影响到对诗意的理解。
在《蒹葭》中,诗人一番艰劳的上下追寻后,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周围流淌着波光,依旧无法接近。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十二首)一、《诗经·关雎》赏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关雎》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关雎》写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个窈窕淑女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幻想中求而得之的喜悦,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2.《关雎》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体会其作用。
《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的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叠韵)刻画出男子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情状。
作用:(1)可以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2)增加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
3.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
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
4.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
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所谓哀而不伤。
二、《诗经·蒹葭》赏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手法:托物起兴(比兴)手法作用: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诗词赏析
八年级下册第30课《诗五首》赏析《饮酒》1、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心远,也是全诗的诗眼。
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
2、谈谈你对“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理解此情此境中的田园生活含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忘记了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了。
实际上,作者的真正意思是:这其中含有生活的真义,又何必去辨别、去用语言表达呢?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把“见”改为“望”好不好?为什么?不好,“见”字写出了陶渊明宁静安详、安逸恬淡的心情。
“采菊东篱下”是一俯,“悠然见南山”是一仰,在“采菊东篱下”这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看南山,山一下就扑进了他的眼帘。
所以这个“见”字用得非常好,苏东坡曾经说:如果把这个“见”南山改成“望”南山,则一片神气都索然矣。
4写诗人悠闲自得生活的一句诗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悠然见南山”的“见”能否换成“望”?不能。
见”字的妙处在写采菊时于无意间偶见南山,使南山静穆超然的风景正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把人和物融为一体,表现了一种天真自然的意趣。
而“望”字确是有意为之。
妙在美景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充分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6.“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指诗人从自然与人和谐的景象中所体悟到了自然之趣。
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
写一个“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爱自然的志趣。
8.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二句景物描写的含义。
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9.根据提示填空。
(1)诗中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表明心情闲适,心志高远的诗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新版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诗词赏析
新版八<下全部>诗词赏析一、式微《诗经》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译文: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在艺术上,这首诗有两个特点。
一是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
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
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二是以韵脚烘托情感气氛。
诗共二章十句,不仅句句用韵,而且每章换韵,故而全诗词气紧凑,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了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暴政的决心。
全诗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以重章叠句营造特别的氛围,直抒胸臆,抒发了服劳役者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暴政的决心。
二、子衿《诗经》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译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我来回踱着步子呵,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作品鉴赏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
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
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
“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
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考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文鉴赏及考点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一位朋友要远去四川做官,诗人王勃作了一首诗相赠。
这首诗先收后放,先说同是宦游之人,同有惜别之意,然后陡然一转,说哪里没有朋友呢,男儿分别,何必哭哭啼啼做女儿态呢?气势豪迈,意境开阔,尤其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成为千古名句。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经典的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吧!二、目标1、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诗歌;2、体味分析诗歌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3、学习诗人豁达的心胸和对友情的珍惜,树立正确的交友观;4、背诵、默写诗歌。
三、原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四、注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选自《王子安集注》卷三。
少府:县尉的别称。
之:到,往。
任:上任。
蜀州:今四川崇州。
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
三秦:指关中地区。
项羽灭秦后,把秦故地分封给秦王朝的三名降将,故称“三秦”。
五津:指岷江上的五个渡口,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这里代指蜀州。
宦游:出外做官。
海内:四海之内,即全中国。
比:靠近,挨着。
歧路:岔路口。
儿女:恋爱中的青年男女。
沾巾:泪沾手巾,指挥泪告别。
五、诗意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你我是知心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好似近邻。
请不要再即将告别的岔路口,像小儿女那样涕泪涟涟沾湿衣襟。
六、赏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赏析:首联点明送别之地和友人的赴任之地,并勾勒出两处的地理形势。
“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川联系起来。
“风烟”突出友人去处的卑湿荒远、上任路途的艰险。
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赏析:颔联从正面写离情而话语急转,变为劝勉。
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途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鉴赏
⼈教版语⽂⼋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鉴赏 ⼋年级语⽂下册课外古诗词鉴赏都有哪些呢?下⾯是店铺为⼤家带来的关于⼈教版语⽂⼋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鉴赏,供⼤家参考。
⼈教版语⽂⼋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鉴赏(⼀) 赠从弟其⼆ 刘桢 亭亭⼭上松,瑟瑟⾕中风。
风声⼀何盛,松枝⼀何劲! 冰霜正惨悽,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评析】 这是⼀⾸咏物诗。
⽤松树⽐喻坚贞⾼洁的性格,既是对其从弟的赞美,也是诗⼈的⾃我写照。
写得豪迈凌厉,颇有“挺⽴⾃持”、“⾼风跨俗”的⽓概。
⾯对动乱的社会,遭遇坎坷的⼈⽣,刘桢更多地是表现个⼈愤慨不平的情感,因此作品中总是充盈着慷慨磊落之⽓。
其诗有俊逸⽽奇丽的风格。
⾸联描写出松柏树的整体形象:⾼耸挺拔,⽴与⼭上,笑迎“瑟瑟”寒风,不像严寒低头,不在恶势⼒下弯腰,⾼俊雄伟,傲⾻铮铮。
颔联意思是风声是多么的凶猛,松枝在风中⼜是多么的刚劲。
是对风声与松树都予以展开描写,描写松柏与寒风在对⽴中所展现的情状,突出了松的可贵品格。
颈联意思是正当严冰寒霜带来⼀⽚悲惨凄凉景象之时,松树却总是那么挺拔美好。
通过冰霜的残酷再⼀次反衬松树的不畏严寒与⾼洁傲⾻。
尾联意思是难道松柏就不遭受寒冷吗?但是松柏原本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
直接写松品格,点明主题。
前⾯四句主要写松树的形象,后⾯四句则主要写松树的品格。
松树雄伟挺拔,不惧怕任何恶劣严酷的环境。
【练习】 1.赏析名句:风声⼀何盛,松枝⼀何劲。
这两句继承了孔⼦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的这种思想,勉励他的弟弟要学习松柏,越是风声凄惨,那么越是要挺⽴风中。
2.赏析名句:岂不罹霜雪,松柏有本性。
这⾥⽤ “松柏有本性”,实际上是⼀种“⽐德”之说。
所谓“⽐德”就是⽤⾃然界的事物来⽐喻⼈的道德境界,从⽽进⼀步唤起⼈们的⼈格境界的⾃我提升。
中国古代的⼠⼤夫喜欢⽤松、⽵、梅、菊来⽐喻⼈格。
在这⾥,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守,不因外⼒压迫⽽改变本性,号召⼈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种坚定的⼈格追求。
[精]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古诗词鉴赏详解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古诗词鉴赏详解汇总《诗经》二首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窹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鸣叫的雎鸠鸟,站在水中的沙洲上。
姑娘美丽又善良,她真是我的好配偶。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取。
姑娘美丽又善良,我日夜都把她追求。
追求的愿望难实现,我日夜都把她思念。
思念之情绵绵不尽,我翻来覆去难成眠。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采摘。
姑娘美丽又善良,我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姑娘在船的左右两边挑选。
姑娘美丽又善良,我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难点化解,美点追踪:全诗可分为三章。
首章为第一节,以滩头水畔的一对雎鸠鸟的叫声起兴,引出男主人公的一片情思。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句统摄全诗。
第二章为第二、三两节,此章以缠绵悱恻之情,直率地写出男子追求心上人未果,日夜不安、苦闷焦灼的相思之苦。
男子追求不到心上人,便日夜思念她,心上人采摘荇菜时“左右流之”的苗条、优美身姿时时浮现在他眼前,使他夜不能寐,辗转反侧。
这一章既有“悠哉悠哉”的心理描写,表现男子绵绵情意,思念不绝,又有“辗转反侧”的动作描写,突出男子内心状态的不平静,把一个深受相思之苦折磨而不能自已的形象写得非常传神。
第三章为第四、五两节,写男子因苦恼而成梦,在幻想中得到了心上人,亲近她,爱慕她,为她弹琴鼓瑟,敲钟打鼓,取悦于她,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情到极处必生幻,第三章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这不啻是个戏剧性的转变。
“琴瑟友之”,以弹琴奏瑟,喻其相会相处时的和谐愉快。
“钟鼓乐之”则是结婚时的热闹场面,这无疑是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
幻想当然并非现实,但幻由情生,也是极自然的。
这一爱情心理的描写,极富浪漫情调,也进一步突出了男子对心上人的爱慕思念之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鉴赏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
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首联抒情: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的遭遇,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
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典故)一是“闻笛赋”,一是“烂柯人”通过对受害战友的悼念,以及自己回到故乡竟然恍如隔世的情景,使愤激之情进一步深化。
颈联承颔联比喻: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对偶)。
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赤壁(唐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两句写兴感之由,“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发议论感慨。
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本诗还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要有机遇。
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记叙)。
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比喻、对偶)描写国事到自身艰辛危苦。
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对偶)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
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
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直抒胸臆,表明以死明志的决心,为千古传诵。
前六句从纵横两方面构思,从自身到国事,又从国事到自身;从实到虚,由虚到实,反复渲染了忧愤悲苦的情调,到结尾两句,却转而逼出激情慷慨的绝唱,完全是至性精神的自然流露。
前六句是铺垫,后两句才是主旨。
前六句悲苦欲绝,后两句高亢振拔。
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表达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也显露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更深一层。
“归去”,作者交将那美好皎洁的月亮,看作是自己精神的家园。
然而真要弃绝人世,飘然仙去,却又有些犹豫,“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遐想愈来愈飘渺,而终不忍弃绝人世;“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下片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和月色描写,写月光移动和月下不眠之人。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转入抒发怀人之情。
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宕开一笔,表现了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放达宽慰之语。
全词乐观旷达的情怀和深邃的哲理趣味,在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和美妙的意境中,自然呈现出来。
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第一层:“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写潼关的雄伟气势,“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写出潼关的险要,后用“表里山河”收住,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
写景是为写情。
第二层:“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
都城长安由盛到衰过程的真实写照。
伤心的是朝代在不断更替,百姓的痛苦却没有改变。
暗喻,含蓄地表达了对劳动人民无比同情,对统治阶层无比失望的复杂感情,情调压抑低沉。
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第三层:“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判:作者以满腔义愤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人民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语言刚正率直,说理入木三分,表现了深刻的思想性。
这首小令,语言形象生动,感情宕荡起伏,将描写抒情议论融汇贯通,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曲调抑扬顿挫,风格高昂壮阔,转换自然顺畅,是难得的怀古写实的篇章。
30 诗五首饮酒(其五)陶渊明(五言古诗)这一首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反思归田后自己的生活状况。
他并没有隐居山林岩穴或寄身庙宇不食人间烟火。
凡是在有人群的地方,也就会有闹市,人来车往,喧嚣不绝于耳,可诗人却说“而无车马喧”。
这是为什么呢?三四句自问自答揭开了谜底。
“问君何能尔”转换叙事角度,将抒情主体客体化,颇富情趣。
“心远地自偏”极为精练的回答: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诗的前四句通过叙事和议论,定下全篇的基调。
以下几句主体隐去,进入“写景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妙手偶得之笔,不经意中道出的“绝妙好辞”,浑然天成,不工而工,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抒情主体又渐渐浮出,写眼前景物,脱口而出,不事雕琢,自有神韵。
最后两句,写出了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暗用《庄子·外物篇》的说法:“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再精妙的语言,也不足传达人们复杂的感受。
行路难(其一)李白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开头以极为夸张的笔法领起,仿佛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似乎是一首“祝酒歌”。
三四句急转直下“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强烈的反差衬出诗人内心的悲苦。
当精神苦闷的时候,美味佳酿也难以下咽。
以乐景写哀,强化了哀的程度。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比喻对偶),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世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悲慨。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用典)诗人多么希望像姜太公、伊尹那样,有为于当世。
但理想不能征服现实,现实也不肯认同理想。
这样的痛苦交织于诗人心中,他终于发出“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感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抒情)境界顿开,高昂乐观,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歌行体古诗“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记叙描写秋风破茅屋的过程,反映诗人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记叙描写群童抢草。
(贫穷甚至恼羞成怒的窘状)“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蹋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比喻)记叙描写屋破雨漏。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议论抒情)表现了作者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抒发了诗人的理想和希望,这是全诗最重要的部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歌行体送别诗“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突出西北边疆环境气候的特点:风雪来得早、猛。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喻)这个春意盎然梨花满树的春天景象,是他的想像和主观感受,可是却把雪的洁白、鲜润的特点揭示出来了,为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侧面描写漫天大雪所造成的酷冷气候和边塞将士生活的艰苦。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对偶夸张)承上启下,由咏雪过渡到送别。
“愁云”既写景也写情,自然引出送别。
把边塞将士的军营置于一个广漠辽阔的背景上,给人奇异壮伟的深刻印象。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以下八句写送别。
点明了饯行地点、原因。
饯别酒席上演奏的仍异乡的乐器,思乡之情委婉流露。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辕门外,看到了一幅十分奇异的画面:在暮雪纷飞的背景上,一面鲜红的旗帜凝住不动。
“掣”精确真实地描绘出红旗冻住,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
最后四句写雪中送友的情景:“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顶针)前两句诗写送友人去时的情景,后两句诗是写友人离去以后的情景。
诗人送友人归去时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他的思乡之情,都通过“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句诗表达出来了。
这样的结尾,真如撞钟,清音有余,使人产生无穷的遐想。
这首诗表现的情调是豪放的。
诗人描绘了边塞的大风雪和气候的早寒,可笔下着重表现的不是将士生活的艰苦,而是西北边塞奇异雄伟的雪景;诗中虽然写了惜别之情和思乡之情,却丝毫没有伤感的情绪。
在西北大风雪背景下,送别场面带有雄浑悲壮的色彩。
在艺术上,起始四句写风雪是外景,接着四句诗描写军营中内景,进而又由内到外,用两句诗写军营外的冰雪世界。
前十句诗重点在咏雪。
后又由外景转向内景,写饯别筵席,再由内转向外,写送别时情景,画面一个接一个推出,如此大开大阖,奔腾跳跃,形成了诗的意境的波澜起伏。
“全诗关键在四个‘雪’字,一送别前的雪景,二饯别时的雪景,三临别时的雪景,四送别后的雪景。
”故虽全诗转折突兀,结构错综变化,但以雪为中心线索抒情写景,章法严谨。
己亥杂诗(近代龚自珍)绝句“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抒情叙事(多层次描写),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
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
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