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七律 长征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语文《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师:难道红军在翻越这些山的时候真的如同他们说的那么容易嘛?你想象一下他们在翻越这些山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困难呢?红军就靠着自己的双脚,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穿越了峰峦起伏的五岭上,越过了这巍峨高大、山势陡峭的乌蒙山,多少的艰难险阻,在我们红军的眼中,都算不了什么!再带着感受读一读,讨论红军其中的辛苦。
(学生齐读、指名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红军不怕艰难险阻的呢?
3、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view/Qu50cjoiJB8/isRenhe=1
这就是险峻的金沙江,你们知道红军是怎样渡金沙江吗?(简介故事:金沙江两岸高山峭壁,水流湍急,惊涛骇浪,敌人戒备森严。我们的红军足智多谋,一面假装攻打昆明,迷惑敌军,吸引他们的主力部队,;而另一面我军主力队悄悄到皎车渡袭击,缴获渡船,活捉敌兵,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敌军阵地,等敌人发觉赶来时,我军已安然离开,敌人只能望江兴叹,我军个个欢欣鼓舞)
五、板书设计:
25、七律·长征
只等闲万水千山
远征难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金沙水拍
大渡桥横
尽开颜岷山千里雪
六、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无往而不胜的豪迈情怀。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写作背景通过课文的学习,首先是精彩回放,走进长征。
师小结:长征途中红军和敌人斗智斗勇,有巧夺也有恶战,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是恶战,多少红军战士葬身于滚滚的大渡河中,知道这个背景指导学生读句子。
1、我们胜利了(读)—(怎样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七律长征》

人教版小学语文《七律长征》
精选课件ppt
1
精选课件ppt
2
逶迤 磅礴 泥丸 岷山 云崖 铁索 只等闲 乌蒙 五岭 腾细浪
精选课件ppt
3
丸崖岷索礴
精选课件ppt
4
这是一首七律 红军/不怕/远征/难,
诗,每句七个字, 万水/千山/只/等闲。
在节奏上是每句 五岭/逶迤/腾/细浪,
四顿。
乌蒙/磅礴/走/泥丸。
读时应读出 金沙/水拍/云崖/暖,
桥上只剩下十三根铁索,
叫人看了心惊 胆寒。渡
河的勇士们手攀铁索,
冒着对岸敌人密集的枪
林弹雨前进。不怕 流血
牺牲,终于夺下了泸定
桥。
精选课件ppt
9
长征
想象诗句所展示的画面,体会“腾细 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 词语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精选课件ppt
10
长征
齐读最后两句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千里
精选课件ppt
6
长征
自由朗读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中可 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 根据下面的提示,同桌练说:
第一步:先说找出的是哪一句。 第二步:再说从这句诗中看出红军遇到了什么困难。 第三步:最后说说红军是如何对待困难的。
精选课件ppt
7
暖——1935年5月,红
军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形势
精选课件ppt
13
长征
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应如何学 习和发扬长征精神,培养乐观向上的情 感态度?
请同学们课外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
精选课件!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毛泽东用“更喜”来形容什 么?这突出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精选课件ppt
11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优秀6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优秀6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优秀6篇)五年级语文教案《七律长征》篇一【学习目标】1、认识“礴”等3个生字,会写“丸”等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前准备】1、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

2、准备“长征组歌”中的歌曲《七律·长征》。

【教学过程】一、谈话,犹如引入课题1、我们已经学习第七单元的课文,说一说,这单元主要写了什么?2、出示毛泽东主席的相关图片:导语:你认识画面上的这个人吗?你都知道哪些有关他的事迹?学生结合“资料袋”和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

过渡:他就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毛泽东。

就让我们通过对这组课文学习,来走近他、了解他、感受他那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

情怀吧!二、出示课题七律·长征1、了解时代背景:红军为什么要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介绍有关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资料。

1934年,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北上抗日。

在长征的途中,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错误路线的统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集体交流。

3、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指导朗读:1、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考虑: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在现在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

四、作业作业本1~4题。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意思,背诵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点:1. 弄懂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从中领会全诗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豪迈的气概。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5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5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5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七律·长征》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组“走进毛泽东”专题的一篇精读课文。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诗歌被誉为“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

诗歌是本组课文中唯一的毛泽东原作,又是单元开篇之作,担负着重要的作用:一是教会学生理解作品,感受毛泽东的诗作风格;二是要让学生借助此诗感受伟人的人格魅力和伟大精神。

人文价值:一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长征精神,即革命大无畏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忠于自己的信仰、忠于自己的祖国的忠诚精神;二是在诵读中领略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语文要素:初步领会诗歌的表达,特别是体会“反转”(画面的反差、情感的转折)手法的运用凸显出的艺术气息和伟人情怀,达到“诗言志”的表达效果。

【学习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区分“山”在“崖”和“岷”字中不同写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背诵诗歌。

3.理解诗意,感受长征精神。

4.体悟表达,领略诗人毛泽东的风采,有进一步了解探究毛泽东的愿望。

(说明:目标1要求会写的字中“崖”和“岷”都有一个“山”部,但在上部和左边作为偏旁的写法有区别,在上部略扁,在左部略窄,可以作为重点加以指导,力求把字写得美观。

目标2为诗歌学习的常规目标。

目标3指向于人文价值的体现。

目标4意在学习表达,诗歌的表达方法丰富,“诗言志”,同样,什么样的胸怀也就有什么样的文字表达,因此,领悟表达与领略伟人风采结合,力求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意,感受长征精神;2.体悟表达,领略毛泽东诗词的独特风格。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了解长征相关知识,观看相关影像资料,搜集毛泽东诗词。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视频《悲怆的长征》,边看边想:视频播放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你对长征知道多少?(大体说出时间长、路途远、牺牲大) (学生对长征大多陌生,通过课前预习时资料的收集,形成对长征的大致了解,课前视频资料的补充,意在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长征的艰辛,与课中感受诗歌所表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形成强烈的情感反差。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七律长征教学课件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七律长征教学课件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两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长 征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 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 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 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 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 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 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 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 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 法家。
中国工农红军为北上抗日,粉碎国民 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 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 水(指图),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 渡赤水,越过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接着又 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 然后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于 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在这短短的一年时 间里,红军战士开动每人的双脚,长驱二 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完成举世无双的 二万五千里长征。这首诗就是毛泽东同志 在1935年10月长征即将结束的时候写的。
礴( Leabharlann ó ) (磅礴)丸 ( wán ) (泥丸) 岷 ( mí n ) (岷山)
远征: 指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万水千山: 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 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逶迤: 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常 用来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
①(气势)盛大、雄伟。 磅礴: ②(气势)充满。 如:革命者大义凛然、正气磅礴, 吓得敌人心惊胆颤。 ①指陆军、海军、空军。 三军: ②对军队的统称。 ③本课指中国工农红军第一、 第二、 第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开颜:脸上现出高兴的样子。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教案优秀6篇

七律长征教案优秀6篇

七律长征教案优秀6篇《七律长征》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1.内容上: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表达上: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中间两句对仗,压“an”韵。

全诗运用了总分的写法,一句总写红军不怕远征难,二、三四句分写了红军不怕困难,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手法,用词精当,气势磅礴。

3.教材中的位置: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十五课,在教材的第八单元,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领略毛泽东的风采。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展现的是毛泽东的伟人风采和诗人风采。

二、学习目标1.认识三个生字,会写三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感受到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和高昂气质。

教学难点: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一)了解背景,激情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板书《七律·长征》)师:请你来读读课题。

师: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长征是这首诗的名字。

所以在读的时候,中间应略有停顿。

谁再来读?生:七律、长征。

师:对于长征,你有哪些了解?生:长征是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

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

师:同学们,你们看。

课件出示: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的围剿,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七律 长征》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七律 长征》教学反思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三次备课、两次打磨,是有简单到复杂的探究,更是大道至简的努力。

课例的丰实与简约是形式的转变,更是理念的转变。

通过本课的不断研磨,我们小组经历了一次研修的提升。

现把本课的教学收获分列如下。

首先,《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

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无往而不胜的豪迈情怀。

我们认为应该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初步培养阅读诗歌的能力,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感情丰富的强烈特征。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写作背景一、首先要通过多媒体生动地介绍有关长征的资料,使学生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再通过课文中注释,从字里行间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二、特别引导学生在理解后朗读课文,领会和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诗歌是很讲究炼字炼句的具有音乐美的一种语言艺术。

因此,读诗对语言要进行咀嚼,反复地深入地体会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有所表现的丰富的内涵,还要通过吟诵,体会诗的音韵美和节奏美,逐步培养欣赏和朗诵诗歌的能力。

三、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采用比喻的手法,创造出新的艺术境界,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突出了乌蒙山的高大险峻,可在红军战士眼中它们不过是细浪和泥丸而已。

本体喻体强烈反差,足见红军的顽强和乐观。

这可以通过影音解决。

在学习课文时,把诗歌反映的具有高度集中性和跳跃性的生活内容,人物形象通过想象加以充实,加以补充,使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要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介绍背景、高声朗读、特别是运用想象再现诗的意境,确实是学习诗歌的一种良好方法。

在以后的诗歌学习当中,将继续推广运用这些方法,使同学们更好的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预习复习精要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预习复习精要

六上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七律长征》预习复习精要5.七律长征一、我会写崖yá(悬崖、山崖、断崖)渡dù(渡口、渡江、渡船)索suǒ(索取、搜索、铁索)崖(山崖)涯(天涯)渡(渡河)度(度假)二、多音字难nán(困难)nàn(灾难)磅bàng(磅秤、英镑)páng(磅礴)蒙méng(蒙蒙细雨)mēng(蒙骗)měng(蒙古包)尽jìn(尽力)jǐn(尽管)更gēng(更夫)gèng(更加)三、近义词等闲——平常磅礴——雄伟逶迤——蜿蜒四、反义词逶迤——笔直开颜——愁眉喜→悲暖→寒等闲→不凡五、理解词义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的是红一方面军,“三”在此处是虚指,泛指红一方面军的多个军团。

这里指红军队伍。

8.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露出笑面。

9.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表现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0.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11.腾细浪:翻腾着的细小的波浪。

12.磅礴:气势盛大,本课指山势高大、险峻。

13.走泥丸:指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14.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15.《长征》的作者是(毛泽东),写于(1935年10月),是在(长征结束的情况下)写的。

全诗生动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6.(“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总领全诗。

其中“远征难”一词概括写出了红军长征途中经历的种种困难,而“不怕、只等闲”两个词则写出了红军对待困难的态度,全诗中能够表现出这种乐观向上态度的词语还有腾细浪、走泥丸、更喜、尽开颜。

人教最新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25《七律·长征》

人教最新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25《七律·长征》

会宁
吴起镇
水草地
大雪山
红四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大渡河 红一方面军 遵义 金沙江 瑞金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
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 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 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 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 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 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 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 的伟大诗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 军长征途中的“远征难”图?你对哪幅 图的故事有所了解?结合诗句简单讲讲。
“ 征 腾越五岭 难 疾跨乌蒙 巧渡金沙江 图 飞夺泸定桥 ” 喜踏岷山雪
细浪
泥丸
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 反衬红军,突出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 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 过不去,就会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 蒋介石如梦初醒恍然大悟,认定红军的目的地既不在贵阳,也不在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 无疑”。1935年4月28日,他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就在红军进抵金沙江前夕, 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 渡的任务。他们二话未说,翻山越岭日夜兼程180里,当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 们幸运地找到了一条敌军的侦察船。他们把敌军的衣服穿上后,又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从 水里捞出了一条破船。 在用布把漏洞塞上之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 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没有在意。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 保卫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 与此 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了洪门渡,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 江宽水急无法架桥。军委命令他们迅速转到皎平渡过江。从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 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 直在黔西绕圈子,时东时西,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 与巧家县之间,并于5月9日在树节渡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 岸。可是红军已经毁船封江,远走高飞,无影无踪了。

2023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9篇

2023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9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内容是壶知道为您带来的9篇《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壶知道最大的乐趣哦。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篇一设计意图学生都会有自己不喜欢阅读的文章。

作为一篇优秀诗作的《七律长征》可能会因为与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相差甚远而不被学生所喜欢。

如何引导学生喜欢它并能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获得新的体验与发现教师必须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疏导学习情绪,找准体验的切入点,结合学生生活阅历设计体验环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阅读一旦有了体验目标,学生就会因诗中的喜悲而变色,因诗中的山水而心动,会因诗中的寒热而共鸣,如身临其境,人文合一,百感交集,诗的艺术感染力才真正体现出来。

而学生也不再是仅仅学会了一首诗,有了自己对诗的独特理解和体会。

教学目标(总)1. 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2. 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

3.充分感受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 一)课时教学目标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

读通诗歌,理解诗意。

教学重点读通诗歌,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读出节奏。

课前准备教学流程一。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谈话:毛泽东是我国第一代领导人核心,是我国著名的诗人,革命家,外交家,今天我们就学习他写的一首诗《七律长征》.板书课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七律长征》
一、重点解释:
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细浪:小浪花。

磅礴: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二、填空:
1、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全诗共四联,记载了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包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3、“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概括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

“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

“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统帅风度。

“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4、“暖”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字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5、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红军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闲”,这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豪迈无畏的英雄气概。

6、扩展: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总行程二万余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