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七律长征

合集下载

七律长征说课稿(优秀8篇)

七律长征说课稿(优秀8篇)

七律长征说课稿(优秀8篇)《七律长征》教案篇一教案课题:七律·长征(毛泽东)教学目标:1、理解诗作的深刻含义,学习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乐观积极的斗争精神。

2、了解“七律”的特点,体会诗歌中艺术的概括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学习重点:目标1、2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一、阅读序幕长征是中共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七律·长征》真实而艺术地记录了这一历史。

让我们循着诗人的笔触去体会那一段历史,去体会融入那一段历史、与那段历史息息相关的的精神。

二、阅读主场(一)介绍知识七律:1、八句,每句七字。

2、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3、二、四、六、八句尾字押韵。

4、至少中间两联对仗。

(二)研读课文1、引导学生理解首联与其他三联的关系、关键词语的含义首联是总纲,其他三联是细目(纲举目张)。

“远征难”:行程之远,时日之长,代价之大,经历之苦;自然中的险山恶水、严寒酷暑,国民D军队的围追堵截,张国焘的分裂。

“只等闲”:经历多而显得平常,寻常、平常又显现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斗争精神。

2、引导学生概括总纲下五个画面(细目)的意思,理解其中几个关键词语表达上作用。

概括画面:(1)腾跃五岭(2)疾跨乌蒙(3)巧渡金沙(4)飞夺泸定(5)喜踏岷山关键词语:“腾”“走”“拍”“暖”“横”“寒”“喜”“开颜”。

(三)指导朗读1、学生试读2、教师指出其不足,并作示范、指导。

第一联朗读稍慢,读出磅礴气势,注意体现红军战士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

斗争精神。

二、三联用轻松的语调朗读,再现什么困难也难不倒红军战士的意境。

尾联注意体现出欣喜、喜悦,表达出红军战士获得胜利时难以抑制的心情。

(四)教唱《七律长征》三、阅读尾声(一)研究、讨论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二)研究、讨论“探究·练习”各题。

(三)课外延伸阅读:《中国历史》或其他资料中关于“长征”的记载。

(五)课外作业:1、从《课课练·长征》中任选两题。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优秀6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优秀6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优秀6篇)五年级语文教案《七律长征》篇一【学习目标】1、认识“礴”等3个生字,会写“丸”等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前准备】1、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

2、准备“长征组歌”中的歌曲《七律·长征》。

【教学过程】一、谈话,犹如引入课题1、我们已经学习第七单元的课文,说一说,这单元主要写了什么?2、出示毛泽东主席的相关图片:导语:你认识画面上的这个人吗?你都知道哪些有关他的事迹?学生结合“资料袋”和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

过渡:他就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毛泽东。

就让我们通过对这组课文学习,来走近他、了解他、感受他那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

情怀吧!二、出示课题七律·长征1、了解时代背景:红军为什么要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介绍有关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资料。

1934年,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北上抗日。

在长征的途中,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错误路线的统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集体交流。

3、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指导朗读:1、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考虑: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在现在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

四、作业作业本1~4题。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意思,背诵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点:1. 弄懂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从中领会全诗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豪迈的气概。

《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注释: 1.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2.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3.大渡:指大渡河。 4.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只剩下十三根铁索。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
三军:在古代,大国军队都设中军、上军、下军等三军。后来 通常用“三军”来泛指全军。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五岭简介 五岭又称南岭,是位于广西、湖南、广东、江西四省边境的越城岭 、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庚岭的总称,是一组海拔1000米以上 的山簇,宛如一个屏障,阻挡北方寒流南下广东。寒冬时五岭南、 北的景象迥然不同,有所谓“南枝向暖北枝寒”岭北梅花刚开,岭 南桃花已凋谢,气候差异颇大。 五岭是中国南部最大山脉和重要自然地理界线。约当北纬24°00′~ 26°30′,东经110°~116°。横亘在湘桂、湘粤、赣粤之间,向东 延伸至闽南。东西长约600公里,南北宽约200公里。因南岭由越城 、都庞、萌渚、骑田和大庾5条主要山岭所组成,故又称五岭。
律诗和绝句 一、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 五言绝句,简称五绝(如李白的《静 夜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 ,简称七绝(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 生壁》)。 二、律诗一般每首八句,每句五个字 的律诗叫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如孟 浩然的《过故人庄》);每句七个字 的律诗叫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如陆 游的《游山西村》)。
你了解长征吗?让我们再次走近长征。
为什么要长征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苏区进行的 战略转移。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 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被迫退出苏区,进行长征。 长征的 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 革命转危为安。 第二.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截,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战胜 党内分裂的危机,最后到达陕北不足三万人。但这是经过千锤百炼保存 下来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精华。他们构成了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 解放战争的主干。 第三.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地播下了革 命的火种。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七律长征课文 七律长征课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七律长征课文 七律长征课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七律长征课文七律长征课文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七律·长征》课文的学习重点是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

小编在此整理了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七律·长征》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七律·长征》课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七律·长征》课文简说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它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风格,成为全篇的纲领。

“不怕”两字,回答响亮,下笔千钧,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

“等闲”两字则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不怕”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

“万水千山”以静写动,以艰难险阻为主体,展现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

颔联承接“千山”。

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这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

“腾”与“走”的拟人化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与红军都灵动起来。

此联可谓想象超绝,用语新奇,境界阔大,气象万千。

颈联承接“万水”。

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

五年级六上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讲解。

五年级六上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讲解。

五年级六上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讲解。

摘要:一、课文的背景和主题1.课文《七律长征》的创作背景2.课文的中心思想:英勇顽强、团结奋进的长征精神二、作者简介1.毛泽东生平简介2.毛泽东创作《七律长征》的背景三、课文解析1.诗的韵律和格式2.诗中描绘的长征历程3.诗中表现的长征精神四、课文意义及启示1.课文对弘扬长征精神的意义2.课文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正文:【提纲】一、课文的背景和主题《七律长征》是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

这首诗描绘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壮丽历程,表现了红军战士英勇顽强、团结奋进的长征精神。

【提纲】二、作者简介毛泽东,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新中国的伟大领袖。

他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也是杰出的诗人。

《七律长征》是他在1935 年创作的一首诗,正值红军长征时期。

【提纲】三、课文解析《七律长征》以七言律诗的形式,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壮丽画卷。

诗中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开头,展示了红军战士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精神风貌。

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描述五岭、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岷山等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展现了红军战士克服重重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

诗的结尾,“三军过后尽开颜”,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战胜一切困难后,内心的喜悦和豪情。

【提纲】四、课文意义及启示《七律长征》不仅是一首描绘长征历程的诗歌,更是一种弘扬长征精神的有力武器。

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可以深刻理解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感受红军战士英勇顽强、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

这种精神对于我们在新时代面临各种困难挑战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七律 长征教案优秀4篇

七律 长征教案优秀4篇

七律长征教案优秀4篇《七律·长征》教学设计篇一教材简析《七律。

长征》是语文出版社s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1课,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和革命乐观精神。

设计意图红军长征已经过去了70多年,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种种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的确非常困难。

如何让学生穿越时空,亲身体验,深度感知,完成学习目标。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读读、想想、说说等方式,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读,促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品味、读中欣赏、读中升华,从而达到语文阅读的个性化。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启发理解诗意。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暖、寒、只等闲、尽开颜等词语的意思及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种种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教学难点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流程预设一、激情导入:师:回顾那段峥嵘岁月,二万五千里长征,谱写了多少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二万五千里长征,造就了多少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二万五千里长征,又留下了多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

那么,如此丰富深厚的历史内涵,又是如何浓缩到一篇只有56字的诗歌中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共同赏析这首诗《七律。

长征》(教师板书课题:11七律。

长征)二、话说长征根据学生课前收集的相关材料,教师梳理后(课件出示),引导学生讨论。

1、《金色的鱼钩》插图(问题:故事的主人公是谁?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的结局如何?你怎么看待他?)(学生:舍己为人、自我牺牲的精神)2、《丰碑》插图(问题:故事中的什么深深的打动了我们?这座丰碑是用什么铸就的?)(学生:紧密团结,顾全大局的精神)3、《飞夺泸定桥》插图(问题:在二十二勇士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精神?)(学生: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精神)4、《倔强的小红军》插图(问题:你喜欢小战士的倔强么?在小战士的身上你又看到了什么?)(学生: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精神)师:是啊!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小学五年级语文七律·长征

小学五年级语文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五年级语文教案●一、设计意图:《长征》是一首七律诗。

全诗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56个字却是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

七律诗,距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在内容的理解上结合注释并不困难,而诗的背景,赞颂红军的精神则是重点和难点。

基于此,本课有机地与课外相结合,努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文本形成共鸣,活跃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同时也深刻地领悟出毛主席豪迈的诗风,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增强读书的兴趣。

●二、学习目标:1、学会3个生字;理解“只等闲、逶迤、磅礴、万水千山”的意思;并且体会词语在诗句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

2、了解长征这段历史以及本课的写作背景。

3、指导学生能正确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课前准备1、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

2、准备有关红军长征巧渡泸定桥的录像。

3、准备“长征组歌”中的朗诵材料《七律·长征》。

四、教学流程:(一)揭题,通过课内外资料初步感知诗歌内容1、谈话揭题,读通诗歌:同学们,今年我们迎来了伟大的祖国母亲60华诞。

其实大家都知道,新中国的建立,是多少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它为新中国的建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那么同学们你们了解长征嘛?这首气壮山河、豪情壮志的诗歌正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毛泽东所作。

认识诗人---毛泽东(出示毛泽东图片以及他的相关资料)师小结:介绍并出示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线图。

现在让我们一起领略这首气魄宏伟的七律诗:长征。

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走进毛泽东,去感受伟人风采。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这首诗,能够把这首读通、读准。

《七律-长征》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

《七律-长征》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

《七律-长征》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原文:七律·长征毛泽东〔近现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山崖,溅起阵阵雾水,像是冒出蒸汽一样。

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注释: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6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难:艰难险阻。

等闲:寻常;平常。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细浪:作者自释:“把山比作‘细浪’、‘泥丸’,是‘等闲’之意。

”乌蒙:山名。

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

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

金沙:金沙江,指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川省宜宾市的一段,云南等地也有支流。

1935年5月,红军曾强渡云南省禄劝县皎平渡渡口。

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

《七律长征》教案

《七律长征》教案

《七律长征》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七律长征》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句意思,背诵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点:1、弄懂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从中领会全诗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豪迈的气概。

2、体味语言铿锵有力,朗朗上口,音乐性的特点,以及对仗的严谨。

教学准备:1、了解长征的背景2、搜集*的诗词。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一、需重新设计个有特色的导入语二、1、作者*需稍稍介绍(可请学生先说)2、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为了走上抗日第一线,挽救中华民族。

解放全国人民,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红军从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和江西南部的瑞金、雩(yuacute;)都等地出发,向陕北进行战略转移,就这样开始了震惊全世界的空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三、解题并介绍七律的特征,学生齐读感受律诗的节奏和韵律。

四、解读诗歌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开头两句表现了红军战士对敌人和对困难怎样的态度?明确:在战略上对敌人的蔑视、对困难的藐视,变现了一种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

诗句中首先肯定“远征”是困难的。

但红军的回答是“不怕”。

这是多么有力的回答!接着诗人把遇到的千万件困难,只用“万水千山”四个字加以概括,对“万水千山”所概括的困难的态度是“只等闲”。

也就是“没什么”的意思。

“不怕”和“只等闲”是从两个不同角度来塑造红军战士那种蔑视敌人藐视困难顶天立地的高大英雄形象的。

这两句,实际上就开门见山地点出了全篇的中心思想。

2、如果说前两句是全诗的总纲,那么由三、四句开始是分述,也是对前两句的具体描写。

那么诗歌具体描写了红军长征中要面对的哪些困难呢?明确:“弯弯曲曲五岭山、高大的乌蒙山、险要的金沙江、凶险的大渡河、终年积雪严寒的岷山”。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山脉弯弯曲曲,高高矮矮。

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腾跃着的细小的波浪。

高大的乌蒙山脉也不过是往后滚动的小泥球。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
颈联 尾联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会宁
吴起镇
水草地
红四方面军
大雪山
大渡河 红二方面 军 红一方面 军
遵义
金沙江
瑞金
金 沙 江
泸 定 桥
七律·长征
毛泽东
〔七律〕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律诗 按照每句的字数分为五律和七律。 七律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 个字。偶句末字押韵。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பைடு நூலகம்首联
颔联
七 三更大金乌五万红 律 军喜渡沙蒙岭水军

过 岷 桥 磅 千 水 逶 不 长 征 后山横拍礴迤山怕 尽千铁云走腾只远 开里索崖泥细等征 颜雪寒暖丸浪闲难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

岷山千里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语文S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
《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
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还是 一位杰出的诗人。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中央工农红军长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巧渡金沙江
突破四道 封锁线
七律:诗体名,七言律诗的简称。
(1)每首限定八行,每行7个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2)第2、4、6、8句最后一个字需押韵 (3)它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金沙水拍
大渡桥横

五年级语文七律长征

五年级语文七律长征
中国工农红军为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 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 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指图),翻过五岭, 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气势磅礴的乌蒙 山,接着又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 桥,然后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于 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 红军战士开动每人的双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 十一个省,完成举世无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 首诗就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10月长征即将结束 的时候写的。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 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 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 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 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 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 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 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 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 法家。
这是一首七言诗。所谓的七言诗就 是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 字,一共有八句话。就是七律。七律诗 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 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这首诗一共有八句话,每两句子为 一联,分别被称作首联——颔联——颈 联——尾联。
三更 军喜 过岷 后山 尽千 开里 颜雪 。,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 踏上千里积雪的岷 山,红军翻越过去 后个个笑逐颜开。
学 会 赏 析
试析“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
千山只等闲。”和“五岭逶 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 丸。”
闲。”是全诗总纲,高度概括了红 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帅下所表 现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 折不挠的勇毅精神。“只等闲”体 现出红军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 勇毅精神
大 渡 桥 横 铁 索 寒 。
金 沙 水 拍 云 崖 暖 ,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 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 悬崖,热气腾腾;大 渡河险桥横架,晃动 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 索,寒意阵阵。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整理了小学五班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七律长征教学设计(1)理解三个新单词,能写出三个新单词。

能正确读写《长征》等单词;(2)动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3)读懂诗歌,感受毛泽东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工农红军的英雄气概。

2. 课文讲解:本课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所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二万五千英里长征的艰辛历程,赞扬了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首七韵诗。

这首诗有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幕一个句子和四句,由头对、颏对、颈对和尾对组成。

第一联以总指挥的豪爽话语、豪言壮语、高楼大厦、诗词,高度概括了红军长征不畏艰险的英雄精神。

下巴关节承接"千山'。

首先用"战栗'和"壮阔'的夸张手法来表达山的危险,然后用"小浪'和"泥丸'的比方来描述山的渺小,用"克制'的手法来表现红军的伟大。

它的颈部连接着一万个水。

"暖'和"冷'不仅可以描述天气状况,还可以写出心理感受。

尾联描述了长征的最后一程。

"千万里雪'翻越岷山,其实比"千姿百态'的武陵山、乌蒙山更难。

但此时,胜利在望,心情愉悦,"喜悦'发自内心,暴风雪过境的眼神变得更加美丽。

最后,以《开放的面孔》作为结语,写出了红军翻越雪山后的欢乐状态,同时也预示着长征的圆满胜利。

整首诗气势磅礴、气势磅礴、格调高雅、笔法雄浑。

它不仅总体上雄浑有力,节奏强劲,而且在小调、抑扬顿挫上细腻细腻。

这首诗的对仗很工整,词也很准确。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25课_七律长征》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2) (1)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25课_七律长征》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2) (1)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25课七律·长征》同步练习卷(2)一、解答题1. 给下列词语注音,再写出意思。

逶迤________:________磅礴________:________二.根据课文填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是全诗的________句,高度概括了红军________英雄气概和________精神,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

这两句承接第二句里的词语________,用了比喻和________的手法,通过把五岭比作________,把乌蒙山比作________,把山的“大”说成________,衬托出红军________英雄气概。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

这两句承接第二句中的词语________,其中的“暖”字表现出了红军巧渡金沙江的________心情,“寒”字表现出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________。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

这两句是全诗的________句。

“更喜”两字,表现了红军战士历尽艰险取得长征胜利后的________心情。

《七律•长征》这首诗通过描述________,赞颂了红军战士________。

回答问题并画图。

《七律•长征》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图”?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图?说说理由,最后想象情景并画出来。

________默写《七律•长征》。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总结《七律•长征》在写作方面值得学习的地方。

________阅读同学写的作文,回答问题。

看海我生长在大海边,童年生活是和大海分不开的﹣在海边挖蛤蜊、捉小鱼、捉小蟹,在海中游泳,在海边散步……一个星期天,我来到栈桥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五年级语文:七律长征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教学用具:中国地图;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

教师简介历史背景:
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

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
次反围剿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长征途中,1935年4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

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11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

红军战士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

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

毛泽东同志写下了《长征》这首诗,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遇到种种困难和红军战士在战胜这些困难时所表现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二)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范读、教读。

1.老师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2.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的程度。

(四)读句、释词。

1.读每一句诗,先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

(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

万水千山:万和千都不是实数,而是说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

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

乌蒙:即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磅礴:气势雄伟。

泥丸:泥
团子,小泥球。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

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四川、甘肃两省边境,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

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2.再读诗句,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这些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上的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气逼人的感觉。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过了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
(五)作业。

1.朗读这首诗。

2.写课后练习读读写写的词语。

3.解释:只等闲、尽开颜、万水千山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朗读全诗。

2、指名背诵并解释全诗。

二、明确教学目标。

三、品诗、品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指名读开头两句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这两句是全诗的总起,从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红军徒步长征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每天跟敌人,跟饥饿、疲劳、伤病,跟自然界的困难作生死的搏斗。

这中间的艰难险阻是可想而知的,但红军战士对这一切的回答是什么?你从这里感受到什么?
指导朗读这两句诗,进一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自由朗读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你是怎么想的?
让学生根据下面的提示,在四人小组里练说:
第一步先找出的是那一句。

第二步说说从这句诗中看出红军遇到了什么困难。

第三步说说红军是如何对待困难的。

3、学生交流后,汇报。

4、你能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吗?
5、想象诗句所展示的画面,体会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语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1)轻声读中间四句诗,想象一下红军过五岭、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

(观看录象)
(2)交流。

(3)讨论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这四个词语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6、红军长征途中征服了万水千山,作者为何只选择五岭、乌蒙、金沙江和大渡河来写?
7、齐读最后两句。

师:毛泽东用更喜来形容什么?这突出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五、背诵全诗。

六、欣赏歌曲《长征》。

七、总结。

伟大的长征虽然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但红军的英雄形象还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八、扩展阅读。

推荐毛泽东的另一首歌颂长征的词《忆秦娥. 娄山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