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七律·长征
六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七律长征
六年级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主席在1935年10月写的一首著名的诗篇,它以壮丽的笔触描绘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和英勇斗争。
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
以下是这首诗的全文: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的每句都饱含深意,表达了红军将士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第一句“红军不怕远征难”,直接点明了主题,即红军在长征中面对重重困难,但依然勇往直前。
第二句“万水千山只等闲”,则强调了红军将士们对困难的轻视,展现出他们的豪迈气概。
接下来的四句,分别描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所经历的四个重要场景:五岭、乌蒙、金沙江和大渡桥,以及岷山的雪景。
这些场景不仅具有地理特征,也象征着红军在长征中所克服的困难和挑战。
最后一句“三军过后尽开颜”,表达了红军将士们在克服重重困难后的喜悦心情,同时也预示着长征的胜利。
这首诗对于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不仅是学习古诗词的好材料,也是培养他们爱国主义情感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重要途径。
通过背诵这
首诗,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感受红军将士们的英勇和伟大。
《七律-长征》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
《七律-长征》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原文:七律·长征毛泽东〔近现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山崖,溅起阵阵雾水,像是冒出蒸汽一样。
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注释: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6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难:艰难险阻。
等闲:寻常;平常。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细浪:作者自释:“把山比作‘细浪’、‘泥丸’,是‘等闲’之意。
”乌蒙:山名。
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
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
金沙:金沙江,指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川省宜宾市的一段,云南等地也有支流。
1935年5月,红军曾强渡云南省禄劝县皎平渡渡口。
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会宁
吴起镇
水草地
红四方面军
大雪山
大渡河 红二方面 军 红一方面 军
遵义
金沙江
瑞金
金 沙 江
泸 定 桥
七律·长征
毛泽东
〔七律〕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律诗 按照每句的字数分为五律和七律。 七律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 个字。偶句末字押韵。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பைடு நூலகம்首联
颔联
七 三更大金乌五万红 律 军喜渡沙蒙岭水军
•
过 岷 桥 磅 千 水 逶 不 长 征 后山横拍礴迤山怕 尽千铁云走腾只远 开里索崖泥细等征 颜雪寒暖丸浪闲难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
岷山千里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语文S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
《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
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还是 一位杰出的诗人。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中央工农红军长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巧渡金沙江
突破四道 封锁线
七律:诗体名,七言律诗的简称。
(1)每首限定八行,每行7个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2)第2、4、6、8句最后一个字需押韵 (3)它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金沙水拍
大渡桥横
人教版五年级《七律·长征》语文课件PPT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
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课文解析
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
升华了诗旨 .“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的感情
收束.这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遂使
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兀现.
04
知识拓展
课文解析
通过两组极大于极小的对立关系,诗人充分地表现了红
军的顽强豪迈、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 . 从艺术手法上说, 这是夸张和对比 .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动静结合, 明暗结合,反衬对比,十分巧妙.
课文解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 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 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 乐观主义精神.
课文解析
从首联开始,全诗就展开了两条思维线,构造了两个时
空域,一个是客观的、现实的:有“万水千山”之多之险;
一个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闲” .这样就构成 了强烈的对比反衬,熔铸了全诗浩大的物理空间和壮阔的心 理空间,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
毛泽东
(1893-1976)
课文背景
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
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
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
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课文背景
沁 园 春 · 雪
沁 园 春 · 长 沙
采 桑 子 · 重 阳
菩 萨 蛮 · 大 柏 地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七律长征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七律长征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七律长征》课文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店铺在此整理了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七律长征》,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长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七律长征》教学札记《七律长征》是1936年红军胜利结束,人民领袖毛泽东挥毫写下的一首气势恢宏的七言律诗。
诗歌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歌颂了红军长征途中所表现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客观主义精神。
课前,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预习单,从字词到课文的理解以及相关资料的搜集,都对学生做了细致的要求,并完成《补充习题》上的相关习题。
就在今天上课之前,教师又发给学生导学单和长征故事的资料,似乎对于一堂随堂课已经准备到位了。
然而,教者显然也受到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的影响,忽略了学生对于长征历史的茫然和空白,之前没有文字和图像的熏陶铺垫。
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是情感是多么的苍白呀!江苏省特级教师、县教研室的张建平主任光临课堂,诚惶诚恐之余,聆听指导和点拨,也倍觉醍醐灌顶。
井底之蛙虽不能有见识大课、优课的机会,但这样一节常态课,一节随堂课能得到张特教的批评和指正,内心感到十分愉悦。
张特教指出,要上好此课,应做好充分的准备,至少也要提前三天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或图像资料知晓红军长征的历程,从而做好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上的丰实铺垫。
另外,有一点,我的课堂上用了导学案,忽略了学生课本上的批注。
这个批评很受用,高年级学生应该养成读书做批注的学习习惯,这个在我的课堂上没有充分体现,说明我对于学生的学习语文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还很不到位。
直至课堂结束,我才有刚刚进入情境之感。
我的感受如此,学生恐怕也一样。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整理了小学五班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七律长征教学设计(1)理解三个新单词,能写出三个新单词。
能正确读写《长征》等单词;(2)动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3)读懂诗歌,感受毛泽东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工农红军的英雄气概。
2. 课文讲解:本课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所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二万五千英里长征的艰辛历程,赞扬了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首七韵诗。
这首诗有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幕一个句子和四句,由头对、颏对、颈对和尾对组成。
第一联以总指挥的豪爽话语、豪言壮语、高楼大厦、诗词,高度概括了红军长征不畏艰险的英雄精神。
下巴关节承接"千山'。
首先用"战栗'和"壮阔'的夸张手法来表达山的危险,然后用"小浪'和"泥丸'的比方来描述山的渺小,用"克制'的手法来表现红军的伟大。
它的颈部连接着一万个水。
"暖'和"冷'不仅可以描述天气状况,还可以写出心理感受。
尾联描述了长征的最后一程。
"千万里雪'翻越岷山,其实比"千姿百态'的武陵山、乌蒙山更难。
但此时,胜利在望,心情愉悦,"喜悦'发自内心,暴风雪过境的眼神变得更加美丽。
最后,以《开放的面孔》作为结语,写出了红军翻越雪山后的欢乐状态,同时也预示着长征的圆满胜利。
整首诗气势磅礴、气势磅礴、格调高雅、笔法雄浑。
它不仅总体上雄浑有力,节奏强劲,而且在小调、抑扬顿挫上细腻细腻。
这首诗的对仗很工整,词也很准确。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七律-长征》的诗意
五年级上册第25课《七律长征》的诗意
课文简说: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对句子的理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五年级语文:七律·长征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2.理解诗句的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感情.3.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课前准备◆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初步感知诗歌中较难理解的词语长征: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铁索: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1935年9月红军长征经此.教学过程诵读品悟,领略诗境◆听一听《长征组歌》中的段落,谈一谈你所了解的长征.◆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初步渗透相关的诗歌知识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考虑.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播放长征歌曲,以唱配诵.以唱带诵讨论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它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风格,成为全篇的纲领。
不怕两字,回答响亮,下笔千钧,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
等闲两字则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不怕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
万水千山以静写动,以艰难险阻为主体,展现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
颔联承接千山。
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这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
腾与走的拟人化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与红军都灵动起来。
此联可谓想象超绝,用语新奇,境界阔大,气象万千。
颈联承接万水。
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
作者以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
一拍一横也是以动写静的手法。
此联对仗自然、工整,以自然环境寄寓无限感慨,极具气势。
尾联描述了长征的最后历程。
翻越千里雪的岷山,其困难程度其实超过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但这时由于胜利在望,心情舒朗,喜由心生,眼中望去的风雪交加路也就变得美不胜收了。
最后以开颜收篇,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彻底胜利。
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
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
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当。
对张牙舞爪、穷凶极恶的敌人不置一字,视之若无。
──这种傲视山川的夺人之气,非百战百胜、总揽全局的三军统帅、一代伟人而不能拥有此胸怀,无此胸怀亦不能出此语。
这就是毛泽东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毛泽东诗词艺术的魅力所在!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感受到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这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的难点是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2)对词语的理解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五岭:指五座山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这五座山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细浪:小浪花。
乌蒙:指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大渡:指大渡河。
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红军过桥时只剩下十三根铁索。
岷山:在四川、甘肃交界的地方。
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
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当年没有编制红三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二、学习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三、教学建议1.有条件的地方,课前可组织学生观看反映长征的纪录片、故事片,或者帮助学生搜集一些反映长征的文字、图片资料,以增加对长征的了解。
2.本课教学可采用下列基本步骤:(1)简要介绍长征,如时间,经历的省份、山水,一些重要的战斗等。
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介绍,老师作必要的补充。
(2)初读全诗,交流阅读收获。
初读时要尽可能地多读几遍,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交流的内容可以是质疑,可以是点滴的体会,也可以是印象深刻的地方。
(3)细读全诗,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弄清每句诗的意思时,应引导学生结合查阅的资料(如文字、图片、影视资料),深刻体会红军长征途中的难以及红军战士的不怕难,不要仅仅就字就词孤立地分析讲解。
(4)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句,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红军战士的战斗豪情。
(5)拓展延伸,读读所收集到的毛泽东的其他诗词。
3.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雄豪迈的气概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时,一是要充分借助各种教学手段,注重形象感悟,尽量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在电视、电影、书籍、文章中看到的实例,感悟课文中诗句的意思,不要孤立地讲词析句。
二是充分运用对比的方法,在对比中,帮助学生领悟意蕴,体会情感。
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可先出示绵延不绝的五岭山脉和雄伟高大的乌蒙山的图片或录像(如无图片、录像,可画示意图),让学生感受到即使是平常,要翻越这些山岭是何等的艰难。
然后,出示泛着微波的小河图和路上有一些小泥球的图(也可画简笔画)。
最后,组织学生讨论:红军是在什么情况下越过五岭和乌蒙山的?红军把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视为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三是要充分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受。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时,要注意采用多种读的方式,必要时,还可以通过范读适当指导一些朗读技巧。
如第一二行中红军不怕远征难要读出红军不怕难的语气,语气要坚决,充满信心;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只等闲要轻读,读出当作平常事时的平淡语气。
读三、四行时要突出五岭的绵延不绝、乌蒙的气势磅礴,而腾细浪、走泥丸则要读得平淡,表现出红军的不怕难。
第五行要读出红军的欢快心情,第六行读时语气要低沉一些,以表达对牺牲战士的沉痛缅怀之情。
最后两行应读出欢欣鼓舞的语气,因为红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翻过了终年积雪的岷山,更喜二字既是红军现时心情的写照,也是红军对革命征途的展望。
4.本课要求学生认识和会写的字不多,但这些字,学生容易忘记读音,容易写错。
教学时,要注意帮助学生利用熟字来加深记忆,如礴,练习薄的薄加上石字旁,读b,磅礴的礴。
本课有一些特指词语,如五岭、三军,这些词语的意思,教师可直接告诉学生。
还有一些词语的意思,如远征、等闲、细浪,可在理解诗句中解决,不必单独讲解。
5.课后安排了三道练习题,第一题提出了读、背的要求。
第二题要求学生重点理解诗中的二、三两句诗,提示了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和体会的方法,在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时,应予重视。
选做题,可通过举办诗歌朗诵会、长征故事会等形式鼓励学生搜集毛泽东的其他诗词或长征的其他作品。
6.资料袋中介绍了长征的时间、原因、经过的省份、路程、跨越的山水,可以布置学生课前阅读,为课中的阅读理解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