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规程 yst5219-2019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圆锥动力触探试验1. 适用范围圆锥动力触探用于推定天然地基的地基承载力,鉴别其岩土性状;推定处理土地基的地基承载力,评价其地基处理效果;检验复合地基增强体的桩体成桩质量;评价强夯置换墩着底情况;鉴别混泥土灌注桩桩端持力层岩土性状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类型有:轻型、重型、超重型三种。
应根据地质条件合理选择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类型。
轻型动力触探试验可用于推定换填地基、黏性土、粉土、细沙及其处理土地基的地基土承载力,鉴别地基土性状,评价处理地基的施工效果。
2. 设备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设备规格应符合表的规定重型及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的落锤应采用自动脱钩装置触探杆应顺直,每节触探杆相对弯度不宜小于%,丝扣完好无裂纹。
3. 现场检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应采用自由落锤。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应连续锤击贯入,锤击速率宜为15〜30击/min。
轻型动力触探的落距应为50cm,重型动力触探锤的落距应为76cm,超重型动力触探锤的落距应为100cm。
试验时,应避免锤击偏心和侧向摇晃,圆锥动力触探空斜角不应大于2%。
每贯入1m,应将探杆转动一圈半。
应及时记录试验段深度和锤击数。
轻型动力触探记录每贯入30cm 的锤击数(记为N10);重型及超重型动力触探记录每贯入10cm的锤击数(分别记为N,、N'120 )。
对于轻型动力触探,当N10> 100或贯入15cm的锤击数超过50时,可终止试验。
贯入15cm 时锤击数超过50 时,轻型动力触探锤击数取为2 倍的实际锤击数。
对于重型动力触探,当连续三次N'>50时,可终止或改用超重型动力触探。
当有硬夹层时,宜穿过硬夹层后继续试验。
当探头直径磨损大于2mm 或锥尖高度磨损大于5mm 时应及时更换探头。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数据可按附录A 表的格式进行记录。
4.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重型及超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应按附录C的规定进行修正对于每个检测孔,动力触探试验结果宜绘制动力触探锤击数与试验深度关系曲线图表。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实施细则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实施细则1、依据标准GB50007-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GJ340-2015 《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2、检测目的2.1轻型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评价黏性土、粉土、粉砂、细砂地基及其人工地基的地基土性状、地基处理效果和判定地基承载力。
2.2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评价黏性土、粉土、砂土、中密以下的碎石土及其人工地基以及极软岩的地基土性状、地基处理效果和判定地基承载力;也可用于检验砂石桩和初凝状态的水泥搅拌桩、旋喷桩、灰土桩、夯实水泥土桩、注浆加固地基的成桩质量、处理效果以及评价强夯置换效果及置换墩着底情况。
2.3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适用于适用于评价密实碎石土、极软岩和软岩等地基土性状和判定地基承载力,也可用于评价强夯置换效果及置换墩着底情况。
3.检测设备及其安装3.1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设备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设备规格3.2重型及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的落锤应采用自动脱钩装置。
3.3触探杆应顺直,每节触探杆相对弯曲宜小于0.5%,丝扣完好无裂纹。
当探头直径磨损大于2mm或锥尖高度磨损大于5mm时应及时更换探头。
4.现场检测4.1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应采用自由落锤,地面上触探杆高度不宜超过1.5m,并应防止锤击偏心、探杆倾斜和侧向晃动。
4.2锤击贯入应连续进行,锤击速率宜为(15~30)击/min。
4.3每贯入1m,应将探杆转动一圈半;当贯入深度超过10m,每贯入20cm宜转动探杆一次。
4.4应及时记录试验段深度和锤击数。
轻型动力触探记录每贯入30cm的锤击数,重型及超重型动力触探记录每贯入10cm的锤击数。
4.5对轻型动力触探,当贯入30cm锤击数大于100击或贯入15cm的锤击数超过50击时,可停止试验。
4.6对重型动力触探,当连续三次锤击数大于50击时,可停止试验或改用钻探、超重型动力触探;当遇有硬夹层时,宜穿过硬夹层后继续试验。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实施细则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实施细则一、试验目的本试验旨在通过圆锥动力触探方法,获取地下土层的物理性质和工程参数,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二、试验设备和材料1.圆锥动力触探设备:包括锥头、锥杆、推进器等。
2.试验记录设备:包括试验记录表格、测量工具等。
3.地质勘探设备和工具:包括钻杆、钻头、钻进设备等。
4.试验液:用于冲洗钻孔。
三、试验准备工作1.按照地质勘探项目要求选择试验点位,并进行钻孔。
2.准备试验设备和材料。
3.对试验设备进行校准和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4.试验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熟悉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四、试验操作步骤1.将试验设备组装好,并根据钻孔直径选择合适的锥头。
2.将锥杆连接到锥头,并将推进器连接到锥杆上。
3.用试验液冲洗钻孔,确保钻孔干净。
4.将装配好的试验设备通过推进器放入钻孔中。
5.根据需要进行锥头的下压和旋转操作,同时记录推进器的行程和锥杆的旋转圈数。
6. 在每10 cm的深度处进行一次试验数据的记录,包括锥体阻力、摩擦阻力和孔压。
7.当推进器到达设计深度或无法继续推进时,停止试验操作。
8.将试验设备取出钻孔,并清理设备,以备下次试验使用。
9.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编制试验报告。
五、试验安全措施1.试验人员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穿着符合安全要求的工作服和防护用品。
2.尽量选择安全的试验点位,避免有隐患的地质地貌。
3.提前做好试验设备的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试验现场必须设置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周围人员的安全。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1974年和1982年在欧洲召开的二次国际触探学术会议,
用穿心锤的重量(或锤击能量)的不同,将动力触探分为:
为轻型、重型、超重型三种。其规格及适用土类见表4-1。
表4-1 圆锥动力触探的类型及规格
类 型 直径(mm) 探头规格 截面积(cm2) 锥角(°) 落锤 锤质量(kg) 落距(cm) 轻 型 40 12.6 60 10 50 25 贯入30cm击数 N10 重 型 74 43 60 63.5 76 42 贯入10cm击数 N63.5 超重型 74 43 60 120 100 50~60 贯入10cm击数 N120
表4-4 碎石土的密实度
锤击数N63.5 N63.5<=5 5<N63.5<=10 10<N63.5<=20 N63.5>=20 密实度 松散 稍密 中密 密实
注:(1)本表适用于平均粒径小于50且最大粒径不超过100mm的 卵石、碎石、圆砾、角砾。 (2)表内N63.5为修正后的平均值。
2.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
→探头做功,因此,能量平衡:(见图4-1)
Rd Ah Ep W N
N Ep Rd A h As
(h/N=s,表示平均每击的贯入度)
Ep
或
Rd Ah N Ep
二、原理表述
当规定一定的贯入深度 h,采用一定规格(规定的 探头截面、圆锥角、重量)的落锤和规定的落距,那么 锤击数N的大小就直接反映了动贯入阻力 Rd的大小,即 直接反映被贯入土层的密实程度和力学性质。因此,实 践中常采用贯入土层一定深度的锤击数作为圆锥动力触
第4章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试验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试验的技术要求 第四节 试验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节 试验的资料整理及应用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细则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细则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细则一、范圉本细则规定了轻型动力触探试验的试验方法、判定依据、仪器设备、试验条件、试验程序、原始记录、试验报告等。
本细则适用于进行力学分层,评定土的均匀性和物理性质(状态、密实度)、土的强度、地基承载力、单桩承载力、查明土洞、滑动面、软硬土层界面、检测地基处理效果、深层搅拌桩检测等。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件最新版本的可能性,修订的应按质量文件的控制和维护程序规定进行。
GBJ7-89 YBJ225-91 GB50021-2001GB8170-198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软土地基深层搅拌加固法技术规程三、检测人员、仪器设备1、检测人员:检测人员均应接受与其承担任务相关的培训和考核,检测人员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仪器设备:应由经过授权的人员操作,持证上岗,严格使用程序。
筑龙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资料修约规程网WW W .Z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文件都会被修订,使用本细则的人员应及时探讨釆用下列文HU下列文件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细则中引用而构成细则的条文,本细则所列LO NG . C 0M2(1名称:轻便圆锥动力触探仪(探头、触探杆、穿心锤);产地:重庆探矿机械厂;编号:W19 2(2仪器设备符合有关标准、规范、和规程要求。
2(3仪器有效性:仪器设备每年进行一次自检,其技术指标符合仪器质量标准的要求。
2(仪器保护措施:4运输过程中应将圆锥头拆卸并包装妥当,避免锥头受撞变形。
2(5 使用委托方的仪器设备执行《仪器设备的控制与管理程序》和《实现测量可溯源程序》,并尽可能有委托方人员操作四、检测环境五、接样和现场安排委托检测接样人员应检查委托协议书及桩基检测委托明细表填写内容是否完整、明确,然后对基桩状态与委托方进行核查、确认,且符合本中心相关程序的要求。
委托协议书应填写的内容:委托单位、生产(或建设)单位、工程名称、样品名称、品种规格、用途、代表数量、样品数量、取样(或生产)日期、取样(或生产)地点、执行标准、联系方式、要求检测项目等。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作业指导书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作业指导书圆锥动力触探试验作业指导书 1. 目的为了规范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各个环节,特制定本细则。
2. 适用范围轻型圆锥动力触探和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前期准备、现场实施和内业分析计算。
3. 引用文件对于湖北省境内的检测项目,以《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DB42/269-2003)为最基本的技术依据,当该规范不明确时,参照下述规范执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对于湖北省境外的检测项目,依据国标执行。
对于每次发出的检测报告中,必须明确该报告依据的技术标准,并严格按其标准执行。
4. 工作程序4.2 现场准备4.2.1 安排组成试验小组,该小组由项目负责人、现场检测工程师和测试工人组成。
4.2.2 由项目负责人或现场检测工程师前往现场踏勘,了解下述现场及试验基本情况:试验场地平整情况、道路是否通畅。
检测项目和检测数量,委托方要求工期,场地地质情况,以确定采用何种动力触探及配备合适数量设备及人员。
4.3试验装置、设备、材料、工具的准备带齐试验所需的全部设备,包括动力触探主机、探杆及其他辅助设备等。
设备进场前应检查设备是否工作正常、设备规格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包括检查和校准落锤的质量、锤座、落距及探头规格是否合符要求,探杆是否平直,接头是否牢固等。
4.4 现场检测实施4.4.1 轻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前平整场地,将触探架安装平稳,使触探保持垂直地进行,垂直度的最大偏差不得超过2%,触探杆应保持平直连接牢固。
试验时穿心锤落距为50?2cm,使其自由下落,同时防止锤击偏心、探杆倾斜和侧向晃动,保持探杆垂直度;锤击速率每分钟宜为15,30 击,可在探杆上每30cm作出标记以记录每打入土层中30cm时所需的锤击数N10。
每贯入1m,宜将探杆转动一圈半,以减少探杆侧壁摩阻对试验的影响。
当N10>100 或贯入15cm 锤击数超过50 时,可停止试验。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10.4.1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类型可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三种,其规格和适用土类应符合表10.4.1的规定。
表10.4.1 圆锥动力触探类型
10.4.2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自动落锤装置;
2触探杆最大偏斜度不应超过2%,锤击贯入应连续进行;同时防止锤击偏心、探杆倾斜和侧向晃动,保持探杆垂直度;锤击速率每分钟宜为15~30击;
3每贯入1m,宜将探杆转动一圈半;当贯入深度超过10m,每贯入20cm宜转动探杆一次;
4 对轻型动力触探,当N10>100或贯入15crn锤击数超过50时,可停止试验;对重型动力触探,当连续三次N63.5>50时,可停止试验或改用超重型动力触探。
10.4.3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成果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
1单孔连续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应绘制锤击数与贯人深度关系曲线;
2计算单孔分层贯入指标平均值时,应剔除临界深度以内的数值、超前和滞后影响范围内的异常值;
3根据各孔分层的贯入指标平均值,用厚度加权平均法计算场地分层贯入指标平均值和变异系数。
10.4.4 根据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指标和地区经验,可进行力学分层,评定土的均匀性和物理性质(状态、密实度)、土的强度、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单桩承载力,查明土洞、滑动面、软硬土层界面,检测地基处理效果等。
应用试验成果时是否修正或如何修正,应根据建立统计关系时的具体情况确定。
yst5219-2019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规程
yst5219-2019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规程YST5219-2019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规程第一章总则1.1 为了规范和统一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操作和数据处理,确保试验结果准确可靠,特制定本规程。
1.2 本规程适用于各类地质工程和岩土工程中的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1.3 试验数据采集和处理应遵循国家标准和相关规范,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可比性。
1.4 试验前应进行试验设备的检验和校准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二章试验设备和仪器2.1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设备主要由试验机、信号采集系统和数据处理软件组成。
试验机应具备以下基本要求:2.1.1 试验机应具备可靠的动力系统,能够提供持续的稳定驱动力。
2.1.2 试验机应具备高精度的位移测量系统,能够准确测量试验过程中的位移。
2.1.3 试验机应具备高灵敏度的力传感器,能够准确测量试验过程中的力。
2.1.4 试验机的控制系统应能够控制试验速度,并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变速。
2.2 数据采集系统应能够实时采集试验过程中的位移和力信号,并能够进行数据处理。
2.3 数据处理软件应能够自动或手动处理采集到的数据,生成相应的试验报告和图表。
第三章试验前的准备工作3.1 试验前应对试验设备进行检查和校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2 试验前应对试验场地进行勘察和标注,确定试验点的位置。
3.3 试验前应清理试验孔口,并确认孔口的位置和直径。
3.4 试验前应安装钻进桩和触探器,并校准试验机的零位。
第四章试验操作4.1 试验前的校验工作完成后,方可进行试验操作。
4.2 试验操作人员应穿戴好相应的劳保用品,并熟悉试验设备的操作规程。
4.3 试验操作人员应将试验设备的位移和力传感器校零。
4.4 试验操作人员应按照试验程序和规范要求进行试验操作。
4.5 在试验过程中,应注意记录试验数据,并定期对试验设备进行检查和校准。
第五章试验数据处理5.1 试验完成后,将采集到的位移和力数据导入数据处理软件中。
5.2 数据处理软件应能够自动或手动进行数据处理,并生成试验报告和图表。
《YST5229-2019岩土工程监测规范》条文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岩土工程监测规范YS/T5229-201X条文说明修订说明《岩土工程监测规范》YS/T5229-201X,经工业和信息化部201X年XX月XX日以第XX号公告批准发布。
本规范是在原行业标准《岩土工程监测规范》YS/T5229-96的基础上修订而成。
上一版的主编单位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院,主要起草人员是高永生,孙祥洲,包大中。
本次修订对原规范进行了全面调整;增加了基本规定、边坡与滑坡监测、尾矿库监测、基坑监测、拦水坝与拦砂坝监测、采空区与井巷监测、排土场监测、特殊土监测章节内容。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岩土工程监测规范》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范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
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范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范规定的参考。
目次2 术语、符号和代号 (74)2.1 术语 (74)3 基本规定 (75)4 建筑物与构筑物监测 (77)4.1 一般规定 (77)4.2 监测基准网 (77)4.3 水平位移监测 (78)4.4 垂直位移监测 (78)4.5 倾斜监测 (79)4.6 裂缝与挠度监测 (79)4.7 数据处理分析 (79)5 边坡与滑坡监测 (82)5.1 一般规定 (82)5.3 水平位移监测 (82)5.5 其它监测 (82)6 尾矿库监测 (84)6.1 一般规定 (84)6.2 巡视检查 (84)6.3 坝体位移监测 (84)6.4 渗流监测 (85)6.6 雨量监测.... . (85)6.8 视频监控 (85)6.9 数据处理分析 (85)7 基坑监测... (86)7.1 一般规定 (86)7.2 巡视检查 (86)7.3 水平位移监测 (87)7.4 垂直位移监测 (87)7.5 其它监测 (87)7.6 数据处理分析 (88)8 拦水坝与拦砂坝监测 (89)8.1 一般规定 (89)8.4 其它监测 (89)9 采空区与井巷监测 (90)9.2 采空区监测 (90)9.3 巷道监测 (90)9.4 有害气体及粉尘监测 (90)9.5 地下水渗流监测 (90)10 排土场监测 (91)10.1 一般规定 (91)10.2 水平位移监测 (91)10.4 其它监测 (91)11 特殊土监测 (92)11.1 一般规定 (922)11.2 湿陷性黄土监测 (92)11.3 膨胀土监测 (92)11.4 冻土监测 (92)附录B 深层位移监测设备的安装与埋设 (93)附录D 渗流监测仪器的安装与埋设 (94)附录G 温湿计的安装与埋设 (95)2术语、符号和代号2.1术语2.1.61″级仪器包括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光学经纬仪;0.5″级仪器和2″级仪器的定义方法与1″级仪器定义相同。
第四章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N 63.5
1
N
' 63.5
N120 2 N1'20
(4 6) (4 7)
式中:
N63.5、N120—经修正后的重型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 N’63.5、N’120 —实测重型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4 影响因素和试验指标的修正
5. 杆侧摩擦的影响
§4.5 试验资料整理与成果应用
3.计算各层的击数平均值 首先按单孔统计各层动贯入指标平均值,统计时, 剔除个别异常点,且不包括“超前”和“滞后”范围 的测试点,然后根据各孔分层贯入指标平均值,用厚 度加权平均法计算场地分层贯入指标平均值和变异系 数。以每层土的贯入指标加权平均值,作为分析研究 土层工程性能的依据。 4.成果分析 利用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成果,不仅可以用于定性 评定场地地基土的均匀性、确定软弱土层和坚硬土层 的分布,还可以定量地评价地基土的状态或密实度, 估算地基土的力学性质。
§4.3 试验方法和技术要求
(5)对于一般砂、圆砾和卵石,触探深度不宜超过 12~15m;超过该深度时,需考虑触探杆的侧壁摩阻影响。
(6)每贯入0.1m所需锤击数连续三次超过50击时, 即停止试验。如需对下部土层继续进行试验时,可改用超 重型动力触探。
(7)本试验也可在钻孔中分段进行,一般可先进行 贯入,然后进行钻探,直至动力触探所测深度以上1m处, 取出钻具将触探器放入孔内再进行贯入。
3.适用范围 重型动力触探的适用范围,主要是中砂-碎石类土,其 次是粉细砂及一般粘性土。触探试验深度范围,一般在116m左右。
§4.3 试验方法和技术要求
三、超重型动力触探 (1)贯入时穿心锤自由下落,落距为
圆锥动力触探资料(经典)
(三)圆锥动力触探(DPT)圆锥动力触探是利用一定的锤击动能,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打入土中的阻力大小判别土层的变化,对土层进行力学分层,并确定土层的物理学性质,对地基土作出工程地质评价。
通常以打入土中一定距离所需的锤击数来表示土的阻力。
圆锥动力触探的优点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工效较高、适应性广,并具有连续贯入的特性。
对难以取样的砂土、粉土、碎石类土等,对静力触探难以贯入的土层,动力触探是十分有效的勘探测试手段。
圆锥动力触探的缺点是不能采样对土进行直接鉴别描述,实验误差较大,直观性差。
1.动力触探的类型和规格目前动力触探设备的规格较多,不同设备规格所测得触探指标不同,也就是说,某种动力触探指标对应其相应的设备规格。
一般根据锤击能量(表8-18)将动力触探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三种。
圆锥动力触探类型和规格圆锥动力触探类型直径(mm)探头规格截面积(cm ) 锥角( ) 锤质量(kg) 落锤自由落距(cm) 能量指数(J/cm ) 探杆指标(mm) 触探指标(击) 最大贯入深度(m) 备注 2 о 2表8-18 重型74 43 60 63.5±0.5 76±2 115.2 42 贯入10cm 锤击数N63.5 12-16 超重型74 43 60 120±1 100±2 279.1 60 贯入10cm 锤击数N120 202轻型40 12.6 60 10±0.1 50±1 39.7 25 贯入30c 锤击数N10 4-6能量指数nd=MHg/A,式中:为锤的质量(Kg);为锤的自由落距(cm);为探头截面面积(cm ) M H A 2.动力触探的技术要求应采用自动落锤装置。
如:抓勾式、偏心轮式、钢秋式、滑销式和滑槽式等。
锤的脱落方式可分为:碰撞式和缩径式两种。
目前动作可靠,但如操作不当易反向撞击,影响实验结果;后者无反向撞击,但导向杆易被磨损发生故障。
第6章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勘探工作量的布置
• • 1)每一勘察场地动探点的数量不应小于6个。 2)当N120动力触探既作为测试手段又作为勘探手段应用 时,触探点的间距应满足勘察规范的要求和符合场地的岩 土工程条件。对于桩基或透镜状软弱夹层较多的场地,触 探点的间距一般应达到12—24m,必要时可适当加密。 • 3)每一勘察场地,应根据动探曲线的类型、形态特点及 场地工程地质特征,选择1—3个动探点布置控制性钻探或 坑探,通过钻(坑)探、取样、试验、观察等掌握地层的成 层特点,作为解释动探曲线和进行分层的地质依据并准确 测定地下水位。 • 4)对于N120<5的软弱夹层,应注意取样和分类试验(颗 粒分析、塑(液限)试验)及其他有关项目的室内试验,以便 准确分层、定名和评价。必要时,应改用N63.5动力触探, 以提高测试精度。
地基土承载力与变形模量的确定
砂土密实度的确定
4.2 重型动力触探(N63.5)
• 1、试验设备 • 设备规格及探头构造,如图所示。触探杆一般采用直径 42mm、穿心锤重63.5kg。 • 2、试验要点 • (1)试验前,触探架应安装平稳,保持触探孔垂直,垂 直度偏差不超过2%; • (2)试验时,应使穿心锤自由下落,落距为76cm; • (3)锤击速度宜控制在每分钟15—30击,打入过程应是 连续的; • (4)及时记录每贯入0. 1m的锤击数,也可记录每一阵击 的贯入度,然后再换算为每贯入0.10m所需的锤击数; • (5)对于一般砂、圆砾和卵石、触探深度不宜超过12— 16m; • (6)当连续三次N63.5>50击时,若要继续触探,可考虑使 用超重型动力触探; • (7)每贯入1m,宜将钻杆转动一圈半;当贯入深度超过 10m,每贯入20cm宜转动钻杆一次。
特种类型动力触探
第6章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确定卵石土的密实度及均匀性
确定卵石土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模量
确定桩端土的承载力
试验要点
• • • • • (1)触探前应认真检查设备规格,丈量工具、探杆的垂 直度,经常维修保养自动脱钩装置,保证自由落锤。不符 合规定的部件应及时更新。 (2)触探时,应下入一定长度的套管作为孔口稳定和探 杆导向的装置,柴油机中速运转,锤击速率均匀,每分钟 锤击18次左右。 (3)探头、探杆、锤垫的丝扣必须拧紧,每接一根钻杆, 就应推转,减少摩擦。 (4)探杆露出地表部分的长度应控制在1. 5m以内,以免 晃动,影响质量。 (5)丈量探杆和标示刻度应力求准确,计数应认真负责, 记录清晰正确。
第6章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主讲:崔德山
目 录
• • • • • • • • 1. 概述 2. 试验的基本原理 3. 仪器设备 4. 试验方法和主要技术要求 5. 影响因素和试验指标的修正 6. 试验资料的整理与成果的应用 7. 工程实例 8.下节课:第7章 标准贯入试验
1. 概 述
•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DPT:dynamic penetration test)是利 用一定的锤击动能, 将一定规格的圆锥探 头打入土中,然后依 据贯入击数或动贯入 阻力判别土层的变化, 确定土的工程性质, 对地基土做出岩土工 程评价。
• N120动力触探在工程勘察的实践中主要应用于如 下方面: • (1)查明卵石层的密实度和均匀性,并与钻探和工 程物探资料相结合进行分层、定名和地基评价。 • (2)圈定卵石层内的软弱夹层,选择桩基持力层和 确定需要进行加固处理(如灌浆、振冲等)的范围。 • (3)评估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 • (4)查明基岩的埋深和软质岩石强风化带的厚度。 • (5)检验砂卵石人工垫层地基和碎石桩地基的施工 质量和加固效果。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10.4.1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类型可分为轻型、重型和超重型三种,其规格和适用土类应符合表10.4.1的规定。
表10.4.1 圆锥动力触探类型
10.4.2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自动落锤装置;
2触探杆最大偏斜度不应超过2%,锤击贯入应连续进行;同时防止锤击偏心、探杆倾斜和侧向晃动,保持探杆垂直度;锤击速率每分钟宜为15~30击;
3每贯入1m,宜将探杆转动一圈半;当贯入深度超过10m,每贯入20cm宜转动探杆一次;
4 对轻型动力触探,当N10>100或贯入15crn锤击数超过50时,可停止试验;对重型动力触探,当连续三次N63.5>50时,可停止试验或改用超重型动力触探。
10.4.3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成果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
1单孔连续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应绘制锤击数与贯人深度关系曲线;
2计算单孔分层贯入指标平均值时,应剔除临界深度以内的数值、超前和滞后影响范围内的异常值;
3根据各孔分层的贯入指标平均值,用厚度加权平均法计算场地分层贯入指标平均值和变异系数。
10.4.4 根据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指标和地区经验,可进行力学分层,评定土的均匀性和物理性质(状态、密实度)、土的强度、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单桩承载力,查明土洞、滑动面、软硬土层界面,检测地基处理效果等。
应用试验成果时是否修正或如何修正,应根据建立统计关系时的具体情况确定。
动力触探与标准贯入试验实施细则
动力触探与标准贯入试验实施细则一、术语圆锥动力触探:用标准质量的重锤,以一定高度的自由落距,将标准规格的圆锥型探头贯入土中,根据打入土中一定距离所需的锤击数,判定土的物理力学特性的一种原位试验方法。
圆锥动力触探也称动力触探,其类型分为轻型、重型、超重型三种。
标准贯入试验:用质量为63.5kg的穿心锤,以76cm落距,将标准规格的贯入器,自钻孔底部预打15cm,记录在打入30cm的锤击数,判定土的物理力学特性的一种原位试验方法。
原位测试:在岩土体所处的位置,基本保持岩土原来的结构、湿度和应力状态,对岩土体进行的测试。
二、试验目的和适用范围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可用于推定天然地基的地基承载力,鉴别其岩土性状;推定处理土地基的地基承载力,评价其地基处理效果;检验复合地基增强体的桩体成桩质量;评价强夯置换墩着底情况;鉴别混凝土灌注桩桩底持力层岩土性状。
标准贯入试验可用于以下地基检测:①推定砂土、粉土、粘性土、花岗岩残积土等天然地基的基地承载力,鉴别其岩土性状;②推定非碎石土换填地基、强夯地基、预压地基、不加填料振冲加密处理地基、注浆处理地基等处理土地基的地基承载力,评价地基处理效果;③评价复合地基增强体的施工质量。
不同类型的动力触探的适用范围不同,详见表1:表1 动力触探与标准贯入试验的设备规格与适用范围三、试验设备圆锥动力触探试验与标准贯入试验的设备以地质钻机配套的圆锥动力触探与标准贯入试验设备为主,其中轻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设备可独立使用,其余需与钻机配套使用。
设备规格见表1。
四、原理动力触探试验(英文缩写DPT)是利用一定的锤击动能,将一定规格的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每打入土中一定深度的锤击数(或以能量表示)来判定土的性质,并对土进行粗略的力学分层、对处理土地基进行评价的一种原位测试方法。
五、执行标准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21-20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规程yst5219-2019
一、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术语和定义、原理、试验装置、试验方法、成果计算及评定。
二、术语和定义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cone penetration test,简称CPT)是一种基于动荷载作用下的土壤原位测试方法,通过探头贯入土壤,测试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指标。
三、原理
圆锥动力触探试验通过一定的初速度将圆锥形探头贯入土壤,同时记录贯入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从而得到土壤的力学性质。
该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土壤,包括砂土、粉土、黏性土和软岩等。
四、试验装置
1. 探头:探头的形状为截头圆锥形,锥角为45°~60°,直径通常为25mm~75mm,高度为150mm~300mm。
探头材料一般为钢材或硬质塑料。
2. 加载装置:加载装置应能够提供稳定的贯入力,一般采用砝码或液压装置。
加载的初速度应保持稳定,并按照规定的贯入速率进行。
3. 记录装置:记录装置应能够实时记录贯入力和深度变化,并能够自动计算贯入阻力和速度。
记录装置应配备相应的显示和存储设备。
4. 辅助设备:辅助设备包括支撑架、稳定杆和牵引绳等,用于固定和支撑试验装置,保证试验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五、试验方法
1. 现场勘查:在进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前,应对试验场地进行现场勘查,了解场地地形、地貌和工程地质条件等。
2. 试验点布置:根据工程需要和场地地质条件,确定试验点的数量和布置。
每个试验点的间距应不小于1m,并做好标记。
3. 安装试验装置:将探头、加载装置、记录装置和辅助设备安装就位,并调整至规定的高度和角度。
4. 进行试验:按照规定的贯入速率进行加载,并实时记录贯入阻力和深度变化。
在贯入过程中,应保持探头的稳定性,避免倾斜或晃动。
5. 数据处理和分析:将记录的贯入阻力和深度变化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算土壤的力学性质指标,包括土壤抗剪强度、内聚力、内摩擦角等。
根据需要,可以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土壤的工程性质。
6. 报告编写:编写试验报告,包括试验目的、方法、成果计算及评定等内容。
报告应准确反映试验过程和结果,并按照相应的规范和标准进行编写。
7. 安全措施:在进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时,应注意安全措施。
试验期间应避免人员接近试验区域,以免造成伤害或干扰试验结果。
8. 注意事项:在进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时,应注意保护环境,避免对周围环境和生态造成不良影响。
同时应注意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浪费和污染。
9. 质量保证:为确保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采取有效的质量保证措施。
包括对试验装置的检查和维护、对数据的校核和审核等。
同时应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操作和管理,确保试验的合法性和合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