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针并刺治疗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疗效观察
康复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研究
康复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研究作者:万琴来源:《医学信息》2015年第06期摘要:目的探讨中风患者在康复期使用针刺配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同时对肌张力进行评价。
方法从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接收并治疗的中风康复期患者中随机抽取8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所有患者随机性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
对照组中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性康复运用治疗方式,而研究组中的患者在康复运动治疗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通过护理后的康复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其中P关键词:中风康复期患者;针刺治疗;肌张力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troke patients in rehabilitation period using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reatment, and to evaluate the muscle tension. Methods thereceiving and treatment of stroke patients in recovery stage in a random sample of 84 patient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from 2011 June to 2013 June in our hospital, and the randomness of all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42 cases in each group. All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received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using treatment, while the study groupof patients with acupuncture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therapy,thencompared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through the rehabilitation effect of nursing after. Results The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reatment i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here P< 0.05,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For the patients with stroke recovery period, the use ofacupuncture therapy in the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therapy on the basis of the foundation,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make the muscle tension levels drop, is a kind of clinical medical science, efficient method the use and promotion, worth in clinical treatment for stroke patients in.Key words:Patients with stroke rehabilitation period; Acupuncture therapy; Muscle tension中风在临床中属于高发性脑血管疾病,由于发病时间短促,对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的损伤较大,所以致死致残率较高,同时,对于中风患者康复周期较长,损坏器官难以逆转也是中风的主要特征[1]。
表里两经并刺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观察
表里两经并刺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观察【关键词】针刺疗法;表里两经并刺法;中风;上肢痉挛痉挛性瘫痪是脑卒中后恢复过程的一个病理变化,若治疗不当,常严重影响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因此,如何缓解肌痉挛、控制异常的运动模式、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成为患者能否康复的关键问题。
2007年2月-2009年5月,笔者以五腧穴为主,采用表里两经并刺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56例,临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均为本院针灸科及脑血管病专科收治的患者,均在脑血管意外病情稳定之后,接受相应治疗,共150例。
依据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75例,男42例,女33例;年龄47~75岁,平均年龄(52.4±2.3)岁;病程5~63 d,平均(13.59±5.66)d;其中脑梗死51例,脑出血24例。
对照组75例,男39例,女36例;年龄47~79岁,平均年龄(53.1±1.7)岁;病程6 ~69 d,平均(14.47±4.76)d;其中脑梗死49例,脑出血26例。
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脑卒中诊断标准依据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脑梗死和脑出血的诊断标准[1],结合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确诊。
上肢痉挛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的《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2]中痉挛诊断要点:①上肢被动运动时阻力增大,严重肌痉挛时可表现为关节僵直于屈或伸的某一位置上:②局部关节和肌肉的疼痛、长时间的痉挛可能会引起局部肌肉和肌腱的挛缩;③痉挛上肢的腱反射亢进;④由此影响上肢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②年龄在47~80岁之间,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者;③痉挛程度按Asworth痉挛量表(MAS)[3]分级,在1~3级,且Brunnstrom 分级[4]在Ⅱ~Ⅴ级者;④病程在3个月内者;⑤自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针刺治疗中风后下肢肌张力增高临床观察
实用中 医药杂 志 2 0 1 4 年1 1 月 第3 O 卷1 1 期 ( 总第2 6 2 期)
5 讨
论
中风 为 阴阳失 调 ,气血 逆 乱 ,上犯 脑 络所 致 。主要 病 性 为本 虚标 实 ,治 宜培 补元气 、调整 脏腑 阴阳 。 董氏奇穴 系董师绍衍祖学 ,是对 十四经穴及 奇 穴 的深入及拓展 ,其 中虽有 与十 四经穴 定位相 同的穴 位 ,但其主治疾病与十 四正经不完全相 同,董氏以对五 行 及脏象独 特的理解 ,旨在 以最少 的针穴取得最好 的 疗 效 。灵 骨 、大 白穴 是 董 氏 常用 要 穴 ,具 有 温 阳补 气 功 效 ,主治半 身不遂等 。灵骨 穴与大 白穴两穴形成倒 马 针 ,相当于古代针刺 中的 “ 齐刺” ,治疗邪气较深 的顽 疾久病效果 明显而迅速 。肾关穴是 董氏奇穴 中补肾要 穴 ,针刺能补养先天之气 ,使精成而脑髓生 。同时肾关 穴又位于足太 阴脾经循行处 ,能调节脾气 ,培补后天 , 脾气 旺盛则肌 肉得以营养 ,运动 自如。中九里相当于风
之 凹处 ) ,中 九 里 ( 大 腿 外 侧 中央 线 之 中 点 , 即风 市 穴 ),肾关 ( 在天皇穴直下 1 寸 ,即 在胫 骨 头之 内侧 陷 中 ,去膝关节4 寸 )。另取足三里 、丰隆 、商丘 、三 阴 交 ,患侧取穴 。患者取仰卧位 ,穴位常规消毒后用毫针 直刺 ,行提插捻转手法 ,直至局部有酸麻胀感 ,平补平 泻 ,留针 4 5 mi n 。 对照组 :取风市 、阳陵泉 、足三里 、丰 隆 、三 阴 交 、商 丘 、绝 骨 、太 冲。 患侧 取 穴 。患 者 取仰 卧 位 ,穴 位经常规消毒后用毫针直刺 ,行提插捻转手法 ,直至局 部有 酸麻 胀感 ,平补平 泻 ,留针4 5 m i n 。
《傍刺三间穴和肩前穴治疗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观察》
《傍刺三间穴和肩前穴治疗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观察》一、引言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常常导致患者上肢肌张力增高,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目前,中医针灸治疗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而傍刺三间穴和肩前穴作为其中的重要穴位,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等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傍刺三间穴和肩前穴治疗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的对象为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患者,共计100例。
2. 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则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傍刺三间穴和肩前穴的针灸治疗。
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肌张力、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三、傍刺三间穴和肩前穴的穴位选择与操作方法1. 傍刺三间穴:位于手背第三、四掌指关节间,即第三掌指关节背侧中点处。
采用针刺法,以微痛为度,留针30分钟。
2. 肩前穴:位于肩峰前下方,胸大肌与三角肌之间。
采用针刺法,以局部酸胀为度,留针20分钟。
四、实验结果1. 肌张力变化:实验组患者在经过傍刺三间穴和肩前穴的针灸治疗后,肌张力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2. 运动功能改善:实验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生活质量提高: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五、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傍刺三间穴和肩前穴的针灸治疗能够显著降低中风后上肢肌张力,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可能与针灸治疗能够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等作用有关。
此外,针灸治疗还能够刺激神经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和修复,从而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六、结论傍刺三间穴和肩前穴的针灸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显著降低中风后上肢肌张力,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针刺治疗中风后偏瘫上肢痉挛的研究现状
针刺治疗中风后偏瘫上肢痉挛的研究现状从临床治疗方面对近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状态的文献进行综述,归纳针灸治疗取穴规律。
标签:中风;上肢痉挛;针刺;综述中风是一种具有较高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的疾病。
在患者肢体瘫痪发生发展过程中,几乎都会出现瘫痪肢体肌张力增高或痉挛,痉挛性瘫痪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之一。
如果肌张力增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不但会引起患肢的疼痛,而且可以造成患肢肌肉萎缩、关节攣缩及变形,导致关节活动度受限和康复训练困难,最终影响中风病患者活动能力的恢复。
针刺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
现将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按针刺部位分11头针头针是一种利用针刺及其他物理方法刺激头部穴点、线、区以治疗疾病的方法[1]。
常用穴位体系有焦氏头针、汤氏头针、靳氏头针、林氏头针等流派以及根据病灶影像学定位诊断取穴和《中国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等[2]。
中风上肢痉挛头针治疗刺激区的选择主要基于脑功能定位、神经解剖学理论和传统经络理论等方面。
赵建国等[3]采用醒脑开窍法治疗偏瘫痉挛。
结果显示醒脑开窍针法加针刺锥体区治疗卒中偏瘫痉挛状态具有较好疗效(有效率900%),优于单纯醒脑开窍针法组(有效率667%);针刺锥体组与单纯醒脑开窍针法组在运动功能水平、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患肢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明显高于单纯醒脑开窍。
王丽平等[4]采用头针体针叠加针法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痉挛状态。
结果显示头针体针叠加针法对痉挛状态的改善、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单纯体针对照组(P<001)。
陆彦青等[5]采用“靳三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
结果显示各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联合组各项指标改善明显优于“靳三针”组和康复组(P<001),“靳三针”组各项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康复组(P<005)。
针刺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疗效探讨
针刺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疗效探讨发布时间:2021-11-24T03:19:24.33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9期作者:唐小茗[导读] 分析针刺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疗效探讨。
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58例中风患者,回顾性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9例,唐小茗金堂县中医医院四川成都 610400[摘要]目的:分析针刺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疗效探讨。
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58例中风患者,回顾性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9例,观察组行针灸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方案,对照组仅行穴位按摩方案,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结果:经过治疗后发现,观察组临床指标较对照组更加突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针灸联合穴位按摩对治疗高肌张力具有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针刺;穴位按摩;中风;肌张力增高;疗效中风在现代学又被称为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一般见于中老年人,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
常见的病因包括吸烟、不良生活作息、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若是对中风人群治疗不及时,轻者言语不利、行动不便,更重着直接危及生命安全,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
目前对于中风的治疗准则以早发现、早诊断、早康复训练和预防复发为主,尽可能保证患者的身体各项机能的良好[1-2]。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中风患者目的为了分析针刺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疗效探讨。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58例中风患者,回顾性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9例。
观察组男患者15例,女患者14例,年龄(60.06±5.36)岁,病程时间(1.23±0.11)h;对照组男患者14例,女患者15例,年龄(59.95±5.41)岁,病程时间(1.21±0.10)h。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肌张力升高及运动功能的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4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0-015-02
中风后,偏瘫的发生率很高,上肢的功能障碍,特别是手的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心理健康,也是致残的主要原因。如何提高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我科对2015年8月以来收集的90例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如下:
3.2数据处理
采用IBM SPSS19.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三组治疗前后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治疗前后采用两配对样本T检验,均以(P<0.05)作为显著性差异指标。
4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MAS评分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三种方法均可以降低上肢痉挛性肌张力增高。电针组与康复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1.000>0.05),手针组与电针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0.05)。(见表1)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肌张力升高及运动功能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肌张力升高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共9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电针组、手针组,每组30例。康复组予以基本康复治疗,电针组在康复组基础上加用电针疗法,手针组在康复组基础上加用手法针刺治疗,连续治疗5天,休息2天,共治疗12周。结果康复组、电针组、手针组均可以降低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肌张力升高(P<0.05),电针组与康复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1.000>0.05),手针组与电针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0.05);康复组、电针组、手针组均可以提高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P<0.05),电针组与康复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1.000>0.05),手针组与电针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0.05)。结论针刺疗法可以降低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肌张力升高及提高上肢运动功能。
《腹部双针并刺运经法治疗中风恢复期下肢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腹部双针并刺运经法治疗中风恢复期下肢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腹部双针并刺运经法在中风恢复期下肢运动障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通过对比分析,观察该方法对中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一、引言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常常导致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其中,下肢运动障碍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中医针灸治疗在中风恢复期具有广泛应用,其中腹部双针并刺运经法作为一种新兴的针灸治疗方法,其在治疗中风恢复期下肢运动障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通过临床观察,探讨其疗效及作用机制。
二、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中风恢复期下肢运动障碍患者XX例,年龄在XX-XX 岁之间,无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及其他严重并发症。
2. 治疗方法采用腹部双针并刺运经法进行治疗,每周治疗XX次,共治疗XX周。
3. 评价指标采用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价。
三、结果1. 治疗效果经过腹部双针并刺运经法治疗后,XX例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均有明显改善。
治疗前后的FMA和ADL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临床疗效腹部双针并刺运经法在治疗中风恢复期下肢运动障碍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治疗后,患者的下肢肌肉力量、协调性、平衡感等均有明显改善,步态也更加稳定。
同时,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也得到显著提高。
四、讨论腹部双针并刺运经法通过刺激腹部的经络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改善下肢运动功能的目的。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一是通过刺激腹部穴位,调节神经系统,改善肌肉的紧张状态;二是通过调节气血运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肌肉的营养供应;三是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调整机体内在环境,提高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
此外,腹部双针并刺运经法还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无创伤等优点,适用于中风恢复期患者的治疗。
针刺联合康复疗法对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治疗效果
针刺联合康复疗法对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治疗效果陈杰;高欣;李顺铭;秦剑剑;代新年【期刊名称】《实用医药杂志》【年(卷),期】2015(0)9【摘要】中风又称脑卒中或者脑血管意外,主因脑血管引发,患者中风后通常会出现后肌张力增高,这是治疗的重点,也是难点~[1]。
以往都是使用手术降低患者的后肌张力,但手术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
随着医学的发展,中医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对于中风后肌张力增高有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中风后肌张力增高患者58例。
年龄39~80岁,【总页数】2页(P819-820)【作者】陈杰;高欣;李顺铭;秦剑剑;代新年【作者单位】266071 山东青岛,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全军精神疾病诊疗康复中心;266071 山东青岛,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全军精神疾病诊疗康复中心;266071 山东青岛,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全军精神疾病诊疗康复中心;266071 山东青岛,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全军精神疾病诊疗康复中心;266071 山东青岛,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全军精神疾病诊疗康复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7.9【相关文献】1.康复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58例 [J], 孙玲莉;黄丽萍;鱼江涛;董友朋2.针刺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的肌张力增高 [J], 陈杰;高欣;李顺铭;代新年;3.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疗效观察 [J], 秦润笋;赵子龙4.针刺联合推拿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疗效评定 [J], 王亚非;兑振华;周政5.针刺联合推拿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疗效评定 [J], 王亚非;兑振华;周政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傍刺三间穴和肩前穴治疗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观察》
《傍刺三间穴和肩前穴治疗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观察》一、引言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常导致患者上肢肌张力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如傍刺三间穴和肩前穴,对于缓解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具有一定的疗效。
本文旨在通过临床观察,探讨这两种穴位刺激方法在治疗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方面的临床疗效。
二、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取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傍刺三间穴和肩前穴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西医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为4周,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肌张力评估和功能评价。
三、傍刺三间穴和肩前穴的治疗原理傍刺三间穴和肩前穴是中医常用的穴位刺激方法。
傍刺三间穴位于手背,具有调和气血、舒筋活络的作用;肩前穴位于肩部,具有通络止痛、舒筋活络的功效。
通过刺激这两个穴位,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从而达到治疗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目的。
四、临床疗效观察1. 肌张力评估:治疗组在经过傍刺三间穴和肩前穴治疗后,肌张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改善肌张力方面的效果更为显著。
2. 功能评价:治疗组在治疗后上肢功能恢复情况较对照组更好,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3. 安全性评价:本研究中,傍刺三间穴和肩前穴的治疗方法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五、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傍刺三间穴和肩前穴的治疗方法对于改善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通过刺激这两个穴位,可以有效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促进上肢功能的恢复。
此外,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与传统西医康复治疗相比,傍刺三间穴和肩前穴的治疗方法在改善肌张力和促进上肢功能恢复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这可能与中医的整体调节、个体化治疗理念有关,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样本量较小,可能影响结果的稳定性。
针灸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分析
【 关键词】 针灸;肌张力增高;临床效果
中 图分 类 号 :R 2 4 6 .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4 — 4 6 5 9 . 2 0 1 3 . 0 2 . 0 2 2 7
I ’ h e Cl i n i c a l An a l y s i s o f Ac u p u n c t u r e i n t h e Tr e a t me n t o f S t r o k e I n c r e a s e d Mu s c l e To n e HU ANG n h o n g , HU S h i h u a , HU ANG Yu c o n g
p a t i e n t s wi t h i n c r e a s e d mu s c l e t o n e r f o m De c e mb e r 2 0 1 1 t o i t a l w e e r c h o s e n a s t h e r e s e a r c h o b j e c t . Al l p a t i e n t s
【 A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i t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e c t o f a c u p u n c t u r e i n t h e t r e a t me n t o f s r t o k e i n c r e a s e d mu s c l e t o n e . Me t h o d s 5 8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 , F e n g g a n g H o s p i t a l o f Do n g g u a n C i t y , D o n g g u a n 5 2 3 6 9  ̄C h i n a )
针刺联合DMS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疗效分析
针刺联合DMS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疗效分析徐海洋,王立峰(陕西省康复医院,陕西西安,710065)摘要: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深部肌肉刺激(DMS)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0例脑卒中 上肢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5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针刺治疗,在上肢肌张力增高即刻缓解的基础 上进行康复训练,试验组给予针刺治疗,在上肢肌张力增高即刻缓解的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并于其后给予DMS治疗。
观 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00%,但试验 组患者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升高,对照组上升了(35.00±5.26)分,试验组 上升了(44.47±3.25)分,试验组的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刺结合DMS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脑 卒中后上肢屈肌张力增高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
关键词:肌张力;针刺;康复训练;深部肌肉刺激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1413(2017)32-0128-03Curative effect analysis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deep muscle stimulatoron increased muscle tone of upper limb after strokeXU Hai-yang,WANG Li-feng(Shaanxi Kangfu Hospilal,Xi'an710065, China)■中医中药■2017年11月A B STR A C T:Objective To study the iherapeulic effecl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deep muscle slimulalor(DMS)onincreased muscle lone of upper limb after stroke.Methods Thirty patients with increased muscle lone of upper limb after strok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with 15 cases in each group.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acupuncture treatment,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was carried oul on the basis of the immediate remission of upper limb muscle tension;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given DMS after acupuncture treatment,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immediate remission of upper limb muscle tension.The upper limb motor function before treatment and 1month after treatment,treatment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lolal effective ral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100.00%, bul the marked effective ral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lhal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After treatment,the upper limb motor function 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increased,the control group increased by(35.00±5.26)and lhe experimental group increased by(44.47±3.25),andlherisingrangeoflheexperimenlalgroupwashigherlhanlhalofl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DMS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d lh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effecl in patients with increased muscle lone of upper limb after stroke.KEYW ORD S:musclelone;acupuncture;rehabilitation;deep muscle slimulalor肌张力增高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根据Brunnslrom 偏瘫六阶段恢复理论,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是肢体运动功能 恢复过程中的一个必经过程,并且症状有一定程度自然恢复 的趋势,但是由于病因、病程、病变部位的不同,从软瘫期到痉 挛期向恢复期过渡过程中,存在有相当程度的个体差异。
《腹部双针并刺运经法治疗中风恢复期下肢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腹部双针并刺运经法治疗中风恢复期下肢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腹部双针并刺运经法在中风恢复期下肢运动障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通过对比分析,观察该方法对中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一、引言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常常导致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其中,下肢运动障碍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中医针灸治疗在中风恢复期具有独特的优势,而腹部双针并刺运经法作为一种新兴的针灸治疗方法,其在中风恢复期下肢运动障碍的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二、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XX医院中风恢复期患者XX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采用腹部双针并刺运经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
2. 治疗方法实验组采用腹部双针并刺运经法,根据患者病情和经络走向,选取适当的穴位进行双针并刺,同时配合运经手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即根据患者病情选取相应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三、结果1. 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实验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生活质量评分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不良反应情况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四、讨论腹部双针并刺运经法通过刺激腹部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达到治疗中风恢复期下肢运动障碍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这可能与腹部双针并刺运经法能够有效地调节患者的神经系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肌肉营养状况有关。
五、结论腹部双针并刺运经法在中风恢复期下肢运动障碍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康复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疗效观察
康复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疗效观察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康复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疗效观察基于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疾病病理特点,笔者为详细了解分析康复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疗效,特选取我院在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62例中风后肌张力增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选取我院在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62例中风后肌张力增高患者,其中,男36例,女26例;患者年龄为50 77岁,平均年龄为岁;32例为脑梗塞,30例为脑出血。
方法康复治疗方法:医护人员抓住患者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指尖关节、腕关节、肘关节及肩关节等附近的肢体部位,在可控制状态中指引患者开展有节律及平滑运动,重复5 10次;同时可通过相应器械帮助患者放松肌肉,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消除软组织粘连现象;在患者肌力或是疼痛好转后,可指引其进行主动助力活力活动,进而有效增强患者肌力。
护理人员在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依据患者具体病情为其制定富含针对性的动作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活动由少到多、内容由简单到复杂,活动范围由小到大,并可通过器械及健侧助力,帮助患者患处关节进行相应活动,有效改善其患侧血液循环状况,松解粘连肌肉、牵拉挛缩组织,显著增加患者关节活动度,患者总共进行为期20天的治疗。
针灸治疗方法:主穴:臂臑、曲池、髀关、外关、风市、合谷、梁丘、绝骨、足三里、解溪、丘墟及内庭等。
医护人员指引患者选取合适体位,对需进行针灸部位进行常规消毒,选用直径为、规格为40mm的华佗牌针灸针,采用提插捻转补法对臂臑、曲池、髀关、外关、风市、合谷、梁丘、绝骨、足三里、解溪、丘墟及内庭等穴位进行针灸,留针30分钟,每周治疗6天,总共治疗20天。
疗效判定:依据改良Ashworth评定量表为患者痉挛程度进行评定,0级:患者无肌张力增加现象;1级:患者肌张力出现稍微增加现象,在关节活动范围之末时出现卡住现象,呈现最小阻力或是释放;1+级:患者肌张力出现轻度增加现象,关节活动范围的50%出现卡住现象,呈现最小阻力;2级:患者肌张力出现显著增加现象,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出现卡住现象;3级:患者肌张力出现严重增高现象,被动活动受限;4级:患者肌张力出现僵直现象,受累部分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1]。
《傍刺三间穴和肩前穴治疗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观察》
《傍刺三间穴和肩前穴治疗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观察》一、引言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后果之一便是上肢肌张力增高。
这种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得患者的手臂活动变得困难。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以及康复训练等,然而,这些治疗方法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近年来,中医的傍刺疗法在解决这一问题上逐渐显露其独特的优势。
本文旨在探讨傍刺三间穴和肩前穴治疗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
二、方法本研究选取了XX家医院的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患者共计XX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傍刺三间穴和肩前穴的治疗组(实验组),另一组为常规康复训练的对照组。
在经过一定的治疗周期后,通过比较两组的肌张力改善情况、活动度提高情况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等指标,来评估傍刺三间穴和肩前穴的治疗效果。
三、结果1. 肌张力改善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实验组患者的肌张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实验组的肌张力评分在治疗后有了显著的降低,而对照组的改善程度则相对较小。
2. 活动度提高情况:实验组的患者在治疗后上肢的活动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可以更自如地进行各种动作。
而对照组虽然也有所改善,但效果不如实验组明显。
3. 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实验组的患者在治疗后生活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包括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社交活动的参与度等都有所提升。
而对照组在这些方面的改善程度则相对较小。
四、讨论傍刺三间穴和肩前穴的疗法,通过对特定穴位的刺激,能够有效地改善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情况。
这可能与刺激这些穴位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调节神经等功能有关。
此外,这种疗法还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
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傍刺三间穴和肩前穴的疗法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首先,这种疗法是通过刺激穴位来达到治疗效果的,因此具有非侵入性、安全性高的特点。
其次,这种疗法能够直接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从而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症状。
《傍刺三间穴和肩前穴治疗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观察》
《傍刺三间穴和肩前穴治疗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傍刺三间穴和肩前穴治疗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
通过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差异,观察针灸治疗在改善中风后上肢肌张力方面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一、引言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常导致患者上肢肌张力增高,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针灸作为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于缓解肌张力增高具有独特的优势。
傍刺三间穴和肩前穴是针灸治疗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常用穴位,本文将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2.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傍刺三间穴和肩前穴的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
3.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的肌张力、肢体活动度、日常生活能力等进行评估。
三、治疗原理及操作方法1. 傍刺三间穴:位于手背第三、四掌骨之间,具有舒筋活络、调和气血的作用。
针刺该穴位可以改善上肢肌肉的紧张状态,促进肌肉松弛。
2. 肩前穴:位于肩关节前方,具有通经活络、舒筋止痛的作用。
针刺该穴位可以缓解肩部肌肉的紧张和疼痛,有助于改善上肢功能。
操作方法:采用常规针灸操作方法,对治疗组患者进行傍刺三间穴和肩前穴的针灸治疗。
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4周。
四、临床疗效观察1. 肌张力改善情况: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肌张力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肌肉紧张度降低,肢体活动度增加。
2. 肢体活动度: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肢体活动度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能够更好地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动作。
五、讨论本研究表明,傍刺三间穴和肩前穴的针灸治疗对于改善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针灸治疗能够有效地降低肌肉紧张度,提高肢体活动度,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这可能与针灸能够调节气血、舒筋活络、调和阴阳有关。
双针并刺治疗中风后下肢肌张力增高临床观察
双针并刺治疗中风后下肢肌张力增高临床观察
金泽;李兆贤;王玉琳;王琳晶;包大鹏
【期刊名称】《上海针灸杂志》
【年(卷),期】2011(030)002
【摘要】目的观察双针并刺治疗中风后下肢肌张力增高症状的疗效.方法 5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采取双针并刺患侧肢体拮抗4穴、拮抗5穴,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即取患侧肢体阳陵泉、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太冲).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对照组为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针并刺治疗中风后下肢肌张力增高症状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总页数】3页(P93-95)
【作者】金泽;李兆贤;王玉琳;王琳晶;包大鹏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哈尔滨,15000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哈尔滨,15000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哈尔滨,15000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哈尔滨,150001【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6
【相关文献】
1.透刺加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44例临床观察 [J], 潘永清
2.针刺拮抗肌配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下肢肌张力增高临床观察 [J], 苏苏;孙远征
3.双针并刺治疗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疗效观察 [J], 金泽;李兆贤;王玉琳
4.针刺治疗中风后下肢肌张力增高临床观察 [J], 何威
5.粗针平刺身柱穴治疗肌张力增高验案举隅 [J], 毕颖;宣丽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刺治疗中风后上肢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
针刺治疗中风后上肢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探究对中风后上肢偏瘫患者应用针刺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于我院接受中风后上肢偏瘫治疗的患者60例,按照1:1随机分组法分为参照组30例应用常规治疗,试验组30例接受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
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和ADL评分进行对比,治疗后各项指标评分都有改善,且试验组各项指标评分均优于参照组,p<0.05。
结论:应用针刺治疗中风后上肢偏瘫,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患者的预后恢复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针刺治疗;中风后上肢偏瘫;肢体功能;临床效果中风是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目前已被列为我国高致死率疾病中的前三名,也是世界卫生组织重点关注的疾病[1]。
中风患者患病时病情发展较迅速,治疗后复发率高且并发症较多,不仅威胁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自主生活能力,更是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上肢偏瘫就是中风患者常出现的并发症之一[2],想要恢复光靠康复训练是尤其困难的,必须要经过针刺治疗,本文为探究针刺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对我院6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并对其结果进行详细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从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我院接收的中风后上肢偏瘫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两组,其中参照组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45.58±1.36)岁;试验组患者30例,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44.93±1.54)岁。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参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取明经穴进行针刺,于肩髃、手三里两个穴位进行电流针刺激,持续时间20min。
试验组患者治疗时采用头穴久留针加电针神经干的方法,由于患病区域在上肢,因此在针刺时要主要对脑部的上肢神经区进行针刺。
首先对针进行消毒,保证针刺在无菌环境下进行,取上肢运动中枢2/5段上下两个点,保持15°的方向快速刺入大约1寸,上下两点对刺。
针刺治疗中风后上肢偏瘫患者的效果及对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针刺治疗中风后上肢偏瘫患者的效果及对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郭莉莉;刘峻【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22(19)4【摘要】目的探讨针刺治疗中风后上肢偏瘫患者的效果及对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中风后上肢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肌电图测定、上肢Brunnstrom分级、改良Ashworth分级、Fugl-Meyer功能量表(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干预后两组Hmax、Mmax、H/Max值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干预后两组上肢Brunnstrom分级、改良Ashworth分级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干预后两组FMA量表评分及ADL量表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刺治疗中风后上肢偏瘫患者可有效改善其肢体功能,调节肌张力,减轻痉挛状态,有效提高肢体功能,患者满意度较高。
【总页数】5页(P140-143)【作者】郭莉莉;刘峻【作者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康复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5.2【相关文献】1.治瘫针刺方对缺血性中风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2.针刺结合运动康复疗法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3.化痰通络汤联合通督调神针刺法对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4.针刺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5.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针并刺治疗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索双针并刺治疗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本院中
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间收治的80例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40例患者。
对照组
使用常规针刺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双针并刺法进行治疗。
根据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进行对比。
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5.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两种治疗方案相对比后发现,双针
并刺的治疗优势明显,其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双针并刺;中风;上肢肌张力增高;临床效果
肌张力就是肌肉细胞之间的拉扯所产生的力量,也是维持人体各种姿势和运动的基础,而中
风后就会出现肌张力增高,通常增高后2-4周内会出现肌肉痉挛,并会持续几个月[1]。
因为
运动神经损伤所导致的肢体瘫痪,通常主要症状为下肢足内翻、髋关节外旋或膝关节过直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正常运转功能。
而目前治疗痉挛的主要方式有药物、针刺、手术等方式,治疗效果各不相同[2]。
本次研究选择本院中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间收治的80例中风
后上肢肌张力增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索双针并刺治疗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临床疗效
展开讨论,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中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间收治的80例中风后上肢肌张力增高患者作为研究
对象,采用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40例
患者。
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共19例,女性21例,年龄最小的患者42岁,最大的患者73岁,平均年龄(51.8±6.2)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3.1±0.8)年。
实验组男性患者共22例,
女性18例,年龄最小的患者44,最大的患者75岁,平均年龄(52.6±6.7)岁,病程9个月-
6年,平均病程(3.5±1.1)年。
所有患者排除因冠心病、糖尿病和高血压导致的肌张力增高,且均有认知正常功能,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相关文件,且根据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
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良好的可比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针刺进行治疗,首先选择0.35mm×40mm的毫针,然后
刺入患者的阳陵泉、太冲、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针刺深度应到达肌肉层,太浅或太深都
不能达到治疗效果,随后使用电针治疗30分钟,每日共治疗两次,每治疗10天间隔一天再
进行治疗。
实验组患者使用双针并刺法进行治疗,具体方式如下:同样选择0.35mm×40mm的毫针,但
需要使用两根,然后分别选择患者的拮抗2穴、3穴、4穴和5穴刺入,注意刺入的速度要快,针刺完成后实施以平补平泻法,使用电针将拮抗2、3、4、5穴交替相连,并持续治疗
40分钟。
每天治疗两次,同样治疗10天后间隔一天。
所有患者治疗2周为一个疗程,总共
治疗2个疗程。
1.3 评价标准
采用本院自制的表格根据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
显效:肌张力已经完全恢复正常,关节活动自如,不会出现卡住或释放的情况。
有效:肌张力有所好转,劳动或屈伸时,关节
活动会出现较小的阻力,可能发生突然释放或卡住的情况。
无效:肌张力明显增高,肢体活
动困难,且出现僵直状态。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本次研究结果中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达,数据采取卡方检验,若p<0.05,则证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5.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肌张力增高是中风后十分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是因为神经系统损伤而导致的,其主要症状包含肌张力屈伸或伸展时张力不平衡,导致手脚不协调。
肌张力增高对患者的影响很大,例如穿衣时很难将手放入袖口,不能进行正常的拉伸,年龄较小的患儿洗澡时很难分开两腿,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3]。
而治疗肌张力增高的方式包含药物、针刺、手术等方式,其中针刺是十分常见的治疗方式,其具有上千年的历史,早在公元前479年前的《皇帝内经》中就有提到针刺的作用,是我国传统医术的其中之一,其主要是通过将针刺入人体的相关穴位达到治疗的目的[4]。
但针刺时也应注意以下几点,皮肤感染或溃烂的患者不能进行针刺,若患者过于疲惫或神经绷紧的患者应休息片刻后再治疗,针对身体虚弱的患者不能刺入太深,且应保持仰卧或俯卧。
常规针刺在肌肉痉挛的情况下,并不能缓解肌张力,甚至可能会使痉挛加剧,且针对瘫痪或肢体肌张力太高的患者,常规针刺入后可能会出现断针或弯针的情况,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而实施双针刺入就能解决弯针和断针的问题,其硬度和韧度显著大于单针,且能够对痉挛的肌肉有所缓解,并和电针配合使用,对肌肉进行双重刺激,能明显改善肌肉的痉挛程度[5]。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5.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两种治疗方案相对比后发现,双针并刺的治疗优势明显,其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王晓娜,孙忠人.针刺外劳宫穴强刺激治疗中风后全手肌张力增高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11):1021-1023.
[2]钱珊,张丽娟,付新朋.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肢体肌张力增高的预防效果观察[J].四川中医,2015,33(10):144-146.
[3]于川,申斌,许世闻,王迎伟.不同留针时间对针刺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高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05):403-405.
[4]苏苏,孙远征.针刺拮抗肌配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下肢肌张力增高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06):448-450.
[5]金泽,李兆贤,王玉琳,王琳晶,包大鹏.双针并刺治疗中风后下肢肌张力增高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02):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