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张力增高及痉挛的处理方法
痉挛
肌张力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范围内均无阻力 肌张力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到终末端时有轻微的阻力 肌张力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时在前1/2ROM中有轻微 的“卡住”感觉,后1/2ROM中有轻微的阻力 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大部分ROM内均有阻力, 但仍可以活动 肌张力中度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ROM内均有阻力, 活动比较困难 肌张力重度增加,患侧肢体僵硬,阻力很大,被动活动十分困难
被动牵伸、关节负重、肌腱挤压、轻刷和振动
功能性活动训练
床上翻身动作 坐位/立位平衡的维持 站起和步行训练 痉挛肌的拮抗肌肌力训练
物理因子治疗
功能性电刺激、生物反馈、温度刺激和超声波等 直流电刺激 热疗、冷疗、水疗
对患者躯干痉挛肌群的牵伸
痉挛肌治疗仪
矫形器的制作与应用
痉挛的评定
评定目的: 了解有无痉挛 了解痉挛的程度 为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是否需要治疗) 了解治疗效果
痉挛的临床评定:评定方法
观察
定性
量表评定
定量 可重复 主观
• 实验室检查
– 定量 – 客观 – 需要设备
方便
主观评定
改良Ashworth量表(MAS)
痉挛的有害之处
阵挛、髋内收剪刀样和屈肌痉挛损害站立
平衡 伸肌痉挛和阵挛损害步态的摆动期 导致缓慢的自主运动 屈肌痉挛或伸肌痉挛导致皮肤应力增加 紧张性牵张反射亢进或屈肌痉挛形成挛缩 的危险
痉挛的有害之处
自发性痉挛导致睡眠障碍
髋屈肌、内收肌痉挛影响会阴清洁、损害性
功能 痉挛或阵挛干扰驾驶轮椅、助动车等 持续的屈肌痉挛导致疼痛 增加骨折、异位骨化的危险性
肌张力及评定(1)
(六)客观评定方法
神经生理学评定----肌电图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脊髓失去上位中枢控制,导致 节段内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活性改变,以致出现 电生理变化。
临床上常用肌电图检测F波与H反射 ,F波参数取决α 运动神经元兴奋性,H反射取决突触前抑制水平,因 而了解α运动神经元兴奋性首选F波。
二、常见的异常肌张力
(一)肌张力增高 指肌张力高于正常静息水平。肌张力增高的状态
有痉挛和僵硬。 1、痉挛 定义----痉挛是上运动神经元病损后,由于脊髓
和脑干反射亢进而出现的肌张力异常增高的症候 群。 病因----很多中枢系统疾病都可造成肌痉挛,如 脑卒中、多发性硬化,脊髓疾病和脑瘫。 表现----患者的肌肉过度活跃而导致不自主的收 缩反应。
检查法:检查者一手固定上臂,另一手握住前 臂,做肘关节屈伸运动。
⑵三角肌检查 体位:上肢伸直置于髂腰肌检查 体位:仰卧位,下肢伸展 检查法:检查者一手握踝关节,另一手放在膝
关节,做屈髋屈膝运动。 ⑷腓肠肌、胫前肌检查 体位:仰卧位,髋膝稍屈曲 检查法:检查者一手置于踝关节,另一手置于
钟摆试验是一种在肢体自抬高位沿重力方向下落运动 中,观察肢体摆动然后停止的过程,通常用于分析痉 挛妨碍自由摆动的状态进行评定的方法。痉挛越重, 摆动受限越显著。
钟摆试验常用于下肢痉挛评定,尤其是股四头肌和腘 绳肌
患者坐位或仰卧位,膝关节于检查床缘屈曲,小腿在 床外下垂,然后将患者膝关节抬高至充分伸展位,当 小腿自膝关节充分伸展位自由落下时,通过电子量角 器(或肌电图)记录小腿钟摆样的摆动情况。
检查时注意事项
测定前应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步骤、方法和 感受,使患者了解测试全过程,消除紧张
痉挛的处理和治疗
痉挛的处理和治疗一.原则并非所有的痉挛都需要处理,只有当痉挛影响到患者功能、护理或造成骨关节畸形时,才考虑进行治疗。
痉挛的处理比较复杂,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小组(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与患者及其家人/护理人员合作进行。
MDT包括下列人员:●专科医生,如康复专科医生、神经内科医生、老年病科医生●护士/专业护理人员●治疗师,如理疗师、职业治疗师●其他人员,如康复工程师、矫形器制作师●患者及其家属基本原则是在患者因痉挛出现功能问题或护理问题时,即可治疗痉挛。
治疗前先要排除可能诱发或加重痉挛的因素。
主要治疗方法是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物理因子治疗、传统医学疗法、矫形器、全身药物治疗,局部药物治疗等。
当保守治疗不能有效缓解痉挛时,亦可考虑外科手术方法干预。
BT治疗属于局部药物治疗的一种,其目的是降低局部肌张力、缓解症状、改善功能及预防并发症。
BT是一种辅助治疗,旨在帮助实现患者、护理人员和治疗小组更大的康复目的。
BT治疗要与恰当的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其他抗痉挛治疗同时进行应用。
二. 肌痉挛处理和治疗1 . 抗痉挛体位抗痉挛体位是指为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体位。
早期注意并保持床上的正确体位,有助于预防或减轻上述痉挛姿势的出现和加重。
2 . 去除诱发因素由于痉挛在一定程度上是处理感觉信号的过程异常所造成的,所以一些伤害性刺激,如疼痛和不适,可能会使痉挛加重,使其治疗更加困难。
因此从一开始,MDT就要找出并消除所有可纠正的、能够使痉挛加重的诱发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疼痛或不适尿潴留便秘感染(如尿路感染和结石、褥疮、甲沟炎等) 紧身衣或尿袋气候、情绪变化3 . 康复治疗物理治疗,包括抑制性手法、放松训练和牵张训练等,其中肌肉牵张训练对缓解痉挛有明显效果。
常用的作业治疗有圆弧运动、沙浴、球浴等。
物理因子治疗包括冷疗、热疗,拮抗肌电刺激也常用于痉挛的治疗。
痉挛的康复处理
h
23
导致的临床问题
• 相关症状
• 被动功能障碍
– 个人生活料理 – 体位
• 主动功能障碍
– 肢体活动 – 运动
治疗前
治疗后
小指、中指严重屈曲,难以清洁 手掌和手指
h
屈指肌BOTOX注射后症状改善
25
• 体位:
– 进食 –坐
–睡
h
26
主动: 肢体应用障碍
• 上肢
–取 –抓 – 移动 – 放开
主观评定方法是通过观察和手法检查来判 定痉挛程度,方法简单易行,临床较为常 用。
改良Ashworth法,根据患者关节被动活动 时所遇到的阻力大小定级。
h
30
痉挛的评定
–临床评定方法: Ashworth方法(0-4级)
•0 无肌张力的增加 •Ⅰ 肌张力轻度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ROM之末时呈现最 小 的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释放 •Ⅰ+ 肌张力轻度增加:在ROM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在 ROM的后50%均呈现较小的阻力 •Ⅱ 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通过ROM的大部分时,肌张力均较明显 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易地被移动 •Ⅲ 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运动困难 •Ⅳ 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而不能动.
h
5
痉挛导致的临床问题
• 痉挛是一种病理生理状态。它对患者的影 响包括:
• ① 增加运动的阻力,使随意运动难以完成 ② 由于阻力增加,运动迟缓,难以控制, 难以完成精巧的动作;
• ③ 由于反应迟钝,动作协调困难,容易摔 倒;
• ④ 强直痉挛,不便护理,容易发生压疮等 并发症;
• ⑤ 影响步态和日常生以克服主观因素对评定的影响, 使结果更为可靠。
痉挛状态的评定和治疗
几种抗痉挛状态药物特征比较
药物
剂量
作用部位
副作用
疗效
巴氯芬 (baclofen) 15mg/d,逐渐调增 至80mg,要个体化
下肢: 髋关节:内收内旋 膝关节:伸展 踝关节:跖屈内翻 足趾关节:屈曲
仰卧位 脑 血 管 病 的 康 复 治 疗
患侧卧位 脑 血 管 病 的 康 复 治 疗
健侧卧位 脑 血 管 病 的 康 复 治 疗
床上坐位 脑 血 管 病 的 康 复 治 疗
床上坐位 脑 血 管 病 的 康 复 治 疗
导致痉挛加重的原因
疼痛 炎症 心理情况:兴奋、焦虑、喜悦、愤怒等 膀胱或直肠充盈 机械因素:过紧的衣服或鞋子 皮肤损伤
痉挛的评价
改良的Ashworth量表
改良的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该表将肌张力 分为0-4级,使痉挛评定由定性转为定量。
剂量不应超过80mg/d
副作用有:镇静作用(嗜睡)、头晕与乏力 (CNS抑制),并可影响注意力和记忆力, 且可发生精神混乱,在肌无力影响功能时, 考虑停药,此外,尚可有低血压,癫痫发作 等;
在出现全身张力低下,呼吸抑制时应维持良 好呼吸,迅速由胃肠道排除药物,迅速由静 脉注射毒扁豆碱有助于症状恢复。
2
髋关节在一个人的帮助下少许用力可以
外展到45o
3
髋关节在一个人的帮助下中度用力可以
外展到45o
4
需要2个人才能将髋关节外展到45o
宝宝肌张力高的治疗,这些方法有作用
宝宝肌张力高的治疗,这些方法有作用
每一位妈妈对于自己宝宝的健康都是极其关注的,但是在最近几年宝宝肌张力高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对于父母来说,他们对于这种疾病都不是很了解,所以说不知道面对这种疾病时该怎么办,那么下面就为您介绍有关宝宝肌张力高的治疗吧!
中医认为,小儿容易患病,但又相对易于康复。
小儿因刚出生,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全,很多时候,在大人身上见到的病理性症状体征,在小儿身上则属于正常。
因此,小儿出现肌张力高,首先考虑属于正常征象,待小儿逐渐长大,神经系统发育完全,则可逐渐消失。
其次,因小儿出生前存在脐带绕颈一周的情况,不排除存在西医学所说的“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可能。
该病主要是由各种原因致大脑缺氧,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一系列症状体征,肌张力增高是其中之一,因此,要密切观察,如未有好转,需到正规医院做
进一步检查治疗。
肌张力的发育过程表现为新生儿时期屈肌张力增高,随着月龄增长肌张力逐渐减低转为正常。
所以一些不太严重的痉挛性脑瘫,在6个月以内肌张力增高并不明显,有时造成诊断困难。
但一些严重的痉挛型脑瘫患儿仍可在6个月以内表现出肌张力增高。
了解上肢肩关节活动范围可检查“围巾征”,观察肘关节与躯干正中线的关系,了解下肢肌张力可检查外展角、胭窝角、足跟触耳试验及足背屈角。
检查肌张力时还可以通过“牵拉试验”来了解,此项检查容易了解,握住小儿双手,将其从仰卧位拉成座位,观察头后垂的情况可了解颈背部肌肉张力。
肌肉痉挛的基本常识和处理方法
肌肉痉挛的基本常识和处理方法一、概述1.定义痉挛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后出现的肌肉张力异常增高的症候群,是一种由牵张反射兴奋性增高所致的、以速度依二、痉挛的生理病理基础1.肌梭肌肉由许多肌纤维组成,其中一部份特异化的肌纤维形成肌梭。
肌梭是一种感受器,受γ运动神经元支配,对肌肉的牵拉剌激敏感,肌肉收缩时肌梭被缩短。
肌梭中有两种感觉纤维,一种对肌肉的运动速度敏感,另一种对肌肉的长度敏感。
二者都能发出反馈信息,通过兴奋或抑制脊髓α运动神经元,控制主动肌、协同肌、拮抗肌的活动,限制肌肉的过度活动,保证动作的协调。
2.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分为大型的α运动神经元和小型的γ运动神经元。
前者发出纤维支配骨发出的皮质—脊髓通路为锥体外系。
锥体外系的功能主要是调节肌张力、协调各个肌肉的运动。
锥体外系的活动是在锥体系主导下进行的,但锥体外系也为锥体系提供了最适宜的行使功能的条件,只有在锥体外系使肢体保持稳定并赋予肌肉适宜张力和协调的情况下,锥体系才能执行精确的随意运动。
4.牵张反射是指肌肉受到牵拉后肌肉出现反射性收缩。
牵张反射是脊髓反射,脊髓在失去高级神经中枢控制后,牵张反射增强。
从大脑皮质到脊髓的任何上运动神经元发生损伤都可能出现痉挛,但痉挛的性质依损伤的部位不同而异,如皮质或内囊病变时,皮质对运动的下行抑制作用丧失,而2.治疗方法(1) 解除诱因一些痉挛与各种外界刺激有关,因此在治疗前要尽量消除诱发肌痉挛的因素,如发热、结石、尿路感染、压疮、疼痛、便秘和加重肌痉挛的药物等。
通常诱因解除后,肌痉挛会有明显减轻。
(2) 姿势和体位某些姿势和体位可减轻肌痉挛。
患者应从急性期开始采取抗痉挛的良姿体位,可使异常增高的肌张力得到抑制,如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的急性期采取卧位抗痉挛模式体位,可减轻肌痉挛;脊髓损伤患者利用斜板床站立,也可减轻下肢肌痉挛。
脑瘫患儿的正确抱姿等。
(3) 物理治疗1)冷疗法用冰敷或冰水浸泡痉挛肢体5~10s,挛。
痉挛的康复处理
症状
疼痛 僵硬 阵挛* 屈肌和伸肌痉挛 外观异常 动作费力、迟缓、 不协调
Clonus recording during elbow extension
*
*
被动功能: 个人料理障碍
治疗前
治疗后
小指、中指严重屈曲,难以清洁手掌和手指
*
痉挛评定: 电生理学方法
肌电图分析 肌肉放电频率低于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的患者 在表面EMG检查中,常可见患者进行原动肌激活时有拮抗肌的突发性活动 肌肉活动时机异常 F波 为运动神经元池被逆向激活时的回返放电 反映运动神经元池兴奋性 明显痉挛的慢性患者,F波出现率和波幅均增高,F波与M波的最大波幅之比也上升 波形复杂化
病人和照顾者希望达到的目标 确定病人和照顾者的目标
痉挛治疗程序
痉挛处理中治疗师的作用
评估和教育患者 指导患者制定目标 提供康复干预: 减轻阳性体征的影响 改善阴性体征 对痉挛处理小组其他成员提供反馈和咨询
*
痉挛的评定
痉挛评定的目的: 了解痉挛程度 了解痉挛对患者的影响 有否增强和加重痉挛的因素 确定治疗措施 治疗方法的效果监测
*
与痉挛临床表现相关的力
肌肉收缩的动态力 软组织的静力性阻力,包括皮肤、肌肉、肌腱、关节囊、血管和神经的弹力成分
*
动态痉挛现象
阵挛 协同模式 屈肌和伸肌痉挛 痉挛性张力异常 缓慢用力活动模式 不协调运动
*
肌肉痉挛导致关节受力平衡改变
屈肌
伸肌
痉挛或挛缩的屈肌
伸肌
*
静态痉挛现象
肌肉痉挛的继发改变 肌肉挛缩 肌肉僵硬 其它软组织僵硬 (皮肤、血管等) 关节活动障碍 关节囊僵硬 其它:肌肉纤维化、疼痛等
肌痉挛治疗方法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抗痉挛
PNF技术-节律性启动
方 法:在选择靶原动肌及运动方向后,依次进行 如下运动:数次被动运动、利用病变较轻肢体或 借助滑轮重锤系统等器械予以患肢数次主动-辅助 运动、患者尝试性主动运动、成功后的轻抗阻运 动
作 用:改善靶原动肌的定向和发起运动的能力, 尤其适用于存有僵硬或严重痉挛的患者
拮抗肌电刺激
口服药
巴氯芬
剂量:15mg/日起,逐渐加量至75mg/日,注意 个体化
作用部位:传入神经的超极化,抑制天门冬氨酸、 谷氨酸释放,降低单、多突触传导
副作用:头晕,恶心,嗜睡,口干,肝功异常, 尿潴留
疗效:创伤性脊髓损伤,卒中,脑性瘫痪,多发 性硬化,肌张力障碍
注意:癫痫是相对禁忌症,要限用酒精,撤药要 慢,否则可有发作或幻觉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抗痉挛
Brunnstrom技术-利用低位中枢反射对抗痉挛
举例:右肱二头肌痉挛:
头向右拉弓反射 躯干向左旋腰反射 头后仰紧张性迷路反射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抗痉挛
Bobath技术-
反射性抑制抗痉挛 抗痉挛体位 活动中抗痉挛 控制关键点
反射性抑制抗痉挛
躯干肌痉挛:头抬高过伸抑制屈肌痉挛; 头屈曲抑制伸肌痉挛 上肢上举过头抑制躯干、髋屈肌痉挛
端掌侧,下方手托住肘部 被动屈曲肘关节至最大范
围。
前臂旋前/旋后
仰卧位
上方手握住前臂远端掌侧, 下方手握住肘关节以固定 肱骨
旋前或旋后至最大范围。
2、自我牵张
屈肘分离牵拉:
在牵拉侧肘窝处放一毛巾卷,非牵拉侧手握住前臂远 端,屈肘至最大范围。
扶墙屈肘牵拉:
双手平放墙上,上身向前,同时屈肘,借助上身重量 达到牵拉目的。
大腿抽筋的紧急处理方法
大腿抽筋的紧急处理方法大腿抽筋是一种常见的肌肉痉挛现象,通常发生在大腿肌肉,给患者带来剧烈的疼痛和不适感。
当大腿抽筋发生时,我们应该采取一些紧急处理方法来缓解症状,避免加重伤害。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紧急处理方法供大家参考。
1. 马上停止运动。
当大腿抽筋发生时,首先要做的是停止任何运动,避免继续用力或者移动受伤的肌肉。
不要强行活动抽筋的部位,以免加重症状。
2. 轻柔按摩。
轻柔按摩是一种有效的缓解大腿抽筋的方法。
可以用手轻轻地按摩抽筋的部位,帮助肌肉放松,缓解疼痛。
但是要注意力度不要过大,以免加重症状。
3. 伸展肌肉。
在按摩的同时,可以适当地进行肌肉伸展。
可以尝试轻轻地拉伸受伤的肌肉,帮助肌肉恢复正常状态。
但是要注意动作要轻柔,避免用力过猛。
4. 热敷。
热敷是一种常见的缓解肌肉痉挛的方法。
可以用热毛巾或者热水袋敷在抽筋的部位,帮助肌肉放松,缓解疼痛。
但是要注意温度不要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5. 补充水分。
大腿抽筋有时候也与脱水有关,因此在紧急处理的同时,可以适量补充水分,帮助肌肉恢复正常状态。
可以喝一些温水或者含有电解质的饮料。
6. 就位休息。
最后,当大腿抽筋发生时,可以找一个舒适的位置就位休息,放松身体,让肌肉得到充分的休息。
可以使用枕头或者垫子支撑受伤的部位,减轻疼痛感。
总之,大腿抽筋是一种常见的肌肉痉挛现象,但是在紧急处理时,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方法来缓解症状,帮助肌肉恢复正常状态。
希望以上方法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症状严重或者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
祝大家身体健康!。
提高肌张力的方法
提高肌张力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肌细胞相互牵引产生的力量。
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
今天,店铺为你带来了提高肌张力的方法。
提高肌张力的方法(一)锥体束病变锥体束病变于休克期后,或隐袭起病的锥体束损害,在瘫痪侧出现肌张力增高,例如偏瘫时表现的Wernicke-Mann 氏体位就是代表。
明显的锥本束损害出现三重屈曲:如下肢的髋关节、膝关节与掌关节痉挛性屈曲。
锥体束病变时肌张力增高的部位与瘫痪部位一致,静止状态下肌张力也增高,触诊肌肉较硬,被动运动时有摺刀样的阻抗感。
(二)锥体外系疾患⒈Parkinson病:本病引起的肌张力增高叫肌硬直。
促动肌和拮抗肌的张力都有增高,在关节作被动运动时,增高的肌张力始终保持一致,感到均匀的阻力而呈“铅管样强直”,如患者合并有震颤,则在屈伸肢体时感到均匀阻力出现断续的停顿,如齿轮在转动一样,即:“齿轮样强直”。
颜面表情肌肌僵直则呈无表情的“面具脸”,吞咽肌肌僵直不能很好地作吞咽动作而流涎,眼肌肌强直表现眼球运动减慢,出现注视运动“粘稠”现象。
颈肌和躯干肌肌强直形成屈曲状态,即头与躯干前变,上肌轻度外旋,肘关节屈曲,掌指关节屈曲、拇指内收,下肢轻度内收,膝关节屈曲。
旋颈和旋体动作缓慢。
⒉Huntington舞蹈病:肌张力多为正常,但少数患者出现以Porkinson病样的肌僵直突出症状,而舞蹈症状甚徽或完全缺少。
此型最后呈姿势性肌张力障碍,上肢屈曲,两下肢伸直。
这种肌僵直型的慢性进行性舞蹈症状被认为是苍白球受损的结果。
⒊扭转痉挛(torsion spasm):又名变形性肌张力障碍(dystonia musculorum defoumans)是躯干的徐动症,为一少见的基底节病变。
在临床上以肌张力增高和四肢躯干甚至全身的剧烈而不自主的扭转为特征。
肌张力在肢体扭转时增高,扭转停止时则正常。
⒋药物性肌张力异常:⑴急性肌张力障碍(acute dystonia):发病急,用药后不久即出现,多见于青年人,以奇异的肌痉挛为特点。
肌张力过高诊断详述
肌张力过高诊断详述
*导读:肌张力过高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
做正常体检时医生说肌张力过高,主要是俯卧抬头时双手不能支撑,向后划,有时候抱起时头背往后仰。
主要分痉挛性呈强直性两种。
痉挛性的肌张力增高伴发于锥本束损害,脊髓反射受到易化。
被动运动患者关节时,在肌张力增高情况下出现阻抗感,这种阻抗感与被运动的速度有关。
快速地牵伸在缩短状态中的肌肉时立即引起收缩,感到痉挛状态,牵伸到一定幅度时,阻力又突然消失,即所谓摺刀样肌张力增高。
痉挛性肌张力增高和“痉挛”无关,后者单指一种不自主的肌收缩。
强直性肌张力增高见于某些锥体外系病变中的特殊张力变化,其肌张力增高有选择性,上肢以内收肌,屈肌与旋前肌为主,下肢以伸肌肌张力增高占优势。
被动运动患者肢体时所遇到的阻力一般比痉挛性者小,但和肌肉当时的长度即收缩形态并无关系,在伸肌和屈肌间也没有区别。
无论动作的速度,幅度,方向如何,都遇到同等的阻力。
这种肌张力增高称为铅管样强直,如因伴发震颤而产生交替性的松,紧变化,称为齿轮样强直。
一般肌张力过高与大脑受损有影响,但程度不一。
确诊是肌张力有问题,必须立刻进行医治,尽量在最佳时间进行医治。
可以做头部CT,以确认受损程度。
单肌张力高的只能进行康复治疗,
就是按摩,水疗的.如果有脑损伤最好打点神经苷脂,脑活素之类的。
如果是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就要加强功能恢复锻炼。
*结语:以上就是对于肌张力过高的诊断,肌张力过高怎么处理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有关肌张力过高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或者站内搜索了解更多。
肌痉挛及处理(经典)
痉挛的治疗
• (3)物理治疗
1)冷疗法 :用冰敷或冰水浸泡痉挛肢体5~10s, 可使肌痉挛产生一过性放松。 2)水疗: 水压对肌肉持久的压迫与按摩有利于 肌痉挛的缓解。室温保持在25 °,水温宜在30° 左右。
痉挛的治疗
• (3)物理治疗
• 3)温热疗法 :各种传导热(如蜡、砂、泥等)、 辐射热(红外线)及内生热(超短波) 4)痉挛肌及其对抗肌的交替电刺激疗法: 是将 波宽和频率相同,但出现的时间有先、后的两组 方波,分别刺激痉挛肌及其拮抗肌,使两者交替 收缩,利用交互抑制和高尔基腱器兴奋引起的抑 制,以对抗痉挛。
• ① 主动运动痉挛肌的拮抗肌,产生交互性抑制作 降低肌痉挛。如肱二头肌痉挛可练习肱三头肌的 主动和抗阻收缩;
• ② 被动运动时也可结合某些反射机制来降低肌张 力,如被动屈曲足趾可降低肌张力;
痉挛的治疗
• 2. 治疗方法
• (2) 姿势和体位 :某些姿势和体位可减轻肌痉挛。 患者应从急性期开始采取抗痉挛的良姿体位,可 使异常增高的肌张力得到抑制,如脑血管意外、 颅脑外伤的急性期采取卧位抗痉挛模式体位,可 减轻肌痉挛;脊髓损伤患者利用斜板床站立,也 可减轻下肢肌痉挛。脑瘫患儿的正确抱姿等。
痉挛的生理病理基础
• 牵张反射(stretch reflex):反射弧为:感 受器(肌梭、腱梭)→传入神经→中枢(脊 髓前角a运动神经元)→ 传出神经→效应器 (同一肌肉的梭外肌)。牵张反射有腱反 射和肌紧张两种类型。
痉挛的生理病理基础
• 腱反射(tendon reflex):是指快速头肌肌腱时,可引起股四头肌发生一次 收缩。此外,属于腱反射的还有跟腱反射和肘 反射等。
低频脉冲- 痉挛肌及其拮抗肌交替电刺激疗法
拮抗肌 痉挛肌
康复科技能培训-痉挛的处理
常用治疗痉挛的口服药物
药物 剂量(mg/天) 半衰期(h) 作用机制
巴氯芬
地西泮
丹曲林
可乐定 妙纳
10-80 4~60+ 25~400 0.1~0.4 150
3.5
突触前抑制剂,活化γ-
GABA受体
27~37+ 有助于GABA突触后的
效果,使突触后抑制加强
8.7 减少钙离子的释放,影响
肌肉收缩的联系
评定标准
无肌张力增高(PROM整个范围内均无阻力) 进行PROM时,在ROM之末(最长位置)出现阻力,然 后释放或出现最小阻力(终末端时有轻微阻力)
1+轻度增加
2明显增加 3严重增高 4僵直
进行PROM时在PROM的前1/2有轻微的卡住感觉,后 1/2(偏长位置)出现阻力,继续进行检查,始终有小的 阻力
三、治疗方法
• 痉挛是否需要治疗?
• 应根据治疗的适应证、所希望达到的 治疗结果,即痉挛是否影响功能(以 患者功能状态为指导)
• 痉挛的利弊问题?
• 益处: • 1.下肢伸肌痉挛有助于维持静态直立姿势 • 2.可延缓肌肉废用性萎缩。 • 3.可预防骨质疏松。 • 4.降低偏瘫肢体的依赖性水肿。 • 5.降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
• 第一阶梯: • (1)预防伤害性刺激 • 便秘、尿路感染、尿潴留、各种疼痛、皮肤
激惹、各种内脏器官疾病的发作、各种情绪 激动和紧张、寒冷
• (2)健康教育 • 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抑制/控制痉挛的技巧 • 学会利用痉挛进行转移等日常生活动作
• 第二、三阶梯 • (一)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各种治疗的基础】
• 第四阶梯 • 药物治疗 • 1、全身用药(口服药): • 巴氯芬、丹曲林、替扎尼丁;其它:复方氯唑沙宗、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运动性肌肉痉挛的处理与预防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运动性肌肉痉挛的处理与预防杨晨飞,白银龙(玉溪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收稿日期:2017-01-07基金项目:玉溪师范学院2016年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玉溪师范学院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网络测评平台建设。
作者简介:杨晨飞(1989~),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体育人文,运动训练。
自《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以下简称《标准》)颁布以来,全国各级学校每年均需完成《标准》中所涉及的身体形态、机能和运动素质等7项测试内容,而其中关于运动素质测试的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引体向上、50m 跑、800m 跑、1 000m 跑项目则成为主要体现学生运动能力的测试项目。
在各级学校体育课、课余锻炼等体育参与中,由于对学生体育锻炼的要求与安排不同,最终导致测试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差。
此种偏差不仅体现在成绩对比中,也直观体现在测试中,部分学生在测试过程中由于对运动基本规律与运动常识掌握不充分,使得运动损伤发生概率加大,直接影响到测试结果,甚至是自身健康。
因此,掌握体育运动基本规律与常识成为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安全性与准确性的重要任务。
本文通过对运动性肌肉痉挛即“抽筋”现象的分析,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为学生测试过程中出现运动性肌肉痉挛的处理与预防提出建议,旨在树立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正确认知以及了解运动损伤的基本处理与预防常识。
1 运动性肌肉痉挛的症状与发生原因1.1 运动性肌肉痉挛的症状运动性肌肉痉挛俗称“抽筋”,是由于运动部位肌肉受到突发外力的牵拉,造成肌肉猛然伸长,而导致的肌肉过度收缩,即牵张反射兴奋性增高引起的肌张力增高,且运动部位肌肉反复兴奋间隔时间较短,属于不自主强直收缩。
运动肌肉痉挛发生时,运动部位肌肉肌腹呈僵直状态,局部肌肉坚硬或隆起,产生剧烈疼痛感。
部分连接关节的肌肉痉挛,会导致关节屈伸功能受限,如处理不当,会导致习惯性痉挛的形成。
1.2 运动性肌肉痉挛发生的原因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运动性肌肉痉挛普遍发生在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或体质较弱的学生群体中。
肌张力评定:常见表现、肌张力异常、降低方法(精制医学)
度移动患者肢体。 4.若欲与挛缩鉴别,可加用拮抗肌的肌电图检查。 5.在评定过程中,评定者应熟悉正常反应的范围,以便建立
估价异常反应的恰当参考。 6.在局部或单侧功能障碍(如偏瘫)时,注意不宜将非受累
侧作为“正常”肢体进行比较。
精制类
15
四、被动运动评定
• 被动运动检查可发现肌肉对牵张刺激的反应,以发现是否 存在肌张力过强、过强是否为速度依赖,是否伴有阵挛, 并与挛缩进行比较和鉴别。
• (一)评分标准 1、神经科分级方法2、其它的等级评分法。 • (二)注意事项 1.要求患者尽量放松,由评定者支持和移动肢体。 2.所有的运动均应予以评定,且特别要注意在初始视诊时被
• 3、肌张力障碍:一种以张力损害、持续同时伴有扭 曲的不自主运动为特征的肌肉运动功能亢进性障碍。
• 4、肌张力迟缓:肌张力表现为降低或缺乏、被动活 动阻力降低或消失、牵张反射减弱等
精制类
8
肌张力的临床评定包括以下内容:
一、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二、临床分级 三、反射检查 四、被动运动评定 五、主动运动评定 六、功能评定 七、痉挛步态的评定
精制类
10
• (二)肌张力增高
• 1、肌腹丰满、硬度增高。 • 2、患者在肢体放松状况下,检查者以不同的
速度对患者的关节做被动运动时,感觉有明显 的阻力,甚至无法进行被动运动。
• 3、检查者松开手时,肢体被拉向肌张力增高 一侧。
• 4、肢体腱反射常表现为亢进。
精制类
11
• (三)影响肌张力异常临床检查的因素
精制类
16
五、主动运动评定
• 通过主动运动评定可进一步鉴别肌张力异常的 情况。例如伴随拮抗肌收缩的缓慢运动可能预 示拮抗肌痉挛或协同收缩;不伴随拮抗肌收缩 的缓慢运动可能预示原动肌力弱。
《肌张力与痉挛评定》课件
细胞治疗
使用干细胞或其他细胞类型来修 复受损肌肉,减轻肌张力和痉挛 的症状。
遗传学研究
通过研究肌张力和痉挛的遗传学 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和策略。
结语:肌张力和痉挛评定在临床应用的前 景和展望
肌张力和痉挛评定在临床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还有很多新的研究和治疗方法正在不断发展。我们对未来在肌 张力和痉挛评定领域的进展抱有期待。
神经切断术
切断或阻断与痉挛相关的神经, 以减少痉挛的发生。
骨关节手术
对于与肌张力和痉挛密切相关 的骨关节问题,可以通过手术 来解决。
肌张力和痉挛的并发症及预防 措施
肌张力和痉挛可能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包括肌肉萎缩、疼痛和功能障碍等。 我们将探讨这些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肌张力和痉挛研究的新进展
基因治疗
《肌张力与痉挛评定》 PPT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肌张力与痉挛的定义、基本概念以及与肌肉的生理特征的关系。 还将探讨肌张力和痉挛的评定方法、分类和程度评估,以及治疗方法和预防 措施。
肌张力与痉挛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肌张力是指肌肉在静息状态下的紧张程度,痉挛是肌肉的突然且无法控制的收缩。了解肌张力与痉挛的定义和 基本概念对于进一步的评定和治疗至关重要。
肌肉的生理特征及其与肌张力 痉挛的关系
肌肉是身体的主要组织之一,其生理特征与肌张力和痉挛密切相关。了解肌 肉的生理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肌张力和痉挛的发生机制。
肌张力和痉挛的评定方法
1
物理评定
通过观察和测量肌肉的外观、弹性和反应来评定肌张力和痉挛的严重程度。
2
神经生理评定
使用神经电传导速度等指标来评定神经与肌肉之间的信号传递是否正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痉挛
痉挛是上运动神经元病损后,由于脊髓和脑干反射亢进而出现的肌张力异常增高的症候群。
脑或脊髓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运动的能力下降,和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增高,再抑制的改变, 突触前抑制的丧失以及肌肉等软组织内在特性的变化从而形成了痉挛。
痉挛的原因主要是整个脊髓反射亢进所致,包括牵张反射、屈肌反射、对侧伸肌反射亢进。
痉挛可以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和康复训练。
严重痉挛是患者功能恢复的主要障碍,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将有严重的不利影响,应给予积极有效地综合治疗。
一、治疗原则
痉挛的表现在不同患者之间差异很大,制定治疗方案时必须因人而异,首先针对每个特定患者来判断问题的特殊所在;单从痉挛不能决定治疗,是否治疗痉挛以及如何积极实施应以患者功能状态为指导,以小组工作方式进行。
二、治疗方法
痉挛治疗应是综合性的,包括预防伤害性刺激、早期的预防体位、运动疗法和其他物理疗法、药物、神经阻滞和手术等。
(一) 减少加重痉挛的不当处理和刺激
1. 抗痉挛模式脑外伤、中风、脊髓损伤等患者从急性期开始即应采取良姿体位,对于严重脑外伤,去皮质强直者采取俯卧位,去脑强直者宜取半坐卧位,使异常增高的肌力得到抑制;早期进行斜板站立和负重练习,避免不当刺激,如刺激抓握反射和阳性支持反射。
2. 消除加重痉挛的危险因素褥疮、便秘或泌尿道感染等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如合并骨折、足嵌甲、关节疼痛),都可使痉挛加重。
3. 慎用某些抗抑郁药用于抗抑郁的某些药物可对痉挛产生不良影响,可加重痉挛,应慎用或不用。
(二) 康复治疗
保持软组织的伸展性和适当的训练,控制不必要的肌肉活动和避免不适当用力,痉挛的发展将会得到有效的控制。
常用方法包括:
1. 持续被动牵伸每日进行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是处理痉挛的最基本的因素。
关节活动应缓慢、稳定而达全范围。
每日持续数小时的静力牵张,可使亢进的反射降低。
站立对髋关节屈肌、膝关节屈肌和踝关节屈肌是另一形势的静态牵张,它可使早期的挛缩逆转和降低牵张反射的兴奋性。
除良姿体位外(尽量不使用加重痉挛的仰卧位),应用充气夹板,使痉挛肢体得到持续缓慢的牵伸而暂时缓解。
还可利用上、下肢夹板,矫形器做持续的静态肌肉牵张,例如膝分离器,全下肢外展枕, 坐位下用分腿器(这种辅助具可用硬塑泡沫制作,简单实用),保持软组织长度,伸展痉挛的肌肉及维持功能位。
踝-足矫形器可用于控制踝关节的痉挛性马蹄足畸形。
2. 放松疗法对于全身性痉挛,放松是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例如中风或脑瘫患者,让其仰卧下屈髋屈膝,治疗师固定膝,踝并左右摇摆,在不同体位下使用巴氏球,多体位下被动旋转躯干等。
3. 抑制异常反射性模式使用控制关键点等神经发育技术抑制异常反射性模式;通过日常活动训练(如坐—站,行走)使患者获得再适应和再学习的机会,如要求偏瘫患者使用双上肢促进身体从坐位站起:首先在坐位下
身体保持平衡、对称和稳定,在一个高的座位上双手十字交叉相握并双上肢抬起,骨盆前倾,腿脚适当放置负重,反复进行坐-站训练,不仅使患者学习掌握肌肉活动的时间,由于坐位升高减少了使用伸肌的力量,使其容易站起,并有助于抑制下肢屈曲异常模式,从而抑制了痉挛。
此外,鼓励非卧床患者参加某种形式的功能活动如散步、游泳、踏车练习等有助于减少肌肉僵直,同时也可以作为有效的抗痉挛治疗。
4. 其它物理因子治疗许多物理因子均可使肌张力得到不同程度上的暂时降低,从而缓解痉挛。
包括:
(1) 冷疗法:如冰敷,冰水浸泡,将屈曲痉挛的手放在冰水中浸泡5 ~ 10
秒后取出,反复多次后手指即可比较容易的被动松开。
(2) 电刺激疗法:痉挛肌及其对抗肌的交替电刺激疗法(Hufschmidt电疗法)利用交互抑制收缩和高尔基腱器兴奋引起抑制以对抗痉挛。
另外还有脊髓通电疗法,痉挛肌电刺激疗法,直肠电极植入电刺激法;
(3) 温热疗法:各种传导热(砂、泥、盐),辐射热(红外线),内生热(微波、超短波);
(4) 温水浴:患者在具有一定水温的游泳池或Hubbard槽中治疗,利用温度的作用和进行被动关节活动,也能缓解痉挛。
(三) 药物治疗
1. 口服药
(1) 巴氯芬( Baclofen ) :是一种肌肉松弛剂,是脊髓内突触传递强有力的阻滞剂,同时作用于单突触和多突触反射而达到缓解痉挛的目的。
该药对脊髓性痉挛有效,对脑损伤痉挛几乎无效。
应用时从小剂量开始,每次
5 ~ 10mg,一日两次,每3日增加5mg,直到痉挛缓解为止,通常每日最大量可达80mg。
(2) 丹曲林( Dantrolene ) :肌肉松弛剂,是目前使用作用于骨骼肌而非脊髓的唯一抗痉挛药。
因作用于外周,合并使用中枢性用药,可适用于各种痉挛。
初始治疗的常用剂量为每日25mg,每两星期增加25mg,最大剂量为每次100mg,一天4次,6星期无效应停药。
(3) 替扎尼定( Tizanidine ) :咪唑衍生物是相对选择性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有脊髓和脊髓上的降低张力和抑痛作用。
该药临床疗效类似巴氯芬和安定,但比巴氯芬较少无力,比安定较少镇静,耐受性更好。
通常从每天睡前
2 ~ 4mg开始治疗,每隔2 ~ 4天增加一次日剂量,最大剂量为每日36mg,一天3次或4次,对主要为夜间痉挛所困扰的患者,夜间1 ~ 2次剂量治疗效果可能最佳。
(4) 其它口服药:安定,复方录唑沙宗,吩噻嗪类(氯丙嗪等)等中枢神经抑制剂,也可能降低过高的肌张力。
2. 局部注射药主要用于缓解靶肌肉或小肌群痉挛。
这种方法使药物集中在关键肌肉,减少了全身副作用。
(1) 局部肌肉注射: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是肉毒毒素。
其中A形肉毒梭菌毒素( Butulinum toxin A, BTXA ) 是一种较强的肌肉松弛剂,肌肉局部注射后在肌肉内弥散,与神经肌肉接头的胆碱能受体结合,阻滞神经突触乙酰胆碱接受,从而缓解肌肉的痉挛。
该生物制剂可直接用于治疗肌张力异常的各种疾病,如面肌痉挛、斜颈、偏瘫后的手足痉挛。
对前述口服药无效的病例疗效更好。
靶肌肉选择:除口、眼、面部小肌肉外,上下肢常选的靶肌有收肌、指
深屈肌、指浅屈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旋前圆肌、大腿内收肌群、腘绳肌、小腿三头肌、胫前肌等。
注射方法:根据体重和靶肌的需要剂量用生理盐水稀释BTX A制剂。
稀释后用1ml 针管抽取,选用适当长度针头,在皮肤常规消毒后直接向靶肌注射,注射点主要在肌腹部位。
一般每块肌肉注射
4 ~ 6 个位点,深层靶肌最好有肌电图检测定位。
剂量:一般按公斤体重,靶肌的体积,痉挛严重程度计算临床治疗剂量。
通常最大注射剂量每个注射位点50单位,每次不超过300单位,每公斤体重,注射后在24 小时内即可起效,2 ~
5 天达高峰,药效维持可达3 ~
6 个月。
(2) 鞘内注射:常用巴氯芬。
对常规口服药物反应不良或不能耐受的患者,或其他物理方法如电刺激等不起作用的难治性痉挛,以及严重痉挛伴剧烈疼痛的患者可考虑鞘内注射,所需剂量仅为口服用药的1%。
主要副作用是药物过量可导致呼吸抑制。
最近人们使用巴氯芬泵,有控制地向鞘内注药。
脊髓损伤后的严重痉挛应用此法效果良好,且没有不良反应和耐药现象。
这种方法比其他方法都理想,因为它可逆、无破坏、可随时调整,非常适合那些既要控制痉挛,又要保留残留的运动或感觉功能的不完全性瘫痪的患者。
(3) 神经或运动点阻滞:应用酒精,酚或局麻药进行神经阻滞,所产生的影响持续时间长,
(四) 手术治疗
当痉挛不能用药物和其他方法缓解时,可考虑用手术治疗。
通过破坏神经通路某些部分,而达到缓解痉挛的目的。
包括神经切断、高选择性脊神经根切断、脊髓部分切断、肌腱切断或肌腱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