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 (2)
初中语文《再塑生命》优质教学设计一等奖
![初中语文《再塑生命》优质教学设计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229ac43f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51.png)
初中语文《再塑生命》优质教学设计一等奖1、初中语文《再塑生命》优质教学设计一等奖再塑生命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企盼、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可名状、期期艾艾等词语。
2.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3.培养学生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把握课文一体两面的思路结构,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
4.理解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教学重点研读课文,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深人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教学方法诵读法质疑研讨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程序设计第一课时一、介绍海伦凯勒,引起阅读兴趣,导入新课结合课下解释,了解海伦凯勒,设问:是什么原因让她成为有如此杰出成就的伟人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再塑生命》,去感受一个病弱生命的顽强成长的足迹和引领她人生转机走向光明的莎莉文老师。
(板书文题、)二、朗读,整体感知文意1.学生分读课文,余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疏解下列词语:企盼迁徙繁衍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可名状期期艾艾3.学生自由诵读,理解课文描述的生活世界。
体会莎莉文这位富有爱心的教师形象以及她高超的教育艺术。
带着下列问题,从文中筛选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
(1)莎莉文是怎样教育我认识事物的?试举例说明。
研讨课后练习三(2)莎莉文走进海伦的生活后,她的生活起了怎样的变化?(3)幼年的海伦得病致残以后,愚昧而又乖戾,但后来却成为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大学生。
这个再塑生命奇迹的创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结出的硕果。
文中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提示:(1)教师提供旁证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如莎莉文在和人通信中提到她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
我们经常在旷野中进行活动。
什么词需要用就教什么词。
当某一行动需要用上某一词的时候教给她,她很少会忘记。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fbf1b5731126edb6e1a1019.png)
推荐阅读
《我的老师》/魏巍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
课后作业
1.课后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莎莉文老师走进海伦·凯勒的生活后, 她的生活起了怎样的变化?可以根据下 列例句,用一个比喻写出来。
莎莉文老师的到来,就像为我开了一扇厚重的 大门,把我从黑暗引向光明。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莎莉文
再 老师 塑
生
命
的 人
海伦•凯勒
❖生命的原貌: 黑暗
我的生命_像___大____雾___中___的____航船
(1)“我的生命──像 大雾中的航船。” (2)经过数个星期的愤 怒、苦恼,已经疲惫不 堪了。 (3)“我在那个寂静而 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 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
❖光辉的起点:
❖生命中__与__安___妮__莎___莉__文__老___师__相_ 识
❖幸福的复苏:
❖生命中拥有了 __文___字_____
❖生命的升华: ❖生命中拥有了____爱________
板块二:
品文 分析“再
塑生命”的人物
读了本文,你认为莎 莉文老师是怎样的一 个老师?海伦是怎样
的一个学生?
请以“我从______这句话中读出莎 莉文(或海伦)是____的人”为句 式,仔细品味课文语言,概括人物 形象。
• 莎莉文老师:热爱学生、讲究教育 方法、循循善诱、善良温柔、充满 智慧、耐心
• 海伦:聪明好学、求知欲强、悟性 极高、坚毅、知错就改、感情丰富、 热爱生活
板块三:
悟文 探究“再 塑生命”的意蕴
再塑生命的人
字面意思: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
深层内涵:
在莎莉文老师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 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并教“我”懂得什么是“爱”。从这个意义 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从 而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 激。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1d74711e87101f69e3195ac.png)
人教版七(上)语文《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加之形象思维占优势,而注意的持久性较差,对文章的理解浮于表面,品读语言也较为粗糙,表达能力较差。
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我打算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让学生查找资料,在课外材料中发掘兴趣点,并利用多媒体作为教辅工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入讨论式、启发式教学,结合听说读写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材分析:这篇课文选编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
课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对“我”的教育及“我”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和敬爱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望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
以“我”的感受来刻画人物,展开描写的。
是一篇文笔优美,描写细腻,形象鲜明,故事感人的好文章。
三、教学目标:1.识记重点字词,了解作者生平。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内容,思路及作者的情感。
3.理解课文章标题的含义。
4.感悟安妮·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方式。
学习海伦·凯勒热爱生活的情怀。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整体感知,梳理重塑生命的历程。
感悟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
2.理解课文标题“再塑生命”的含义,难点:感悟安妮·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方式。
学习海伦·凯勒热爱生活的情怀。
五、教学方法: 诵读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六、教学课时:一课时七、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幻灯片、视频等。
2.学生分组查阅资料。
⑴收集有关海伦·凯勒和安妮·莎利文的资料。
⑵搜集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
3.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大意,注意用笔勾画疑难点。
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马克.吐温说,19世纪出现了两位杰出人物,一是拿破仑,一是海伦·凯勒。
今天让我们来看看这么一位,虽然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可仍挡不住对健康人格和生命的热爱追求的女性──海伦·凯勒。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0《再塑生命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0《再塑生命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776d651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8c.png)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0《再塑生命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记“搓捻、惭愧"等词的读音,熟记“绽、慨”等字的字形;理解“企盼、恍然大悟"等词语的含义。
2.通过跳读,从标题、开头结尾等关键语句和对比手法入手,快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3.通过细读,理清文章思路,概括主要事件,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格魅力,体会作者作为盲聋哑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4.通过促读,激发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
学习海伦·凯勒坚韧不拔、热爱生命的精神,懂得自强。
理解作者对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懂得感恩。
教学方法默读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助读材料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盲聋哑人。
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
1880年6月27日,出生于美国。
1882年1月,急性脑充血病高烧,从此失明失聪,任性、野蛮,狂躁,父母无计可施,努力寻求帮助。
1887年3月,安妮·莎莉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
1888年,进入柏金斯女子学校,学习盲文。
1890年,跟另一位老师萨拉学习唇语和发声。
1896年,进入中学,学习读唇,学习德语,法语。
1899年,考入哈佛大学,创作。
1968年6月1日,去世,享年将近88岁。
一生中共创作14部作品,代表作《我生活的故事》《走出黑暗》《中流——我以后的生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一生中受到富兰克林总统、罗斯福总统、艾森豪威尔、马克·吐温、卓别林等名人的礼遇。
一生中到访欧洲、埃及、澳大利亚和日本,为激励盲人做演讲,并建立慈善机构。
——以上信息来源:英文读物《Helen Keller Courage in the Dark》,赵老师整理。
2.作品简介课文节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其中《再塑生命的人》原文由《再塑生命》、《关于“爱”的含义》两篇文章合编在一起。
“第一天,我要去见那些好心、亲切的人,因为他们的友谊我的生活才变得有意义。
(名师整理)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名师整理)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24f65f01f69e3143329454.png)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并积累“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求甚解”等词语。
技能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理解人物形象、理解课文标题的含义。
德育目标:理解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感悟莎莉文老师独特的教育方式,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理解人物形象、理解课文标题的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方法:7·12模式。
(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环节: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并积累“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求甚解”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3、初步感知莎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莎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
一、德育专题:二、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1、导入新课同学们,世界是美丽的我们能感受阳光的五彩斑斓,树木的青翠葱绿,聆听鸟儿的悦耳鸣叫然而,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人,他们的世界里没有色彩,没有声音,他们要生存下去尚且需要一定的勇气,而要出类拔萃,有所成就,那简直便是一个奇迹今天,我们便要走进一个奇迹,去结识一位奇女子。
2、明确目标(1)积累生字词,了解作者。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3)理解莎莉文老师独特的教育方式。
(二)合作探究3、布置任务出示小组讨论任务要求:(1)小组交流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扫清字词障碍。
(2)思考:文章能分为几个部分,归纳各部分大意。
(3)莎莉文老师出场前写了哪些内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小组探究5、(教师)检查指导。
(三)释疑解惑6、(师生)释疑解惑。
(四)梳理归纳7、(师生共同)梳理归纳(相关知识点)。
(1)略(2)1-5段写我与莎莉文老师的第一次见面。
6-8段写莎莉文老师教我拼写单词。
9-13段写莎莉文老师向我开启了知识的大门,我有了求知的欲望。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95567b6195f312b3169a5af.png)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本课生字词,能清楚地梳理文本的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方式和效果,把握“再塑生命”的内涵。
3、情感态度价值观:探讨海伦的主观努力,领悟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阅读中让学生体会一些句子和词语的意思,体会并理解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作为残疾人的特殊心理,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那份特殊情感。
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七(7)班是一个充满活力,思想比较成熟的学生,学生对生活体悟相对较成熟。
本课在学习中让学生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并在学习中学习这种态度。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讲述海伦凯勒的故事:她一岁半时因突患重病成了一个又聋又瞎的女孩。
因为聋,她没能学会说话;因为瞎,她没能看到繁花似锦的大自然,更没有体会到生活的温馨与美好。
她的举止简直就像一只动物,在沉寂和黑暗中爬行。
可是,她后来竟然一步步从地狱走向天堂。
她精通英语、德语、法语,成功考入哈佛大学,先后完成十四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著作,成了美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同时致力于救助伤残儿童、保护妇女权益和种族平等的社会活动。
1964年她荣获美国总统自由勋章,其事迹两次被拍成电影。
海伦凯勒所创造的奇迹与她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但她能走出心灵障碍,重塑生命,却不得不归功于她伟大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女士。
二.走近作者老师介绍海伦凯勒: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她一岁半时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随之友丧失了说话能力。
然而就在那个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竟然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以优秀的成绩从大学毕业,成为一名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
“海伦凯勒是个奇迹”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今天,我们学习海伦凯勒口述的一篇文章《再塑生命的人》一起来解决这个谜。
三.默读,整体感知课文。
(一)检查预习:(投影)搓捻()企()盼繁衍()遐()想绽()放花团锦簇()疲倦不堪()截()然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54320a4c5da50e2524d7fca.png)
10.再塑生命的人教材分析:《再塑生命的人》节选自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选段透过“我”的眼睛,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叙述了一个盲聋哑儿童在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走进大自然,从黑暗、迷茫走入爱的光明之中,重拾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的故事。
学情分析:本文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的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有:《再塑生命的人》是一篇记叙文,在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少这样的文章,有了一定学习基础。
在生活经验上,七年级学生已经接触了许多教过他们的老师,有着和老师深厚的情谊;老师们的教学方式,也各有千秋,学生能够感知出来。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清课文内容,理解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速度能力,从文本获取信息从而理清文章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和高超的教育艺术,以及作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态度。
教学重点:1.理解人物形象2.品味文章细腻优美的语言3.进行一次爱的教育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标题“再塑生命”的含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2.引导点拨法3.对话教学法。
4.自主探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残疾人图片,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眼中的残疾人?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经说过: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再塑生命的人》,体会作者海伦•凯勒的传奇人生。
二、走近海伦海伦•凯勒(1880—1968),20世纪美国盲聋哑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她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与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
她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
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三、掌握字词。
搓捻(cuōniǎn) 繁衍(yǎn) 迁徙(xǐ) 觅食(mì) 惭愧(kuì) 譬如(pì)栖息(qī) 小憩(qì) 遨游(áo)花团锦簇(cǜ) 冥思遐想(xiá)企盼:盼望。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区一等奖2篇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区一等奖2篇](https://img.taocdn.com/s3/m/9341a742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55.png)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区一等奖《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区一等奖精选2篇(一)教案区的一等奖《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区是一个很好的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再塑生命的人》的内容,并培养他们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下面是这个教案的一个示例:主题:再塑生命的人教学对象:初中生教学目标:1. 了解小说《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和内容。
2. 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3. 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小说《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和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二、阅读和讨论(25分钟)1. 学生开始阅读小说《再塑生命的人》的第一章,然后讨论以下问题:a. 在小说中,主人公面临了什么困境?他是如何应对的?b. 你认为主人公的行为和想法有什么特殊之处?2. 学生继续阅读小说的第二章和第三章,然后分组讨论以下问题:a. 在小说中,主人公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b. 在你的理解中,作者为什么选择了这个主题?c. 你认为小说中的主题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示?三、个人写作(15分钟)学生开始个人写作,可以选择以下一个或多个题目:1. 如果你是小说中的主人公,你将如何面对其中的困境?2. 你认为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是什么?为什么?3. 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四、展示和讨论(10分钟)学生可以自愿展示他们的写作作品,与全班讨论和分享。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小说的主题和意义,促进他们的思考和感悟。
五、总结和评价(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教学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可以向学生提问一些问题,看看他们对小说的理解程度。
以上是一个基本的教案框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希望这个教案能够帮助到您!《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区一等奖精选2篇(二)教案编号:SA2022-001教案名称:《再塑生命》教案课时数:2课时适用对象:高中生教学目标:1. 了解小说《再塑生命》的背景和主要情节;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角色关系;3. 探讨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4.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优质课获奖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10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市一等奖】
![优质课获奖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10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市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0079191a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0b.png)
优质课获奖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10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市一等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及其品质。
2.梳理再塑生命的历程,理解标题“再塑生命”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1.默读课文并圈点勾画关键词,理出海伦的心路历程。
2.学会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海伦的内心从幽闭黑暗走向多彩光明。
3.合作探究,从关键语段和细节描写中品读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
2.感悟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懂得感恩。
2学情分析身为体格健全的孩子,要体验海伦?凯勒的心理感受,有一定的距离。
初一学生虽有一定的阅读经验,但在品读感悟细节方面,有待方法的指导。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再塑生命”的含义,诵读体会海伦的内心变化。
●教学难点:从关键语段和细节描写中品读深刻含义,进一步理解“再塑生命的人”。
4教学过程4.1 再塑生命的人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爱的体验——认识“奇迹”1、游戏导入假如你被剥夺了视力听力,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学生闭上眼睛、捂住耳朵,谈谈活动中的感受。
解说:此时此刻你的世界一片黑暗,周围是绝对的安静。
你心里感到___________?(预设学生回答:黑暗、安静、恐怖、崩溃……)这种感觉如果持续一天呢?一年呢?一辈子呢?你的生活会变成怎样?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位作者就是个盲聋哑人,可是她后来不仅能和外界正常交流,还创造了人类的奇迹,她就是海伦凯勒。
【设计说明:身为体格健全的孩子,要体验海伦?凯勒的心理感受,有一定的距离。
课前的这个活动先让学生体验黑暗世界的感受,有助于下文更真切体会海伦在黑暗世界的挣扎。
同时为介绍海伦作铺垫】2、认识作者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人,一岁半时因连日的高烧夺去了她的视觉和听觉,七岁时,莎莉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引导海伦阅读交流。
名师整理)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名师整理)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3a4d8d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db.png)
名师整理)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XXX是一位盲聋哑人,但她后来不仅能和外界正常交流,还创造了人类的奇迹。
XXX是她的家庭教师,成为她的良师益友,引导XXX阅读交流。
她的生平事迹和品质值得我们研究。
二、再塑生命——体验“黑暗中的挣扎”1、默读课文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圈点勾画关键词,理出海伦的心路历程。
2、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体会XXX的内心从幽闭黑暗走向多彩光明的变化。
3、合作探究请同学们从关键语段和细节描写中品读深刻含义,进一步理解“再塑生命的人”。
设计说明:这一部分是本课的重点,通过默读课文、朗读和合作探究,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XXX的心路历程和内心变化,理解“再塑生命”的含义。
】三、感悟爱——研究“感恩”1、体会残疾人生活的艰辛请同学们体会残疾人生活的艰辛,研究XXX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
2、感悟XXX老师的爱和教育方式请同学们感悟XXX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懂得感恩。
设计说明:通过感悟XXX和XXX的精神和教育方式,让学生懂得感恩,珍惜眼前的一切。
】教学反思本课通过游戏导入、默读课文、朗读和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XXX的心路历程和内心变化,理解“再塑生命”的含义。
同时,也让学生感悟到残疾人生活的艰辛,研究到XXX和XXX的精神和教育方式,懂得感恩。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多思考,多交流,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XXX毕业于XXX,并掌握了五种语言。
她致力于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在繁忙的工作中完成了14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
其中最著名的是她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她的事迹曾两次被拍成电影,并曾获得“总统自由勋章”。
1965年,她被评为“世界十大杰出妇女之一”。
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个老师,因为一种爱的力量,创造了这个奇迹。
在我们探讨“再塑生命”的主题之前,我们需要了解XXX对人类的贡献。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再塑生命”这个过程的重视,以及本节课的主题——爱。
最新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第2课时)》优质教学课件
![最新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第2课时)》优质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4d28931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3a.png)
在海伦的记忆里,坐马车来的人,往往手提箱中都装有糖果和玩具等 东西。于是,她把所有的东西都掏了出来。莎莉文大吃一惊,赶紧收回手 提箱,可是海伦很生气地向她冲去,要不是海伦父亲的制止,两人就都滚 在地上了。
写作特色
❷条理清楚,过渡自然。
作者巧妙地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使文章结构 流转自如,疏密有致,以“我”的感受来刻画人物,展 开描写,挥洒自如,行文自然流畅。
板书设计
莎莉文
再 老师 塑
生命的 人来自海伦•凯勒教“我” 认识事物
热爱生活 敏而好学 坚韧不拔
爱心博大,
教育有方 共创
主观努力
奇迹
课堂检测
拓展探究
莎莉文老师为了让海伦接近大自然,让她在草地上打滚,在田野跑跑跳 跳,在地里埋下种子,爬到树上吃饭;还带她去摸一摸刚出生的小猪,到河 边去玩水。海伦在老师爱的关怀下,竟然克服了失明与失聪的障碍,完成了 大学学业。
一九三六年,和她朝夕相处五十年的老师离开了人世,海伦非常伤心。 海伦知道,如果没有老师的爱,就没有今天的她,她决心要把老师给她的爱 发扬光大。于是,海伦跑遍美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周游世界,为残障人士到 处奔走,全心全力为那些不幸的人服务。
说明老师教育艺术的成功。
合作探究
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 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 的孩子吗?
3.如何理解这段话? 这是一个反问句,强烈抒发了“我”在求知中获得的幸
福体验。“我”对生活有了全新的认识,有了强烈的爱,对 生活有了幸福的感受,从而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课堂小结
(名师整理)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名师整理)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5d402e01f69e31433294bf.png)
10* 再塑生命的人*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积累“疲惫不堪”“小心翼翼”“不求甚解”“混为一谈”“花团锦簇”等词语。
2.把握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
3.培养学生筛选、整理、概括信息的能力。
4.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文字,在文字中寻找问题、找到答案的能力。
【重点难点】1.研读课文,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2.深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
游戏规则:所有同学都不要发出声音,第1、3、5、7组同学闭上眼睛,邻桌同学在其手上书写,让其辨认,并书写到纸上。
要写的字是:五彩缤纷。
教师:请大家讲一下做这个游戏的感受。
(无助、单调、黑暗)我们今天要来认识一位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女性,首先我们来看下其他人对她的评价。
1.十九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马克·吐温2.人类精神的美一旦被认识,我们就永远不会忘记。
在她的生活和生活乐趣中,凯勒小姐给我们这些没有那么多困难需要克服的人们上了永远不能遗忘的一课——我们都希望这部书有越来越多的读者,让她的精神在越来越广的范围内传播。
——罗斯福夫人她自己则这样说: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光明,别人耳朵听见的音乐当成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幸福。
——海伦·凯勒【作者简介】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盲聋哑人。
她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
主要著作有《我生活的故事》《走出黑暗》《乐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相关背景】一岁半,海伦·凯勒不幸染上疾病,致使双目失明、双耳失聪,随之又丧失了说话的能力。
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入了痛苦的深渊……17岁,海伦·凯勒考进了美国一流的高等学府——哈佛大学,并以优异的成绩从大学毕业,还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
第11课《再塑生命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1课《再塑生命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3cb093cc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f2.png)
第11课《再塑生命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读懂文章内容,准确分析莎莉文老师和海伦·凯勒的形象。
2. 学习文章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例的写法,品味细腻的语言。
3. 深刻感悟莎莉文老师的教育智慧和海伦·凯勒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剖析人物形象。
2. 学习并领会写作手法,品味文章语言。
三、教学难点1. 真切感悟人物精神品质,体会作者情感。
2. 理解文章主题,学会运用相关写作手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学预设:播放一段关于盲人生活的视频,视频中展示盲人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如行走、购物、阅读等方面的不便,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盲人生活的艰难。
2. 提问:有一位女孩,一岁多时就失去视力和听力,生活在黑暗无声的世界中,但她遇到了一位改变她命运的人。
你们知道她是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再塑生命的人》,了解她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1. 学生介绍关于海伦·凯勒和莎莉文老师的资料。
2. 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包括读音、书写和词义。
(1)生字词捡(jiǎn)、感慨(kǎi)、搓捻(cuōniǎn)、绽开(zhàn)、争执(zhí)、惭愧(cán kuì)、悔恨(huǐhèn)、激荡(dàng)、奥秘(mì)、拼凑(còu)、企盼(qǐpàn)、截然不同(jié)、疲倦不堪(kān)、小心翼翼(yì)、不求甚解(jiě)、混为一谈(hùn)、恍然大悟(huǎng)、油然而生(yóu)、花团锦簇(cù)、美不胜收(shèng)(2)词义感慨:有所感触而慨叹。
搓捻:用手指揉搓。
绽开:绽放。
争执:争论中各持己见,不肯相让。
惭愧:因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一等奖创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3f903e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ab.png)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一等奖创新教案10《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1. 继续练习默读,逐步提高默读速度。
2. 抓住标题、开头和结尾中的关键语句,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主旨。
3. 通过把握“我”的心理变化,体会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感受“我”的感激、爱戴之情。
教学重难点:1. 抓住标题、开头和结尾中的关键语句,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主旨。
2. 通过把握“我”的心理变化,体会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感受“我”的感激、爱戴之情。
一、初读标题,提出疑惑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自读课文。
美国作家海伦·凯勒所写的《再塑生命的人》。
对于海伦·凯勒,你有哪些了解呢?预设:她一岁零七个月时突患疾病,成为一个盲、聋、哑于一身的残疾人。
她17岁时考入哈佛大学,成绩优异,精通五国语言,一生完成了十四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她被誉为“美国英雄”!刚刚老师说了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怎么学习自读课文呢?预设:①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自读课文的方法,那我们这节课就用大家说的这些方法来学习这篇文章。
②看来同学们对自读课文还不太熟悉,那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怎么阅读自读课文。
我们先来看阅读提示,请同学们齐读第一句——“阅读文章,要关注标题,尤其是那些能揭示主旨的标题。
”当你读到《再塑生命的人》这个标题时,你的心中会闪过哪些疑惑呢?预设:为什么生命要“再塑”呢?谁来“再塑”谁的生命?如何“再塑”生命?……二、默读课文,自主解疑请同学们带着刚刚提出的几个问题去默读课文,看看哪些问题可以自己解答。
默读方法回顾:(1)默读时,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
(2)默读需保证一定的速度,课文约1600字,请记录你的默读时间:用时分秒。
温馨提示:关注文中与标题照应的关键语句。
三、品读:生命的原貌为什么生命要“再塑”呢?“我”的生命原貌是怎样的呢?(1)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
(名师整理)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名师整理)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08b1b7b8f67c1cfbd6b846.png)
1生字注音:
廊(lánɡ)恍(huǎnɡ)徙(xǐ)怦(pēnɡ)
簇(cù)衍(yǎn)捻(niǎn)绽(zhàn)
2解 释词语:
企盼:盼望。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迁徙:迁移。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2“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以反问句突出了“我”对生活、未来的欣喜及企盼之深切。
五、布置作业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所记叙的主要事件。
明确:主要事件:
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开启了“我”知识的大门,“我”有了求知的欲望。
三、自由诵读,文本理解
1跳读全文,理解课文描述的生活情景。体会莎莉文这位富有爱心的教师形象以及她高超的教育艺术。带着下列问题,从文中筛选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
(1)莎莉文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试举例说明。
明确:文中写莎莉文老师教海伦认识事物的文字很多,如莎莉文 作为一个陌生人第一次搂抱她,有意识地给她玩具,教她拼写“doll”。最后,让海伦一只手接触水流,在海伦另一只手手心写出“水(water)”这个字,使海伦领悟到“水”这个字指的是流过手上的凉凉的东西。从此,海伦开始大量认识具体事物。
课题
10.再塑生命的人
第1-2课时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准确把握全文结构和人物性格。
2.学会从文中准确概括关键句、中心句的能力。
3体味文章语言清新朴实的特点,感悟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 方式。
第11课《再塑生命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1课《再塑生命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b3ac943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7d.png)
第11课《再塑生命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为人教版出版社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本文节选自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选段透过“我"的眼睛,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叙述了一个盲聋哑儿童在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体验人间真情,从黑暗、迷茫走入爱的光明之中,重拾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的故事。
本文人文内涵丰富,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对人生、生命有所感悟,在情感、价值观上引导学生理性地思考爱、理解爱。
2学情分析有一定的文本体验,而且具有初步的思维能力;他们敢于大胆地表现自己,本课的教学学生已有情感体验,学生学起来困难不会很大。
但很多同学的心理状态不太稳定,甚至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良心态或心理障碍。
他们还不大懂得怎样面对人,怎样面对生命,如何面对挫折,人活着的价值何在,本课应让学生现场感受主人公的生活关键进而更加能感受心理和精神。
3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默读,逐步提高阅读速度。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感悟莎莉文老师这一形象,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3.品味、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悟莎莉文老师这一形象,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教学难点:品味、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5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每当我们从睡梦中醒来,睁开双眼就会看见这明亮美丽的世界。
请同学们来描绘一下你所见到的美好生活景象吧!(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同学们眼中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
可是,有这样一位名叫海伦·凯勒的孩子,她时常只是静静地坐在一个角落里,倾听伙伴们的嬉笑声、虫鸣鸟叫声,你们可曾知道她心里正在想什么,她需要什么呢?下面,让我们来做个小小的体验游戏:请同学们用双手蒙上你的双眼,试着感受你的内心世界会是怎样的。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0《再塑生命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0《再塑生命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8d94d81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33.png)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0《再塑生命的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教材解析】《再塑生命的人》是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成长",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人生、生命有所感悟,在情感、价值观上引导学生理性地思考爱、理解爱,实行情感教育。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默读;学会在阅读中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阅读要关注标题、开头、结尾处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
本文节选自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选文透过“我”的眼睛,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叙述了一个盲聋哑儿童在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走进大自然,体验人间真情,从黑暗、迷茫走入爱的光明之中,重拾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的故事。
教材将本文定位为“自读课",因此在教学时主要通过设计“学习任务”来推动学生的学习。
【教学目标】1.理解标题的含义。
2.感受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给海伦·凯勒的影响。
3.学习海伦·凯勒坚忍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感受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给海伦·凯勒的影响。
学习海伦·凯勒坚忍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马克吐温曾说过,19世纪出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对海伦凯勒作这么高的评价,可能有人并不信服。
但是当你了解了她的生平事迹,你就不能不承认马克吐温的评价是有道理的。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再塑生命的人》去认识这个传奇女子。
二、解题(表层含义)“再塑生命的人"指的是_____________,再塑了的生命。
三、学习任务一朗读课文1-4段,从文中圈画出表现“我”心理的句子。
想一想:为什么生命要再塑呢?(提示:默读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明确:1.我不知道未来将有什么奇迹发生,当时的我,经过几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速默读课文,思考ˎ讨论并回答:
1.在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海伦的生命的原 貌是什么样子的?
2.莎莉文老师到来后,对“我”做了哪几 件事?海伦她的感受又是如何?
1.在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海伦 的生命的原貌是什么样子的?
我不知道未来将有什么奇 迹发生,当时的我,经过几个星 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 了。
利用字典和课下注释疏解下列词语
企盼: 迁徙( ): 繁衍( ): 油然而生: 花团锦簇: 美不胜收: 不可名状: 期期艾艾( ):
利用字典和课下注释疏解下列词语
企盼:盼望。 迁徙(xǐ):迁移。 繁衍(yǎn):逐渐增多或增广。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 来)。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期期艾艾(ài):形容口吃。西汉周昌口吃,往往连 声“期期”。三国魏邓艾口吃,往往连声“艾艾”。
喜悦、幸福
3.莎莉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4.请谈谈你对文章标题“再塑生命的人” 的理解。
3、 莎莉文老师是一个怎 样的老师?
是一位了解儿童心理,讲究教育方式方法,教 育循序渐进,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充满爱心ˎ耐 心的教育艺术家。
4、 请谈谈你对文章标题 “再塑生命的人”的理解。
字面: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 内容: 文中指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 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 和自由”。 意义: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表达了作者 对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
奥斯特洛夫斯基
苏联作家
25岁全身瘫痪,双目失 明……
以顽强的意志创 作了长篇小说 《钢铁是怎样炼 成的》。
张海迪 5岁时胸部以下完 全失去知觉 高 位截瘫……
自学掌握英语 、 日语 、德语等。 当代知名作家 翻译家。
富兰克林·罗斯福 美国政治家
41岁时因患脊髓灰质 炎,下肢瘫痪……
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蝉 联四届的总统。
海伦与莎莉文老师相辅相成,是 本文的一体两面。海伦成为不平凡 的人,与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密不可 分,但也是她的主观努力的结果。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像作者这样凭 借坚强意志与命运进行抗争的杰出 人士,你还知道哪些?试列举古今 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 障人的事迹。
史铁生
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 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 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 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 脑溢血逝世。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1770-1827)
德国伟大的作曲家 26岁时听觉衰退 35岁时完全耳聋……
——世界不给他欢乐 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世界
再 见!
2.莎莉文老师到来后,对“我”做 了那几件事?海伦她的感受又是如何?
段落
事件
海伦的感受
第5段
第一次亲密接触
陌生
第6、第8段 第7段 第9—12段 第13段
给我洋娃娃,教“我”拼写 doll
教“我”学会简单的字
教“我”学会区分“杯”和 “水” 教“我”比较复杂的字
自豪、高兴
领悟 不耐烦—恍然大悟—求知 欲油然而生
再塑生命的人
海பைடு நூலகம்·凯勒
走近作者
◎ 海伦·凯勒,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 家、 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安妮。 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 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 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 善机构。
◎她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 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 项。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我的老师 》、《我的生活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