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数学广角——数与形1》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数学广角——数与形1》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数学广角——数与形1》人教版一、教材内容概述本节课主要介绍数与形的关系,强调数学中数字与几何图形之间的联系。

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的广度和深度,培养数与形沟通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理解数字与图形之间的关系,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2.能够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析和判断,并用数学语言描述。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数与形的关系。

2.图形的基本性质与特征。

3.使用数学语言描述图形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1.课件或板书。

2.直尺、圆规等绘图工具。

3.适量的小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数与形的联系(40分钟)1.引入:通过展示一副图画,让学生观察其中的图形,并引导他们思考数字与图形之间的联系。

2.学习:讲解数与形的关系,如正整数与几何图形的边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3.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总结几何图形与数字的对应规律。

4.总结:引导学生发言,总结数与形之间的联系,并展示结论。

第二节:图形的特征(40分钟)1.复习: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知识点,简要复述数与形的关系。

2.学习:介绍几种基本图形的特征,包括线段、角、平行四边形等。

3.实践:让学生通过测量、画图等方式,验证基本图形的特点。

4.讨论:组织学生交流对不同类型图形的理解和认识。

5.总结:梳理图形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形成对图形的整体把握。

第三节:图形的应用(40分钟)1.引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数字与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学习:以简单问题为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问题,培养数学思维。

3.练习:布置相应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加深对图形应用的理解。

4.总结:与学生共同总结图形的应用,并对知识点进行回顾。

六、课堂延伸1.让学生以生活中的实例展示数字与图形的联系。

2.组织学生设计简单游戏或活动,加深对数与形的理解。

3.带领学生深入探讨不同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数学广角——数与形8》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数学广角——数与形8》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数学广角——数与形8》人教版课时安排•课时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数与形之间的关系,提高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1. 数与形的联系在本节课中,我们首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数与形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一系列实例,让学生发现数可以用来描述形状的特征,比如边数、角数等。

2. 数与形的转化接着,我们将引导学生进行数与形之间的转化。

例如,可以让学生尝试用数字解释不同形状的特征,并让他们理解数字和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

3. 练习与应用最后,通过一系列练习题和应用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让学生运用已有的概念,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数与形之间的关系。

2.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讲解与示范1.理论知识讲解,介绍数与形的基本概念。

2.通过具体的案例示范,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与形之间的联系。

第三步:练习与巩固1.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加深对数与形关系的理解。

2.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第四步:拓展与应用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巩固。

2.提出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教学反思与展望本节课主要围绕数与形之间的关系展开,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将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数与形之间更深层次的联系,提高他们的综合数学素养。

以上为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数学广角——数与形8》人教版的教学安排和内容安排,希望能够对教师们有所帮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P107例1,练习二十二第2题。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学生借助“形”来直观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体会有时“形”与“数”能互相解释,并能借助“形”解决一些与“数”有关的问题。

2、学生通过数与形结合来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介绍数形结合。

同学们,数和形大家熟悉吗?数就是数字,形就是图形。

数与形的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因为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请回想一下,在学习过程中哪些地方用到这种思想?2、学习中用到过的数形结合。

(课件演示)比如,分数乘法中我们借助图演示计算过程,解决问题中,我们用线段图帮助分析题意,就连一些运算定律,也可以用图来表示。

数形结合的例子很多很多,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数形结合的世界,感受数形的奥妙。

二、新授(一)、创设问题情境老师有道难题请同学们帮忙。

1+3+5+7+9+ (99)(二)、教学例一复杂的问题都是从简单开始的。

板书(化繁为简)(1)、出示图片1,这是一个正方形。

(2)、出示图2和图33)谁能用算式表示出每幅图中小正方形的个数?3的平方2的平方1的平方(4)由图一变图二再变图三,它是怎样变化的?还可以用什么算式?1+31+3+5我们把刚才表示小正方形数的2种算式综合起来,可以用什么号连接?板书:1=1的平方1+3=2的平方1+3+5=3的平方师小结:这里的正方形直观的解释了数的两种运算,同学们想一想,按照这样的规律,图四会是什么样子,与它配套的算式又是什么样子?同桌合作,画出草图,写出算式。

(三)找规律观察这些数和形,你有什么发现?生1大正方形右上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L”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数之和正好是每行每列小正方形数的平方生2加法算式中的加数都是奇数,(都是从1开始的)生3有几个数相加,和就是几的平方想一想,第10个图中有几个小正方形?第100个图呢?这个规律可以用到所有类似数的计算吗?只有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相加时,我们可以转化为求正方形的个数。

人教新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

人教新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

六年级数学广角—— [数与形 ]教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重视“数”“形”之间的联系,找到解题规律。

2.引导学生探究算式左边的加数与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的关系,发现“数”“形”之间的联系,找到其中的规律,使学生在体验用形表示数的直观性的同时,学会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1.借助“数”“形”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关问题。

2.使学生在初步了解、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同时,体验到数学的极限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巩固练习时,充分利用教材习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举一反三地运用所学,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培养。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数与形可以互相转化,树立数与形相结合是数学解题思想方法。

难点:体验到数学的极限思想。

【教具准备】教具:正方形块,课件。

学具: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纸卡若干【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师:老师听说咱们班的同学很爱听故事,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这个故事叫《形帮数》想听吗?生:想、、、、、、师:(出示第一张形与数的课件,背景音乐响起)在数学王国里住着数和形两个大家族,他们有时争吵,但更多的是互相帮助、、、、、、(故事讲完)同学们,你们知道形是怎么帮助数解决问题的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数与形 中寻找它们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方法。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

(1)出示例题。

1=(1)1+3=(2) 1+3+7=(3)(以故事的方式讲解)让我们再次回到故事中,形大步走到数的面前,挺着肚子说:“考考你,你算算我有多大?”数上下打量了一下形:“哼!!小菜一碟,你是正方形,边长1厘米,面积等于边长乘以边长,就是1×1=(1) ;看到数能快速地说出来,形说:“别高兴的太早,后面还有呢!”接着它把和它长得一样大小的三个兄弟叫到它身边,和它站在一起,一个挨着一个,整齐地排成两排,(让学生拿出正方形按照形说的摆出来)形说:“那你现在能算出我们有多大吗?”数说:“你的面积是1,你的三个兄弟都是和你一样大小的正方形,它们每个的面积也是1,三个的面积就是3,你们四兄弟的面积是1+3=4,4是2的平方。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 数与形(一)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 数与形(一)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数与形(一)人教版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1课时数与形(一)人教版一、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进一步学习分数,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则,掌握分数的化简和比较大小。

2. 形的认识:学习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进一步掌握图形的变换和组合。

3. 数形结合:通过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化简和比较大小;使学生了解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掌握图形的变换和组合。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的化简和比较大小,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图形的变换和组合。

2.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的化简和比较大小;使学生了解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掌握图形的变换和组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教学课件。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数与形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数的认识:讲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则,通过例题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分数的化简和比较大小。

3. 形的认识:讲解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通过实例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变换和组合。

4. 数形结合: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数的认识:分数的基本性质、运算规则、化简、比较大小形的认识: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分类、变换、组合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用分数表示下列数量,并比较大小。

(1)一个苹果分成3份,取其中的2份。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8单元 数学广角——数与形-第1课时 数与形(1)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8单元 数学广角——数与形-第1课时 数与形(1)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8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第1课时数与形(1)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字组成的可能性和规律性。

2.掌握整数的数目与形状的关系。

3.能够灵活运用数与形的关系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数字和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

2.分析数字组成形状的方式。

三、教学难点1.探究数字和形状之间的规律。

2.综合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案、教材。

2.数学工具:尺子、钢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出示一个由数字组成的几何图形,让学生观察,猜测数字与形状之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思考数字如何影响形状。

2. 探究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将一些特定数字按照顺序组合成不同的形状,例如数字“8”可以组合成“∞”形状,让学生认识数字具有多样的组合方式。

3. 讨论让学生展示自己组合的数字与形状,进行讨论和交流。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分析数字如何影响形状的变化。

4. 拓展提出更复杂的数字与形状挑战,让学生动手尝试,进一步发现数字与形状之间的关系。

六、课堂练习1.快速找出数字组成的各种形状。

2.分析数字组成形状的规律。

3.解决实际问题,利用数字和形状之间的联系。

七、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和发现,共同探讨数字与形状的奥秘。

八、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上相关练习题。

2.自己设计一个数字与形状的组合图形。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数字与形状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数字与形状之间的内在关系,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学生们在数字与形状的探索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单元集体备课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老师:谭汝红参与研讨老师:沈小琴周晓妮熊芳甘世鹏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老师:谭汝红参与研讨老师:沈小琴周晓妮熊芳甘世鹏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教案课题求等比数列的和第二课时二次备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形”与“数”能互相解释,并能借助“形”解决一些与“数”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数形结合、极限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借助“形”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一、学习例2师(出示例2):观察这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生1:从左往右看这些分数越来越小。

生2:这些分数的分子都是1,分母都是偶数。

生3:从第二个数开始,每个数是前一个数的。

师:算式右边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你准备怎样计算这道题?生:意思是按照这样的规律写下去,加数有无数个。

我准备先求出前两个加数的和,再用和去加第三个加数,得数再去与第四个加数相加,依此类推。

学生尝试进行计算。

师:谁再来说说你加到了第几个加数,得数是多少?学生汇报,板书:3231 6463 128127 师:观察这些算式的得数,你有什么发现?师:有同学提出这些分数不断加下去,总和会越来越接近1,有没有道理呢?除了依靠计算来理解,我们还可以画图来帮助思考,现在就请同学们在草稿上通过画图来说明。

学生活动,汇报。

师:在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时,常用的数学方法中数形结合思想是最直观也是最美妙的。

数和形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互相渗透。

正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

板书设计数与形作业布置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运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运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运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将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数学问题的数量关系,并利用图形的直观性来辅助问题的解决。

内容将包括对线性方程、不等式以及比例问题的图形表示,以及如何通过图形来推导和验证数学结论。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利用图形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包括画图、标注、分析等,并能将图形与数学表达式相互转换。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与准确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1. 数量关系与图形的对应: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如何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具体化为图形,并从图形中提取数学信息。

2. 图形的准确绘制与解读:学生应能准确绘制各种数学图形,并能从图形中读取相应的数学信息,进行逻辑推理。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彩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已学的数学问题,引入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授:讲解数形结合的基本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如何将数学问题转化为图形问题,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基础的数形结合问题,教师进行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分享,让学生互相学习,加深对数形结合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板书设计板书将清晰地展示数形结合的步骤和关键点,包括图形的绘制方法、数学信息的标注以及从图形中提取数学结论的技巧。

作业设计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数形结合问题,让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以便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调整,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并学会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将极大地提高他们解决复杂数学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数学广角——数与形23》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数学广角——数与形23》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数学广角——数与形23》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课本中关于数与形结合的知识点。

–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观察力。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多种手段学习数学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注重数学知识与形象的结合,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和分析图形中的规律。

难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帮助学生理解数与形的关系,能够准确表达和描述数学规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有趣的数学题目或实际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 学习(30分钟)•讲解和展示数与形结合的相关知识点,并进行示范操作,让学生参与其中。

3. 练习(20分钟)•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师生互动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4. 总结(10分钟)•整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学生回答提问,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料准备1.课本《8 数学广角——数与形23》。

2.课堂练习题。

3.教学板书笔、粉笔等。

五、教学评估方法1.课堂表现:主要看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程度、思维活跃度、合作精神等。

2.练习情况:通过学生的练习题表现来评估其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与形象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数与形结合的知识,提高数学水平,培养数学兴趣,欢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共同学习进步。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同步教案:第8单元 运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同步教案:第8单元 运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

运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课时目标导航一、教学内容算术与图形的转换。

(教材第107~108页例1、例2)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图形和相应的数字之间的联系。

2.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相应的数字之间的联系。

3.探索规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提高计算能力。

4.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经历猜想与验证的过程,培养积极探究,大胆猜想验证,灵活运用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图形和数字的对应关系,并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相应的数字变化规律。

难点:探索规律并验证规律。

一、情境引入让学生观看视频(一些有规律可循的建筑物),根据视频中的经典画面激趣设疑导入。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这些奥妙。

请同学们先完成这道题: 口算:13+16,15+110,17+114,110+120,125+150。

师: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回答:它们都是分数相加的形式)师:我们知道,求两个分数之和(差),首先要将这两个分数化为同分母的分数,再进行加减。

想一想,我们可以怎样用图形来表示这些数字呢?课件出示算式的求法,以及在图形中表示出来。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你能总结出什么规律吗?(引发学生思考)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运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 二、学习新课1.教学教材第107页例1。

(课件出示教材第107页例1) (1)师:算式左边的加数有什么特点? 算式左边的加数是连续的奇数。

(2)师:算式左边的加数与构成的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算式左边的加数是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之和,且正好是每行或每列小正方形个数的平方。

(3)师:算式右边括号里的数字与构成的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算式右边括号里的数字是正方形中每列的小正方形的个数。

(4)师:算式左边加数(第1个算式除外)与右边括号里的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算式左边的加数是1,3,5,…,2n +1,右边括号里的数字用a 表示,那么你能用字母表示其关系吗?算式左边首、尾的加数和的一半等于右边括号里的数字。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设计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设计

第八单元:数与形
单元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数与形”。

根据教材例题的具体内容及形式,本单元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重视“数”“形”之间的联系,找到解题规律。

教学伊始,从观察、分析例1中图与算式的关系入手,引导学生探究算式左边的加数与大正方形右上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L”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的关系,发现“数”“形”之间的联系,找到其中的规律,使学生在体验用形表示数的直观性的同时,学会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2.借助“数”“形”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例2时,从观察抽象的算式特点开始,先通过简单的计算找到得数规律,再借助多种几何图形直观验证计算过程及结果,使学生在初步了解、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同时,体验到数学的极限思想。

3.通过举一反三,培养数学能力。

在巩固练习时,充分利用教材习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举一反三地运用所学,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培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帮助学生借助“形”来直观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

2.体会有时“形”与“数”能互相解释,并能借助“形”解决一些与“数”有关的问题。

3.培养学生通过数与形结合来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帮助学生借助“形”来直观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体会有时“形”与“数”能互相解释,并能借助“形”解决一些与“数”有关的问题。

教学课时:
3课时。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八单元教案(上册)
—)
第八单元《数与形》测试题(两课时)。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和性质,理解数轴和数的大小关系,能够利用数轴表示数的大小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数轴计算。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数轴进行数的大小比较和计算。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和性质,理解数轴和数的大小关系。

难点:理解数轴表示数的大小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数轴计算。

【教学过程】一、热身导入(5分钟)1.师生共同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以问答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定位测试。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数与形”这个单元要学习什么内容吗?学生:要学习几何图形和数轴。

教师:那几何图形有哪些呢?学生:有尺规作图、正方形、长方形等。

教师:那数轴是用来做什么的呢?学生:用来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和性质。

2.理解数轴和数的大小关系,能够利用数轴表示数的大小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数轴计算。

3.老师通过示意图介绍几何图形,引导学生了解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4.老师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数轴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数轴表示数的大小关系,以及进行简单的数轴计算。

三、课堂练习(25分钟)1.练习题选做(15分钟)(1)假设现在数轴上有两个点,一个点的数值为-3,另一个点的数值为6,它们之间距离是多少?(2)现在数轴上有两个点,一个点的坐标为-2,另一个点的坐标为6,它们之间距离是多少?(3)把以下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2,0,3,-5,6。

(4)数轴上画出-3到5的区间,并在区间上标出-3和5两点,求这个区间的长度是多少?2.板书案例解答(1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列出题目的解答过程和结果,以及参考答案。

四、课后延伸(5分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深入了解相关内容,教师布置作业,以便学生在课后完成和掌握。

【教学评估】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情况,评估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所学知识。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集体备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集体备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数与形的关系,认识数学中的图形美感。

2.能够灵活运用图形的特征进行问题解答,培养数学推理能力。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数与形的关系。

2.图形的分类及特征。

三、教学重点1.数与形之间的联系。

2.图形的特征及分类。

四、教学难点1.运用数与形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图形特征进行逻辑推理。

五、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课堂练习题。

3.计算器、尺子等教学辅助工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讨论数与形之间的关系,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新知(30分钟)(1)数与形的关系•示范几个数与形相关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中的图形美感,引导学生探索数与形之间的联系。

(2)图形的分类及特征•讲解不同图形的分类及特征,让学生学会通过特征来识别图形。

3. 练习与讲评(40分钟)•让学生针对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并及时进行讲评,引导学生掌握数与形的应用方法。

4. 拓展应用(15分钟)•引导学生展示自己通过数与形关系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探索更多的应用场景。

5. 总结与反馈(10分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数与形关系的理解,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为下一步教学做准备。

七、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思考并记录三个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实例。

3.查找三个关于数与形之间联系的案例并进行归纳总结。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数与形之间的联系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培养了他们对图形美感的认知。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实例的引导,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与形的关系,提高课堂互动性。

九、教学延伸可以邀请学生参观数学与艺术相关的展览,或者进行户外数学与形的联合探索活动,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以上是本节课的备课教案,希望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广角——数与形的关系,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8单元 数学广角——数与形-第2课时 数与形(2)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8单元 数学广角——数与形-第2课时 数与形(2)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8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第2课时数与形(2)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初步了解平展视图和立体图的相关概念,初步认识几何中的投影与视线。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2.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平展视图和立体图的概念,了解几何中的投影与视线。

•难点:理解立体图到平展视图的转化过程,初步掌握视线的概念。

3. 教学准备•教学工具:平展图、实物模型、投影仪等;•教材准备:备好《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相关内容;•教学环境:教室应具备投影设备,方便展示相关视觉材料。

4. 教学步骤4.1 第一步:导入利用实物模型展示,引出本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第二步:讲解•介绍平展视图和立体图的概念,通过图示和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讲解投影与视线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3 第三步:示范老师展示一个简单的立体图,并带领学生一起尝试将其转化成平展视图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视线的作用。

4.4 第四步: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个小组给出一个简单的立体图,要求他们转化为平展视图,并互相检验。

4.5 第五步:总结•结合学生的操作,总结平展视图和立体图的关系,以及视线和投影的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概念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空间与形状之间的关系。

5. 教学反馈•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即时评价,及时纠正错误,肯定优点;•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思考和练习相关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延伸学生可自主挑选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尝试根据立体图设计出对应的平展视图,增强对立体图和平展视图的理解。

7.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立体图和平展视图之间的联系,并初步了解投影与视线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其观察与逻辑推理能力。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集体备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集体备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数与形》,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数的排列规律和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体会数学的美感。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数与形的结合,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数的排列规律和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体会数学的美感。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和总结数的排列规律和图形的特征。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体会数学的美感。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通过实例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道具,如PPT、图片、图形等。

2.准备相关的问题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如“你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计算1+2+3+…+100的和?”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一些数的排列和图形的例子,如斐波那契数列、黄金分割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与形的结合,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计算,验证和总结规律。

可以设置一些相关的问题,如“请找出斐波那契数列中第10个数是多少?”、“请计算一下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等,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巩固和加深对数与形的理解。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规律。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_第02课时_数学广角-数与形(二) 例2》(教案)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_第02课时_数学广角-数与形(二) 例2》(教案)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_第02课时_数学广角-数与形(二)例2》(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二)中的例2。

例2主要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等活动,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实践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形结合思想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着思维定势,不能很好地将数形结合思想运用到解题过程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思考,突破思维定势,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等活动,理解数形结合思想的内涵,体会数形结合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等活动,理解数形结合思想的内涵,体会数形结合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思考。

2.运用观察、操作、探索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形结合思想。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趣味性和生动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足够的学习材料,如白纸、彩笔等。

3.提前学生进行预习,了解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掌握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形结合思想,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例2的问题,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这个问题?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方法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这个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共2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共2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共2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数字与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2.掌握在几何图形中出现的数字特点;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1.数字与几何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2.几何图形中的数字特点。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2.教具:彩色图形卡片、黑板、彩色粉笔、教案、学案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几何图形和数字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本节课内容。

2. 概念讲解(15分钟)•讲解数字与几何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正三角形有3个顶点、三边等;•介绍几何图形中的数字特点,比如矩形的四个顶点、四边等。

3. 课堂练习(20分钟)•让学生分组做练习题,巩固数字与几何图形的对应关系。

4. 拓展(10分钟)•讲解数字与形状之间更复杂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更多规律。

5.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习题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课时1. 复习(10分钟)•对上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强化学生对数字与形状关系的记忆。

2. 练习(20分钟)•分发练习册让学生进行练习,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堂检测(15分钟)•进行课堂小测,检测学生对数字与几何图形关系的掌握程度。

4. 拓展活动(10分钟)•设计一些拓展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数字与形状的关联。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数字与几何图形的对应关系,引导学生发现数字与形状之间的规律性,让他们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2.思考数字与几何图形的更多关联。

以上为本次数学课教案,希望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数学广角——数与形(20)》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数学广角——数与形(20)》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数学广角——数与形(20)》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数与形之间的关系,掌握数与形的相互转换。

2.能够利用数与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数与形的关系。

2.进行数与形之间的相互转换。

3.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1.数与形的概念。

2.数与形的相互转换。

3.实际问题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第一节:复习和导入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数与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如何利用数与形解
决问题?
第二节:数与形的概念
1.教师讲解数与形的概念,介绍数与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观察实例,理解数与形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数与形的相互转换
1.引导学生进行数与形的相互转换实践,例如将数字转换为几何图形,
将几何图形转换为数字。

2.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相互检查和讨论。

第四节:问题解决
1.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

2.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五、课堂小结
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数与形的关系。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数与形的联系,拓展思维。

六、作业布置
1.布置相关练习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2.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数与形之间的关系,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数与形知识点总结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数与形知识点总结教案

人教小学数学人教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祝您天天进步!来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吧数学广角——算术与图形的转化 1.在实践操作中,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与形可以互相转化,数与形相结合是数学解题思想方法。

2.使学生认识到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

3.在研究例题的数形结合的过程中,使学生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认识,充分感受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1.介绍有关数学史。

数与形是数学中的两个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作为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应用大致又可分为两种情形:一是借助于数的精确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二是借助形的几何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某种关系,即数形结合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种情形是“以数解形”,而第二种情形是“以形助数”。

“以数解形”就是有些图形太过于简单,直接观察却看不出什么规律来,这时就需要给图形赋值,如边长、角度等。

2.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以灵活地选择合适的方法,老师不要加以限制。

1课时算术与图形的转换教材第107~111页的内容。

1.使学生认识到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

2.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与形可以互相转化,树立数与形相结合是数学解题思想方法。

3.使学生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认识,充分感受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重点:感受数与形可以互相转化,树立数与形相结合是数学解题思想方法。

难点:寻找和发现数与形相互转化的途径与方法通过数与形的转化,认识到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

实物投影。

投影出示。

计算下面的算式1+2+3+4+5+6+7+6+5+4+3+2+1=?(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尝试独立完成。

(3)介绍解题方法。

如果有的学生能够想出来好的解题方法,就让他们说一说他们的解题思路,老师加以点拨、归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学例2
计算
从第二个数开始,每个数是前一个数的
我一个一个加下去看看,答案好像有点规律。加下去,等号右边的分数越来越接近于1。
可以画个图来帮助思考。用一个圆或一条线段来表示“1”。
从图上可以看出,这些分数不断加下去,总和就是1。
2、渗透极限思想。
如果不停地加下去,
1.猜一猜“和”是多少?
2.请用“形”来解释这个结果。
教学难点:
使学生会利用图型来解决一些有关的问题。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新内容。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例1的教学
师(出示下图):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图中图2和图3各有多少个像图1这样的小正方形?
图1 图2 图3
生:图二中有四个图一这样的小正方形图三中有9个这样的小正方形?
师:同学们动动脑尝试用算式表示出每个图中小正方形的个数?
生:图一:1×1=1:图二2×2=4:图三:3×3=9。
师:观察这几个图形与计算出的得数(1,4,9).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从图一开始小正方形的个数是在前一图基础上分别加3,加5.
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图中小正方形图上不同的颜色进行演示。
师:如果我们把刚才同学们表示图中小正方形个数而列出的不同算式综合起来,会是什么样的呢?
生:1=1×11=1的平方
1+3=2×2=4教师板书归纳1+3=2的平方
1+3+5=3×3=91+3+5= 3的平方
师:在这里形能直观解释数的计算.同学们想一想,按照这样的规律图4会是什么样子?有几个这样的小正方形?同桌两人合作,仿照黑板上的算式,一人说等号左边的部分怎么写,一人说等号右边部分怎么写,有困难可以在草稿上画一画图.
科 目
数学
年 级
六年级
班 级
上课时间
课 题
数学广角——数与形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发现图形中隐藏着的书的规侓,并会应用所发现的规侓。
2、使学生会利用图型来解决一些有关的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归纳推理、极限等基本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发现图形中隐藏着的书的规侓,并会应用所发现的规侓。
生2:这些分数的分子都是1,分母都是偶数。
生3:从第2个数开始,每个数是前一个数的。
师:算式右边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你准备怎么计算这道题?
生:意思是按照这样的规律写下去,加数有无数个。我准备先求出前两个加数的和,再用和去加第3个加数,得数再去与第四个加数相加,以此类推。
学生汇报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
1/2+1/4=3/4
师:根据这个同学的发现,想一想,第10个图中有多少个小正方形?第100个图中呢?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非常善于观察和思考,学习中我们利用计算求出了图形中小正方形的个数,反过来直观的图形也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了计算中各数的含义。
2、例2的教学
师:(出示例2):观察这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生1:从左往右看这些分数越来越小。
3.反馈:
如果不停地加下去,空白部分会怎么样?
那的结果怎么样?(无限接近1。)
运用知识
你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吗?
我是这样想的
所以原式的结果是1。
四、布置作业
作业:第110页练习二十二,第3题、第4题、第5题。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2、培养学生利用图形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重视利用图形来分析题意,理清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利用图形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利用图形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计算出结果。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学生合作交流,并利用规律完成例1下面题目
师:观察例1中的这些题目,你有什么发现?
生1: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正方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之和正好是每行或每列小正方形个数的平方。
生2:左边加法算式里的加数都是奇数。
生3:有几个数相加,和就是几的平方。
生4:第几个图形就有几个数相加,和就是几的平方。
生3:如果一直加下去,等号右边的分数会越来越接近1.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作业:第108页做一做,第2题。
第109页练习二十二,第2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科 目
数学
年 级
六年级
班 级
上课时间
过图形直观的表征,让学生更加清晰求的都是同一个阴影部分的面积。从而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了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越来越接近1,感悟极限思想。
3/4+1/8=7/8
7/8+1/16=15/16
……
师:谁再来说说你加到了第几个加数,得数多少?
学生汇报,板书:32/32,63/64,127/128……
师:观察这些算式的得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1:得数的分子与分母相差1.
生2:得数的分子与分母都越来越大,说明等分的份数越来越多,取得份数也越来越多,分子比分母只少一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