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边缘效应:殿宇同意薄层的同一物质的斑点,在色谱展开过程中,靠薄层边缘处斑点的Rf值大于中心区域斑点的Rf值有所不同百分吸光系数E1%1cm:指浓度为1%(即1g/100L),液层厚度为1cm的吸光度.保留时间t R:从进样开始到某个组分的色谱峰极大点所需要的时间磁全同/磁等价:化学等价的一组核,若它们每个核对组外任何一个磁核的耦合常数彼此也相同(即以相同的大小耦合),则称这组核为磁等价的核弛豫:高能态的核经过非辐射途径而恢复低能态的过程称为~磁等价:化学位移等价的一组核,若它们每个核对组外任何一个磁核的耦合常数彼此也相同(即相同的大小耦合)参比电极:电极电位在一定条件下恒定不变,仅提供Φ位测量来表示的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平衡浓度的比值,用K 表示分离度R:指相邻两组分保留时间之差与两组份基线宽度平均值的比值.费米共振:当泛频峰位于某一强基频峰附近时,原来较弱的泛频峰的吸收强度被明显强化,有时还发生谱带裂分.这种泛频峰与基频峰之间的振动耦合合称~发色团: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含有π-π*或n-π*跃迁集团,如C=C,C=0,N=N,-NO2,C=S等,或能在紫外可见光波长范围产生吸收的原子团分离度R:指相邻两组分保留时间的差值与两组分基线宽度平均值的比值,用以衡量两组分的分离程度分子离子:有机化合物分子失去一个价电子而形成的带正电荷的离子称~化学键合相:用化学反应的方式将固定液的官能团键合在载体表面上,所形成的填料称为~,简称键合相化学位移:质子或其他种类的核,由于在分子中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在不同的共红移(长移):由于化合物结构改变或溶剂效应等引起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红外非活性振动:当振动过程中分子的瞬间偶极距不发生变化时,不产生红外光的吸收.化学等价:分子中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基团处于相同的化学环境中,称它们化学等价,即化学位移相等化学键合相:用化学反应的方法将固定液的官能团键合在载体表面上,所形成的的填料称为化学键合相,简称键合相进动:核除绕自旋轴作自旋外,还要在垂直于外磁场的平面上作旋进运动,这种旋转称为~基频峰:是分子吸收某一频率的红外线后,振动能级由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时产生的吸收峰检测限D:又称敏感度,是以检测器恰能产生3倍噪音信号时,单位时间引入检测器的组分量或单位体积载气中所含组分量来表示的简并:频率完全相同的振动在红外光谱中重叠,这种现象简称~交联度:表示离子交换树脂中交联剂的含量,通常以重量百分比表示交换容量:指每克干树脂中真正参加交换反应的基团数空白试验:在不加试样的情况下,按照与试样分析同样的操作和条件进行试验.蓝移(紫移):由于化合物结构改变或溶剂效应等引起的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 lambent-beer定律: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均匀吸光物质溶液时,溶液的吸收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及液层厚度乘积成正比.(A=ε?C?l)灵敏度s:又称响应值或应和值,是用来评价检测器质量和其他类型检测器相比较的重要指标麦氏重排:当化合物中含有不饱和C=X(X为O、N、S、C)基团,而且与这个基团渡转移到X原子上,同时β键发生断裂脱掉一个中性分子摩尔吸光系数ε:指溶液浓度为1mol/L,液层厚度为1cm时的吸光度.浓色效应和淡色效应:由于化合物的结构改变或其他原因,使吸收强度增加的效应称浓色效应或增色效应;吸收强度减弱的效应称淡色效应或减色效应.能级分裂:在外磁场作用下,核磁距按一定方向排列,不同取向的核磁距的能级差随磁场强度的增大而增大此现象称~N律:凡不含N或含偶数个N原子的分子,其分子离子峰的质量数必为偶数,含奇数个N原子的分子,其分子离子峰的质量数必为奇数n+1律:某基团的H核与n个相邻的H核耦合时,将被分裂为n+1重峰,而与该基团本身H核数无关耦合常数J:在简单耦合中,由自旋耦合产生的谱线间的距离称~屏蔽效应:由于感应磁场的存在,使原子核实受磁场强度不同于外加磁场强度,稍有降低或增加的现象瑞利光/拉曼光:物质分子的电极与激发光光子相互作用时,分子受到瞬时变形,上升到非量子化能量区.在极短时间内,该分子向各个方向发射和激光相同的光,而回到原来能级,发射比激发光波长较长或较短的光.容量因子:在一定温度与压力下,组分在达到平衡时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质量比,用K表示溶剂的极限波长:在某波长下,溶剂对光吸收,在此波长以上则无吸收,即溶液时透明的,该波长称~Rf比移值:指薄层色谱法中原点至斑点中心的距离与原点至溶剂前沿的距离的比值.RDA裂解:一个六元环烯化合物裂解一般都产生共轭二烯离子和一个中性分子,伸缩振动:指原子间的键长沿键轴方向发生周期性变化的一种振动调整保留时间t R↗:某组分由于溶解或被吸附于固定相,比不溶解或不吸附的组分在柱中多停留的时间吸收光谱:又称吸收曲线,是以波长λ(nm)为横标,以吸收光度A为纵坐标所绘制的曲线.吸附等温线: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中达到平衡时,该组分在两相中浓度相对关系曲线,称~弯曲振动:指原子间键角发生周期性变化的一种振动,即原子垂直于价键方向的运动选择因子α:指难分离物质对的调整保留值之比.亚稳离子:在飞行过程中发生裂解的碎片离子助色团:本身不能吸收波长大于200nm的辐射,但与发色团相连时,可使发色团产生的吸收向长波长方向移动并使吸收强度增加的原子或原子团.如-OH,-NH2,-OR,-SH,-X等.指示电极:电极电位随待测组分浓度改变而变化,其值大小以指示待测组分浓度的电极振动耦合:分子中两个相同的基团靠的很近或者连接在同一个原子上时,由于其基本频率相同,形成振动相互作用,结果使频率发生改变,并使谱带分裂成双峰,其中一个高于原来的频率,另一个低于原来的频率,这种现象称为~自旋-自旋耦合:核自旋产生的核磁距间的相互干扰称作~自旋-自旋分裂:由自旋耦合引起的共振峰分裂的现象称~。

2_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2_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1.分析化学是化学的一个分支科学,是关于测定物质的质和量的科学,是化学测量和表征的科学2.定性分析:确定物质是由哪些组分--元素,离子,基团或化合物所组成3.定量分析:测定物质中有关组分的含量4.化学分析:以物质的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5.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仪器分析方法6.仲裁分析:不同单位对同一产品的分析结果有争议时,要求某单位(如一定级别的药检所,法定检验单位等)用法定方法进行准确的分析,以判断原分析结果是否准确7.系统误差:是由测定过程中某些确定的因素造成的8.偶然误差:是由某些不确定的原因或某些难以控制得原因造成的9.方法误差:不适当的实验设计或分析方法本身所造成的误差10.操作误差:操作人员的主观原因或习惯在实验过程中所引起的误差1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12.相对误差:绝对误差在真实值中所占的百分率13.标准参考物质:必须要有公认的权威机构鉴定,并给与证书,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其含量测定的准确度至少高于实际测量的3倍14.偏差:是指某一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15.相对偏差:单次测量值的绝对偏差在平均值中所占的百分率16.平均偏差:各测量值的绝对偏差的绝对值的算数平均值17.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偏差在平均值中所占的百分率18.准确度:测量值与真实值的符合程度19.精密度:在相同条件下,同一试样的重复测定值之间的符合程度20.有效数字:是指在分析工作中实际测量到的数字,除最后一位是可疑的外,其余的数字都是准确的21.有效数字的修约:计算前舍去多余数字的过程22.平均值的置信区间:表示在一定置信水平下,以单位测定值x为中心,包括总体平均值在内的可信范围23.空白实验:在不加试样的情况下,按照与试样测定相同的条件和步骤进行的实验24.对照实验:用已知含量的标准试样或纯溶液,在与试样相同的测定条件下进行分析测定,所得分析结果与已知含量比较,便可得出分析的误差,有时可对测定误差加以校正25.回收试验:用所建方法测定出试样中被测组分的含量后,在几份相同的试样(n>5)中加入一定量的被测组分的纯品,在相同的条件下用相同的方法测定,计算回收率26.滴定分析法(容量分析法):是将一种已知浓度的溶液--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使其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应,然后根据所加入标准溶液的浓度与体积,计算出被测物质的含量的方法27.标准溶液:是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称为滴定剂28.化学计量点:当加入的标准溶液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按照化学反应式的化学计量关系完全作用时,反应达到了化学计量点29.滴定终点:由于指示剂颜色发生变化或电位电导电流等发生突变而停止滴定之点30.终点误差(滴定误差):化学计量点与滴定终点不符产生的误差31.非水滴定法:在以水以外溶剂中的滴定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32.基准物质:能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或标定标准溶液的物质33.物质的量浓度:表示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34.滴定度:①以每毫升标准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表示,以T B表示②每毫升标准溶液T能与被测组分B完全作用时消耗B的克数,以T T/B表示35.酸碱滴定法:是以质子转移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36.质子酸:能给出质子的物质37.质子碱:能接受质子的物质38.酸碱半反应:酸失去一个质子或碱得到一个质子转变成相互对应的碱或酸的反应39.共轭酸碱对:酸碱半反应中的酸与碱以质子联系而成共轭关系,相互依存又相互转换40.溶剂的质子自递反应:只发生在溶剂分子之间的质子转移反应,称为溶剂的质子自递反应41.分析浓度:溶液中溶质的总浓度42.平衡浓度:平衡状态时溶质或溶质各型体的浓度43.酸度:溶液中氢离子的平衡浓度称为酸度44.质量平衡(MBE):平衡状态时,溶质的各型平衡浓度之和与溶质分析浓度为等衡关系45.电荷平衡(CBE):处于平衡状态的水溶液是电中性的,既溶液中荷正电质点电荷之和必等于荷负电荷点电荷之和46.质子平衡(PBE):酸碱反应达到平衡时,酸与碱之间得失质子的平衡关系称为质子平衡47.质子条件式:质子平衡的数学表达式48.滴定突跃:在化学计量点附近溶液pH的突变称为滴定突跃49.滴定突跃范围:突跃所在的pH范围称为滴定突跃范围50.分布系数:溶液中某酸碱组分的平衡浓度占其总浓度的分数51.质子溶剂:能接受质子或给出质子的溶剂52.耦合亲质子溶剂:分子中无可转移质子,但却有较弱的接受质子能力和形成氢键的能力53.惰性溶剂:几乎没有接受质子和形成氢键的能力的溶剂54.均化效应:这种将不同强度的酸均化到溶质和质子水平的效应55.区分效应:能区分酸碱强弱的效应称为区分效应1.质子溶剂:能接受质子或给出质子的溶剂2.两性溶剂:既易给出质子又易接受质子的溶剂或称为中性溶剂3.酸性溶剂:给出质子能力较强的溶剂4.碱性溶剂:接受质子能力较强的溶剂5.耦合亲质子溶剂:分子中无可转移质子,但却有较弱的接受质子能力和形成氢键能力6.惰性溶剂:几乎没有接受质子和形成氢键的能力的溶剂7.混合溶剂:为使样品易于溶解,增大滴定突跃,并使终点指示剂变色敏锐,还可以将质子性溶剂与惰性溶剂混合使用8.非质子溶剂:没有给出质子的能力的溶剂称为无质子性溶剂9.均化效应和均化性溶剂:均化效应是指当不同的酸或碱在同一溶剂中显示相同的酸碱强度水平。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标准溶液: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

在滴定分析中常用作滴定剂。

在其他的分析方法中用标准溶液绘制工作曲线或作计算标准。

标定:标定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使用标准的计量仪器对所使用仪器的准确度(精度)进行检测是否符合标准,一般大多用于精密度较高的仪器。

二是有校准的意思。

滴定误差:分析化学中,由滴定终点和化学计量点不一致而引起的相对误差基准物质:分析化学中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或标定滴定分析中操作溶液浓度的物质。

基准物质应符合五项要求:一是纯度(质量分数)应≥99.9%;二是组成与它的化学式完全相符,如含有结晶水,其结晶水的含量均应符合化学式;三是性质稳定,一般情况下不易失水、吸水或变质,不与空气中的氧气及二氧化碳反应;四是参加反应时,应按反应式定量地进行,没有副反应;五是要有较大的摩尔质量,以减小称量时的相对误差。

氧化还原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法是以溶液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电子转移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

与酸碱滴定法和配位滴定法相比较,氧化还原滴定法应用非常广泛,它不仅可用于无机分析,而且可以广泛用于有机分析,许多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有机化合物可以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来加以测定。

朗伯比尔定律:光被透明介质吸收的比例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在光程上每等厚层介质吸收相同比例值的光。

检测限:指某一分析方法在给定的可靠程度内可以从样品中检测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

所谓检测是指定性检测,即断定样品中确定存在有浓度高于空白的待定物质。

指示剂:指示剂是一类在其特定的PH值范围内,随溶液PH值改变而变色的化合物,通常是有机弱酸或有机弱碱。

盐效应:往弱电解质的溶液中加入与弱电解质没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时,由于溶液中离子总浓度增大,离子间相互牵制作用增强,使得弱电解质解离的阴、阳离子结合形成分子的机会减小,从而使弱电解质分子浓度减小,离子浓度相应增大,解离度增大,这种效应称为盐效应(salt effect)。

当溶解度降低时为盐析效应(saltingout);反之为盐溶效应(saltingin)。

中国药科大学-考研-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中国药科大学-考研-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分析化学第一部分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Accuracy:准确度。

测最值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用误差表示)。

Precision:精密度:测定条件相同时,一组平行测定值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用偏差来表示)。

偏差:测量值与平均值之差。

Absolute error:绝对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

方法误差:用于不适当的实验设计或所选方法不恰当所引起的误差。

仪器或试剂误差:由于仪器未经过校准或试剂不合规格所引起的误差。

操作误差:由于分析者操作不符合要求所造成的误差。

Relative error: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与以实值的比值。

Systematic error:系统误差。

由某种确定原因引起的误差,一般具有固定的方向和大小,重复测定时重复出现。

恒定误差:在多次测定中绝对值保持不变,但相对值随被测组分的含量增大而减少,这种系统误差叫恒定误差。

比例误差:在多次测定中,绝对值随样品量的增大而成比例的增大,但相对值保持不变,这样的系统误差叫做比例误差。

Accidental error:偶然误差。

也叫随机误差,是由于偶然的原因引起的误差。

Significant figure有效数字:指在分析工作中实际能测量到的数字(保留1位欠准数字)。

置信区间:在一定置信水平时,以测量结果为中心,包括总体均值在内的可信范围。

相关系数:描述两个变量间相关性的参数。

显著性检验:用于判断某一分析方法或操作过程中是否存在较大的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检验。

包括t检验和F检验。

第二部分容量分析法Titer滴定度:指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于的待测组分的质量。

酸碱: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是酸,能接受质子的物质是碱。

酸的浓度:在一定体积的溶液中含某种酸溶质的量称为酸的浓度。

碱的浓度:在一定体积的溶液中含某种碱溶质的量称为碱的浓度。

酸度: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严格讲是氢离子的活度,用pH表示。

碱度: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严格讲是氢氧根离子的活度,用pOH表示。

电荷平衡:指在一个化学平衡体系中正离子带电荷总和与负离子带电荷总和相同,即溶液是电中性的。

分析化学部分名词解释

分析化学部分名词解释

1.分析化学:分析化学是发展和应用各种理论、方法、仪器和策略以获取有关物质在相对时空内的组成和性质的信息的一门科学,又被成为分析科学。

2.定性分析的任务是鉴定物质由哪些元素、原子团或化合物所组成;定量分析的任务是测定物质中有关成分的含量;结构分析的任务是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或综合形态。

3.滴定分析法要求:a. 反应必须具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即反应按一定的反应方程式进行。

这是定量计算的基础。

b. 反应必须定量的进行。

c. 必须具有较快的反应速率。

对于反应速率慢的反应,有时可加热或加入催化剂来加速反应的进行。

d. 必须有适当简便的方法确定滴定终点。

4种滴定方法:(1)直接滴定法满足上述要求的反应,都可以用直接滴定法,即用标准溶液直接滴定待测物质。

(2)返滴定法当反应很慢,或者反应不能立即完成的时候,可先准确的加入过量的标准溶液,使其与试液中的待测物质或固体试样进行反应,反应完成后再用另一种标准溶液滴定(3)置换滴定法当反应不按一定反应式进行或伴有副反应时,不能采用直接滴定法。

可先用适当试剂与待测组分反应,使其定量地置换为另一种物质,再用标准溶液滴定这种物质,这种成为……(4)间接滴定法不能滴定剂直接反应的物质,有时可以通过另外的化学反应,以滴定法间接进行测定【P11】4.基准物质:能用于直接配置标准溶液或标定溶液准确浓度的物质成为基准物质。

常用的基准物质有纯金属和纯化合物。

应符合下列要求:a.试剂的组成与化学式完全相符(比如结晶水的含量)b.试剂的纯度足够高(质量分数99.9%以上)c.性质稳定,不易于空气中的氧气及二氧化碳反应,亦不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d.试剂参加滴定反应时,应按反应式定量进行,没有副反应。

5.滴定度:滴定度是指每毫升滴定剂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g或mg)6.熔融法是指将试样与酸性或碱性固体熔剂混合,在高温下让其进行复分解反应,使欲测组分转变为可溶于水或酸的化合物。

不溶于水、酸或碱的无机试样一般可采用这种方法分解。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1.库仑滴定法在试样中加入大量物质,使此物质经电解后产生一种试剂,与被测物质发生定量化学反应,用适当的方法指示化学反应的终点后,停止电解,根据电解的电量用法拉第电解定律来求出被测物质的含量。

2.总离子强度调节液电位法中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测量时,为使试样溶液对测量的影响减到最小,需加入总离子强度调节液,其中大量的惰性电解质使被测溶液的离子强度保持一定;另有保持一定pH的缓冲溶液以及防止其他物质干扰的配合剂等。

3.某物质分解电位在电解分析中,当外界电位增加到一定数值后,电解反应才开始发生,此电位即为该物质在该体系中的分解电位。

4.条件电极电位指在一定溶液条件下,氧化态还原态的分析浓度都为1mol·L-1时的实际电位。

5.指示电极对被测定溶液的成分作出响应,在整个测量期间,它不会引起待测溶液成分产生任何可察觉的变化。

6.浓差极化现象极谱分析中,电解时由于电极表面金属离子被还原,使其在电极表面的浓度低于溶液本底的液度,电极电位将偏离其原来的平衡电位而发生极化现象,这种由于电解过程中在电极表面浓度的差异而引起的极化现象称为浓差极化现象。

7.扩散电流与极限扩散电流极谱分析中,由于浓差极化现象的存在,电解电流受金属离子从溶液本底向电极表面扩散的速度所控制,此时的电解电流叫扩散电流;扩散电流达到一定数值后,不再随着外加电压的增加而增加,并达到一个极限值,称为极限扩散电流。

8.标准电极电位与条件电位标准电极电位是指在一定温度下(通常为25℃),氧化还原半反应中各组分都处于标准状态时的电极电位;条件电位是指在一定溶液条件下,氧化态还原态的分析浓度都为1mol·L-1时的实际电位。

1.气相色谱的担体为固定相提供的一个大的惰性表面的支持体。

2.色谱峰的相对保留值r21色谱锋1,2的调整保留值之比,即。

3.气相色谱速率方程可表达为H=A+B/u+Cu,式中H为理论塔板高度,A为涡流扩散项系数,u为线速度,B为纵向分子扩散项系数,C为传质阻力项系数。

考研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考研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分析化学是研究化学现象的定性、定量分析及其原理、方法和技术的学科。

作为一门深入研究化学现象的学科,分析化学有着丰富的名词术语,以下将对其中几个重要的名词进行解释。

首先要介绍的是溶液。

溶液是指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其中,溶质是指在溶液中存在的可溶解的物质,而溶剂则是指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在分析化学中,溶液经常被用来进行反应、提取或测量等操作。

其次是浓度。

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含量或分子数与溶液总体积或质量的比值。

常用的浓度单位包括摩尔浓度(mol/L)、质量浓度(g/L)和体积分数等。

浓度的测定对于定量分析非常重要,通过测定溶液的浓度可以计算出溶液中溶质的含量或者反应物的摩尔比。

接下来是滴定。

滴定是一种以已知浓度的滴定剂与待测物溶液反应,通过观察滴定剂与待测物之间的化学反应达到测定待测物含量的方法。

滴定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等各种分析过程中。

还有一个重要的名词是色谱。

色谱是一种用于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根据化学物质在分离介质中的分配特性来实现分离。

常用的色谱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

色谱技术在分析化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对复杂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和定性分析。

此外,还有质谱。

质谱是一种用于分析物质组成和结构的技术,它通过测量样品中的离子质荷比和相对丰度,获得一组与样品中各种离子有关的数据。

质谱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和生物化学等领域,因其高灵敏度和独特的分析能力而成为现代分析化学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最后要介绍的是原子吸收光谱。

原子吸收光谱是利用化学元素对特定波长的电磁辐射吸收能量的性质来测定物质中某种元素的含量的方法。

通过测量样品在特定波长的光线中对光的吸收程度,可以推算出样品中目标元素的浓度。

原子吸收光谱是一种常见、可靠的定量分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医药等领域。

综上所述,分析化学是一门研究化学现象的学科,其中涉及到许多重要的名词术语。

分析化学各章节名词解释

分析化学各章节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1、分析化学——是人们获得物质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的科学。

2、化学分析——利用物质的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确定被测物质的组成及其含量。

3、化学定量分析——根据化学反应中试样和试剂的用量,测定物质各组分的含量。

4、化学定性分析——根据分析化学反应的现象和特征鉴定物质的化学成分。

5、仪器分析——借助仪器,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依据的分析方法。

6、重量分析——通过化学反应及一系列操作,使试样中的待测组分转化为另一种纯粹的、固定化学组成的化合物,再称量该化合物的重量(或质量)从而计算出待测组分的含量。

7、滴定分析(titrimetric analysis )——也叫容量分析。

将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滴加到待测物质溶液中,使其与待测组分恰好完全反应,根据加入试剂的量(浓度与体积),计算出待测组分含量。

8、样品——所谓样品或试样是指分析工作中被采用来进行分析的体系,它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第二章滴定分析法概论1、滴定分析法——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所加的试剂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应为止,然后根据所加试剂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出被测物质的量。

2、滴定——进行滴定分析时,将被测物质溶液置于锥形瓶中,然后将标准溶液(滴定剂)通过滴定管逐滴加到被测物质溶液中进行测定。

3、化学计量点——当加入的滴定剂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之间,正好符合化学反应式所表示的计量关系时,称到达了化学计量点。

4、指示剂——被加入的能指示计量点到达的试剂。

5、滴定终点(终点)——滴定时,滴定至指示剂改变颜色即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滴定终点。

6、滴定终点误差(滴定误差)——由于滴定终点和化学计量点不相符引起的相对误差,属于方法误差,用TE%表示。

7、滴定曲线——以溶液中组分(被滴定组分或滴定剂)的浓度对加入的滴定剂体积作图。

8、滴定突跃——滴定过程中,溶液浓度及其相关参数如Ph的突变。

考研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考研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考研分析化学名词解释考研分析化学,即考研化学分析学,是指在考研化学专业的学习和研究中,涉及到的与分析化学有关的名词的解释和理解的过程。

分析化学是化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以及分析方法的开发和应用。

考研分析化学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常常会涉及到一些关键的名词和概念,下面将对其中的一些常见名词进行解释。

1. 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分析化学是一门研究化学物质和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它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研究各种化学成分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发展和应用各种分析方法。

2. 定性分析(Qualitative Analysis)定性分析是分析化学中一种通过观察和判断,确定物质是否含有某种成分的方法。

通过化学反应、形态学特征、颜色、形状等进行观察和分析,确认物质的成分。

3. 定量分析(Quantitative Analysis)定量分析是分析化学中一种通过测量和计算,确定物质中特定成分含量的方法。

通过仪器和方法的精确测量,可以得出物质的具体成分和含量。

4. 仪器分析(Instrumental Analysis)仪器分析是分析化学中一种利用仪器测量物质的成分和性质的方法。

通过使用各种分析仪器,如红外光谱仪、质谱仪、核磁共振仪等,可以对物质进行精确的分析和测量。

5. 质谱分析(Mass Spectrometry)质谱分析是一种通过对物质的化学成分进行质谱测量,确定其分子结构和组成的方法。

它通过将物质分子离子化,并在质谱仪中对其进行分离和测量,从而得到物质的质谱图谱,进而确定其结构和组成。

6. 光谱分析(Spectroscopy)光谱分析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的方式,来研究物质的成分和性质的方法。

根据物质的吸收、发射、散射等光谱特性,可以得到物质的光谱图谱,从而确定物质的结构和组成。

7. 脱附分析(Desorption Analysis)脱附分析是分析化学中一种通过将吸附在固体表面上的物质脱附出来,然后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测量的方法。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上册)总论1.分析化学:研究物质化学组成与结构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一门学科,主要包括定量、定性与结构分析。

2.定量分析:准确测定试样中组分含量的方法。

3.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有正负。

根据误差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4.偏差:测量值平均值与真实值之差。

5.系统误差:某种确定原因造成,重复测定中以固定方向、大小重复出现,又称可测误差。

根据产生原因分为方法误差、仪器误差、试剂误差、操作误差。

6.有效数字:指在分析工作中实际上能测量得到、有实际意义的数字。

及反应测量数据大小,还反映所使用方法及使用仪器的准确度。

7.对照试验:一种用标准试样或纯物质等一直含量的样品代替试样,用相同的测定法方测定;另一种选定方法与公认经典方法对同一试样测定,分别将结果进行显著性测验。

8.空白试验:不加试样,同方法相同条件下进行的平行试验。

(空白值为系统噪音,系统误差)9.准确度:测量值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

10.精密度:相同条件下,平行测量的各测量值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

重量分析法1.恒重:药物连续两次干燥或灼烧后称得的重量差在0.3mg以下。

2.沉淀重量法: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化学分析法。

加入沉淀剂,使待测组分以沉淀形式析出,经过滤、洗涤、烘干或灼烧,转化为称量形式,称取质量以计算待测组分含量。

3.沉淀形式:将试样溶解后,在一定条件下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与被测组分生成的沉淀。

4.称量形式:将沉淀形式在一定温度下干燥或灼烧,转化为可以直接称量的形式。

5.配位效应:难容化合物的溶液中存在着能与构晶离子生成配合物的配危机,会使沉淀溶解度上升,甚至不沉淀的现象。

6.共沉淀:一种难溶化合物沉淀时,某些可溶性杂质同时沉淀下来的现象。

7.均相沉淀法:8.换算因数:被测组分的摩尔质量及系数的乘积与称量形式的摩尔质量及系数的乘积之比为一常数。

滴定绪论1.滴定分析法:简称滴定法。

也成容量分析法,将标准溶液滴加到待测物溶液中,直到化学计量点,然后根据标准溶液所消耗体积和浓度,计算待测组分含量的分析方法。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1.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一门科学。

2.化学计量点:当加入的标准溶液物质的量与被测组分物质的量按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应完全时,称反应达到了化学计量点。

3.系统误差:也称可定误差,它是由于分析过程中某些确定的原因造成的,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比较固定,在同一条件下重复测定时,它会重复出现,使测定结果总是偏高或偏低,并可以设法减小或加以校正。

4.萃取法:是利用被测组分在两种互不相容的溶剂中溶解度大小不同,使它从原来的溶剂中定量的转入萃取剂中,然后蒸干萃取剂,称量残留物的质量,进行被测组分含量的计算。

5.恒重:系指物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灼烧后称得的质量相差不超过规定量,即可认为已达恒重。

6.标准溶液: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称为标准溶液(又称滴定溶液)7.滴定度:有两种表示方法 1.指每毫升标准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g/ml)以T B表示;2.又指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以T T/A表示。

式中T表示标准溶液的化学式,A表示被测物质的化学式。

8.突跃范围:这种化学计量点±0.1%相对误差范围内溶液PH值的突变,称为滴定突越。

突跃所在的PH值范围称为滴定突越范围。

9.掩蔽作用:在配位滴定时,常用控制酸度的方法来消除部分离子对配位滴定的干扰。

10.色散:让一束白光通过棱镜,便可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

11.滴定终点:在滴定过程中,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的转变点称为滴定终点。

12.偶然误差:又称随机误差,它是由某些难以控制或无法避免的偶然因素造成的误差。

13.滴定液:又称标准溶液,即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

14.滴定曲线:把滴定过程中溶液PH值的变化情况用曲线表示出来,这一曲线称为滴定曲线。

15.封闭现象:在配位滴定中要求指示剂在化学计量点附近有敏锐的颜色改变,但由于某些金属离子与指示剂生成极为稳定的配合物,因而看不到指示剂变色,这种现象称为指示剂的封闭现象。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自身指示剂:在分析化学中,指应用有色标准溶液本身终点时颜色发生显著变化指示终点。

滴定度:滴定度是指每1mL某摩尔浓度的滴定液(标准溶液)所相当的被测药物的质量(g/mL)。

分子离子:分子失去一个电子所形成的正离子称为分子离子,它的质荷比值即代表了试样分子所对应的分子量数值。

小进行分离记录其信息,从而进行物质结构分析的方法。

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

如果二者相互接近,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如果二者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

盐效应:往弱电解质的溶液中加入与弱电解质没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时,由于溶液中离子总浓度增大,离子间相互牵制作用增强,使得弱电解质解离的阴、阳离子结合形成分子的机会减小,从而使弱电解质分子浓度减小,离子浓度相应增大,解离度增大,这种效应称为盐效应(salt effect)。

当溶解度降低时为盐析效应(saltingout);反之为盐溶效应(saltingin)。

滴定突跃:分析化学中,在化学计量点前后±0.1%(滴定分析允许误差)范围内,溶液参数将发生急剧变化,这种参数(如酸碱滴定中的pH)的突然改变就是滴定突跃,突跃所在的范围称为突跃范围。

化学位移:即是原子核如质子由于化学环境所引起的核磁共振信号位置的变化。

重量分析法:通过物理或化学反应将试样中待测组分与其他组分分离,然后用称量的方法测定该组分的含量。

化学计量点:在滴定过程中, 当滴入的标准溶液的物质的量与待测定组分的物质的量恰好符合化学反应式所表示的化学计量关系时,称反应到达了化学计量点,用pM’sp来表示。

原子化器:使试样干燥,蒸发并使被测元素转化为气态的基态原子。

屏蔽效应(Shielding effect):由于其他电子对某一电子的排斥作用而抵消了一部分核电荷,从而引起有效核电荷的降低,削弱了核电荷对该电子的吸引,这种作用称为屏蔽作用或屏蔽效应。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分析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化学学科。

在分析化学中,通过使用各种仪器和技术手段,研究样品的成分和特性。

下面是对一些常见的分析化学名词的解释。

1. 样品:在分析化学中,样品是指待分析的物质或混合物。

样品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 分析:分析是指对样品进行测量、检测和定量的过程。

通过分析,可以确定样品的成分、浓度和性质。

3. 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是指确定样品中存在的物质种类的过程,而不涉及浓度的测定。

定性分析可以使用化学试剂进行判断,也可以利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测。

4. 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指确定样品中某种或某几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的过程。

定量分析需要进行测量和计算,并通常需要使用标准曲线或标准物质进行定量。

5. 分析目标:分析目标是指在分析化学中希望得到的结果或信息。

分析目标可以是确定样品中某个物质的存在、测定样品中某个物质的浓度,或者是研究样品的组成和特性。

6. 分析方法:分析方法是指在分析过程中使用的特定技术和步骤。

分析方法可以根据分析目标的不同,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和化学试剂,以及相应的操作步骤和检测方法。

7. 仪器分析:仪器分析是利用化学仪器和设备进行样品分析的过程。

常见的分析仪器包括光谱仪、色谱仪、质谱仪、电化学仪器等。

仪器分析通常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高准确度的特点。

8. 标准曲线:标准曲线是用于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

通过测定一系列含有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或信号强度,并绘制成曲线,再根据待测样品的吸光度或信号强度在曲线上找到对应的浓度,从而确定样品中物质的浓度。

9. 标准物质:标准物质是在分析中作为比较和校准的参考物质,具有已知浓度或含量。

使用标准物质可以进行定量分析,并验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0. 质量分析:质量分析是利用质谱仪等仪器进行样品分析的一种方法。

质谱仪可以通过分析样品中各组分的质量峰和质谱图谱,确定样品的组成和结构。

以上是对分析化学中一些名词的简要解释。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1.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一门科学。

2.化学计量点:当加入的标准溶液物质的量与被测组分物质的量按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应完全时,称反应达到了化学计量点。

3.系统误差:也称可定误差,它是由于分析过程中某些确定的原因造成的,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比较固定,在同一条件下重复测定时,它会重复出现,使测定结果总是偏高或偏低,并可以设法减小或加以校正。

4.萃取法:是利用被测组分在两种互不相容的溶剂中溶解度大小不同,使它从原来的溶剂中定量的转入萃取剂中,然后蒸干萃取剂,称量残留物的质量,进行被测组分含量的计算。

5.恒重:系指物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灼烧后称得的质量相差不超过规定量,即可认为已达恒重。

6.标准溶液: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称为标准溶液(又称滴定溶液)7.滴定度:有两种表示方法 1.指每毫升标准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g/ml)以T B表示;2.又指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以T T/A表示。

式中T表示标准溶液的化学式,A表示被测物质的化学式。

8.突跃范围:这种化学计量点±0.1%相对误差范围内溶液PH值的突变,称为滴定突越。

突跃所在的PH值范围称为滴定突越范围。

9.掩蔽作用:在配位滴定时,常用控制酸度的方法来消除部分离子对配位滴定的干扰。

10.色散:让一束白光通过棱镜,便可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

11.滴定终点:在滴定过程中,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的转变点称为滴定终点。

12.偶然误差:又称随机误差,它是由某些难以控制或无法避免的偶然因素造成的误差。

13.滴定液:又称标准溶液,即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

14.滴定曲线:把滴定过程中溶液PH值的变化情况用曲线表示出来,这一曲线称为滴定曲线。

15.封闭现象:在配位滴定中要求指示剂在化学计量点附近有敏锐的颜色改变,但由于某些金属离子与指示剂生成极为稳定的配合物,因而看不到指示剂变色,这种现象称为指示剂的封闭现象。

分析化学常考的名词解释

分析化学常考的名词解释

分析化学常考的名词解释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变化以及与能量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作为一门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的学科,化学涉及到许多名词和概念。

本文将对一些常考的化学名词进行解释。

一、原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电中性,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的核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则绕核心运动。

二、分子: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的粒子。

分子是化学反应的参与者,并且能够展现物质的化学性质。

三、元素: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数的原子组成的一种物质。

元素由于不同的原子数而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化学元素根据其原子数的不同被分为周期表中的不同组和周期。

四、化学键:化学键是将原子组合成分子或晶体的力。

主要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通过正负电荷之间的吸引力来形成的。

共价键则是通过电子的共享而形成的。

五、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由碳和氢以及其他元素组成。

无机化合物则由除了碳和氢以外的元素组成。

有机化合物通常具有较为复杂的结构和多样的物理化学性质,而无机化合物则具有较为简单和规则的结构。

六、酸和碱:酸和碱是化学反应中两种常见的反应物。

酸具有质子(H+)供体的性质,能够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碱则具有质子(H+)受体的性质。

酸碱反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生活的化学反应。

七、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浓度或压力保持不变的状态。

化学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仍然在发生反应,只是反应速率相等。

八、摩尔和物质的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物质的量是指物质中含有的粒子数目,通常用摩尔来表示。

1摩尔的物质的量约等于6.022 × 10^23个粒子。

九、pH值:pH值是用来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指标。

pH值的范围是0-14,酸性溶液的pH值在0-7之间,碱性溶液的pH值在7-14之间。

pH值为7的溶液为中性。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分析化学名词解释1.物理分析:根据被测物质的某种物理性质与组分的关系,不经过化学反应直接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叫物理分析。

2.吸收光谱法:利用物质的吸收光谱进行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的方法称为吸收光谱法。

3.发射光谱:是指构成物质的原子、离子或分子受到辐射能、热能、电能或化学能的激发,跃迁到激发态后,由激发态回到基态时以辐射的方式释放能量,而产生的光谱。

4.发色团:是指能在能在紫外-可见波长范围内产生吸收的原子团。

5.助色团:是指本身不能吸收波长大于200nm的辐射,但与发色团相连时,可使发色团产生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使吸收强度强加的原子或原子团。

6.吸光度:溶液吸收光的强度,等于透光率的负对数。

7.峰值吸收:峰值吸收系数法是直接测量吸收线中心频率所对应的峰值吸收系数来确定待测原子浓度的方法,简称为峰值吸收。

8.长移和短移:因化合物的结构改变或溶剂效应引起的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的现称为篮移(或紫移或称短移),向长波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为红移或长移。

9.浓色效应、淡色效应:因某些原因使化合物吸收强度增加的效应称为浓色效应,使吸收强度减弱的效应称为淡色效应。

、10.试剂空白:在相同条件下只是不加试样溶液,而依次加入各种试剂或溶剂所得到的空白溶液。

11.共振吸收线:如果吸收的辐射能使电子从基态跃迁到能量最低的激发态,所产生的谱线称为共振吸收线。

12.基频峰:分子吸收红外吸收后,由振能级的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时所产生的吸收峰称为基频峰。

13.倍频峰:分子吸收红外吸收后,由振能级的基态跃迁到第二激发态、第三激发态……时,所产生的吸收峰称为倍频峰。

14.泛频峰:倍频峰、合频峰与差频峰统称为泛频峰。

15.相关峰:由一个官能团所产生的一组相互依存的特征峰,互称为相关吸收峰。

16.红外活性振动:振动周期内发生偶极矩变化的振动,称为红外活性振动。

17.自旋偶合:分子中邻近的自旋核的核磁矩之间的相互干扰,称为自旋偶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液。 8. Proton balance equation 质子条件式:酸碱反应达到平衡时,酸失去的质子数等于碱
得到的质子数。 9. Acid-baso indicator 酸碱指示剂;是一些有机弱酸和弱碱及其共轭酸与其共轭碱具有
不同的结构显现不同的颜色。 10. 酸碱滴定突跃和突跃范围:在酸碱滴定过程中,溶液 PH 值的突变称为滴定突跃,突跃
50. 磷光:由第一电子激发态三线态的最低振动能及回到基态任一振动能及时发出的光。 51. Vibrational relaxation 振动弛豫:由于分子间的碰撞或分子与晶格间的相互作用,
以热能的形式损失部分能量,在同一电子激发态能级中由较高的振动能及向下跃迁至最 低振动能及的过程(无辐射跃迁)。 52. Intersystem crossing 体系间跨越:从第一电子激发态单线态的最低振动能级(无辐 射跃迁)转移到激发态三线态的高振动能级。 53. 荧光熄灭(外部猝灭):荧光物质分子与溶剂分子或溶质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引起荧光强 度降低,或者荧光强度与浓度不呈线性关系的现象。荧光熄灭剂:卤素离子,氧离子, 重金属离子,硝基化合物,重氮化合物,羰基和羧基化合物。 54. 瑞利光:光子和物质发生弹性碰撞仅改变光子的运动方向,不发生能量的散射光,其波 长与入射光相同。 55. 拉曼光:光子和物质发生非弹性碰撞,不仅改变光子的运动方向,也发生能量交换的散 射光,其波长与入射光不同。 56. .基频峰: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后,振动能级由基态(V=0)跃迁至第一激发态(V=1)所 产生的吸收峰。 57. characteristic absorption brand:特征峰:凡可用于鉴别官能团存在的吸收峰。 58. Correlation zbsorption band 相关峰:由一个官能团产生的一组相互依存的特征峰叫 做特征峰。 59. 红外非活性振动:振动过程中分子偶极矩不发生变化或者说偶极矩变化为零,正负电荷 重心重合 r=0。 60. 费米共振:某一振动的倍频峰出现在另一个振动的基频峰附近,使倍频峰强度增加或分 裂的现象。 61.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rty(AAS) :基于蒸汽相中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 其共振吸收线 的吸收来测 定样品中 该元素含量 的一种方 法,由所要 测定的原 子束做光 源,光辐射出的元素特征谱线的光(锐线光谱)通过试样蒸汽时 ,被蒸汽中待测元素基 态原子吸收,由辐射光谱被减弱的程度来进行定量分析。 62. 共振吸收线:原子由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时,吸收一定频率的光而产生的吸收线又称 为元素的特征谱线(最灵敏的吸收线)。 63. 物理干扰:试样在转移、蒸发和原子化过程中由于试样物理的特征的变化引起吸收广度 下降的效应。 64. 化学干扰:在溶液中或气相中由于被测元素与其他组分之间的化学作用而引起干扰效 应,主要影响被测元素的化合物的解离和原子化。
70. .Relaxation mechanism 弛豫历程:激发核通非辐射途径损失能量而恢复至基态的过 程。
71. .Chemical shift 化学位移:由于屏蔽效应的存在,不通化学环境的氢核的共振频率不 同,这种现象称为化学现象。
72. Local diamagnetic shielding 局部抗磁屏蔽:绕核电子在外加磁场的诱导下,产生与 外加磁场方向相反的感应磁场,使原子核实际受到的磁场强度稍有降低,这种现象叫做 局部抗磁屏蔽。
所在的 PH 范围为突跃范围。 11. Stoichiometric point 化学计量点:当化学反应按计量关系完全用,即滴入标准溶液
物质的量与待测组分物质的量恰好符合化学反应式所表示的计量关系,称反应达到了化 学计量点.。 12. 滴定终点:滴定分析中,借助指示剂变色来确定化学计量点到达,故指示剂的变色点称 为滴定终点.。 13. Titration error 滴定误差:由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相符合引起的相对误差。 14. 偶极亲质子溶剂:溶剂分子中无可转移性的质子,与水比有酸性,但有较弱的接受质子 倾向和一定的成氢健能力的溶剂。 15. .Levelling effect 均化效应:将各种不同强弱的酸(碱)拉平到溶剂化质子(溶剂阴 离子)水平,是固有酸度(碱度)不能表现的效应称为均化效应或拉平效应。 16. .Differentiating effect 区分效应:能区分酸碱强弱的效应称为区分效应。 17. 累计稳定常数:金属离子 M 与配位剂 L 形成 ML 型化合物的过是逐渐形成的,其逐渐稳 定常数的乘积就是累计稳定常数。 18. 副反应系数:在配位滴定过程中,除了金属离子与配位剂之间的主反应外,还存在各种 副反应。这些副反应对主反应的影响程度为副反应系数。 19. 酸效应系数:氢离子与配位剂 EDTA 之间发生副反应,使 EDTA 参与主反应能力降低的程 度。 20. 配位效应系数:由于溶液中其它配位剂的存在,金属离子与之发生配位,使金属离子参 与主反应能力降低的程度。 21. 共存离子效应系数:当溶液中有其它金属离子存在时,EDTA 与之反应,使得 EDTA 参与 主反应能力降低的程度。 22. 条件稳定系数:在有副反应干扰的情况下,配位反应的实际稳定常数。 23. 封闭现象:有些金属离子与金属指示剂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当配位滴定时,即使配位剂
中国药科大学精品工作社
65. .Doppler 变宽(热变宽):由原子无规则运动而产生,当火焰中的基态原子背向检测器 运动时,被监测到的频率比静止波源发出的频率低,称波长红移。当火焰中的基态原子 朝着检测器运动时,被检测到的频率比静止波源发出的频率高,称波长紫移。
66. Lorentz 变宽:原子与其它气体分子碰撞引起,与 Doppler 变宽同一数量级,受外来气 体的碰撞还能引起中心波长的偏移。 Lorentz 变宽和 Holtsmark 变宽统称为压力变 宽
中国药科大学精品工作社
EDTA 过量很多也不能将指示剂置换出来,使滴定终点不变色或者变色不敏感,这种现 象为封闭现象。 24. 掩蔽作用:加入某种试剂,使产生封闭的离子不再与指示剂配位来消除干扰,这种试剂 就是掩蔽剂。 25. 电极电位: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形和还原行的强弱用有关电对的电极电位衡量,电对的 电位越高,其氧化形的氧化能力越强,电对的电位越低,其还原型的还原能力越强。 26. Conditional potential:条件电位: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总浓度相等,且均为1mol/l 时, 校正了各影响因素后得到的实际电极电位,它随溶液中所含能引起离子强度改变及产生 副反应的电解质的种类和浓度的不同而不同,在一定条件下为一常数。 27. 自身指示剂:有些标准溶液本身有颜色,如果反应产物为无色或浅色的物质,则无需另 加入指示剂,只要标准溶液稍微过量即可显示终点颜色,称为自身指示剂。 28. 专属指示剂:有些指示剂本身不具有氧化还原型,但是能与氧化剂或还原剂作用产生特 殊的颜色,因而可以指示滴定终点,这种指示剂为专属指示剂 29. Lodimetry 碘量法:以碘为氧化剂,或以碘化物为还原剂进行氧化还原滴定的方法为碘 量法。 30. 重量滴定法:以质量为测定值的分析方法,测定时先用适当的方法将被测组分与试样中 的其他组分其他组分分离,然后转化成一定的称量形式,称重,从而求得该组分的含量。 31. 恒重:指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灼烧后的重量差异在0.3mg 以下。 32. 陈化:沉淀析出后,让初生的沉淀和母液一起放置一段时间的过程 33. 同离子效应:当沉淀反应达到平衡后,如果向溶液中加入含有某一构晶离子的试剂或溶 液 使沉淀溶解度降低的现象。 34. 盐效应:在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其他易溶强电解质,使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 比同温度时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增大的现象。 35. 配位效应:如果溶液中存在能与构晶离子生成可溶性配合物的配位剂,则会使沉淀的溶 解度增大,甚至不产生沉淀现象。 36. 共沉淀:进行沉淀时,当沉淀从溶液中析出时,溶液中某些可溶性杂质也会夹杂在沉淀 中沉淀下来,混杂于沉淀中的现象。 37. 后沉淀:在沉淀析出后,溶液中原来不能析出沉淀的组分,也在沉淀表面逐渐沉积出来 的现象。 38. 均匀沉淀:利用化学反应使溶液中缓慢地逐渐产生所需的沉淀剂,待沉淀剂达到一定浓 度时即开始产生沉淀。 39. Lon selective electrode 离子选择电极:一种对溶液中特定离子有选择性响应的电极, 其电极电位与响应离子的活度满足 Nerst 关系式:() 40. Reference electrode 参比电极:电位固定不变,不受溶液组成变化影响的电极,常用 的参比电极有饱和甘汞电极,Ag—Agcl 电极,氢电极和金属—金属离子电极。 41. Indicatore lectrode 指示电极:电极的电位随溶液中特测离子活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电 极。 42. Phase boundary potential 相界电位:相界面的两边形成的双电层产生的稳定电位差。 43. Liquid junction potential 液接电位:两种组成不同,或组成相同但浓度不同的电解 质溶液接触界面两边存在的电位,离子在溶液中扩散速度的差异是产生液接电位的主要 原因。消除方法在两溶液之间接盐桥。 44. Asynimetry potential 不对称电位:膜电极两侧溶液离子强度相同(如 PH 相同)时, 膜两侧的相界电位理论上应该相等,但是实际的膜电位可能不为零,这个电位差称为不 对称电位。消除方法,两次测量法。
中国药科大学精品工作社
分析化学名词解释
1. Precision:精密度:测定条件相同时,一组平行测定值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用偏差来 表示)。
2. 恒定误差:在多次侧定中绝对值保持不变,但相对值随被测组分的含量增大而减少,这 种系统误差叫恒定误差。
3. Significant figrure 有效数字:指在分析工作中实际能测量到的数字(保留1位欠准 数字)。
4. 置信区间:在一定置信水平时,以测量结果为中心,包括总体均值在内的可信范围。 5. 质量平衡式:是指在一个化学平衡体系中某一组分的分析浓度等于该组分各种存在型体
的平均浓度之和的数学表达式。 6. .Autoprolysis reaction 溶剂的质子自递反应:在溶剂分子间发生的质子转移反应。 7. 缓冲溶液:由弱酸及其共轭碱或由弱碱及其共轭酸组成的具有一定 PH 范围缓冲能力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